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时间与生命的时间
地球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生命的

地球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生命的现在的科学家有研究上表明,在地球中的生命可能早在3亿年前就直接存在着生命的迹象了。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地球出现生命的时间,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出现生命的时间科学家称刚开始研究地球生命出现的时间的时候,当时的结果是38亿年前,当时这消息就已经足以震惊世界,现在科学家最先的研究成果竟然比当年还要早3亿年,这简直就是我们所无法想像的。
科学家称,如今我们发现,在地球形成不久后,几乎与此同时就出现了地球生物。
这意味着,只要有合适的元素出现,星球上就会迅速形成生命。
”该研究显示,39亿年前内太阳系发生过大规模爆炸,这些爆炸导致地球上出现大型陨石坑,而生命的出现要早于这次大规模爆炸。
石墨中的原子是碳的一种晶体形式,同时也是生物起源的标志。
科学家宣称,石墨中富含碳同位素12C,这种“轻”碳同位素通常与有机生命存在关联,它暗示陆地生物圈早在41亿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现。
该项研究另一负责人帕里克-波恩克指出:“一些科学家辩称,所有地球生命都在那次大规模爆炸中死亡,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不久后生命一定又迅速在地球上卷土重来。
”科学家表示关于生命起源学说,还要继续研究,科学家之后会对冥古宙进一步的研究,看能不能有新的更大的发现爱你,现在的结果真是太震惊了,未来还有多少令人震惊的事情出现呢?地球出现生命的原因首先,地球是由气体和物质元素为主体所构成的,应该所有的人都知道。
气体:氧气、氢气、氮气、氦气等等。
物质:钙、铁、铝、镁、钠、钾等等。
水质:地球自身就是是一个由70%水分和30%陆地而组成的球体。
先来说地球本体的元素和含值。
因为每件事我们要想了解它的源头,就必须了解它的本质。
不然我们怎么着手?怎么发现?怎么懂的用原理破解?小编的几条分析解说里,应该能得到一些结论和如有所思:西方的神论说。
关于这点,本文小编给予强烈的抗议感,“神”只是用来感化人、教育人、教化人的一种理念信仰。
我们让它来缔造地球上的生命或者是人的生命,我们每一个人可以理智的用自已脑子里的文化知识想一想,它的原理何在?它创造生命的条件够不够?如果是“神”创造生命,为什么独一无二,只能是“它”?难道真的是“它”先创造万物生长,最后创造人类来维护万物?自然环境说。
时间即生命

时间即生命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然而它却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时间像一条不可逆转的河流,一旦流逝就无法回头。
时间即生命,每一刻的流逝都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在消逝。
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善用时间,让每一刻都有意义,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时间是有限的。
每个人一生中所拥有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将拥有多少时间。
有人或许可以活到八九十岁,而有人却可能在年轻时就失去生命。
既然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更加珍惜它。
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而是应当善加利用每一分钟,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
时间是公平的。
无论是贫穷人还是富有人,无论是智慧人还是愚昧人,每个人在一天中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时间不会因为你的身份地位、财富多少或者智慧程度而有所改变。
时间是公平的。
我们应当抓住这个共同的基础,好好利用时间,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一旦时间流逝,就无法再回头。
过去的时间无法重来,每一个错失的机会都是永远失去了。
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后悔和抱怨上,而是应当努力奋斗,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
时间是可以创造的。
虽然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学习来创造更多的时间。
勤奋工作和高效学习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获,拥有更丰富的生活。
时光流逝,回首往事,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的时间,丰富自己的人生。
时间是有序的。
时间有明显的先后顺序,过去、现在、未来,构成了时间的连续性。
我们应当承认并尊重这种时间的有序性,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
合理的安排时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生命,让每一刻都有意义。
生命时间及其变异:一种现象学精神病理学模型

时间性问题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始终关切的基本命题。
胡塞尔区分了客观时间、主观时间和内在时间,并在现象学的意义上对作为一种内时间意识的内在时间进行了细致考察。
海德格尔则直接用时间性问题阐释此在,认为时间是一种存在问题的超越境域。
而早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之前,柏格森就已经以“绵延”为论题,在一种朴素的现象学层面上对时间性问题进行过充分讨论。
这三位哲学巨匠在时间性问题上的志趣相投并非偶然,毋宁说是一种出自于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共同关注的必然结果。
而在精神病学的日常实践中,对病人时间感的检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受到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影响,法国现象学精神病学的先驱尤金·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生命时间”这一概念,用以解释忧郁症患者在临床中表现出的时间感停滞等病理现象。
而后冯·葛布萨特尔和斯特劳斯等现象学精神病学家也分别在闵可夫斯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扩大了这一概念的解释效力。
