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种植结构

合集下载

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2017年修订)

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2017年修订)

【法规标题】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2017年修订)【发布部门】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9号【适用区域】海南省【发布时间】2017-11-30【生效时间】2018-01-01【关键词】环境,环保管理,市政市容及其它【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2008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2008年9月19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7月31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等八件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条为了规范城镇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实行规划管理的乡、村庄(生态文明村)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公共绿地建设和养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镇园林绿化工作。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园林绿化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的园林绿化工作。

规划、林业、土地、水务、交通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城镇园林绿化工作。

第五条园林绿化应当坚持生态、景观、文化统一协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水体、地形、地貌、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资源,突出热带岛屿特色,形成以遮荫乔木为主体、多种植物合理配置的种植结构。

第六条园林绿化应当加强科学研究,保护植物多样性,鼓励选育(种)适应本省自然条件的植物,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促进园林绿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海南的植被类型

海南的植被类型

热带低地雨林的蕨类
下延叉蕨(Tectaria decurrens)
条裂叉蕨
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加剧, 人类对森林 资源的盲目开发, 分布在五指山山区的 热带低地雨林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
目前, 在五指山, 热带低地雨林仅分布在 海拔70 0 ~ 1 0 0 o m 地段, 亦可称之为 低山雨林。
由于五指山山地雨林地处海拔较高, 温度较 低, 因而森林群落的植物区系成分略不同于 低地雨林的森林植物区系成分
四、热带山顶灌丛(海拔一17 00 ~ 1 8 6 7 m )
4 个原生植被类型, 共 10 个群系.
一、热带低地雨林
主要由龙脑香科的 青梅,梧桐科的蝴 蝶树,罗汉松科的 鸡毛松,略占优势;
而占种数比例较大 的科有:桃金娘科、 樟科、糠科、茜草 科和山矾科。
根据生态外貌和结构特征, 结合样 地数据分析, 可以把低地雨林划分为 四个主要群系: l)青梅+ 蝴蝶树+ 三角瓣花群系 2) 蝴蝶树十千层锣+ 海南柿群系 3) 海南柿+ 高脚罗伞十蝴蝶树群系 4) 鸡毛松+ 三角瓣花+ 蝴蝶树群系
露兜树群落
岸边 的植

海桐鬣刺群落
草海 桐群 落
海岸的林相矮小,并且多为圆球状,是风长期塑造的结果
五指山森林植被自下而上
可划分为
一、带低地雨林(海拔7 0 0 ~ 一1o o o m )
二、热带山地雨林( 海拔1 0 0 0 ~1400m) 三、热带亚高山矮林(海 拔1 4 00~1700m)
生态保护
绒毛菌类
皮伞属菌类
组成山地雨林的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相对减少, 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则渐次增加.
群落结构复杂, 一般可分成三层乔木, 二层灌 木和一层草本层, 上层树种最高者可逾25 m

海南省各地主栽作物

海南省各地主栽作物

海南省主栽经济作物一、海口市:1、琼山区:主要品种有:泡椒、青皮尖椒、黄皮尖椒、圆椒、青皮冬瓜、日本小南瓜、福州杭州葫芦瓜、苦瓜、丝瓜、角豆、四季豆、长茄、樱桃番茄等。

此外,种植香蕉4.5万亩、产量8.5万吨,菠萝1.2万亩、产量1.7万吨,还有荔枝、香蜜杨桃、毛叶枣、珍珠石榴等多种名优特水果。

2、秀英区:无公害蔬菜基地133.3公顷。

其它无公害瓜菜基地3个,面积3500亩。

主要品种有西瓜、苦瓜、青瓜、丝瓜、冬瓜、椒类、叶菜类、豆角类50余种,年均种植冬季瓜菜面积30000多亩。

特色农产品菠萝蜜300亩;荔枝万亩;黄皮种植面积为1.8万亩;佛手种植面积1700亩,亩产3500公斤;青皮冬瓜种植面积近万亩。

3、美兰区:花卉基地145个,种植面积10800亩。

二、三亚市:1、海棠湾镇:主导产业是热作水果、冬季瓜菜和海水养殖,产品主要有芒果、龙眼、椰子、槟榔、长豆角、西瓜等。

2、吉阳镇: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地瓜、大豆。

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茉莉花、西瓜、花生、芝麻、甘蔗等;著名土特产有:白莲、泽泻、仙草、水空心菜等;山地作物主要有:柑桔、锥栗、茶叶、杨梅、桃、李、枇杷等。

