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2 光孤子通信
光孤子传输特性研究

光孤子传输特性研究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通信已经成为了广泛使用的通信手段,然而在光通信领域,如何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和稳定性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在这种背景下,光孤子传输技术的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光孤子传输特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光孤子传输光孤子传输是一种特殊的信号传输方式,它利用的是一种自由传播的孤立波,像海洋中的海浪一样,这种波动在介质中传递而不损失能量和信息,因此具有非常好的传输特性。
相比传统的光信号传输方式,光孤子传输的优点在于传输过程中不需要引入额外的调制信号,可以实现更高的传输容量和更远的传输距离,适应于高速和长距离的信号传输。
二、光孤子传输特性研究进展对于光孤子传输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学者们对该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其中,光孤子的发现和研究是光孤子传输技术产生的基础,可以说是目前光孤子通信技术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法和技术工具来深入探究光孤子传输的特性和机制。
包括基于多种不同介质的光孤子传输模型研究、综合利用光信道非线性特性来提高信号传输稳定性的方法探索,以及通过纤芯非线性特性的优化来实现光孤子传输的技术突破等等。
三、发展趋势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光孤子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提出了一些预测和期望。
首先,研究人员将继续努力提升光孤子传输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并开发出一系列新的传输介质和技术工具,以适应现代通信市场的需求。
其次,学者们将会进一步探究光信道非线性特性对光孤子传输的影响与作用,并优化相应的传输模型,以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光孤子传输的实现。
最后,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探索光孤子传输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在量子通信、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
总的来说,光孤子传输技术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未来,学者们将继续在该领域进行基础性和创新性研究,为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光纤通信系统中光孤子传输特性分析

ABSTRACTdispersion.In the range of 20Cβ>,chirped soliton pulse has broadened faster than non-chirped pulse.While in the range of 20Cβ<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transmission, a brief pulse compression process, and with the propagation distance, due to the major role in the rapid dispersion broadening ,also studied the effects of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soliton transmission as the soliton is a result of nonlinear effect and second-order GVD balance.When there is PMD,delay differece produces between the two polarization components.With distance increasing ,soliton pulse is broadened and peak is shifted .Soliton pulses in the formation of a small dispersive wave.The original balance is destroyed, leading to the broadening of soliton pulse. Combined with synchronous modulation technique and sliding-frequency filtering rechnique discussed aboved to ristrict the negative factors inhibiting the program,and making use of synchronous modulation of the PMD compensation , the pulse transmission distance is doubled and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pulse is improved effectively.[Key words]: optical soliton communication, fiber nonlinear, initial chirp,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孤波现象及孤立子概念的形成孤子的发现最初还是从水波的传播联想到的。
