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稻米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 0 8年 , 由于 世 界 稻 米 库 存 猛 降 , 际 交 易 实
量 下滑 ,今年 世界 大 米 贸易量 预计 将减 少 10万 1 t 。在这 种情 况 下 , 多大米 出 口国实 行 了出 口限 许
制 , 而导 致订单 涌 向第 一 出 口大 国泰 国 , 国米 从 泰
价 暴涨 。截 止到 3月 2 日, 为全 球大 米 价格 基 7 作 准 的 泰 国大米 报 价 从 5 0美 元 / 涨 到 了 7 0美 8 t 6
国内稻米 价格 整体 稳 中上涨 。
基 金 项 目 : 越计 划一 质 高 产 、 适 型粳 稻新 品 种 辽 星 1 跨 优 广
号 生产 技术 试 验 示 范 ( 0 7跨 1 。 20 )
2 辽宁省水稻生产概况
水 稻是辽 宁农 业 的支柱 产 业 ,在全 省粮 食 生
收 稿 日期 :0 8 0 — 1 2 0 — 5 2 作 者 简 介 : 跃 东 (9 2 )男 , 士 , 研 究 员 , 李 17 一 , 硕 副 主要 从 事 农 业 科 技 管 理 和 稻米 加 工 技 术 研 究 。
关键 词 : 宁 ; 米 ; 营效 益 ; 业 带 动 ; 加 工 ; 业 链 条 ; 辽 稻 经 产 深 产 发展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3 4 3 F0.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3 6 3 (0 8 0 — 0 9 0 1 7 — 7 7 2 0 )4 0 5 — 4
维普资讯
V0I 8 N0, . 3 4
辽 宁省 稻米加 工业的现 状及发展对 策
李 跃 东 ,刘 博 , 隋 国民
( 宁省 稻作 研 究 所 , 阳 10 0 ) 辽 沈 1 11
北方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北方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作者:姜秀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9期虽然由于气候原因,水稻在北方地区一年只能成熟一次,但黑龙江作为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米作为中国的三大主食之一,在中国人的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提高北方水稻产量已提上议事日程。
本文在分析黑龙江地区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提出了应注意的科学问题,希望能为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黑龙江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众所周知。
但是,由于特殊的气候,每年只能煮一次,总产量自然赶不上南方。
因此,如何使黑龙江大米优良,增加产量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水稻病虫害概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应该对一些常见的病虫害现象有详细的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因为水稻病虫害还很多。
因此,笔者主要选取几种常见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就我国各地水稻栽培而言,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是最常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这两种疾病的症状和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又称花足干、烂足干.当水稻发生纹枯病时,水稻粒率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粒重的降低。
水稻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叶片和茎上。
当水稻第一次遭受纹枯病时,许多椭圆形斑块出现在靠近水面的叶片和茎上,并且随着叶片和茎的生长,病斑变得越来越大。
并逐渐形成不规则型的主要病斑。
水稻有纹枯病,病斑也会逐渐有白色菌丝,菌丝逐渐变成褐色菌核。
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的影响是不正常抽穗,即使是抽穗,水稻的穗主要是籽粒。
从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原因可以看出,氮肥用量过大,如果水稻密度较高,很容易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爆发。
因此,为了防止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必须对稻田进行科学的管理。
为了降低菌核病含量,降低诱发纹枯病的概率,合理地设置水稻种植密度,不仅要保证水稻的产量,而且要降低田间菌核病的含量。
高二地理复习: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高二地理复习: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①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②促进农业全面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②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③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黑龙江水稻的发展及对策

