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小论文
初中历史小论文参考范文

初中历史小论文参考范文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
教学理念和观点的体现、课程标准的落实、新编教科书的运用等,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展示出来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图片资料运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历史图片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运用历史图片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一些图片,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课堂教学中将历史图片资料有效运用起来,可以真实地展现历史事实,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其次,运用历史图片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历史图片中包含着多种信息,充分运用图片资料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结合教材内容科学选择图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历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图片资料的作用,首先要科学选择历史图片资料。
教师选择的历史图片资料要确保与教材内容保持一致,要能启迪学生展开思考,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使学生能够把握教材重点,掌握历史事件。
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教师要出示蒸汽机、工厂、纺纱机等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二、引导学生学会读图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选择好图片资料之后,要做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读懂图片内容,挖掘有效信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图片资料中虽然有很多信息,但是学生因为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性,很难识别,这时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圣母子》《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有代表性的图片,还要引导学生从画面背景知识出发,在观察画面人物表情、细节内容时挖掘画面中的信息,进行科学读图,进而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运用图片设问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图片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运用图片设问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一年级历史论文

初一年级历史论文初一年级的许多学生和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历史似乎只是一门完全依靠记忆学习的科目,其实历史是一门非常生动有趣的学科,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从中加以点拨,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一年级历史论文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探究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能动性,成为知识的主人。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索,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拥有独到的历史见解。
一、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意义(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通过思考来解开历史谜团。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会使教师更加注重人文性知识的传授,在帮助学生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后,还会启发学生产生独到的感性认识与见解。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感知到社会的进步,建立起正确的发展观。
另外,学生还会通过对优秀品质的传承来进行自我品德教育,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困境,成长为有思想、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三)有利于历史课改的全面推进课改的推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历史教师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对课改的全面推进有很大助力。
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会加强对新课改具体要求的研究,以此为依据来探索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由此而形成的教学经验会对历史教学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新课程改革出台之后,历史教材也更新换代,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历史小论文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历史事件撰写的论述性文章,历史小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及论证三部分,缺一不可,论点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感悟来拟定,确定论点后,就要整理相应历史资料作为论据,以这些论据来论证论文观点。
下面学术堂整理了6篇历史小论文范文供参考。
历史小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关乎政治、文化、学术的公案由汉至今两千余年,对此评说不绝于史,众说纷纭有秉承儒学传统口诛笔伐者,认为这是秦始皇个人暴政的体现,是秦始皇个人的偶然冲动行为,几乎也是教科书的一贯定论也有对此存疑认为是夸大其事者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及许多学者的有关评论,整理出浅要观点。
一、史学界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自秦末汉初,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成为学术界和民间广泛用词:汉语大词典》对其解释为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蟠书坑儒史学大家剪伯赞先生的:秦汉史》专着作这样的评论: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是对文化之一般的毁灭,把之史记》所记载对四百六十余诸生的残暴坑杀,称之为坑儒之惨剧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里曾说过:近人有替始皇辩护的,谓被坑者不是儒生而是方士,我自己在前也曾这样说过,但这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本纪的原文细读清楚当今学者郭志坤在引用郭先生这句话时明确表态: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孔子之徒一直到最近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其作为面向21世纪高校课程教材读本也依然鲜明的写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是对文化的摧残,党校论文,同时也激起士大夫们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以上引自各家说法,说明焚书坑儒一直为史学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评判这是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严重摧残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大迫害,引起当时士人的反抗。
