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原文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绽开想象.感触春天的美妙。

3、教学重点:(1)、把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绽开想象.感触春天的美妙。

4、教学难点:在诵读过程中绽开想象.感触春天的美妙。

5、课时支配:两课时6、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状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获到哪些春的消息?2、导入新课。

有一位闻名诗人叫金波.他发觉了一些春天的脚印.并且写了一首柔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同学字1、自由读课文.熟悉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⑴、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⑴、“聆”“雏”“唤”“搔”等字要注重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详细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状况。

指名同学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1、同学自由读.抽读.同学、师生互评;老师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互相沟通.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7、课堂作业设计(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翼——聆听——爱护——欢喜——光明——翠绿——(2)、读完课文后.你感触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8、板书设计:雏菊开放的声音.叶出绿苞.溪水歌唱追寻春天太阳照射.被嫩草搔痒脸蛋的脚印1、课题:春的消息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

体味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同学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3、教学重点:在诵读过程中绽开想像.感触春天的美妙。

4、教学难点:品读课文。

体味表达的思想感情。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原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原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原文及教学设计【导语】这篇科普说明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平实,遣词准确、生动。

特别是说明文体的特点很突出:用翔实的例证和准确的数据来说明。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以互相驱赶的害虫;玉米和大豆间作,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能使结出的葡萄香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进花繁叶茂;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

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莲线草与萝卜混作,半个月内就长出了大萝卜。

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彼此水火不容。

如*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小麦、玉米、向日葵不能和白花草、木樨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这些作物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西红柿,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种在一起。

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学科。

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

在栽培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冤家对头”呆在一处,以免同室操戈,两败俱伤。

【教学设计】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和睦相处”、“冤家对头”、“相互得益”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批读语,抓住重点词句领悟课文内容。

3、了解植物是怎样表现“爱”和“恨”的,激发关注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了解植物之间是怎样“爱”和“恨”的,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激发关注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个案挂图或课件。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咱们一同到植物王国去了解一下它们的生长,(课件或挂图)配第2、3段朗读。

小结:好一个多彩的世界啊!2、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9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_20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9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_20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是西师版三年级下册六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围绕本单元“人与自然”的主题,用翔实的例子说明了大自然中哪些植物能相互得益,哪些是“冤家对头”,以此获得启示,我们应遵循植物发展规律,热爱科学与自然。

科普说明文这一类型的文本能够引发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提问,根据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提问的阅读策略进行学习。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有质疑的能力,可将语文要素落点在进一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教学分三步推进:初读设计《个人问题单》引导学生侧重文本内容进行提问;精读采用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问题单》,筛选梳理问题,同时引发思考,学习从文体特点和全文启示提问;读后拓展延伸完成《延学单》,练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1、认识“恨、冤、践”等10个生字,借助批读语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间作、混作、同室操戈、两败俱伤”等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之间的“爱”和“恨”。

3、初步学习从课题、内容、表达等角度去提问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恨、冤、践”等10个生字,借助批读语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间作、混作、同室操戈、两败俱伤”等词句的意思。

2、初步学习从课题、内容、表达等角度去提问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从课题、内容、表达等角度去提问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问一问》板块一:检查字词读准字音1、导入新课,读课题2、出示字词,读准字音词语:冤家对头、实践、互相驱赶、健壮、相互得益、环境、布局、两败俱伤、相生相克(请生教读、理解词语的方法:拆词法、抓关键字)间作、混作(结合图片讲解意思)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9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_6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9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_6

29、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指导学生写好“冤”字。

2.学生学会借助批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和睦相处、冤家对头”等词语的意思。

3.试着运用关注标点提出疑问抓重点词三种方法对文章进行批注。

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批读方法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一、巧借题目,质疑导入1.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植物的睡眠》,今天我们又将走进植物的王国。

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植物之间的“爱”和“恨”。

师:孩子们注意了!这里的“恨”字,是一个生字,读前鼻音,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吧!师:孩子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题目中的爱和恨为什么要加引号呢?生:植物之间的爱和恨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师:大家很会思考,老师从你们的问题中总结出了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也最值得我们思考:(老师也和你们有着同样的疑问)(PPT展示 1、题目中的“爱”和“恨”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2、植物之间的“爱”与“恨”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师:那就让我们翻到语文书131页,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老师相信孩子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思考,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生:植物之间的爱和恨不是指感情,而是指植物的生长状况。

所以加了引号。

师:有一位小读者读了这一段,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批读。

PPT展示批注内容:哦,原来植物之间的“爱”和“恨”不是指感情,而是指生长状况。

所以加上了引号。

生:读。

师:他在读文章时关注了引号,写下了自己的批读。

那么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也可以像这位小读者一样,用关注标点符号的方法来对文章进行批读。

3.师:孩子们,读书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请大家继续自由地读读课文。

记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批注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PPT展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批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读字读文,感知内容3.师:通过昨天的预习和刚才的朗读,老师相信你们已经和本课的生词交上了朋友,那么现在就请你们拿出学习单给下面的两个词语选出正确的读音。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编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编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第一课时1、课题:春的消息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两课时6、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7、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2、导入新课。

有一位着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8、课堂作业设计(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倾听——爱惜——欢喜——明亮——翠绿——(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9、板书设计:雏菊开放的声音,叶出绿苞,溪水唱歌追寻春天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的足迹10、教学反思:第二课时1、课题:春的消息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三袋麦子》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三袋麦子》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三袋麦子》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三袋麦子》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原文】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吃的东西。