果 通过用 淡水 冲洗 、 灌 溉种植 水稻 , 使 得耕地 土壤 中的盐 碱含 量 有所降 低 , 那么就 会使 得低 产 田变 成 中 、 高 产 田,品质 也会 较高。 为 了适 应盐 碱土 的碱 性生态 环境 , 各地选 育了 一大批耐
盐 碱 的水 稻优 良品种 , 如盐丰 4 7、 盐粳 6 8、 辽 盐 2号 、 松粳 5
还 是对水 稻 的产 值有 着不小 的危 害 。特 别是 在北 方高纬 度地 区, 水 稻种植 面 积成 倍扩 大 的情 况下 , 一 旦遭 遇 低温 危 害 , 损 失的程度 也就越 大 。 因此 , 如 何抵御 延迟性 冷 害以及早 霜对 稻 米 产值和 品质 的影响 ,已经 成为 目前稻 米生 产过程 中亟待解 决 的难题 。 3 . 发 展规模 生产和 完善社 会化服 务体 系 黑龙江 省属 于我 国地广 人稀 的省份 ,劳 动力不 足加 上 水 源缺乏 的现 状 , 使得 当地 的 水稻 生产 必须 走化 学化 、 机械化 、 社 会服 务化和规 模化 的道路 ,只有 这样 才能取 得 更大 的经 济 效益 。 虽然 目前黑 龙江 的水稻 生产仍 以传统 的收插 秧为 主 , 但 是 以机插 为主 的机械化 声场 手段 已经成为 大势所 趋 。 因此 , 这
度低 , 蓄 水 能力 差 , 通 气透 水性 能 也 比较 薄 弱 , p H值 在 8 ~ 1 0 之问。 这些盐 碱土 中主要含有 以下盐 类 : 氯化钠 、 碳酸氢 钠 、 碳 酸钙、 硫酸镁 、 碳 酸氢 钙 、 硫 酸钠 、 硫 酸钙 、 碳 酸镁 、 碳 酸钠 、 氯
大的河 流也 会出现 断流情 况 , 因此 , 在 这个情 况 下就 只能充 分 利用地 表水 来进行水 稻灌溉 。而 目前村 民利 用地 下水 进行 灌 溉缺乏 计划性 ,从而使 得三 江平 原和松 嫩平 原 田地较 多的 地 方 出现 了明 显的地下 水位下 降现 象 , 为此, 在扩 大 水稻种 植 面 积的 同时 , 一 定要 考虑到 水源 的合理利 用 , 避 免 出现影 响水 质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

水稻生产技术总结篇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与总结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总结[摘要]水稻作为人民生活必备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产量的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水稻的种植主要与优良的稻种和正确的栽培技术息息相关。
本文结合黑龙江虎林市近年来在水稻种植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和总结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虎林市[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XX)05-0073-01一、前言虎林市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乃至我国水稻生产的大县之一,目前水稻的种植面积超过11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国际级生态示范区。
近年来,为了壮大水稻种植产业、增加水稻的生产科技含量、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经初步总结出了一套完善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包括了品种选择、秧苗的培育、栽培及大田管理等方面。
二、水稻品种的选择决定水稻品质好坏的因素包括其自身品种的特性、种植生态环境以及后期的栽培条件,而最基础的影响因素即为水稻品种的特性。
一般情况下,选用米质好、味道优良、产量高、抵抗稻瘟病能力强的水稻进行高产的栽培。
篇二: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黑河地区水稻水稻生产技术总结报告(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水稻研究室)黑龙江省黑河市属于高纬度寒冷稻作区。
这里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水稻种植的纬度最高限。
黑河地区横跨四、五、六共三个积温带。
近年来,随着早熟、极早熟耐寒水稻品种选育创新和稻作栽培技术水平的进步,实现了喜温作物水稻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高产与稳产。
黑河地区的水稻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由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接近40万亩。
黑河分院水稻室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数据积累和整理,并与与种植大户、农业推广部门等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黑河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吉林省稻米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吉林省稻米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作者:单双双戴昀弟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2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稻米市场供求状况与流通状况的分析,发现吉林省稻米市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稻米品质不稳定,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渠道分销困难,品牌杂乱无章等。
