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输电

合集下载

无线输电原理

无线输电原理

无线输电原理无线输电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者其他无线技术,将电能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电能传输的认识和方式。

那么,无线输电的原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无线输电的原理。

首先,无线输电的原理基于电磁感应。

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发射端产生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然后在接收端通过感应产生电流,从而实现无线输电。

其次,无线输电的原理还涉及到电磁波传播。

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在无线输电中,我们可以利用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将电能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通过调控电磁波的频率、功率和传播方式,可以实现不同范围内的无线输电。

此外,谐振是实现无线输电的重要原理之一。

谐振是指在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共振现象的特性。

在无线输电中,利用谐振的原理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传输。

通过调节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谐振频率,可以实现最大效率的能量传输,同时减小能量损耗。

最后,无线输电的原理还涉及到能量聚焦和传输。

在无线输电系统中,我们可以利用天线、聚焦器等装置,将电能聚焦到一个特定的区域,然后再将其传输到需要的地方。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小能量损耗,实现长距离的无线输电。

综上所述,无线输电的原理涉及到电磁感应、电磁波传播、谐振和能量聚焦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合理应用,我们可以实现高效、安全、长距离的无线输电。

这种技术的发展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也将在能源传输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

希望本文对无线输电的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无线输电PPt获奖课件

无线输电PPt获奖课件

• 发射回路由LC振荡电路构成 • 振荡频率公式: • 产生谐振旳条件是: • 所以本试验采用6.8nf旳CBB电容8个并联而
成,确保了高频特征也确保了基本波长。
• 电感线圈使用旳是Ф1.5旳铜导线,可根据 公式计算出其电感量,取合适旳线圈尺寸, 根据 接受部分电路也是采用LC谐振回路,能够 用振荡频率公式和电路谐振条件求取原件 参数。
• 弦乐器中旳共鸣箱、无线电中旳电谐振等, 就是使系统固有频率与驱动力旳频率相同, 发生共振。
• 当电路中鼓励旳频率等于电路旳固有频率 时,电路旳电磁振荡旳振幅也将到达峰值。
• 试验电路中我也是经过这种共振旳原理, 提升了无线输电旳效率。
• 本试验作品采用推挽电路输出其电路特点 是:
• 推挽电路采用两个参数相同旳MOSFET管, 以推挽方式存在于电路中,各负责正负半 周旳波形放大任务,电路工作时,两只对 称旳功率开关管每次只有一种导通,所以 导通损耗小效率高。推挽输出既能够向负 载灌电流,也能够从负载抽取电流。
• 因为电路采用旳是电磁耦合共振所以接受 部分电路旳固有频率要等于接受部分电路 旳固有频率。所以接受发射电路均选用相 同旳8个CBB电容,和相同旳绕制线圈,以便 电路发生共振。
作品电路图
• 本电路旳各参数描述: • 元器件参数拟定。 • 电容是采用旳C=5.44*10^(-8)F; • 发射线圈旳电感是L=3.73*10(-6); • 从而计算出固有频率f=315KHZ; • 接受部分电路器件参数与发射振荡电路尽
• 本作品将能胜任真空试验设备旳供电,能 很好处理真空试验设备运营问题,也可对 微型机器人领域旳特殊应用,例如在汽车 方面可进行无线输电,例如微型血管垃圾 清理机器人旳供电。也能够对高温水下等 设备旳供电,等等能有效防止有线输电造 成旳安全用电灾害和不利。

无线输电原理

无线输电原理

无线输电原理
无线输电是一种通过电磁场传输能量的技术,它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来将电力传输到远距离的设备或者载体上,实现无线供电。

无线输电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导体或者线圈处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无线输电系统中,发送端会通过特定的设备和电源产生高频交变电流,进而产生变化的磁场。

这个变化的磁场会穿过空间,并且在接收端的接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然后,通过接收设备将感应电动势转化为直流电能,供给需要供电的设备使用。

实现无线输电的关键是解决能量传输的效率和距离问题。

在传输过程中,无线输电系统需要尽量减小能量的损耗,并且确保能量能够准确地被接收设备所接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无线输电系统通常会采用共振腔结构,即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设置共振设备,使得能量在这个共振腔中进行传输。

通过调整共振频率,可以提高能量的传输效率。

此外,在无线输电系统中还需要考虑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

无线输电系统通常会采用能量随距离的平方衰减的原理,限制能量传输的距离。

此外,还可以采用反向传输原理,即只在接收设备上产生电流,而不在发送设备上产生电流,从而进一步减小潜在的危害。

总的来说,无线输电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技术,通过利用电磁波
进行能量传输,实现无线供电。

