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图总说明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书—、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标准横断面为配合清远华侨工业园建设得要求,并结合当地城镇发展得实际情况,设计从适度超前角度出发,对鱼湾平面交叉扩建改造,其路基布置详见“平面交叉布置图”。
2、路拱横坡行车道及辅道采用1、5%得路拱横坡,人行道2%得反向横坡。
3、超高方式本路段为平面交叉改造,不设超高路段。
4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绿化带两侧处得路面标高。
5、用地范围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以及涵洞边线外3m以内得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6、路基设计要求⑴、根据调查,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为亚粘土。
本地区得土质条件好,一般可直接采用亚粘土及风化土作路床填料。
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分层压实。
本项目对路基压实度在施工期间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与最大粒径均应符合表3-1得要求。
填料粒径、强度及路基压实标准表3-1⑵、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得粘性土,用作上路床、下路床及上、下路堤得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使其压实度达到表3-1中得规定。
⑶、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得土,以及含水量高得土,不得直接用为保证路基得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50cm ,路基施工完成后再作路基填料。
需要使用时,必须采用翻晒、掺石灰、水泥等技术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下路床与路堤填料。
⑷新旧路基衔接时必须按相关规范设置台阶,以加强新旧路基得连接。
7、路床顶面验收标准⑴、基本要求1)、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与设计得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
2)、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3)、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边坡冲刷,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⑵、外观鉴定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2)、路基边坡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二、路基、路面排水本线路得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排水系统得原则进行设计。
设计时,根据当地得气候、降雨特点,结合原有水系,采用路堑两侧设边沟(盖板边沟)或路堤两侧排水沟与涵洞构成排水系统。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图总说明

K136+500~K145+000(黑山~梨柴林段),地形地貌主要为山间沟谷,因侵蚀作用强烈,尖棱状山脊与“V”型沟谷相间出现,局部陡坡内有崩塌、滑坡现象发育,岩性主要为石灰岩、页岩、炭质页岩为主,地表覆盖层较薄约为2.0~8.0m,且在K137+250~K139+750段地表覆土具有膨胀性。
③ 碎落台
为了诱导视线,增加边坡层次感,改善边坡景观效果,路堑坡脚至边沟外缘设置了1.5m宽的碎落台,并以4%的横坡向边沟侧倾斜,碎落台内植树绿化。
(
本路段地处贵州西北部,气候湿润,降雨丰富,植被生长茂盛。根据本地区气候与植被特点,土壤条件,路基填料类型等,以与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的要求,路基防护将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在充分考虑边坡稳定的基础上,以植物生态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植物防护采用植草结合低矮灌木的立体防护形式,辅以少量花卉与观赏性植物。
1
(
当路基边坡高度H≤4m时,边坡采用喷播草籽防护,草籽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的耐寒和耐旱植物。
防护范围:路床顶面以下,路基坡脚以上。
(
当路基边坡高度H>4m时,采用M7.5浆砌片石衬砌拱形骨架防护,骨架内种植草灌,骨架厚度30cm,基础高60cm,拱圈高2m,在拱圈与肋柱上采用20号混凝土预制块镶边,以拦截水流,使路面雨水与坡面雨水在边坡上集中排除,并通过坡道导流槽直接流入路基排水沟。当4m<H≤5m,设双排衬砌拱,当5m<H≤6.5m,设三排衬砌拱,当6.5m<H≤8m,设四排衬砌拱;当8m<H≤10m,设五排衬砌拱。防护范围:路床顶面以下,路基坡脚以上。
公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1 概述绵玄路是绵竹重要的县道公路,沿线经过绵竹城区、遵道镇通至金花镇,也是绵竹沿山经济开展、旅游开发的重要通道。
“5.12”特大地震使该路受到严重破坏,遵道镇、金花镇境内破坏尤为严重,原砼路面板块断裂、沉陷、山体滑坡、路基缺陷、桥涵损毁、交通工程设施损坏。
在?绵竹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根底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1〕?交通网络布局调整中明确提出绵玄路绵竹至遵道段8公里按一级公路改建,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工程对遵道、金花镇灾后重建意义重大,急需进展道路恢复,完善功能结构。
