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上亿像素高清图片+细节图
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大,太震撼!(324字全文,值得收藏)

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太震撼!(324字全⽂,值得收藏)王羲之《兰亭序》单字放⼤,太震撼!(324字全⽂,值得收藏)2019-02-19 00:26 来源:灼见王羲之/收藏/书法|⽂征明《兰亭修禊图》书法,静⽓;练字,养⼼。
若偷得浮⽣半⽇闲,望窗外⽉,赏案头花,写纸间墨,此⽣更复何求?王羲之《兰亭序》,公认天下第⼀⾏书。
飘若惊鸿,婉若游龙。
其态⾏云流⽔,其根⼊⽊三分,字字当真尽善尽美。
有幸得遇放⼤版,⾃是与君共赏。
公元353年4⽉22⽇(晋永和九年三⽉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谢安、孙绰等41⼈在会稽⼭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集,作序⼀篇,以记述流觞曲⽔⼀事,并抒写由此⽽引发的内⼼感慨。
这篇序⽂就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兰亭序》中,凡是重复出现的字没有⼀个不变化的,绝美兰亭,奥妙不尽,亦在此。
下⾯,为⼤家奉上《兰亭序》⾼清⼤字全本,收藏起来,随时翻读!⼀幅《兰亭序》,不尽古今情。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世⼈常⽤曹植的《洛神赋》中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除了书法之美,王羲之尽兴⽽写的《兰亭集序》,其实更想要说的是:每个⼈都有⾃⼰的价值,不要浑浑噩噩的了此⼀⽣。
和光同尘,在世沉浮,悲喜交集的⼈⽣,我们能做的事,就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本⽂选⾃“古典书城”(ID:gudianshucheng)。
灼见经授权发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ppt82 苏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兰亭幽会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 “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 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 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 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 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名士们分坐在溪水 两旁,饮酒赋诗。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 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记录集 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 这就是《兰亭集序》。
[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我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借代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C
[
]
言语真实
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讲信用
B.言必信,行必果
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 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 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 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 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 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 苛求的。
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 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 爱之情。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就 应该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那么,人生的真 正之乐在哪里?文章开头所写的会稽雅集, 实际上就形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正因为如 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 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 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
“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 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 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枷锁束缚之 时,“山水”便成为我们心灵世界的最后 皈依。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之“乐”,固然 在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在于兰 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生的 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
王羲之墨迹大全===清晰大图

王羲之墨迹⼤全===清晰⼤图王羲之传世墨迹⼆⼗种(全部⾼清)《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书写成,纸本墨迹。
纵23厘⽶,横14.8厘⽶,4⾏,28字。
《快雪时晴帖》是⼀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雪初晴时的愉快⼼情及对亲朋的问候。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羲之顿⾸。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
⼒不次。
王羲之顿⾸。
⼭阴张侯。
原⽂释义: 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阵雪,现在天⼜转晴了,想必你那⾥⼀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纠结⾄今。
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奈。
王羲之拜上,⼭阴张侯亲启《⾏穰帖》为唐代双钩廓填王羲之草书作品,2⾏,15字。
《⾏穰帖》笔画厚实,不显锋棱,有篆籀意味。
字势⼀泻⽽下,体格开张,姿态多变。
释⽂: ⾜下⾏穰九⼈还⽰,应决不?⼤都当任《频有哀祸帖》纵24.8厘⽶,3⾏,20字。
⾏草书。
为东晋王羲之所书尺牍摹本,原作久佚。
存世的《频有哀祸帖》摹本收藏于⽇本前⽥育德会,为唐代硬黄响搨、双钩廓填摹本。
作品⾏轴线时曲时直、书体时草时⾏、点画时⽅时圆,书写风格沉雄跳宕、劲健流纵,体现了王羲之⾼超的书写技巧和驾驭能⼒。
释⽂: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孔侍中帖》为唐代摹搨墨迹,是对东晋王羲之尺牍进⾏的双钩廓填⽽形成的勾摹本。
⾏草书,3⾏,25字。
《孔侍中帖》笔画体态丰腴雍容;“中和”之美,“多⼒丰筋”于此帖尽显。
作品墨迹收藏于⽇本前⽥育德会。
释⽂:九⽉⼗七⽇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
不知领军疾后问。
忧悬不能须臾忘⼼,故旨遣取消息。
羲之报。
今存墨迹本为唐代双钩摹搨,硬黄纸本。
纵24.7厘⽶,4⾏27字。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另有绢本墨迹草书《平安帖》,为宋临摹本。
纵24.5厘⽶,横13.8厘⽶,共4⾏,41字。
释⽂:此粗平安修载来⼗余⼝⼝⼈近集存想明⽇归复悉⼝⼝由同增慨。
《奉橘帖》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搨本。
⾏书,2⾏,12字。
估价5亿的王羲之书法真迹《兰亭序》(史称天下第一行书)惊现中国