它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和创新。

电力电子技术中的无线输电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中的无线输电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中的无线输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电子学原理,用于控制电能的转换、传输和分配的技术。

而无线输电技术作为电力电子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无线输电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电力传输方式,减少线路损耗,还可以为远程地区提供更可靠的电力供应。

本文将介绍电力电子技术中的无线输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无线输电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输电技术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发明的电磁感应原理。

克罗克斯和特斯拉等科学家提出了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电力输送的理念。

20世纪后期,无线输电技术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将功率通过磁感应耦合的方式从一个线圈传输到另一个线圈,从而实现了远距离的无线电力传输,这一突破标志着无线输电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无线输电技术的原理无线输电技术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发射端产生的交变电流激发传输端的线圈,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

传输端的线圈接收激发信号后,将其转化为电能输出。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克服电磁波传输中的能量损耗、距离衰减等问题,因此需要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来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三、无线输电技术的应用场景无线输电技术在电力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首先,可以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通过无线输电技术可以实现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解决了传统有线充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便之处。

其次,无线输电技术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远程电力供应,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如太空科研、极地考察等领域,也可以利用无线输电技术解决能源供应的问题。

四、无线输电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电力需求不断增长,无线输电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未来,无线输电技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

首先,无线输电技术将在新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电力传输成本。

电能无线传输技术

电能无线传输技术

电能无线传输技术电能无线传输技术,这听起来就像是魔法一样的东西呢。

咱们都知道,平常电都是顺着电线跑的,就像小火车只能在铁轨上跑一样。

可这电能无线传输呀,就像是让小火车脱离了铁轨,在空中自由穿梭呢。

电能无线传输有好几种方式哦。

有一种就像咱们平常听收音机似的,靠电磁波来传输电能。

收音机是接收电磁波变成声音,这无线电能传输呢,就是把电能变成电磁波发出去,然后在接收端再把电磁波变回电能。

这就好比你把一篮子苹果变成了魔法种子撒出去,在另一个地方又把这些种子变回苹果一样神奇。

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磁共振耦合来实现电能无线传输。

这就有点像两个人之间有默契的感应。

两个具有相同频率的物体,它们之间就能很好地传递能量。

就像是两个好朋友,心里想着同样的节奏,就能把力量互相传递。

比如说,有两个小铃铛,只要它们振动的频率一样,其中一个震动起来,另一个也会跟着震动,电能在这种方式下传输也有点这个意思。

那这电能无线传输技术有啥用呢?用处可大啦。

咱先说说在手机充电上的应用。

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手机,每次充电都要找充电线,线绕来绕去的可麻烦了。

要是有了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就像手机有了个隐形的充电小精灵,只要把手机往充电座上一放,就能自动充电,多方便呀。

这就好比你回家,不用自己动手开门,门自动就开了,迎接你进去。

再看看在电动汽车充电方面。

电动汽车充电的时候,那充电线又粗又重。

要是能无线充电呢,就像汽车有了个无形的加油管,开到特定的地方就能充电,不需要再插拔那些笨重的充电设备。

这感觉就像是汽车自己走进了一个能量小屋,出来就充满电可以跑了。

在医疗设备上,这电能无线传输技术也能大显身手。

有些植入人体的医疗设备,像心脏起搏器之类的。

要是用传统的充电方式,还得开刀啥的,多吓人啊。

有了无线传输电能,就像给这些设备安装了一个隐形的能量输送带,源源不断地给它们输送能量,既安全又方便。

这就好比是在身体里开了一条秘密的能量通道,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不过呢,这电能无线传输技术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无线输电的可行性分析

无线输电的可行性分析

无线输电的可行性分析引言:无线输电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它旨在通过无线电波或其他电磁波来传输电能,消除了传统有线输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无线输电的可行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对无线输电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一、无线输电的优势1. 解决传统有线输电的难题:传统有线输电系统需要大量的输电线路,不仅造成了高昂的成本,还给环境带来负担。

而无线输电由于无需传输介质,因此能够克服这些问题。

2. 提高能源利用率:无线输电可以将电能直接通过空气传输,减少了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有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3. 提高供电的灵活性:无线输电可以实现远距离的输电,使得供电网络更加灵活,能够为远隔地区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降低了能源供给不足的风险。

