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朗1880-1910巡洋舰出口单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大学教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洋务运动(大学教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军需项下拨款,产品由清政府调拨各军使用;企业经营旨在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是为了利润;经营管理腐败,封建衙门 习气严重,营私舞弊、贪污中饱的现象成风;技术、设备和 原料方面,在极大程度上依赖外国。这表明洋务派举办的近 代军事工业是具有封建性、买办性的官办工业。官办军事工
业仰赖于外国,而外国侵略者又决不允许中国制造精良的武
的洋务活动,大体上可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60年 代初到70年代初,第二阶段是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大体说来,60、70 年代,以“求强”为主,即适 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
军事工业上。70、80 年代,在继续“求强”活动的同
时,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张,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把“求强”和“求富”作为洋务事业的总体目标。
清政府从英、德等国购进了各式舰艇多艘,形成了虚有其表
的3支舰队——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1885年,清政府正式成立海军衙门,命醇亲王奕譞为总
理,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为会办,并由李鸿章“专司其事”。 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有大小舰艇27艘,丁汝 昌任海军提督。
洋务派创建的新式海军
(19世纪70到80年代中期)
三支海军---北洋、南洋和福建
两个海军基地---旅顺口和威海卫
一个衙门---海军衙门
鸦片战争中的中国水师

一级战舰
铁甲舰

作为海军的主力舰种,在那个时代,铁甲 舰象征着国家的实力,是衡量一支海军乃 至一个海洋国家力量强弱的标准。在她的 直系后代——战列舰出现之前,铁甲舰一 直扮演着四海霸主的角色。
人马格里。1875后,该局由中国人监办。
金陵制造局制造的大炮
(2)金陵制造局 1865年,李鸿章将1863年设立于苏州的洋炮局搬 到南京,成立金陵制造局,生产枪、炮、子弹、火药,

首位踏上月球的宇航员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简介

首位踏上月球的宇航员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简介

首位踏上月球的宇航员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简介本文导读: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时,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时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地球外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类成员,而其搭档巴兹·奥尔德林也成为了第二位及登上月球后安全返回及踏上地球的第一人,两人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两个半小时。

阿姆斯特朗的首次太空任务是双子星座8号,在这次任务中,他和大卫·斯科特执行了历史上第一次轨道对接。

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在执行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任务阿波罗11号时,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

2012年8月25日,因心脏搭桥手术后的并发症逝世,享年82岁。

其家人在一份声明中称,阿姆斯特朗死于8月初心脏搭桥手术后的并发症。

美国总统奥巴马27日下令,全国将在首位成功登月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葬礼举行之日全天降半旗,向这位传奇人物致敬、寄托哀思。

阿姆斯特朗逝世消息公布之后,美国及世界各地民众也通过各种方式缅怀这位登月先驱。

美国航天局月球科学研究所则通过网络呼吁大众“对月亮眨眨眼睛”向他致敬。

人物简介1955年,尼尔·阿姆斯特朗进入国家航空技术顾问委员会(即后来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刘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工作,后在委员会设在加利福尼亚的爱德华兹高速飞行站任试飞员。

1962年至1970年在休斯敦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载人宇宙飞船中心任宇航员。

1966年3月为“双子星座-8”号宇宙飞船特级驾驶员。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

1969年7月16日,同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由他担任指令长)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

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与美国时间当天下午10时左右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

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阿姆斯特朗炮—搜狗百科

阿姆斯特朗炮—搜狗百科

阿姆斯特朗炮—搜狗百科简介制造方为埃尔斯维克军械公司( Elswick Ordnance Company)和皇家军备局(Royal Arsenal)的伍尔韦奇工厂( Woolwich )。

