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历史

合集下载

广南句町古国历史简介

广南句町古国历史简介

广南句町古国历史简介 2011-04-14 广南县委宣传部据《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以及《水经注》、《华阳国志》等正史和方志记载:句町是春秋战国时代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成的一个古老国家;汉武帝时内附,以其地置句町县,汉昭帝时封其首领毋波为王;该王国的辖区包括滇东南和桂西,即今文山州全部、红河州中东部,以及玉溪市、曲靖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一些地区;其“国都”在广南莲城;其主体民族为壮傣民族先民;该王国属于奴隶制社会;由于能够大量制造和广泛使用青铜工具和武器,因而农业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社会文化繁荣,在历史上与郡县并存了583年。

"句町"一词首见于《汉书》一、句町名称的由来“句町”之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和《王莽列传》,《昭帝纪》则写作“鉤町”,后来的古籍中也有写作“钩町”的。

《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侯王国以什数”,又载“句町国……汉时受封迄今”。

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说:“汉初设治之句町、进桑,在春秋战国时已有部族组织”。

《辞海》说“句”读作钩(gou)是正确的,“町”则与当代汉语读法一致;“句町”一词源自壮语,用广南壮语解释比较恰当,“句(鉤)”的含义有二:一为九,为最大数;二为坡。

“町”的含义亦有二:一为红,为血亲,为联盟;二为顶,为最高处。

二、毋波受封为句町王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句町方国由毋波执政。

毋波得知西汉朝廷发兵攻破南越及回师降服夜郎之后,深受汉武帝威德的影响,于元鼎6年(公元111年)率部归附了汉朝。

汉武帝封其为侯,以其地置句町县,隶益州刺史部的牂牁郡。

公元前86年,威名显赫的汉武帝逝世,帝位由汉昭帝继承。

此时西南地区各部不服统治,趁机起来造反。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载:“孝昭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益州廉头、姑缯(今云南大理州一带)民反,杀长吏。

广东省的发展史

广东省的发展史

广东省的发展史先秦时期古文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

先秦古籍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或“诸越”(包括吴越、闽越、扬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广东被称为“南越”。

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

直至近代,两广仍然称“两粤”。

民国以后,以“粤”字作广东省简称。

古国时期,广东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大致是岭南苍梧古国统治地域,而广东的东部和东北部则是闽越族系和吴越族系所建古国。

广东地区,从古国时期开始,就是多种文化汇合并存的地方。

广东历史久远,是太古时代“南海盘古国”所在地。

距今60万年至80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遗迹。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智人(马坝人遗址)。

距今1.4万年前广东先民就驯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头。

宋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载:“粤有天皇,是曰天灵,望获强尊”;以木德王天下。

《三命通会》:“天皇氏继盘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考古研究发现,广东地区是中国人起源地之一。

全基因组分型研究结论表明,远古先民史前时期进行了从南往北迁徙进入黄河流域,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

学术界已公认距今四五千年的广东石峡文化已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和王权政治。

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与中原有经济文化往来。

约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岭南地区出现不少古方国实体。

广东境内,在珠三角地区有“驩兜国”,在粤中地区今博罗一带有“缚娄国”,在粤北阳山、英德一带有“阳禺国”,在雷州半岛及海南有“儋耳国”、“雕题国”等等。

约在战国前后时期,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广东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西瓯、骆越两大方国,这是岭南地区方国的鼎盛时期。

在正史记述中岭南至秦军南下带来先进技术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近代相继出土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水晶等文物,实证了岭南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岭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广南地母文化探析

