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火与退火工艺守则资料
热处理工艺守则

6、回火检查
检查项目及内容同淬火检查。
编制(日期)
会签(日期)
审定(日期)
热处理工艺曲线图
产品
型号
工艺曲线
备
注
490Q(DI)进排(QZ6)
正
火
+
回
火
云内4100QB-A进排(QZ6)
正
火
+
回
火
4JB1进排
正
火
+
回
火
编制(日期)
会签(日期)
审定(日期)
体化和均匀化,然后出炉,在自然通风的空气中冷却的工艺过程,
为改善材料组织,便于切削加工,为以后热处理作准备,以及消除铸
锻加工中生产的内应力,常用退火及正、熟悉工艺文件,了解材料性能。
1.2、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
1.3、炉温升到规定入炉温度。
1.4、不允许氧化脱碳的工件应用生铁屑或旧渗碳剂装箱保护并密封。
3、淬火操作
(1)、待沪温升到略高于加热温度20-30℃时,放入工件。工件与炉墙及电阻丝的距离,不得少于60mm。当温升淬火温度时开始计算保温时间并保持规定时间。
(2)、工件在炉内加热方式,以受热均匀,不得变形或变形最小为宜。
(3)、将保温后的工件,迅速淬入冷却液中。淬入时保持工件平稳垂直以减小变形,并上下移动避免软点。
(3)、零件淬火后、回火前的硬度值大于规定硬度值的上限
(4)、重要零件淬火后不允许有软点。若有硬功夫度达不到要求的,可返工重淬,但必须先退火或正火处理,以防炸裂。如工件变形过大、应先校正后重淬。
5、变形检查
零件变形量不大于加工余量的一半。
【专业文档】退火工艺守则.doc

退火工艺守则一、退火前的准备:1、进行退火前应将铸件清理干净,内腔不得存有冰、水、铁砂、切屑等杂物。
2、检查炉体各部位、闸门、管路、烟道、鼓风设备等是否完好,烧煤炉的炉渣炉灰应清理干净。
3、检查台车是否牢固,驱动机构是否可靠,润滑部位应定期注油。
4、开炉前应将热电偶及测温仪表校准,并将热电偶均匀放置在炉内的适当位置,以便能测出炉内最大温差。
热电偶的数量不得小于2只,并应配备温度测量仪表。
二、装炉:1、扣件装入专用的退火箱内并将退火箱密封。
2、为防止退火变形,扣件应整齐码放。
3、根据温度分布特点,厚大件装上部,薄壁件壮装下部。
三、退火工艺1、严格按工艺曲线升温或降温并做好记录(附退火工艺曲线图)2、操作者应经常观察炉温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升温阶段温差控制在40-60度,高温石墨化保温差控制在20度内,低温石墨化温差控制在15度内。
四、生产安全1、铸件退火箱摆放应平稳不得摇摆,不得超高、超宽。
2、清除场地障碍物,炉子周围不得堆放易燃物。
3、退火炉点火等操作,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钢的退火与正火

钢的退火与正火
根据加热 和冷却方式的 不同,可将热 处理工艺分为 以下三类。
整体热处理
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化学热处理
本节主要讲解热处理工艺中退火与正火的相关知识。
2
退火 正淬火火 回火 稳定化处理、固溶处理等
表面淬火 物理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渗碳 渗氮 碳氮共渗 渗金属
9
1.2 正火
正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空冷的 热处理工艺。亚共析钢的正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而 过共析钢的正火加热温度则为Accm以上30~50℃。 正火与退火 的主要区别在于,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大,得到的组织为片间距 较小的索氏体,且先共析相数量显著减少。因此,钢经正火后 的机械性能比退火后有所提高。
1.1 退火
退火和正火是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其中,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 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 退火的目的
退火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降低钢件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2)消除残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3)消除缺陷,改善组织,细化晶粒,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4)消除加工硬化,提高塑性以利于继续冷加工。 (5)改善或消除毛坯在铸、锻、焊时所造成的组织或成分不均匀,以提高其工艺性能 和使用性能。
5
等温退火与完全退 火的目的相同,但转变 较易控制,不仅使退火 时间缩短,还可获得更 加均匀的组织。
6
2)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属于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30~50℃, 较长时间保温,并缓慢冷却,使钢中的碳化物进行球状化的热处 理工艺。
球化退火后的显微组织,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细小 的球状碳化物,称为球状珠光体,如图4-19所示。
等温正火和等温退火