光孤子通信

1. 孤子的基本概念
孤子,英文为Soliton,又称孤立波,是一种特 殊形式的超短脉冲,或者说是一种在传播过程中形 状、幅度和速度都维持不变的脉冲状行波。
孤子与其他同类孤立波相遇后,能维持其幅度、 形状和速度不变。
孤子概念的提出
1834年,美国科学家约翰·斯 科特·罗素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 在一条窄河道中,迅速拉一条 船 前进,在船突然停下时,在 船头 形成的一个孤立的水波迅 速离开 船头,以每小时14~ 15km的速度 前进,而波的形状 不变,前进了 2~3km才消失。 罗素把观察到的 这个波为孤立波 。
光纤中的孤子
1973年,美国Bell实验室的Tapper和Hasegawa两 位科学家第一次通过理论计算证明了当光脉冲内 部作用相互平衡时,就会形成一种稳定无变形的信 号脉冲来进行传播,由于此时的光脉冲是孤立的, 与外界条件无关,故而被叫做光孤子。
1980年Bell实验室的Mollenewor等人首次在实验 中观察到了光孤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 光孤子通信系统组成
孤子源
调制
EDFA
脉冲源
LD
隔离器
光纤传输系统
隔离器
接收机
3. 影响光孤子通信系统的因素
自发辐射ASE噪声 光孤子频率啁啾 自感应受激喇曼散射 孤子自频移
4. 光孤子通信系统的优点
容量大 误码率低 抗干扰能力强 可以不用中继站 ……
孤子概念的科学定义
1895年,卡维特等人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人 们对孤子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从物理学的观点来 看,孤子是物质非线性效应的一种特殊产物。孤 立波在互相碰撞后,仍能保持各自的形状和速度 不变,好像粒子一样,故人们又把孤立波称为 孤 立子,简称孤子。
军事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军事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在军事通信领域中,有线通信技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线通信技术在日常军事任务准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通信及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联合作战对有线通信的要求越来越趋于专业化、智能化、便捷化,针对我军目前主流的有线通信技术,需对其有线通信装备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信息化联合作战。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军事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军事;有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其中通信技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通信技术中,最为典型的手段就是有线通信技术,而在进行有线通信时,需要借助导线等传输介质来传播和表达信号,此过程需要调用相关的数据协议来完成通信传输要求。
1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分析有线传输是传输光信号的一种方式,借助光缆、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其中有线传输系统包括信息、信号处理、有线信道、信道终端。
有线传输系统与有线传输、信号复分解、调制解调、传导材料、传感器紧密相连,如果传输介质不同,对应的有线传输技术也会存在差异。
目前存在的有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架空明线传输技术、同轴电缆传输技术、绞合电缆传输技术、光纤传输技术等,其中光纤传输技术相比其他技术,具有传输距离长、传输容量大、保密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低廉、便于保护的特点,所以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
但是随着传导材料及网络路由的发展,需要对有线传输技术进一步改进,以满足通信工程的需要。
2军事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2.1有线通信系统的管理过于分散目前我国有线通信领域正在向着三网融合的方向发展,这一方面促进了有线通信行业的进步,但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挑战。
与电信运营方式项目,目前有线通信行业的发展和管理缺乏系统性,这种分散的局面在当前三网融合的社会背景下,不利于三种不同类型的运营方式实现有效统一,甚至给三网融合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浅谈光孤子在光纤中传输的特性

影 响 光 孤 子 在 先 纤 中传 榆特 性 的 因 素 、光孤 子 在 先 纤 中的 传输 控 制 技 术 以及 偏 振 模 散 色影 响 下 先孤 子 的 脉 冲 传 输特 性 这 四 个 方 面 。
