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苏小麦播期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江苏省种植小麦前茬主要以水稻为主,近年来,由于水稻成熟期推迟,致使小麦播期不断推迟,无法适期播种,严重影响了小麦冬前生长质量。
对2013-2018年江苏省小麦播期现状及迟播原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有利于江苏小麦适期播种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江苏;小麦;播期;现状;对策;建议江苏小麦播期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李鹏飞(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210012)小麦“七分种、三分管”,适期播种是确保小麦壮苗越冬、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
江苏小麦适期播种范围:苏北地区旱茬和早稻茬种植半冬性小麦品种,于10月1-15日播种,粳稻茬种植偏春性品种,于10月10-25日播种;苏中、苏南麦区种植春性小麦品种,苏中于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苏南于11月上旬播种,迟于适期10d以内播种为迟播,迟于适期10d 以上播种为过迟播[1]。
1 江苏小麦播期现状江苏省种植小麦主要以稻茬麦为主,随着直播稻面积扩大,水稻秋收腾茬迟,使得小麦播种季节紧,导致小麦无法适期播种,严重影响了小麦冬前生长质量。
由表1可知,2013-2018年间,江苏省小麦种植面积维持在240万hm 2左右,迟播面积平均在119.36万hm 2,迟播占比大。
表1 2013-2018年江苏省小麦迟播面积及占比项目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小麦种植面积(万hm 2)236.80239.20239.88241.19244.17240.28迟播面积(万hm 2)106.5695.68116.58123.49145.52128.31迟播占比(%)45.0040.0048.6051.2059.6053.40因江苏小麦生长为跨年作物,正常统计时以收获年度为准,故全文统计种植面积的年份实际为上一年度秋播的年份2 制约江苏小麦迟播因素2.1 秋播期间连续阴雨 气候因素是影响江苏小麦迟播的主要原因。
秋播期间若遇连续阴雨,会导致水稻难收,小麦无法适期播种。
Vgood 粮食安全形势及影响因素--江苏省粮食增产制约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

收稿日期:2009 03 18作者简介:李光泗(1980 ),男,江苏泗洪人,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粮食经济理论与政策;徐建玲(1975),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李丰(1974),男,河南开封人,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粮食经济与农业经济。
2009年第3期总第157期南京财经大学学报Journa l o f N an ji ng U niversity of F i nance and E conom i cs N o .3,2009Seria lN o .157江苏省粮食增产制约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李光泗,徐建玲,李 丰(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03)摘要:江苏既是粮食主销区又是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在全国始终位居前列,为平衡国内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巨大,对我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样背景下,研究江苏省粮食生产及增长潜力问题,对挖掘江苏省粮食增产潜力、促进粮食稳定与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文章在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现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江苏省粮食增长的制约因素、增长潜力,探讨了江苏省粮食增产途径。
关键词:江苏;粮食;增长;潜力;途径中图分类号:F326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6049(2009)03 0020 05一、江苏省粮食生产现状(一)粮食生产总体情况2007年,江苏省粮食总产量3132.24万吨,实现连续四年增产。
从耕地与播种面积来看,2007年,江苏省年末耕地面积7095.72万亩,其中中低产田约2500万亩,粮食总播种面积为7823.39万亩。
就单产来看,2007年,江苏省粮食单产平均为400公斤/亩。
从粮食种植结构看,稻谷、小麦为主要品种,大豆、玉米所占比例较少。
宿迁市畜禽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宿迁市畜禽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王夏雯1,张智慧1,金倩1,王飞飞1,毕璐璐2,王信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江苏宿迁223800;2宿迁大北农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宿迁223800)摘要:对宿迁市畜禽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策略,为今后宿迁市畜禽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畜禽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宿迁市畜禽产业是宿迁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8%%宿迁市畜禽养殖总量、规模比重在江苏省均位居前列%为了深入贯彻“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不断提升畜禽产业生态化水平,宿迁市启动了“宿迁市畜禽养殖提档升级工程(2018—2020年)”,实施了“一揽子发展现代畜牧业和治理畜禽污染”措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产业促提档、治理促达标”的作用%为更好地补齐宿迁市畜禽产业绿色发展中的弱项短板,解决好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的关系,加强肉品类“菜篮子”供应,本研究剖析了目前宿迁市畜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宿迁市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1宿迁市畜禽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