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教学、科研岗位设置、聘任暂行办法(试行)

吉化院字[2006]23号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精神,借鉴兄弟院校改革已有的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竞争激励机制,破除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促进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确保教师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加快学科建设,增强科研实力;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稳步提高;有利于学院整体实力的增强。

二、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

1、岗位设置

根据学院实际,我院教学、科研岗位设置为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基本岗位3个子系列,10个等级。关键岗位设A1、A2、A3、A4、A5级,重要岗位设B1、B2级,基本岗位设C1、C2、C3级。

2、岗位设置比例

三、基本任职条件和基本岗位职责

1、基本任职条件

(1)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5岁以下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有高等教师资格证,未获得高等教师资格证的新进教师可以试聘,但必须在进校两年内获得高等教师资格;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3 )遵纪守法,爱国爱校,为人师表,教风端正,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4)身体健康,能够履行受聘岗位的岗位职责。

2、基本岗位职责

(一)、关键岗位的聘任条件

A1岗

(1)每年主讲一门及以上本科生的必修课或两门及以上本科生课程。

(2)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权批准以后执行,非硕士研究生导师不做要求)。

(3)完成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

(4)负责培养指导2名及以上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

(5)每年面向教师或者学生作2场以上学术报告。

(6)近3年内获国家级成果奖1项(前3名);或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1项(前2名);或获省部级成果二等奖1项(第1名);或获省部级成果三等奖2项(第1名);或国家级鉴定验收项目第1名;或国家级立项第1名;或省部级立项第1名(到款15万元以上);或横向经费到款45万元以上;或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篇;或四大检索(SCI、SSCI、EI、ISTP)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篇;或在国外权威期刊(影响因子1.5以上)发表论文1篇;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2部;或主编全国统编教材2部;或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所有条件均指第1作者)。

如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则近3年内上述各项业绩成果量化考核分需≥2000。

(7)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8)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占全院参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2%。

A2岗

(1)每年主讲一门及以上本科生的必修课或两门及以上本科生课程。

(2)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权批准以后执行,非硕士研究生导师不做要求)。

(3)完成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

(4)负责培养指导1名及以上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

(5)每年面向教师或者学生作2场以上学术报告。

(6)近3年内获国家级成果奖人员;或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1项(前3名);或获省部级成果二等奖1项(前2名);或获省部级成果三等奖1项(第1名);或国家级鉴定验收项目前2名;省级鉴定验收项目第1名;或国家级立项前2名;或省部级立项第1名(到款10万元以上);或横向经费到款30万元以上;或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篇;或四大检索(SCI、SSCI、EI、ISTP)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或主编全国统编教材1部;或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上所有条件均指第1名作者)。

如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则近3年内上述各项业绩成果量化考核分需≥1500。

(7)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8)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占全院参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5%。

A3岗

(1)每年主讲一门及以上本科生的必修课或两门及以上本科生课程。

(2)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名(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权批准以后执行;非硕士研究生导师不做要求)。

(3)完成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

(4)负责培养指导1名及以上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

(5)每年面向教师或者学生作1场以上学术报告。

(6)近3年内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人员;或获省部级成果二等奖前5名;或获省部级成果三等奖前3名;或国家级鉴定验收项目前5名;或省级鉴定验收项目第3名;或国家级立项前5名;或省部级立项前3名(到款6万元以上);或市厅局级立项第1名(到款10万元以上);或横向经费到款15万元以上;或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篇;或四大检索(SCI、SSCI、EI、ISTP)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论文均指第1名作者);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2部;或主编全国统编教材2部;国家发明专利2项(指前2名作者)。

如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则近3年内上述各项业绩成果量化考核分需≥1000。

(7)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8)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占全院参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10%。

A4岗

(1)每年主讲一门及以上本科生的必修课或两门及以上本科生课程。

(2)每年完成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

(3)近3年内获省部级成果二等奖人员;或获省部级成果三等奖前8名;或市厅级成果一等奖第1名;或国家级鉴定验收项目人员;或省级鉴定验收项目前5名;或国家级立项人员;或省部级立项前5名(到款3万元以上);或市厅局级立项第1名(到款5万元以上);或横向经费到款7万元以上;或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论文均指第1名作者);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前2名);或主编全国统编教材1部(前2名);或国家发明专利1项(前2名);或实用新型专利3项(第1名)。

