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第26章 留住碧水蓝天
第26章第2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集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集苏科版

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第2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概念及其种类;⑵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力目标:⑴通过对资料的分析,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⑵通过调查、实验探究、模拟计算等活动,认识人类生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
教学重点:⑴全面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⑵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教学难点:⑴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⑵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
教学准备:⑴收集有关自然资源利用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
⑵提前一周进行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育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去震动学生的心灵,激起热爱生命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自觉地去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富。
调查1:同学在家或宿舍中的空调使用情况①你或你家一般什么时候使用空调?A、只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使用B、一年四季,只要觉得冷或热就要开C、一年四季基本不开②空调使用中,你或你家设置什么样的温度?A、25℃B、夏天28℃左右冬天21℃左右C、不一定,只要房间内温度上升或下降越快越好D、尽量比最舒适温度高或低1度③你知道空调的耗电量与下列哪种电器的耗电量相近?A、电灯B、电冰箱C、电磁炉D、大于前者④你知道空调设置温度相差2度,耗电量有差异吗?A、相差不大B、有较大差别C、不清楚调查2:同学们使用与处理废电池的方法①你了解废电池的危害性吗?A、详细了解B、不清楚②你在家中经常使用哪类电池?A、一次性电池B、可充电电池C、以上两者皆有D、其他③在你家中电池寿命一般有多长?A、1个星期B、1个月C、不知道④你是如何对待废电池的?A、随手扔掉B、分类投入相应垃圾桶C、没在意实验: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①制取废电池浸出液:用1节5号电池浸泡在1000毫升清水中2-3天备用;②梯度稀释废电池浸出液;③各小组选择不同实验方案,利用小麦种子进行实验;方案一:分别用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小麦种子,然后测定其发芽率;方案二:小麦种子不作任何处理,分别用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土壤,然后测定在不同土壤中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方案三:分别用不同浓度梯度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小麦种子,然后测定其发芽率;(4)各小组分别对实验结果做好记录,并做好计算;。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章 留住碧水蓝天得奖

第一类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主要生产过程和交通运输。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大气污染危害(1)通过呼吸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危害人体或动物的呼吸系统、致癌。
(2)进入水体或土壤被植物吸收,进而危害人或动物的健康。
(3)温室效应:大气中CO2含量过高(4)形成酸雨:SO2含量过高(5)臭氧层破坏:氮氧化物和氯氟烃类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为减少固体颗粒物)污染,我们应该怎样防治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多骑自行车、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上路,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第二类: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当前污染水质的污染物可分为八类:1生活污水和其它耗氧废物;2传染病菌和病毒;3植物营养剂,主要是氮和磷;4有机化学合成剂,如杀虫剂、除锈剂和合成洗涤剂;5来自工业、矿业和农业操作的其它矿物质和化学物质;6来自土地侵蚀的沉淀物;7放射性物质;危害一:危害人体健康。
水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
当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时,而相关水处理部门却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污染,这将会导致如腹水、腹泻、肠道线虫、肝炎、胃癌、肝癌等很多疾病的产生危害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由于污水提供的水量和肥分,很多地区的农民,有采用污水灌溉农田的习惯。
但惨痛的教训表明,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污水污染了农田土壤,造成作物枯萎死亡,使农民受到极大的损失。
危害三: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与水质直接紧密相关。
淡水渔场由于水污染而造成鱼类大面积死亡事故,已经不是个别事例,还有很多天然水体中的鱼类和水生物正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
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章节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

B
10.(2023上·陕西西安·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下列对改造后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B.该区域的植物种类增加C.该区域的小气候可得到适度改善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第26章 留住碧水蓝天
复习课
建设生态家园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请根据本章体系构建绘制本章知识思维导图
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留住碧水蓝天
0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最突出的
Hale Waihona Puke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
02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D
1.(2023上·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中)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休渔期”,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B.捕杀野生鳄鱼,能获得鳄鱼皮制作价格昂贵的皮包C.利用水蛭提取的蛭素,可生产抗血栓药物D.导盲犬能为盲人日常出行提供帮助
B
2.(2023上·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中)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随手关紧水龙头B.绿色低碳出行C.不随意丢弃废电池D.使用一次性筷子3.(2024上·吉林白山·八年级统考期末)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D.动物瘟疫
B
C
4.(2024上·广西南宁·七年级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如将核电站内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海,核废水最终会污染(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生物圈 D.农田生态系统5.(2024上·陕西商洛·八年级校考期末)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人们不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我国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大量砍伐各种林木资源B.为控制水葫芦在某地产生的灾害,大量引入外来物种C.为保护草场,防治沙化,将草原上的野兔和老鼠全部杀死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野外回归实验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下册第26章教案

