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范本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范本一、导言本技术规定旨在规范风电接入电网的相关技术要求以及运行管理措施,确保风电项目的安全、稳定、高效地接入电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风电接入电网的项目,包括风电场、风电电站等。
二、接入电网技术要求1. 风电接入电网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技术标准,确保风电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的运行标准接入电网。
2. 风电接入电网应具备稳定的电力负荷承载能力,能够有效接纳风电项目的发电量,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 风电接入电网应具备有效的故障监测和障碍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电网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风电接入电网应具备远程监控和控制系统,方便对风电项目进行实时监测和运行调节,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5. 风电接入电网应具备备用电源和应急供电设备,以备不时之需,保障电网运行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三、风电接入电网运行管理措施1. 风电接入电网应制定详细的运行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风电项目的接入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 风电接入电网应建立定期巡检和维护制度,确保接入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3. 风电接入电网应建立风电发电量预测系统,对风电项目的发电量进行准确预测,提前制定相应的调度计划。
4. 风电接入电网应建立电网监测系统,对电网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风电接入电网应建立故障处理和应急预案,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四、风电接入电网的技术评估和验收1. 风电接入电网应经过专业的技术评估,对接入电网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评估和论证。
2. 风电接入电网应经过严格的技术验收,确保接入电网的质量和安全。
3. 风电接入电网的技术评估和验收应由专业的技术机构进行,评估和验收结果应及时向风电项目的相关部门通报。
五、风电接入电网的技术改进和升级1. 风电接入电网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技术改进和升级,以提高接入电网的效能和安全性。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模版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技术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风电发电设施接入电网的技术条件,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对风电发电设施的管理,促进风电发展,依据《电力法》、《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技术导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风电发电设施接入电网的技术规范。
第三条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负责对本技术规定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接入条件第四条接入方式风电发电设施可以采用并网逆变器等技术手段接入电网。
第五条接入电压等级风电发电设施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网规定的标准。
第六条接入容量风电发电设施的接入容量应符合国家电力系统规划和电网调度的要求。
第七条接入点选择风电发电设施接入电网的接入点应根据电网的供电范围和风电厂的分布合理选择,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技术要求第八条风电发电设施电气连接风电发电设施与电网的电气连接应符合国家电气规范的要求,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九条风电发电设施并网逆变器风电发电设施的并网逆变器应符合国家电网规定的标准,具有电压和频率调整功能,能够实现与电网的同步运行。
第十条风电发电设施发电质量风电发电设施的发电质量应符合国家电力行业标准,确保对电网的电压、频率等参数影响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第十一条风电发电设施运行监测风电发电设施应具备运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发电效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二条低电压穿越风电发电设施应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能够在电网电压异常下安全运行并接入电网。
第四章安全防护第十三条风电发电设施安全保护风电发电设施应具备过电流、过电压、短路等安全保护装置,确保设施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十四条天然灾害防护风电发电设施应具备抗风、抗雷、抗冰、抗震等防护能力,确保设施在天然灾害发生时的安全可靠运行。
第十五条人员安全管理风电发电设施应建立完善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安全责任人负责设施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1范围1 0. 1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 (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接入电网的新建或扩建风电1 0. 2通过其他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可参照木规定。
10. 3己投运风电场改建参照本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
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D131—1984电力系统技术导则SDJ161—1985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325-19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二相电压不平衡GB/T 20320-2006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DL/T 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 0. 1风电机组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WTGS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
3.0.2风电场wind farm; wind power plant;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
3.0.3风电有效容量effective capacity of wind power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的风电最大出力,为风电有效容量。
风电有效容量分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大规模风电并网问题-以及并网技术标准

2011年12月30日, GB/T 19963-2011 《风电场接入电力
系统技术规定》发布。
主要内容
Ⅰ 有功功率与频率控制要求 Ⅱ 无功容量配置与电压控制要求 Ⅲ 低电压穿越与动态无功注入要求 Ⅳ 电气仿真模型要求
1.1 有功功率控制系统
❖ 5.1 基本要求 ❖ 5.1.1 风电场应符合DL/T 1040的规定,具备参与电力系统调频、调峰和备用的能力。 ❖ 5.1.2 风电场应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具备有功功率调节能力。 ❖ 5.1.3 当风电场有功功率在总额定出力的20%以上时,场内所有运行机组应能够实现有功
干西第二 风电场 干西第三
380.56kV
风电场
109.31MW
380.0kV 桥东变
55.898M0W8.54kV
玉门 130.28MW
张掖电厂 2×300
敦煌378.25kV 128.17MW
728.77MW
酒钢变
714.79MW
热2电×3三01厂018.79MW
10711.嘉149.5峪M1M关WW184.1张9M掖W 183.86MW
3.4 新能源发电的故障穿越能力
➢ 高电压穿越能力 ➢ 低电压穿越能力,零电压 ➢ 连续故障穿越能力
❖ 故障期间的电机及变流器过压和过流 问题,发电机的超速问题;