二、秦始皇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
秦始皇在他统一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焚书坑儒的办法来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的,而是奉行兼纳各家思想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对待儒生也是予以重任其表现如下:第一,在中央设置博士一职。
初中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论文】

初中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及对策一、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策略1.从时代要求出发,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支撑整个教学活动的根本和基础。
因此,就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创新来说,首先应从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入手。
教师在完成这一阶段性工作过程中,建议应紧跟社会发展形势,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对历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解读和认识。
比如就“鸦片战争”的教学而言,不同理念往往就会有不同的教学选择。
笔者以前根据传统教学思路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次战争叫作鸦片战争吗?学生则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是因为林则徐禁烟所引起的战争。
这一结论当然是不正确的,但如果让学生放弃自己的观点并认同新的观点,不是凭着教师的否定就能完成的。
后来,笔者改变了教学思路,就以“鸦片战争是什么引起的”为题进行了一次专题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寻找鸦片战争这一结果的原因。
笔者给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鸦片战争就是因为林则徐禁烟,那英国殖民者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开战,这是不是说明他们师出有名?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认为不能得出这一结论,因为鸦片本身就不是正常的贸易商品,英国人也是通过东印度公司走私进来的,因而禁烟是正当的行为。
但随之而来的又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二是鸦片给当时的中国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英国是为了占领中国市场才向中国输入鸦片,而占领中国市场的本质又是为了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并掠夺中国的工业原料。
于是,学生的思维又与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在中国市场上却由于中国茶叶、丝绸的输出而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等知识联系了起来。
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通过师生问答、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终于寻找到了鸦片战争的真实原因,从而也颠覆了自己原来的浅显认识。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有时还得转变教学立场,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后续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令人感兴趣的事件和人物。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而撰写一篇小论文也是对我们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检验。
在这篇小论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理解,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料,来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具体事件或人物,以展示我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事件和人物,比如黄帝、尧舜、商汤、周文
王等等。
这些人物和事件都对中国古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商汤的生平事迹,探讨商汤在商朝的建立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绩等等。
通过对商汤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商朝的历史和特点,以及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另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比如,我们可
以选择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比如齐桓公和晋文公联合伐楚的战争,来分析这场战争对当时政治格局和国家命运的影响,以及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
通过对这样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以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
总之,初中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是对我们历史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检验。
通
过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我们可以展示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丰富内容和精彩故事。
希望同学们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写出一篇内容充实、观点独特的历史小论文,展现自己的历史学识和文笔功底。
历史小论文——精选推荐

历史⼩论⽂历史⼩论⽂范⽂(精选22篇)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定都接触过论⽂吧,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怎么写论⽂才能避免踩雷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历史⼩论⽂范⽂(精选22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历史⼩论⽂篇1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嬴姓,赵⽒,名政,秦庄王之⼦。
秦始皇是⼀个功⼤于过的皇帝。
秦始皇吞并六国,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设郡县制,奠定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修驰道,为庞⼤帝国的政令通达奠定了技术基础。
但秦始皇修阿房宫,秦始皇陵等的规模极为庞⼤,滥⽤民⼒;焚书坑儒,抑制思想,摧残⽂化;法令严苛,赋税重,增⼤了⼈民的负担。
我们不能仅仅把秦始皇修长城想作是滥⽤民⼒,统治残暴的体现。
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侵,事实上也是如此。
⽂献斥责在⼯程进⾏时造成不少⼈命死伤,另⼀⽅⾯却使各地的交通进⼀步发展,有助⽇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秦始皇只是急功近利,不计较⼿段,不考虑⼈民的⽣活。
有⼈曾这样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只说空话。
⼏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
