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修订简介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部公告2017年第10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公告

交通运输部公告2017年第10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公告

交通运输部公告2017年第10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7.03.20
•【文号】交通运输部公告2017年第10号
•【施行日期】2017.03.2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交通运输部公告
2017年第10号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同时废止。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主持编制。

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管理和解释工作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告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丁88号江苏大厦,邮政编码:100011),以便修订时研用。

特此公告。

交通运输部2017年3月20日。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条文解读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条文解读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厚度不满足防冻要求时:增设防冻层。 防冻层材料:粗砂、砂砾、碎石等。
2021/11/14
34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路段,有裂隙水、泉眼等水文条件不 良岩石挖方路段,基层和底基层为非粒料类材料时:可在基层 和底基层与路床之间设置粒料层。粒料层应与路基边缘或与边 沟下渗沟相连接。
粒料层厚度:≥150mm。
2021/11/14
35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或冷再生类材料结构层与沥青类结构层之间: 宜设置封层。
封层: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
当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时,可不再设封层。
2021/11/14
36
沥青混合料层之间:应设黏层。
黏层材料: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 青等。
2021/11/14
2021/11/14
3
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度指标
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不低于下表规定值。 首次引入目标可靠度及目标可靠指标,用于设计。
2021/11/14
4
设计使用年限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公路等级、经济、交通荷载 等级)不低于下表规定值。改建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依据工 程实践情况确定。 提高了三、四级公路的设计使用年限,原规范三级公路的为8 年,四级公路的为6年。
2021/11/14
12
2 结构组合设计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 路基 基层和底基层 面层 功能层 路肩 路面排水
2021/11/14
13
一般规定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考虑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长期 性能衰变规律、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理念。 保证路面结构安全、耐久、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
2021/11/14

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变更探讨

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变更探讨

收稿日期:2018-10-11作者简介:李梦琪(1993—),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道路工程。

1引言沥青路面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设计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使之能起到承受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耐久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1]。

沥青路面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同时还会危及路面的耐久性与安全性。

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以下简称《现行规范》)于2017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相比于2006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3](以下简称《原规范》)其在部分内容有较大调整。

目前为止,鲜见有人对新旧规范的修改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而本文就《现行规范》进行的变更加以探讨。

2交通荷载分析方法轴载换算作为确定累积交通量作用次数的基础,同时也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最重要的依据,其计算的正确性对于沥青路面设计尤为重要。

《原规范》中将车辆分为6种类型并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分别换算为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进行轴载计算。

这种方式可能出现将轴重相差很大的车辆归入同一类型的问题,这样会造成计算当量轴载作用次数会与实际差距很大。

同时,《原规范》中没有考虑到非满载车辆引起的轴载变化。

针对第一个问题,《现行规范》根据车辆组成、轴组组成和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将交通组成分为11种车辆类型,并按轴载谱对不同轴重区间统计轴重分布,以更加准确分析交通参数。

针对第二个问题,《现行规范》以车辆的标准总重为基准,将各类车辆都划分为满载车和非满载车,并考虑不同类型车辆中满载车和非满载车的当量轴载换算系数不同,计算各类车辆当量轴载换算系数,使其更加符合实际。

据此,《现行规范》中根据精确度,由高到低分了三个层次进行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的计算。

第一层次根据指定的调查分析方法来确定各种轴型轮组的分布系数;在无实测数据时则采用第二、三层次,按满载车和非满载车所占比例,分别采用当地经验值和全国经验值来确定各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课件

(JTGD50-2017)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ppt课件
石灰粉煤灰稳 定类
石灰稳定类
结构层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高速公路、一 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
极重、特重 交通 ≥1.1 ≥0.9 ≥0.8 ≥0.7 -
重交通 ≥1.0 ≥0.8 ≥0.7 ≥0.6 -
经湿度调整后
300~700 190~440 250~600 160~380 200~400 130~240
注:材料性能好、级配好或压实度大时取最高值,反之取低值。
ppt课件
23
5.4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5.4.1~5.4.3 对于无机结合料类材料的集料最大粒径、 水泥剂量,贫混凝土等做了相关规定,表5.4.4给出了无机 结合料材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代表值)可供参考。
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307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提出抗滑技术指标横向力系数sfc60测试标准车60kmhtd铺砂法构造深度mm与旧规范一样表3062低温开裂指数要求公路等级高速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四级公路低温开裂指数ci不大于注意以下几点445基层和底基层厚度突出了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关系452面层材料类型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与层位表452表452面层材料的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材料类型适用交通荷载等级和层位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对抗滑有特殊要求的表面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各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上拌下贯沥青碎石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面层沥青表面处治中等轻交通荷载等级的表面层454不同粒径的沥青厚度符合表454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类型以下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厚度mm不小于47595132160190265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152535405075沥青玛蹄脂碎石30405060202530表454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层厚mm46功能层