❖ 目前最常用的低电压穿越实现技术是 采用Crowbar和Chopper硬件电路。
第二部分: 风电并网的技术标准制定
中国风电并网标准情况
265506.4.254MMW1W19.23MW 25.32MW
古浪
2×330
武胜
21.3MW
780.26kV
风机类型
直驱 40%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第一章“范围”的说明第1.0.3 条对于目前尚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技术要求且已投运的风电场及风电机组,在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情况时,须参照本标准实施改造。
第三章“术语”的说明1、第3.0.3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风电有效容量的概念。
根据统计结果,东北电网已投运风电场出力在4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西北电网中甘肃酒泉地区风电场(总装机为 5160MW)出力在8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内蒙电网的风电出力在6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张家口地区风电场出力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75%以下的概率为95%;张家口某一风电场(装机容量为30MW)出力在风电装机容量90%以下的概率为98%。
风电有效容量应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来确定。
风电有效容量的确定考虑因素较多,计算复杂,根据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研究,暂提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的选取建议值:对于单个风电场而言,根据风电场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5%~100%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场有效容量。
2 对于风电基地而言,根据风电基地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0%~95%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2、第3.0.4 条和第3.0.8 条关于“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定义。
图1 中以1 个接入220kV 电网的风电场为例进行“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说明。
图1“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图例本定义仅用于本技术标准,与产权划分无关。
第四章“风电场技术规定”的说明 1、第4.1 节风电场接入系统66kV 220kV并网点公共连接点3本技术标准提出用风电有效容量来选择风电场送出线路导线截面和升压变容量,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
2、第4.2 节风电场有功功率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目的:在电网特殊情况下限制风电场输出功率控制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3、第4.2.2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每分钟有功功率变化率不超过2%~5%的要求。
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

目录
前 1 2 3 4 5 言............................................................................................................................................. 1 总则............................................................................................................................................. 2 术语和定义................................................................................................................................. 3 电力系统接纳风的能力............................................................................................................. 4 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 5 风电场技术规定......................................................................................................................... 6 5.1 风电场有功功率.............................................................................................................. 6 5.2 风电场有功功率预测...................................................................................................... 7 5.3 风电场无功功率.............................................................................................................. 7 5.4 风电场电能质量.............................................................................................................. 7 5.5 风电场二次部分.............................................................................................................. 7 6 风电机组技术规定....................................................................................................................... 9 6.1 有功功率控制.................................................................................................................. 9 6.2 无功功率控制.................................................................................................................. 9 6.3 频率调节.......................................................................................................................... 9 6.4 低气压穿越...................................................................................................................... 9 7 引用标准名录........................................................................................................................... 11
风电场接入电网具体要求

风电场接入电网具体要求依照国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_392-2009《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和《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的要求,对风电场接入电网提出如下要求。
一、风电场接入系统的技术要求1 风电场有功功率1.1 基本要求风电场应具备有功功率调节能力,能根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控制其有功功率输出。
为了实现对有功功率的控制,风电场需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接收并自动执行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功率控制信号,确保风电场最大有功功率值及有功功率变化值不超过电网调度部门的给定值。