第 26 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节(26.1)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类型。 2、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4、了解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为维持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几种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挂图、自制的生态瓶等。 课时计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出: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种类。 二、新课教学
王皮溜二中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1、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通过视频材料所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欣赏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说出: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2)利用课件,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并总结出各种生态系统的共 同特点: 生态系统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每种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的,实例:野草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 。 学生:对比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比较这 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结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 调节能力越强。 2、生态平衡: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瞬间造成的破 坏、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的破坏的现象。提出问题: (引出生态平衡 的内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 1) 分析一个处在正常状态下的热带草原生态系统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 组成,得出:生态平衡的概念。 (2)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得出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 (注意:种类 和数量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构成了生物圈: 利用课件播放电影科幻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 末日浩劫》 (又名:明 天过后)中,全球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场面(地震、雪灾、 海啸、冰雹和龙卷风等自然现象) 。引出地球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 系统中:生物圈 自学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位置和概念。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设计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初中部黄金花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生物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课题:第1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三、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八年级《生物》(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下册,第8单元第26章第1节的内容。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只有维持生物多样性所依赖的青山绿水、蓝天沃野,才能使人类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作为本章的第一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从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提高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入手,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通过两个资料分析,揭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进而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感。
为了遏制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趋势,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呈现了人类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采取的部分措施,通过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种丰富的大自然的的热爱之情。
在此感情基础上,将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3.说出人类所采取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4.通过阅读资料,分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
5.查阅资料,区分自然保护区所属的类型及重点保护的对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资料分析以及观看视频直观感受,最终形成共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后的恶果,让学生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落实到行动上。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遭受危害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问题情境为媒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探究,通过文字资料的阅读、视频资料的观看,学会处理信息,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和才干,发展健全的个性。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6章 留住碧水蓝天

全球人口快速增长,人类不 恰当的活动会引起人类与环 境不协调发展。这些问题主 要包括自然资源匮乏和环境 污染加剧。
如何保护生物例的如多,人样口性增长的导致耕地面
积和森林面积减少、水资源 危机等。
• 1依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2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 3.采取迁地保护的措施 • 4.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育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等。 • 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主要是就地保护。 • 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信阳市,又名“申城”,位于河南省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 北,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豫南政治、 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
谢谢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的多样性 遗传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百分比%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581 1244 376 284 3862
2200-2600
约240 30000
4342 8730 6300 4010 19056
无名小草 (今天)
抗癌药 (明天)
我国有世界上最多的生物物种, 可谓称得上是“地大物博”!那我 们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畅享其 成呢?
不!我国生物的多样性已面临严重的威胁!
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
级保护动物,它是动物中的佼佼者,它身上的优秀基因囊括了所有 陆地动物的精华,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还培养不出如此优秀的 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 濒危动物。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 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4、25、26章《健康的生活、关注我们的家园、留住碧水蓝天》教学案(无答案)

【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健康的概念,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2、分析毒品的危害,得出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的结论3、描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用药安全的注意事项4、急救方法与常见意外的救护【教学重点】:人体健康的概念;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概念、用药安全【教学难点】:急救方法与常见意外的救护【预习检测】1、人体健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际禁毒日是_________,世界无烟日是___________。
3、急救电话是________,非处方药的标志____________。
4、止血:动脉出血,挤压伤口的________;静脉出血, ________;毛细血管出血_________ 【课堂教学】1、给自己的健康打分(1)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2)健康的三个层次:健康的身体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的标志;拥有愉快的心情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社会适应能力: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发挥2、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1)不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不仅影响自己的健康,还影响他人健康。
(2)酗酒不仅影响自己健康,还会出现各方面异常现象。
(3)拒绝毒品:毒品会成瘾,一旦断药,生理功能会紊乱。
会传播疾病,影响发育等。
(4)营养配餐:营养均衡,食品安全(5)选择健康的家居环境,预防家居环境污染3、用药与急救(1)处方药按国家规定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购买的药。
(2)非处方药,消费者可根据病情自己购买,标有“OTC”(3)用药安全:不管是何种药,在使用前都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用范围、用法和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等。
(4)急救:止血、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小结】健康的概念、健康的生活、用药与急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巩固练习】1、人体健康不包括()A、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社会适应良好D、精神健康2、禁止酒后驾车的原因是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A、运动系统B、神经系统C、内分泌系统D、循环系统3、50岁的李强被查出肺癌,这很可能和他的哪种嗜好有关()A、喝酒B、吸烟C、喜欢甜食D、长时间看电视4、暴露在空气的食物比较容易腐败,主要是因为()A、空气中有多种微生物B、空气中有大量灰尘C、空气中有水蒸气D、空气中有氧气5、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活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A、禁毒活动B、禁香烟活动C、禁烟花活动D、禁烟酒活动6、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何时开始最好()A、成年B、婴儿C、儿童、青少年D、胎儿7、李明外出游玩,遇到被救上岸时呼吸停止,有微弱心跳的溺水儿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使溺水儿童仰卧,头后仰B、清除口鼻内的污物、异物C、一手托住后脑,一手托起下颌,口对口吹气D、每分钟吹气16-18次8、某人大腿受外伤,伤口出血,血色暗红,血流速度缓慢,止血的正确方法()A在伤口上方止血 B让血液自然凝固C用消毒纱布包扎 D在伤口上方止血9、必须凭医师或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的药物属于()A非处方药 B处方药 C中药 D西药10、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A、为预防流行性感冒,每天服用抗生素B、新房装修后立即入住C、遇到人晕倒时,立即拨打120D、即使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也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第25章关注我们的家园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型:新授总课时数【教学目标】:1、描述世界及我国人口现状;举例说出人口过多增长的危害2、环境污染与保护3、说出我国控制人口的措施【教学重点】:人口过多增长的危害;我国控制人口的措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人口过多增长的危害【教学准备】收集关于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的资料【预习检测】1、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我国将_____________定为基本国策2、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________是“世界环境日”【课堂教学】1、感受有限资源与众多人口的矛盾(1)人口的过度增长是当今世界上五大危机之一(2)二十年来,我国落实计划生育政策(3)20世纪70年代开始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2002我国颁布第一步《计划生育法》2、环境污染与保护(1)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2)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气(3)水质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4)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认识中国环境保护徽【小结】1、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措施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迁移2、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3、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气4、水质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A只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可以无限增长人口B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C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生态失衡D人口过度增长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2、下列属于我国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措施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人口质量C、控制人口迁移D、以上都对3、环境污染最突出的是()A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B水质污染和噪声污染C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 D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3、下列保护环境的措施中,有利于防止水污染的是()A、尽可能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B、对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C、固体废弃物等城市垃圾集中掩埋D、市区禁止鸣笛和禁止驴、马、牛等牲畜进入4、人类大量使用含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可导致()A、臭氧层被破坏B、温室效应C、癌症患者增多D、酸雨的发生5、下列描述中,属于酸雨对生物危害的是()①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②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活受到影响③影响饮用水的质量④危害植物的呀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的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B、人类的活动一定会改善环境C、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D、人类的活动不必关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型:新授总课时数【教学目标】:1、说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描述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后的恶果及保护【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原因【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预习检测】1、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堂教学】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及意义(1)内容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意义: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
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八年级生物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教案