等温正火和等温退火
等温正火和等温退火都是热处理工艺中的一种,它们在处理金属材料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等温正火是一种使金属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进行保温,然后空冷或快冷的处理方法。
它主要用于细化钢材的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等温正火过程中,金属材料被加热到奥氏体状态,然后在某一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材料中的碳和合金元素得到更均匀的分布。
这一过程可以消除材料的内应力,提高其抗冲击性能。
等温退火则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至某一低温区间并保持一定时间,再以适当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来获得特定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等温退火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并且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实现多种组织和性能组合,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总结来说,等温正火主要强调细化晶粒和均匀碳元素分布,而等温退火则更注重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来获得特定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金属材料的种类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2常用的退火工艺及工艺规范的制订.

模具钢零件。生产中合金钢的退火几乎都用
等温退火代替完全退火。
等温退火工艺曲线
(4)不完全退火
• 是将工件不完全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1~Ac3(亚共析钢) 或Ac1~Acm(过共析钢)之间, 经保温 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的组织的退火。
热处理的工艺参数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 冷却两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加热是热处理的重 要工序之一。
在热处理时,因工件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 ,在具体热处理过程中,要用不同的加热速度、最高的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通常把加热速度、最高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称为工件热处 理的四个要素,也称工艺参数。正确地确定和保证实施好工艺,就能 获得预期的效果,并将得到满意的性能。
【目的】 使片状或网状渗碳体转变 成颗粒球状(颗粒状)降低钢材硬度, 改善钢材切削加工性,并为淬火作组 织准备。
完全退火工艺曲线
完全退火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 】 碳钢:
Ac3+(20~30)℃ 合金钢: Ac3+(50~70)℃
【 加热速度 】
℃/h
一般随炉升温 形状复杂的碳钢和中、高合金钢,一般在(80~100)
【 保温时间 】
保温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τ=KD τ:保温时间,单位min; K:加热系数,一般为1.5~2.0min/mm; D:工件的有效厚度,单位mm。 若装炉量过大,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常见材料退火和正火工艺规范
(2)完全退火
是将工件完全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退火。
钢的退火和正火

机械制造基础
钢的热处理
1.1 钢的退火
退火的主要目的:
降低或调整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 消除或降低残余应力,以防变形、开裂; 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
钢的热:
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去应力退火
钢的热处理
1.1 钢的退火
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把钢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保温后随之缓慢冷 却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常用于含碳量小于0.8%的碳素钢,45钢完全退 火时的加热温度为840~860℃
钢的热处理
1.1 钢的退火
球化退火
对于含碳量大于0.8%的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 钢等常采用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能使钢中碳化物球状(或颗粒状)化,碳素工具钢 球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为760~780℃
钢的热处理
1.1 钢的退火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不改变钢的内部组织,只是为了消除或降低 内应力
其加热温度较低(一般为500~600℃)
钢的热处理
1.2 钢的正火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 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同退火的比较:
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较快 生产周期比退火短
机械制造基础
钢的热处理
❖ 钢的退火和正火
1.1 钢的退火 1.2 钢的正火
退火和正火经常作为钢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安排在铸造、锻 造和焊接之后或粗加工之前,以消除前一工序所造成的某些组织缺 陷及内应力,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及热处理作好组织上的准备。
钢的热处理
1.1 钢的退火
退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随后缓慢 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四火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 表面到半马氏体区 (50%M + 50%P)的深 度。
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
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
硬化能力.
M深量度和的硬变度化随
②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的关系 同一材料的淬硬层深度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有关。工件
尺寸小、介质冷却能力强,淬硬层深。 淬透性与工件尺寸、冷却介质无关。它只用于不同材料之
浴中保温足够长时间,从而获得 下贝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 经等温淬火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 力学性能,淬火应力小. 适用于形状复杂及要求较高的小 型件。
钢的淬透性
淬透性是钢的主要热处理性能。 是选材和制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之一。
网带式淬火炉
①淬透性的概念 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其大小是用
介质中冷,却躲过鼻尖后, 再在另一种冷却能力较弱的 介质中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方 法。如水淬油冷,油淬空冷.
优点是冷却理想,缺点是不 易掌握。用于形状复杂的碳 钢件及大型合金钢件。
3、分级淬火法 在Ms附近的盐浴或碱浴中淬火,待内外温度均匀后再取出
缓冷。 可减少内应力,用于小尺寸工
件。
盐浴炉
4、等温淬火法 将工件在稍高于 Ms 的盐浴或碱源自40钢力学性能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淬火钢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
200℃以下,由于马氏体中碳化物的弥散析出,钢的硬度并 不下降,高碳钢硬度甚至略有提高。
200-300℃,由于高 碳钢中A’转变为M回, 硬度再次升高。
大于300℃,由于Fe3C 粗化,马氏体转变为 铁素体,硬度直线下 降。
3、回火脆性 淬火钢的韧性并不总
400℃以上, Fe3C开始 聚集长大。
450℃ 以上铁素体发生 多边形化,由针片状变 为多边形.
钢的退火与正火