1.2 有功功率变化限值风电场应具有限制其有功功率变化的能力,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应当满足电网调度部门的要求。
有功功率变化包括1min有功功率变化和10min 有功功率变化。
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限值的推荐值可参考表1。
有功功率变化超出最大有功功率变化限值的情况可以接受。
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限值电网调度部门可根据所接入电网的调频能力及其他电源调节特性做相应修改。
1.3 紧急控制在电网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来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并保证风电场有功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必要时可通过安全自动装置快速自动切除或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
a)电网故障或特殊运行方式下要求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以防止输电设备发生过载,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性。
b)当电网频率高于50.2赫兹时,依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严重情况下可以切除整个风电场。
c)若风电场的运行危及电网安全稳定,电网调度部门有权暂时将风电场切除。
事故处理完毕,电网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后,应尽快恢复风电场的并网运行。
2 风电场功率预测风电场应配置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系统具有0~48h短期风电功率预测以及15min~4h 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功能。
风电场每15min自动向电网调度部门滚动上报未来15min~4h的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测曲线,预测值的时间分辨率为15min。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ICS备案号: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xxxx-200x风电并网技术标准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征求意见稿)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DL/T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xxxx-2QQx风电并网技术标准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批准文号:前言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电力「2009]16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委托开展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编制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 2005于2005年发布实施,对接入我国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提出了技术要求。
该规定主要考虑了我国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风电机组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接入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对风电场的技术要求较低。
根据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情况,各地区风电装机规模和建设进度不断加快,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原有规定已不能适应需要。
为解决大规模风电的并网问题,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实现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土要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提出技术要求,由风电场技术规定、风电机组技术规定组成。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小东宋漩坤张琳郭佳李炜李冰寒韩晓琪饶建业佘晓平1范围1 0. 1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 (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接入电网的新建或扩建风电1 0. 2通过其他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可参照木规定。
10. 3己投运风电场改建参照本规定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ICS备案号: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xxxx-200x风电并网技术标准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征求意见稿)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DL/T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xxxx-2QQx风电并网技术标准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批准文号:前言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电力「2009]16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委托开展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编制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 2005于2005年发布实施,对接入我国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提出了技术要求。
该规定主要考虑了我国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风电机组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接入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对风电场的技术要求较低。
根据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情况,各地区风电装机规模和建设进度不断加快,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原有规定已不能适应需要。
为解决大规模风电的并网问题,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实现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土要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提出技术要求,由风电场技术规定、风电机组技术规定组成。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小东宋漩坤张琳郭佳李炜李冰寒韩晓琪饶建业佘晓平1范围1 0. 1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 (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接入电网的新建或扩建风电1 0. 2通过其他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可参照木规定。
10. 3己投运风电场改建参照本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
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D131—1984电力系统技术导则SDJ161—1985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325-19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二相电压不平衡GB/T 20320-2006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DL/T 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 0. 1风电机组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WTGS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