针对吉林省稻米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加强稻米资源深加工研究;打造吉林省稻米品牌,树立吉林省稻米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等。
[关键词]吉林省;稻米市场;供求状况;流通状况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23[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0— 0037—030 引言2011年,我国稻谷产量实现了连续第8年增产,不仅保障了粮食市场供应,维护了粮价基本稳定,还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连续增产主要是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实现的,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要是增加化肥的投入量,既增加了成本,又污染了环境。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2011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第9(见表1),尤其稻谷产量与质量在全国的粮食市场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目前,吉林稻米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质量,这些问题导致吉林省稻米市场在国内稻米市场没有树立起应有的良好形象。
1吉林省稻米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1吉林省稻米市场供给状况吉林省地处东北黑土区中部,拥有松辽平原,水稻是其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见表2~3),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充足长达14~16小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积累,是北方寒冷稻作区优质稻谷的主要生产地区之一。
吉林省现有水田850万亩,年产稻谷400万~450万吨左右,折合稻米约300万~350万吨。
稻米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亩=666.67m2,1公顷=10 000m2)吉林省现有水稻加工能力约1000万吨以上,是吉林省稻谷总产量的1.8倍。
丹东地区水稻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4号” “ 、珍珠矮 1 号” “ 1 、广解 9号” 桂鲜 2号 ” 和“ 4个水稻品 种的增产效果 而言 , 据匡算 , 历年来共增产稻谷 6 8亿斤 , 6 约 值 6 . 亿元 以上 , 68 等等 。以上事实说 明 , 不论在育种理论 的 指导上 , 还是步骤 、 方法上等 , 国际、 与 国内先 进育种单位相 比较 , 我们都还存 在一定差距 。
区等主栽品种 , 主要 特点是 , 其 生育期适 宜 , 较抗 稻瘟病 , 穗
大粒 多 , 对光 照较 钝感 , 应 性强 , 适 产量 较高 , 一般 亩产 为
90斤 , 0 平均增产 1%以上 。随后我院先后 培育 出丹粳 1 0 号、
丹粳 4号 、 丹粳 9 、 号 丹粳 1 号 、 1 丹糯 1 、 号 等一批在生产上 具有较大应用面积的优 良品种 。其 中丹粳 1号生育期适 中, 抗病性强 , 米质欠佳 ; 丹粳 4号米质 优 , 抗病性 差 ; 粳 9 但 丹 号米质优 , 抗病性较强 , 但生育期偏长。 回顾我 院的水稻育种工作 ,遇到 的一个突 出问题是 , 丰 产性好的 品种 , 或表现抗病性不强 , 或晚熟 , 或米质欠佳 , 即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 的结合上 , 不够理想 , 因而育 种工作进 展较缓慢 。 如何把丰产性与抗 逆性 、 丰产性 与早熟性 、 高产与 优质有机地结合起 来 , 即实现 “ 、 、 优 ” 早 抗 丰、 的育种 目标 , 成 为今后水稻育种工作 的一项艰 巨任务 。在这方面 , 国水稻 各
育种工作停止进行 , 材料均移交有 关单位 。1 5 9 9年又恢复研 究 ,重新开始搜集材料 ,从 16 年 才开始转入正 常研究 工 92
作 , 开始 了杂交育种 。 并 水稻 育种虽又在 6 年代中期由于调 0
大米加工现状与趋势

大米加工现状与趋势行业综述IndutryReview汪玉海近年来我国稻米生产和流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稻米生产加工与国内外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
由于精米加工能力比较弱,对稻米生产和流通的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所以加强稻米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已经成为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到1.6%。
而我国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一、稻米深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稻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约12亿人口的主要食粮。
