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示范文本
2024年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分析论文

2024年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分析论文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安全管理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然而,现实中建筑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分析1. 安全意识薄弱当前,部分建筑企业和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意识薄弱。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安全投入,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培训不到位,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风险。
2. 法规制度执行不力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建筑安全法规体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企业和监管部门对法规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安全法规形同虚设。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往往放松对建筑安全的监管,使得一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
3. 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当前,建筑安全监管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方面,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问题,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与建筑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全面掌握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此外,一些监管部门存在腐败现象,导致监管失效。
4. 安全技术落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然而,当前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技术仍停留在较低水平,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安全管理的需求。
一些企业缺乏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难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
二、建筑安全管理改进措施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针对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安全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为员工树立榜样。
2. 强化法规制度执行为解决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建筑安全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员工对法规的认知度。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900字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是一门管理科学,致力于使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技术,组织和管理措施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追溯起源,安全管理理论分别经历了三次变化:从最初的事后管理演变为上世纪60年代的事前管理;从近代事故管理演变为现在的安全隐患管理;又从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传统管理演变为如今的科学管理,这一过程也是从传统的政治、经济手段发展到现在的以法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安全管理。
作为安全管理领域的一个分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识别、分析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保证施工项目和相关人员的安全,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遵循系统原理,PDCA循环原理和动态控制原理。
施工现场着眼于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主要特点是多种类型的作业重叠,施工设施的临时变更,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现场人员的流动性。
设计安全控制的四个关键因素是人员的行为,事物的状态,施工现场环境以及设计期间的管理系统。
因此,必须不时检查,评估和改善人员的稳定性和现场的操作环境,以加强安全性和动态管理。
目前,建筑工地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可归纳为监督疏忽,公司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投资和培训不足,安全管理方法落后,尤其是事后控制,随着国民经济和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设阶段安全管理的关注度急剧上升。
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必要先决条件,因此,它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保证,并减少了安全事故造成的重大损失。
在传统研究中,大多数都是从事故原因理论入手,对事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控制和控制。
如今,国外科学家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了创新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功。
Alfanti(2017)等认为,管理意识对于在施工过程中管理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安全团队应在施工过程中尽早进行详细的安全计划,以进一步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1]。
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

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建筑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而建筑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国内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在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向来备受重视,通过创新技术与提高人员素质,建筑领域的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发展过快、建筑安全法规不尽完善,以及实施建筑安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
例如,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不够,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会出现规划不严谨、施工时压缩时间、对工人安全不重视等问题,导致建筑事故时有发生。
此外,在城市建设中,一些城市规划过于着重于经济效益,而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设计与标准建立不够,进一步加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再次,国家对于建筑的安全法规还有所欠缺。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政策方面加强了对建筑安全的管理,提出了“三红一黄”建筑、及免费技术检查等相关政策,但是建筑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质量却还未达到全面普及。
最后,要实施建筑安全管理仍需要大的时间时间和努力。
应该提高建筑工资、优化工作环境,严格执行安全规程,以人性化的思维进行更全面的管理,不断提高建筑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国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与国内相比,许多外国国家的建筑安全管理技术和经验都非常成熟。
例如,在日本,建筑出现事故很少,因为建筑安全规程非常详细,并且建筑业的职业资格证更为严格。
此外,外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中得到很好的实践,促进了建筑的安全性。
美国几乎所有的建筑都要经过严格的工程验收,并制定了相应的建筑维护和修理标准,同时,保险公司为每栋房屋都设立一个建筑安全评估等级,规定每种房型的安全等级。
任何人都可以查询所有房屋的建筑安全评估报告。
这样,从起步到建桥,保障建筑安全非常有效。
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组织,国外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效果比较显著,造成的安全事故极少,这主要是得益于外国国家的安全法规明确,建筑维护与修理标准实施得更彻底。
202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与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范文3

202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与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范文 1概述 建筑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的众多层面和领域。
然而,改革开放政策前,我国建筑领域法律几乎为空白。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我国建筑业相关法律规范体系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建立了以《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及《注册建筑师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为主体,以建设部门为主颁布的大量部门规章为辅助和补充的建筑法律规范体系,在建筑市场的规范和引导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建筑行业高效、有序的良性发展。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 2.1企业对安全的重视度不足。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很多施工企业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常会以裁减监督管理人员配备、缩减项目的安全投入来减少工程成本,让安全处于从属或次要地位。
现代建筑向大型化、高层化发展,施工难度与工程量在不断加大,施工现场各工种、工序的危险系数也相应增大,而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的意识显得很淡薄,只注重经济效益和施工的进度,往往忽略了现场安全问题,从而导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频发。
2.2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
有些施工企业管理层法制观念淡薄,刻意逃避政府监管。
部分地方的建设项目为逃避政府监管,不办理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及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另外,挂靠经营、非法承包、层层分包1包而不管的现象严重,导致施工管理不严格、安全培训不到位,最终引发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
2.3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目前与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内容比较抽象,操作性不强,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其中的一些由于发布时间过久,已不适合现在的建筑安全生产的发展要求。
此外,一些现行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也不够健全,不能给建筑工程以最强有力的安全生产依据。
2.4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
