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原油进出口情况

合集下载

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

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

国内外原油及其衍生产品概况一、国内外原油市场分析(一)原油的根本描述石油工业一般以比重和硫含量或者出产地等来区分不同的原油,原油比重一般采用美国石油协会的API度测定〔根据 API 值分轻质、中质、重质〕。

世界主要原油种类及其特点见下表。

世界主要原油种类及其特点种类分布地区特点包括所有北美洲的原油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布伦特原油〔BRENT〕由欧洲北海东设得兰盆地15个油田的原油组成阿拉伯轻质原油〔ARABIAN LIGHT〕指沙特阿拉伯产轻质原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此原油作为其制定价格的基准原油之一。

API度密度³,20℃粘度²/s,50℃凝点<-37℃硫含量2.07%康氏残碳4.65%氮含量0.11%酸值胶质6.1%沥青质1.5%蜡含量4.5%钒含量镍含量迪拜原油〔费佳原油,Dubai〕阿联酋迪拜产高硫重质原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此原油作为其制定价格的基准原油之一,是品质差的高硫重质原油的价格标杆杜里原油〔Duri〕一种印度尼西亚产高含蜡量、低硫重质原油。

印尼米纳斯原油〔Minas〕一种印度尼西亚产低硫重质原油,远东重质原油的价格参考标准API 34含硫量 0.09%TAPIS 一种马来西亚产低硫重质原油,是远东轻质原油的价格参考标准含硫量 0.04% 不同地区原油的API和含硫量情况见下表:假设干典型油田的API和含硫量〔二〕国外1、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及分布据BP全球能源展望,2021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13832亿桶,其中已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中东波斯湾地区,中东地区占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的54.4%,中南美洲占17.3%,欧洲及欧亚大陆占10.1%,北美占9.5%。

全球石油已探明储量及分布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全球原油产量、消费量及贸易情况总体来看,国际原油供需形势紧张形式进一步加剧。

原油需求方面,在经历连续两年下跌后,2021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增长3.1%,到达创纪录的8740万桶/日。

中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简介[指南]

中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简介[指南]

中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简介[指南] 中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简介在当今世界,各国对石油的争夺日益加剧。

作为战略储备资源的石油一直以来都是处于重要的地位。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血液。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

研究我国的石油进出口现状,问题极其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来改善石油垄断的现状,二来加强国家抗能源危机的能力,三促进国内能源的合理稳定。

近几年大陆石油贸易概况中国的石油消费日益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很高。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又都对我国能源安全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此后我国是有的进口数额逐年攀升,2008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突破50,“警戒线”。

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进一步扩大至55.14%。

目前中国每天的石油消耗量为530万桶,而产量仅为350万桶,其缺口180万桶需要进口,进口量约占三分之一。

中国石油的主要进口国和主要进口路线。

就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总23931万吨,其中沙特(4195.3万吨)、安哥拉(3217 .2万吨)、伊朗(2314 .7万吨)、俄罗斯(1530 .4万吨)、苏丹(1219.1万吨)、阿曼(1163.8万吨)、伊拉克(716.3万吨)、科威特(707.6万吨)、利比亚(634.4万吨)、哈萨克斯坦(600.6万吨) ,按照主要进口路线而言,有海上进口路线,路上进口路线,海上进口线,是从波斯湾,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再经亚丁湾,绕过印度办到南端,经过马六甲海峡,穿越红海到达中国,海上的石油进口量占中国石油种进口量的58%,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路线,路上石油进口路线,可以分为两条,东北进口路线,即中俄石油管道,由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到我国大庆,年运油量为1500万吨,第二条是西北进口,即中哈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城市阿克劳到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规划(以下资料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代表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一、我国原油进口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原油生产大国之一,但同时也是原油消费大国和原油进口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致使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对原油的依赖程度日趋加深。

根据我国未来能源的供给情况,煤炭将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但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原油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会有所提高。

(一)原油供需平衡现状及原油进口需求预测1、原油供需平衡现状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尤其是人均石油资源量更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

消费增长、资源短缺、依赖进口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石油消费需求相应快速增加,原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原油产量已跟不上消费量的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速仅为1.8%,1997-2008年一直徘徊在1.6-1.9亿吨之间。

而同期,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速达6.4%,目前消费量已达到3.6亿吨,产消缺口达到1.7亿吨。

自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国内原油供应保证率不断下降,自2004年起下降到60%以下。

为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进口原油规模迅速扩大,到2003年进口量已达9112万吨,2004年突破1亿吨,2008年达到1.79亿吨,与1990年相比,18年间原油进口量增长了61倍多,年均增速高达25.7%;而同期原油出口则迅速减少,2008年出口量为373万吨,仅及1990年的1/6左右。

由下表可知,随着我国原油资源保证程度的不断下降,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增加,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大,目前中国对国外原油资源的依存度已达50%。

90年以来原油产量和消费量示意图90年以来原油进口量示意图2、原油进口需求预测以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近年来,中国石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增长。

我国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

国际市场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

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进口量为8.43亿吨,占全球原油进口量的71%。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2017年消费量为6.54亿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9%。

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预计到203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2亿吨/年,占全球原油进口量的80%。

