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模板】
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2017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1.引言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环保和节能为核心理念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
本设计说明将提供一个综合的框架,用于创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2.背景解释为什么绿色建筑日益受到关注。
讨论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介绍绿色建筑如何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3.目标阐述设计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原则。
仔细定义每个目标的细节,并说明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节水和节能设备。
4.建筑设计和布局描述设计师如何利用自然光和通风来降低能源消耗。
讨论合适的建筑朝向和窗户位置,以最大化太阳能利用。
另外,介绍内部布局的优点,例如开放式平面和可调节照明系统。
5.材料选择说明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并详细介绍每种材料的特点。
包括可持续木材、环保油漆和可降解的材料等。
6.能源效率讨论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
说明如何运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和高效暖气系统等来减少能源消耗。
7.水资源管理介绍如何设计用水系统的策略,包括雨水收集和灰水回收。
讨论如何使用高效水龙头和节水淋浴头等设备来减少水资源浪费。
8.室内环境质量阐释设计师如何确保室内环境健康和舒适。
包括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植物的使用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9.可持续运营管理介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运营管理措施。
讨论如何减少废物产生和优化能源利用等。
10.结论总结设计说明的内容,并强调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必要性。
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以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效果。
总结:。
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
1节地与室外环境1。
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1。
1。
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1.1。
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
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
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
2节能设计1.2。
1建筑造型节能1。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
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
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
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方案模板

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方案应运而生,旨在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方式。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方案模板,希望能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项目背景1. 项目名称:2. 项目地点:3. 项目规模:4. 项目意义:三、设计原则1. 节能原则:2. 资源循环利用原则:3. 环境适应原则:4. 健康与舒适原则:四、方案设计1. 整体设计1.1 建筑结构设计:1.2 建筑材料选择:2. 能源系统设计2.1 能源供应:2.2 节能措施:3. 水资源管理3.1 雨水收集系统:3.2 废水处理系统:4. 绿化设计4.1 绿化材料选择:4.2 生态景观规划:5. 室内环境设计5.1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 5.2 自然采光与通风:5.3 声环境控制:五、成本与效益评估1. 建设成本评估1.1 建筑设计、施工费用: 1.2 能源系统投资:1.3 水资源管理设施费用: 1.4 绿化设计费用:1.5 室内环境控制费用:2. 持续经济效益评估2.1 节能与降低运营成本: 2.2 环境影响减少:2.3 提升建筑价值:六、可行性研究1. 技术可行性:2. 经济可行性:3. 社会影响评估:七、项目实施计划1. 设计阶段计划:2. 建设阶段计划:3. 完成阶段计划:八、总结与展望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提供了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方案模板,以便为您在实际项目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信通过绿色环保建筑设计的推广,我们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丽、健康和可持续的未来。
以上就是绿色环保建筑设计方案模板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您的设计工作提供帮助,谢谢!。
绿色建筑设计指南

绿色建筑设计指南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结合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本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份绿色建筑设计指南,帮助你在设计过程中迈向更环保、节能的方向。
1. 建筑定位绿色建筑的开始是在建筑定位上。
选择合适的地点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首先,选择尽可能靠近公共交通站点的位置,鼓励员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其次,选择阳光充足的区域,并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2. 优化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
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1 能源利用使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光能和风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光照、通风和热量的最佳利用。
利用天然采光和窗户设备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选择高效的能源设备和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2.2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雨水和废水回收系统来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同时,在设计水管布局时,应该合理规划,减少水管长度,减少供水压力损失,并使用节水装置和设备。
2.3 建筑材料选择选择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对于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优先选择由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或来自可再生资源的材料。
此外,考虑材料的生命周期和可回收性。
对于高能耗产业所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和回收利用。
3. 室内环境优化绿色建筑的设计应注重室内环境和员工健康。
以下是一些建议。
3.1 室内空气质量确保室内有良好的空气流通和质量,通过适当的通风和过滤系统来消除污染物。
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材料以保持空气清新。
3.2 自然光线利用确保室内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遮阳措施来实现。
自然光线有利于员工健康和工作效率。
3.3 妥善的噪音控制减少室内噪音对员工的影响,通过隔音材料和合适的布局来控制噪音。
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4. 可持续维修和管理绿色建筑的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还包括建筑的后期维修和管理。
绿色建筑设计指南

绿色建筑设计指南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那么,如何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要点和方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与意义绿色建筑,简单来说,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其意义重大。
首先,绿色建筑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缓解能源危机。