政府代表:大家的建议很好,我们会根据情况,综合治理,我们一方面建立自然保护区,另一方面会让农民的生活好起来,并开发环境旅游。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和谐发展。
农民代表:如果是这样,我们支持建立自然保护区。我们配合政府和科学工作者一起把环境保护做好。
专家代表:我代表动物们感谢政府和农民,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把自然保护区建设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教案
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
第一节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3、知道人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分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
2、查阅资料,区分自然保护区所属的类型及重点保护的对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危害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后的恶
果,让学生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落实到行动上。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遭受危害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调查了解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这方面的资料信息比较丰富,但是如何从浩瀚的资料中选择出有用的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却是非常重要的。
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也非常迅猛。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
具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等,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本节课紧贴教学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但是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存在过于关注课本知识,课外知识面的狭窄,感情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不良情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
第2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概念及其种类;
⑵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资料的分析,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⑵通过调查、实验探究、模拟计算等活动,认识人类生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
教学重点:
⑴全面认识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
⑵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
⑴理解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⑵切实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及其有限性,从而把这种认识真正转化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动中去。
教学准备:
⑴收集有关自然资源利用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
⑵提前一周进行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育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去震动学生的心灵,激起热爱生命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自觉地去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富。
调查1:同学在家或宿舍中的空调使用情况
①你或你家一般什么时候使用空调?
A、只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使用
B、一年四季,只要觉得冷或热就要开
C、一年四季基本不开
②空调使用中,你或你家设置什么样的温度?
A、25℃
B、夏天28℃左右冬天21℃左右
C、不一定,只要房间内温度上升或下降越快越好
D、尽量比最舒适温度高或低1度
③你知道空调的耗电量与下列哪种电器的耗电量相近?
A、电灯
B、电冰箱
C、电磁炉
D、大于前者
④你知道空调设置温度相差2度,耗电量有差异吗?
A、相差不大
B、有较大差别
C、不清楚
调查2:同学们使用与处理废电池的方法
①你了解废电池的危害性吗?
A、详细了解
B、不清楚
②你在家中经常使用哪类电池?
A、一次性电池
B、可充电电池
C、以上两者皆有
D、其他
③在你家中电池寿命一般有多长?
A、1个星期
B、1个月
C、不知道
④你是如何对待废电池的?
A、随手扔掉
B、分类投入相应垃圾桶
C、没在意
实验: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①制取废电池浸出液:用1节5号电池浸泡在1000毫升清水中2-3天备用;
②梯度稀释废电池浸出液;
③各小组选择不同实验方案,利用小麦种子进行实验;
方案一:分别用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小麦种子,然后测定其发芽率;
方案二:小麦种子不作任何处理,分别用废电池浸出液和清
水浸泡土壤,然后测定在不同土壤中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方案三:分别用不同浓度梯度废电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小麦种子,然后测定其发芽率;
(4)各小组分别对实验结果做好记录,并做好计算;
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
第3节建设美好的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特点,比较得出后者的优势。
(2)了解生态城市的定义,学做“美容师”。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培养学生内化并熟练应用资料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家园设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生态农业的明显优势和生态城市的内容。
教学难点:绿化方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