阿姆斯特朗炮是英国陆海军使用的早期后装炮。

在后来的英国海军的铁甲舰上也有搭载。

阿姆斯特朗乃是一个世界军事史上有着盛名的武器家族。

广义上的“阿姆斯特朗炮”是泛指由19 世纪英国著名火炮专家Sir William Armstrong 所建立的阿姆斯特朗公司所开发的一系列大中口径火炮。

该炮在日本家喻户晓,与日本近代史有巨大渊源,同时与我国也有巨大渊源。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利用阿姆斯特朗炮迅速攻破了大沽炮台。

起源1854 年,阿姆斯特朗爵士与英国战争部接触,得知战争部需要一种新的火炮设计。

为此,他开始设计阿姆斯特朗炮,最开始的设计是一种3 磅的后膛装填线膛炮。

后来,他将设计改为5 磅炮。

设计提交后制造方迅速就制成了样品。

英国战争部最终于1858 年决定采用阿姆斯特朗的设计。

期待着该炮作为最新锐武器能有优秀的表现。

为此英国政府购买了火炮专利权并立法禁止输出该火炮。

但是一开始的时候,战争部仅将此设计用于小型火炮上来完成“特殊野战用途” 。

最开始完成三种是6 磅的山炮和小型野战炮( 64 毫米)。

为马拉炮兵制造的一种9 磅炮( 76 毫米)和12 磅野战炮( 76 毫米)阿姆斯特朗最开始并未考虑要设计更强劲的火炮。

但是他的设计在测试中表现很好,所以战争部要求他拿出更强力的设计。

于是阿姆斯特朗拿出来几个新设计。

主要的设计有三种。

第一种设计是20 磅(95 毫米)野战炮,第二种则是40磅(121 毫米)的攻城炮,第三种是110磅(180 毫米)重炮。

这三种设计完成后,1859 年英军使用装甲靶舰“特鲁西”(Trusty)号来实弹射击测试各型阿姆斯特朗炮。

受测火炮为40-100 磅之间的诸版本(120-152mm ),测试中发现均无法穿透特鲁西号的102 毫米锻铁铁甲。

阿姆斯特朗大炮系列(第一篇)

阿姆斯特朗大炮系列(第一篇)

阿姆斯特朗大炮系列(第一篇)1854年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英国军队装备的传统熟铁铸造前装滑膛炮已经在近现代战争中显得力不从心,亟需对现有火炮设计进行改进。

1854年年底阿姆斯特朗公司开始进行新型野战炮的研发工作,采用后装线膛炮设计,并创新性的采用了缠绕法工艺,即区别于之前的整体生铁铸造式火炮,而使用熟铁的外套包裹钢制的内筒,极大的增加了炮身的强度和韧性,可在承受相同膛压的条件下减小炮身的重量。

1855年中期,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第一门火炮终于成功问世,这门火炮口径为1.75英寸(45毫米),弹头重5磅(最初设计是3磅)。

它的尾闩非常独特,采用一个立式闭气结构,并用被称为“ 阿姆斯特朗螺丝” 的螺栓顶紧。

这门火炮能够被2到3名士兵轻易抬起,并且在1500码(1371米)的距离上获得极高的命中率立式闭气结构的炮闩、阿姆斯特朗螺丝的螺栓第一门阿姆斯特朗炮的复制品,陈列于纽卡斯尔探索博物馆1857年,阿姆斯特朗公司又在5磅炮的基础上研制了18磅野战炮,次年1月该炮在靶场测试,结果显示其大大优于陆军装备的32磅、18磅或12磅前装滑膛炮。

8月战争部成立一个委员会,对7种新发明的火炮进行评估,结果阿姆斯特朗炮以绝对优势胜出。

1858年年底,阿姆斯特朗炮击败另一个强劲的对手约瑟夫-惠特沃斯发明的六角膛火炮,最终被英国军队所接受。

阿姆斯特朗随即把火炮专利无偿献给英国政府,英国战争部决定同时在埃尔斯威克和伦敦伍尔威治的皇家兵工厂生产阿姆斯特朗炮,将其作为英军制式火炮,并立法禁止输出该火炮。

阿姆斯特朗本人也被任命为新式火炮总工程师,任期7年,不久后被任命为伍尔威治兵工厂总监,1859年他被英国王室册封为骑士一开始的时候,战争部仅将阿姆斯特朗的火炮设计用于小型火炮上来完成“特殊野战用途”。