现有农业示范基地:三片百亩毛竹示范基地、27个锥栗生产示范点(面积达700多亩)、吉阳仙人球繁育基地、新桥村小杂果基地、黄布村历口养羊基地、巨历口水库养猪基地。

主要农作物面积、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610亩,总产量12437吨。

水果总面积22198亩,水果总产量19303吨。

锥栗面积25661亩,产量495吨。

此外,大宗经济作物有:莲子6850亩,产量267吨,仙草6100亩,产量287吨,茶叶765亩,产量76吨,柑桔17786亩,产量17650吨,茉莉花605亩,产量466吨,西瓜3950亩,产量3871吨。

3、崖城镇:现有2万多亩香蕉基地、4万多亩瓜菜基地、1万多亩南繁水稻育种基地等。

4、天涯镇:该镇共耕地面积12810亩,其中水田面积9380亩,旱田2630亩,园地800亩。

中国农业地图大数据2

中国农业地图大数据2

中国农业地图大数据2 上海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浙江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江西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西藏自治区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青海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甘肃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宁夏回族自治区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山西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陕西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湖北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贵州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四川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重庆市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海南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海南槟榔种植情况分析

海南槟榔种植情况分析

海南槟榔种植情况分析海南槟榔种植情况分析一、分布海南槟榔是继橡胶后种植占比面积第二的热带经济作物。

槟榔除了食品食用属性外,还是中国重要的南药资源之一,经济价值很高,被列为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和巴戟)之首,其果实、种子、果皮、花均可入药。

海南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非常适宜槟榔种植,且产量高、质地优、价格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槟榔种植成为海南农民发家致富的优选产业,是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 200 多万农民主要的经济之一。

同时,与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相比,海南槟榔不仅肉质厚,纤维细小、柔软,耐咀嚼,口感佳,生物碱含量也更高。

而且,随着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开发,海南槟榔品质的优势愈创造显。

槟榔在海南各地皆可种植,经过多年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海南槟榔种植优势区域突显,主要集中在琼海、万宁、屯昌、三亚、定安等南部和中部地区,实现海南槟榔种植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转变。

海南槟榔收获面积分布二、种植情况数据显示:xx-20XX 年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XX 年海南省种植面积为 109.95 千公顷,其中新种植面积为 7.9 千公顷;20XX 年海南省种植面积为 115.17 千公顷,其中新种植面积为 5.56 千公顷。

目前,中国已跃升为世界槟榔第二大生产国,而其产量的 95%以上都海南。

20XX 年海南槟榔收获面积为 83.32 千公顷,较 20XX 年增加了 4.77 千公顷;20XX 年海南槟榔产量为 28.7 万吨,较20XX 年增加了 1.48 万吨。

琼海市槟榔产量居海南省首位,20XX 年琼海市槟榔收获面积为13903 公顷,产量为 45074 吨;万宁市槟榔收获面积为 14718 公顷,产量为 44858 吨;屯昌县槟榔收获面积为 9267 公顷,产量为26267 吨。

20XX 年海南各地区槟榔种植情况地区收获面积(公顷) 产量(吨) 琼海市 13903 45074 万宁市 14718 44858 屯昌县 9267 26267 三亚市 5289 25356 定安县 6634 25185 琼中县 8459 24244 保亭县 5157 22260 澄迈县 3884 18639 乐东县 4522 16419 陵水县 3587 10462 文昌市 2383 10411 五指山市 2345 8082 海口市2027 4999 白沙县 485 2433 儋州地区 318 1373 东方市 327 879 临高县 6 98 昌江县 7 4 20XX 年琼海市槟榔产量占海南省槟榔产量的 15.7%,万宁市槟榔产量占海南省槟榔产量的 15.63%,屯昌县槟榔产量占海南省槟榔产量的 9.15%。