广南地母文化探析

神, 与天界的玉皇大帝受同等的尊重和爱戴。地母 的地位仅次
于道 教 中三 清 , 是 四御 之 一 。广 南 的地母 形象 原 为乘象 仙女 , 是 当地 的稻 作 文 明 之母 ; 后 来 因 受 中原 主流 文化 的影 响 , 广 南 的 地母 形 象 已经 被女 娲 取代 。“ 昔炼 石 以补 天者 , 其 孰 能之 , 惟 女 娲圣 母是 也 。” 1 2 1 由女 娲 、 乘象 仙 女可 知 , 地母 文化是 集 土地信 仰 和始 祖 崇拜 于 一 身 , 广 南 地母 文 化 是集 土地 信 仰 和孝 亲 文化 于
1 . 地 母 文化 释义
经, 像, 庙是地母文化的重要载体 。
地母 文 化 在悠 久 的历 史 长 河 中得 以 传承 下来 , 这 与其 载体
《 地母真经> 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母 真经> 分为六个部分 : 纯阳 吕祖序 ; 六个神咒; 恭送地母宝诰 ; 开经赞 , 开经偈; 地母妙经 ; 收经赞 ; 地母经宝号。经书中大部分篇幅叙述了颂地母经 、 奉地
《 地母真经 ・ 纯阳吕祖序》 中有光绪年间地母降临广南府的
相关记载, 此 时 的地母 是 手拿 稻 穗 , 帮助 人 类耕 种 的乘 象仙 女 。
在《 地母真经 ・ 纯阳吕祖序》 中有炼石补天的女娲与地母实为一
体 的相 关记 载 , 此时 的地母 是 炼 石补 天 , 用 泥 土造 人 , 创 造 并给
— —
To d ay
当一 代一 旅一 游
文 化 旅 游
娘” 。 由经书记 载可 知 , 乘 象仙 女 、 女 娲 和后 土 都是 广 南 的地母 神, 而 后 土是 道 家 四御 之 一 , 由此 可 知 广南 的地母 崇 拜 与 道教 有着 深厚 的渊 源 。

三国历史地名列表

三国历史地名列表
襄阳郡
襄阳,宜城,远安
南乡郡
西峡,淅川,均县,丹江口,谷城
南阳郡
鲁山,南召,方城,社旗,镇平,南阳,内乡,邓州,新野,桐柏,泌阳,枣阳,随州,广水,唐河
江夏郡
信阳,罗山,大悟,安陆,孝感,云梦,黄陂,应城,孝昌
扬州
庐江郡
六安,霍山,舒城,庐江
淮南郡
蚌埠,怀远,淮南,寿县,合肥,肥东,肥西,巢县,定远,凤阳,来安
徐州
东莞郡
沂源,沂水,沂南,蒙阴
琅琊国
临沂,苍山,临沭
彭城国
徐州市
下邳郡
宿迁,邳县,睢宁,泗洪,泗县,盱眙,嘉山,沭阳
广陵郡
天长,高邮,兴化,宝应,洪泽,金湖,淮安,泗阳,建湖,涟水,灌云,盐城,阜宁,响水,滨海,东台
东海国
枣庄,新沂,东海,赣榆,连云港,郯城
蜀国
益州
汉中郡
汉中市,南郑,西乡,城固,洋县,留坝,勉县
乐安郡
高青,桓台,淄博,博兴,
齐国
临淄,寿光,益都,
北海国
潍坊,昌乐,昌邑,平度,莱西,莱阳
城阳郡
安丘,高密,胶州,诸城,五莲,日照,莒县,莒南,胶南
东莱郡
蓬莱,掖县,福山,烟台,威海,乳山,海阳,文登,荣成,招远,栖霞,黄线,即墨,青岛,崂山,牟平
凉州
金城郡
兰州市,永靖,民和,永登
西平郡
西宁市,乐都,化隆,湟源,互助,平安,湟中,海晏,大通
巴郡
重庆,江北,綦江,巴县,永川,垫江,梁平,合川,涪陵,丰都,忠县
巴东郡
万州,开县,云阳,巫溪,奉节
东广汉郡
遂宁,中江,盐亭,射洪
江阳郡
内江,自贡,大足,隆昌,泸州,合江,赤水,习水,叙永

中国各省省名和简称的历史由来

中国各省省名和简称的历史由来

中国各省省名和简称的历史由来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辖区古称西域。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