人类的食物热量有23%来自稻米。
亚洲是世界上水稻主要生产区,稻谷产量占世界稻谷产量的90%。
中国、南亚和东南亚是亚洲水稻三个主要产区,中国稻谷的产量占亚洲的38%,南亚占29%,东南亚占25%,其他地区占8%。
中国是世界上100多个水稻生产国中的“稻米王国”,稻谷年产量占世界稻谷年总产量的34%左右,居世界首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稻米的生产和流通得到了很大发展,稻谷总产量由建国初期的486.45亿公斤提高到2007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23万公顷;稻谷产量达18588万吨。
尽管其中2003年的稻谷产量降至1606.6亿公斤,为1985年以来的最低点,但2004年由于市场价格上涨、政府对农户实行减税和首次对粮农进行补贴等激励措施,使稻谷产量又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2007年稻谷种植面积43460万亩,产量达1851亿公斤,比2006年增长15%。
东北地区2004年稻谷产量196.85亿公斤,约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10.8%。
从稻米流通情况看,东北地区稻谷年商品量在100亿公斤以上,其中黑龙江省70多亿公斤,吉林、辽宁各20亿公斤左右。
东北三省粮食调出量约300亿公斤,其中稻谷调出量就达60多亿公斤,流向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和供应出口。
东北稻米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尤其在沿海省份需求量更大。
仅以2003年为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8个省市的稻谷产量为397.8亿公斤,稻谷的消费量为593.9亿公斤,产销缺口达196.1亿公斤,而2003年东北稻谷的产量只有151.2亿公斤,远不能满足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孙强,张三元*,张俊国,杨春刚(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吉林公主岭136100)
摘要:简要介绍了东北粳稻生产状况,针对发展东北水稻生产面临的种植面积发展空间小、水资源短缺、低温冷害频繁发生、稻瘟病危害日趋严重、生产技术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加强广适型早熟超级稻和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挖掘超级稻增产增效潜力,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实行产、学、研、官结合等发展对策。关键词:东北水稻;问题;途径;探讨
我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粳米特别是“东北大米”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主要“口粮”品种。在北方和沿海大中型城市,粳米受欢迎程度和市场前景远大于籼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粳米的需求日益增长,内销外贸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千方百计地发展粳稻生产,提高粳稻总产量和粳米品质,对于确保我国人民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东北粳稻生产状况分析我国常年粳稻种植面积约为733.3万hm2
,东
北三省种植面积为314万hm2
,占全国粳稻总面
积的43.0%,产量为2118.9万t,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40.1%。东北地区的生态条件有利于粳稻生产,东北大米历来以高产优质著称于世。在全国水稻生产总量中,东北稻区粳稻由于产量潜力大,米质优,商品率高,内销外贸前景广阔。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稻米市场对东北大米的需求日益增加,粳米价格一路上扬。2003年上半年,东北产地粳米零售价还只有1.4~1.6元/kg,到了下半年已上涨到1.8~2.0元/kg。进入2004年以后,又迅速攀升到
2.8~3.2元/kg。南方粳米市场则出现了供不应求的
局面。为此,国家紧急抽调运力,从东北调粳稻入关,以解燃眉之急,至使东北粳稻库存量已去大半。直到现在,东北大米价格仍居高不下,始终维持在3.2元/kg以上。由于近年国内粳米市场东北大米的价格持续走高,稻农种稻积极性空前高涨,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据初步统计,2008年
项目来源:长春市科技局科技专家大院项目-超级稻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收稿日期:2009-10-30作者简介:孙强(1967-),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工作。*通讯作者:张三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水
稻育种首席专家。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737(2010)02-0072-03CurrentSituationofRiceProductioninNortheastofChinaandCountermeasuresSUNQiang,ZHANGSan-yuan*,ZHANGJun-guo,YANGChun-gang(RiceResearchInstitute,Jili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GongzhulingJilin136100,China)