新旧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比

新旧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比

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修订点研究第一章前言随着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沥青路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推广应用,以及工程经验的积累交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也与时俱进,每隔10年左右进行一次大的完善,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后文简称《新规范》)替代2006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后文简称《旧规范》),《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相较于《旧规范》,《新规范》有较大幅度修订调整,那么主要修订点在什么地方呢?调整的缘由是什么?沥青路面设计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研究?以下从交通荷载参数、结构组合设计、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以及路面结构验算四方面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

第二章交通荷载参数变化轴载换算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荷载参数,用来确定累积交通量作用次数,同时也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根本依据,轴载换算的准确性以及代表性对于沥青路面设计非常重要。

首先《旧规范》交通组成的分类是要选取代表车型,一般是将混合交通车辆分为5~6种车型,分类较少,难以充分考虑车辆组成和超载对路面的影响作用,因此《新规范》在国内60余条公路交通荷载参数调查数据基础上,考虑轴组成、车辆构造及其对路面的产生破坏作用,将11种车型作为新的交通组成,并按轴载普统计不同轴重区间上的轴重分布,同时忽略小汽车对路面的作用,仅考虑6轮及以上的客货车作用,从而更加精准地分析交通荷载参数;其次,《新规范》提出了车辆类型分配系数(TTC),它反映整个卡车和半挂车在车辆组成中所占比例。

美国力学经验法路面设计指南(MEPDG)中按车辆类型分配系数(TTC)的不同将公路交通组成分为17类。

然而这一TTC分类过于繁琐,并不适于我国的交通情况,使用起来会产生诸多不便。

《新规范》将车辆类型分配系数(TTC)分类简化为5类,并给出了相应的车辆类型分布系数。

接着《新规范》按三水平确定车道系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和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水平一为根据现场交通观测统计和称重采集车辆数据计算确定,水平二为采用当地的经验值,水平三采用规范推荐值。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宣贯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宣贯

三级公路 80 0.84
四级公路 70 0.52
表3.0.2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8
3.0.3 设计轴重100kN,单轴,双轮组(与老规范同),技术参数 表3.0.3设计轴承的参数
设计轴载(kN) 轮胎接地压强(MPa) 单轮接地当量圆直径(mm) 两轮中心距(mm)
某层类型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水 泥混合凝上基层和底基层为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的沥青混
合料基层
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
高速、一级公路
二级、三级公路
15
20
其他基层
10
15
14
3.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应小于附录B4的容许值; 4.按照附录B5计算的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指数不大于表3.0.6-2;
表3.0.6-2 低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裂指数要求
27
S (t )

PL3
4bh3 (t)
式中:S(t) : 实时蠕变劲度,t 60s
P : 恒定加载,100g(998mN) L : 梁支点间的距离, 102mm b : 梁宽度,2.5mm h : 梁厚度,6.25mm
(t) : 实施挠度,t 60s
28
2 .当蠕变劲度S在300~600MPa之间,且m>0.3,增加沥青直接 拉伸试验(DTT),其断裂应变不宜小于1%(10 000με)
用贯入法测定。
— 目标可靠度指标,反映结构可靠性的大小。
S
— 标准差,又称均方差.S
1
N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新旧版本对比分析裴旭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新旧版本对比分析裴旭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新旧版本对比分析裴旭发布时间:2021-08-17T01:49:53.72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裴旭[导读]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是公路沥青路面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北京市七环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 100000摘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是公路沥青路面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2017 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较2006 版变化颇多,2017 版规范构建了新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和参数体系,设计方法仍遵循力学—经验法,但设计所需参数和影响因素均增多,计算较复杂。