最先完成的三种火炮是:6磅的山炮和小型野战炮(2.5英寸/ 64毫米)、为马拉炮兵制造的一种9磅炮野战炮(3英寸/ 76毫米)和12磅野战炮(3英寸/ 76毫米)。

丁汝昌的小故事

丁汝昌的小故事

丁汝昌的小故事【篇一:丁汝昌的小故事】家乡一些老人叫丁汝昌为丁尔昌;叫“丁统领”为“丁铜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丁汝昌原名丁先达,咸丰十年(1860),程学启率丁先达等82名干将向集贤关湘军训导曾贞干投降,丁先达从此以后改名丁汝昌。

庐江方言读“汝”为“尔”,遂有丁尔昌之名。

在《潜川丁氏宗谱》的文字中,也有称丁汝昌为丁尔昌的。

随着丁汝昌职位的升迁变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名号称呼,如:丁统领、丁军门、丁提督、丁提台等;家乡人将“丁统领”误称为“丁铜鼎”。

但“丁铜鼎”的称呼也不全是无稽之谈,据说丁汝昌殉国后,其生前所戴铜头盔有9斤多重,置于丁家坎丁氏宗祠,供丁氏族人祭祀。

睹物思人,乡人见铜头盔,犹见丁汝昌,故直呼“丁铜鼎”。

1958年,丁汝昌重孙女丁亚华与其母张德媛将丁汝昌六十寿屏、武官上朝服、盔甲等遗物捐献给省文物部门。

二、丁公画像丁汝昌嫡系重孙丁荣涛,今年86岁,为巢湖市离休干部。

据丁荣涛回忆:丁汝昌有一全身画像,纸质,每年大年三十,总要在汪郎中村丁汝昌故居正屋中堂悬挂,一直到正月十五以后,再收藏起来。

后不知所之。

还有一张丁汝昌半身照片,木框装,子侄辈不懂事,用木框作水缸盖,由于常年潮湿,后腐烂,甚惜。

《潜川丁氏宗谱》中有丁汝昌木刻画像一张,并有“翰林院编修前陕西学政现任江宁布政使司愚弟许振袆拜题”的丁公汝昌画像赞:“龙骧望重,燕颔神清。

具投壶雅度,得左传菁英。

立伏波铜柱,着谢博棋枰。

藩屏责任,山海勋成。

树德威兮鸡林揆服,绘风姿兮鳞阁垂名。

”三、“万民旗伞”颂忠魂丁汝昌壮烈殉国而朝廷不恤的冷酷做法,令朝野上下许多正直之士氛不平为鸣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威海、荣城、烟台、旅顺沿海绅士商民,京外官粱世火良、刘宗汉、潘庆澜等300多人及甘肃提督姜桂题、开缺浙江按察使王仁宝等10人,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直隶候补道曾兆锟等114人,先后呈请北洋大臣袁世凯,为丁公汝昌伸雪,大学士孙家鼐亦为丁公奏请昭雪。

阿姆斯特朗公司 代 代的出口防护巡洋舰谱系

阿姆斯特朗公司 代 代的出口防护巡洋舰谱系

阿姆斯特朗公司1880年代-1890年代的出口防护巡洋舰谱系扬威、超勇中国撞击巡洋舰李鸿章通过中国海关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订造,由乔治·伦道尓(Georg e Rendel)设计,船体部分转包给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

造价共计65万两银。

两舰于1881年11月18日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排水量:正常1380吨(另有1350吨的记载)、满载排水量1542吨尺寸: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动力:2座霍索恩(Howthorn)公司生产的卧式往复蒸汽机,6座(一说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600(一说2887)马力、航速16(一说16.5)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煤舱正常载煤250吨,最大载煤量300吨防护:舰身为木质外包钢板、甲板装甲0.27吋(仅延伸至锅炉,引擎和机械室),炮塔装甲1吋,司令塔装甲0.5吋全舰编制:137-140人(一说177人),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管带为参将衔。

