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本科)

合集下载

本科专业社会体育

本科专业社会体育

本科专业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中进行的体育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竞技活动。

社会体育旨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提高全民体质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国家的体育实力。

本文将从社会体育的定义、意义和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体育的定义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中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

与职业体育、学校体育不同,社会体育没有年龄、性别、职业等限制,是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

二、社会体育的意义1. 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社会体育有助于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心肺功能和骨骼健康,预防和改善慢性病,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2. 增强社会凝聚力:社会体育活动是人民群众共同的娱乐方式,可以增进社会交流、加强社区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丰富文化生活:社会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育娱乐形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4.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社会体育注重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友谊第一的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体育的发展1.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社会体育发展的政策,包括提供场地设施、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2. 专业组织:社会体育活动由专业的体育组织、社团组织和社区组织负责组织和管理,保障了活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多元化形式:社会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健身跑、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舞蹈表演等,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体育需求。

4. 大众参与:社会体育活动鼓励全民参与,不论年龄、性别、职业,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享受运动的乐趣。

5. 国际交流:社会体育活动促进了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比赛、交流访问等形式,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总结起来,社会体育作为一种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对个人身心健康、社会凝聚力、文化生活和价值观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政策支持和专业组织的推动下,社会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和国际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体育选择和体验。

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

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

专业介绍及招生办法
休闲体育专业
专业介绍
招生对象及要求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能在企事业、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和各类体育组织从事大众健身指导与服务、项目设计与开发、组织与推 广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体育学、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社会体育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 能的基本训练,掌握大众健身指导与服务、项目设计与开发、组织与推广的基本能力。
1.就业方向: 各类体育公司的工作者、经营者、管理者(主攻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 2.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公共管理、体育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与社会体育相关的运 动技术和技能的基本训练。 3.专业技能: 具备体育场馆、体育产业经营知识及经营管理等能力。 4.品牌活动: 中国体育场馆设施高层论坛。中国体育场馆设施高层论坛是体育场馆行业打造的第一个融“开放式、创新性、 培训性”为一体的体育场馆论坛,重点传播及倡导“管理创新、经营推广、校企结合”的理念。 中国目前存在80-100万个大型体育场馆,高效率良好运营是这些体育场馆目前面对的最大困难。社会体育系 通过和社会企业的精诚合作,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进行授课,从设计、安装、运营和标准化管理等全方位提供培 训。
3.专业技能:
掌握户外运动、旅游、规划和推广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开展休闲体育专业指导与服务;具有户外运动竞赛 组织、项目路线规划、项目推广等能力。
4.品牌活动:
中国体育体验旅游产业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日渐成为倍受青睐的 一种休闲生活方式。社会体育系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以体育赛事为平台,量身打造体育体验旅游产业,通过举办 独有的特色景观赛事,推动各地文化、体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考本科考体育专业吗

自考本科考体育专业吗

自考本科考体育专业吗
自考本科专业考体育是可以的,目前国内的自考本科体育专业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指导、社会体育等方向。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自考本科体育专业的相关情况。

自考本科体育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科学基础、体育理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指导、社会体育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具备一定体育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学习期限一般为4年,考核形式包括论文、实践环节和面试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体育科学基础知识,了解体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同时,还需要学习相关的体育教育知识,了解教学原理和方法,培养对于体育教育工作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学习运动训练与指导的理论和实践,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术,培养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同时,还需要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知识,了解社会体育的组织与管理等相关内容。

自考本科体育专业的优势在于具备灵活学习时间和方式,能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安排。

此外,考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资源进行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自考本科体育专业的就业方向较为广泛,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指导、社会体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开展科研工作。

总结来说,自考本科体育专业适合对体育方面感兴趣的人群,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培养具备一定体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公共基础课设置比较研究——以江苏省普通高校为例