本文通过对2017版规范修订的内容及原因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道路工程实际提出相应建议,提出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沥青路面;设计;对比1 前言沥青路面因具有平整性好、行车舒适、噪声低等突出优点,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现阶段沥青路面服务期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损害,严重影响到路面结构性能或功能性能,以至丧失结构承载力导致路面结构整体性破坏。

我国已颁布的6部规范一直沿用路表弯沉作为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原因是该指标可反映结构综合刚度,且具有可检测性。

但从已有研究和以往的实际应用来看,以路表弯沉值为主要控制指标无法与多种破坏类型和破坏标准统一协调,路面结构设计宜采用多个单项指标,分别针对和控制相应的特定损坏类型。

因此,亟待结合沥青路面损害的多因素制定新标准。

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以下简称新规范)自2017年9月1日正式实施,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以下简称旧规范)同时废止。

至此我国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规范全部更新完毕,其体系基本形成。

新规范摒弃了以路表弯沉值为主要设计指标的结构设计方法,在充分研究国内外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与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沥青路面使用特点与经验,构建出新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和参数体系。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修订简介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_修订简介

谢谢!
4.采用多指标设计准则。
增加了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路面低温 开裂指数等指标。取消了路表弯沉设计指标。补充了防冻厚度 验算及修订了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更好地控制路面结 构的性能。
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破坏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破坏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面低温开裂 防冻厚度、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
——改进了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
——改进了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
——增加了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
——增加了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增加了路面低温开裂指数等指标。
——补充了防冻厚度验算。
——修订了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
5.交通荷载分级
鉴于我国道路的交通荷载现状(超载),增补了极重交通荷载 等级,按交通量(辆)分级,避免因设计指标不同而轴载作用 次数不一样的麻烦。
容许弯沉: lR N110f..20A1A2 (mm
道路等级系数A2
——1997版
以设计弯沉取代容许弯沉 补充弯沉调查,修正设计弯沉指标值 半刚性材料模量提高(1~2)倍 以劈裂强度替代弯拉强度
设计弯沉=容许弯沉/1.2
设计弯沉:
ld
6.0 N0f.2
A1A2A3
(mm
基层类型系数A3
附录A:半刚性基层材料振动法试件成型方法和抗冻性试验方法 附录B:气候区有关资料 附录C: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 量 附录D: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 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 附录F:查表法估计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JTG D50 2017
1、 总则 2、 术语 3、 设计标准 4、 结构组合设计 5、 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 6、 路面结构验算 7、 改建设计 8、 桥面铺装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时,先拟定某一层作为设计层,设定面层和其他各 层的厚度。
——层底拉应力验算
m≤R
——路面弯沉值竣工验收
路面竣工时的整体刚度,以不利季节BZZ-100标准轴载 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的代表值lr评定。即 :
竣工后一年测试。用标准轴载BZZ-100的汽车实测路表 弯沉值。对半刚性基层结构宜用5.4m的弯沉仪,对柔 性或组合结构可用3.6m的弯沉仪测定。
——1966版
设计指标未作改动 修正前苏联弯沉计算公式 建立本国气候分区、土基和材料参数
——1978版
以容许弯沉为设计指标
全国弯沉调查,提出临界损坏状态和设计指标值
采用双圆、双层体系
综合修正系数 容许弯沉:
lR N130f..27A1 (mm
路面类型系数A1
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结构组合不合理
主要的结构组合: 沥青面层+无机结合料类基层+无机结合料类底基层 沥青面层+无机结合料类基层+粒料底基层 强基薄面
很少用的结构组合: 沥青面层+粒料类基层+粒料类底基层 沥青面层+沥青结合料类基层+粒料类底基层 沥青面层+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无机结合料类底基层 沥青面层+沥青结合料类基层+粒料类底基层+无机结合料类底 基层 导致路面结构组合不尽合理。
——理论基础
多层弹性体系理论(层间完全连续)
——设计标准
路面设计弯沉值
ld
6.0 Ne0.2
A1A2A3
容许拉应力
(mm
s =沥青混凝土(15℃)或半刚性材料(90d/120d/180d)
的劈裂强度
Ks=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路面厚度计算 假设路表弯沉值ls=设计弯沉值ld,计算路面厚度
路面状况 好 较好 中 较坏 坏
损坏状况(标准)
路面外观特征 坚实、平整、无变形、无裂缝 平整、无变形、少量发裂 平整、无变形,有少量纵向或不规则裂缝 无明显变形,有较多纵横向裂缝或局部网裂 连片的严重网(龟)裂或伴有沉陷、车辙
——1987版
增加抗弯拉验算指标 补充弯沉调查(北京),修正容许弯沉设计指标值 采用双圆、三层体系
——经验教训
现象: 早期损坏严重(开裂、沉陷、车辙、松散、坑洞等) 原因: 设计指标不全面 结构组合不合理 材料试验和参数取值不能完全反映材料服役性状(黏弹塑性、 黏附性、温度敏感性、老化、耐久性) 交通荷载预估不准确
设计指标不全面
采用路表弯沉作为设计指标,并验算沥青层、半刚性(刚性) 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设计准则。存在如下问题: 一,弯沉指标的不唯一性,即不同路面结构组合,可以得到相 同的弯沉。弯沉只是反映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不能完全反映 路面结构的性能和破坏(疲劳、永久变形、高温车辙,低温开 裂等)。弯沉指标与路用性能没有直接关系。 二,没有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沥青混合料是温度敏感性材料, 温度高时,具有黏弹塑性,温度低时,表现出明显的弹性,路 面疲劳、永久变形、高温车辙、低温开裂等破坏无一不与温度 相关。弯沉指标与温度效应没有关系。 三,验算沥青层底拉应力,计算模型中,假设层间连续,则沥 青层底不会出现很大拉应力。与验算沥青层底拉应力矛盾。
——材料设计参数
实测或参考选用 15℃、20℃抗压回弹模量 劈裂强度
弯沉计算时 抗压回弹模量(沥青混凝土20 ℃ )
拉应力计算时 抗压回弹模量(沥青混凝土15 ℃ ) 考虑模量的最不利组合
——标准轴载
——轴载换算
上述轴载换算公式,仅适用于单轴轴载小于130 kN的各 种车型的轴载换算
——累计当量轴次
——交通荷载等级
——2006版
与1997年版完全相同。
AASHTO 2002 AI
Shell CBR 日本 南非 诺丁汉大学 比利时 法国
2 国外状况
部分国家或单位采用的设计指标
机构 AI
沥青层 疲劳

