旋毛虫病图片

合集下载

医学寄生虫学364旋毛虫

医学寄生虫学364旋毛虫
临床表现:轻型8例,体温37-38.5ºC左右,热程一周,腓肠肌疼痛 较轻;中型4例,体温38.5-39ºC左右,热程超过一周,腓肠肌疼痛明显; 重型7例,体温高于39ºC,热程超过一周,全身肌肉疼痛,心悸、胸闷、 脉缓,5例有烦躁、头痛、表情淡漠、嗜睡等表现。
血象:WBC 8700-16000/mm3, 嗜酸性粒细胞超过6% , 最高者达 4924/mm3。测定19例病人24h尿肌酸的含量,15例均有升高,最高者达 2176mg/dl。4例腓肠肌活检,1例中找到旋毛虫囊包。ELISA检查患者 血清,19例血清旋毛虫抗体均为阳性。
(Classification and Species)
1、分类 线形动物门 (Phylum Nemathelminthes) 线虫纲 (Class Nematoda) 鞭尾目 (Order Trichurata) 毛形虫科 (Family Trichinellidae)
医学ppt
3
二、形态(Morphology)
医学ppt
17
线虫生活史总结、比较
蛔虫
感染
阶方途 段式径
移行
寄生
离体
阶 路 阶 部 习 食 寿阶 方 途 段 线 段 位 性 性 命段 式 径
钩虫
蛲虫
旋毛虫
医学ppt
18
谢谢
医学ppt
1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囊包形成期:导致慢性肌肉病变,导致慢性肌痛。
医学ppt
11
五、实验诊断(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
肌肉活检查囊包。
2、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辅
助诊断,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

旋毛虫1522页PPT文档

旋毛虫1522页PPT文档

五、流行
感染方式:人的感染主要与人的饮食习 惯有关,最主要是通过生吃或半生吃含 有活囊包的动物肉类(主要是猪肉)而 感染。
云 南 生 皮
烧烤肉
五、流行
由于聚餐宴请而发生暴发流行屡有发生, 2019年~2009年我国共报告15次人体 旋毛虫病暴发流行,其中12次是生吃或半 生吃猪肉引起。也有报告吃凉拌狗肉(吉 林)和涮羊肉(哈尔滨)、野猪肉、马肉 等引起感染。
五、流行
1、分布:世界性,曾在欧美国家严重流 行。
在我国分布也很广,15个省(含台湾)有 流行,散发病例见于17个省市及香港,主 要流行区有3个区域:
①西南地区的云南、西藏、四川、广西; ②河南、湖北; ③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
五、流行
过去几十年全国发生过数百次暴发疫情, 1964年~2019年,仅云南省就发生300余 起,发病人数35000余例,占同期全国病 例数的90.7%,死亡294例。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及幼虫均寄生于 同一宿主,可寄生于多种动物,也可寄 生于人体,引起的旋毛虫病是一种重要 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 我国是世界上旋毛虫病危害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在我国它不但被列为三大人兽 共患寄生虫病之首(旋毛虫病,囊虫病 及棘球蚴病),也是肉类进出口和屠宰 动物的首检和必检的人兽共患病。
五、流行
2、流行因素:旋毛虫病的流行有地方性、 群体性和食源性特点,也是一种人兽共患 病和动物源性疾病,已知有150多种哺乳 类动物有自然感染该虫,主要有猪、猫、 犬、牛、羊、马、鼠、野猪等。有些地方 猪的感染率很高,是重要的传染源。幼虫 囊包的抵抗力很强,-15℃下可存活20天, 熏烤、腌制肉类难以杀死。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

常见猪病防治--旋毛虫病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幼虫寄生于身体各部肌肉所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以华南、华中及东北地区流行较广,其中河南、湖北等地是旋毛虫感染率最高,除猪外,目前已知至少有数十种哺乳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旋毛虫病。

人由于生吃或者吃未煮熟的患病猪肉而发生严重感染,常常可以造成死亡,因此,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本病的病原为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虫。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猪的横纹肌中,称为肌旋毛虫,其中以膈肌脚、膈肌、腰肌、肋间肌、舌肌、咬肌等部位寄生数量为最多。

