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高中地理-湿地剖析汇编

合集下载

【精选】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4湿地的生态效益新人教版必修3

【精选】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4湿地的生态效益新人教版必修3

考点4湿地的生态效益1.湿地的概念: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它一种广义的定义。

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5)湿地的其他功能:美化环境,可作为旅游地,具有航运功能,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 3.我国重要湿地分布。

1.湿地资源的功能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

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3.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高中地理湿地的形成作用问题归纳

高中地理湿地的形成作用问题归纳

高中地理湿地的形成作用问题归纳一.湿地的形成例:请解释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纬度位置高,地处湿润地区,水分蒸发弱;③地下有冻土层,阻滞地表水下渗。

例: 解释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原因:①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②地势高,蒸发小,高原环境有高原冻土的形成,水分下渗受阻,在相对平坦和低洼的地区形成沼泽地。

二.湿地的功能和效益(1)湿地的生态效益: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维持生物多样性。

调蓄洪水、净化水质,防止自然灾害,具有调节区域气候作用;降解污染物。

(2)湿地的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湿地的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教育与科研价值。

可简化为:①调节气候,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净化污染;③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④沼泽还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景观旅游、教育科研等经济和科学价值。

三.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问题①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②湿地污染加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③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④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⑤湿地保护投入不够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总之,我国湿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湿地的盲目开垦、环境污染及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这些威胁造成了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湿地功能的下降。

例:19世纪和20世纪我国三江平原和美国都曾对其沼泽湿地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

简述对沼泽湿地的开发会导致什么后果?会导致荒漠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沿海的沼泽地的开发会导致风暴潮灾害、洪涝灾害频发,内陆地区的开发会使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严重后果。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探索地球的湿地与湿地保护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探索地球的湿地与湿地保护

中学地理知识汇编探索地球的湿地与湿地保护地理知识探索地球的湿地与湿地保护湿地是地球上特殊的一类生态系统,以水体、植被和土壤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湿地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角落,扮演着维护生态平衡和提供重要生态服务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通过探索地球湿地的类型、重要性以及湿地保护的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湿地与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一、湿地的类型与特征湿地包括许多不同类型,如沼泽、泥炭地、河流三角洲、河口、湖泊、水库、海湾和海岸线等。

这些湿地类型在地球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例如,沼泽是一种由泥炭和有机物组成的低洼地区,通常富含湖泊和沼泽植被,具有吸收雨水、净化水质和储存碳的重要功能。

而河流三角洲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常常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渔业资源区。

不同湿地类型具有相应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许多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候鸟、鱼类和两栖动物等。

湿地也是许多植物物种的繁殖地,如芦苇、水生草本植物和红树林等。

除此之外,湿地还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服务,如淡水供应、水资源调节、防洪和旅游等。

二、湿地的重要性与挑战湿地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湿地对水文循环和水质净化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通过吸收和储存降雨,并逐渐释放至地下水和周边水域,维持水文平衡。

湿地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净化水体中的废物和污染物,确保水质的纯净。

其次,湿地对防止洪水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具有沉积泥沙和减缓水流的功能,可以吸收和储存洪水,减轻河流下游的洪水风险。

湿地还可以拦截有害物质,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然而,湿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地球上许多湿地正面临快速的退化和破坏。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活动对湿地的水资源和土地使用造成了巨大压力。

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已经受到了污染、过度开发和栖息地丧失的威胁。

三、湿地保护的策略与实践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科学家、环境组织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策略和实践。

湿地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中

湿地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中

湿地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生物圈中受水文因素影响而地面以水滞留为主要因素而特化为地貌类型的地区。

湿地是指既有陆地又有水域的生态系统,在地球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湿地的特征是水的停滞,这使得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的生态功能。

二、湿地的种类根据湿地的形成过程和生物群落组成的不同,湿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沼泽、湿原、湿地和河口湿地等。

不同类型的湿地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1. 沼泽:沼泽是由于水量过剩,土壤水分饱和或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引起的植被区,它主要由藓类和泥炭类植物组成。

沼泽的特点是土壤水分饱和度高,土壤呈酸性,植被种类多样。

2. 湿原:湿原是在水位较高的地区,土壤水分充足或常年有水,容易形成湿地状态的地区。

湿原主要由禾本科、菱科、莎草科和香蒲科植物组成,湿原的特点是水位较高,土壤湿润,植被类型丰富。

3. 湿地:湿地是一个泛指,包括了所有受水文影响的地表,其中包括了湖泊、河流、沼泽、沼泽草甸、泥炭地、盐沼、河口湿地等。

湿地的特点是水资源丰富,土壤湿润,植被复杂。

4. 河口湿地:河口湿地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由淡水和海水交织而成的生态系统。

河口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功能。

三、湿地的特征湿地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丰富、土壤湿润、植被种类繁多、土壤呈酸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湿地成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湿地的功能湿地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等。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和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1. 水资源调节:湿地对水资源起着调节作用,它能够缓解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对水资源的影响,还可以调节地下水位和维持生态水文平衡。

2. 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众多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地理湿地的形成知识点