稳定粒料 层拉应力
路基顶面 压应变

粒料层剪 切应力
永久变形
SHELL



澳大利亚



日本


南非




诺丁汉大学 ※

比利时



法国



俄罗斯
※பைடு நூலகம்
路表 弯沉 补强※

国外常见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3 修订背景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建设发展需求 上一版规范在使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应用“四新”(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 国外先进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和理念 系列新的研究成果(路基、路面、材料、试验)
——1958版
沿用前苏联1954年《柔性路面设计须知》 三种极限状况
——弯拉断裂、锥形贯穿、表面不平整 一次或多次荷载作用,都在相同的极限相
对弯沉值时破坏 以相对容许弯沉(lk /D)为设计指标
——公式范围: E1/ E0 = 3~15;h/D = 0.5~2.0 均质体弹性,综合模量,当量厚度
JTG D50-2017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修订简介
1. 历史沿革 2. 国外状况 3. 修订背景 4. 修订变化 5. 适用范围 6. 现实意义
内容
1 历史沿革
1958年版,《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 1966年版,《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 1978年版,《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 1987年版,《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 1997年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2006年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2017年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容许弯沉: lR N110f..20A1A2 (mm
道路等级系数A2
——1997版
以设计弯沉取代容许弯沉 补充弯沉调查,修正设计弯沉指标值 半刚性材料模量提高(1~2)倍 以劈裂强度替代弯拉强度
设计弯沉=容许弯沉/1.2
设计弯沉:
ld
6.0 N0f.2
A1A2A3
(mm
基层类型系数A3
——发展需求
2015年底,我国公路统计数字
总里程
:457万公里
沥青
:102万公里(养护维修周期3~5年)
水泥
:206万公里(养护维修周期5~8年)
高速路
: 12万公里
公路密度 : 47.6公里/百平方公里
汽车保有量 :约1.64亿辆
机动车保有量:约2.74亿辆
2013年6月20日,《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公布,西部地区 新增加两条南北纵线,成为“7 11 18”网,总里程 8.5 → 11.8万公里。到 2020年,总里程16.8万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