同时代的另一名精神病学家,路德维希·宾斯旺格则充分吸收了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思想,将“生命时间”的概念应用到躁狂症患者的临床解释中,并在海德格尔“存在于世”说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存在于躁狂之世”这一崭新说法。
正是由于闵可夫斯基和宾斯旺格等现象学精神病学家的不懈努力,现象学的精神病学不再仅仅停留在雅斯贝尔斯意义上的那种对精神病理现象和临床材料的静态现象学描述,而成为一种真正现象学化了的精致的精神病学理论体系。
一、生命时间的哲学源流虽然柏格森主义是一种完整的生命哲学形态,其对时间问题的探索也充分体现在对“绵延”一词的描述中,但他却从未明确提出过“生命时间”这一概念,甚至只在《论意识的直接预料》一书的后半部分才将“生命”一词作为我们所经验到的东西来使用。
真正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法国著名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家闵可夫斯基,正是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领域对柏格森主义生命哲学以及舍勒主义现象学的积极实践,才使得精神病学从雅斯贝尔斯的那种朴素的现象学描述中挣脱出来,转变成为一种以人性存在而非以症状为中心的精神病学取向。
生命与时间

对于生命与时间的哲学思考摘要: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同于浪费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命也在消逝。
如何珍惜时间,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
反思自己过去的时间观,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命的意义,从珍惜时间开始,从点滴小事开始,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关键词:时间观珍惜时间哲学思考引言: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朵朵小浪花,一点不起眼;生命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是无价之宝。
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这个美好的东西,它很珍贵,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有些人好好珍惜了生命,让生命活出了精彩,创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而有一些人因为生活的挫折和坎坷,居然就轻易地舍弃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啊!而时间又是什么呢?时间像一张弓箭,正所谓拉弓没有回头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去不复返。
一、反思过去的时间观时光匆匆,很多时光过去就是过去了,永远也不会回来的。
反思自己过去的时间观,感慨万分。
发现有许多该做的事都没做好,浪费了很多时间,虚度了许多光阴。
时间是怎么浪费的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缺乏明确的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没有明确的目标,好像是为了做事而做事,盲目行动。
所以我们往往不注重得到同样的结果如何提高效率。
2、拖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事情不等到最后一刻不动手,习惯了“临时抱佛脚”,习惯了懒惰。
3、没有把要做的事情按优先的顺序排列。
要做到事情很多,但是不知道哪个才是重点。
把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在找东西上了,没有条理性。
4、过于重视细节,事必躬亲,不懂授权。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很放心让别人帮我们做事情,好像只有自己做了才放心。
有时候我们要学会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双赢。
5、不会拒绝别人的要求,被一些杂事影响,时间被别人偷走得太多。
6、做事有头无尾,三分的做事热情,没有持久的耐心。
物理时间观和生命时间观

物理时间观和生命时间观
物理时间观和生命时间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涉及到时间在不同领域和层面上的理解和应用。
1.物理时间观:物理时间观是指在物理学中对时间的理解和描述。
物理学将时间视为一个独立的变量,它可以测量和量化,作为描述事件发生顺序和持续时间的工具。
在物理时间观中,时间是线性的,可以通过时钟进行精确测量。
物理时间观还涉及到时间的相对性、时间的流逝和时间的不可逆性等概念。
2.生命时间观:生命时间观是指对时间在生命层面上的理解和体验。
它涉及到人类对时间的感知、理解和利用。
生命时间观强调时间的有限性和宝贵性,认识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生命时间观还涉及到对时间的规划、时间管理和时间利用的认识,以实现个人目标和追求幸福。
这两个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来理解时间的本质和意义。
物理时间观更注重时间的物理属性和测量,而生命时间观更关注时间在个人和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它们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应用和意义,但相互补充和影响,共同构成了对时间的多维度认知。
1/ 1。
生命科学中的时间概念

生命科学中的时间概念时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被定义为一个用来测量事件发生顺序的概念,是我们分配任务,安排日程以及组织生活的重要基础。
在生命科学中,时间更加重要,它不仅是一个基本的测量工具,还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命科学中的时间概念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机械时间,即以秒、分钟、小时等为单位的时间,是用来测量生物体内外的运动速度、反应时间、生长速率等。
第二类是生命时间,即生物体内部的时间,是用来测量生物体代谢、繁殖和死亡的时间。
在机械时间中,最基本的时间单位是秒,它定义为铯原子133的基态超精细结构的两个能级之间的电磁辐射在真空中行进的精确时间。
在生命科学中,我们通常用秒来测量一些时间短暂的反应,比如神经元的电位变化、酶催化反应等。
分钟和小时单位被用来测量日常生命的一些活动,比如动物的睡眠、食物的消化、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日、月、年单位被用来测量一些生物体的周期性事件,比如动物的发情期、季节性打繁殖、植物的开花时间等。
以上这些单位通常被称为外部时间,是测量生命科学中大多数时间的基础。
然而除了外部时间,每个生物体还有内部节律控制它的生命活动。