估价5亿的王羲之书法真迹《兰亭序》(史称天下第一行书)惊现中国原标题:王羲之书法真迹《兰亭序》(史称天下第一行书)惊现中国,估价5亿,量子检测仪为中华文化复兴再立新功当世人的目光集中在台北故宫颜真卿书法《祭侄文稿》(是否真迹不详)赴日本展览之际,一幅王羲之书法真迹《兰亭序》在中国浮出水面。
这是继王羲之《丝布帖》草书真迹2018年12月8日横空出世之后又一重大发现。
2019年3月2日,由文保会和北京天鉴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古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在京成功举行,数十件古代传世书画珍品荟萃一堂,最令与会人员震惊的是,一幅来自珠三角的藏家祖传书法《兰亭序》通过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检测。
《兰亭序》乃中国书法之千古名篇,是书法史中行书的巅峰之作,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然因种种历史原因,自问世以来其真迹时显时隐,真伪莫辨,行踪难觅,因此臆说假设比比皆是。
《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篇章,现今之前所公展之《兰亭序》几乎为唐代的名家临摹本。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序》等。
然其中,能美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只有《兰亭序》一本。
此版本《兰亭序》大手卷横800 厘米,纵65厘米,其中主体书法横560厘米。
46行282字。
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原本墨迹全图《兰亭序》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史上最全兰亭雅集,这才叫精彩!

史上最全兰亭雅集,这才叫精彩!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永和九年,“千古书圣”王羲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作品从容娴和,气盛神凝,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符合了传统书法最基本审美观。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
《兰亭序》不仅只是一篇万古流传的书法名篇,更成为书法的史上文化图腾。
4:01聆听来自书画界艺术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虞摹兰亭序》卷,唐,虞世南摹纵24.8cm,横57.7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褚摹兰亭序》卷,唐,褚遂良摹纵24cm,横88.5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唐柳公权《兰亭诗》卷(传)纵26.5cm,横365.3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宋徽宗欧阳询赚兰亭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宋拓定武兰亭手卷拓片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宋末元初钱选(款)兰亭修稧图 29x250cm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元赵孟頫《临兰亭序卷》26.1×66.7cm 无锡博物馆藏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元赵孟頫《临兰亭序》(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兰亭帖》,元,饶介书行书,7行,42字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元文宗临兰亭真迹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明王铎《临禇摹兰亭》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局部)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初拓明周宪王摹王枕兰亭序图拓卷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兰亭序集拓(有跋文)27x16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明代祝允明兰亭修禊图纸本设色 20x78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明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29.2×120.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文徵明(款)兰亭修禊图104x31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文徵明(款) 1544年作兰亭修禊扇面设色金笺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明唐寅(款)兰亭雅集图152x64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明仇英(款)《兰亭雅集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明拓本王羲之兰亭序帖册页六对开24.8x11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明王穉登 1593年作行书《兰亭记》 74x31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清何绍基《春风流水八言行书联》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清何绍基《行书“山春兰气”八言联》纸本蜡笺行书205.5×40.5cm×2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清蒲华行书苏东坡题兰亭记 144x39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清溥佺兰亭雅集 99x43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清励杜纳行书《兰亭序》167x48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清钱泳行书《兰亭序》册页(四开)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清沈荃行书临兰亭扇面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沈尹默 1946年作行书临兰亭序147x30cm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汪兆铭行书《兰亭集序》 135x24x4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清丁观鹏 1745年作萧翼赚兰亭序 28x89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王国维 1916年楷书兰亭集序27x52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王文治戊申(1788年)作行书兰亭序28x137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无款兰亭雅集 92x292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吴荣光临王羲之《兰亭序》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徐操兰亭待渡扇面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徐士选兰亭修禊扇面金笺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佚名兰亭文会图132x57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佚名兰亭雅集 38x308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于非闇壬申(1932年)作行书临兰亭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余集嘉庆己未(1799)年作兰亭修褉图 99x29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郑板桥兰亭清赏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袁培基 1924年作兰亭修禊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张大千行书集兰亭序字十一言联141x17x2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张廷济 1831年作临兰亭序册页(六开)29x19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章士钊临兰亭39x162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清八大山人庚辰(1700年)作临兰亭序 31x67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成亲王楷书兰亭序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姜宸英行书《兰亭序》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傅抱石乙酉(1945年)作兰亭雅集 34x40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韩振华 1947年作行书兰亭序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于右任庚寅(1950)年作草书新兰亭修稧诗130x50cm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启功(1912~2005)行书兰亭序句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启功兰亭序词 35x46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张充和 1981年作小楷《兰亭序》24x19cm (文章书画界艺术整理,转载需标明出处)。
王羲之《兰亭序》高清版、分页版

