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浅谈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浅谈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栽培现状和高产栽培技术一直是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面临粮食安全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种植户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就当前水稻栽培现状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水稻栽培现状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依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在不断发展的农业生产环境中,水稻栽培也面临诸多挑战。

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资源日益紧缺,单元面积产量提高成为必然趋势。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频发,给水稻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土地资源污染、土壤质量下降以及害虫疾病的频繁发生,也给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当前水稻栽培技术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耕作管理不当。

由于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如果耕作管理不当,会导致水稻的生长受到影响,从而减少产量。

2.缺乏科学种植技术。

有些农户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方法上,不懂得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产量。

3.抗病虫害能力不足。

由于水稻生长周期长,抗病虫害能力不足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当前水稻栽培技术难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应对当前形势。

二、高产栽培技术意见1.科学施肥。

科学合理的施肥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在施肥上要充分考虑水稻吸收的营养元素,尤其是氮肥的施用要适量,且要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进行营养配比。

2.合理水肥管理。

水稻是水稻的重要作物,水肥管理较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灌水一定要适量,一般保持在田间干燥带有水面湿润,同时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进行及时灌溉,保证水稻一定的湿润度。

3.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问题,要及时处理,还要适当的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做好病虫害的监测。

4.科学技术的应用。

要运用一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手段,如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来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

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水稻种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摘要】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具有重要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水稻种植在中国的重要性和现状概况,随后分析了水稻种植技术的现状和趋势,水稻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水稻种植的市场前景,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挑战和应对措施。

在文章探讨了水稻种植的未来发展趋势,水稻种植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水稻种植对农业经济的贡献。

通过全面的分析,可见水稻种植不仅对中国农业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更是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值得继续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水稻种植、中国、技术、品种、市场前景、可持续发展、挑战、应对措施、发展趋势、粮食安全、农业经济。

1. 引言1.1 水稻种植在中国的重要性水稻是中国人民的主食之一,也是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种植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种植水稻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粮食资源,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水稻种植在中国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也是农民生活的基础。

大部分农民家庭都种植水稻,依靠水稻养家糊口。

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计,因此水稻种植在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的水稻种植业还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保障水稻的丰产稳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水稻产量的增加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止粮食进口依赖过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水稻种植在中国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1.2 水稻种植现状概况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水稻种植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阔,产量居世界前列,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稻种植以稻谷生产为主,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如稻秸、稻草等,这些副产品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创新和提升,种植水平逐渐提高,产量稳步增长,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优质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优质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比美国、 日本 、 大 利 亚 、 澳 印度 等 国家 都 要 晚口 。 着 我 国粮 4随 1
食生产 能力 的大幅 度 提 高 , 米 品 质差 的 问题 目益 突出 , 稻 已 经成 为水 稻 生 产 发 展 的 主要 障碍 。 表现 在 : 方面 , 国加 一 我
入 WI 后 , 质差 的 稻米 很 难打 人 国 际 市场 ; 一 方面 . ' O 米 另 随
13 优 质 水 稻 生 产 的 第 3次 发 展 .
近 年 来 , 国稻米 市 场连 续 出现 了 优 质米 供 不 应 求 、 我 普 通 米 供 大 于 求 、 质米 过 剩 积 压 的局 面 I 目前 生产 上 推 广 劣 l l 。 应 用 的水 稻 优 质 品种 , 由于 各 地气 候 、 壤 、 理 水 平 的 差 土 管
现 代农 业 科技
21 第 2 0 0年 3期
农 村经 济学
我 国优 质 水 稻 生产 现 状 及 发展 对 策
牛 兆 国
( 林 省 通 化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 林 通 化 15 0 ) 吉 吉 3 0 7
摘要
关键 词
随 着人 们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们 对稻 米 的 生产 不仅 要 求其 产 量 高 , 人 更要 求质 量好 , 因此 水稻 优 质 米 的 生产发 展 势在 必行 。 回顾
19 9 0年 , 国粮 食 总产 量 达 到 45 我 . 2亿 t人 均 占有 量 为 .
3 52k , 1 8 9 . g 比 9 8年 分 别 增 长 l .%和 91 1 由于 当 年 我 33 .%『 ] 。
国粮食 生产 取 得 大 的发 展 , 上 1 8 加 9 9年 开始 的国 家宏 观 经 济 治理 整顿 , 食消 费 没 有大 的增 加 。 粮 因此 粮食 总 量 已能 基 本满 足 需要 。9 1 19 19 - 9 2年 出现 的 第 2次 卖粮 难 , 得 19 使 93 年 我国 再次 重视 优质 水稻 的 研究 与 生产 。 9 2年 6月 , 19 国务 院在 广东 省 召 开 全 国发 展 高 产 优 质高 效 农 业 经 验 交 流会 。 国 务 院副 总 理 田纪 云 参加 会 议 并 讲话 。 议 提 出 要农 、 、 会 林 牧、 、 副 渔业 全面 发 展 , 高产 、 质 、 走 优 高效 的路 子 , 抓 住 有 并

