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友谊观对比
中美友谊观之对比分析_黄滢

收稿日期:2008-01-09作者简介:黄滢(1981—),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助教。
摘要:文章基于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美友谊观的差异性,揭示了中美价值观中的横沟并探寻了各自价值观的根源。
关键词:友谊;差异;价值观;跨文化交流;人际关系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91(2008)03-0031-03中美友谊观之对比分析黄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江苏南通226010)第7卷第3期2008年9月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NANTONGVOCATIONAL&TECHNICALSHIPPINGCOLLEGEVol.7No.3Sep.20080引言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访问学者、移民者去美国进一步地学习深造、讲学或工作。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人交朋友,了解其文化。
因此了解中美友谊观的差异性及与美国人的交友原则可以使得自身很快融入当地文化、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1人际关系的三种不同类型人际关系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基本部分而友谊在人际关系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因此谈到中美友谊观的差异性首先要提及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等。
总的来说,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三类:①工具型②情感型③复合型。
[1]“工具型”即人们利用某种人际关系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获取某种利益。
“情感型”即人们互相依赖尽量满足对方的需要。
“复合型”则包含情感型和工具型,这种关系指人们往往互相了解,和谐相处达到一定的程度,但这种关系也不是最为真挚的,还是有一定目的的。
一般认为,中国人的相处类型应属于情感型和复合型,而美国人的相处类型应偏向于工具型。
因此在相处中,中国人会觉得美国人太实际太自我,没有人情味。
而美国人会觉得中国人太过依赖别人,要求太多,什么都要讲关系。
中美文化中友谊观的对比

科技信息中西方文化中都很重视友谊。
相应地,在一些名言或谚语中,对友谊都有所表达。
尽管汉语中的“朋友”、“友谊”对应英语中的“friend”、“friendship”,但是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中,朋友、友谊的内涵和对朋友、友谊的理解大不相同。
在中国文化中,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泛指交谊深厚的人,友谊是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
而美国的friend,是指有共同感受或喜好、能在一起愉快地交流的人,可以用来指非常广泛的人际关系,friendship 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伙伴关系。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对朋友和友谊的认识和表达方式有很多差别。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不重视或无视这种差异,将二者等同理解,就有可能带来交际的困难,造成交际双方的误解。
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西方朋友和友谊的内涵差异。
一、范围不同金庸曾谈到中国人把好朋友视作兄弟,通过义结金兰这种方式和异姓朋友结拜为兄弟,并立誓:“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金庸说:“西方社会中,只有热烈相爱的恋人,才会立誓同死。
但在中国这个重义气的社会,友情比爱情更受重视。
”这也说明在中国文化里,“朋友”是指可以互相信任,互相倾诉,感情很深的关系。
与中方来比,西方中朋友概念的范围更广泛。
对西方人来说,“朋友”可以用来指童年的玩伴、在新地方刚认识几天的人、关系密切的商务伙伴、一个深受信赖的知己等。
友谊可以是肤浅的、暂时的也可以是深厚的、长久的。
这也由于美国人一贯开放自由的态度,能够轻松、随时随地交上朋友。
雷尼尔(AlisonLanier)在其撰写的《生活在美国》(Liv-ingintheUSA,1981)一书中指出:美国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国家。
美国人很容易结交到朋友,但是,一旦环境改变,友情也会变化。
另外,在中国,朋友贯通各个方面,朋友之间无所不谈,生活上、工作上都互相帮助。
而在美国,朋友只局限于一个领域,不会延伸至其他领域。
中西友谊差异英文作文

中西友谊差异英文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In China, friendship often means a deep and long-lasting bond. People value loyalty and mutual support a lot.In the West, friendship might be a bit more casual. It can be based on shared interests and activities.Chinese friends may have a stronger sense of obligation to each other.While Western friends tend to give each other morespace and independence.In China, friends often gather and spend a lot of time together.In the West, friends might not see each other as frequently but still have a strong connection.The way friends communicate and show affection can alsobe different.And there are different expectations about what friends should do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中美友谊观差异探究