进 行 了较 为 详 细 的 分 析 与 阐述 .并 据 此论 证 了对 光孤 子 在 光 纤 中传 输 特性 进 行 研 究 在推 动 通 信 网络 应 用技 术 发展 过程 中所起 到 的 重
对 其他涉及 到公共利益的 民事案件提起公诉 ,这些案件应与国有 26.
资 产流失、垄断行为等相类似。特别是 当出现其他涉及公共利益 [林莉红 . 会学视野 下的 中国公益诉讼 0. 习与探索 , 0, 2 ] 法社 1 学 2 8 0 的案件 而没有合适的主体提起诉讼时 ,检察机关也应该提起民事 () 1.
要作用与意义。
关 键 词 :光 孤 子 ;光 纤 ; 传输 ;通 信
中 图分 类 号 :TN9 91 2 .1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7 - 5 1 (o 2 3 0 6 - 2 6 1 6 3 2 1 )0 - 0 4 0
伴随着现代科学 技术 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 术的不断完善 , 理想光纤传输通道下的理 想值 ,实际有损的光纤传输需要一 种性 人们对于高容量 、 高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也越来越高 ,光孤子通 质 、形态更 为稳定的孤子解来表述——平 均孤子 。这种孤子能够 信逐渐成为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 。从理论上来说 ,光孤子 在各种非标准形态的初始脉冲条件下 ,表现 出类似弹性粒子的物 脉冲之所以能够 在光 纤介质 中高效、稳定 、长时间传输 ,是离不 理性特征 ,据此实现各种脉冲信号在光 纤介质 中长期 、稳定以及 开光孤子中群速度色散和 自 相位调制效应平衡的技术支持的。然 高效的通信传输 。 而 ,大量实践研 究结果表 明,在光纤介质实际通信机系统中 ,光 二 、影 响 光 孤子 在 光 纤 中传 输 特 性 的 因 素 孤子的传输特性会受 到诸多 因素的制约,影响光孤子光纤传输通 孤子解所考虑的仅仅是光纤在理想传输状态下脉冲信号传输 信的实现。因而 ,对光孤子在光纤中传输特性进行研究有着重要 能力 ,并不 具备 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 , 我们要考虑到光纤 意义。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 ,就这一问题谈谈 自己的看法。 介质传输通道在各种实践操作过程 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及干扰。笔 光 孤 子 通 信 的 特 点 者认为 ,在当前技术支持下 ,能够对光孤子传输特性产生一定程 通过观察麦克斯 方程 组基本规律我们不难发现 ,光纤传输方 度影响的因素基本可以分 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光纤介质 自身特 程 中的光脉 冲子方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广延非线性方程 的一种表现 性对光孤子传输特性造成 的影响 ,光纤介质的各种有限损耗 、色 形 式。一般 而言 ,在 单模光纤介质内做传输运动的光脉冲信号在 散都会使光孤子在光纤中的传输稳定性与效率受 到严重干扰 ;另 收到低阶 GV D和克 尔效应 的双重影响 ,光脉 冲信 号的具体脉冲 方面是整个光 纤传输系统中非线性相互作 用对光孤子传输特性 幅度通过光纤色散与光 纤非线性系数之 间的相互关 系来表述 。 造成的影响。 自 相位 、交叉相位的调制同样会不 同程度的导致光 通过这一脉 冲幅度基本公式我们可 以看到 ,色散长度与非线 孤子传输完整性 与及时性受到影响 。 性长度是决定光 孤子脉冲信号在沿光纤介质传输方 向脉冲过程中 三 、光 孤 子在 光 纤 中 的传 输 控 制 技 术 所 演变长度量 的两大关键 因素 ,通过对这两者影 响程度的测定 , 我们知道 ,无论是各种类型的脉冲信号 ,在光纤介质通信传
光纤现状及其发展

光纤通信的现状及其发展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
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
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光纤通信的发展依赖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下面简单描述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1.1 普通光纤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
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
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1.2 核心网光缆我国已在主干线(包括国家主干线、省内主干线和区内主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
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
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
主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
主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1.3 接入网光缆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
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