内部节律是一种对一些生物学过程的时序性调节,比如脑电波、激素分泌、成纤维细胞运动等。
内部节律被我们称为生命时间,也被称为生物钟。
一个生物钟正常的功能可使生物适应环境变化,而失控的生物钟可以导致许多疾病。
生物钟的研究相当于生命科学中的一项基础研究。
生物钟的调控是复杂的,体内有许多基因参与其中,它们作为时钟基因控制一系列的内部节律。
普通的12个钟基因,例如DBP (D-site of albumin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Clock (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kaput)、Cry (cryptochrome)、Get (gigaxonin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Per (period)和Timeless 等,他们都对生物钟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拥有的、无法回收的资源。
它无私地流转着,不容违抗地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发展。
然而,我们往往常常对时间的珍贵性视而不见,不加珍惜。
时间就是生命,只有懂得善用时间,我们才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首先,时间的价值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24小时,但是有的人把时间用在了充实的工作和学习上,而有的人却把时间浪费在琐碎的事情上。
时间的利用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成就。
明智地分配时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安排工作和娱乐,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而如果没有良好的时间管理,我们很可能会陷入拖延、浪费的怪圈中,无法顺利完成任务,造成时间和机会的浪费。
其次,时间对于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是个人事业还是企业的发展,时间都是关键的因素。
成功的人士常常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准确把握时机,及时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够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发掘更多机遇。
一旦错过了机会,时间的消逝就不会回来,后悔也于事无补。
正如名言所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只有充分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实现事业的成功。
同时,时间管理也对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能够准确地分配时间,让工作与休闲兼顾,我们的身心状态会更加平衡,更有活力。
充足的睡眠、科学的饮食、适量的锻炼都需要我们有时间去呵护自己。
时间管理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
而如果我们无法合理利用时间,导致工作、生活压力过大,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困扰。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时间,让时间为我们所用。
首先,我们需要树立时间的观念,认识到时间的尊贵和珍稀,才能更好地安排时间。
其次,我们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时间表。
只有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如番茄钟、四象限法等,通过合理的分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五种时间》的知识点总结

《五种时间》的知识点总结时间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人类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和利用也日益深入和广泛。
时间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和专业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五种不同的时间,包括物理时间、生物时间、心理时间、社会时间和文化时间,以及它们的相关知识点和特点。
物理时间是指宇宙中的时间流逝,它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的影响,是一种绝对时间。
物理时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独立于物体运动和观察者的概念,是一个独立于任何特定物体或系统的发展方式。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宇宙演化的标尺。
根据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时间是和空间紧密相关的,组成了时空的基础结构。
在相对论中,时间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时间感受。
在量子力学中,时间是一个连续的参数,时间发展是量子系统态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在天文学和宇宙学中,时间被用来描述宇宙和星系的演化和变化。
生物时间是指生物体内的生物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内在的时间节律。
生物时间与环境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受到光线、温度、气压等外部刺激的影响。
在生物钟的控制下,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会在一天的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生物钟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钟的研究对于了解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对于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时间是指人们对时间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人们常常会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或者缩短。
心理时间还表现在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上。
时间在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些心理疾病是和时间感受有关的。