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

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

关于广南和富宁民间“地母崇拜”习俗的探讨

关于广南和富宁民间“地母崇拜”习俗的探讨

关于广南和富宁民间“地母崇拜”习俗的探讨何正廷【摘要】Worship of Mother Earth, the Chinese ancient tradition and custom, is still intact in the Zhuang nationality of the southwest border, and organically blends with their rice culture.The culture of Mother earth can play an active and unique part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Yunnan Zhuang Nationality regions.%崇拜地母,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习俗,至今仍完整地保存在西南边疆的壮族民众之中,并与该民族的稻作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云南壮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中,地区文化可以发挥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期刊名称】《文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5)002【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地母崇拜;民俗文化;研究【作者】何正廷【作者单位】文山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文山6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92.318最近,相关人士注意到,市面上流传的一本传统典籍《地母经》与清代云南广南府很有渊源,其中提到“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漳仙女山之地母庙”。

究竟《地母经》与广南有何渊源?地母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地母文化在广南、富宁民族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中能发挥何种作用?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发挥利用好地母文化,为进一步推动边疆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经实地调查和走访侬丕祥、李兴富、杨光昭等老人及当地群众后得知,广南城确实有地母庙(亦称女娲庙),地址在莲城东郊的“先农坛”(后因又在庙前增建“三皇宫”而易名)。

宋朝的各种有趣的历史

宋朝的各种有趣的历史

宋朝的各种有趣的历史展开全文宋太宗是个下毒高手,他在当皇帝之前就潜心研究,收集了上千种医药单方。

他毒死南唐后主李煜等人用的毒药,叫做“牵机药”,服用之后全身抽搐,蜷曲成一个大虾一样死去。

这种药后来人研究过,是马钱子,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可以破坏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很强且难解。

一百多年后宋徽宗当上皇帝,骑马巡视皇宫,就在一个没名字的仓库里发现了大量毒药,宋徽宗当场表示“如果大臣果然有不赦之罪,应该明正典刑,哪儿能这么干呢?!”然后下令销毁了。

《水浒传》、《新龙门客栈》里都描写过杀客人的黑店,这真不是艺术夸张,宋朝有不少旅店真杀人吃肉。

《夷坚志》里写过好几家杀人的邸店,“伺客熟睡,则从高以矛揕其腹,死则推陷穴中,吞略衣装,续刳肉为脯,售于墟落”,“待客熟睡,以巾缚客口,倒曳至窖中,生埋之”……是不是有一种看《新龙门客栈》的即视感?宋朝假冒伪劣也成风。

北宋时开封的新郑门、西水门和万胜门,水产事业非常发达,每天数千担鱼运来。

《清波杂志》记载,淮南的虾米用席裹入京,保鲜水平不够,到京都已枯黑无味。

小贩用粪便浸一宿,早晨用水洗去,就红润如新,再卖给顾客。

宋朝有首流行歌曲:“浙右华亭,物价廉平,一道会买个三升……这一瓶约迭三斤。

君还不信,把秤来称,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

”华亭就是现在的上海,这首曲子唱的就是上海的酒一贯纸币能买三斤,其实光瓶子就重一斤,掺的水又有一斤。

宋朝商业服务业发达,有专门为人上门承办酒席、宴请的机构,号称“四司六局”,分工特别细。

帐设司掌管各种陈设,茶酒司掌管茶汤、热酒,安排座次,迎送等,厨司掌管烹饪,台盘司掌管杯盏碗碟的传送之类。

果子局、蜜煎局和菜蔬局负责三种食品的供送,油烛局、香药局和排办局负责灯烛、香料以及事后打扫。

现在的海底捞送餐,服务也比不上那时。

如今的广东广西南部,宋朝时称桂州,属于不很开化的地方。

那里的人有个风俗,产妇如果生了男孩,全体亲友都会赶来……吃胎盘。

史书中记载要“净濯细切,五味煎调之。

你可能不知道的“岭南”

你可能不知道的“岭南”