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公共基础课设置比较研究——以江苏省普通高校为例
研究 的内容 、 目的 和 任 务 进 行 分 类 , 根 据 体 育 统 计 学 的 原 并
1 研 究对 象与 方 法
育教育专业 , 基本遍 及全 国各 省 、 直辖 市及 自治 区 。作为 及社会 体育专业建设方 面的相关 资料 , 对相关 问题进行 了综 新兴专业 , 各方面都还处 于探 索 阶段 , 尤其 在课 程结 构与设 合 分 析 , 本 课 题 研 究 提 供 了理 论 和方 法 依据 。 为 置方面 , 任务 繁重艰 巨。本课题通过对 江苏省高校 社会体育 12 2 访谈法 为获得 更多 更全 面的信 息 资料 , .. 针对 研究 本科专业公共基础课程 结构设置进行深入分 析 , 找出各高校 的 目的 , 南京 师 范 大 学 、 国 矿 业 大 学 、 城 师 范 学 院 、 对 中 盐 南
体 育 专 业 列 为 正 式 本 科 专 业 , 结 了试 办 阶 段 的 办 学 经 验 , 1 2 研 究 方 法 总 .
并对社会体 育专业 人才培 养 目标 、 培养 要求 、 程设 置 等都 12 1 文 献 资 料 法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 江 苏 科 技 大 学 图 书 课 .. 从 作 了相 关 的规 定 J 0 0年 全 国 社 会 体 育 专 业 办 学 规 模 院 馆查 阅了《 育科学研究 方 法》 《 育统计 学》 相关 社会 。2 0 体 、体 及 校达到 3 0余所 ,02年达到 7 所 ,0 4年 达到 10余所 , 体育专业等 理论 书籍 , 览 了 与本 研究 有关 的硕士 论 文十 20 0余 20 2 浏 2 0 年 达到 10余所 , 06 5 截止到 2 0 0 8年底 , 社会体 育本科专业 篇 , 士 论 文 一 篇 , 通 过 期 刊 网 、 内外 体 育 官 方 网 站 和 报 博 并 国

社会体育本科田径课课程标准

社会体育本科田径课课程标准

社会体育本科田径课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项目之一。

它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体育重点教学内容,也是社会体育学科建设中的基础课程。

它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学科。

这门科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跑、跳、投等技术技能,使学生掌握这些技术技能并会教授这些技术技能。

二、课程目标(一)通过田径理论和技术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好地了解和的基本掌握本课程所规定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会讲、会做、会教以及能够在某些项目上进行辅导,满足民众健身的目的。

(二)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为当好一名社会辅导员而努力学好田径课程的思想和态度。

(三)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既是一种竞技项目,又是一种健身的手段。

(四)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胜任社会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基本的组织竞赛、裁判、场地管理的一般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指对这门学科的认知。

理解——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

掌握——指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加深对技术动作的要求,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学会——指能模仿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重点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

能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打“V”号的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打“*”号的内容作为介绍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田径课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一)理论部分(6学时)1.田径运动概述: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田径运动的价值和分类。

2.田径运动技术原理:(1)技术原理概述(2)跑的技术原理:a) 跑的概念与分期b) 决定跑速的因素 c ) 跨栏步的分析(3) 跳跃技术原理:a) 跳跃的概念b) 跳跃的阶段c) 决定跳跃高度的几个组成部分d) 决定跳跃远度的几个组成部分e) 决定撑竿跳高的几个组成部分(4) 投掷技术原理a) 投掷的概念b) 投掷技术的阶段(预备、助跑、最后用力、缓冲)c) 决定投掷远度的因素(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出手点高度、空气阻力与浮力)。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

体育类专业学分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总体培养目标: 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试点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 实施“宽口径、厚基础、大平台”的专业教育, 培养思想素质好、学科基础知识宽厚、专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胜任各类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经营开发、体育教学与训练、俱乐部管理和体育航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社会体育专业要求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接受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经营管理、运动康复、体育休闲、航模制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能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咨询指导、竞赛裁判或体育航模制作、研发等方面从事具体的各项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理论联系实际、实干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团结协作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备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健身指导和初、中级航空模型的制作工艺能力;3.掌握体育锻炼、健身、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8、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 能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训练、业余体育训练、竞赛组织、竞赛裁判等工作或体育航空模型科技活动指导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申报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申报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申报一、引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管理能力,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文将从该专业的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等方面,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二、背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该专业旨在满足社会对于专业化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培养能够胜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提供支持。

三、培养目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社会体育发展和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四、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体育理论基础课程、管理学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其中,体育理论基础课程包括体育科学、运动训练学、体育保健学等;管理学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体育实习和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产业企业、体育俱乐部等单位就业。