如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则近3年内上述各项业绩成果量化考核分需≥500。

(4)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5)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占全院参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18%。

A5岗

(1)每年主讲一门及以上本科生的必修课或两门及以上本科生课程。

(2)每年完成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

(3)近3年内获省部级成果三等奖人员;或市厅局级成果奖2项(前3名);或省级鉴定验收项目前8名;或本人主持或参加有科研项目(不包括学院基金项目)2项;或院级项目第1名;或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论文均指第1名作者);或出版专著或作为正、副主编编写教材2部(前4名);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第1名)。

如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则近3年内上述各项业绩成果量化考核分需≥300。

(4)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5)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占全院参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30%。

(二)、重要岗位的聘任条件

B1岗

(1)每年主讲一门及以上本科生的必修课或两门及以上本科生课程。

(2)完成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

(3)近3年内本人作为前3名主研人参加学院及以上项目2项(含横向)的研究;或本人作为前5名获市厅局级成果奖2项;或近3年内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带出版刊号(ISSN)的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或参编专著或教材2部;或出版专著或作为正、副主编编写教材1部;或实用新型专利1项(第1名)。

如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则近3年内上述各项业绩成果量化考核分需≥150。

(4)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5)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占全院参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48%。

B2岗

(1)主讲一门及以上本科生的必修课或两门及以上本科生课程。

(2)完成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

(3)近3年内本人作为前5名主研人参加学院及以上项目2项(含横向)的研究;或本人作为前8名参加人获市厅局级成果奖2项;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带出版刊号(ISSN)的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出版1部参编专著或教材;或实用新型专利1项(前3名)。

如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则近3年内上述各项业绩成果量化考核分需≥100。

(4)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5)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占全院参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73%。

(三)、基本岗位的聘任条件

C1岗

(1)按时、保质、保量(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完成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好。

(2)近3年内本人作为参加人参加学院及以上项目的研究;或本人作为参加人获市厅局级成果奖;或在国内刊物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篇;或参编专著或教材1部;或实用新型专利1项。

(3)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4)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占全院参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93%。

C2岗

(1)按时、保质、保量(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完成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好。

(2)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3)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占全院参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98%。

C3岗

(1)完成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良好。

(2)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四、岗位聘任和聘任管理

1、聘任程序

(1)个人申请。应聘人员填报《教学、科研岗位竞聘申请书》,并提交相关材料;

(2)基层推荐。所在教学院(部)初审、测评、推荐;

(3)资格审查、考评。各类岗位人选由学院和各教学院(部)组织考评,其中教学工作量及教学成果由教务处负责考评;科研成果由科研处负责考评;人事处负责资格审查与考评汇总;

(4)学院决定拟聘任人选,并予以公示;

(5)签订聘用合同,公布聘任结果。

2、聘任管理

(1)教师只要满足相应上岗条件即可受聘相应岗位,不受职称限制,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2)聘任期限为一年,每年评聘一次,聘任时根据本人上一年度工作量化总值排名和近3年的教学科研业绩成果累计确定,各项业绩、成果的时间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3)学院负责与关键岗位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负责会同各教学院(部)进行考核;各教学院(部)负责人与本单位其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考核上岗人员的履职情况;

(4)岗位聘任合同一经订立,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双方应当全面履行聘任合同。学院内部结构调整,不影响合同的履行,经当事人协商同意或者由于法定原因的出现,可以以书面形式变更或解聘合同;

(5)受聘人员如属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其工资标准按原级别不变,其它有关津贴等待遇按受聘岗位级别标准执行;

(6)解聘和因个人原因辞聘者,自批准之日起不再享受原受聘岗位待遇;

(7)对于博士、硕士研究生到校或回校,并在提交学历、学位等归档材料后,其教学岗位聘任暂定为:原有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博士研究生核定为B1岗位;原有中级职称的博士研究生核定为A5岗位;原有副高级职称的博士研究生核定为A4岗位;原有正高级职称的博士研究生核定为A3岗位。硕士研究生见习期满后核定为C2岗位;原有初级职称的硕士研究生核定为C1岗位;原有中级职称的硕士研究生核定为B2岗位;原有副高级职称的硕士研究生核定为B1岗位。

(8)对于新调入的教师,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核定为A5岗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核定为B2岗位,具有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核定为C3岗位。