1.1从发展质量上看宿迁市畜禽养殖业正处于向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过渡的关键阶段,规模比重不断增长,治污能力不断提升,区域特色日益彰显(1)%目前有规模养殖场6851个,其中省级规模场672个,占养殖总量的89.8%,标准化水平较高%另有1836个市级规模场.4343个县级规模场,标准化水平略低%其中生猪和肉禽养殖是全市养殖业中的支柱板块%1.1.1生猪产业宿迁市招引培育了泗洪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德康农牧”)、宿迁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简称“立华牧业”)、宿迁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简称“温氏畜牧”)、江西正邦集团江苏宿迁分公司(简称“正邦集团)、江苏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简称“牧原集团”)和光明集团宿城生猪育肥场(简称“光明集团”)等一批“国字号”生猪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加销一体产业化发展格局%各生猪龙头企业的年出栏能力见表1%宿迁市生猪大中型规模占比已从2014年的66.8%提高到2019年的78.1%%表1六家龙头企业的生猪年出栏能力表(单位:万头)企业名称德康农牧立华牧业温氏畜牧牧原集团正邦集团光明集团生猪出栏能力10540404020101.1.2肉禽产业宿迁市肉禽养殖目前以江苏益客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食品宿迁有限公司两大加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肉鸡规模化养殖为基础,发展规模化肉鸡笼养模式%江苏益客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肉鸡年出栏3000万羽,正大食品宿迁有限公司肉鸡年出栏1500万羽,占全市肉禽总产能的42%左右%1.2从发展数量上看从产量上看,2018—2020年,与全国、全省形势基本一致,宿迁市畜禽产量有较大幅度下降(表2,表3)%1.2.1生猪产业2014—2017年宿迁市生猪年出栏量稳定在500万头以上,2018年略有下降;在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的大环境下,又因受非洲猪瘟重大疫情的影响,2019年生猪产能大幅下降,1—10月份生猪出栏量较2018年1—10月份降低44.07%;2020年宿迁市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生猪产能回升,1—10月份全市生猪出栏209.71万头(表2),11月份的生猪出栏量达到40万头,全年生猪出栏量预计较2019年增加20〜30万头%基金项目:宿迁市科技计划项目(L201902)作者简介:王夏雯(1982—),女,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畜禽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E-mail:40693209@・50・注%>为1—10月份v据°表22014—2020年生猪出栏表(单位:万头)年份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出栏量537.0055410056910052300414901$2321061$209711$1.2.2禽产业近年来,宿迁市肉禽年出栏量基本稳定在1亿羽以上%2018,2019年出栏肉禽分别为1.37亿羽、1.12亿羽,预计2020年出栏将超过1.30亿羽;2018,019,020年1—10月份的蛋禽存栏量和肉禽出栏量见表3%其中蛋禽存栏量2019年较2018年增长1.56%,2020年较2019年增长近20%。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嘉兴市秀洲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水稻是秀洲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土壤污染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秀洲区的水稻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水稻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秀洲区的水稻生产现状并不乐观。
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产量和品质也面临一定压力。
农民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和管理经验,导致生产效益不高,经济效益较低。
水稻病虫害防控不力,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为了改善秀洲区水稻生产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从推广优质稻种、加强水稻管理和投入更多科技手段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高秀洲区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就是这样。
1.2 问题意识嘉兴市秀洲区是一个水稻种植的重要区域,但近年来水稻生产面临着诸多问题。
由于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水稻产量逐渐达到了饱和状态,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而价格波动较大。
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管理方法,导致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
气候变化、病虫害等自然因素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必须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推动水稻生产向更加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文对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现状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问题的本质和突出之处,为制定有效的对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的深刻认识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拟定解决方案,推动嘉兴市秀洲区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嘉兴市秀洲区是一个水稻生产重要的区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水稻是该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农民种植水稻的面积很大,产量也较高。