钢的退火与正火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分为两大类:预备热处理目的:消除坯料、半成品中的某些缺陷,为后续冷加工,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最终热处理目的:使工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退火与正火的目的:消除钢材经热加工所引起的某些缺陷,或为以后的切削加工及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一、钢的退火1、概念: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Ac1以上或以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2、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2)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3)消除内应力(4)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3、类型:(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
)(1)完全退火:1)概念:将亚共析钢(Wc=0.3%~0.6%)加热到AC3+(30~50)℃,完全奥氏体化后,保温缓冷(随炉、埋入砂、石灰中),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2)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工艺:完全退火采用随炉缓冷可以保证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和过冷奥氏体在Ar1以下较主温度范围内转变为珠光体。
工件在退火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不仅要使工件烧透,即工件心部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而且要保证全部看到均匀化的奥氏体,达到完全重结晶。
完全退火保温时间与钢材成分、工件厚度、装炉量和装炉方式等因素有关。
实际生产时,为了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600℃左右即可出炉空冷。
4)适用范围: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焊,锻,轧制件等。
注意事项:低碳钢和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
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
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冷退火时,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使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2)球化退火1)概念: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0-940
<143
35
850-870
<187
45
840-860
170-217
20Cr
900-940
143-179
40Cr
860-880
179-229
20CrM nTi
860-880
163-207
42MnVB
860-880
680-720
179-229
35CrMo
840-860
207-241
38CrM nAl
热透
清水
六、铸铁热处理退火
1.针对消除铸铁中白口的问题而制定其工艺参数其工艺参数如下图:
2.升温速度控制在80-100C/小时,降温随炉即可
二、调质工艺守则
调质是淬火加热加高温回火的操作简称。其目的是要得到回火索氏体,从而提高 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也为氮化、中高频处理作预先的组织处理。
调质工艺规程如下:
正火与退火工艺守则
结合我厂现有设备和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本工艺守则,其适用于我厂现有各种原材料及半
成品的退火与正火工艺
一、准备工作
1.检查准备仪表是否正常。
2.核对材料与图纸是否相符,了解零件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
3.对表面不允许氧化脱碳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盐炉返修件要清理表面残盐
二、工艺规范
•常用钢材的退火温度见表1
三、加热设备
1.我厂退火件、正火件加热主要采用箱式加热炉,对需保护的零件可采用盐炉或渗碳 炉
2.加热设备及测温装置应符合相关规定