五、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

教学、科研、实验人员年度工作的量化以该年度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为依据,采用以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工作量四项之和的方法计算,即

年度工作量化总值=T1教学+T2科研+T3成果+T4奖励T1、T2、T3、T4为调节系数(暂定为1)(一)、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

教学工作量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质量和数量,标准学时是教学工作量的基本单位,是对不同教学形式全过程的度量。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以合格讲师理论课教学为基准。

教师教学总工作量=(讲课+实验+上机+课程设计+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指导青年教师+指导竞赛+指导本科生+指导研究生)×教学质量系数其中,实践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两课实践

1、理论课教学总工作量

理论课教学总工作量=理论课教学工作量+重复课教学工作量

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平衡系数×计划学时×〔1+授课方式系数+合班课系数×

(合班数-1)〕

重复课教学工作量=重复课系数×理论课教学工作量×重复课次数

(1)理论教学平衡系数

①必修和专业选修课=1.00

②公共选修课平衡系数=0.85

③ 公共讲座课平衡系数=0.75

(2)合班课系数=0.60

最大合班数为4,每个教学班按40人计算,外语专业每个教学班按30人计算。超过4个

班的合班课系数为0。40

合班学生数合班数=;30合班学生数外语合班数=,合班数按四舍五入计。 (3)重复课系数=0.80。

(4)授课方式系数:(可累计计算)

①开新课或新开课为0.10

②工程画类课为0.10

③双语教学课为2.0

④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为0.20

(5)助课教师的教学总工作量=平衡系数×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平衡系数=0.30)

2、实验工作量

实验工作量=平衡校正系数×实验教学系数×计划学时×

平衡校正系数=平衡系数×校正系数=0.110+0.065×每次指导人数

实验教学系数=指导实验系数+准备实验系数=1

基础课指导实验系数=0.80,准备实验系数=0.20

专业课指导实验系数=0.75,准备实验系数=0.25

基础实验课每次指导人数为10-18人,每人1组,专业实验每次指导人数为8-9人,每2、3、4人一组。 开放实验室指导工作量=平衡系数×实验教学系数×教师指导学时×

3、 指导上机工作量

指导上机工作量=平衡系数×上机教学系数×计划学时×〔1+重复课系数×重复课次数+

合班系数×(合班数-1)〕

平衡系数=0.85,重复课系数=0.80,合班系数=0.60,合班数=上课学生数/40

上机教学系数=指导上机系数+上机准备系数=1

指导上机系数=0.80,上机准备系数=0.20

外语语音教学的听力课平衡系数=0.75,外语自主学习教师辅导的平衡系数=0.60

4、体育课工作量

体育课工作量=平衡系数×计划学时×〔1+重复班系数×重复体育教学班数+

合班系数×(合班数-1)〕

平衡系数=0.95,重复班系数=0.80,合班系数=0.60,体育教学班每班按30人计算。

学生数 每次课指导学生数

学生数

每个实验指导学生数

第二届吉林省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

第二届吉林省大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 一等奖 1 长春工业大学包江桥刘春梅 2 长春工业大学孙倩文孙景彬 3 长春理工大学高钰君徐美玲 4 长春中医药大学刘月魏文培 5 长春中医药大学王秋杨晨 6 长春中医药大学刘玉苹杨秀璐 7 长春中医药大学李昂冯郸 8 东北电力大学孙大鹏张卫能 9 东北师范大学赵玉莉赵子翰 10 东北师范大学牟平赵书博 11 东北师范大学冯科李倩倩 12 东北师范大学李媛媛刘雨菲 13 东北师范大学吕凤凤孙宇 14 东北师范大学陈红霞张瑞英 15 东北师范大学符慧敏王文慧 16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高新月刘彤彤 17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张万旭张雅楠 18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宋盛达邱程程 19 吉林大学(动科)史刘歆李超男