农机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宿迁市宿豫区“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思考

各 具特 色 , 各 显 神 威 ,实 现 了产 业 与 市 场 的 有 效
对 接 , 能 够 对 市 场 变 化 作 出快 速 反 应 , 有 利 于 实 现 农机 产 销 的 良好衔接 。
2 农 机 产 业 的 发 展 优 势
2 1基 础优 势 明显 . 宿 豫 的农 机 生 产 制 造 业 起 步 较 早 。从 2 世 纪 0
售 、管 理 队伍 ,培 养 和 锻 炼 了一 批 技 术 熟 练 的产
业 工 人 。近 年 来 ,通 过 企 业 改 制 ,体 制 机 制 得 到
这 对 大 中 型 拖 拉 机 、 高 性 能 联 合 收 割 机 、水 稻 插
秧 机 、秸 秆 还 田机 、高 性 能植 保 机 等 先 进 适 用 型
机 具 的 发 展 提 供 了较 大 的 空 间, 带来 了 前所 有 制 农 机 生 产 企 业 异 军 突 起 ,经 营 管 理 水 平 也 逐 步 提 高 。随 着 耕 整 机 、小 型 秸 秆 还 田机 的成 功 开 发 ,宿 豫 的小 型 农 机 产 品在 苏 北 占据 了一 定 的 地 位 ,农 机 产 业 集
经 济 实 力 、发 展 潜 力 的农 机 企 业 ,正 脱 颖 而 出 ,
规模 迅速 扩 大 ,龙头 企业 与 品牌 效应 正在 形成 。
23 市场 优 势 凸现 .
宿 豫 农 机 产 业 形 成 了一 个 比较 完 整 的营 销 网 络 ,拥 有 一 支 千 余 人 的 农 机 营 销 队 伍 常 年 活 跃 在 全 国各 地 , 吉 峰 集 团 投 资 2 8 元 入 驻 宿 豫 华 东 .亿 农 业 大 市 场 ,建 设 华 东 乃 至 全 国一 流 的 农 机 大 市 场 , 苏欣 农 机 集 团 在 宿 豫 营 销 网络 遍 布 各 乡 镇 , 瑞 丰 、 丰 源 等 农机 企 业 登 陆 宿 豫 农 机 销 售 舞 台 ,
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

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是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全市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市场之一。
它位于宿迁市宿豫区双庄镇,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农产品交易、加工、流通、展示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市场。
作为一个大市场,华东农业大市场主要以农产品为主要交易品种,包括谷物、蔬菜、水果、畜禽肉类、水产品等。
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农产品进出,商家们纷纷前来交易。
市场提供了现代化的交易设施和设备,包括冷库、冷藏车辆、物流配送中心等,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
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的交易方式主要以批发为主,但也兼顾零售。
批发商和农户可以在这里进行大宗商品的交易,而消费者则可以在这里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市场还提供了便捷的交易方式,商家和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进行线上交易,减少了传统交易中的中间环节。
除了交易功能外,华东农业大市场还设置了展示区和展销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
展示区展示了当地独有的农产品和特色农业,包括优质水稻、绿色蔬菜、有机水果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品尝到新鲜、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商家和消费者,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还积极开展信息服务。
市场设置了信息发布区,及时发布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价格等信息,方便商家了解市场动态。
此外,市场还定期举办农产品交易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参与。
华东农业大市场注重品牌建设和规范经营,秉承“诚信、合作、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
市场建立了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商家的资质审核和产品质量检验,保证了农产品交易的公正、透明和安全。
同时,市场还注重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确保市场的整洁和秩序。
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
在未来,市场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市场的合作,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市场还将积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生产的高效、智能化发展。
总之,宿迁华东农业大市场是一个综合性、现代化的农产品集散市场,为市区农产品交易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水稻旱育秧关键技术要点

水稻旱育秧关键技术要点侯伟1王孝春1蔡武宁2(1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植保站,江苏宿迁223800;2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农业技术指导站)摘要:该文从苗床选择、施肥、盖土揭膜、水分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水稻旱育秧的关键操作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技术要点中图分类号S511.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731(2008)08-112-02水稻旱育秧经多年的实践证明,该技术是一项省工节本、低耗高效的技术。
其优点表现在:节省秧母田、减少育秧用水、人工投入少、劳动强度轻,同时秧苗素质高、移栽后无缓苗期、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夺取高产。
经多年测产统计,与水育秧相比平均667㎡增产在10%以上。
各地均有较大的推广面积,是一项成功的技术。
现就旱育秧操作的关键技术提出几个看法。
1选床苗床选择的好坏是旱育秧成败的关键。
选择土壤耕层深厚、疏松、肥沃的菜园等地块。