中美友谊观差异探究作者:李凤兰张蕾来源:《公关世界》2020年第14期摘要:因为文化差异,中美友谊观存在显著不同,表现在对“朋友”的界定、对朋友的期望、与朋友的亲密程度以及友情的发展和维系方式等方面。
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理论可以从四个维度,即权力距离、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导向/短期导向对两国朋友观的不同做出恰当的解释。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最大化地减少误会,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关键词:中美友谊观差异原因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理论古往今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人们都珍视“友谊”。
但是交往时,中国人往往会报怨和美国人的友谊维持不久,美国人则觉得中国朋友习惯介入他们的私生活。
其实,“朋友”和“friend”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都有着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源于中美文化的不同。
本文拟以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模式为理论基础,对中美友谊观差异从文化价值观这一层面做多维度分析。
宗教思想,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因素相互影响,促成了文化价值观,价值观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生活。
当今,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需要我们对受众有更深入地了解,从价值维度理论这一角度来分析,会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中美友谊观差异,在中美人际交往中消除不必要的误解与隔阂,实现有效沟通。
一、中美友谊观差异我们首先解读中美友情差异的表现,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朋友”定义不同什么是朋友?中美两国定义不同。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朋友有两个解释,一为彼此有交情的人,二为恋爱的对象。
第一个解释很好地阐释了普通朋友的定义,其关键词为“彼此”和“交情”,可见中国人眼中的朋友必定是相互的,并且彼此之间必须有交往才能产生感情即交情,这二者缺一不可。
中国人建立友谊的前提是兴趣相投、志同道合,一定程度上也会考虑对方的职业、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等,交友圈子比较小。
而依照《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西方朋友可以是除家人外你了解并喜欢的人,可以是支持者,可以是有相同观点或兴趣爱好的人,甚至还可以用来指说话者根本不认识的人。
中美友谊观差异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0期中美友谊概念的对比研究陆欣王小芳(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00;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00)摘要:中国和美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对友谊概念的理解也有所同。
本文从范围和层次不同、深浅和牢固程度不同、交谈话题不同和责任理解不同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对中美友谊概念差异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发展和巩固跨文化友谊。
关键词:友谊;范围;层次;深浅;牢固程度;价值观;责任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2006)04-0076-04在任何文化中,友谊与人际交流关系密切。
友好的交流会促进友谊,友谊会促进信息的交流。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这句英语习语所表达的内容反映了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美德。
但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却持有不同的交友观。
美国人的交友观与中国人的交友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范围和层次的不同中国人的所结成的友谊关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熟人”,即由工作关系、邻居关系认识的人。
第二种是朋友,这和英语中的friend含义有差别,中国人所称的朋友一般是志同道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可在感情上依托的人,这是一种亲密的、有深交的人际关系,可以自由自在的谈论彼此心中深层次的思想。
“朋友”在汉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是彼此有交情的人;一个是指“恋爱的对象”(《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人一般熟人多,但朋友不多。
前一种意义上的朋友一般是同性,异性朋友很少,因为这常有谈恋爱或婚外恋的嫌疑。
美国人的友谊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真诚和信任、社会和心理的支持的基础上的。
美国人一般把友谊关系分为泛泛之交、好友、密友和深交。
美国人往往有许许多多的泛泛之交、好友、密友,且男性和女性兼有。
深交友谊关系也包括男女两性,但是数量较少,以志趣相投为基础。
在许多国家,朋友必须是同性的,然而,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可能存在异性朋友,他们通常也不认为男女单独相处就会发生性行为。
中西友谊观对比共39页文档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中西友谊观对比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中西友谊观对比人处在社会中,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社会接触,必须结交朋友,须得到他人的赞同,须得到别人的关怀。