我国水稻高产高效的实现途径研究

我国水稻高产高效的实现途径研究
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其生产效益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 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水稻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业竞 争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 趋势。在水稻生产中,加强生态保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 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水稻高产高效的实现 途径研究
2023-10-27
目录
•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问题 • 水稻高产高效的必要性 • 水稻高产高效的实现途径 • 我国水稻高产高效的制约因素 • 我国水稻高产高效的发展策略 • 我国水稻高产高效的展望
01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问题
生产现状
种植面积
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基 本稳定,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 整,水稻的种植区域逐渐向北
方和西部地区扩展。
产量
我国水稻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长 速度较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仍有差距。
品种
我国水稻品种繁多,但品质和抗病 性存在差异,缺乏具有突破性的高 产、优质品种。
存在的问题
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水稻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 农业技术和设备,生产效率低下。
抗病抗灾能力弱
我国水稻抗病抗灾能力较弱,易受自然灾 害和病虫害影响,损失较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 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 加农民收入。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水稻研究合作
01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稻米产量最多的国家,水稻是中国人饮食的主要原料。

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其发展趋势为明显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提升增效。

一是显著提高产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稻产量一直在不断增加,降低了我国的粮食短缺状况。

通过科学施肥、改良农业技术和采用新品种,我国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每千克食用米产量从50斤提高到75斤。

二是改善品质。

水稻品质是消费者购买时最关心的问题,水稻品质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我国水稻品质综合指数已从2009年的75.2分提高到2014年的92.2分,水稻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水稻品质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提升增效。

随着科技的改革,我国水稻的施肥方式和农药使用越来越科学,农业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稻米清晰度的提高,同时尽可能减少农业污染。

此外,水稻机械化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的趋势,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我国水稻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其发展趋势为明显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提升增效。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投入更多精力来加强水稻生产,推动我国水稻产量的提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 1 -。

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也是水稻杂交育种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之一、其中,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是我国水稻杂交育种的重要成果之一、目前,我们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丰产技术突破,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加快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水稻种植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随着农田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面积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都给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一个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米饭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研发出更多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首先,要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筛选、保存和评价大量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种质资源,发掘和利用具有抗逆性、品质优良、高产性的基因资源。

其次,要加强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的遗传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优化水稻的外观、品质和抗逆性,推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水稻品种。

此外,要加强农田环境的改善,推广科学的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要加强国家对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研究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建设,提高水稻育种科研的水平和效益,推动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要加强与农民的合作,推广种植优良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的经验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研究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制定发展策略,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遗传改良以及加强农田环境的改善,可以推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水稻生产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水稻生产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水稻生产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水稻生产发展现状
水稻生产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中非常重要
的一环。

在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约92%,占全国粮
食作物总产量的约37%。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消费需求的增加,水稻产量
同比增长很快。

2024年,中国水稻总产量达到1.708亿吨,比2024年增
长3%。

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92.1%,水稻种植面积的增
加使得中国水稻的产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断,中国水稻生产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在,
中国的水稻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30%。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水稻生产的支持也是有目共睹的。

政府重视水稻生产
的安全性和质量,大力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加快提高水稻生产能力,提
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水稻生活。

例如,政府在稻农贷款发放、农业部门
投入、农业示范站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

二、水稻生产发展趋势
面对未来水稻市场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改变水稻市场的格局。

未来水稻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以下几点:
(1)技术的不断进步。

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摘要】湖南作为中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水稻生产一直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本文通过对湖南水稻生产现状的调查发现,虽然水稻产量逐年增长,但仍面临着种植成本上升、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市场竞争激烈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即优化种植结构、加强技术培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等。

