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合集下载

让学生动起来,让思品课活起来[论文]

让学生动起来,让思品课活起来[论文]

让学生动起来,让思品课活起来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行为是思品课的主要任务。

在新课程标准逐渐深化的今天,思品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以学生为本的路,让学生动起来,让思品课活起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观念情感教育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有思想,活力和发展的空间。

为了能使自己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意角色的转变,研究教法,搞好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一、转变教学观念,学生使课堂活起来初中思想品德课是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如果把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只是简单地灌输和传授,忽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就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无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带动学生使课堂活起来。

二、注重情感教育,让思品课在学生心里活起来青少年学生情感丰富,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

1.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自己要发自内心地爱这门课。

在讲授初三爱国主义内容时,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又讲大道理不爱听。

我会在收集的爱国故事中挑出自己最感动的讲给学生听,人们常说:打动自己才能去打动别人。

2.故事渗情,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不能很好地说服今天的学生,我往往会花时间收集有效的故事。

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的几点尝试

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的几点尝试
教学 术应用 技

l pⅪJ H l J ]
Go Y
让 思想 品德课 堂活起 来 的几 点 尝 试
文 /段 瑞 敏
1学生小组互 助合作学 习。小组合作是让每一个孩子都 活 . 起来 , 投入 学习的一种有效 形式 , 它可 以充 分确立 孩子 的主体 地位 , 给孩子 自主学 习的权力 。具 体操作可从 以下两条途径进 行: 一是 由教师提供 学习内容 , 即发 “ 工作单 ”让 学生以小组 为 , 单位先 进 行 自学 、 讨论 , 集体交 流 ; 是教 师揭示 学 习 内容 再 二 后 , 不作 任何要求 与提示 , 并 完全将学 习的主动权交 于学 生 , 各 小组 由 自己选派 出的组长; , 过多种形式 开展各 自喜爱 的 带着 通 学 习活 动 , 学习 中发 现什么 问题就研 究什 么问题 , 能在 组 内解 决的就 当场解决 , 解决不了的 , 由组长 记下 , 则 提交班级大组讨 论 。 当然 , 小 组 的 组 合 中 , 可 给 予 学 生 一 定 的 自由 空 间 , 在 也 集 体 讨 论 时 , 持 人 可 由教 师 充 当 , 可 由学 生 自己 担 任 。 样 的 主 也 这 课堂 , 即培养 了学生 主动探求新 知的精神 , 又将 呆板 单调 的思 品课变得轻松愉快 , 学效果事半功倍 。 教 2讨 论课 。讨 论可 以开辟宽 松的民主教学 环境 , . 充分体 现 学生 的全体性和主体 性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热情 。 讨论时 , 师要 教 善 于启发 和诱 思 , 高屋建瓴 , 掌握好火 候 : 出现沉 默时 , 师 当 教 拨 开话 题 , 打破沉 默 , 启发学生发 言 ; 当讨 论进入 高潮 时 , 别 特 是 出 现 争 论 时 , 师 要 因势 利 导 , 教 紧扣 主 题 , 讨 论 引 向 纵 深 , 将 最后做 好总结。 总结 时 , 要表扬质量高 的发言和积极性高 、 进步 快 的学 生 。 特 别 鼓 励 学 生 对 书 中或 前 人 的一 些 传 统 观 念 提 出 要 大胆质 疑 , 对前人 尚未提示 的规律勇 于探索 , 即使 有不妥之处 、 得 出 的 某 些 结论 不 尽 成 熟 或甚 至 走 入 “ 区 ” 教 师 也 要 满 腔 热 误 , 情 地肯 定其创新精神 , 引导 学 生 找 出不 足 , 析 原 因 , 出 “ 分 走 误 区” 变 不足为圆满 , , 变错误 为正确 , 使学生 的认 识 产生质 的飞

怎样让初中思想政治课“活”起来

怎样让初中思想政治课“活”起来

动相 结合 的 比较少 , 教师 往往 强调 理论 观 点的灌输 , 忽视 而 学 生理解 、体验 和 实践 的感悟 。这 种脱 离生 活 的理论 教学 ,
淡化 了思想品德课固有的科学内涵, 很难达到思想品德教育
的 目的 。 践表 明 , 有 思想 品德 课与 社会 实践活 动相 结合 , 实 只 才 能真 正发 挥 理论 联系 实 际 的作用 。新课 程 以广 阔 的 自 然 和社 会 为背景 , 社会 、 生 的实 际有 着广泛 联系 , 社会 实 与 学 与 践 活动有 效 结合 , 思想政 治课 堂有 了生机 和活 力 。 让