避免沤水低洼、床土不肥、板结的“冷、板、瘦”田块。
其蓄水、供肥能力差,土温低,育出秧苗瘦弱不壮,甚至僵苗不发。
苗床要长期固定,常年培肥,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67㎡大田其苗床面积一般在30~50㎡,便于管理。
2施肥苗床培肥是肥床旱育的关键。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培肥:秋季(或冬前)培肥,春季培肥和播前20d培肥。
冬前培肥以施有机肥为主,春季培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
播种前培肥,主要是施用速效的氮、磷、钾。
施有机肥:必须在播种前一个月进行,并且要充分腐熟。
鸡禽粪碱性大,较生冷,培肥秧床土肥溶合度差,难以熟化,另外土壤有机酸含量高,秧苗易引起死苗、僵苗。
草木灰不可用,因其成分是硫化物和碳酸钾,呈碱性。
大量钾离子与土壤胶体形成代换性钾,破坏土壤结构,碳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土壤处于还原状态,生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出苗和秧苗正常生长发育。
若播种时再施有机肥,不仅土肥难以混合均匀,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浇水覆膜后,会释放大量热量和硫化物质而灼伤和毒害种芽。
肇庆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肇庆市位于广东中西部,西江北岸,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生长[1]。
肇庆市作为广东省主要粮食种植区和重要的粮食产业基地之一,水稻产业是全市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9%和10%以上,占珠三角36%和40%以上,规模居全省和珠三角前列[2]。
近年来,肇庆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结合实际,大力推动水稻产业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笔者对肇庆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肇庆市水稻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1发展现状1.1水稻种植情况肇庆市一直以坚持发展粮食优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高要、封开、怀集3大粮食主产区为主战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基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通过分析2018—2022年间统计数据(表1)[3],可以发现全市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年际间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6.43万hm 2和100.42万t 以上,分别占全市粮食生产的84%和88%以上。
在水稻单产方面,肇庆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等措施,水稻平均单产从2018年的6112.81kg·hm -2提高到2022年的6449.65kg·hm -2,实现水稻单产的稳步提高。
表12018—2022年肇庆市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年份20182019202020212022粮食面积/万hm 219.5519.5519.9219.9620.04粮食产量/万t 113.38118.29121.22122.43123.36水稻面积/万hm 216.4316.5216.7916.7816.87水稻产量/万t 100.42105.10107.36108.05108.78水稻单产/kg·hm -26112.816362.746393.536439.376449.65注:数据来源于历年《肇庆统计年鉴》和肇庆市统计局公开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阐述了宿迁市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影响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加强品种技术研究、加强水稻高产创建、加强布局统筹规划、开发生态稻作体系、建立健全合作组织等发展对策,以为宿迁市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对策;江苏宿迁
宿迁市是粮食生产大市,种植水稻是宿迁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宿迁市优质稻生产受到重视,优质稻米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很大提高。而进一步利用和扩大优势,提高优质水稻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宿迁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位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71.2 m,最低点海拔2.8 m。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2 ℃,极端最高温度40 ℃,极端最低温度-23 ℃。年均降水量910 mm,但降雨分布极不均衡,其中70%的雨量集中在6—9月,年均日照总时数2 291.6 h。该市土壤主要有黄潮土、黄褐土、砂礓黑土等,pH值7.2~7.5,经长期农业耕作,多为农田土壤,耕作层厚度30 cm左右,有机质含量1.12%~1.50%,全氮含量为0.048%~0.089%,全磷含量0.1 mg/kg左右,速效钾含量150 mg/kg左右。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 km。京沪高速、宁宿徐高速、徐宿淮盐高速以及新长铁路、宿盐跌路、205国道、245省道、305省道穿境而过。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 km,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 km,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60 km,空港优势非常明显。宿迁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十五”以来以“两湖”(洪泽湖、骆马湖)、“四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沭河)为骨干的排灌水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农田基本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提高,全市大力打造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和品牌农业,农业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至2008年年底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分别达到249、132和16个。