我公司受绵竹市交通局委托,经实地踏勘,资料搜集,对该路段进展路面改建设计,以确保道路满足使用要求。
1.1任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国家部委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标准。
1.2设计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结合公路现状,分段实施改造设计,工程采用以下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 60km/h路基宽度: 22m行车道宽度: 4×3.75m中间带宽度: 2.5m中央分隔带宽度: 1.5m硬路肩宽度: 2×2.25m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拱横坡: 2%超高方式: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涵顶横向宽度: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及大、中、小桥、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1/10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5g1.3测设简况,设计方案拟定和推荐方案确实定测设简况根据工程相关规划资料,在1:5000地形图上,进展方案初拟工作;外业测量前组织路线、路基路面等技术人员人员进场实地踏勘,并根据踏勘成果拟定路线方案。
首先对拟定的路线线位进展全线实地放线,并完成了相应的路线、路基、地质、桥涵、筑路材料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测量与调查工作。
在进展测量的同时,各专业组对本路段进展广泛、全面的根底资料收集、调查和勘测工作,实测了有关控制点坐标,收集了沿线有关城镇、水电、路网规划资料。
完整版(施工图设计说明)

XX市XX城XX路南半幅16m宽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道路部分)1、工程概况1.1工程规模、建设范围XX市XX城XX路按照XX城城区路网规划总体要求,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0米,道路区域为填海区,填海造城一期工程海堤填筑刚合拢,现在已形成16m宽的道路路胚,原路基范围内未进行地基处理,直接吹沙填筑,高度有4m~5m左右。
为了加快XX城内部城区建设,根据建设单位要求,XX路近期先实施16m,远期按照40m道路红线宽度修建。
本次设计XX市XX城XX路南半幅16m宽道路工程起点位于XX市XX 路与XX路交叉口处(K0+30.234),道路沿海堤前进,终点位于XX桥(K4+578.114),本次修建长度全长4.547公里。
1.2工程自然条件情况1.2.1地形地貌本线路位于XX市将新建的XX城城区内,道路总体走向为由东向西方向。
XX市XX城将在围海填筑基础上形成城市,现已完成海堤填筑,整个地形比较平缓。
1.2.2水文条件本工程沿线无大河流,路线受海洋潮汐影响较大。
1.2.3工程地质本工程沿线地质主要是填海区,而且是在刚填筑的堤坝上,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主要是刚完成堤坝填筑,路基不够稳定,沉降影响较大。
1.4 设计内容及文件组成根据签定的设计合同,我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内容为:道路、排水、管线综合等。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2.1.1道路设计合同2.1.2建设单位提供XX市XX城海堤填筑施工图2.1.3XX市XX城区域路网规划――总平面图2.2采用规范2.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2.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2.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D30-2004)2.2.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2.2.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2.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道路工程设计3.1设计原则3.1.1服从现状区内现状用地规划,满足各条道路规划红线的要求,保证道路实现其交通、景观、艺术功能,维护区内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可持续性。
二级公路施工图说明参考word版本

目录摘要1设计总体说明2 平面线形设计3路线纵断面设计4 横断面设计5 路基设计6 路面设计7 结构物设计8. 施工图预算小结谢辞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它把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各地区联系起来,在社物质财富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公路运输已经显示出了其它交通方式所不能具有的巨大优势。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反映了人们尤其是偏远山区人们的深切感受。
本篇设计为某地区二级公路的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该地区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热。
主要设计内容有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等。
平面线形设计包括资料整理纸上定线,平曲线要素确定;纵断面设计包括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深度和竖曲线要素;确定标准横断面,绘出每桩横断面图(500米);最后根据交通量资料及路面设计规范,确定设计方案。