磁照

怎 样让 初 中思想 政治 课 活” 起 来 “
王 彩霞 .
永城市李寨镇初级中学 ,河南 永城
4 60 7 60
论 "一

过 去的初 中思想 品德 课教 学 中, 教材 内容 与社会 实践 活
础 上探 讨 如何 搭建 心 灵沟 通 的桥 梁 。这 样思 想 品德 课就 活 了起 来 , 不是 呆板 的说教 。 再 二 、 到学 习 与实践相 结合 的 目的 达 以往 思想 品德课 课堂 教学 中 , 学生被 固定 在课 堂 的某 一 位 置上 , 容许 乱说 乱动 , 不 学生 在这 样 的环境 中学 习缺乏 足 够 宽松 的生活 空 间和 交往 空 间, 能为学 生提供 适 当 的思维 不 和想 象 空 间。通过 创设 生活化 的学 习 空间 , 模拟 真实 的 生活 环境, 把学 生置于 熟悉 的生 活环 境 中来 开展 教 学处过程中的各种烦恼, 把家 长请进课堂讲述家长的烦恼, 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寻找 造成他们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 并在家长和学生互动的基

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出浑身解数 , 以提起学生 的兴致 。( ) 也难 2 注意形象 。教
一 + 一 + 一 + 一 + - +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一+
- +
-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
-+ -+ 一+ 一+
会到教师对他们 的浓浓爱 意 , 他们 才会感 激 、 诚服 、 敬爱 教师 。并 由对教师 的喜欢转变为对 学科 的喜爱 、 对学习 的用心 。 反之 , 则有可能 由厌人而导致厌课 , 由教师使 任

打造 良好 的师生关 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俗话说“ 爱屋及乌” 没有学生对教师 的喜欢 、 , 崇敬 ,
没有 良好 的师 生关 系 , 没有和美 的课 堂气氛 , 就 没有学
习积极性可言。 以 , 了在备课上下工夫 , 所 除 教师还更应
在 自身的亲和力上下工夫 , “ 除 备教材 ”“ 、备学生 ” , 外 还 要“ 备教师 ” 教师有 了亲和力 , 。 能让学生喜欢你 , 这节课 也就 成功一半 了。为 了这一点 , 教师必须做 到 :1充满 () 爱心 。 爱你 的课堂 、 爱你的学 生 ; 不但要从心底里热爱学 生, 而且要让这种爱充分流露。 关心学生 、 了解学生是爱
学情境 ; 通过图画再现情境 ; 通过音乐渲染情境等 。
3合 作探 究教 学 .
参考文献 [] 1 河北省教师教育专 家委 员会编写. 课程 与教 学论
[ . 家庄 : M] 石 河北人 民出版社 ,0 9 20 . ( 责任 编辑 袁 妮)

让政治课堂活起来论文

让政治课堂活起来论文

让政治课堂活起来[摘要]本文以教学为实例,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新课导入进行精心策划,努力探索新方法,力求讲活政治课。

为探索符合中学生思想实际,效果最佳的教学模式,笔者共设计选择了以下十一种导入方案。

[关键词] 政治课新方法导入【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

正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

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也就不会相同。

在进行哲学常识《矛盾》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新课导入进行精心策划,共设计选择了以下五种导入方案。

举例如下:方案一,温故知新导入。

在我们高一经济常识和高二哲学前两课的学习中,有很多涉及到关系的知识点,而对于这些关系的讲解往往是归结为“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等等。

其实这些关系最终都可以从哲学上归结为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关系。

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哲学的矛盾概念。

如我们可以选取比较典型,学生记忆比较深刻的知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消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使用价值与价值、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与意识、原因与结果、整体与部分等。

这种导入法的好处是,复习了以前学习的旧知识,温故知新,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

但可能碍于政治课呆板沉闷的特点,趣味性不足。

方案二:利用教材的导语导入。

教材导语引用两位古代著名哲学家的论述,极富思想性和启发性,对于学生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

一位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

他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我在长期的教学观察发现: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不仅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果。

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学生眼中是一门副科,内容空洞、乏味,没有实用性。

在以考试为主的观念下,认为学不学习都是无所谓的。

因此,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或者交头接耳的现象,使得教师教学非常被动,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改善这样的一种状况,克服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厌学状态,努力使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便显得至关重要。

要真正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摆脱空洞的说教活跃起来,本人二十多年来做了许多的探讨和尝试,现表述如下,与同仁共勉。