武器: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门(26倍口径)、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7英寸)4门(22倍口径)、阿姆斯特朗9磅舢板炮(2.75英寸)2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4管诺典费尔德炮2门、舰载杆雷艇1艘,舰艏水线下11英尺处装有撞角。

筑紫撞击巡洋舰和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为同级姊妹舰。

该舰最初由智利海军订造,命名为“Artur Pratt”,于1879年10月2日开工,1880年8月11日下水,1881年完工。

同年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舰也建成回国,曰本海军随后跟风于1883年6月16日从智利政府手中转购得该舰。

舰船资料:舰体为木质外包钢板,排水量1350吨、舰长64米、宽9.8米、吃水4.1米、动力为2座往复式蒸汽机,双轴推进,功率2887匹马力、航速16.4节,载煤300吨,编制177人。

主要武器:250mm阿姆斯特朗主炮2门,120mm阿姆斯特朗副炮4门,9磅炮2门,1磅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

阿金库尔号战列舰--多炮塔神教圣物

阿金库尔号战列舰--多炮塔神教圣物

多炮塔神教圣物----“阿金库尔”号战列舰战列舰推销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十年是无畏型战列舰的黄金岁月,拥有这种海上堡垒的数量和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列强中的地位。

战列舰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昂贵的商品,成功地推销一艘战列舰意味着一桩大约250万英镑的交易和在2至3年内给数千人提供就业机会,也意味着买方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甘心接受来自卖方国家的影响。

各大造船公司的商业代表们奔走在世界各地竭力推销自己生产的战列舰,他们背后有自己国家财政和外交部门的强力支持,驻外领使馆和国家银行都会为签订合同竭尽全力。

当然推销商们无法携带样品,但他们大多率领着一支庞大的由技术专家和财政顾问组成的队伍,带着精美的战列舰模型和成箱的设计蓝图,通常下榻在高级酒店并且出手阔绰。

在1914年以前,世界上最著名的造船公司主要有德国的克虏伯、布洛姆、福斯,美国的纽约造船厂和Fore River造船厂,英国的维克斯-马克西姆和阿姆斯特朗-威特沃斯。

另外法国和意大利也有一些有实力的公司。

他们的船台上摆满了为西班牙、土耳其、俄国、葡萄牙、智利、罗马尼亚、秘鲁、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家建造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

但他们中实力最雄厚的还要算是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公司,它巨大的火炮制.造厂和船台排列在纽卡斯尔的泰恩河北岸。

阿姆斯特朗公司就是纽卡斯尔的象征,在颠峰时期它雇有3万名工人。

但是公司的兴衰是由国际局势来决定的,一次成功的和平会议就意味着世界上某个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生意可做,而南美国家间的一点摩擦,或巴尔干局势的小动荡都能让纽卡斯尔的居民们喜气洋洋。

1904年阿姆斯特朗公司董事会作出了一项十分明智的任命:让尤斯塔斯?休?但尼生?伊恩古尔负责公司出口舰艇的设计、建造与销售工作。

伊恩古尔高大清瘦,具有那些外国海军部长或外交官都喜爱的真诚而有极富权威感的贵族气质。

他的一个叔叔是皇家海军上将,而舅父就是英国著名诗人但尼生。

年轻的伊恩古尔在英国舰艇专家,后来曾担任海军总设计师的威廉?怀特爵士推荐下进入阿姆斯特朗公司,在最初的6年中他整日和铁匠和木匠厮混在一起。

阿姆斯特朗公司880年代-890年代的出口防护巡洋舰谱系

阿姆斯特朗公司880年代-890年代的出口防护巡洋舰谱系

阿姆斯特朗公司1880年代-1890年代的出口防护巡洋舰谱系扬威、超勇中国撞击巡洋舰李鸿章通过中国海关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订造,由乔治·伦道尓(Georg e Rendel)设计,船体部分转包给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