关键字:竖曲线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结构ABSTRACTTransporting is the fundamental industry for national economics, and serves as artery to connect all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and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 It also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oods, and in everyone’s life. Road transporting has many advantages when compared to other transporting ways. It will bring out huge economical advance when it was paved to certain area, especially those mountainous regions which always are poor and roadless.This thesis intends to design a construction plan for a second-class road .T here is a warm, subtropical climate, four distinct seasons and warm in winter, and hot in summer.This design includes plane linear design,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horizontal section design, roadbed design and so on. The plane linear design includes information compiling, lines drawing on paper, fix on requisites of curves;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is comprised of road elevation, design elevation, depth of dig and fill and requisites for vertical curve; Contents of horizontal section design are fixing standard horizontal section, mapping every horizontal section; At last make a blueprint according to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road design rules;Keywords: Upright curve Vertical section Transect RoadbedRoad surface structure1设计总体说明1.1 设计任务完成在指定的起、终点之间的新建公路设计,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要求按二级公路、设计车速60km/h进行设计。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参考)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本方案设计起点桩号K0+000,坐标为:X=2789366.23058,Y=532803.32505;设计终点桩号为K5+334.790,坐标为:X=2792400,Y=529400。
路线全长5334.790m,全线设有两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2X10,K0+200~K0+300,K5+120~K5+160)、8道涵洞。
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根据本项目在总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结合公路设计规范,确定本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为:本次设计一律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5m圆曲线一般最小径:200m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0m圆曲线不设加宽值最小半径:250m最大纵坡:6%路基宽度:10m路面宽度:7m小桥和涵洞:与路基同宽设计荷载:公路Ⅱ级3、道路工程设计3.1道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原则:平面线形应流畅顺适,利于安全行车,与地形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计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条件、地质气候、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处理好道路与农业、城镇、居民的关系,要努力做到“近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注意与农田水利设施、当地土地规划良好结合;充分重视水文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地貌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同时对特殊地质的处理将增加工程费用,应尽量绕避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必须穿越时应选择合理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生态平衡。
本路线起于206省道,止于店上村,总长5241.692米。
线形设计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为依据,按60km/h二级公路的标准来进行设计。
道路工程施工设计总说明(3篇)

第1篇一、施工部署及现场总平面布置1. 成立项目经理部,配备优秀的工程管理班子,全面负责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