一、教师教学语言要优美、活泼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使我深深地意识到:一个教学语言贫乏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讲不出富有魅力的课,更谈不上搞活课堂。

因而语言功力便显得非常重要。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追求语言优美活泼,我认为应努力做到:教师的语言要丰富多彩,感情充沛,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并且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求知欲望被激起,整个课堂气氛被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实用二十多年来,我经常尝试的方法是创设情境法。

我们常说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让给学生,可是执行起来却很难。

如何将这样的一个理念从理论层次落实到实践中,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进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其中,创设情境是一种较好的措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深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情感中学会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灵收到净化。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3结 语
总 之 , 具 体 的 教 学 中根 据 实 际 的 课 在
造 成 了 课 堂 教 学 的 虚 假 繁 荣 。 果 是 很 少 “ 品 ~ 法 轮 功 ” … 老 师 给 予 的 评 价 就 结 毒 … 听 到 学 生 交 流 的 声 音 。 刚 刚接 触 这 部 分 是 : 大 家 说 得 很 好 , 些 都 是 不 良诱 惑 , 就 “ 这 ” 内 容的 初 一 学 生 来 说 , 于 什 么 是 反 科 学 、 讨 论 至 此 结 束 。 道 这 就 是 我 们 所 讨 论 的 对 难 难 反 人 类 、 社 会 都 难 以 理 解 , 这 种 情 况 答 案 ? 道 这 次 讨 论 的 目 的 就 仅 限 于 此 吗 ? 反 在
合 一 些社 会 热 点 、 点 来 设 计 讨 论 的 问题 。 焦 2 2科 学有效 的调控 , . 是课 堂讨 论有 效进 行 的 保 障 教 师 要 把 握 课 堂 讨 论 的 节 奏 , 极 参 积 与 , 时 介 入 , 时 引 导 , 好 讨 论 的 组 织 适 及 做 调 控 工作 。 师 提 出 讨 论 的 问题 后 , 给 学 教 要 生 留 有 适 当进 行 个 别 思 考 的 时 间 , 学 生 让 带着 自己 的观 点或 思 维 结 果 的雏 形 参 与 到 小 组 讨 论 中去 , 样 他 才 能 真 正 体 验 到 讨 这 论 给 人 带 来 的 挑 战 性 以 及 与 他 人 分 享 思 想 果 实 的快 乐 。 论 时 , 师 要 积极 参 与 到 学 讨 教 生 的活 动 中去 , 师 在 参 与 的过 程 中 , 学 教 要 会 专 心 地 倾 听 学 生 的 发 言 , 注 学 生 的 思 关 想动态 , 注讨论进程。 关 在学 生 发 言 的过 程 中, 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要 用批 判 的 眼光 和 思维对待他人的发言。 对于 学生 的 回答 , 教 师应 该 客 观 真 实 的 评价 。 2. 及 时深化 , 保证 课堂讨 论 实效 的关键 3 是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被 学 生 一 下 子 说 出答 案 的 情 况 也是 经 常 出现 的 。 这 种 情 况 下 , 在 学 生 虽 然 说 出 了 答 案 , 往 往 没 有 经 过 深 但 思 熟 虑 , 多 的 是 知其 然 未 必知 其 所 以然 。 更 教 师 可 以 与 学 生 一 起 深 入 探 讨 “ 什 么 ”、 为 “ 么 办 ” 问 题 , 学 生 的 思 维 由事 物 的 怎 的 将 表 层 引 向深 处 , 求 现 象 背后 的本 质 。 追 2. 梳理 概括 , 完善 讨论 结果 的重 要一环 4 是 讨 论 结 束 时 , 必 要 对 整 个 讨 论 过 程 有 和结果 作总结概括 。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向阳中学任倩
思想品德课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学生兴致、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等。

而“活”是有效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

第二、切实做到转变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体现“活”。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在新课改新形势下,教师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不是“死记硬背”。

第三、让课堂小结“活”起来。

在学完一课后,让学生画一株“知识”树,将知识的主干和分枝全部画下来,学生针对“知识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归纳。

这样可以促使其对知识进行梳理识记,并将知识系统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主体,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杨程(广东省平远县仁居中学广东·梅州514621)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3-0148-02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关键词教学情境主体意识自主合作探究Mak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ourse Vivid by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Yang Cheng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ourse is the best ap-proach of students'ideological education.In teaching,we must update ideas,and give priority to students'role,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take part in class activities and mak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ourse vivid.Key words teaching situation;consciousness of the main body; independent;cooperation;inquiry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渠道。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学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教师的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思品课活起来。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1.1创设情景导入,引学生积极进入师生互动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