幼虫移行到肌肉内,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作用,引起肌纤维变性、肿胀、增生,导致幼虫在横纹肌内形成包囊,包囊呈纺锤形,囊内有一条虫体,有时也含2~3条虫体,幼虫呈螺旋形蜷曲,包囊长轴与肌纤维平行,肉眼可见,时间长久可形成钙化。

旋毛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有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百余种动物,包括肉食兽、杂食兽、啮齿类和人。

我国以华中地区较为普遍,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旋毛虫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存活时间很长,在人体中有经31年还保持感染力的报道,在猪体内约经11年还有感染性。

肌肉中有幼虫在-10℃低温条件下能很好地耐受。

盐腌和烟熏都不能杀死肌肉的幼虫,但是70℃以上的高温数分钟内可杀死虫体。

(二)临床症状猪对旋毛虫病有很大的耐受性,自然感染的患猪无明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患猪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体温升高,幼虫进入肌肉后,引起肌肉发炎,僵硬,肌肉疼痛或麻痹,运动障碍,声音嘶哑,并呈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咀嚼与吞咽障碍,尿频,眼睑和四肢水肿,逐渐消瘦、衰弱。

(三)诊断自然感染的患猪无明显症状,故生前诊断比较困难,若怀疑猪生前感染旋毛虫病,可采取1小片舌肌进行压片镜检。

同时也可采用皮内变态反应、沉淀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方法来加以诊断。

医学寄生虫学364旋毛虫

医学寄生虫学364旋毛虫

季节性
旋毛虫病的发病高峰期通 常在温暖的季节,因为幼 虫在温暖环境中的活力更 强。
02
CATALOGUE
旋毛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眩晕、肌肉疼痛、发热 等。
其他症状
乏力、食欲不振等。
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通过粪便或血液检查,找到旋毛虫的 包囊或幼虫。
04
CATALOGUE
病例研究
病例一:感染途径与症状
感染途径
食用被旋毛虫污染的食物,尤其是猪肉和鼠肉。
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后期可能出现肌肉疼痛、发热和全身 无力。
病例二:诊断与治疗过程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和肌肉活检可以确诊。
治疗
主要采用阿苯达唑进行治疗,需要连 续治疗2类是其终末宿主之一 。
感染途径
摄入感染期幼虫
人类通过摄入含有感染期幼虫的 肉类食物而感染。
直接接触
与感染旋毛虫的动物直接接触也 可能导致感染。
流行病学
地区分布
旋毛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非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 。
人群分布
人类旋毛虫病主要发生在 肉类加工、屠宰和销售人 员中。
临床应用与转化研究
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
针对旋毛虫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转化医学研究
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新药、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动医学寄生 虫学的临床应用和普及。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中的旋毛虫抗体,如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ELISA)。

旋毛虫10.21

旋毛虫10.21
P341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 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可引起旋毛虫病 (trichinelliasis)。 不少哺乳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是人畜共患 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严重感染时常能致人死亡。
一、形态
1.成虫
线状 白色 微小 ♂ 1.4~1.6mm ♀ 3.0~4.0mm 咽管占体长的1/3 至1/2。
我国旋毛虫病的地理分布
七、防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预防
1)讲究个人饮食卫生,不吃生的或半生 熟的肉类 2)加强肉类和食品卫生管理 3)改善养猪方法, 提倡圈养 4)查治牲畜,以减少传染源 5)捕杀鼠类,防止猪鼠间的相互感染
2.治疗
首选药物---丙硫咪唑(阿苯达唑、肠虫清) 不仅能驱除肠内早期幼虫,还能杀死 成虫、移行幼虫和肌肉中的幼虫 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
囊包形成期
囊包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 组织由损伤到修复的结果。随着虫体的长大、卷 曲,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 形成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周围结缔组织的增生 形成囊壁。(恢复期)
急性炎症消退,全身症状逐渐消失,肌痛仍可维 持数月。
6个月后包囊壁增厚,囊内发生钙化,但幼虫 并不死亡,感染力降低,包囊幼虫可存活数年至 25年。
三、致病
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其致病作 用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活力和侵犯部位以及人 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诸多因素有关。
致病过程可分为连续的三个过程 侵入期 幼虫移行期
囊包形成期
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育为 成虫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 和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 力、畏寒、低热等全身症状,极易误诊为其 他疾病。 病程:1周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第八节 旋毛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第八节  旋毛虫病