”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

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

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

”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

老人点点头。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

谈起去年那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吧。

”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4.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麦”:mài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西师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新华乡新寨小学:王海方)29父亲、树林和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并用“舒畅”、或“快活”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问教师等方法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我和父亲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反映了人物心理和品质。

3、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理知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法制教育。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2、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并造句。

【教学难点】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愿望,让学生进一步地意识到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准备】课前黑板书写练习题、备用小黑板书写文中师生重点讨论的语句。

【教学课时】2课时本次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识:(约5分钟)出示练习题:1、读出下面生字的读音:(随机提问,其他学生当评委,全班互动:读正确的学生,老师适当鼓励。

读错误者大家纠正后,老师更要大大鼓励,让其找回自信)黎滹幽喃凝焐翎畅愕喙2、读拼音写词语:(要求不但会写,而且字迹工整,其他学生当评委,写正确者老师适当鼓励、错误者纠正后老师更要大大鼓励,让其找回自信)límínɡyōu shēnɡnán nán nínɡshén jìng qì( ) ( ) ( ) ( )wùwōshū chànɡshùn jiān jīng è( ) ( ) ( )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讲解29植物之间的爱和恨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讲解29植物之间的爱和恨西师大版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1 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

[①这里的“爱”与“恨”分别指什么?]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之间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yuān)家对头”。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特点?]【知识点详解】①这里的“爱”指植物之间相互促进生长;而“恨”指植物之间相互危害的生长状况。

[来源:学+科+网]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植物人的感情,把植物写活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植物之间存在着生长状况的相生相克的特点。

2 科学家经过实践(jiàn)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以互相驱(q ū)赶害虫;[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玉米和大豆间[jiàn]作,两者生长健(jiàn)壮,相互得益(yì);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能使结出的葡萄香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伙伴,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进花繁叶茂;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suàn)或韭(jiǔ)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

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莲线草与萝卜混(hùn)作,半个月内就长出了大萝卜。

[④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知识点详解】③拟人,把洋葱和胡萝卜写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并赋予它们感情。

④说明了植物之间确实存在“爱”,能相互促进生长。

段导读:列举了十多种植物之间的相辅相成、和睦相处的关系,说明植物之间的“爱”。

3 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彼(bǐ)此水火不容。

[句导读:承上启下,引起下文。

][⑤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如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丁香花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小麦、玉米、向日葵(kuí)不能和白花草、木樨(xī)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这些作物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西红柿,荞(qiáo)麦和玉米,高粱(liáng)和芝(zhī)麻等,也都不能种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原文及教学设计
【原文】
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

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之间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

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以互相驱赶的害虫;玉米和大豆间作,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能使结出的葡萄香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进花繁叶茂;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

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莲线草与萝卜混作,半个月内就长出了大萝卜。

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彼此水火不容。

如*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小麦、玉米、向日葵不能和白花草、木樨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这些作物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西红柿,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种在一起。

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学科。

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

在栽培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冤家对头”呆在一处,以免同室操戈,两败俱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和睦相处”、“冤家对头”、“相互得益”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批读语,抓住重点词句领悟课文内容。

3、了解植物是怎样表现“爱”和“恨”的,激发关注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的情
感。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了解植物之间是怎样“爱”和“恨”的,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激发关注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个案挂图或课件。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咱们一同到植物王国去了解一下它们的生长,(课件或挂图)配第
2、3段朗读。

小结:好一个多彩的世界啊!
2、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植物与人类一样,也有“爱”和“恨”,并且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勾出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

2、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3、交流检查,注意提醒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如:“互”读“hù”不读“fù”。

“恨”是前鼻韵。

“俱”字的有右半部分中间是3横。

“驱”字中“马”字的一横要变写。

4、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借助批注细读课文,边读边批
1、读课文,把你认为是重点的词句批注上你喜欢的符号。

全班交流,你读了
课文,明白了什么?
2、读第1段课文,再读读旁边的批读语。

想一想,读了第1段,你还明白了什么?把你的体会批注在这段话旁边。

(提示学生批注的内容要简洁、明了,例:“和睦相处”就是植物之间的“爱”,“冤家对头”就是植物之间的“恨”)
3、对于植物之间的“和睦相处”课文是怎样把它写清楚、写具体的。

(学生可借助课文第2段提出的例子理解)联系咱们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之间能“和睦相处”。

教师课件展示不常见的植物之间的“和睦相处”。

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关注大自然。

读读课文第2段旁的批读语,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把它批注在课文旁边。

(提示学生可以针对一个词语、一句话或一个标点作上批注)
让学生理解“和睦相处”,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引导学生可借助文中翔实的例子和准确的数据来说明,语言平实、准确。

4、自读第3段,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标记,并在组内交流,互相帮助理解。

再读课文,借助课文和生活中植物之间的生长状况,通过全班交流了解“木樨、白花草、*”等植物的生活习性,理解“冤家对头”“水火不容”的意思。

再次感悟举实例这种说明方法,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的情感。

5、小组讨论学习第4段,借助课文与批读语,领会“相生相克”、“同室操戈”、“两败俱伤”的意思。

体会人类如何利用植物之间的“爱”和“恨”。

四、再读课题,总结延伸
再读课题,把你学习课文后对课题的理解做上批注。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理解得真好,植物之间的“爱”就是指植物之间的和睦相处,“冤家对头”、“水火不容”就是植物之间的“恨”;植物之间的“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的。

对人类如何利用植物间的“爱”和“恨”充分发
表自己的见解。

五、实践作业
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利用植物之间的“爱”和“恨”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给农业、环保、行政部门写一份小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