秦始皇⽤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的学⽣。
”这种想法有道理,但并⾮说儒家不好。
后世⽤“外儒内法”,是⼀种“外柔⽽内刚”的政策。
以伦理道德束缚⼈们,更容易治理天下,也正是吸取了秦⼀味⽤法家最终被推翻的教训。
所以说,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秦始皇。
历史⼩论⽂篇2 ⾃从我看了外国侵略中的历史时,我感到⾮常的⽓愤,因为外国的侵略和压迫实在是太残忍了,那昏庸⽆能的慈禧太后,只知道退让,和求和。
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吗?哪⾥有压迫,哪⾥就有反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唐太宗,武则天那时的朝代唐朝都⾮常的兴盛,唯独到了清朝,出现了民族的败类,“慈禧太后”那时的皇帝光绪帝⽀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意见来变法,可是光绪帝没有兵权,慈禧太后闻之,简直反对,这个昏庸⽆能的亡国之君⼜把戊戌变法破灭了,这个维持只有108天的变法,这表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的爱国之情。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
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历史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受到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已经变成枯燥的历史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初中历史对于学生培养的本质!随着教育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改更注重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基于这样形势,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等方式,更注重历史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1.历史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虽然我国已经大力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但是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仅教学模式单一,而且历史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历史知识进行高强度记忆,或者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本中划出重点内容,以此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
譬如在戊戌变法这一历史知识教授中,绝大部分教师仅把戊戌变法的过程大致宣讲一遍,然后就重点讲解该事件中考试的知识重点,致使学生对戊戌变法仅仅只有个简单认识,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浇灭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初中历史的小论文怎么写篇一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高技术性的艺术。
贯穿教学始终的根本路线是教育学生,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激励、鼓舞等。
自从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政策以来,我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情景教学的出现,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死板”问题,还给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之风。
大量实践已证明,情景教学的方式完全匹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和理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关键。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情景教学则更需要人的参与。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进而会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此外,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即:(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平等、公平、自由的教学模式;(2)改变传统的“师为贵,学为贱”的传统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自己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的引导者;(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
总之,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优于不知者,而劣于乐之者。
”通过上述的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逻辑性不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课本上,中国当时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 商局,开平煤矿等,他还精心筹划了北洋海军,积极鼓励出国留学,学习西洋先进 的技术…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 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这足以证明他在这场长达三十年的“师
初中历史小论文
让我既恨又爱的-------“中堂大人”
我是驻马店市第十中学八年级 2 班的王铭楷,平时酷爱历史,尤其对历史小说、历史 人物更是情有独钟。我也是一个爱提问题、爱动脑筋的历史“研究生”。这不,自从历史 老师讲完甲午中日战争后关于马关条约的签订后,我就一直琢磨着一个人:李鸿章到底是 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二)、崇洋媚外、妥协退让的汉奸、卖国贼”,是“乱臣贼子” 这位晚清著名 的“外交家”,在清政府与世界所有的资本主义强国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约中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几乎都有他李鸿章的大名。大肆出卖国家 主权,换得了洋人的欢心,却遭到国人唾骂。成为了永垂千古臭名远扬的罪人
按理说,一个如此祸国殃民的民族败类,应该绝对地否定他。但是揭开历史的真相 总需要时间,对一个人的认识有一天也许会改变。一些片面的认识会误导大众的眼光和对 历史的认知,我们有必要擦亮眼睛,重新审视历史上的他们。李鸿章,这个曾经让我深恶 痛绝的“卖国贼”,今天再看,倒让我有了些许仰慕
有了这个问题的产生,我就废寝忘食地投入到解决这个问题当中。看教材、查历史资 料、上网搜索Βιβλιοθήκη …以下是我对这位晚清大臣认识的两大方面
一 、深恶痛绝之处----“刽子手”、“卖国贼”
(一)、镇压农民起义的罪魁祸手 李鸿章身居要职,曾办团练,组成了自己的武 装力量淮军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他虽然以此成为令慈禧太后重用的忠臣,但是在他 及他的淮军手下,死伤了多少太平军的志士?也是由于这次农民运动的失败,让一个 腐败无能的政府又风雨飘摇了半个多世纪。
二、顶礼膜拜之处------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功臣 同学们一定记得课本第二单元第 6 课中讲到晚晴面临内忧外患之际,在清政府的官 员中有一批大搞洋务运动的派别,叫洋务派。李鸿章的名字和他所创 办 近 代 企 业 多 次 出 现在课本上,中国当时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 商局,开平煤矿等,他还精心筹划了北洋海军,积极鼓励出国留学,学习西洋先进 的技术…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 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这足以证明他在这场长达三十年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