你可能不知道的“岭南”岭南,位于中国南方,是中国古代对南方地区的统称。

岭南之名源自南岭与广南。

南岭是中国的第一重大山脉,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中段,全长2100公里。

广南是中国南部的一大片广大地域。

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而闻名于世。

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孕育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

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香港以及澳门等地,这些地区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产。

岭南地区的特点之一是其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有着独特的特点,而这些不同的文化传统又在狭小的地理范围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也正是岭南的魅力所在。

在岭南地区,你可以看到南岭山脉的壮美景色,感受纯朴淳厚的乡村风情,也可以在繁华的城市中体验现代化的气息。

岭南地区还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地方,当地人民友好淳朴,这也是岭南文化的一大特色。

岭南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南方文化的中心。

在唐宋时期,岭南地区是中国文化和商业交流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海外贸易的门户之一。

古代岭南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这也使得岭南地区拥有了多元的文化传统和海外文化的影响。

岭南地区的文化氛围浓厚,古代文人雅士纷纷涌现,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这为岭南地区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岭南地区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广东和福建两个省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岭南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之一。

这些地区对外开放的经验和发展成果,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岭南地区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这里有壮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这些少数民族保留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丰富了岭南地区的多元文化。

岭南地区的美食也是著名的。

岭南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品种而闻名。

广东菜、客家菜、闽菜等都是岭南地区的特色美食。

在岭南地区,你可以品尝到不同地区的美食,每一道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南历史广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已发现,出土鉴定的文物、古迹、化石、墓葬、生产生活用具等证明,万年前就有人类在广南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

公元前三世纪境内九个句町部族组成句町国,西汉元鼎六年置牂牁郡,在广南、富宁及右江上游设句町县;三国蜀汉至东晋随属兴古郡;唐初隶南宁州都督府,唐中叶,隶岭南西部邕州为僚子部,自立200余年;宋为特磨道;元为广南西路宣抚司、宣慰司,明朝洪武十五年设广南府;清代仍然设广南府;民国2年废府改为广南县,隶蒙自道,民国10年废道改为云南省直隶厅,民国31年隶文山专区,1958年4月l 日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亩县随属至今。

广南境域古属“西南夷”的一部分,居住着濮人、侬人、山僚、沙人等少数民族。

宋仁宗五年,宋朝将领枢密副使狄青和杨文广率部征讨“南天国”仁惠皇帝侬智高,大批宋朝军队尾侬智高进入特磨道(即今广南、富宁和滇东南)。

公元1055年,侬智高败走大理国后,大部宋军在此地领命从俗,逐步变为封建领主,宗支繁衍。

明朝初期在云南建立二十二卫,三衔十八所,广南为二十二卫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这些戍守边疆之兵及家属子女就地屯田,就这样逐渐落籍下来。

汉族军民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同开荒垦田,兴修水利,戍边卫民。

洪武十六年,沐英到南宁征招了大批工匠到云南,分配到二十二卫,调集江西、浙江、湖南、河南等四个都司兵到云南各地守边置屯。

汉族军民屯田戍边,对开发广南发挥了积极作用。

明朝后期,军屯制度渐废,诸多军户落籍云南州县为民,明清时代,朝廷在广南实行土司和流官并存制,朝廷官员的到任,加强了对广南的开发和治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明显加快。

清宣统三年之前,广南商贾往来较多,市场繁荣,人丁兴旺。

随着改土归流的变革更是吸引了很多籍少地无地或生产、生活无着的汉族移民源源而来,或殖垦,或用工,或做小买卖。

内地汉族不断涌入广南,传入先进的文化、技术和铁农具、工具,促进了农业、商业、手工业、文化教育的发展。

民国期间,广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边纵部队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广南的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广南属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有唱沙戏、古乐演奏演唱、舞蹈、民歌等。

壮族唱沙戏:沙戏统称为壮剧,属中国六大剧种之一。

唱沙戏主要流传于壮民族沙支系中。

沙戏自称“相依”,他称沙戏。

广南沙戏有北路和东路之分,清代从外部传入,形成于光绪年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一般情况下,沙戏只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于广场上垒土台或用石条、木板搭起临时戏台演唱,有的戏班也有固定专用的房屋戏台,演唱时间一般都为三、五、七、九天,各戏班根据情况而定,各取所需。