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
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光孤子通信介绍

光孤子的形成机理
1973 年, Hasegawa 和 Tappert 首次提出“光孤子”的 概念,并从理论上推断, 无损光纤中能形成光孤子。他 们认为, 当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 光纤的色散使得光 脉冲中不同波长的光传播速度不一致,结果导致光脉冲展 宽,限制了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但当光纤的入纤功率足 够大时, 光纤中会产生非线性现象, 它使传输中的光脉 冲前沿群速度变大, 后沿群速度变小, 其结果是使脉冲 缩窄。当光脉冲的展宽和压缩的作用相平衡时,就会产生 一种新的光脉冲, 形成信号脉冲无畸变传输, 这时的光 脉冲是孤立的, 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因此称为光孤子
图2是二阶孤子的传输。它是以二 阶色散距离为周期, 周期性的发生 吸引和排斥, 也就周期性的出现一 个峰值。
图3是三阶孤子的传输, 在传输 过程中很快分裂, 除两侧两个大 的孤子外,中间激起第三个孤子。
( 4 )光孤子碰撞分离后的稳定性为设计波分复用 提供了方便;
( 5 )导频滤波器有效地减小了超长距离内噪声引 起的孤子时间抖动; ( 6 )本征值通信的新概念使孤子通信从只利用基 本孤子拓宽到利用高阶孤子,从而可增加每个脉冲 所载的信息量。光孤子通信的这一系列进展使孤子 通信系统实验已达到传输速率 10~20Gbit/s ,传输 距离13000~20000公里的水平。
研究方向
1.掺杂光子晶体光纤产生光孤子所需泵浦功率的研 究
2. 非 线 性 效应、光纤、光纤放大器等对光孤子在光 纤中的传输特性的影响 3.光孤子改变了光网络中数据的编码方式,并可延 长再生距离,从而可以大幅度削减传输成本。
光子晶体光纤的总色散 D(λ) 可表示为D(λ) ≈ D ω (λ) + D m (λ), (1)式中, D ω (λ) 为波导色散, 与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密切相关;D m (λ)为材料色散, 与材料折射率有关。D( λ) = 0 处 的 波 长 为 零 色 散 波 长 ,D(λ) <0 的 区域为光纤的正常色散区, 反之为光纤的反常色散 区色散效应导致光脉冲不同频率分量运动速度不同 , 使得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展宽
《光纤通信基础》习题及答案

光栅技术
第二章部分
2.1、光纤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光纤(Optical Fiber)是由中心的纤芯和外围的包层同轴组成的圆柱形细丝。纤芯的 折射率比包层稍高,损耗比包层更低,光能量主要在纤芯内传输。包层为光的传输提供反射 面和光隔离,并起一定的机械保护作用。 2.2、简述光纤的类型包括哪几种以及各自特点? 解:实用光纤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1)、突变型多模光纤(Step Index Fiber, SIF), 纤芯折射率为 n1 保持不变,到包层突然 变为 n2。这种光纤一般纤芯直径 2a=50~80 μm,光线以折线形状沿纤芯中心轴线方向传播, 特点是信号畸变大。 2)、渐变型多模光纤(Graded Index Fiber, GIF), 在纤芯中心折射率最大为 n1,沿径向 r 向外围逐渐变小,直到包层变为 n2。这种光纤一般纤芯直径 2a 为 50μm,光线以正弦形 状沿纤芯中心轴线方向传播,特点是信号畸变小。 3)、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 SMF),折射率分布和突变型光 纤相似,纤芯直径只有 8~10 μm,光线以直线形状沿纤芯中心轴线方向传播。因为这种光 纤只能传输一个模式(两个偏振态简并),所以称为单模光纤,其信号畸变很小。 2.3、色散的产生以及危害? 答:由于光纤中所传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 或信号能量的各种模式成分,在传输过程中, 因群速度不同互相散开,引起传输信号波形失真,脉冲展宽的物理现象称为色散;光纤色散 的存在使传输的信号脉冲畸变,从而限制了光纤的传输容量和传输带宽。 2.4、光缆的结构分类? 答:(1) 层绞式结构:层绞式光缆的结构类似于传统的电缆结构方式,故又称为古典式光缆。 (2) 骨架式结构:架式光缆中的光纤置放于塑料骨架的槽中,槽的横截面可以是 V 形、U 形 或其他合理的形状,槽的纵向呈螺旋形或正弦形,一个空槽可放置 5~10 根一次涂覆光纤。 (3) 束管式结构:束管式结构的光缆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相当于把松套管扩大为整 个纤芯,成为一个管腔,将光纤集中松放在其中。 (4) 带状式结构:带状式结构的光缆首先将一次涂覆的光纤放入塑料带内做成光纤带,然后 将几层光纤带叠放在一起构成光缆芯。 2.5、光缆的种类? 答:根据光缆的传输性能、距离和用途,光缆可以分为市话光缆、长途光缆、海底光缆和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 20
- 20 图7.35 单模光纤的色散特性
图7.36示出光脉冲在反常色散光纤中传输时,由于非线性 效应产生的啁啾被压缩或展宽。对反常色散光纤,群速度与 光载波频率成正比,在脉冲中载频高的部分传播得快,而载 频低的部分则传播得慢。
后沿
前沿
(尾 )
(头 )
反 常 色散
(a)
(红 慢 紫 快 )
但是,如果适当选择相关参数,使两种效应相互平衡,就 可以保持脉冲宽度不变, 因而形成光孤子。
7.4.1 光孤子的形成