总结了调查结果,展望未来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

本研究对于指导湖南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湖南、水稻、生产现状、调查、因素、问题、挑战、对策、解决方案、结论、展望、研究成果、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湖南是中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水稻是湖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乡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湖南水稻生产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湖南水稻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本研究对湖南水稻生产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湖南水稻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制约湖南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湖南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对于提高湖南水稻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湖南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将有助于为湖南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推动湖南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湖南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旨在为提高湖南水稻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借助研究成果,为农业部门、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推动湖南水稻生产的现代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000
3 696.92 万公顷
水稻种植面积
水稻单产
7 500 6 750 6 000
5 250
4 500
3 000
3 750
3 000
2 250
2 678 万公顷
1 500 750
2 000
0
面积∥万公顷 1949 1951 1953 1955 1957 1959 1961 1963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下表同。
从总产上看,2003 年受面积和单产双双下降的影响,当
年水稻总产为 16 065.5 万吨(见表 2),较上一年减少了 1 388.5
万吨,减幅达 8%。2004 年起,随着面积的逐年恢复和单产的
稳定提高,全国水稻总产也逐年增加。但从季节结构看,早
稻 、中 稻和 晚 稻 的 表 现 不 一 ,其 中 中 稻 和 晚 稻 的 总 产 在
大田农艺
《现代农业科技》2009 年第 6 期
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虞国平 朱鸿英
(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水稻生产 4 个阶段发展历程的回顾,运用大量的数据对我国近几年来水稻生产、市场供需、贸易和价格 变化 进行 了分 析 ,同时 指出 了 我国 水稻 继 续增 产面 临 诸多 制约 因 素 ,并 基于 粮 食安 全角 度 提 出 了 我 国 水 稻 生 产 的 政 策 和 技 术 建 议 ,以 期 为 今后发展粮食生产、流通管理、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kg/hm2。其 中 2007 年 单 产 高 达 6 435.0kg/hm2,为 5 年 来 最
高。2003 年平均单产为 6 060.0kg/hm2,为 5 年来 最 低 。水稻
单 产 在 2004 年 达 到 一 个 高 点 后 ,2005 年 和 2006 年 2 年 开
始 持 续 走 低 ,2007 年 单 产 突 破 了 前 期 高 点 , 达 到 6 435.0
kg/hm2。以 2007 年 为 例 , 全 国 水 稻 单 产 为 6 435.0kg/hm2,
其 中 新 疆 8 805.0kg/hm2, 列 全 国 各 地 区 水 稻 单 产 之 首 ,
高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2 370kg/hm2。 全 国 水 稻 产 量 最 高 的
湖 南 、 江 苏 、 江 西 3 省 的 单 产 分 别 为 6 225.0kg/hm2、7
312.90
322.71
319.43
广西
235.63 235.60
236.04
228.50
212.67
江苏
184.09 211.29
220.93
223.44
222.81
安徽
197.24 212.97
214.91
216.55
220.52
广东
213.06 213.90
213.76
211.09
193.90
之 一 ,浙 江 河 姆 渡 、湖 南罗 家 角 、河 南 贾 湖 出 土 的 炭化 稻 谷 kg/hm2,总产 4 864.5t。2007 年单产 6 366kg/hm2,总产比1949
证实,中国的稻作栽培至少 已 有 7 000 年 以 上 的历 史 。我 国 年增加了 3 倍。我国水稻生产经历了 4 个发展阶段(见图1),
905.0kg/hm2、5 655.0kg/hm2。
表 3 2003~2007 年全国水稻单产前 10 位 (kg/hm2)