4. 降低安全风险:传统有线输电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如电线绝缘老化、电线触碰导致的触电风险等,而无线输电能够有效地减少这些风险。

二、无线输电的挑战1. 传输距离受限制:无线输电技术目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传输距离限制。

由于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问题,无线输电的传输距离相对有线输电较短。

2. 传输效率有待提高:无线输电的传输效率相对较低,能量损失较大。

目前的无线输电技术对于长距离的能量传输仍面临一定的技术挑战。

3. 潜在的辐射问题:无线输电需要依靠电磁波传输能量,这可能会引发一定的辐射问题。

目前对于无线输电的辐射安全性尚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三、无线输电的发展前景1. 商业应用潜力巨大:无线输电技术具有广泛的商业应用前景。

例如,用于城市公共区域的无线充电设施,无线供电的智能家居,甚至是远离电网的偏远地区电力供应等。

2. 科研进展持续推动:无线输电的研究和发展仍处于不断推进的阶段。

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寻找更高效、更远距离的无线输电技术,并不断改进现有技术,以提升其可行性。

3. 法规和标准的完善:无线输电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需要合理的法规和标准进行规范。

无线输电技术ppt课件

无线输电技术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Main Content

无线输电简介

无线输电原理

无线输电应用

无线输电展望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Principle of Wireless Electricity
❖ 共振现象
共振是自然界极为平常的现象,种类繁多
乐器的音响共振 秋千的机械共振 电磁场的共振 核磁气的共振
共振共通的特征: 能量交换只会发生在振动频率一样的两个物体之间,
而频率不一致的两个物体间则不传递能量
MIT、美国无线电力、海尔所运用的 方式都是电磁场共振
Concerns
☼对人体有伤害吗? ☼对环境有危害吗? ☼是否会干扰无线通讯?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THANK YOU
wireless electricity Tuesday, March 12, 2024
APPLICATIONS
交通工具
➢为现有的电动车辆充电:高尔夫球车、 工业车辆…… ➢为将来的混合动力或全电动汽车充电 (在任何地方,家中、停车场……) ➢取代有线,直接进行无线能量传输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正逐渐成为电力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这项创新的技术为电力系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和变革,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远。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无需通过导线连接就能实现电能的传输。

它主要基于电磁感应、电磁共振以及无线电波等原理来工作。

与传统的有线电能传输方式相比,无线电能传输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消除了电线的束缚,大大提高了电力传输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想象一下,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如水下、矿井深处或者具有高腐蚀风险的场所,布线是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出现,使得在这些复杂环境中实现稳定的电力供应成为可能。

其次,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减少了电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电线老化、短路等问题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而无线传输则避免了这些潜在的危险。

再者,它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在一些对环境美观要求较高的区域,如历史建筑保护区、城市景观区等,无线电能传输可以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的情况下满足电力需求。

在电力系统中,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电动汽车充电领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需要使用充电线缆,不仅操作不便,而且在户外公共充电设施中,线缆的存在还可能影响行人通行和城市美观。

无线充电技术则可以让电动汽车在停车时无需连接线缆,自动进行充电。

这不仅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还减少了因频繁插拔充电插头而导致的接口磨损和故障。

此外,无线充电设施可以安装在停车场的地面下,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在智能电网中,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智能电网需要实现对电力的高效分配和管理,以及对各种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以为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提供稳定的电源,无需担心布线的复杂性和成本。

同时,无线传输还可以实现对一些难以到达区域的电力设备的供电,提高了电网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综述了无线输电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简述了无线输电技术的三大类技术,包括电磁感应方式、电磁耦合共振方式以及微波或激光方式。

简要指出了无线输电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开展无线输电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无线输电;电磁感应;电磁耦合共振;微波;激光中图分类号:TN9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0665(2013)02-0082-03从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完成无线电力传输实验开始,人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无线输电已不再是梦想。

无线输电这项前沿技术被认为是今后电力科技的发展方向,必将带来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短期内,静态无线充电技术有望应用于泊车自动充电。

从长期来说,动态无线充电可以为电动汽车在行驶途中进行充电,使得电动汽车可以边行驶边充电。

这将从根本上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加速电动汽车普及。

另外无线输电技术还有许多其他应用领域,如家用电器、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油田矿井、水下作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及RFID等方面。