20 吉林大学(生命)陈嘉雯刘佳欣 21 吉林大学(生命)李凤谢雨 22 吉林大学(生命)汪菲菲卢文倩 23 吉林大学(生命)霍博李欣奇 24 吉林大学(生命)王宇頔孔萍 25 吉林大学(生命)王明琦潘茜茜 26 吉林大学(生命)王语婧王琪 27 吉林大学(生命)刘爽李欣宇 28 吉林大学(生命)胡文辉于华鑫 29 吉林大学(生命)王艳丽王超 30 吉林大学(生命)朱咏林刘胜德 31 吉林大学(生命)王雪松曲梦 32 吉林大学(生命)唐金艺毛俊松 33 吉林大学(植科)张攀龙朋朋 34 吉林农业大学朱怡静邹云鹏 35 吉林师范大学王英学林佳 36 吉林医药学院仝志强霍毅 37 吉林医药学院马进平乔迎春 38 延边大学孙蕊张琛 39 延边大学金圣道周明 40 延边大学李文星崔丽菩 41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张淼权弘扬

VFP课程设计讲解

2013级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教务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1301 学生姓名陈举 学生学号 1310662124 指导教师王伟 2015年10月26日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被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所取代,并且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学校中的教务信息管理也在不知不觉进入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面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套专门进行教务信息查询的软件,该系统实现了用户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等功能,可以方便学校教务处对学校教学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关键词:Visual FoxPro、数据库、表单设计、教务管理系统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需求分析 (1) 1.2系统可行性分析 (1) 1.1.1技术可行性 (1) 1.2.2经济可行性 (1) 第2章系统设计 (2) 2.1系统功能设计 (2) 2.2 E-R图设计 (2) 第3章数据库设计 (4) 3.1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4) 3.2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4) 3.3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5) 第4章系统的实现 (6) 4.1程序文件 (6) 4.2表单设计 (6) 4.3代码设计 (7) 第5章系统的评价 (9) 5.1系统的运行 (9) 5.2系统评价 (11)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第1章绪论 1.1需求分析 (1)教务系统现状:教务信息现在处于人工管理阶段、信息复杂、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2)开发此系统的必要 由于教学管理涉及的管理范围较为广泛,管理的内容繁杂,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采取现代化电脑管理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用计算机操作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为管理员、教师、学生更好的查阅信息和实现精确管理而开发的管理软件。 1.2系统可行性分析 1.2.1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是一个小型开发系统,使用vf6.0作为系统开发工具。Vf6.0具有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以事件驱动、图形用户界面等特点,vf6.0集成了强大的数据库开发引擎和技术,在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 1.2.2经济可行性 目标系统开发需求比较低,加上具有成熟的软硬件环境,所以在软硬件的支出上十分有限。而且,目标系统并不是十分的复杂,开发的周期比较短,人员经济支出有限。当系统开发完实际运行后,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的功能,在为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并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该软件的开发可以给我们对系统的开发有个全面的认识。从经济角度考虑,此信息系统开发可行。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第23卷Vol.23第15期No.152015年8月Aug.2015 收稿日期:2015-01-09 稿件编号:201501069 作者简介:张卫婷(1971—),女,陕西乾县人,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生物教学及生物技术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承担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教学管理工作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院校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具有管理对象的多样化、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管理信息的多元化、管理范围的全面化等特点,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发展至关重要[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已成为制约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关键所在[2]。 1 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现状 国外很多高校的管理模式均以一种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为主,这种管理系统以统筹整体格局为主要特色,兼具网络化和计算机化。它重视各个管理体系之间的相互联通,将教学管理效果作为最高指导思想,认真管理统筹所有教学程序,操作分布、数据存放高度整合,高校网络中的计算机开展数据的运用和传输,主要操作方式为客户机/服务器,中央数据库是所有数据存放的集中营,对所有数据进行整体统筹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的数据库需要专门人员维护和管理,在这一方面夏威夷大学、波士顿大学都得很出色,IT 技能人员几乎存在于学校内几乎所有单位,信息技术部进行全校所有技术工作的指导和统筹,以庞大为主要特色,是一个覆盖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运用、数据管理体系、一般基本网络运行管理和工作自动化等多种技术功能的一个部门[3]。 1.2国内现状 我国教务系统的管理模式发展是和我国信息化、网络技 术的坚持进步与发展脚步相一致的,开始是运用单机进行多种管理,发展成以C/S 模式为主要特色的局域网,然后由局域发展到以B/S 模式为主要特色的广域网,最后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将C/S 与B/S 相互整合的混合管理方式,并且在我国教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深度不断加强[4]。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统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面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表现为信息化教学统筹管理体系的主体乃具有独立性质的工作体系,一台PC 机就完成简单的工作,基本是在90年代初中期。 第二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网络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庞大的数据库资源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是其基本应用方式。 2问题描述 从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看,这些教务管理系统在教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张卫婷,王雪侠,史晶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本文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多年从事教务管理开发经验,以对目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比较为基础,以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原则,提出了适合职业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以适应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特点、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思路;高素质中图分类号:TN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5)15-0057-03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design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ANG Wei -ting ,WANG Xue -xia ,SHI Jing (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yang 712000) Abstract:Fo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ased 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overall design concept is proposed by the current system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al and open educational principle ,the for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for the training of skilled personnel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technical. Key words: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overall design concept ;high quality -57-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教学、科研岗位设置、聘任暂行办法(试行) 吉化院字[2006]23号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精神,借鉴兄弟院校改革已有的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竞争激励机制,破除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促进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确保教师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加快学科建设,增强科研实力;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稳步提高;有利于学院整体实力的增强。 二、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 1、岗位设置 根据学院实际,我院教学、科研岗位设置为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基本岗位3个子系列,10个等级。关键岗位设A1、A2、A3、A4、A5级,重要岗位设B1、B2级,基本岗位设C1、C2、C3级。 2、岗位设置比例