Abstract:Thecurrentstatusofriceproductioninnortheastwasintroduced,accordingtotheproblemssuchasnarrowriceplantingarea,shortageofwaterresources,low-temperatureinjury,occurrenceofblast,andimbalanceofproductiontechniques,thecountermeasureswerepointedout,thatis,tocreateearlyandsuperconventionalriceandhybridricecultivarswithhighadaptability,totaptheyieldpotentialofsuperrice,tocreateresearchachievementtransformationability,andtocombine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andgovernment.Keywords:Riceinnortheast;Problems;Approaches;Discussion
综述Vol.40No.2
72--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种植面积分别为64.7万hm2、80.0万hm2和200.0万hm2,产量平均为515、
460和425kg/667m2。为了满足国内外稻米市场对东北大米的需求,为了确保东北地区和沿海大中型城市居民的“口粮”供应,为了尽快补充已尽空虚的粳稻贮备,也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千方百计地发展东北水稻生产,提高东北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已是大势所趋。2发展东北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增加东北水稻总产量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产水平。前者靠的是挖掘资源潜力,后者则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从目前现状看,限制东北水稻生产发展和总产量提高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面积发展空间小,靠扩大面积来增加总产的潜力有限。据农业部门统计,由于水资源限制,辽、吉两省种植面积只能维持在66.7万~73.3万hm2。有进一步开发潜力的是黑龙江省特别是三江平原,但为了保护湿地,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江平原是否被允许继续开发种稻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的发展潜力也并不像预想的那么大。(2)水资源短缺限制水稻生产的发展。由于水资源紧张形势的加剧,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确保工业、城市和生活用水,如果不采取措施,现有的水稻种植面积也很难保证。因此,要确保东北稻区现有水稻种植面积不再减少并适度扩大,就必须尽可能减少灌溉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种稻。(3)低温冷害频繁发生,稻瘟病危害日趋严重,年度间单产水平波动剧烈。特别是吉林和黑龙江稻区,稻瘟病发病率轻的田块减产10%~20%,严重的达50%~80%甚至绝产。例如,2005年黑龙江稻区稻瘟病大发生,受害面积超过60万hm2,其中绝产面积近46.7hm2。障碍性冷害导致的大面积空壳使产量大幅度下降也时有发生。2002年吉林东部和黑龙江稻区发生低温冷害,造成的减产高达30%以上。如果能有效地控制低温冷害和稻瘟病的发生,可使东北水稻平均单产和总产量在较高的水平上稳步增加。(4)生产技术发展不平衡,现实产量与潜在生产潜力差距过大。“十五”期间,东北水稻平均产量只有6.62t/hm2
,而大面积生产中平均单产在
7~9t/hm2
的高产稻区和高产田块随处可见,超高
产品种的小面积生产潜力更是可以达到10~12t/hm2
。高产稻区和高产田与中低产稻区和中低产田
单产水平相差达40%~50%。也就是说,通过拉近现实生产水平与潜在生产力之间的距离,实现均衡增产来增加东北水稻总产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由于水资源限制,湿地保护与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东北稻区水稻适宜种植面积应控制在333.3万~400万hm2
。因此,增加水稻总产量的主攻方向应是通过
科技进步来提高单产。
3东北水稻生产发展对策
3.1加强广适型早熟超级稻的培育
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早中熟一季粳稻区,春季气温回升慢,秋季降温快,无霜期相对较短。在这一地区,常规超级稻育种应特别注意熟期、耐寒与广适性的结合问题。同时,由于北方水资源紧缺,工农业争水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要确保北方水稻种植面积不下降,就必须减少灌水定额,实行节水种稻。因此,在未来的超级粳稻育种中,有必要培育产量高,对光温不敏感的早熟优质超级稻,推行晚育晚插节水栽培技术。3.2加强超级杂交稻的培育