在国内市场,中国石油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度的影响。

由于国内油价管制,中国的石油价格并不完全与国际市场价格挂钩,但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仍会对国内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政策制度也是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之一。

例如,政府对石油贸易的税收、关税等政策会对石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状分析原油进口增长快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但国内的产量却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中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增加。

进口源地分布广中国的原油进口源地分布广泛,主要从中东、非洲、俄罗斯等地进口。

中东地区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占总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非洲地区和俄罗斯也是中国的主要原油进口地。

进口通道多样中国的原油进口通道多样,除了通过进口港口直接进口原油外,还有通过管道、铁路、公路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保证了中国原油进口通道的多样化。

对策建议多元化进口源鉴于主要进口源地的政治、经济、地缘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建议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增加对多种进口源的依赖。

建议中国采取多种途径拓宽原油进口渠道。

可以发展多个海路进口渠道,同时发展空中、地面等进口渠道,保证原油进口的多样化和安全性。

稳定中国石油价格建议中国政府在稳定油价方面加强调控和管理,维护中国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于市场过热或过低,可以适时调整税负和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

2024年中国石油贸易现状分析报告

2024年中国石油贸易现状分析报告

【摘要】【关键词】中国石油贸易;进口;出口;现状分析一、引言石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石油贸易也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石油贸易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变化。

本文通过分析2024年中国石油贸易的现状,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推动石油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内生产与进口1.国内石油生产趋势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国内石油生产总量为X万吨,与上一年相比下降X%。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油田老化、产能下降和环保限产等因素导致。

国内油田的老化程度较高,油井产能逐渐减弱,这对国内石油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石油进口增加与国内石油生产下降相比,石油进口量则有所增加。

2024年,中国石油原油进口量为X万吨,同比增长X%。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生产无法满足需求导致的。

同时,进口原油的价格相对较低,也促进了石油进口的增加。

三、石油贸易结构变化2.原油出口减少,成品油出口增加由于国内需求的增加和进口的增加,中国的原油出口量有所减少。

同样,由于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成品油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

这反映了中国石油贸易结构变化的特点。

四、现状分析1.境内供需矛盾加剧中国石油生产的下降导致了国内供需矛盾的加剧。

国内需求的增加是石油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了国内石油生产的不足。

这种供需矛盾对中国石油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石油进口的风险与压力增加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给中国石油进口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对于中国来说,提高石油进口的多元化程度,降低进口风险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五、对策建议1.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针对中国石油贸易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与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

政府应鼓励国内石油生产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国内生产的能力和效率,从源头上解决国内供应不足的问题。

2.加强对进口石油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进口石油管控机制,加强石油进口的风险管理。

全球及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石油行业发展概述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

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

石油一词多用于说明油层渗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位。

而原油一词多用于国家统计的原油产量统计数字、评价原油理化性质及用于说明采收率、采出程度及采油速度。

石油作为矿产资源是指含水、含气的油,而原油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其中的水、气已从油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合格的工业产品。

二、全球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全球石油资源总量丰富,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截至2020年末,全球石油证实储量达17324亿桶,储量寿命为53.5年。

地质构造对盆地演化、油气藏形成条件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全球各地区地质构造情况不同,全球的石油资源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储量区域集中度较高。

全球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中南美洲以及北美洲,2020年分别占比48.3%、18.7%和14%。

全球石油产量过去十年与需求量变动基本一致,市场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据统计,2020年,全球石油产量达308亿桶,较2019年减少22亿桶;全球石油消费量达301亿桶,较2019年减少29亿桶。

三、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石油资源较为丰富,2016年以来中国石油储量保持稳定,2020年,中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36.2亿吨,同比增长1.7%。

中国石油消费需求远高于产量。

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不断加强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积极释放优质产能,石油产量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中国石油产量达1.9亿吨。

需求缺口呈逐步扩大趋势,2020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7.4亿吨。

中国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且近年来加大开展石油储备,对外依存度逐渐增加,中国石油长期面临着资源约束和供需短缺的矛盾。

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5.4亿吨,对外依存度提升至73.4%。

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11至2020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由4452万吨波动增长至5164万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66%。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而且对原油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探讨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对策。

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幅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的原油消费量从1995年的4000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5.5亿吨。

中国的原油产量却相对较低,没有能力满足国内需求,这导致了大量的原油进口。

中国原油进口主要依赖于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阿联酋等国家。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东地区占中国原油进口的比例超过50%。

这意味着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地缘政治情况非常敏感,一旦中东地区发生政治动荡或冲突,将严重影响中国的能源供应。

对中国来说,多样化原油进口渠道和供应国家非常重要。

对于中国来说,石油贸易的稳定与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以确保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稳定。

中国需要加强其国内的原油资源开发,提高国内产量。

这将减少中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安全性。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加大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投入。

中国应该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通过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降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

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油气生产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确保原油供应的稳定。

与供应国签订长期采购合同可以为中国提供稳定的原油供应,并帮助中国获得更好的价格和贸易条件。

中国还可以通过多元化原油供应渠道和供应国家来降低风险。

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如加强与俄罗斯、非洲和南美洲国家的能源合作,以降低对中东地区的依赖。