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

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

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琼府办[2004]39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省建设厅制订的《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六月一日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省建设厅二○○四年五月二十八日)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城镇绿地建设,规范绿地植物配置,优化绿地植物种植结构,丰富城镇景观,充分发挥绿地生态功能,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城镇规划区内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城镇绿地植物配置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植物生态适应性原则;(二)乡土树种为主原则;(三)生物多样性原则;(四)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相结合原则;(五)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科学合理配置原则。

第四条城镇绿地规划设计,既要体现海南热带风光特色和地方文化风格,又要符合海南气候特征,便于养护管理,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化格局。

第五条各类绿地的地形设计应科学合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有利于植物生长,有利于水土保持,降低建设投资和养护管理费用。

第六条各类绿地应具备大树生长需要的立地条件,保证其必需的营养条件和生长空间,不能设置影响大树生长的地下设施。

各类绿地的植物配置均应处理好与地下管线的关系。

绿地中的硬质铺装,应尽量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透气透水的材料和施工工艺。

第七条绿地中应丰富地被植物,实现地面全覆盖,提倡利用耐旱和野生地被植物。

草坪的应用要充分考虑灌溉和其它养护条件。

第八条建设或改造现有绿地,必须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现状树木花草,特别是大树、古树名木。

不得随意砍伐、更换行道树等城镇绿化树木。

第九条城镇绿化植物种植应结合现状采用多种配置形式,按植物自然生态结构和群落结构科学配置,力求上层大乔木、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下层地被植物,扩大绿地复层结构比例。

海南省种植小米吗

海南省种植小米吗

海南省种植小米吗
海南省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种植小米的情况。

小米是一种粮食作物,主要在北方地区种植,在海南省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种植小米并不适宜。

首先,小米是一种喜寒的作物,它对温度的要求较低,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20摄氏度左右。

而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一年四季都比较炎热,很难提供小米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条件。

高温天气对小米的生长不利,容易引起干旱、虫害等问题,影响产量和质量。

其次,小米对土壤的适应性要求也比较高。

小米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湿润的土壤中,以黄褐土、红壤或褐土为主。

海南省的土壤类型主要是红壤和红黄土,这种土壤虽然肥沃,但排水性较差,容易积水,对小米的生长不利。

而且海南省土地资源有限,多山地和丘陵地形,可供农业使用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小,种植小米的土地选择空间较为有限。

此外,海南省农业以种植热带水果和蔬菜为主,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势,适合种植香蕉、菠萝、荔枝、椰子等热带农作物,这些作物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比之下,小米作为一种粮食作物,在海南省的种植并不具备同样的经济优势和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由于气候、土壤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海南省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种植小米的情况。

农业生产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全文」

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全文」

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全文」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全文」(2008年9月19日海南省第四届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7月31日海南省第五届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的决定》修正)。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全文如下:第一条为了规范城镇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实行规划管理的乡、村庄(生态文明村)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县级以上政府应当把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公共绿地建设和养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镇园林绿化工作。

市、县、自治县政府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园林绿化工作。

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的园林绿化工作。

规划、林业、土地、水务、交通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城镇园林绿化工作。

第五条园林绿化应当坚持生态、景观、文化统一协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水体、地形、地貌、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资源,突出热带岛屿特色,形成以遮荫乔木为主体、多种植物合理配置的种植结构。

第六条园林绿化应当加强科学研究,保护植物多样性,鼓励选育(种)适应本省自然条件的植物,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促进园林绿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第七条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认养、植树纪念等形式,参与绿化的建设和养护。

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的公园绿地,可以根据其意愿命名,捐资、认养、植树纪念的林木,可以设置标志牌。