3.0.2风电场wind farm; wind power plant;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
3.0.3风电有效容量effective capacity of wind power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的风电最大出力,为风电有效容量。
风电有效容量分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3. 0. 4风电场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 of wind farm风电场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3.0.5风电场有功功率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有功功率。
3. 0. 6风电场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无功功率。
3.0.7功率变化率power ramp rate在单位时一间内风电场输出功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变化量和装机容量的比值。
3. 0. 8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风电场并网点和电网连接的第一落点。
3. 0. 9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of wind turbines当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电压跌落的范围内,风电机组能够不间断并网运行。
4风电场技术规定4. 1风电场接入系统4. 1 1风电场送出线路导线截面按照风电场有效容量选择。
风电基地送出线路导线截面按照风电基地有效容量选择。
4.1.2风电场升压站主变压器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主变容量按照风电场有效容量选择。
汇集风电场群的升压变压器容量参考风电基地有效容量选择。
4. 2风电场有功功率4. 2. 1风电场应具有有功功率调节能力,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接收并自动执行调度部门远方发送的有功功率控制信号。
4.2.2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宜控制风电场每分钟有功功率变化率不超过2%~5%;在风速降低过程中或超出切机风速情况下,允许有功功率变化率超过该范围(在超出切机风速情况下,宜分步切除风电机组)。
4.2.3当电网频率高于50.2Hz时,依据电网调度部门指令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
4. 3风电场无功功率4. 3. 1风电场应具备无功功率控制能力,配置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能够快速调节无功功率。
4. 3. 2在公共电网电压处于正常范围内时,风电场应能控制并网点电压偏差在额定电压的-3%~+7%范围内。
必要时,在风电场集中加装无功补偿装置。
4.3.3风电场变电站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具有调整主变压器分接头控制风电场电压的能力。
4.3.4风电场无功调节速度应能满足电网电压调节需要。
必要时,在风电场加装快速无功补偿装置。
4.3.5风电场无功容量应按照分层分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
在满足上述要求下,风电场需配置的无功容量范围可结合风电场实际接入系统情况,通过风电场接入系统无功专题研究来确定。
4. 4风电场电能质量当风电场并网点的闪变值满足国家标准GB/T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值满足国家标准GB/T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三相不平衡度满足国家标准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的规定时,风电场应能正常运行。
4. 4. 1电压变动风电场在并网点引起的电压变动d(%)应当满足表1的要求。
注:d表示电压变动,为电压方均根值曲线上相邻两个极值电压之差,以系统标称电压的百分数表不;r表示电压变动频度,指单位时间内电压变动的次数(电压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各算次变动)。
不同方向的若干次变动,如间隔时间小于30ms,则算一次变动。
4.4.2闪变风电场并网点的闪变干扰值应满足GB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的要求。
风电场引起的公共连接点上长时间闪变值按照风电场装机容量与公共连接点上的干扰源总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4. 4. 3谐波风电场并网点的谐波注入电流应满足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要求。
风电场向公共连接点注入谐波电流允许值按照风电场装机容量与公共连接点上具有谐波源的发供电设备总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4.5风电场模型和参数风电场应提供风电机组、风电场电力汇集系统及控制系统可用于系统仿真计算的等值模型和参数。
当模型和参数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反馈给电网调度部门。
4. 6风电场二次部分4. 6. 1基本要求1风电场的二次设备及系统应符合电力二次部分技术规范、电力二次部分安全防护要求及相关设计规程。
2风电场与电网调度部门之间的通信方式、传输通道和信息传输由电网调度部门作出规定,包括提供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信号以及其他安全自动装置的种类,提供信号的方式和实时性要求等。
4.6.2正常运行信号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风电场向电网调度部门提供的信号至少应当包括:1单个风电机组运行状态;2风电场实际运行机组数量和型号;3风电场并网点电压;4风电场高压侧出线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5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位置;6风电场的实时风速和风向。
4.6.3故障信息记录与传输在风电场升压站需要安装故障记录装置,记录故障前l0s到故障后60s 的情况。
该记录装置应该包括必要数量的通道,并配备至电网调度部门的数据传输通道。
4. 6. 4风电场继电保护1风电场相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以及二次回路的设计、安装应满足电网有关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的要求。
2为有利于配合风电场低电压穿越功能,快速切除故障减少并网点电压跌落时间,宜配置全线速动的线路保护。
3风电场应配备故障录波设备,该设备应具有足够的记录通道并能够满足故障记录的技术规定。
故障录波设备应具备接入数据传输通道传至电网调度部门的功能。
4.6.5风电场调度自动化1风电场应配备计算机监控系统(或R丁U)、电能量远方终端设备、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调度数据网络接入设备等,并满足电网公司《电网二次系统设备配置原则与系统设计技术规范》要求。
2风电场调度自动化系统远动信息采集范围按电网公司《调度自动化EMS系统远动信息接入规定》的要求接入信息量。
3风电场电能计量点(关口)应设在电场与电网的产权分界处,计量装置配置应按电网公司《关口电能计量装置配置原则》执行。
4风电场电能量信息采集范围:各路出线的正向有功电度、负向有功电度、正向无功电度、负向无功电度、带时标的单点信息等。
5风电场调度自动化、电能量信息传输宜采用主/备信道的通信方式,直送电网调度部门及地区电网调度部门。
6风电场调度管辖设备供电电源应采用不间断电源装置(UPS)或站内直流电源系统供电,UPS电源在交流供电电源消失后,其带负荷运行时间应大于40分钟。
7风电场应配置PMU系统,保证其自动化专业调度管辖设备与继电保护设备采用与电网调度部门统一的GPS时钟系统。
8风电场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应符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 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4.6.6风电场通信1风电场接入系统时应具备两条路由通道,其中至少有一条光缆通道。
2风电场与系统直接连接的通信设备如光纤传输设备、PCM终端设备、调度程控交换机、数据通信网、通信监测等设备需与系统接入端设备相一致。
3风电场内的通信设备配置按相关的设计规程执行。
4. 7风电场测试4. 7 1基本要求1风电场接入电网测试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并在测试前30日将测试方案报所接入电网调度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