中国还可以加强国内原油储备建设,以应对紧急情况和全球油价波动。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建设更多的原油储备设施。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也有很多应对的对策。

通过加强国内资源开发、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立与供应国的长期合作关系、多样化原油供应渠道和供应国家、加强原油储备建设等措施,可以确保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能源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原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国内原油资源有限,因此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巨大的需求量。

中国的原油产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原油出口到国际市场,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出口收入。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对原油的依赖度较高,进口渠道相对单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国内对原油储备建设的不足也可能在突发情况下影响国家能源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应当采取多种对策。

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提高进口安全性。

加强国内原油储备建设,确保在突发情况下有足够的储备能够应对。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几乎所有的原油需求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原油进口量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进口量逐年攀升。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地。

中东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原油供应地区,占据了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大部分。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通过海运方式,陆运和管道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一部分份额。

中国的原油进口渠道比较多样化,可以有效降低原油进口的风险。

中国还与一些原油生产国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稳定了原油进口的来源。

中国的原油进口现状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以及对原油供应的依赖程度较高等。

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

2.2 中国原油出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但由于国内原油资源有限,中国的原油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大部分原油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中国原油进出口情况
原油进出口是世界上最大宗的商品贸易。

2013年全球生产原油413290万吨,其中277550万吨参与国际贸易,占全球原油生产总量的67.2%,而天然气参与国际贸易只有30.6%。

中国原油进口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2013年已经达到59%,而美国对外依存度仍然有46.3%,因此,必然关心我国2014年进出口原油的状况,特别是下半年油价暴跌。

本文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BP、路透社和中国海关总署的资料收集、整理、编写而成的情报分析报告,在刚逝去的2014年的头一个月内及时发表。

本文只涉及中国原油进出口数据和价格,不包括成品油进出口数据和价格。

由于全球2014年原油生产、消费和贸易数据尚未发表,因此本文无法涉及。

本文采用的石油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吨≈7.33桶
由于过去年度原油进出口数据没有人做过报道,因此,文章开始对历史进出口做个回顾。

历史回顾
本文所说的“石油”是指原油和成品油,不包括由生物质、煤和天然气制取得液体燃料,特此说明。

中美两国都是石油进口大国,但原油和成品油均有进出口。

中国石油出口一般为进口量的1/10以下,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高。

表1为BP公司《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历年的统计数据。

表1 中国石油进出口(单位:亿吨)
表2为英国路透社发表的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可以看出进口量逐年增高,而出口量却在减少。

表2 2011-2014年原油进出口
2013年回顾
2013年与2014年全球油价大不相同。

2002年以前,油价一直保持在20美元/桶左右,随后年年爬坡,2013年油价已经处于高位,而2014年下半年油价暴跌,因此,必须回顾2013年中国原油(不包括成品油)进出口状况,以方便与2014年比较。

表3为英国路透社发表的中国海关总署的2013年度数据。

表3 2013年中国原油进出口数量和价格
从表3中可以看出:
⑴2013年中国进口281,952,206吨(2.82亿吨)原油,同比去年增加4.03%;2.82亿吨原油花费2220.38亿美元,每吨原油购买费用为787.37美元,相当于107.42美元/桶;
⑵2013年中国出口1,617,328吨原油,仅为进口量的0.6%;
⑶中国原油出口收入费为12.77亿美元,相当于900.66美元/吨或122.87美元/桶;明显高于进口价格。

2014年原油进出口
2014年油价特点是上半年油价仍然高位运行,而下半年6月份暴跌,但原油进口价格在9月份才开始有所下跌,特别是12月份。

为了避免表格沉长,表4只列出主要供油国。

表4 中国2014年原油进出口数量和价格
从表4中可以看出:
⑴2014年中国进口308,374,104吨(3.08亿吨)原油,同比去年增加9.45%,是历年来最高的;3.08亿吨原油花费2280.87亿美元,每吨原油购买费用为739.65美元,相当于100.91美元/桶;
⑵2014年中国出口600,193吨原油,仅为进口量的0.2%;
⑶中国原油出口收入费为4.91亿美元,相当于818.07美元/吨或111.60美元/桶;明显高于进口价格。

2014年度各国向中国出口原油的数量
向中国出口原油的主要国家依次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联邦、阿曼、伊拉克和伊朗等六个国家,占进口总量的68%。

历年来,这个顺序变化比较小。

中东国家对中国出口原油占48%。

表5说明中国从44个国家/地区进口原油的数量和比例。

表5 2014年度各国向中国出口原油的数量
结语
2014年中国进口原油308,374,104吨,比2013年多进口308,374,104—281,952,206=26,421,898吨,增长9.4%,这是增长最多的一年。

2013年中国进口281,952,206吨原油,同比2012年增加4.03%;2013年每吨原油购买费用为787.37美元,相当于107.42美元/桶;而2014年每吨原油购买费用为739.65美元,相当于100.91美元/桶,有所降低。

虽然2014年6月全球油价开始下降,但中国进口油价在9月份才开始明显降低,所以变化还不太明显。

中国出口原油和成品油都很少,而且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