同时,时间对于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研究时间感受和时间行为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社会时间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和时间运作。
在社会中,时间是人们活动的基本节奏和合作的基本条件,它对于社会的组织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1期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N o .1.2010J O U R N A L O F G U I Y A N GU N I V E R S I T Y (总第17期)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Q u a r t e r l y )(G e n e r a l N o .17)科学的时间与生命的时间唐忠伟(贵阳学院政教系,贵州 贵阳 550005)摘 要:科学的时间与生命时间并不是表明在宇宙中有两种并列的时间存在,二者的不同在于我们对时间采取的思维方式不同。
我们以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来对待的时间是科学的时间;而以主客一体的方式来对待的时间是生命的时间。
具体而言,我们是以逻辑的方法来把握科学的时间的;对于生命的时间,则是以直观的方法来把握。
关键词:科学的时间;生命的时间;思维方式;逻辑;直观中图分类号:B O 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0)01-0062-03S c i e n t i f i c T i m e a n d L i f e T i m eT A N GZ h o n g -w e i(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G u i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 55000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S c i e n t i f i c t i m e a n dl i f e t i m e d o n 't m e a n t h a t t h e r e a r e t w o t y p e s o f t i m e e x i s t i n g i nu n i v e r s e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b u t w e h a v e d i f f e r e n t t h i n k i n g m o d e s t o w a r d s t h e m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t i m e m e a n s t h a t w e a d o p t t h e t h i n k i n g m o d e o f s u b j e c -t i v e -o b j e c t i v e d i c h o t o m y a n d t h e l i f et i m e m e a n s w ea d o p t t h e s u b j e c t i v e -o b j e c t i v e i n t e g r a t i o ni d e a .S p e c i f i c a l l y s p e a k -i n g ,w e s e e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t i m e i nl o g i c w a y a n d t h e l i f e t i m e i ni n t u i t i v e w a y .K e y w o r d s :s c i e n t i f i c t i m e ;l i f e t i m e ;t h i n k i n g m o d e ;i n t u i t i v e首先要说明的是,科学的时间与生命时间并不是指在宇宙中存在着两种并列的时间,二者的不同在于我们对时间采取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的不同。
两种思维方式与时间在认识两种思维方式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两种思维对象,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思维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现象;一类是心理现象。
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物理现象不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因为如果这个事物尚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它也就还没有进入到人的意识之中,那人就完全不知道它的存在,自然就谈不上成为人的思维对象。
因此,这里所说的物理现象指的是显现在意识中的“物象”,如我们看到的颜色、形状,所听到的声音,所嗅到气味,所思考的对象,等等。
心理现象指的是人的活生生的心理活动或思维活动本身(包括情感体验),具体说来是,看一种颜色的“看”,听一种声音的“听”,嗅一种气味的“嗅”,思考一个对象的“思考”以及喜、怒、哀、乐等等情绪。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太会留意去区分这两种现象,并且由于这两种现象总是交织在一起,区分它们往往是比较困难的。
然而对二者进行区分却十分重要,因为它们与我们的两种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对这两类现象进行思维时,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对物理现象,我们是把其作为一个对象,一个与“我”相分离的对象来认识的(虽然这一对象是在我的意识之中),如此“我”才能对其进行条分缕析。
而—62—收稿日期:2009-07-09作者简介:唐忠伟(1969-),男,贵州安顺人,贵阳学院政教系讲师,哲学硕士。
对心理现象却是不可把其作为一个与“我”分离的对象来认识的,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和感知必须是“我”直接进入、融入到心理现象中,换句话说,心理现象其实是“我”的一种直接、当下的体验。
心理现象与“我”是浑然一体的,如此才能真正认识心理现象。
当然,有人会说,我确实是能把心理现象作为一个对象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比如说“喜悦”,我就能对“喜悦”这种心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等等。