他们可以从事体育训练、体育指导、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健康管理等工作。

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

六、总结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是一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培养了大量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了体育理论知识和管理技能,能够胜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工作。

未来,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于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希望更多的学子能够选择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这一专业,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运动解剖学文理学院体育系2008 年07 月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一、课程地位与能力培养《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人体与健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身咨询、指导工作的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专业指导的基本原理,增强他们在岗位工作中出现各类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以及走上岗位奠定基础。

该课程主要讲授人体各系统形态和结构、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各器官、系统的锻炼常识,结合大众体育锻炼与健康的需要,穿插了许多医学内容。

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在总体思想上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地分析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展示了一个立体的人体生物学知识结构。

该课程将多学科教材融于一体,培养的能力包括:强调特色教学,强化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教学实践环节,鼓励提高动手能力,倡导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为岗位技能、技术服务。

掌握医学常识和常用健身方法等内容的运用,根据大众健身指导与健康咨询的实际需要,并参考多家体适能认证机构课程能力要求,该课程建立了一套立体的认知体系,用不同的实践环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将课程分为必须掌握的和应当了解的两大类内容,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有重点地进行教和学。

课程结束后,学生要掌握运动系统主要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和锻炼方法,内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主要结构和功能,以及常用的健身和医学常识。

在教学方法上除精讲外,还采用结合多媒体、图片、教学膜具、讨论、辩论、学生讲述等教授该课程。

对于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精讲,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并能融会贯通。

在讨论的教学环节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课堂辩论、讨论和布置题目学生查资料课堂讲述等教学手段,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

在动手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师生互动、动作演示和模仿、岗位见习、社会调查、膜具教学、实验(实践)报告等教学环节,达到教学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社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运动解剖学文理学院体育系2008年07月《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一、课程地位与能力培养《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人体与健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身咨询、指导工作的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专业指导的基本原理,增强他们在岗位工作中出现各类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以及走上岗位奠定基础。

该课程主要讲授人体各系统形态和结构、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各器官、系统的锻炼常识,结合大众体育锻炼与健康的需要,穿插了许多医学内容。

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在总体思想上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地分析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展示了一个立体的人体生物学知识结构。

该课程将多学科教材融于一体,培养的能力包括:强调特色教学,强化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教学实践环节,鼓励提高动手能力,倡导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为岗位技能、技术服务。

掌握医学常识和常用健身方法等内容的运用,根据大众健身指导与健康咨询的实际需要,并参考多家体适能认证机构课程能力要求,该课程建立了一套立体的认知体系,用不同的实践环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将课程分为必须掌握的和应当了解的两大类内容,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有重点地进行教和学。

课程结束后,学生要掌握运动系统主要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和锻炼方法,内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主要结构和功能,以及常用的健身和医学常识。

在教学方法上除精讲外,还采用结合多媒体、图片、教学膜具、讨论、辩论、学生讲述等教授该课程。

对于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精讲,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并能融会贯通。

在讨论的教学环节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课堂辩论、讨论和布置题目学生查资料课堂讲述等教学手段,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

在动手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师生互动、动作演示和模仿、岗位见习、社会调查、膜具教学、实验(实践)报告等教学环节,达到教学要求。

三、适用专业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的本科四年制学生。

教学大纲主要依据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与岗位需求,同时结合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办学特点及课程设置规划进行。

本教学大纲课程总教学时数为:周4学时,64-72学时之间。

本门课程教材使用的是:作者王洪彬.《人体解剖与健康常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09月第1版。

一、教学内容纲要与要求第一章体育与健康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健康有关常识,了解什么是健康、亚健康和现代体育健康观,了解健康体育效果的评定内容和方法。

掌握健康的概念、健康五要素、以及亚健康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与建议]重点内容是现代健康观内涵以及亚健康概念。