鼓励城镇居民在其私人庭院内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城镇居民在其私人庭院内可以自主选择、更新树种。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城镇绿化,并有权对破坏城镇绿化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种植结构海南全省播种面积1371万亩,水稻1000万亩,反季节蔬菜180万亩,分布在儋州,东方,三亚,陵水,琼海和文昌。

水果150万亩,几种在万宁,琼海,陵水,三亚,乐东。

全年用药8545吨,销售额0.8个亿,以杀虫剂,杀菌剂为主。

海南早稻238.65万亩,晚稻276万亩,玉米29.85万亩,大豆11.7万亩,薯类239.85万亩,花生68.25万亩,芝麻6.45万亩,甘蔗103.65万亩,蔬菜242.85万亩,果用瓜29.55万亩,香蕉46.2万亩,菠萝19.8万亩,荔枝48.3万亩,橡胶569.7万亩,椰子67.35万亩。

文昌增加常年瓜菜种植面积4000亩据悉,文昌市今年计划增加常年瓜菜种植面积4000亩:一是由海南永青公司在冯坡白茅洋建设一个1500亩瓜菜基地;二是下达25个乡镇在原来的基础上各增加100亩瓜菜种植任务。

加大对蔬菜生产扶持力度。

2011年计划投入3600万元,用于发展瓜菜产业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琼海将扩大瓜菜基地面积达8万亩琼海市加强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嘉积镇南中洋、塔洋镇打犁洋、万泉镇沐皇洋、潭门镇福田土冬等建设成为种植面积达8万亩、产量达11万吨、旱涝保收的现代化常年瓜菜生产基地。

计划三年建成设施大棚5000亩,利用大棚种植常年蔬菜,解决好夏季蔬菜供应问题,加强蔬菜价格监测预警。

在全市各镇设下了12个监测站和224个监测点,坚持每日专人深入全市各集贸市场和大型超市一线采价,实行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一日一报制度。

万宁建立常年蔬菜生产基地万亩万宁市全面制定了全市蔬菜基地发展规划。

全市计划建立常年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其中大棚蔬菜生产基地3个,面积共计500亩,主要分布在礼纪镇万宁丰凯种养基地300亩,万城车头洋100亩,东澳镇安置区100亩。

此外全市计划发展露地蔬菜种植面积9500亩,12个乡镇都落实种植任务。

加大蔬菜生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建设设施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市政府投入扶持资金5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企业投资1500万元。

屯昌建立6.3万亩瓜菜生产基地建立常年瓜菜标准化示范基地。

屯昌县政府2010年8月与永青集团共建瓜菜标准化服务体系,组建了21个“3311”服务站,在全县建立起覆盖6.3万亩瓜菜标准化的生产基地。

并在此基础上推广应用“海南省冬季瓜菜质量安全田头监管3G系统”,实现全县瓜菜可溯源,还将建立400亩常年瓜菜标准化示范基地。

乐东县以繁育豇豆和甜瓜为主,在利国镇建设面积3000亩,计划年产种子15万公斤。

此外,乐东县还利用现有的蝗灾地面应急防治站、植物医院基层服务站建立大型农资货仓与超市。

屯昌、琼中、乐东三县总人口80多万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共计8172亩,蔬菜全年平均自给率约47%,其中屯昌、乐东自给率较高,分别为67%、60%,琼中蔬菜主要依赖外进,全年自给率仅达到15%,夏季自给率仅为10%,缺口的蔬菜主要从海口、三亚蔬菜批发市场或周边市县调入。

海南省目前共有18个市县,省会为海口。

分别如下:包括海口市,三亚市,万宁市,琼海市,文昌市,儋州市,东方市,五指山市.定安县,乐东县,澄迈县,屯昌县,临高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琼中黎苗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

海口市种植结构:海口市城市陆地规划总面积2304.8平方公里,现有陆地面积236.44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530平方公里,海岸线131公里,设琼山、秀英、龙华、美兰四个区。