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受参建企业领导安全意识不强的主观因素影响,应有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并没有建立,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国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国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建筑工程事业蓬勃发展。
然而,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注焦点。
国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备受关注,本文将对国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安全意识与文化在国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培养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各国注重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文化,鼓励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共同维护建筑工程的安全。
二、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国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依托于健全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各国制定了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规定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标准和验收标准。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投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水平。
三、技术手段与管理工具国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依托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
各国在工地安全监控、安全预警、事故调查等方面不断引入新技术。
例如,智能工地管理系统、安全监测设备等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国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注重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各国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形成了国际间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交流平台。
通过交流合作,各国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分享经验,借鉴先进管理理念,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不断发展。
五、安全风险管理与事故应急响应国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安全风险管理与事故应急响应。
各国建立了健全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和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
在建筑工程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工人和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社会监督与责任追究国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强调社会监督与责任追究。
各国建立了健全的行业管理机制,建立建筑工程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渠道,并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同时,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发挥监督作用,共同维护建筑工程的安全。
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1. 引言1.1 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建筑安全管理是保障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导致监管不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和处理。
建筑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不够明确,导致施工单位和管理者对安全要求认识不足,安全隐患频发。
建筑安全管理经验不足,教训没有总结和借鉴,导致重复出现安全事故。
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完善标准、总结经验等措施来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建筑物及其使用者的安全。
2. 正文2.1 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 安全意识不强:一些建筑从业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2. 监管不到位:部分监管单位对建筑安全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
3. 技术水平低下:一些建筑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不高,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技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安全事件。
5. 安全设施不完备:一些建筑安全设施建设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6.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建筑单位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加强管理,提升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2.2 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安全管理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责任人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责任人。
二、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对建筑工地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现场监管和检查。
建筑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现场监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世界现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世界现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围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论述,包括国际安全标准的制定、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实践和全球合作等方面。
一、国际安全标准的制定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旨在保障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 45001标准,建立了一套全球通用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
此外,欧盟、美国、中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各自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为建筑工程安全提供了统一的基准,还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实践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
例如,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此外,监理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这些实践的推行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并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三、全球合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这个领域,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全球之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经验的共享,加强技术合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例如,不同国家之间可以举办安全管理论坛和研讨会,分享各自的最佳实践。
此外,通过开展跨国项目,不同国家的建筑工程专家可以共同参与,合作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国际安全标准的制定为建筑工程安全提供了统一的基准,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实践和全球合作来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水平。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国内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一、国内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现状1. 国内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监管。
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由于工程项目类型多样、规模不一,安全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
(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我国已建立了以政府监管、企业主体责任、社会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制。
(2)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健全。
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3)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技术不断更新,如智能监控、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国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国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起步较早,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以下是一些国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理念先进。
国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2)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完善。
国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法规体系较为完善,涵盖了项目全生命周期。
(3)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技术先进。
国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技术先进,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提高了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二、国内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对比1. 安全管理理念国内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注重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而国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更注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国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法规体系较为完善,国内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健全。
3. 安全管理技术国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技术先进,国内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技术不断提高。