难点是产生亚健康的基本原因。

教学过程中采用精讲、讨论等教学手段,通过互动的教学形式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健康概述一、现代健康观的价值和内涵(一)现代健康观的价值(二)现代健康观内涵1.机体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健康二、健康五要素(一)身体健康(二)情绪健康(三)智力健康(四)社交健康(五)精神健康三、影响健康因素第二节亚健康状态一、亚健康的概念(一)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二)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三) 世界卫生组织中的亚健康二、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基本特征(一)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二) 亚健康的基本特征三、产生亚健康状态原因(一)来自学习方面压力(二)来自工作方面压力(三)来自生活方面压力四、避免亚健康的良方(一)调整心理状态(二)起居规律(三)户外体育锻炼(四)合理膳食第三节现代体育健康观一、现代体育健康观(一)自然科学体育健康观(二)运动促进机体健康(三)运动促进心理健康(四)运动带来积极的体育生活方式(五)人文社会体育健康观二、运动对个体健康影响(一)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二)过度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三)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的影响1.运动缺乏的概念2.运动缺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三、人类进化与体育运动(一)医学的困惑(二)体育的文化魅力第四节健康体育锻炼效果评定一、健康体育锻炼的内容与方法(一)健康体育锻炼的内容及其选择1. 健康体育锻炼的内容2.健康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二)健康体育锻炼的一般方法二、健康锻炼效果评定的意义(一)对比评定法,了解锻炼后各机能、形态等增长情况(二)指数对照评定法,评定体质状况(三)主观感觉评定法,判定锻炼效果三、评定健康体育锻炼效果的简易指标和方法(一)心率(或脉搏)的评定(二)血压的测定(三)肌肉力量的评定(四)呼吸频率的测定(五)健康体育锻炼时间的评定[思考训练题]1.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概念是什么?2.健康五要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亚健康含义是什么?[参考书目]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2.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3.全国体育学院统材教材.《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第二章细胞、组织和生命活动[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了解并掌握细胞、组织和生命活动,了解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生命的基本特征,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健康标准。

[教学重点难点与建议]重点内容是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细胞繁殖与衰老。

难点是细胞兴奋和信息传递。

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精讲、多媒体、图片、教学模具等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细胞形态二、细胞结构(一)细胞膜1.细胞膜的结构2.细胞膜的功能(二)细胞质(三)细胞核第二节细胞的兴奋和信息传递一、兴奋性(一)刺激和反应(二)构成刺激的条件和兴奋性的指标二、细胞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细胞间相互联系和信息传递(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二)激素分子和靶细胞的相互作用第三节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一、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二)腺上皮(三)感觉上皮二、结缔组织三、肌组织四、神经组织第四节人体功能活动与细胞健康一、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三)应激性(四)适应性(五)生殖二、人体功能活动概述(一)内环境与稳态(二)植物性与动物性功能(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三、细胞健康标准四、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第五节细胞的繁殖与衰老一、细胞繁殖(一)细胞的分裂(二)细胞的繁殖(三)细胞的生长二、细胞衰老(一)程序性细胞死亡(二)衰老原因(三)人的极限寿命(四)人的寿命推算法(五)延缓衰老的几种方法1.调节“寿命”2.限制能量的抗衰老法3.增强免疫功能4.净化自由基的抗衰老方法(六)生长发育离不开体育锻炼[思考训练题]1.细胞的结构和形态?2.细胞膜的基本功能?3.细胞的健康标准是什么?4.人的寿命推算方法?[参考书目]1.邓道善等.《运动解剖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3。

2.全国体育学院统材教材.《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3.全国体育学院统材教材.《人体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59.4.于频主编.《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8.第三章骨骼[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骨骼以及相关常识,了解骨骼概述、影响骨生长发生的因素。

掌握骨骼的基本构造以及分骨骼名称、分布数量、体育运动对骨骼的良好影响和骨骼相关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与建议]重点内容是骨骼的基本形态、名称、分布数量。