近年来,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研究在不育系和恢复系创制及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包括:目前可用于配制超级稻新组合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多数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籼稻血缘,因此,新组合的培育必须解决生育期“负向优势”及耐寒性与东北稻区生态条件的矛盾;与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常规超级稻相比,超级杂交粳稻的米质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种子生产体系不健全,制种产量低,种子价格高,也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北方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近期内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策略的重点应是:立足北方晚熟和中晚熟稻作区,兼顾中熟稻作区;在选育不育
综述孙强等东北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73--系与恢复系时,尽可能减少籼稻血缘以增强新组合的耐冷性;加强制种体系建设,千方百计地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深入研究与超级杂交粳稻相配套的生产技术等。3.3挖掘超级稻增产增效潜力,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近几年来,东北稻区先后育成了沈农265、沈农606、沈农9741、吉粳88、龙粳14、龙稻5号等14个超级稻新品种,已初步实现了超级稻研究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目标。实际上“十五”期间东北水稻平均单产只有6.62t/hm2,其中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为7.19t/hm2、6.20t/hm2和6.48t/hm2,各省之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同一省份不同地区之间,单产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以辽宁为例,中部稻区水稻平均单产已达到9.0~9.5t/hm2,新育成的超级稻小面积试验示范生产潜力更是可以达到10~12t/hm2。而东部和西部稻区的平均单产却只有6.0~7.5t/hm2。之所以大规模生产与小面积试验示范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农业产、学、研、官相互脱节,缺乏紧密联合机制,推广体系运转失灵,致使超级稻育种成果与农民之间始终存在着“最后一公里”距离;二是农民对超级稻的认识过于片面,以为种了超级稻就能超高产,忽视了与超级稻相配套的生产技术的合理应用。3.4实行产、学、研、官结合产、学、研、官相结合是世界通行的农业技术与成果推广最有效的途径。由于科教体制、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原因制约,尤其是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大、经济效益低的自然属性,使得我国在农业产、学、研、官结合方面的工作力度明显欠缺。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牢牢把握解决“吃饭”问题的自主权,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鉴于超级稻所具有的巨大增产增效潜力,围绕其推广,探索实行产、学、研、官结合的有效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围绕超级稻推广,实行产、学、研、官结合,关键要抓好五个环节:第一,要以项目为牵动。通过实施东北稻区超级稻推广产、学、研、官结合项目,调动和吸引区域内相关单位投身超级稻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要以专家为骨干核心。近年来国家和省实施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实践充分说明,某个层级、某行业的专家,就是这个层级、这个行业项目、资金、人才、信息的核心集聚点,就是引领这个行业科技进步的领头雁。在现有体制条件下,稻作产、学、研、官结合的实质,就是稻作相关领域和各层面专家的协作;第三,要以效益和利益为纽带。只有通过项目经费的合理分配,项目实施带来的增产降本、种子销售、物资配送、成果奖励等效益或荣誉的共享,让科研机构、推广部门、农事企业、农民群众、政府官员及相关人员各得其所,才能有效地激励相关单位和人员各展优势、各显所长、各尽所能;第四,要以技术和资金为保障。超级稻是创超高产的基础,配套技术是充分发挥超级稻增产潜能的关键。足够的资金投入,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超级稻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超级稻产、学、研、官结合,要突出做好先进实用技术配套和积极争取各方面经费支持;第五,要以官方政府为有效引导。目前地方农民的各项农事活动,在组织及运作过程中没有官方政府的有效参与,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只有依赖官方政府,才能使得从种植到加工,从销售到流通各环节有序顺畅展开。通过以上途径,密切超级稻的产、学、研、官结合,将极大地加快超级稻推广步伐,从而将东北水稻平均单产提高到7.5t/hm2是完全可能的。况且,东北稻区还存在着大面积中低产田,其水稻单产提高的潜力尤其巨大。综上,“十一五”期间,北方粳型超级稻研究除应继续加强新品种选育外,应重点围绕如何加大对现有超级稻新品种的示范、开发和推广,加大产、学、研、官结合工作力度,开辟超级稻产业化的快速通道。按东北稻区年种植面积350万hm2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产稻谷300多万吨。这对于缓解国内外稻米市场东北大米供需矛盾,满足城镇居民口粮需求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