三、基本任职条件和基本岗位职责 1、基本任职条件 (1)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5岁以下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有高等教师资格证,未获得高等教师资格证的新进教师可以试聘,但必须在进校两年内获得高等教师资格;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3 )遵纪守法,爱国爱校,为人师表,教风端正,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4)身体健康,能够履行受聘岗位的岗位职责。 2、基本岗位职责 (一)、关键岗位的聘任条件 A1岗 (1)每年主讲一门及以上本科生的必修课或两门及以上本科生课程。 (2)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权批准以后执行,非硕士研究生导师不做要求)。 (3)完成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 (4)负责培养指导2名及以上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 (5)每年面向教师或者学生作2场以上学术报告。 (6)近3年内获国家级成果奖1项(前3名);或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1项(前2名);或获省部级成果二等奖1项(第1名);或获省部级成果三等奖2项(第1名);或国家级鉴定验收项目第1名;或国家级立项第1名;或省部级立项第1名(到款15万元以上);或横向经费到款45万元以上;或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篇;或四大检索(SCI、SSCI、EI、ISTP)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篇;或在国外权威期刊(影响因子1.5以上)发表论文1篇;或公开出版学术专著2部;或主编全国统编教材2部;或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所有条件均指第1作者)。 如果没有满足上述条件,则近3年内上述各项业绩成果量化考核分需≥2000。 (7)完成学院、教学院(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8)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占全院参评教学科研岗位人员的2%。 A2岗 (1)每年主讲一门及以上本科生的必修课或两门及以上本科生课程。 (2)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名(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权批准以后执行,非硕士研究生导师不做要求)。 (3)完成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 (4)负责培养指导1名及以上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 (5)每年面向教师或者学生作2场以上学术报告。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变革研究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变革研究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大数据信息统计带来的便利呈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高职院校教务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大数据为切入点,对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了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变革研究;信息化管理 在当前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务系统的管理也逐渐趋向于信息化管理,而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学校对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更为详细的掌握,挖掘数据中各种潜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因素,为日常教学管理和人才培育提供数据,对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大数据时代如何针对校高职院校教务系统管理进行变革和研究,并顺应当前时代的趋势,为社会育人引领新的主路线,同时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这是高职院校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是现在的热词,大数据时代当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行业当中,而大数据时代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大数据时代涉及到的数据类型较为烦琐复杂,它既包括一些网络上的图片和视频地理信息等,同时也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和生态环境等专业领域,在金融和军事行业也有它的存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无处不在,而这些海量信息当中真正有价值的却很难被人们在第一时间发现,通

过大数据实现对这些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将这些信息快速转化为数据的形式,实现对这些广泛信息的提纯,能够将信息的重点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当前物联网时代引擎搜索和各类技术手段不断推进,如何降低这些海量信息的价值密度,使这些信息能够通过强大的计算机算法准确地定位到世人们找到真正对自身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是大数据存在的根本目的。 2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教务管理的意义 当然在该背景下对信息管理也会有一些干扰信息存在,这些烦琐复杂且无用的信息如何能够被排除掉,使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凸显在高校管理工作者的面前?还需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优势,理性对待大数据带给人们的便利,从海量数据中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自身的归纳和总结得出新的结论。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来说,它是一项很好的技术,如果能够正确对待该项技术,并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将对信息化的高效建设提供更好的数据背景作为支撑,势必能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管理。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实现自身的进步,并使得学校的日常工作管理和各个环节上的细节性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把控,就要适应这个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时代充分转化为自身的优势,从而实现历史性蜕变。 3当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3.1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 当前各学校教务管理工作仍然处于低数字阶段,依旧采取人力操