传统的表演程式是:“文不离扇,武不离刀,侧身出场,台中亮相,先礼后唱,拜揖入场”。

北路音乐为“依阿妮”、“乖哥来”曲调,委婉抒情;东路以“哎依呀”为主,搀杂“乖嗨咧”或广西“西隆调”等曲调。

沙戏唱词多为五字、七字句,参杂少量的十字句,演唱时均用民族语。

唱沙戏期间,熙来人往,热闹非常,气氛热烈隆重,能够产生出“锣鼓一敲戏台开,勒少勒冒(姑娘伙子)得得来”的效果,吸引本民族和其他民族观众成千上万人观看演唱,百看不烦,百听不厌,把观看表演视为一种吉祥,接受美好的祝福。

句町古乐:句町古乐属地主民族音乐与中原洞经音乐相结合的产物,韵古朴、动听,是广南地方民族音乐的一块“瑰宝”,被有关媒介誉为“化石”音乐。

句町古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表现手法和演唱风格上,与中国古代《诗经》雅乐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曲调旋律古朴,节奏、节拍变化自由,句式不太规则,音程跨度较大,乐曲短小,富于叙述性歌唱。

长期以来,一直在民间传唱不衰,凡遇民间重大节庆或红白喜事,都要组织演唱,载歌载舞为乐。

演唱的主要曲调有《拆桂令》、《老挂调》、《仙家乐》、《清河颂》等几十个调子。

民族舞蹈:广南的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不同的舞蹈,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大体上分为祭祀性、自娱性两种。

祭祀性舞蹈主要表现对原始神灵的信仰、万物崇拜、道德训示、祭奠始祖、丧葬祭祀等;自娱性舞蹈表现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战争、狩猎、吉庆、婚娶等众多方面。

各民族的舞蹈汇集起来,壮族有拢牙歪(牛头舞)、拢马哈(纸马舞)、拢阿曰(手由舞);苗族芦笙舞;彝族弦子舞(纵弦子)、铜鼓舞等。

这些舞蹈得到长时期的保存流传,倍受各民族的喜爱,凡遇节庆或有客人到来,可以不分时间,不讲地点和条件,翩翩起舞,达到召之急来,来之能跳,使用权人沉浸在赏心、欢快、愉悦的氛围中。

民歌对唱:从历史以来,广南就素有歌的山、歌的海之称。

各民族都喜欢唱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民歌曲种有壮族侬支系的“伙楞”、沙支系的“温瑞”、“果奋”和汉族民歌。

唱民歌和开展民歌对唱是广南农村各民族中最普遍的文娱活动内容,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无论生产劳动、赶街路上、传统节日期间,娶亲嫁女等任何场合下都可以唱,可以独唱、合唱、对唱。

特别是对唱,有时通宵达旦,甚至几天几夜不停歌声。

这种以歌代言,借歌传情的民歌演唱,类容丰富多彩。

民歌的内容有古歌、情歌、酒歌、生产劳动歌等,触景生情,见子打子,脱口而出。

如汉族男女未婚青年的情歌调:男唱:上一坡来下一坡,有脚踩着蜜蜂窝;蜜蜂出来煽翅膀,哥请小妹唱山歌。

女唱:一路唱歌一路来,一路买花一路栽;好花一年开一次,哪有一年四季开。

各民族对歌择偶,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对歌找到意中人,结为连理,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彼彼皆是。

“三月三(),赶花街”是壮家多年流传下来的最热闹、喜庆的传统习俗之一,花街节是壮族姑娘小伙的情人节。

花街节在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旧历三月初三,主要盛行于那伦、者兔和珠琳等3个壮族侬人聚集的壮乡。