2.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根据工程规模、场地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施工部署:按照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合理分配施工资源,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二、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 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等。
2. 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三、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1. 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质量标准,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2. 创优计划:制定创优目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四、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1. 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 保证措施:加强进度管理,确保施工进度与计划相符。
五、施工安全措施计划1. 安全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施工安全。
2. 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六、文明施工措施计划1. 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
2. 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有关环保法规,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七、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1. 治安保卫:加强施工现场治安保卫工作,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2. 紧急情况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八、施工环保措施计划1. 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有关环保法规,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 环保设施: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如降噪、除尘、废水处理等。
九、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1. 冬季施工:针对冬季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2. 雨季施工:针对雨季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十、项目组织管理机构1. 项目经理部:负责项目全面管理。
2. 各部门:根据项目需要,设立相应的部门,如工程技术部、质量保证部、安全生产部等。
路基宽24.5m公路—级说明及CAD图(路面及排水、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路基宽24.5m公路—级说明及CAD图(路⾯及排⽔、交通⼯程及沿线设施)第⼀篇总说明⼀、概述1、任务依据本设计说明书的内容是实地定线设计,共计完成1.7km的路线设计,设计内容主要为路线的平、纵、横断⾯设计,路⾯设计,⼩桥涵设计及平⾯交叉设计。
⽯家庄⾄平⼭⼀级公路,是纵贯河北省西部⼭区的⼀条重要⼲线,主要连接⾰命⽼区、贫困⼭区和许多旅游胜区,也是晋煤东运的交通要道,该路的贯通,对改善⽯市西部⼭区交通状况,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
项⽬测设的主要依据(1)有关部门的审批意见。
(2)《⽯家庄⾄平⼭⼀级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
(3)《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等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
(4)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
2、测设经过(1)根据施⼯图设计任务书,赴平⼭正式测量。
在外业之前,编写了《勘察⼤纲》、《⼯序控制表》,使⾃⼰对所做⼯作内容⼼中有数。
(2)在外业期间严格按照要求对线路、桥涵、交叉、拆迁等项⽬进⾏了详细勘测,就沿线构造物设置、控制⾼度、结构物形式等进⾏了充分调查研究。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和交通量预测结果,本设计采⽤V=80Km/h的设计速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情况见表1.表1 主要技术指标采⽤情况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及⼯程概况(⼀)路线⾛向及主要控制点本项⽬起点位于⽯家庄市西部,向西经上京、⼤河,从张⽯⾼速公路现有跨线桥下穿过,经李村、⽩沙、宜安,终点为平⼭县城。
沿线的主要城镇为⼤河镇、李村镇、宜安镇和平⼭县城。
(⼆)⼯程概况1、总体设计原则及远景规划(1)注意与沿线村镇规划和建设相结合,结合当地规划和⾃然条件,合理布线,在条件许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路线布设尽量顺捷,缩短⾥程,降低⼯程造价。
尽可能采⽤较好的技术指标,以提⾼公路的使⽤质量。