1国内外无线输电技术研究现状1.1国外研究现状19世纪末被誉为“迎来电力时代的天才”的尼古拉·特斯拉,在电气与无线电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也曾致力于研究无线传输信号及能量的可能性,早在1899年,特斯拉在纽约长岛建造了无线电能发射塔(沃登克里弗塔),设想利用地球本身和大气电离层为导体来实现大功率长距离的无线电能传输,该塔矗立在纽约长岛的特斯拉无线电力传输实验室内,塔高57m,球形塔顶直径为21m[1]。

特斯拉想用它来实现全球无线电力传输,可惜由于资金缺乏,这个塔最终并未建成。

2001年5月,国际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会议在法属留尼汪岛召开期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皮格努莱特,利用微波无线传输电能点亮40m外一个200W的灯泡。

其后,2003年在岛上建造的10kW试验型微波输电装置,已开始以2.45GHz频率向接近l km的格朗巴桑村进行点对点无线供电[2]。

2007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利用电磁共振技术成功地点亮了一个离电源约2m远的60W 电灯泡,该研究小组在实验中使用了2个直径为60cm 的铜线圈,铜线半径为3mm,通过调整发射频率使2个线圈在10.56±0.3MHz产生共振,效率达到40%[3]。

该项技术的发布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谐振耦合式无线输电装置的研发热潮。

2008年9月,北美电力研讨会发布的论文显示,美国内华达州雷电实验室的G.E.Leyh等继承了Tesla的衣钵,成功研制电场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实验装置,利用2个空心变压器作为无线能量传输的发射与接收端,变压器与电极连接,成功地将800W电力用无线的方式传输到5m远的距离[4]。

在日本,“非接触充电”方式的巴士已于2008年2月在羽田机场、2009年10月在奈良分别进行了试行驶。

供电线圈埋入充电台的混凝土中,汽车驶上充电台,将车载线圈对准供电线圈就能开始充电。

充电方式采用了基于电磁感应的方式。

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首次提出了“驾驶充电”这一概念,为电动汽车充电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可以不必停下来充电而无限地跑下去。

据项目组人员介绍,“当你到达目的地时,可能电池里的电比你出发时还要多。

”,斯坦福大学正在设计的无线充电系统有望解决电动汽车接线充电的难题,其长期目标是开发出一种全电动高速公路,能给行驶在路面上的汽车和货车无线充电,只要在路面下每隔几英尺埋一段金属线圈,就能利用磁场以无线方式传输大量电力。

1.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在无线输电技术方面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进行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还未曾开展大规模的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朱春波教授采用直径50cm螺旋铜线圈串接电容的方式构成谐振器,实现在0.7m距离传输23W的能量,在传输距离为55cm时负载电压获得最大值,其最高传输效率接近50%。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孙跃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攻克了无线电力传输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研制出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能够输出600W到1000W的电能,张翼(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03)无线输电技术发展及应用收稿日期:2012-10-12;修回日期:2012-11-21传输效率为70%,并且能够向多个用电设备同时供电,即使用电设备频繁增加,也不会影响其供电的稳定性。

香港理工大学傅为农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对感应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和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2种无线输电方式进行了比较。

他们采用平面薄膜谐振器,实验中,在发射谐振器和接收谐振器相距20cm 时,传输效率为46%,谐振频率为5.5MHz 。

华南理工大学张波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从电路角度分析谐振耦合无线输电系统传输效率与距离、线圈尺寸等之间的关系,设计制作了多种不同线圈参数的谐振耦合无线输电装置,进行比较实验,以实现系统优化目标,设计频率跟踪系统,解决了由于谐振效率失谐带来的传输效率低下问题。

另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电源实验室也对电动汽车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几种模式进行了研究。

2无线输电技术简介无线电力传输是一种无需通过插座和电线提供电能的技术。

根据无线输电在空间不同的传输距离,有3种基本的传输形式:电磁感应短程传输、电磁耦合共振中程传输和微波激光远程传输。

2.1电磁感应利用电磁感应可以进行短程的电力传输,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发射线圈L 1和接收线圈L 2之间利用磁耦合来传递能量。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若在线圈L 1中通以交变电流,该电流将在周围介质中产生一个交变磁场,线圈L 2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可供电给外部用电设备。

最早使用电磁感应原理传输能量的是电动牙刷。

由于经常和水接触,直接充电比较危险,所以电动牙刷一般使用的是感应式充电。

发射线圈位于充电底座,接收线圈在牙刷内部,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约3W 。

目前该技术可用于多种电子产品,如对手机、相机、MP3等进行无线充电,由于充电垫产生的磁场很弱,所以不会对附近的信用卡、录像带等利用磁性记录数据的物品造成不良影响。