其次,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减少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再者,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环境质量,能为居住者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生活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此外,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还能降低运营成本,为业主带来经济上的效益。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一)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同时,采用高效的能源设备和系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环境友好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粉尘、噪音和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三)以人为本关注使用者的需求,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充足的自然采光和视野。
(四)整体性将建筑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设备、景观等,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一)场地规划合理选择建筑场地,避免破坏生态敏感区域。
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和植被,减少土方工程和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干扰。
(二)建筑形态与朝向设计合理的建筑形态和朝向,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如何做绿色建筑缔造方案设计模板

绿色建筑缔造方案设计模板第一部分:设计概述1.1 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名称:XXX绿色建筑项目项目地点:XXX市项目规模:XXX平方米项目业主:XXX公司项目概况:该项目旨在打造一座绿色建筑,符合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城市增色添彩,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1.2 设计目标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1) 实现低碳、环保、节能的建筑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 提升建筑的整体能效,降低能耗;3) 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4) 打造宜居、健康的建筑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1.3 设计原则本项目的设计原则是:1)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损害;2) 强化被动设计策略,降低建筑的能耗;3) 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 采用绿色建材和环保技术,保障建筑的质量和环保性;5) 关注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为居住者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部分:设计方案2.1 总体布局本项目的总体布局采用了紧凑型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场地的空间,保证了建筑的有效利用率。
同时,建筑的朝向和开口设计也考虑了阳光照射和通风的问题,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
2.2 绿色建筑设施本项目将采用一系列绿色建筑设施,包括太阳能板、地源热泵、外墙保温材料等,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废水处理设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2.3 节能设计本项目将采用多种节能设计策略,包括优化建筑的外窗采光设计、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设置中央空调系统等,以减少建筑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同时,我们还将对建筑的电气设备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能效,降低用电量。
2.4 健康舒适性设计本项目将注重建筑的健康舒适性,包括优化室内照明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净化空气系统设计等,为居住者提供优质的室内环境。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建材和环保涂料,减少对居住者健康的影响。
第三部分:施工实施3.1 施工流程安排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安排,包括材料采购、施工队伍组织、工程进度控制等,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1)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10。
《建筑外门窗气窗、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12.《关于印发<中山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建【2012】39号)13.《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中山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建通【2014】44号)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项目用地面积:__21249.2__m2。
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__120815__ m2,地下:__28848_ m2,计入容积率面积:__120815_ m2,容积率:___5。
69____。
4.是否有旧建筑:有□无☑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相当于国标一星)□二星B□二星A(相当于国标二星)□三星□关键绿色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单位数值备注1建筑节能率%51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03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64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0各专业技术措施1 规划、建筑和园林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图号: 1 /J2 结构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图号: 2 /G3 给排水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图号: 3 /S4 电气、智能化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图号: 4 /D5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图号: 5 /K 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2017版征求意见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7年xx月前言本指南是根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达的《<**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委托协议》(No:********),由**市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与建材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版—1)(以下称:原指南)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指南修订过程中,坚持在节水、节地、节能、隔音(隔声)方面体现中山特色并有所创新的原则下,总结了原指南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通过调研并对部分关键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本指南共分六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策划、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附录。
本次修订主要集中在:——调整评价方法。
对各类评价指标评分,并在每类评价指标评分项满足最低分要求的前提下,以总得分确定绿色建筑等级。
相应地,将原指南中的一般项和优选项合并为评分项。
——增加按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设计的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和审查备案表;——从安全适用角度出发,根据我市实际,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对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作出适当调整;——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自承重墙体中的使用作出具体要求,并对配套专用砂浆使用作出明确要求;——对外墙保温方式做出具体的要求;——对楼板防撞击声措施、外墙隔音措施等做出具体的规定;——明确我市不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申报流程。
本《**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2017版)自2017年xx月xx日起实施。
原指南同时废止。