的确,我们是能这样做的,但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所分析、所研究的已不是心理现象,而是物理现象———你“喜悦着”与你分析着“喜悦”显然是两回事,前一“喜悦”是你进入了喜悦,你体验着喜悦;而后一“喜悦”是外在于你的,你其实并不真正知道“喜悦”是什么,你所观察到、分析到的“喜悦”无非是面部表情,心跳频率,血压高低等物理现象(由此我们也看到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是可以转化的)。
因此,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与把握一定是“进入”、“融入”、“体验”。
由此,我们看到,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另一种是主客一体的思维方式。
两种方式与两种现象的对应关系是:前者是认知物理现象的方式,或者说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必定是物理现象;后者是认知心理现象的方式,或者说主客一体的方式所产生的必定是心理现象。
了解上述两种现象、两种思维方式及其关系,对两种时间观就容易理解了。
以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时间时,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
以主客两分的方式来看待的时间是科学的时间,以主客一体的方式来看待的时间是生命的时间。
科学(自然科学),采取的是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
它认知的是物理现象。
在科学看来,时间即是物质在空间中运动的持续性。
如一年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圈,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圈等等。
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揭示物理现象的运动、变化规律,而物理现象的运动、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物理现象在时序上的因果关系,这就要求弄清在何时发生了什么,而在此之前,之后又发生了什么,等等。
同样的原因,科学还需要对时间进行精准的确定,这就需要对时间进行分割,如一天分为24小时,一小时分为60分,一分钟为60秒等等。
在此,我们看到,科学的时间完全是外在于“我”的对象,它是一种工具,根据它,我们可以界定物理现象的规律,同样根据它,“我”可以对“我”进行安排,从而“我”变得井井有条。
心理学科(或精神学科)是体验或证悟心理现象的学科。
注意,这里讲的心理学科不是指我们通常讲的心理学,通常讲的心理学是把所谓的心理现象作为静观的对象来看待的,如前所述,它把所谓的心理现象作为静观对象来观察、记录、分析,这个心理现象是外在于研究者本人的,它所认知的心理现象由于它所采取的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而变成了物理现象。
这种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因此,这里所说的心理学科采取的一定是主客一体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以主客一体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时间时,“我”即融入到生命的时间之中,生命的时间并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与“我”的心理现象浑然一体,“我”在心理现象中自由的游弋,此种心理现象的自由游弋即是生命的时间。
或者说,生命的时间是活生生的生命的呈现,是心理现象的绵延。
生命的时间绝不可能从生命中或从心理现象中游离出来,为生命的呈现提供“计量”。
生命的时间至少有这样三个紧密联系的特点:第一是没有方向,生命的时间就象暗流涌动的深潭,而不是一条有头有尾的路途。
我们可以根据科学的时间来安排自己“前进”的目标,我们也在科学的时间中一天天长大,变老。
但在生命的时间里,生命的存在本身不变,直至死亡。
死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生命的时间是在朝向着它逐年逐月地趋近,它只是意味着心理现象或生命现象的消失。
在科学的时间里,生命存在的第一天与最后一天是截然不同的,但在生命的时间里,二者是没有区别的,生命的时间只有“在”与“不在”的区别。
第二是不可分割,生命的时间是生命的绵延状态,它不是生命作为一个物质在空间中运动的持续性,从而可以机械地分割为无数的点。
第三生命的时间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由于生命的时间没有方向,不可分割,因而就不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之分。
我们总是这样想,过去的“我”做了什么,现在的“我”正在做什么,未来的“我”要做什么。
这种以科学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想法简直太正常不过了,几乎不会有人对此种思维方式感到奇怪。
但如果从生命的时间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有些奇怪,甚至有点不可思议———这里有三个“我”:一个过去的“我”,一个现在的“我”,和一个未来的“我”。
这三个“我”是如何分断的呢?如果以年为划分标准,这肯定太不精确了,如果以月来划分同样如此,即便以秒来划分,同样存在问题,因为秒还可分为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如此等等,到底是哪一个时刻分断的?还有,如果把生命的时间分割了,那么我们又是以什么东西来把这些分割的时间点串联在一起的?(因为你肯定承认这三个“我”其实是一个“我”)。
因此,作为心理或生命的时间是不能被分割的,它也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它是深潭中涌动的暗流,一条过去、现在、未来融为一体的生命之流。
当然,在实用的层面,科学的时间是必要的,或者说它确实是有用的,但决不能以把握科学的时间的方式去把握生命的时间,那样的话,等于是消解了生命的时间。
—63—拓展一下,以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世界时,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以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握人生时,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这里蕴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世界是可以作为物理现象来对待同时也可以作为心理现象来对待的。
当我们采取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时,世界是一物理现象,此时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是认识论关系;当我们采取的是主客一体的思维方式时,世界是一心理现象,此时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是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