精彩的导入,能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讲《对不良诱惑说“不”》这一内容时,一上课,我拿出手机对同学们说,我收到的一个短信,说我的手机号码中了一万元的幸运奖,并请我去领奖。

然后问同学们:你怎么看待这个短信?我能去领奖吗?你怎样认识这种诱惑?你如何拒绝这样的诱惑?这种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学生积极去探究问题,使他们在上课的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1.2借助时事热点问题,激情引趣,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们要联系时政热点,使学生关注时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解决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钓鱼岛事件白热化的时候,我让学生搜集钓鱼岛自古是中国领土的资料,在课堂上讨论,学生群情激愤,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因为是学生关注的话题,所以课堂上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彼此的理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就多起来,课堂当然精彩了。

2改进课堂教学,引导主体参与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2.1教学形式多样化(1)观看。

思想品德课上如能结合课文,运用一些图片、录像等,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一定会被感染,从而学得主动。

比如学习“孝敬父母”这一内容时,就给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小时候妈妈给儿子洗脚,当儿子看到妈妈还帮奶奶洗脚时,就去端了一盆洗脚水给妈妈。

学生一看便明白“孝心接力”,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2)表演。

表演历来为学生所喜欢。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如教学《注意公共安全》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自编小品《上学路上》,在表演过程中,深化了所学知识,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3)辩论。

理愈辩愈明,课堂辩论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应变能力。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辩论,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辩论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同学们的才智,还锻炼他们的口才,更重要的是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2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活动经常化课程标准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尽力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故事、小品、歌曲、漫画、案例、表演、辩论、演讲、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使教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用思想品德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作者简介:杨程(1965-),中学政治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广东省平远县仁居中学,研究方向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下转第152页)3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强化主体意识“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精髓。

只有让学生在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课堂上充满笑声和争议,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课堂上要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畅所欲言。

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一个风趣幽默的插曲、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次真诚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甚至一个会心的微笑,都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比如,上课有学生讲话,你不妨给他一个警示的眼神或一个会心的微笑,这样既可以使其明白自己违反纪律,又让学生感到教师有颗宽容心,正常的教学也不会中断,气氛又和谐,可谓是一举多得。

4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营造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根本。

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弃自己操控的时间,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他们的认识就会更成熟,更有个性,一旦参与讨论,便会层浪迭起,会碰撞出思维火花,课堂上的气氛就会更加活跃。

在上“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这一活动课时,我就让大家讨论:“目前,在中学生中出现了‘上网热’,请大家对这个现象进行评说。

”因为充分发扬民主,课堂气氛热烈,有同学认为:网上学习可以避免学生胆怯心理,许多在学校中难以启齿的问题在网上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

有的认为:上网容易喜欢上游戏,容易受一些不良诱惑的影响……我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要把握好“上网”的度,要兴利除弊。

这样,这堂课的效果就很好。

5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快乐学习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不闻不问。

在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及时地予以评价,评价应该更重视过程而不是只重视结果,重视创造而不是重视答案。

对学生在发言中冒出的奇思妙想,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环节,则采取适时引导,婉转处理的方式,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其树立自信心。

在课堂上,一个满意的眼神,一个奖励的微笑,一段鼓励性的话语,都能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

这样的评价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课堂的气氛自然也就“活”了。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1]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5).[4]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结果和过程相统一的课堂《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可以看出,《标准》除了尊重知识的系统性之外,也强调了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直观性、生活化和情境化,更加重视和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参与度。

然而,从现实的数学课堂可以瞥见,数学课确实比以往热闹了许多,课堂上教师会经常组织学生探究、体验、操作等,但最终还是归结为对某个概念、法则的引出。

从这个层面说,这样的过程参与只片面强调“亲历”过程,而忽视了过程参与的本质。

学生的过程参与不应只成为获得“结果知识”,达成教学效果的例行手段,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感悟甚至经历的失败探索都是体验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好的课堂应是结果和过程相统一的,过程参与不仅仅是达成教学效果的例行手段,教师不仅要看到过程参与的工具价值,更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习得的过程知识,并且应意识到这些过程知识对于结果知识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4师生交往和对话的课堂《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同行者和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对话、交往、诉说的对象。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交往和对话关系,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关注学生的思维、态度、情感。

正如德国教育之父洪堡所言:“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是要培养人去适应传统世界,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和理解力,以便能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己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在共同经历知识的获得、内化的过程中彼此交流、互相探讨、双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郑毓信.数学教育:动态与省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上接第14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