本指南由**市土木建筑学会负责管理,**市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与建材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析。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市土木建筑学会(地址:**市中山四路裕中大厦208室,邮政编码:******,邮箱:(******)),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1 总则 (2)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2)4 设计策划 (2)4.1策划目标与实施团队 (2)4.2 策划内容 (2)4.3 绿色建筑技术分析与建筑辅助设计 (2)5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 (2)5.1 按省标《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3-xxx)编制 (2)5.1.1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按省标):总则(含规范对应条文) (2)5.1.2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按省标):规划、建筑、园林篇模板 (2)5.1.3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按省标):结构篇模板 (2)5.1.4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按省标):给排水篇模板 (2)5.1.5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按省标):电气篇模板 (2)5.1.6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按省标):暖通篇模板 (2)5.2 按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编制 (2)5.2.1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按国标):总则(含规范对应条文) (2)5.2.2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按国标):规划、建筑、园林篇模板 (2)5.2.3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按国标):结构篇模板 (2)5.2.4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按国标):给排水篇模板 (2)5.2.5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按国标):电气篇模板 (2)5.2.6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按国标):暖通篇模板 (2)5.3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使用说明 (2)6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 (2)6.1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按省标) (2)6.2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按国标) (2)6.3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填写说明 (2)附录A 围护结构隔音降噪和楼板隔音、防撞击声设计要点 (2)附录B 广东省主要乡土植物列表 (2)附录C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流程 (2)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市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设计,依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试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xx送审稿)、《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中建【2012】39号)、《**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建通【2014】44号)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组织开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通知》(中建通【2014】131号),制定本指南。
1.0.2 **市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单体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民用建筑应按照本指南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及标识。
1.0.3 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单体面积大于2000㎡)和政府投资兴建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车站、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保障性住房以及其他公益性建筑,需按国标一星(或省标一星A)以上(含)等级进行设计并标识(设计、运行)。
1.0.4 绿色建筑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5 绿色建筑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我市的法律法规和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
2 术语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annual runoff volume capture ratio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2.0.9 风速放大系数 wind speed amplification建筑物周围离地面高1.5m处风速与相同地形区开阔地面同高度风速之比。
2.0.10 内置保温保温材料设置在基层墙体芯层的保温方式。
3 基本规定3.0.1 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3.0.2 绿色建筑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
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园林、电气与智能化、经济等各专业应紧密配合。
3.0.3 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市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
3.0.4 方案设计阶段应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3.0.5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含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总则;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等六部分)和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
3.0.6 绿色建筑设计应在设计理念、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
3.0.7 未经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得核发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
3.0.8 绿色建筑设计除满足国家及广东省的相关标准规定外,根据**市实际情况,尚应符合下述规定:1 学校、医院、旅馆、大型公建(单体面积大于20000㎡)和高度超过50m的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A1或A2)、不燃的材料。
2 高层建筑外墙及洗手间周边墙体不应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
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采用满足广东省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承重墙体技术规程》DBJ15-82规定的专用干混砌筑砂浆砌筑,条件许可时,可优先采用薄浆干砌工法,不应采用国标《预拌砂浆》GB/T 20463-2010中的干混普通砌筑砂浆和湿拌砌筑砂浆。
框架结构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作为自承重墙体时,墙体抹灰应采用满足广东省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承重墙体技术规程》DBJ15-82规定的专用干混抹灰砂浆。
不应采用国标《预拌砂浆》GB/T 20463-2010中的干混普通抹灰砂浆和湿拌抹灰砂浆。
4 外墙(含结构性热桥和填充墙)当需要采用复合保温构造(外保温、内保温、内置保温)时,宜优先采用内置保温,也可采用内保温,不应采用外保温。
因项目特殊性确需采用外墙外保温时,责任各方应进行充分技术论证且所拟用技术需经过省部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鉴定(评估、审定)。
5 当设计采用外墙内保温时,保温砂浆等浆体类保温材料设计厚度不应大于30mm。
6 隔声减噪等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相关构造应在施工图中明确表述。
当住宅建筑按毛胚房交楼时,楼板隔声量计算中二次装修饰面层应按水泥砂浆铺贴陶瓷地砖考虑。
7 屋面不应采用岩棉(含硬质及半硬质岩棉板)、矿棉、玻璃棉或保温砂浆等抗压(压缩)强度低、吸水率高的材料作为外保温材料。
4 设计策划4.1 策划目标与实施团队4.1.1 设计策划应明确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析。
4.1.2 策划目标应包括下列内容:1 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或《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xxx)的对应等级。
2 节地与室外环境的目标、节能与能源利用的目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目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目标、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施工管理的目标、运营管理的目标和创新与提高的目标。
4.1.3策划与实施团队绿色建筑的策划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市绿色建筑与建材专业委员会或技术顾问的配合下,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多学科的反复协作。
4.1.4 实施要求1 每一个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应指定一位绿色建筑技术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