兽医寄生虫学第一章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第八节旋毛虫病一、概述定义:旋毛虫寄生于猪、犬、猫、鼠和人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分布于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甚至某些昆虫均能感染旋毛虫。

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特点:旋毛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包括人、猪、鼠、犬、猫等49种动物。

人感染旋毛虫多与生吃猪肉,或食用腌制与烧烤不当的猪肉制品有关。

欧美,特别是北美,因食用生香肠和以废肉作为猪的饲料,故造成本病流行。

我国人的旋毛虫病,也是和生吃猪肉的习惯有关的,故常呈区域性分布。

二、形态旋毛虫成虫是一种很小的线虫,雄虫长1.4~1.6毫米,雌虫长3~4毫米,阴门位于食道部中央。

为胎生。

具体见图1-8-1“旋毛虫”。

图1-8-1 旋毛虫1.雌虫2.雄虫3.雄虫尾端幼虫多寄生于动物的横纹肌细胞之间,可长达1.15毫米,能形成包囊。

包囊内一般有1~7条虫体。

包囊有内外两层壁。

外层薄,是机体炎性反应的结果。

内层厚,是机体对被损伤细胞进行修复中由成肌细胞转化而成。

主体蜷曲在包囊内。

包囊呈椭圆或圆形,连同两端的囊角便呈梭形,长0.5~0.8毫米。

具体见图1-8-2“旋毛虫幼虫”。

图1-8-2 旋毛虫幼虫1.旋毛虫幼虫2.肌纤维中的旋毛虫(初期)3.包囊中的旋毛虫三、生活史肠内的旋毛虫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黏膜的淋巴间隙,在此产出长约0.1毫米的幼虫,幼虫随淋巴经脑导管、前腔静脉流入心脏,然后随血流散布到全身,在肌肉内,特别是膈肌、舌肌、喉部肌肉、眼肌、咬肌、肋间肌等处停留下来继续发育。

幼虫进入肌肉后14天可达0.8~1.0毫米,并开始倦曲,周围形成包囊,3个月后包囊形成完成,囊内可有1~3个甚至6~7个幼虫。

包囊长轴与肌纤维平行。

被侵害的肌纤维变性,6个月后包囊开始钙化,但囊内幼虫仍能存活数年。

此幼虫如不被另一动物吞食则不能继续发育,而以全部钙化死亡告终。

具体见图1-8-3“肌肉中旋毛虫幼虫”。

图1-8-3 肌肉中旋毛虫幼虫动物采食含有活的幼虫的肌肉后,幼虫在胃内破囊而出,在小肠内经40小时发育为成虫。

猪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

预防
(1)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工作
(2)改善环境卫生,提倡养猪有圈,实行厩外
积肥,扑灭鼠类;取消连茅圈,不用生的废 肉屑喂猪,以杜绝感染来源。 (3)改变饮食习惯,不吃猪、犬等动物的生肉。

诊断

生前诊断困难,猪旋毛虫病常在屠宰后检出,常用 的方法为: 常用压片法检查猪肉内的旋毛虫。一般先用肉眼观 察,当发现在膈肌纤维(膈肌脚)间有细小的白点时, 再取样做压片镜检。方法是从肉样上剪下麦粒大的 肉片24块,摊平在载玻片上,排成两行,用另一载 玻片压上,两端用橡皮筋缚紧,置低倍镜下检查, 观察肌纤维间有无旋毛虫幼虫的包囊。
猪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成虫寄生于猪
的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而引起的 人畜共患病。该病是人畜重要的寄生 虫病,人感染可引起死亡。有吃生猪 肉或未煮熟猪肉的习惯,因而易发生 该病。该病在公共卫生上极为重要, 各地肉品要加强对该病的检验。
病原
旋毛虫是一种很小的线虫,成虫为白色、前
细后粗的小线虫,肉眼勉强可以 肉纤维中的幼虫,每个包囊内含1~2条幼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故通常称之为肠旋毛虫; 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故称肌旋毛虫。
临床
病猪轻微感染多不显症状而带虫,或出现轻
微肠炎。严重感染,体温升高,下痢,便血; 有时呕吐,食欲不振,迅速消瘦,半个月左 右死亡,或者转为慢性。感染后,由于幼虫 进入肌肉引起肌肉急性发炎、疼痛和发热, 咀嚼、运步困难和眼睑水肿,1个月后症状消 失,耐过猪成为长期带虫者
病变
幼虫侵入肌肉时,肌肉急性发炎,表现为心肌细胞 变性,组织充血和出血。 后期,采取肌肉做活组织检查或死后肌肉检查发现 肌肉表现为苍白色,切面上有针尖大小的白色结节, 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虫体包囊,包囊内有弯曲成折 刀形的幼虫,外围有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 成虫侵入小肠上皮时,引起肠黏膜发炎,表现黏膜 肥厚、水肿,炎性细胞侵润,渗出增加,肠腔内容 物充满黏液,黏膜有出血斑,偶见溃疡出现。