高三地理湿地的形成知识点

高三地理湿地的形成知识点湿地是指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地理环境。

它以地上地下有明显的水分,植被丰富多样,土壤湿润等特点而闻名。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调节气候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湿地的形成过程以及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一、湿地的形成过程1. 自然湿地形成过程湿地的形成通常经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积水阶段:湿地形成的第一阶段是积水阶段。

当地面形成低洼区域,水源无法排出时,水便开始在该区域聚集,形成积水区域。

这是湿地形成的基础阶段。

(2)湿地植被的发育:在积水阶段后,湿地开始发育演替。

湿地植被最初以浮游植物和湿地草本植物为主,随着湿地发育,乔木和灌木逐渐形成。

(3)湿地演替:湿地的演替过程通常是由一个水生阶段过渡到陆生阶段。

湿地的演替过程中,植被和动物依次更替,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

2. 人为湿地形成过程除了自然湿地,还有一些湿地是人为形成的。

人为湿地形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式:(1)水库和蓄水池的建设:人类建设水库和蓄水池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水资源、发电和供水。

这些建设往往导致了大片的湿地的消失,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些新的人工湿地。

(2)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往往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降,从而形成或消失湿地。

人工湿地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工调节地下水位和水流量。

(3)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因此开始进行湿地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

这些人为湿地的形成以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为目的。

二、湿地形成的地理因素湿地形成的地理因素主要包括水文因素、地貌因素、气候因素、植被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1. 水文因素水文因素是湿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位和地表径流等。

降水量大、蒸发量小、地下水位高以及地表径流少的地区更容易形成湿地。

2. 地貌因素地貌因素对湿地的形成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湿地高考知识点总结

湿地高考知识点总结

湿地高考知识点总结湿地是指土壤或地下水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同时受水生植物的影响而形成的地点。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环境要素。

在高考考试中,湿地的相关知识点经常出现。

下面将对湿地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湿地的分类湿地根据水源的类型、水生植物的组成、水质的性质以及湿地的地理位置等方面可以进行分类。

1. 根据水源的类型(1)河流湿地:河流湿地是指由于河流的泛滥、沉积作用和水文变化而形成的湿地,如江河洪水区、河口湿地等。

(2)湖泊湿地:湖泊湿地是指由于湖泊水位的波动和季节变化而形成的湿地,如湖泊滨带湿地、湖沼湿地等。

(3)地下水湿地:地下水湿地是指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渗漏至地表形成的湿地,如泉眼湿地、泉洞湿地等。

2. 根据水生植物的组成(1)沼泽湿地:沼泽湿地是指由草本或灌木等水生植物主导的湿地,如沼泽湿地、湿地草甸等。

(2)湿地森林:湿地森林是指由乔木或灌木等水生植物主导的湿地,如湿地针阔叶混交林、红树林等。

3. 根据水质的性质(1)咸水湿地:咸水湿地是指湿地中的水源或水质相对较咸的湿地,如滨海湿地、盐田湿地等。

(2)淡水湿地:淡水湿地是指湿地中的水源或水质相对较淡的湿地,如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

4. 根据湿地的地理位置(1)海岸湿地:海岸湿地是指位于沿海地区的湿地,受到海潮、波浪等海洋影响,如红树林湿地、滨海湿地等。

(2)内陆湿地:内陆湿地是指位于内陆地区的湿地,主要受到河流、湖泊等内陆水体的影响,如湖泊湿地、河流湿地等。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文调节功能:湿地能够吸收和储存雨水,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洪水灾害;同时能够释放水分,提供水源,维持地表和地下水的水文平衡。

2. 水质净化功能:湿地能够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和分解污染物,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同时湿地还能够沉积悬浮物质,吸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高水体的可持续利用性。

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北方地区东北地区-湿地

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北方地区东北地区-湿地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8分)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 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 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 导致河水泛滥。
(环境保护)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孜州境内,区内最高海拔5050米,平均海拔 4000米,保护区以高寒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区内生态系统功能非常完整。结合下图, 回答相关问题。 (1)简析海子山高寒湿地的形成原因。(6分)
微专题——湿地
合作探究
结合具体例子总结不同湿地的形成原因(分地区、分过程)、功能 (从社会、生态、经济方向)、湿地问题出现的原因(自然和人为)及 措施(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湿地
1、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湖泊、河流、河口三角洲、

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浅海。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为乌裕尔河下游尾闾湖形成的苇草湖沼. 研究认为齐齐哈尔-大庆沙地由北西走向的纵向沙垄和低洼盐碱带组成,与科尔沁沙 地一起构成了一个NE向展布的沙带,可能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时期. 其后嫩江进入沙地,对沙地进行改造,在扎龙地区留下众多牛轭湖. 后期由于构造抬升嫩江河道西迁,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其尾闾湖最后演化成为现在 的扎龙湿地. 因此扎龙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为: 风成沙地形成→嫩江改造、破坏沙地 →嫩江西迁、乌裕尔河分流 →扎龙尾闾湖形成 →扎龙尾闾湖退化、湿地形成. 因此扎龙湿地与连环湖是在风成沙丘上形成 的沼泽地,是整个嫩江流域生态环境最脆弱 的一个关键区.一旦湿地消失,将导致这个地 区的盐碱化和沙漠化,对附近的齐齐哈尔和 大庆两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的支流。受嫩江西移、 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
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湿地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湿地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湿地湿地是指土壤、岩石或水体上被常年或周期性浸泡、浸润或漫溢水分的地带,是陆地和水体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