该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英国Splashpower 、美国wild Charge 等公司。

这种接触式无线电力传输方式的优点是制造成本较低、结构简单、技术可靠,但是传输功率较小、传送距离短,一般只适用于为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4]。

2.2电磁耦合共振基于电磁共振耦合原理的整个装置必须包含2个线圈,每一个线圈都是一个自振系统。

其中一个是发射装置,与能量源相连,它利用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发射线圈向外发射电磁波,在周围形成了一个非辐射磁场,即将电能转换成磁场;当接收装置的固有频率与收到的电磁波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完成磁场到电能的转换,从而实现电能的高效传输。

在日本,2009年8月长野日本无线也宣布开发出基于磁共振的送电系统,如图2所示。

当送电受电部之间的传输距离为40cm 时,传输的效率达到了95%。

在美国举行的2010年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 )上,海尔展出了利用无线供电技术的高清电视,该电视采用美国无线电力公司(Witricity )的电磁共振耦合技术,电视的背面内置有约1英尺(30.48cm )的线圈,可在距离1m 之外的地方供应100W 的电力。

可供电的距离取决于线圈的大小,最远能以线圈直径的3至5倍距离供电。

另外,Powercast ,Fulton ,Visteon 等公司也利用该技术为手机、MP3、汽车配件、体温表、助听器及人体植入仪器、电动汽车等厂商提供无线输电的解决方案[5]。

2.3微波/激光理论上,无线电波波长越短,其定向性越好,弥散越小,所以,可利用微波或激光形式来实现电能的远程传输,这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解决未来能源短缺等问题也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许多国家都没有放弃这方面的研究。

1968年美国学者Glaser 提出了无线传输空间利用太阳能的“Powerbeaming ”的概念,利用电磁波接收装置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6]。

197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和美国能源部联合提出太阳能计划,建立“SPS 太阳能卫星基准系统”,SPS (Solar Powersatellite )是太阳能发电卫星,处在地球约36000km 的图1电磁耦合电力传输系统原理BD 2L 2zDL 1图2基于磁共振的电力传输系统张翼:无线输电技术发展及应用83江苏电机工程·某660MW 机组一次调频试验控制逻辑分析·电网主接线图自动生成与校核系统研究·江苏电网非晶合金变压器综合评估·基于G 语言的智能变电站五防规则生成方法·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服务收费标准研究·基于区域策略寻优的地区电网AVC 系统·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电缆温度实时监测系统·PQDIF 和IEC 61850标准在电能质量数据传输中的应用·220/110kV 混压四回路新型窄基四柱钢管塔的优化设计·励磁系统整流装置均流不佳问题解决方法·一起220kV 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异常情况分析下期要目静止轨道上,那里太阳的能量约为地球上的1.4倍。

据预测,一个SPS 所装载的太阳电池的直流输出功率为10GW ,电池输出的电力通过振荡器变换成微波电力,从送电的天线向地球表面以微波(2.45GHz )形式无线送电。

地球上的接收天线由半波长的偶极天线、整流二极管、低通滤波器及旁路电容组成,可接收到5GW 的电力[5]。

目前,SPS 的建设方法、天线的放射特性、微波发送装置的姿态控制、宇宙空间的微波传播特性、为确保故障时安全的保安系统等都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日本拟于2020年建造试验型太空太阳能发电站SPS2000,2050年进入规模运行[6]。

3结束语无线电力传输作为最前沿的电力传输技术,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并将带来电力工业的创新和重大变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无线输电技术有望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可以给一些难以架设线路或危险的地区供应电能,并且解决新能源电站的电能输送问题。

目前在国内,无线输电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认清形势,总结国内外一些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1]李照.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前景[J ].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1(57):148-150.[2]KARALIS A,JOANNOPOULOS J D,SOLJACIC M.EfficientWireless Non-radiative Mid-range Energy Rransfer [J ].Annals of Physics,2008,03(23):34-48.[3]LEYH G,KENNAN M.Efficient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PowerUsing Resonators with Coupled Electric Fields [J ].Power Sympo-sium,2008.NAPS ’08.40th North Amercian.2008September:1-4.[4]曾翔.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研究[J ].硅谷,2010(10):82,162.[5]GLASER P E.Power From the Sun :Its Future [J ].Science ,1968(62):857-861.[6]松浦虔士.电力传输工程[M ].曹广益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张翼(1981),男,天津市人,工程师,从事特高压电网、电网智能化、新能源并网的情报分析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