海口市植物四季常绿,种类繁多。

主要的植物种类中,粮油类有水稻、玉米、薯芋、豆类、芝麻等;瓜菜类有各种瓜类、青菜类、茄类、椒类和葱蒜等;水果类有荔枝、龙眼、菠萝、柑桔等;经济作物类有橡胶、椰子、咖啡、甘蔗等;棉麻类有海岛棉、木棉、红麻、剑麻等;竹类有麻竹、黄竹、石竹、金竹等;林木类有木麻黄、桉树、相思树、海棠等;草灌木类有席草、白茅、竹节草、野牡丹等;花草类有茉莉、菊花、杜鹃、大丽等;水生植物类有江篱、马尾藻、水浮莲、红萍等;中草药类有土花椒、黄牛茶、穿破石、了哥王等。

近年来,随着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海口市引种的植物优良品种不断增多,植物种质不断丰富。

主城区椰子树繁茂,素有“椰城”的美称。

琼山区地势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南渡江沿岸低平,有二种类型:(一)东部和东南部缓坡丘陵区海拔30—100米,土壤除部分新老沉积物或变质岩发育而来外,其余都是玄武岩风化而形成,土层深厚,红色;(二)海、河新老沉积小平原区海拔2.5—30米,分布在南渡江沿岸,土壤以沙壤为主。

土地结构也有二种类型:红壤土、沙土、石砾土。

红土区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南部,是商品粮基地和热带作物基地。

沙土区主要分布在南渡江沿岸的冲积平原,适宜种植水稻、花生、番薯和蔬菜。

实施"无公害瓜菜"工程,全面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建设生态农业,是冬季生产的特点。

计划种植冬春瓜菜12万亩,总产18万吨,主要品种有:泡椒、青皮尖椒、黄皮尖椒、圆椒、青皮冬瓜、日本小南瓜、福州杭州葫芦瓜、苦瓜、丝瓜、角豆、四季豆、长茄、樱桃番茄等。

此外,种植香蕉4.5万亩、产量8.5万吨,菠萝1.2万亩、产量1.7万吨,还有荔枝、香蜜杨桃、毛叶枣、珍珠石榴等多种名优特水果。

三亚市种植情况:三亚市是全国没有设区的三个地级市之一(其他二个分别是广东省的中山市和东莞市。

三亚市设2个虚拟管理区(河东管理区、河西管理区),辖6个镇(海棠湾镇、吉阳镇、凤凰镇、崖城镇、天涯镇、育才镇),境内有5个国有农场:国营南田农场、国营南新农场、国营南岛农场、国营立才农场、国营南滨农场。

三亚目前的兰花种植面积已居全省首位,是全国重要的兰花基地之一,2007年的兰花种植面积达1020亩,预计2008年将超过1800亩。

陵水种植结构:2006年,陵水黎族自治县辖9个镇、2个乡:椰林镇、光坡镇、三才镇、英州镇、隆广镇、文罗镇、本号镇、新村镇、黎安镇、提蒙乡、群英乡。

境内有2个国有农场(国营岭门农场、国营南平农场)和国营吊罗山林业公司。

陵水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产、热作、旅游和海洋资源尤为得天独厚。

全县现有土地面积160多万亩,宜于发展热作的土地有36万亩,宜橡胶地5万亩,宜椰子地2.5万亩,宜其他热作地3.5万亩。

已开发利用面积25万亩,尚有大量土地待开发利用。

陵水光温充足,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称,主要热作物有槟榔、椰子、橡胶、腰果、芒果、龙眼、香蕉等,尤其是槟榔、香蕉以其量多质优居全省第一,此外,陵水还是冬季瓜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冬种西瓜闻名岛内外。

椰林镇,2004年全镇共种植蔬菜14136亩,该镇依托桃万槟榔交易市场,汇集了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乐东县、三亚市等市县的槟榔贸易,形成了槟榔、西瓜、南药、香蕉等产、供、销一条龙的农贸市场。