湿地的形成与水文环境、气候条件及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保留水分、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生态功能。

本文将对湿地的分类、保护与重要性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湿地的分类湿地根据其形成与覆盖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和滨海湿地等几个主要类型。

1. 沼泽湿地沼泽湿地是由湿地植被主导的湿地类型。

常见的沼泽湿地包括淡水沼泽、咸水沼泽和火山沼泽等。

沼泽湿地有利于保持水分,并且能够吸附和存储大量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环境净化功能。

2. 河流湿地河流湿地是由于河流的沉积和地表水位变化而形成的湿地。

常见的河流湿地包括湿地洼地、滩涂和季节性洪水湿地等。

河流湿地对于维持河流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3. 湖泊湿地湖泊湿地是由湖泊的侵蚀、湖岸带的沉积和湖水水位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湿地。

常见的湖泊湿地包括湿地湖滩、湿地沼泽和湿地稻田等。

湖泊湿地不仅是许多鸟类和鱼类的栖息地,也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4. 水库湿地水库湿地是由于水库的建设和水位变化而形成的湿地。

水库湿地有利于提供生态供水和水资源调控,同时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5. 滨海湿地滨海湿地是位于海岸线周围的湿地区域,包括河口湿地、海滩湿地、红树林湿地等。

滨海湿地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价值,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海岸线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湿地的保护湿地作为珍贵的生态资源,其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为了有效保护湿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湿地保护体系和管理机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2.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工作,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和生态平衡。

同时,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湿地水质污染,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 500
20°
1000
30°
10°
图中R区域的二片沼泽在不 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 象,请予以说明。(10分)
1000

1000
1000
1000
R 1000
1000
500
500 500
甲 0°
20 ° 23.5°
1000
图例
湖泊 沙漠 沼泽 河流 1000 等高线
1000 500
20°
七月风向 30 °
高中地理-湿地剖析
三江平原湿地 生态功能区
三江源草原草甸 湿地生态功能区
若尔盖草原 生态功能区
气候、地形
分析三江平原湿地众多的自然原因 河流、土壤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不易下渗;③地势低 平,排水不畅;④降水多,河网密布,河流易泛滥(春凌夏汛)
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两河中下游地区有大片沼泽,从地形和 水文角度分析其成因(10分) 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流域广阔;流速缓慢,排水不 畅;地下水位高;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春秋季有凌汛,导 致河水泛滥,利于沼泽形成。
三江平原湿地 生态功能区
三江源草原草甸 湿地生态功能区
若尔盖草原湿 地生态功能区
分析三江源湿地和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8分)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高 山冰雪融水多;低洼处易积水
小结:
湿地的水来自哪里,为何有积水
补给来源
降水 冰雪融水 河流 海岸 湖水
上天难(蒸发弱) 平排难(地势低) 入地难(下渗少)
200 E
等高线 河流
城市Hale Waihona Puke 一月均温 等温线 湿地 运河
-5℃
a
-5℃

450 N

B


里A

0℃

河 黑海多运瑙河河- 黑

0℃
芦苇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分析多瑙河河口芦苇广布的原因
图示区域夏季沼泽广布,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河网密布,雨季降水量大,易 泛滥,积水形成沼泽
1000 1000 500
防海浪侵蚀、 台风风暴潮袭 击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水资源; 调节气候;美 化环境。
材料三: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跨川、甘两省,是我国宝贵的
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
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扩大,致使生态系统功能不断衰退。
95°E
100°E
105°E
40°N
指出若尔盖湿地主要的 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功能 衰退的人为原因。(8分)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类型: ①高纬度 ②高海拔 ③地形平坦(河网密集):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沿海:三角洲、涨潮、滩涂广布 ⑤干旱区:河水或湖水汇集,地下水位高
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②地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大,河流易泛滥;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沿河多沼泽 ③地位于河流入海口,易被海水淹没;地势低;河网密集; 多滩涂
23.5°
30°
二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2分);沼泽的补给水源位于热带
草原气候区(2分);湿(雨)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
泽水位上涨而聚合(3分);干(旱)季时,水源补给量小
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3分)。
净化污染物 (降解有毒 物质)
调蓄 洪水
提供农产品; 旅游观光。
作用—“地 球之肾”
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 样性,调节区域气候,35°N 控制碳循环(6分);过 度放牧(2分)。
兰州 若尔盖湿地
河流
山脉
省界
铁路
城镇
50°W 200
10°
巴拉圭盆地
20°

200

圭 河
500 500
200

1000
500
图例
200 等高线 河流 甘蔗 湿地
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成为世界最大湿地的原因以及与巴拉圭河 的关系。(1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