《寄生虫课件旋毛虫》课件

《寄生虫课件旋毛虫》课件

02
旋毛虫对人体的危害
旋毛虫病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肌肉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腹泻等。
咳嗽、呼吸困难、胸痛 等。
头痛、头晕、发热等。
肌肉疼痛、肌肉痉挛等 。
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
食用生或半生的含有旋毛虫幼虫 的猪肉或猪肉制品。
接触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肉或猪 肉制品,再通过口腔或皮肤破损
旋毛虫的生活习性
总结词:寄生生活
详细描述:旋毛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中。成虫在肠道内产卵,孵化出的 幼虫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其他动物或人食入后,幼虫在肠道脱囊而出,进入血液,随血流到达全身, 最终到达肌肉组织定居。
旋毛虫的分布范围
总结词:全球分布
详细描述:旋毛虫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主要流行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都有 旋毛虫病的报道。
预防性治疗
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预防 性治疗。
旋毛虫病的治愈率与复发率
治愈率
预防
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旋毛 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需再次治疗 。
04
寄生虫防治的重要性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寄生虫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 重影响,可能导致腹泻、营养 不良、贫血等症状,甚至危及 生命。
处进入人体。
直接接触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猪粪 便,再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 猪肉及猪肉制品,尤 其是未经高温处理的 猪肉。
加强肉类检验,对感 染旋毛虫的猪肉及猪 肉制品进行高温处理 或销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图2-51 旋毛虫幼虫 1.蜕囊的幼虫 2.幼虫钻入肌肉内 3.在肌肉内形成包囊
2
2007.9
3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旋毛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哺乳动物之 间广泛传播,其原因主要是: 1、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自然疫源 丰富。 2 、肌肉包囊中幼虫的抵抗力很强, 在 —
20℃可存活57天,在腐败的肌肉可存活100天以上, 盐渍和烟熏均不能杀死肌肉深部的幼虫;
旋毛虫病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概述
本病为人畜共患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其生 活史特殊,以同一宿主作为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成虫寄生在宿主的小肠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 宿主的各部肌肉称肌旋毛虫。 其宿主除猪外,肉食动物、鼠类、人均可感 染。 家畜中以为畜猪为主,感染人时可致人死亡。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成虫侵入肠粘膜时,引起肠炎、粘膜增厚、 水肿、粘液增多和瘀斑性出血,甚至形成浅表溃 疡。感染后15天左右,幼虫经血管移行至肌肉, 引起急性肌炎,发热和肌肉疼痛;同时出现吞咽、 咀嚼、行走和呼吸困难;脸,特别是眼险水肿, 重症者可遍及全身。食欲不振,显著消瘦。严重 时多因呼吸肌、心肌及其他脏器的病变和毒素的 作用等而引起死亡。 旋毛虫对猪和其他动物的致病力轻微,几乎 无可见的临床症状。
3、因猪、鼠都是杂食动物,一般认为感染旋毛
虫的猪多好吞食死鼠、蝇蛆、步行虫、洗肉水和肉 屑等。 犬的活动范围大,吃到动物尸体的机会多,感 染的情况严重。

因此,猪、鼠、犬及人之间相互传播是
对人体的 危害
旋毛虫病主要是人的疾病,不但影响身 体健康,甚或造成死亡。 其致病作用可分为成虫对肠道和幼虫对 肌肉两方面。
2007.9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屠宰检验必检 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