(2)根据具体情况,加强科学研究,积极采⽤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新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路面说明书(一)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原则是根据沿线自然条件,结合本路段特点及难点,以及路线总体设计的要求,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照通畅、安全、环保、耐久、节约的设计指导原则,借鉴项目区其它工程设计、施工的成功经验,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建设生态公路的指导思想,以实现路基构造物设计的安全性、自然性、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和特点,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结构形式及边坡坡率,侧重于路基边坡的生物工程防护,采取经济有效的排水工程措施和病害防治措施,防止路基病害的产生,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尽量减少工程实施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关系的影响和破坏。
2、设计依据①《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②《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③《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④《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⑤《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⑦《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33—2012);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C20-2011);⑨《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
⑩贵州省相关技术文件:《贵州安全性设计指南》、《贵州省高速公路软岩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以及贵州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相关文件。
3、标段起终点LWTJ-16合同段路线长度14.32km,K131+700~K145+800,包含观风海停车区。
4、路基填土高度本路段路线穿越的地貌单元主要为中低山区,路基填土高度主要受地形条件、填挖平衡、地下(地表)水位及路基稳定性等因素控制。
为了保证路基的安全、稳定,根据本路段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考虑工程投资和环境景观的要求,路基一般填土高度一般控制在20米以内。
为确保路床土基长期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临界高度根据土质及路床干湿类型,控制在1.6米。
沿河路基满足设计洪水频率及设计洪水位。
不能满足最小填土高度时,采用超挖换填、设置渗沟、增加碎石垫层等措施处理地基。
5、路基宽度(1)整体式路基,路基宽24.5m,双向四车道,其中:行车道宽4×3.75m,硬路肩宽2.5m, 中间带宽3m(中央分隔带宽2m,左侧路缘带宽2×0. 5m),土路肩宽2×0.75m。
(2)分离式路基:路基宽12.25m,其中:行车道宽2×3.75m,左、右硬路肩宽分别为0.75m和2.50m(含左、右侧路缘带宽0.5m、0.5m),土路肩宽2×0.75m。
为了更符合与自然结合,全线坡口修整为弧形。
详见下图。
图路基标准横断面(V=80km/h)6、路拱横坡一般路段行车道、硬路肩及路缘带路拱横坡采用2%,土路肩采用4%的横坡。
7、超高方式路线平曲线半径小于2500m时,在曲线上设置超高。
超高方式为,整体式路基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分离式路基采用绕设计线旋转,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内完成8、用地范围路堤坡脚或排水沟外缘1.0m,路堑边坡坡顶或截水沟外缘1.0m,桥梁上部构造水平投影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9、路基边坡设计(1)填方路基边坡①填方路基边坡一般采用台阶式边坡填方路基边坡设计表填方路基边坡高度(H)填土(或土石混填)路基填石路基主线H≤10m 1:1.5 1:1.25~1:1.510m<H<20m上部8m边坡1:1.5,下部边坡1:1.75上部8m边坡1:1.3~1:1.5,下部边坡1:1.5~1:1.75互通立交匝道匝道边坡将视情况适当放缓,尤其匝道圈内边坡将放缓至1:2~1:10。
段坡脚均设置护坡道,护坡道宽度为1.0m,并向外设4%的横坡。
在不设排水沟时,坡脚外预留1.0m宽作为公路用地。
(2)挖方路堑边坡根据沿线挖方路段的岩土情况,边坡设计首先以安全为原则,在尽量不增加特殊加固措施以及满足边坡绿化条件的前提下,边坡坡率将适当放陡,以减少占地以及对自然边坡植被的破坏。
①边坡坡率:◆土质、全风化石灰岩、白云岩、玄武岩以及全~强风化砂岩、页岩等路段的边坡坡率采用1:0.75~1:1.5;特殊岩土例如膨胀土路段,其坡率放缓至1:1.5~1:3.5。
◆强风化的石灰岩、玄武岩以及弱风化砂岩、页岩等路段的边坡坡率采用1:1.0~1:1.5;◆弱风化石灰岩、玄武岩等路段的边坡坡率按采用1:0.75~1:1.0;◆顺层边坡路段的边坡坡率一般按岩层倾角放坡,若按岩层倾角放坡有困难的路段,采用锚杆框架、锚索框架加固。
◆对于边坡稳定性较差路段,应通过安全稳定性分析计算综合确定。
②对于土质挖方路段,挖方边坡按6m分级,对于软质岩路段如夹杂煤线的页、泥岩路段边坡,挖方边坡按8m进行分级设计;对于砂岩、石灰岩、玄武岩等硬质岩路段边坡,挖方边坡按10m进行分级设计。
考虑到路基安全、稳定同时兼顾防护、施工及养护作业的方便,于边坡分级处设置2.0~4.0m宽的边坡平台,并以4%的坡度向内侧倾斜,平台上设置平台排水沟,以拦截坡面水,同时在挖方边坡上设置检修踏步,以便于运营阶段的维护工作。
③碎落台为了诱导视线,增加边坡层次感,改善边坡景观效果,路堑坡脚至边沟外缘设置了1.5m 宽的碎落台,并以4%的横坡向边沟侧倾斜,碎落台内植树绿化。
(二)路基支挡与防护本路段地处贵州西北部,气候湿润,降雨丰富,植被生长茂盛。