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87.5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3万hm2,粮食总产量355.9万t,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0万hm2,总产量165万t,优质粳稻播种面积接近11万hm2,产量接近8 250 kg/hm2,总产达90.7万t。平均总产值10 440元/hm2,远远高于其他农作物,水稻生产在宿迁市的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宿迁市水稻生产产业现状 1.1产业化布局已经形成 宿迁市地处苏北淮河流域,处于南北交汇地带,土地资源丰富,优质稻商品基地建设初步成型,生态农业基础和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是我国优质稻主产区。不但 交通十分便捷,而且温、光、水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具有较好的区域优势。2004年宿迁市委市政府就明确将该市水稻划为三大主产区:一是沂河北中熟中粳稻主产区;二是洪泽湖周边中熟中粳稻主产区;三是沭阳沂河以南、宿豫大运河以东、泗阳运河以北杂交籼稻优势产业区;加快宿迁市优质稻米生产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的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又把“压籼扩粳”提到发展水稻生产的重要议事日程,粳稻优质化生产的步伐明显加快。
1.2无公害大米发展迅速 宿迁市委市政府以“强农富民”为发展目标,坚持“绿色农业,生态家园”的发展战略,尊重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辖3县2区均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是著名的“杨树之乡”、“绿色氧吧”。建成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339 km2。其中洪泽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全省第1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个湖泊(洪泽湖和骆马湖)水质清澈,灌溉着这个著名的鱼米之乡。目前,宿迁市通过认定的无公害水稻产地172个,面积20万hm2,无公害产品98个;通过绿色食品认定的稻米加工加工企业16个,主要产品64个,绿色水稻生产基地9.73万hm2。成功打造“蟹园”、“高墟”、“湖清”、“麦华”等知名品牌,开展超市连锁化经营,宿迁稻米品牌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其中泗洪县蟹园米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蟹园”牌大米已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农场转换证明,蟹园牌大米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允许其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并获得2002年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会十大金奖产品证书,中国粮食协会授予“放心米”称号。并在苏果超市连锁销售,受到广大市民的亲睐。
1.3良种良法配套 宿迁历年来重视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自2000年以来农业部门把主要的优质品种与主推的技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到千家万户。特别是近年来在水稻良种补贴、农业3项工程、粮食丰产工程以及水稻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大力资助下,水稻品种实现了由单一高产向高产、优质多抗等方向转变。粳稻主推品种以徐稻4号、徐稻5号、泗稻12号、武运粳21等品种为主,杂交籼稻以推广II系列品种为主。这些推广的品种品质都达到国标3级以上,为宿迁市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前提保证。
总结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栽培技术,明确水稻水稻旱秧精确定量、栽插基本苗的精确定量、肥料运筹的精确定量以及水浆管理的精确定量等具体操作规程。将其归纳为“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十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全市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影响宿迁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2.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水平低 宿迁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虽然经过多年的农业综合 开发,但农田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是很强。全市还有13万hm2中低产田急待改造。基础条件薄弱,严重制约我市优质水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1-2]。
2.2企业加工能力弱,带动作用低 从产业化的内涵上讲,农业产业化,即是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从宿迁的实际情况来说,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该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瓶颈和关键制约因素。宿迁市2009年水稻总面积20万hm2,总产达165万t,稻米加工企业接近350个,但年生产能力2万t以上的重点加工企业19个,年加工能力仅50万t,只占全市水稻总产的30%左右。
2.3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档次低 一是缺乏食味性好的优质品种。近几年来,宿迁市虽然加大水稻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水稻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但多数品种在适应性、抗病性、商品性和适口性等方面特别是食味性方面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生产的优质稻米难以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的需求。二是水稻安全生产技术不配套。由于宿迁水稻生产以农户为经营单位,生产规模散而小,在水稻优质生产方面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稻米中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现象较普遍,从而影响水稻整体质量的提高。