造价共计65万两银。

两舰于1881年11月18日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排水量:正常1380吨(另有1350吨的记载)、满载排水量1542吨尺寸: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动力:2座霍索恩(Howthorn)公司生产的卧式往复蒸汽机,6座(一说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600(一说2887)马力、航速16(一说16.5)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煤舱正常载煤250吨,最大载煤量300吨防护:舰身为木质外包钢板、甲板装甲0.27吋(仅延伸至锅炉,引擎和机械室),炮塔装甲1吋,司令塔装甲0.5吋全舰编制:137-140人(一说177人),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管带为参将衔。

武器: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门(26倍口径)、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7英寸)4门(2 2倍口径)、阿姆斯特朗9磅舢板炮(2.75英寸)2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4管诺典费尔德炮2门、舰载杆雷艇1艘,舰艏水线下11英尺处装有撞角。

筑紫撞击巡洋舰和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为同级姊妹舰。

该舰最初由智利海军订造,命名为“Artur Pratt”,于1879年10月2日开工,1880年8月11日下水,1881年完工。

同年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舰也建成回国,曰本海军随后跟风于1883年6月16日从智利政府手中转购得该舰。

舰船资料:舰体为木质外包钢板,排水量1350吨、舰长64米、宽9.8米、吃水4.1米、动力为2座往复式蒸汽机,双轴推进,功率2887匹马力、航速16.4节,载煤300吨,编制177人。

主要武器:250mm阿姆斯特朗主炮2门,120mm阿姆斯特朗副炮4门,9磅炮2门,1磅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威、超勇中国撞击巡洋舰李鸿章通过中国海关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订造,由乔治·伦道尓(George Rendel)设计,船体部分转包给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

造价共计65万两银。

“超勇”舰于1880.1.15开工1880年10月14日下水(一说11.4)1881.7.15完工“扬威”于1880.1.15开工 1881年1月29日下水 1881.7.14完工两舰于1881年11月18日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两舰于1894.9.17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战沉排水量:正常1380吨(另有1350吨的记载)、满载排水量1542吨尺寸: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动力:2座霍索恩(Howthorn)公司生产的卧式往复蒸汽机,6座(一说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600(一说2887)马力、航速16(一说16.5)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煤舱正常载煤250吨,最大载煤量300吨防护:舰身为木质外包钢板、甲板装甲0.27吋(仅延伸至锅炉,引擎和机械室),炮塔装甲1吋,司令塔装甲0.5吋全舰编制:137-140人(一说177人),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管带为参将衔。

武器: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门(26倍口径)、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7英寸)4门(22倍口径)、阿姆斯特朗9磅舢板炮(2.75英寸)2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4管诺典费尔德炮2门、舰载杆雷艇1艘,舰艏水线下11英尺处装有撞角。

筑紫撞击巡洋舰和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为同级姊妹舰。

该舰最初由智利海军订造,命名为“Artur Pratt”,于1879年10月2日开工,1880年8月11日下水,1881年完工。

同年北洋海军的“超勇”、“扬威”舰也建成回国,曰本海军随后跟风于1883年6月16日从智利政府手中转购得该舰。

舰船资料:舰体为木质外包钢板,排水量1350吨、舰长64米、宽9.8米、吃水4.1米、动力为2座往复式蒸汽机,双轴推进,功率2887匹马力、航速16.4节,载煤300吨,编制177人。

主要武器:250mm阿姆斯特朗主炮2门,120mm阿姆斯特朗副炮4门,9磅炮2门,1磅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2具。