三、国内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启示1. 强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意识。
提高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意识,是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的重要前提。
2. 完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针对建筑行业特点及安全管理现状,如何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善作业环境、科学的管理是我们实现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是要对上述四个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安全法律法规,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行业特点、安全现状、危险因素、控制、管理AbstractThe features of construction determines it as a high-risk industry. 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site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terms of its features and current safety management situation.Finding the exact risk fastors and bring them under control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The control of risky human behavior and unsafe status of material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orking envrionmen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re the four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ensuring safety in producti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can be fulfilled by practically controlling the above four factors andenforcing related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so as to create a safe enviro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Keywords: industry features safety statusquo risky factors control management建筑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在我国职业伤害事故中,建筑业事故伤害发生率仅次于矿山业位居第二,因此,建筑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也成为经济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伴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
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事故发生率仍然较高。
随着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建筑专业要求不断提高,新型工程技术不断涌现,再加上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的更高要求。
因此,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推动我国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对于建筑安全这一领域,目前在国际上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家主要是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
除此之外还有日本、中国的香港等。
国际上对安全管理历来都非常重视,欧美发达国家都从立法上制定了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对违规者处以重罚。
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可以避免生产企业以劳动者的人身安全为代价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有序。
安全法规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有效保障,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法律保证。
分析总结,国外安全管理法规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安全技术和劳动健康的法规。
例如英国的《工作健康安全法》、美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
2)关于劳动安全和劳动健康监督管理制度的法规。
3)关于安全生产的体制和管理制度的法规。
4)关于工作时间的法规。
5)关于女工等实行特别保护的法规。
下面主要介绍日本、德国、美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状况。
建筑业既是日本的支柱产业,也是日本的高危行业。
尽管日本建筑业中发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绝对值在不断减少,但是建筑业的安全事故死亡率和重伤率仍居日本所有行业之首。
20世纪60年代日本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生产安全事故呈现“井喷”状态,国家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监督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适应建筑业的发展,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建筑安全事故发生。
日本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先后颁布了《生产事故预防组织法》,《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法》,成立了建筑业安全健康协会,在施工现场推行总,分包各负其责的全面安全管理体系。
日本劳动基准监督署代表国家对包括建筑行业在内的各行业安全、健康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日本建筑工人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普遍推行;工地外侧醒目处悬挂“建设许可票”、“建设计划书”、“劳动保险关系成立票”、和“劳动灾害保险关系确立票”等铭牌;工地上所使用的安全设施,已做到“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产业化”;产业界安全意识普遍很强,施工过程中开展“KY”活动,即“危险预防”。
到现阶段,日本的安全事故已大大减少,安全管理现状显著改观。
德国在建筑安全这一方面很重视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
他们把建筑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分为学徒培训和成人培训,培训的方式有专门学校培训和现场培训(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操作示范进行讲解)。
他们还实行“双元制”的培训模式-已专业技工为培养目标(指青年学生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义务教育方式,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为建筑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骨干。
德国还建立了保险托底的安全管理体系,他们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德国民法规定,所有雇员的安全健康责任必须加入保险;政府授权的建筑业事故保险联合会属于半官半民的组织,已工伤事故保险为核心,具体开展制定安全生产行政与技术法规、组织培训教育、事故调查统计、工伤疾病保险等工作;所有建筑企业职工均需参加强制性工伤保险,每个企业都必须加入所在地区的联合会,称为联合会成员;反承揽建设工程的承包商雇主,必须按照雇工人数和工种的危险程序向联合会缴纳工伤保险费,由联合会负责承担保险。
美国的建筑安全管理机制也是相当完善了。
美国对建筑安全的投入大,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从事建筑安全的科研成果已经相当成熟了。
另外,政府执法严格。
检查者的自身素质高,对检查程序要求严格。
例如:检查者在检查之前的要求:检查前不通知雇主,检查官也不能把要对雇主进行检查内容的消息告诉雇主。
检查官检查的流程是,检查前准备会议,然后现场检查,再总结会议,最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适当的奖惩。
美国的建筑行业自律性高,美国成立各种专业的建筑协会,如ATA(美国建筑师协会)、CMAA(美国建筑工程管理联合会)、ASEE(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等等。
协会的作用就是保护行业利益,保障成员权利,沟通行业信息,交流建筑经验成果,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合同文本,认定专业资格,维护职业道德,协调内部业务,他们还通过贯彻章程条例和行为规范,承担对建筑行业活动的管理职能,或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这些都大大的促进了建筑安全的发展。
综上所述,国外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有:国家立法、政府执法、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保险托底、行业自律;国外建筑安全理念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注视安全投入、忠告和启迪。
二、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基本建设投入不断扩大,特别是建筑企业承建的项目越来越多,许多企业自由职工难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各企业纷纷引进包队伍,大量未正规培训,尚无生产技能和安全防护意识的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建筑企业一线主力军。
在充实、补充各用工单位劳动力不足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伤亡事故也在增加。
建筑安全事故成为我国高危行业之一,安全事故频发。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可操作性差,带来政府监管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未能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
(2)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安全技术与管理滞后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挑战,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
安全教育培训部严格,特别是对进城务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
有些施工单位不是缺少必须的安全认证、安全培训,就是应付差事走形式,甚至花钱买证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安全教育培训不严格是导致“人失误”等各种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些单位对进城务工民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几乎是空白,加之建筑业从业人员80%为进城民工。
他们文化程度偏低,在安全方面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违章作业严重。
(3)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施工安全成本支出得不到保障。
施工企业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所必需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安全生产资金。
建筑安全施工需要有一定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合格的工器具,符合标准的加工对象和能源、动力,成熟的施工工艺技术及完备的安全保护措施等。
(4)企业自身对安全重视不够。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企业最大化的减少必要安全投入资金,使安全检查,自控工作形式化。
分配到一线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甚至有些企业质安科少的仅剩几个人或有的连安全科长都身兼数职,现场项目部安全员一般都只是一人或是挂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