儋州种植结构:儋州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十分之一。

经济总量仅次于海口市居全省第二位。

农业方面,已形成了33万亩甘蔗、27万亩瓜菜、13万亩水果、100万亩橡胶、30万吨水产品、75万亩粮食等农业支柱产业的生产规模;本市辐员面积3265.18平方公里,合4897768亩,可耕地面积206.20万亩,其中水旱田47.02万亩,旱地81.79万亩,待垦荒地77.38万亩。

儋州市辖17个镇:那大镇、和庆镇、南丰镇、大成镇、雅星镇、兰洋镇、光村镇、木棠镇、海头镇、峨蔓镇、三都镇、王五镇、白马井镇、中和镇、排浦镇、东成镇、新州镇。

境内有10个国有农场:国营西培农场、国营西华农场、国营西庆农场、国营西流农场、国营西联农场、国营蓝洋农场、国营新盈农场、国营八一农场、国营龙山农场、国营红岭农场。

1993年,其中,儋县水稻面积30613公顷,总产15.62万吨,分别增长0.5%和10.4%,平均每公顷产量5100公斤,全县年人均粮食320公斤,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油料播种面积4080公顷,总产量0.78万吨,分别减少2.4%和增长8.3%;甘蔗种植面积17753公顷,总产量75.03万吨,分别增长6.6%和9.7%;年末实有橡胶面积18567公顷,其中新种面积420公顷,干胶总产量0.67万吨,分别增长1.3%、50%和26.4%;蔬菜种植面积5653公顷,总产量6.12万吨,分别增长17.8%和12.9%。

东方市种植结构:境内有3个国有农场和1个华侨农场。

市政府驻八所镇。

琼海市种植结构:境内有5个国有农场、1个华侨农场。

市政府驻地嘉积镇。

国营东红农场11135人,国营东太农场9991人,国营东平农场10021人,国营东升农场6150人,国营南俸农场5652人,彬村山华侨农场6242人。

今年全市计划种植冬春瓜菜14万亩,总产量37.8万吨。

文昌市种植结构:文昌市陆地面积2403平方千米。

人口52.99万人。

辖22个镇、3个乡、274个村(居)委会、3236个自然村,境内有5个国有农(林)场和1个华侨农场。

市政府驻地清澜经济开发区。

国营东路农场3436人,国营南阳农场3783人,国营罗豆农场13441人,国营文昌橡胶研究所2799人。

瓜菜种植面积28.8万亩,总产量46.8万吨。

全市无公害果菜生产基地达49个、面积16万亩。

热带水果基地进一步发展,种植面积达7.2万亩。

椰子种植面积达26万亩,加工企业达196家,产值达4.9亿元。

胡椒种植面积达7.6万亩。

“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市”:1996年,国家农业部授予文昌市"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市"称号。

乐东市种植结构:境内有乐中、山荣、乐光、报伦、福报、保国、保显7个国有农场(国营农场)以及国营尖峰岭林业公司、国营莺歌海盐场。

海南省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冬季瓜菜生产基地、高位池养虾基地、香蕉生产基地和粮油、芒果、槟榔、橡胶生产基地。

乐东在致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单产的同时,大作"特色"文章。

以市场为取向、科技为先导、流通为动力,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不同地域和特点,合理安排种养业的布局,扭转单一的种植经营格局,形成了山区作"山"文章,以发展热作、水果、畜牧业为主;沿海作"水"文章,以养殖、捕捞业为主;平原地区作"果菜"文章,以发展名优特色瓜菜、香蕉为主的具有"一乡一色"、"一村一品"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体系,确立了以反季节瓜菜生产、香蕉芒果生产、高位池养虾业为主的三大产业,促使本地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了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特色农业的主体效益水平。

万宁市种植结构:有1635个自然村、7个国营农林场、1个华侨农场、1个国营林场。

万宁市人民政府驻地为万城镇。

东兴农场,兴隆华桥农场,东岭农场,南林农场,东和农场,六连岭农场,新中农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