舰史:“筑紫”舰原为智利海军订购,后来委托英国代为转售。

阿姆斯特朗公司曾准备向中国政府兜售,李鸿章在对“扬威”、“超勇”二舰进行考察后,认为这种军舰防护薄弱;首尾火炮过大,遇到大风浪便无法射击;军舰的航速也过于缓慢,无法与新式的穹甲巡洋舰相比,而予以回绝。

随后这艘军舰被曰本买去,命名为“筑紫”。

“筑紫”在甲午战时隶属于常备舰队,参加了威海卫之战,1898年3月21日被列为三等海防舰。

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战。

1906年成为靶舰,1906年5月25日除籍成为废舰,1910年解体埃斯米拉达(二世)(智利)—和泉级防护巡洋舰曰本在甲午战争中从智利紧急购入的巡洋舰,同级共1艘,即和泉号(Izumi)。

该级舰是甲午战争中中国的致远级和曰本的浪速级的原型舰。

该舰于1881年4月5日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开工建造,1883年6 月6日下水,1884年7月15日建成,加入智利海军,命名为埃斯米拉达(二世)号(Esmeralda)。

中日甲午战争中,两国为购买此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后在1894年11月15日由曰本委托厄瓜多尔代为购买。

1895年2月5日回到曰本。

1898年3月21日舰级变更为三等巡洋舰。

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3舰队第6战队参战。

在对马海战中,该舰首先发现了信浓丸的信号,而后通报给了联合舰队,从而使曰本海军在海战中大获全胜。

1912年4月1日除籍。

1913年1月在长崎解体。

排水量2950吨主尺度(长/宽/吃水)82.30m/12.80m/5.64m舰炮254mm*2/120mm*6/47mm速射炮*8动力2部往复蒸汽机,输出马力5500匹,最大载煤600吨航速18节鱼雷380mm*3装甲甲板12-25mm舰员(人)300乔万尼·鲍桑(意大利)防护巡洋舰乔治·伦道尔设计,阿姆斯特朗下沃克船厂建造,1882年8月21日动工,83年12月15日下水,85年5月9日竣工排水量正常3082吨主尺度(长/宽/吃水)85.3m/12.80m/5.64m舰炮254mm30倍径*2/149mm*6/6磅速射炮*4 1磅速射炮*2动力2部往复蒸汽机,4台水管锅炉,输出马力6470匹,最大载煤400吨航速17.4节鱼雷356mm*3装甲甲板19-38mm舰员(人)13+254浪速、高千穗防护巡洋舰英国设计师威廉·怀特爵士(Sir William White)设计,阿姆斯特朗船厂(Armstrong,Walker)建造,“浪速”于1884年3月27日开工,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

“高千穗”开工于1884年4月10日,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

舰船资料:二舰同级,正常排水量3709吨,舰长91.4米,宽14.1米,吃水5.8米,装备2座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正常载煤量350吨,最大载煤量800吨,双轴推进,功率7604马力,航速18节。

装甲甲板厚50-75mm,轮机部外侧装甲厚76mm,炮塔顶及舰桥装甲厚37mm,编制357人,“浪速”识别线为黑色,“高千穗”为红色。

主要武器:260mm35倍口径克虏伯主炮2门,150mm35倍口径克虏伯炮6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25mm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mm10管格林炮4门,360mm鱼雷发射管4具。

舰史:“浪速”级二舰由曰本向英国定购,舰型设计上与中国的巡洋舰“扬威”、“超勇”颇有渊源。

“浪速”舰在丰岛海战中击沉了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二舰均参加了黄海大战。

“浪速”舰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岛群岛的抚岛海面坐礁沉没,1912年8月5日除籍,“高千穗”则在1914年日德青岛之战中于10月17日被德国S90号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10月29日除籍。