难点是骨骼相关常识中的身高预测。

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精讲、多媒体、图片、教学模具等教学手段进行教授。

[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骨骼概述一、骨的分类与形态(一)按部位分类(二)按形态分类1.长骨2.短骨3.扁骨4.不规则骨二、骨的构造(一)骨膜(二)骨质(三)骨髓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一)化学成分(二)物理特性四、骨的发生与生长(一)骨的发生1.膜内成骨2.软骨内成骨(二)骨的生长1.骨的增粗2.骨的加长第二节人体骨骼结构一、上肢骨(一)上肢带骨(二)自由上肢骨1.上臂骨2.前臂骨3.手骨二、下肢骨(一)下肢带骨(二)自由下肢骨1.大腿骨2.髌骨3.小腿骨4.足骨三、躯干骨和颅骨(一)躯干骨(二)颅骨第三节骨骼相关常识一、骨质疏松(一)骨质疏松概念(二)形成病因(三)骨质疏松症状(四)磷酸饮料可导致骨质疏松二、骨折(一)病因(二)骨折症状(三)不同运动常见的疲劳性骨折部位(四)营养和饮食(五)康复措施(六)注意事项三、骨刺(一)骨刺病因(二)运动防治骨刺四、疲劳性骨膜炎(一)损伤病因(二)症状(三)处理五、骨骺损伤(一)损伤病因(二)症状(三)处理六、髌骨劳损七、应力性骨折第四节体育运动对骨骼良好影响一、体育锻炼对骨骼影响二、颈椎病人的锻炼(一)颈椎病症状(二)颈椎病的运动处方三、骨骼与身高增长(一)身高增长规律(二)身高预测1.利用父母身高进行预测2.利用足长进行预测3.利用当时身高进行预测4.利用女孩的月经初潮年龄和初潮身高进行预测(三)骨龄可以反映儿童身高潜力(四)体育锻炼或经常负重对身高影响(五)体育锻炼为何能促进身高增长(六)哪些体育运动有益于增高[思考训练题]1.骨骼的基本构造?2.人体骨骼的分布以及数量?3.身高如何预测?[参考书目]1.全国体育学院统材教材.《人体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59.2.于频主编.《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1998.3.全国体育教材审定委员会.《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4.全国体育学院统材教材.《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5.姚鸿恩.《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第四章关节与运动[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人体的关节与运动,了解和掌握解剖学术语、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的主要结构以及骨骼相关常识。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腰各关节的组成和运动,。

[教学重点难点与建议]重点内容是五大关节的组成。

难点是解剖学术语中的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轴。

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精讲、多媒体、图片、教学模具等教学手段进行教授。

[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人体解剖学常识概述一、人体解剖学定位术语(一)人体解剖姿势(二)常用的方位术语(三)人体基本面与基本轴1.人体基本面2.人体基本轴二、人体各关节运动(一)屈、伸运动(二)水平屈伸运动(三)外展、内收运动(四)回旋运动(五)环转运动第二节关节概述一、关节的主要结构(一)关节面及关节面软骨(二)关节囊(三)关节腔二、关节的辅助结构(一)韧带(二)滑膜囊(三)滑膜皱襞(四)关节唇(五)关节内软骨第三节人体各关节结构与运动一、四肢骨的连结(一)上肢骨的连结1.上肢带骨的连结2.自由上肢骨关节(二)下肢骨的连接1.下肢带骨的连结2.自由下肢骨的连结二、躯干骨和颅骨的连结(一)躯干骨的连结(二)颅骨的连结第三节关节部位常见运动损伤一、韧带损伤(一)损伤病因(二)症状(三)处理二滑膜囊炎(一)损伤病因(二)症状(三)处理三、关节积水(一)损伤病因(二)膝关节的关节积水(滑膜囊炎)治疗四、半月板损伤(一)损伤病因(见膝关节)(二)症状(三)检查(四)治疗五、椎间盘脱出(一)损伤病因(二)症状六、体育疗法治疗椎间盘脱出七、椎间盘脱出手术后运动康复疗法八、关节脱位(一)损伤病因(二)症状(三)关节脱位的处理九、腱鞘炎(一)损伤病因(二)预防十、肩周炎(一)损伤病因(二)症状十一、关节炎(一)损伤病因(二)症状十二、关节发出响声十三、股骨头坏死(一)内因(二)外因[思考训练题]1.解剖学基本姿势和方位术语?2.肩关节的组成以及运动?3.膝关节的组成和半月板的结构4.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5.韧带损伤的处理?6.什么是椎间盘脱出症?[参考书目]1.全国体育学院统材教材.《人体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59.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第四版.3.全国体育教材审定委员会.《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4.全国体育学院统材教材.《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第五章骨骼肌[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骨骼肌以及相关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