因此,朋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友谊的需求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友谊格言所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美国人对待友谊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格言:“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a wilderness.(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由此可见,朋友对于任何人而言有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对待交朋结友这件事上,中国人的友谊观与美国人的友谊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我最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中美友谊观中存在的差异:一、从定义看新华字典中对于朋友的解释为“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或特指恋人”,由此可知,中国人内心里对“朋友”的界定非常明确,内心有一把非常清楚的尺。
而美国人的“朋友”概念却相对宽松。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朋友”一词的定义为“喜欢的人、支持者,不是敌人,讨厌的人”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友谊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而言更加开放更加随性。
有个留学生曾经概括说:“当一个美国人称某人为‘朋友’,大多数情形下他只是在表示礼貌友好,而不是真的要跟他建立一种友谊。
”二、“友谊”持续时间在中国,友谊往往是坚固、稳定甚至是终身的。
就算是分别两地,朋友之间往往都会相互联系,或许是通过打电话或是聚会等,两者的友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外国人对友谊并不一定追求“永恒”,美式友谊就有些“速溶咖啡”的味道了,朋友交得快,忘得也快。
美国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性使得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淡薄。
美国人对朋友的热情很快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
因此,在美国,朋友之间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联系、不见面,他们的友谊就会迅速地枯萎甚至死亡。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xxxx观对比人处在社会中,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社会接触,必须结交朋友,须得到他人的赞同,须得到别人的关怀。
因此,朋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友谊的需求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友谊格言所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美国人对待友谊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格言:“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a wilderness.(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由此可见,朋友对于任何人而言有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对待交朋结友这件事上,中国人的友谊观与美国人的友谊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我最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中美友谊观中存在的差异:一、从定义看新华字典中对于朋友的解释为“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或特指恋人”,由此可知,中国人内心里对“朋友”的界定非常明确,内心有一把非常清楚的尺。
而美国人的“朋友”概念却相对宽松。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朋友”一词的定义为“喜欢的人、支持者,不是敌人,讨厌的人”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友谊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而言更加开放更加随性。
有个留学生曾经概括说:“当一个美国人称某人为‘朋友',大多数情形下他只是在表示礼貌友好,而不是真的要跟他建立一种友谊。
”二、“xx”持续时间在中国,友谊往往是坚固、稳定甚至是终身的。
就算是分别两地,朋友之间往往都会相互联系,或许是通过打电话或是聚会等,两者的友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1 / 5外国人对友谊并不一定追求“永恒”,美式友谊就有些“速溶咖啡”的味道了,朋友交得快,忘得也快。
美国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性使得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淡薄。
美国人对朋友的热情很快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
因此,在美国,朋友之间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联系、不见面,他们的友谊就会迅速地枯萎甚至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自《文化差异与挑战:如何与老外有效交流》
作者:加拿大Linda Schueler
-
• 老外有知恩图报的习语,如:"You scratch my back, I scratch yours",但同时很多老外也认为,“未经别人请求 而主动 帮 助别人,却又 希望别人回报,是 一种伪善 (hypocritical )行为。”打个比方,就好像未经别人同 意而向别人提供服务,而事后却又突然向别人强行索要服 务费用一样。
-
• 在一些亚洲国家,友谊强调时间的长久性,强调责任感,交际 领域开放度极大,彼此所存隐私很少,朋友间肝胆相照,赴汤 蹈火在所不辞。这种友谊观不为英美人所理解,同样,持这 种友谊观的人也不易理解英美人的友谊观。
• 鉴于此,非常有必要对中西方不同的友谊观进行比较,有 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