根据本地区气候及植被特点,土壤条件,路基填料类型等,以及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的要求,路基防护将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在充分考虑边坡稳定的基础上,以植物生态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
植物防护采用植草结合低矮灌木的立体防护形式,辅以少量花卉及观赏性植物。
1、填方路基边坡防护(1)喷播草籽防护当路基边坡高度H≤4m时,边坡采用喷播草籽防护,草籽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的耐寒和耐旱植物。
防护范围:路床顶面以下,路基坡脚以上。
(2)衬砌拱形骨架护坡当路基边坡高度H>4m时,采用M7.5浆砌片石衬砌拱形骨架防护,骨架内种植草灌,骨架厚度30cm,基础高60cm,拱圈高2m,在拱圈及肋柱上采用20号混凝土预制块镶边,以拦截水流,使路面雨水及坡面雨水在边坡上集中排除,并通过坡道导流槽直接流入路基排水沟。
当4m<H≤5m,设双排衬砌拱,当5m<H≤6.5m,设三排衬砌拱,当6.5m<H≤8m,设四排衬砌拱;当8m<H≤10m,设五排衬砌拱。
防护范围:路床顶面以下,路基坡脚以上。
(3)浆砌片石护坡当路堤通过较大的水(塘)、水库时,设计水位+50cm以下采用30cm厚M7.5浆砌片石护坡满铺防护。
防护范围:路床顶面以下,路基坡脚以上。
(4)挡土墙在路基填方边坡压站地方道路、沟渠,或地面横坡较陡、边坡放坡过远、填筑困难时,设置路肩墙或路堤墙。
对于占地受限路段采用衡重式挡土墙,对于占地宽余及墙高过高而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衡重式挡土墙要求的路段采用仰斜式挡土墙。
挡土墙墙体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砌筑。
挡土墙基础一般埋置深度为天然地面以下不小于1.5m ;挡土墙基础开挖后均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测定,如挡土墙基底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须采取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挡墙基底可采用换填级配碎石或设置钢筋混凝土底板进行处理。
(5)桩板墙在半填半挖路基段或者陡坡路堤段,由于地面横坡较陡、边坡放坡过远、填筑困难时,设置桩板墙防护。
桩板墙由抗滑桩与桩间板(墙)组成,抗滑桩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桩,矩形断面,2.0m ×3.0m ,桩长14~25m 不等,桩距为5m ;桩间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宽3.7m 。
2、挖方路基边坡防护本合同段沿线地形起伏较小,岩性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等。
本项目沿线各段落挖方边坡防护原则如下:K131+700~K145+800(黑山~梨柴林段):路线位于迤那镇内,地形地貌主要为山间沟谷,因侵蚀作用强烈,尖棱状山脊与“V ”型沟谷相间出现,局部陡坡内有崩塌、滑坡现象发育,岩性主要为石灰岩、页岩、炭质页岩为主。
路基挖方主要以粘土、灰岩、以及部分软质岩边坡为主,防护以防风化以及稳定性为主;特别针对炭质页岩路段,在进一步放缓边坡的同时,针对强风化的页岩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同时设置锚索框架梁或者桩板墙进行防护。
黑山至梨柴林段(1)喷射植草灌防护当路堑边坡高度H ≤8m 时,土质边坡坡率缓于1:1.5时,边坡采用喷射植草灌防护,草(灌)选用适合当地气候的耐寒和耐旱植物。
(2)拱形骨架护坡当岩质路堑边坡坡率i ≥1:0.75,或土质路堑边坡坡率i ≥1:0.75时,挖方坡面采用浆砌拱形骨架防护。
骨架采用浆砌块石砌筑,并采用C20水泥混凝土块镶边,镶边石高出骨架面5cm ,以汇导水流,使坡面水在骨架内汇集流入边沟。
在膨胀土路段,采用带支撑渗沟的拱形骨架防护,通过支撑渗沟保持边坡土体的水稳定性,进而确保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
(3)窗孔式护面墙(方圆护面墙)当路基边坡高度H >6m 时,土质及土石二元边坡的下部较为稳定的坡面采用方圆护面墙防护,方圆护面墙具备轻型防护的特点,在稳定性较好的岩质坡面能有效的保护岩石,防止坡面进一步风化剥落,同时也可在其内部的拱圈内码砌植生袋,达到绿化边坡的作用。
(4)灌木护坡(挂网、植生格)主要适用于以中风化的厚层灰岩、白云岩、砂岩为主,坡面较为稳定的岩质边坡。
灌木护坡可适用于不同的岩质边坡。
不论是挂网还是植生格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植物防护作用,能有效地整体固坡、维护自然景观,提高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形成山体滑落的屏障,同时配合坡面喷播的草灌,能形成良好的绿化效果。
(5)锚杆(索)框架梁植草(灌)护坡对挖方边坡岩体风化破碎严重的路段或路堑岩体相对路基顺层威胁时,采用锚杆(索)框架梁以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框架梁内喷播植草。
框架梁框架为2.5m ×2.5m ,框架宽30cm ,高30cm ,框架采用C25混凝土现浇。
针对整体稳定性较强,但节理裂隙发育的路段采用锚杆框架梁,锚杆类型为全长粘结型,节点采用φ25、φ28螺纹钢筋(HRB400)锚杆锚固。
针对整体稳定性较差,存在潜在滑动的危险,或开挖岩层为顺层的边坡,采用锚索框架予以加固,框架间距根据边坡坡率与坡面高度进行调整,框架宽50cm,高50cm ,采用C30混凝土浇筑,锚索为6φj15钢绞线。
(三)路基填料及压实 1、路基填料本标段可用于路基填筑的材料有粘土、膨胀土、强~中风化石灰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炭质页岩等。
本标段废方较多,故路基填筑尽量采取就近利用的方式,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土料尽量采用物理改良发进行废物利用,以减少投资。
具体如下:K131+700~K136+5000(塘口村~黑山段),主要地貌为街兴元台地,总体上较为平坦,发育有较多丘顶高程基本一致、高约30m左右的残丘,丘面普遍披盖残积粉质粘土,地表第四系覆盖土层较厚约6~15m,且大部分土层具有膨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