2021-2022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1. 指导思想 吉林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建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进一步明确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总体思路 学校紧紧抓住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契机,发扬学院“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崇尚工程、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的办学传统,传承“校企合作,育人成才”的办学特色,在工程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遴选部分学生参与学校试点工作,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3. 目标定位 以中油吉化分公司的工程实际为背景,以石油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为主线,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和科技开发能力,能够基本胜任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需要的现场工程师。 4. 参与专业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在优势专业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办法选择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首先选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作为试点,分别是:(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专业)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特色专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7号)已批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加入卓越计划。 5. 培养层次 根据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实际情况,施行本科4年学制,与中油吉化分公司共同实施“3+1”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6. 学生情况 参与专业在2011级学生当中采取自愿报名、择优选择的方式共遴选75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关于举办吉林化工学院

关于举办吉林化工学院 “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与能力竞赛”的通知 各系: 根据学院深化打造大学生德育品牌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我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优良学风的实际需要,有所创新地开展工作,经研究决定:从2006年开始,举办吉林化工学院“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与能力竞赛”。本项竞赛作为吉林化工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节的一项竞赛活动内容,以“勤奋学习、追求真知、崇尚科学、挑战未来”为宗旨。同时成立“吉林化工学院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与能力竞赛组织委员会”(附件一)。发布竞赛简则(附件二)。发布2006年度春季赛的具体通知(附件三)。 希望各单位积极组织、认真落实。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把本项竞赛逐步办成:吉林化工学院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节日、展示应用才能的舞台”。 学工部团委教务处数理系 2006年4月13日 附注:本通知及相关内容学生可在校园网的数理系网页或共青团网页中查询。 附件1 “吉林化工学院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与能力竞赛”组织委员会主任:许洪波 副主任:王丹李喜军孙树文战学秋 委员:张秀兰林峰杨春雨史艳丽 陆文龙孙王杰韩直能杨金远 附件2 “吉林化工学院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与能力竞赛”简则 本项竞赛以巩固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强化正在学习的数学知识、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突出学数学、用数学,不断培养、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特色。 一、竞赛的形式与内容

1、竞赛形式 竞赛以年度为单位分为春季赛(每年5月)与秋季赛(每年11月)。参赛对象为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届学生(外语系学生除外)。 竞赛分为团体赛与个人赛。 团体赛:以学生自然班级为竞赛单位,每班共同完成一份答卷。竞赛形式为开卷。时间为180分钟。 个人赛:以学生自然班级为基本单位,每班选派10%的优秀学生参加,选派办法由各班自行决定。竞赛形式为闭卷。时间为120分钟。 2、竞赛内容 春季赛内容:“高等数学”课程1—9章、12章的主要内容;“线性代数”课程1—4章的主要内容。 秋季赛内容:“高等数学”课程全部的主要内容;“线性代数”课程全部的主要内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1—4章的主要内容。 二、竞赛的组织 1、组织领导 本项竞赛由“吉林化工学院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与能力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组织与领导。 2、学团组织 每年度成立“吉林化工学院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与能力竞赛学生工作小组”。学生工作小组负责完成除教师负责完成以外的各项与本项竞赛有关的工作。主要由院学生会与团委的学生干部组成。 3、命题与评阅 本项竞赛的命题工作由数理系基础数学教研室具体负责。每年度成立本竞赛的命题工作小组。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赛题的应用性、开放性、趣味性与创造性。不断探索、逐步创新。每次竞赛前2-3周,由命题组负责召开该次竞赛的发布会,由各个班级选派有关学生干部及部分学生参加。向学生相对具体地讲解有关赛题的类型、侧重点以及相关事宜。 本项竞赛的阅卷工作由数理系基础数学教研室组织数学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基本原则,以答卷的创新性为侧重点。客观题部分主要由学生完成;主观题部分主要由教师完成。竞赛的最终成绩由“吉林化工学院大学数学知识综合应用与能力竞赛组织委员会”及时公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