在讨论光纤传输理论时,假设了光纤折射率n和入射光 强(光功率)无关,始终保持不变。这种假设在低功率条件下是 正确的,获得了与实验良好一致的结果。然而,在高功率条 件下,折射率n随光强而变化,这种特性称为非线性效应。
,P
0
0
0
1 2
0
0
2
2 P
(7.24)
式中, 动速度。
0
0
w |ww0
2
w2 |ww0
1 Vg
,
Vg为群速度,即脉冲包络线的运
,比例于一阶色散,描述群速度与频率
的关系。2
/ P |P0
Ae f f
wn2 / cAe f f
。令β2P=
1 , 1称为
LNL
LNL
非线性长度, 表示非线性效应对光脉冲传输特性的影响。
c
(7.20)
这种使脉冲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相移的特性, 称为自相位 调制(SPM)。
w (t) (t) 2 L [n(t)]
t
t
(7.21)
如图7.34 所示,当脉冲
上 升 , |E|2 增 加 , (n)/t>0 , 1.0
得到<0,频率下移;
光强
0.5
在脉冲顶部,|E|2不变,
(n)/t=0; 当脉冲下降,|E|2减小,
C()
d d
d
d
( d )
dw
2c 2
0
(7.25)
式中, τ=d/dω=1/Vg为群延时,Vg为群速度;ω=2πf=2πc/λ为 光载波频率,c为光速; 0=d2β/dω2, 比例于一阶色散。
C() / (ps (·nm·km) - 1) 色 散 位移 光 纤
″0 / (ps 2·km - 1)
压缩
正 啁 啾 (红 头 紫 尾 )
展宽
反 常 色散
(b)
(红 慢 紫 快 )
负 啁 啾 (紫 头 红 尾 )
图7.36 脉冲在反常色散光纤中传输因啁啾效应可被压缩或展宽
对正常色散光纤,结论正相反。因此,具有正啁啾的光脉
式(7.25)描述的单模光纤色散特性如图7.35所示,图中λD 为零色散波长。在λ<λD时,C(λ)<0, 0>0,称为光纤正常色 散区; 在λ>λD时,C(λ)>0, 0<0,称为光纤10
10
λD 0 1.1 1.2 • 1.4 1.5•1.6 1.7 0
(m)
- 10
0.0 - 15 - 10 - 5 0
5
10
时 间 / ps
(n)/t<0 , 得 到 >0 , 频 25 率上移。
频 率 / c-m1
频移使脉冲频率改变分 布,其前部(头)频率降低,后 部(尾)频率升高。这种情况称 脉冲已被线性调频,或称啁 啾(Chirp)。
0
- 25 - 15 - 10 - 5 0
式(7.24)虽然略去高次项,但仍较完整地描述了光脉冲在 光纤中传输的特性,式中右边第三项和第四项最为重要,这
两项正好体现了光纤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如果0<0, 同时2P>0,适当选择相关参数,使两项绝 对值相等,光纤色散和非线性效应便相互抵消,因而输入脉
冲宽度保持不变, 形成稳定的光孤子。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光纤色散。 波长为λ的光纤色散系数 C(λ)的定义为——时延对波长的导数
在强光作用下,光纤折射率n可以表示为
n=n0+ n2 |E|2
(7.19)
式中E为电场,n0为E=0时的光纤折射率,n0=1.45。其中,n 随 光 强 |E|2 而 变 化 的 特 性 , 称 为 克 尔 (Kerr) 效 应 。 ň2=10-22(m/V)2,称为克尔系数。虽然光纤中电场较大, 为
5 10
时 间 / ps
图7.34 脉冲的光强频率调制
设光纤无损耗,在光纤中传输的已调波为线性偏振模式, 其场可以表示为
E(r,z,t)=R(r)U(z,t)exp[-i(ω0t-β0z)]
(7.22)
式中,R(r)为径向本征函数,U(z,t)为脉冲的调制包络函数, ω0为光载波频率,β0为调制频率ω=ω0时的传输常数。
设已调波E(r,z,t)的频谱在 ω=ω0 处有峰值,频谱较窄, 则可近似为单色平面波。
由于非线性克尔效应,传输常数应写成:
c
n
c
n0
n2
P Aeff
(7.23)
式中,P为光功率,Aeff为光纤有效截面积。由此可见,β不仅 是折射率的函数,而且是光功率的函数。
在β0和P=0附近, 把β展开成级数,得到
为了增加传输距离,在光纤线路上,每隔一定的距离, 可设置一个光纤放大器,以周期地补充光功率的损耗。但是多 个光纤放大器产生的噪声累积又妨碍了传输距离的增加,因而 要求提高传输信号的光功率,这样便产生非线性效应。
非线性效应对光纤通信有害也有利,事实表明,克服其害 还不如利用其利。
光纤非线性效应和色散单独起作用时,在光纤中传输的光 信号都要产生脉冲展宽,对传输速率的提高有害。
7.4 光 孤 子 通 信
光孤子(Soliton)是经光纤长距离传输后,其幅度和宽度都 不变的超短光脉冲(ps数量级)。
光孤子的形成是光纤的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 的结果。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的通信方式称为光孤子通信。 光孤子通信的传输距离可达上万公里,甚至几万公里,目前还 处于试验阶段。
我们知道,光纤通信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受到光纤损耗 和色散的限制。光纤放大器投入应用后,克服了损耗的限制, 增加了传输距离。此时,光纤传输系统,尤其是传输速率在 Gb/s以上的系统,光纤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对传输速率的限 制,成为提高系统性能的主要障碍。
106(V/m),但总的折射率变化 n=n-n0= n2 |E|2很小(10-10)。即
使如此,该变化对光纤传输特性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设波长为λ、光强为|E|2的光脉冲在长度为L的光纤中传
输, 则光强感应的折射率变化 n(t)= n|E2 (t)|2,由此引起
的相位变化为:
t w n(t)L 2 L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