四、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零件装炉时应放在预先设置的有效加热区内,装炉量、装炉方式应保证零件能均匀 加热、冷却且不造成缺陷为原则
2.装炉后应检查零件与电热元件确无接触方可送电升温
钢号
完全退火
等温退火
球化退火
硬度HB
40Cr65 Mn
800-830
179-229
60SiM n
760-780
179-229
GCr15
850-870
720-750
179-229
GCr6
850-870
720-750
179-229
T8 T8A
750-770
750-770
640-660
156-207
T10 T10A
910-930
700-720
179-229
45(齿条)
890-910
180-210
20Cr渗碳后
880-900
20MnVB渗碳后
800-900
•有效厚度见《淬火回火工艺守则》
t保温时间
1、电炉保温时间=零件的有效厚度X保温系数
2、不同钢种的保温时间见表3
钢种
保温系数
退火
正火
碳素结构钢
1.5-1.8
1.0-1.5
t=ax k x D
式中a加热系数
k装炉系数
D有效厚度
3.冷却剂的选择
1)形状简单的碳素钢在盐水或水中冷却
2)形状复杂的碳素钢及有效厚度较粗的合金钢。采用双液淬火(水---油,或水---
空)水---油淬火在水中的时间以工作的有效厚度每3-5毫米1秒计算,水---
空淬火时间为:
直径v30mm每2mm1秒
CrWM n
770-790
680-700
197-241
2Cr13
860-880
860-880
730-750
<187
38CrMoAI
900-920
<229
3CrW8
860-880
680-700
<255
Cr12Mo
860-880
680-700
<255
•常用材料的正火温度见表2
钢号
正火温度
回火温度
硬度HB
5.铸件在垫铁上要摆放平稳整齐,不超高,不超宽
a)时效前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
b)检查炉体各部位、烟道、风道、闸门台车、鼓风机、拖拉机构是否正常。
c)检校各测点热偶仪表,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d)根据铸件特点准备好垫铁、工装
2.装炉
a)每次装炉应力求铸件厚度、结构复杂系数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利于选择合适的工艺参 数。
b)应掌握大不压小、重不压轻的原则。
3.保温时间是从炉子升到工艺规定温度算起,装炉量大时应适当延长
4.对细长薄板件,装炉要特别小心,以防变形
五、低温退火
1.其工艺参数如下表
类型
设备
加热温度
时间
冷却
65Mn弹簧钢片
RTx-45
650-750
0.5mm/min
空冷
焊接件
RTx-45
650
2-4h
€50度出炉
紫铜管
RTx-45
680-720
c)铸件的排放和支撑
1.铸件的排放应有利于均匀受热和炉气正常流通。
2.关键件、关键面不得摆放铸件,如床身导轨面
3.为防止因工件自重引起变形,增加新应力,垫铁最大支距不大于铸件
最大宽度的1/3,层装时上下垫铁不得错开
4.铸件距台车面不小于100mm距炉顶不小于400mm铸件层间距不小 于50mm和邻铸件间距不小于100mm铸件距台车门不小于200mm
1.淬火加热温度及回火温度见表
在选择温度时应注意一列两点:
1)根据表面情况,锻坯件氧化皮较厚者选上限,较薄者先中限,粗车后的光坯选
下限
2)根据冷却条件,淬水的选下限,淬油的则选上限
2.淬火保温时间的选择:
淬火保温时间的长短依据钢的导热、工件本身的厚度与形状、装炉量及方式、加热
温度的高低平决定,依公式
直径〉30mm每1mm1秒
以上指工件达到200C左右时在空中冷却
3)合金钢©V30〜50mm是在油中冷却,合金工具钢均在油中冷却,形状复杂零 件淬油的温度不低于30C
三、人工热时效工艺守则
(一)HT200热时效操作规程
根据热时效工艺守则和我公司铸件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制定本操作规程
1.时效前的准备工作
a)碳素钢、合金钢退火后随炉冷却至550C以下,可出炉空冷
b)高合金钢退火冷却速度应不大于100C/小时,冷却至550C以下可
出炉空冷
c)等温退火件等温后随炉冷至550C以下出炉空冷,对小件及简单件可
在等温后直接空冷
d)正火件在空气中散开冷却,不允许堆放或置于潮湿有水的地方冷却
e)为削除网状碳化物的正火,在700C以上应采取适当的强制冷却
750-780
850-870
670-690
750-770
640-670
159-207
T12 T12A
750-780
850-870
670-690
750-770
640-670
159-207
9Mn 2V
770-790
770-790
680-700
179-229
9SiCr
780-810
690-710
197-241
合金结构钢
1.8-2.0
1.2-1.8
合金工具钢
2.0-3.0
装炉温度及升温速度
a)碳素钢、合金钢正火的装炉要求在小于或等于工艺温度下装炉,随炉
升温,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的退火要求在550C以下装炉,随
炉升温
b)高速钢及复杂截面差较大件易低温装炉,且需在550-700C间均温1-2
小时后随炉升温
冷却速度及出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