中美友谊观对比
-
• 美国人刚开始和陌生人建立友好关系时,内心的防线是非 常低的。但是当最初的这种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时,也就 是要建立“真正的友谊”时,内心的墙体会不断升高,因 为在美国文化中人们强调“隐私”和“独立”。而对于中 国人来说建立友谊的过程恰好相反。也就是第一道心理防 线是非常高的,所以当他们和陌生人见面时往往比较谨慎。 但是和对方多次接触并产生信任后,中国人会向对方吐露 心声,此时内心的防线逐渐降低。
-
中美友谊观冲突的实例之二
• 钱先生和赵先生是好朋友,钱先生在美国、赵先生在中国。 赵先生曾经借钱给钱先生以帮助其度过经济危机。随后, 钱先生偿还了包括利息在内的所有欠款,还帮忙把赵先生 的女儿安排进美国一所大学读书。一年后,赵先生又请钱 先生帮他侄子在美国找了份工作。钱先生的美国朋友杰克 逊得知此事后很困惑,他对钱先生三番五次地帮助赵先生 表示无法理解,还说赵先生的要求太过分了。
• 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我 们中国人的一句友谊格言所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 人!”美国人对待友谊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格言:“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a wilderness.(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由此可见,朋 友对于任何人而言,有多么地重要。
• 对友谊的需求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相象,但不同的文化对 友谊有不同的定义。西方有一句成语:“患难见真交。”(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这句成语所表达的内容 是世界各民族公认的美德。不过,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 化所持的交友观是有很多差异的。此外,人与人之间的交 友观也有所不同。
-
• 近年来,出国热,汉语热,中国同其他国家的人的交流也 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留美,美国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已经 成了一道风景。中国学生同美国学生的交流也逐渐频繁。 可是在频繁交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朋友”这一 问题在交流中凸显出来。中国人眼里的朋友和西方人眼里 的“朋友”出现了分歧并导致了中西学生的交流出现了困 难。
• 比如,如果一个朋友有了麻烦,一位美国朋友会这样问: “下一步你想怎么做?”美国人之所以这样问是为了帮助对方 想清楚采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并且帮助对方权衡不同 方法会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美国人是很少直接给出建 议的。然பைடு நூலகம்,中国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却更愿意直接给出自 己的建议。
-
中美友谊观冲突的实例之三
-
• 美国人很少给朋友实际的帮助,对他们而言这样彼此依靠 的情形是超出想象的。和其他的西方人一样,美国人认为 朋友是“在情感上相互支持”、“共度时光”的人。
• 美国人很少在金钱上给与朋友支持和帮助,即使是一家人 ,父母和子女之间一旦在金钱上需要帮助时都是需要白纸 黑字写借据讲条件的。
• 可是,在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经济上的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 情。即便是相互给予情感上的支持美国人的做法和中国人 也是不同的。
• ——摘自《文化撞击案例评析》,作者:汪福祥
-
• 这两则小故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两国人民对“朋 友”的概念在理解认知和期望值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
• 对于朋友,中国人希望朋友是能够雪中送炭,是能够两肋 插刀的人。所以中国人对于朋友和友谊期望回报值要相对 较高。而美国人,却对于朋友的实质性的帮助不是很多因 此对于友谊的期望回报值就相对较低。因此,中国朋友会 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去帮助朋友获得不易得到的东西。比 如,找一份工作;联系好的医生;简化办理官方手续的步骤; 或者引荐给另一位能提供实际帮助的朋友。中国人会相互 接济,可能会在经济上相互帮助,哪怕是需要长时间这么 做来帮助对方走出困境。
Different Lands, Different Friendship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
• 中国人眼里的“友谊”是什么? • 西方人眼里的“友谊”是什么?
-
中西友谊观对比
——以中美、中英友谊观对比为例
• 人不能独自生活,须和社会接触,须结交朋友,须得到他 人的赞同,须得到别人的关怀。因此,朋友在每个人的日 常生活中甚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 色。
•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却持有不同的友谊观。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对待交朋结友这件事上,中国人的友谊观与美国人的友谊观存在着 明显的差异。
• 交友观同民族、国度、文化心理等方面都有着联系。
-
中美友谊观冲突的实例之一
• 有人请一个老外吃了一顿饭(尽管老外要付自己的那份儿 钱,可该人坚决不让),于是该人就认为老外应该教自己 英语,或者应该为自己修改论文,结果很可能是这个人和 老外都很不愉快。老外并没有觉得自己因此产生了帮助他 的义务,该人却认为老外太自私了,竟然不肯哪怕只是花 费几个小时,为自己修改一下英语论文!
• Malita 和 Paul 是刚到美国的中国移民,他们非常想交一 些朋友。他们的担保人 Jan 答应举办一个聚会,到时候邀 请一些她的朋友,这样大家就能见见面。在聚会进行的时 候,很多人都和他们交谈,并且对他们以及他们的文化都 表现出兴趣。在聚会结束的时候许多人都说,“见到你们 我很高兴,希望能再次见到你们。”,这些话让这对夫妇 感觉非常好。甚至还有三个人问他们要了电话号码。 Malita 和 Paul 当时感觉到和美国人交朋友是非常容易的 事。但是,几个星期都过去了,除了 Jan 以外没有任何人 和他们联系。他们很想问 Jan 为什么那些美国朋友如此友 好却没有打电话给他们。但受伤的心和满心的尊严让他们 难以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