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具身动力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智与计算50

心智与计算, Vol.3,No.1 (2009), 050-054

文章编号:MC-2009-08

收稿日期:2009-03-02

出版日期:2009-03-31

© 2009 MC– 厦门大学信息与技术学院

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具身动力模型

沈秋凤,丁 峻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系,浙江杭州310018)

sqf-126@

摘要: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活动,儿童期是个体社会认知毕生发展的关键期。本文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的视域下,在考量儿童这个群体特殊性的基础之上提出具身动力模型来阐述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文章论述了具身动力模型的基础、环境差异及动力体现,并据此模型理论对儿童教育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具身动力模型;儿童;社会认知

中图分类号: B844 文献标识码:A

Embodied Cognition Dynamic Model of

Children’s Social Cognition

SHEN Qiu-feng, DING Ju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jiaoke0302@

Abstract: Social cognition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objects, phenomena and their relations.

Childhood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life-long period of social cogni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the second cognitive science- “Embodied Cognition”, given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 children, then put forward embodied cognition dynamic model to elaborate children's soci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basis,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and driving force of the

model, finally, based on this model we put forward some feasibility proposals about children’s education.

Key words: embodied dynamic model; children, social cognition

1 引言

社会认知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1]。儿童社会认知,即儿童对他人和自己的理解,儿童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理解,以及儿童对社会规则(social rules)以及社会类别(social categories)和社

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hips)的理解[2],这对儿童做什么事、思考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思考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90年代以后,对儿童社会认知的研究开始日益增多,由于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的独特性,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独特的特点,他们的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过程。那么儿童的社会认知是如何发展的?社会认知的范畴模型、样例模型、情境模型[3]等是否也同样适用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呢?我们认为,儿童是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社会认知发展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在此,我们将在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新视野下提出具身动力模型,并借用此模型来阐述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2 具身认知观及其特点

在认知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认知和智能的观念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认知革命”将心智的内部状态视为抽象表征水平的逻辑或计算过程,第二代认知科学确定心智的身体基础,身体在认知和社会活动中的首要作用为标志,哲学地和经验地表明身体是我们接触、介入、认识和拥有世界的枢轴(pivot),是心智表现的最初样式[4-5]。当代认知科学提出了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观,在这里暂且不论对具身认知翻译存在的不同观点,但核心理念是一致的,都是试图对心-身-世界之间的交互方式给予系统的理论说明,均主张:“认知是一种高度具身的、情景化的活动,甚至思维的存在应当首先被看作是行动的存在”[6]。

具身认知认为,(1)人类的认知活动是具身的(embodied),即人的心智本质上是具身的生物神经现象,是神经系统整体活动的体现(appearance),机体的认知能力是在身体-脑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2)具身认知是情境的(situated),是具身心智嵌入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中,是必须相应于环境的状况和变化的;(3)具身认知是发展的(development),认知不是一开始就处于高级水平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4)具身认知是动力系统的(dynamic system),即认知不是一个孤立在头脑中的事件,而是一个系统事件,具身心智的认知活动和环境是耦合的[7]。

3 具身动力模型: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新解释

具身动力可以认为是不断整合样例的范畴[8]。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思维缺少基本的材料,只能对当下的情景组合,设想出并不存在的情境,表达自己的情感、兴趣、愿望等。婴儿处在一个时刻变化着的充满样例的环境中,最初他们只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感觉系统,知觉周围的环境中的各种样例,产生基本的生理和情绪体验。James W.曾写道:“我们一但知觉到激动我们的对象,立刻就引起身体上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出现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对于激动我们的知觉对象的知觉心态,并不立刻引起情绪;知觉之后,情绪之前,必须先有身体上的表现发生……,假如知觉了之后,没有身体变化紧跟着发生,那么,这种知觉就只是纯粹知识的性质……”[9]。

最初情境中的生理和情绪体验以具身的形式被贮存在婴儿的记忆中:Walker(1982)向5个月大婴儿呈现两部电影,里面出现的是一个陌生成人,一部是成人很生气地说话,并做出生气的面部表情和姿势;另一部中成人高兴地说话,并做出开心的面部表情和姿势。电影声音都通过扩音器传出。不管是高兴还是生气的电影,只要配音与电影内容相匹配,婴儿观看电影的时间都比较持久。这表明,5个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