王羲之《兰亭序》高清版、分页版《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
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兰亭序》流行最广、最著名版本是唐摹神龙本。
王羲之《兰亭序》高清原帖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临习《兰亭序》建议使用弹性很好的鼠须笔等兼毫笔书写,力求还原其精到笔画,刚健气质。
纸张可以使用偏熟的宣纸。
点画是书法的基石,尤以行草运笔较快,易于浮滑。
在临习中应对《兰亭序〉中形态多变的点画、中侧藏露的笔法认真临习,将其萦带纤细的线条表现出来。
美术作品赏析丨第12期《兰亭序》

美术作品赏析丨第12期《兰亭序》
《兰亭序》作品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临河序》《兰亭集序》《禊帖》等。
东晋
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书,米芾誉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真迹殉葬昭陵,有摹本、临本传世,以“神龙本”最佳。
此帖用笔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的萦带,纤细轻盈,或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
局天机错落,具有潇洒流丽、优美动人的无穷魅力,此帖在中国书法史上
具有崇高的地位。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
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之事,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据传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之作,死后将
它一同葬入陵墓。
现传《兰亭序》之真伪,曾有过大争论,几乎要挖李世
民的墓了。
但是《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却是一致公认的。
历代书家摹本不
下几十种,也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兰亭序》全文28行、324
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
代书界奉为极品。
☛《兰亭序》为行书帖,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
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
南朝的楷书很发达,
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
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
一路,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
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
北京惊现《兰亭序》真迹

北京惊现《兰亭序》真迹北京惊现《兰亭序》真迹“柳公权”题跋“怀素”题跋“米芾”题跋传说一千多年前被唐太宗殉葬的《兰亭序》真迹出现了?!近日,经过量子文物鉴定仪的检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被发现了!“真迹”是怎么鉴定出来的?据文章描述,在一场“古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上,一幅来自珠三角的藏家“祖传书法”《兰亭序》通过了量子科技的年代检测。
王羲之的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早已流失,目前展示的多是名家临摹本,比如故宫博物院的《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
故宫博物院那这幅《兰亭序》的“真迹”长什么样呢?值得一提的是,在它的卷尾,还有几位大书法家的“亲笔鉴定”。
柳公权:书圣真品,传世宝藏——公权鉴定。
怀素:醉来信手两三行,醉后却书书不得——怀素鉴定。
米芾:芾多识前辈,唯不识公。
临纸想其风采——丙戌八月旦谨题。
文章称,一家叫做北京天鉴量子科技公司现场为作品提供了量子检测,结果显示,这幅《兰亭序》创作于公元367年,纸张生产年代为364年。
他们还分别给7位题跋者确认了各自的年代,发现书写时间与其生卒年相符;传承关系符合规律;纸张均在书写之前制作……结论是:王羲之《兰亭序》是真迹!《兰亭序》的纸张是否还可以作一次碳14检测? 最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文章的结尾,“王羲之第55代后人、中国著名书法家、联合国文化传播大使”王文增先生感慨说:“我写了一辈子书法,今天第一次见到祖先的书法真迹,幸运之至。
”有人问王先生,你能否给《兰亭序》估个价?他沉思片刻:“这幅字至少值5个亿!”这一发现公布以后,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质疑和吐槽。
有评论说,一本几十年的书,即使保存得很好也会有纸张发黄的情况,这上千年的画,为何看起来这么新?“真迹”还不止一个?就在《兰亭序》“真迹”出现的当天,与会者们还鉴定了许多民间收藏的名人字画,比如王珣、陆机、吴道子、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还有武则天、李世民、赵佶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上一张效果图:全图:
细节图:继续:
继续:继续:
插播一段介绍:
《兰亭序》是东晋右将军王羲之51岁时的得意之笔,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
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王羲之因此也被后世尊为“书圣”。
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赞誉颇多:“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确实如此,传说王羲之以后也曾再书《兰亭序》,但均逊色于原作,所以《兰亭序》原稿一直为王羲之视为传家之宝,为王氏后代收藏,传至王羲之第七代时被唐太宗李世民“骗”入朝廷,唐太宗得《兰亭序》后,曾诏名手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钩摹数个乱真副本,分赐亲贵近臣,之后民间也广为临摹,但无一胜过王羲之的原作,所以王羲之《兰亭序》真迹被唐太宗视为稀世珍品而最终殉葬,这更让后世对《兰亭序》原作崇敬不已,冠以中国书法第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
继续上图:
继续:
注:以上图片分享自九余堂字画网
说明:本文档中的图片,在此文档中显示较小,其实,每个图片文件都非常大,您可以将其图片粘贴、另存,获得较大的图片!获取更好的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