2003 16 065.5 2 070.2 1 404.6 1 360.5 1 341.3 1 471.9 963.7 842.8 1 202.7 1 170.5
2004 17 909.0 2 286.0 1 673.0 1 579.0 1 502.0 1 520.0 1 292.0 1 130.0 1 123.0 1 123.0
科学家在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的杂交水稻、超级稻育种、 水稻生产的发展与品种技术的 4 个阶段的进步关系密切。
水稻生物技术研究等方面,均走在世界的前列。
1.1 高秆良种评选阶段
1 我国水稻生产的 4 个阶段
从建国初到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为高秆地方良种评选
新 中 国 成 立 近 60 年 来 , 水 稻 科 研 与 生 产 发 展 非 常 迅 阶段。全国评出了 160 多个品种大面积推广 ,“南特号 ”就是
产 量∥kg/hm2
年份
图 1 1949~2007 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变动趋势
当时 推 广 面 积 最 大 的 品 种之 一 。1949 年 产 量 1 891.5kg/hm2 是这一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给我国的水稻生产带来了一次
为 基 础 台 阶 ,当 时 主 要 是 采 用 地 方 品 种 和 传 统 栽 培 技 术 。 飞跃,使水稻单产在矮秆良种基础上提高 20%左右,取得了
1951~1955 年单产 2 463.0kg/hm2,为第 2 个台阶,比 1949 年 巨大的社会 、经济效益。90 年代后 期 ,我 国 又 在 世 界 上 最早
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30.21%。该阶段总结推广群众经验,改革 育成两系法杂交稻 。1985~1994 年单产达到 5 565kg/hm2,该
2004 年 及 其 后 3 年 中 处 于 持 续 增 产 状 态 , 但 早 稻 总 产 在
2004 年 后 持 续 减 产。与 2004 年比较,2006 年早稻总产下降
了 34.8 万吨,减幅为 1.1%。2007 年 全 国 稻 谷 总 产 18 603.5
万 吨 , 比 上 年 增 加 346.4 万 吨 ,增 幅 为 1.9%。其 中 粳 稻 总 产
基础 台阶
良种 评选
矮化 育种
杂交 超级稻 育种 育种
图 2 水稻育种 4 个阶段单产情况
2 近几年来我国水稻生产情况
从 面 积 上 看 ,2003 年 全 国 水 稻 播 种 面 积 为 2 650.79 万
公顷(见表 1),较上一年减少了 169.3 万公顷,减幅达到 6.0%。
2004 年以后,在国家 出 台 一 系 列惠 农 增 粮 政 策 以 及 较 好的
年早稻和晚稻面积仅为 599.01 万公顷和 633.97 万 公 顷 ,分
别增加了 39.98 万公顷和 30.30 万公顷,增幅分别为 7.2%和
5.0%;特别是2006 年早稻和晚稻面积还略有下降,较 2005 年
分别减少了 3.78 万公顷和 20.74 万公顷;2007 年,全国水稻
播种面积在 2006 年的基础上下降 37.58 万公顷,下降 1.3%。
湖北
180.51 198.96
207.74
209.45
197.88
四川
204.03 206.38
208.75
208.06
203.62
黑龙江 129.09 158.78 165.03 192.53 225.32
云南
104.31 108.62
104.93
104.54
99.02
浙江
97.94
102.81 102.85 103.04 95.43
粮食市场表现的激励下,农民种稻积极性提高,全国水稻播
种面积逐年扩大。与 2003 年比 2006 年水稻播种面积扩大了
278.69 万公顷,增幅为 10.5%。在面积扩大的季节结构中,尤
以 中 稻 面 积 的 增 幅 最 大 ,2006 年 中 稻 面 积 为 1 696.5 万 公
顷 ,较 2003 年 增 加 了 208.4 万 公 顷 ,增 幅 达 14.0%;而 2006
三 省 贡 献 的 。除 掉 东 北 三 省 的 粳 稻 ,2007 年 全 国 稻 谷 基 本
大田农艺
上是平产。2007 年东北粳稻总产仅占稻谷总 产 的 14.5%,以
14.5%比例贡献了 100%的增幅。
表 2 2003~2007 年水稻总产量大于 1 000 万吨的省区
(万吨)
地区 全国 湖南 江苏 江西 湖北 四川 安徽 黑龙江 广西 广东
关键词 水稻生产;现状;发展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22-05
我国 是 稻 作 历 史 最 悠 久 、水 稻 遗 传 资 源 最 丰 富 的 国 家 速,取 得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巨 大成 就 。1949 年 全 国 产 量 仅 1 800
2007 18 603.5 2 425.7 1 761.1 1 806.4 1 485.9 1 419.7 1 356.4 1 417.9 1 112.5 1 046.1
从单产上看,在这 5 年期间,全国水稻单产基本维持在
6 060.0~6 435.0kg/hm2 之 间 (见 表 3),最 大 单 产 差 距 为 375
耕作制度,单改双、间改连,评选推广地方良种。
阶段杂交稻已普及应用,同时高产常规品种以及高产模式也
1.2 水稻矮化育种阶段
不断出现应用。
20 世纪 50 年 代 后 期 到 70 年 代 初 期为 矮 化 育 种 阶 段 。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我国水 稻 矮 化 育种 的 主 要 创 始 人 ,在 国际学术界被称为“中国半矮化水稻之父”的黄耀祥先生开 创了水稻矮化育种,促进了我国籼稻矮秆化,其单位面积产 量增加了 30%以上,水稻矮秆良种化促成了我国水稻产量从 50 年代中后期的 2 421.3kg/hm2 跃上 70 年代 3 450kg/hm2 的 台阶。 1.3 水稻杂交育种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