豹(panther)级防护巡洋舰奥匈同级舰两艘Leopard号1885.1开工,9.10下水,86.3.31完工Panther号1884.10.29开工,85.6.13下水,85.12.31完工排水量:1557吨主尺度(长/宽/吃水)73.2m/10.39m/4.28m舰炮120mm克虏伯炮*2 47mm速射炮*4动力2部往复蒸汽机,2台锅炉Leopard号输出马力6380匹,航速18.7节Panther号输出马力5940匹,航速18.4节鱼雷350mm*4装甲甲板12mm舰员(人)186萨拉米尼亚(希腊)—道加里(原名安吉洛·埃莫)防护巡洋舰威廉·怀特设计,埃尔斯威克船厂建造85.2.13动工,86.1.28下水,86.5竣工排水量正常2050吨主尺度(长/宽/吃水)76.3m/12.80m/4.3m舰炮152mm后膛炮*6/6磅速射炮*9动力2部往复蒸汽机,输出马力5000匹(正常)/7500匹(强压),最大载煤160吨航速17.75-19.5节鱼雷356mm*4装甲甲板25-50mm舰员(人)12+232“古巴岛”“吕宋岛”号二级防护巡洋舰西班牙“古巴岛”1886年2月25日开工建造,1886年12月11日下水,1887年9月22日竣工。

“吕宋岛”1886年2月25日开工建造,11月13日下水,1887年9月22日竣工4门35倍口径120毫米Hontoria后膛炮,4门43倍口径57毫米诺登飞炮,3门20倍口径37毫米回旋炮,3门356毫米鱼雷发射管。

长56.11米,宽8.87米,吃水3.84米;排水量1030吨,定员164名,舰长J. Sidrach。

马力2600匹,航速15.9节;载煤160吨,续航力2000海里;甲板装甲25—64毫米,炮罩51毫米;造价240万西班牙银币。

这种小型巡洋舰最早是以西班牙本土为基地的,它们参加了1893—1894年镇压摩洛哥人起义的战争,用来炮击沿海目标。

在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古巴岛”号和同级舰“吕宋岛”号被派遣到菲律宾参加镇压活动。

在马尼拉海战中,当舰队司令Montojo的期间被击沉后,司令旗转移到“古巴岛”号上。

在整个战斗中,舰体只是受了轻微的损伤,船员有2人负伤。

战斗结束后,美国“海燕”号炮舰上的一批船员被派到船上将其接收,并将其开到新加坡修理。

1900年4月4日,修理完毕的“古巴岛”号被正式编入美国海军,继续在菲律宾服役。

1912年2月2日,它被卖给委内瑞拉,改名为MARISCAL SUCRE,服役到1940年。

“吕宋岛”在海战中被美国战舰击中三次,共有6名船员负伤。

然后也被“海燕”号派出的船员开往新加坡修理,1900年1月31日正式编入美国海军。

1919年2月15日退役,1920年3月10日被卖给纽约的巴哈马西印度群岛贸易公司,改名为REVIVER。

致远、靖远防护巡洋舰驻英公使曾纪泽经手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订造,由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威廉·怀特爵士(Sir William White)设计,造价共计1697453两银。

最初根据李鸿章的计划,该级舰是“济远”级的同型后续舰,后经曾纪泽坚持更改为英式穹甲巡洋舰设计。

“致远”于1886年9月29日下水,1887年7月23日建成,“靖远”于1886年12月14日下水,1887年7月9日建成,同年11月二舰与在德国建造的“经远”、“来远”、“左一”一起在总教习琅威理(Lang William M)率领下抵达天津大沽。

舰船资料:“致远”、“靖远”属同级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卧式3胀往复蒸汽机,4座高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5500马力,(航试时测得6892马力,采用强压通风时可以达到7500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3吋(倾斜处)/2吋(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吋,火炮炮盾厚2吋,全舰编制204-260人,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该级舰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克虏伯210mm主炮3门(舰首2门双联装、舰尾1门,35倍口径,克虏伯炮管、阿姆斯特朗炮架,每门炮备弹50发,射速1发/2.5分钟),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两门(每门炮管重4.065吨),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其中1门现存曰本长崎“三笠”纪念舰公园),18吋鱼雷发射管4具(军舰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侧水线附近各1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