2.4产业链松散,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是一种松散型关系,“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机制未能很好实施。企业没有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农户没有赖以闯市场的加工企业,企业和农户之间缺少生产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沟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部分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的涉农部门,没有及时把良种良法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广泛推广,没能真正参与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工作[3]。
3宿迁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3.1加快科技创新选育良种 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育种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品种资源丰富,育种基础较好,“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先后育成泗稻9号、10号、11号和12号。国审水稻新品种泗稻12号自2008年通过审定以来,已经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推广17.3万hm2。1996年审定的泗稻10号现在仍然是江苏新洋农场有限发展公司和淮安神农米业作为有机稻米开发的主体品种。近年来水稻育种课题组调整育种思路,把品质育种摆在第1位,兼顾高产和抗病。今后要加大优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的力度,采取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加强优良变异类型选择与鉴定的力度,通过高产与抗病相结合,高产与优质相结合,培育出株型合理、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选育的新品种品质要达到国标优3级,产量比现有的主栽 品种增产5%以上,抗病、抗逆性强。抗病性注重选育抗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以及近年来发生较为严重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从而使育成的品种成为我市未来当家的主体品种。
3.2加强品种技术研究,科学种稻 农业要发展,品种与技术先行。加强水稻新品种的试验与示范,摸索出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确立新品种在宿迁无公害绿色水稻产业化发展中的地位。重点抓好“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群体质量栽培的“十字”关键技术、肥床旱育技术、水稻抛秧技术以及水稻直播技术等。扩大水稻移栽的行距,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改水稻施肥6∶4为6∶3∶1,增加P、K肥的使用量,使水稻的产量最高化、品质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3.3建立水稻高产示范区,压缩直播稻的面积 高产创建是一项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其内容主要是集成技术、集约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连片的水稻高产示范片,通过高产示范片的建设展示推广优良的品种和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来辐射和带动大面积的平衡增产,从而提高水稻的整体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4]。水稻直播技术的应用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水稻轻简栽培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一是除草技术不过关,滥用除草剂现象严重,薄化了土壤;二是水稻抗倒伏能力变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变得脆弱;三是生育期提前,后期遇到低温容易清枯,难以生产出优质大米,不利于水稻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应将直播的稻作方式调整为机插等轻简稻作方式。
3.4开发生态稻作体系,大力打造生态品牌 要充分发挥宿迁的地理优势,研究开发生态稻作体系。宿迁市的稻田养殖已有一定的基础,稻田养蟹、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等稻田套养模式在宿迁市有一定的面积。2007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泗洪县上塘镇稻鸭共生生产出的“垫湖仙米”以36元/kg的价格被客商抢购一空,稻米生产定单源源不断,产品供不应求。虽然这种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有所减低,但在经济效益增加4 500元/hm2以上,经济效益可观。加强沿湖稻区无公害生态大米的开发,将是宿迁水稻生产的重点发展方向。
3.5统筹规划,提升水稻产业化优势 布局上既要突出泗洪、沭阳传统的优质粳稻区建设和泗阳、宿豫优质籼稻区建设,也要在籼稻区选择土质较好、农业基础配套的重点乡镇,强力推广优质粳稻,做到一县一特,一乡一品。在安排布局的同时,要强调基地的建设。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保证种植的品种不乱,杜绝插花田的存在;另一方面要保证全程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要努力控制污染源,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剧毒农药的污染。减少或杜绝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提倡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提升品牌效益,提高稻米产业规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