据说这是过去人们为冲破包办婚姻的枷锁,争取自由恋爱、自由择偶而起的习俗。

每当节日临近,姑娘们便忙碌起来:飞针走线绣花鞋垫、做黑帮白色毛边的布鞋、织布做衣准备送给心上人,而小伙则忙着购买漂亮的头帕、绣花线、银手镯、项链等传情的信物,过节那天还要杀只大公鸡带着鸡腿到花街上与心上人共享;而长辈们则要为自己的女儿蒸花糯饭,染红鸡蛋等食品,让女儿带到花街上送给意中人。

节日当天,姑娘小伙们一大清早便起床梳洗打扮,换上节日的盛装,打着花伞,带上准备送给心上人的礼物,呼朋引伴,兴高采烈地从十里八村赶往花街集市。

一路,欢声笑语,歌声不断。

到达街场后,便成群结伙,纵情对歌,直唱到夕阳西下,互相中意的情人便成双成对,或坐在大树下,或逗留在小溪旁,或漫步在田间小道上,窃窃私语,互吐爱意……待月上树梢,街场上又沸腾成情歌的海洋。

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

今天广南的花街节,已经成了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一个内容。

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举行。

在2006年第六届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上,文山州荣获“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花车巡游暨广场民族歌舞展演”二等奖,并选送3名选手参选云南旅游形象大使,获得较好成绩。

旅游节期间,作为分会场的丘北、广南举办了三月三、花街节、花山节等节庆活动。

广南县人民政府驻地莲城镇距省会昆明485公里,距州府文山167公里,距广西南宁560公里,是云南省通往广西、广东及沿海的重要通道,323国道和建设中的衡(湖南衡阳)昆(云南昆明)高速横穿县境。

2007年广南壮族花街节5月2日上午,广南铜鼓广场上空彩球飘荡,广场中央的舞台装扮得花团锦簇,从四面八方赶来欢度2007年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广南分会场暨广南壮族花街节的壮族同胞和各地游客万余人欢聚铜鼓广场,观看花街节开幕盛况。

州政协主席王云凌、副主席侯强出席开幕式。

王云凌举锤敲响铜鼓,宣布2007年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广南分会场暨广南壮族花街节隆重开幕。

为举办好这次展现广南民族风情的文化盛会,广南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早与云南电视台共同编排了丰富多彩的开幕式文艺节目。

开幕式文艺表演由欢聚桃源、情满花街和多彩壮乡组成,除了由当地演员演唱的壮族歌舞《当帕来》、《拢梅叮》、《拢恩碗》和《敬酒欢歌》等富有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文艺节目外,来自云南电视台特邀的演员也先后上台献艺。

田枫表演的《口技》和雷一枫演唱的《经典摇滚串烧》,把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推上了高潮。

此次节庆活动,除了2日举行隆重的开幕式文艺演出活动之外,从5月2日至20日,县民族宗教局、县体育局、县招商局、县灯展办、莲城镇、旧莫乡和坝美镇等,还分别举行“莲郡宵灯”灯展、铜鼓广场文艺演出、广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展销、坝美景区壮族民歌大赛和旧莫昔板村牛王争霸赛等活动。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

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人们认为,祭了地蚕,既可使它们迷糊,又能封住它们的嘴巴,田里的禾苗即可免遭虫害。

后来将三月三定为“歌会节”。

贵阳南部郊区布依族把“三月三”称为“仙歌节”。

节日内容与乌当区新堡乡大体相同,但他们是用唱歌的方法来祈求天神免灾,这天男女青年上山对歌。

传说谁唱的歌最动听,天上的歌仙听了,便会赐你一副金嗓子。

你劳动到哪里,哪里就会听到金嗓于唱歌,害虫听到这声音就不敢伤害庄稼了。

“三月三”是贵州罗甸县布依族的“扫墓节”。

此日以二家或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杀猪宰鸡,摆设酒菜和花糯米饭祭奠。

扫墓后,人们在坟山上娱乐、打猎和野餐。

罗甸县南部红水河一带,“三月三”又称“枫叶节”。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

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

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

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

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

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

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

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