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报告

凉州区2013年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

(2013年6月)

2013年,全区种植结构调整以节水高效为中心,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两个全覆盖,一个零种植”(区域化种植全覆盖、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全覆盖,井水灌区小麦零种植),通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强化服务等配套措施,全区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培育进一步加强,节水增收作用进一步凸显。据统计,全区上半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3.7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41万亩,其中:小麦9.6万亩,较2010年减少28.9万亩,减幅达75%,井水灌区乡镇小麦“零种植”全面落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35万亩,较2010年增加8.35万亩,新增饲用型甜高粱2.01万亩。粮食作物夏秋比由2010年的40:60调整为14:86。全区2010-2013年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317万亩,其中:2013年推广116.5万亩,占任务97万亩的120%,有效破解了结构性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农业用水占比由2010年的82%调整到目前的75%,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0-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比表

2010-2013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减,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

一、结构调整的特点

(一)粮食面积夏减秋增

1、夏粮面积逐步下降,秋粮面积明显增加

2013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41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2.6%,较2010年下降5.8个百分点。夏粮14.4万亩,较2010年减少32万亩,减幅达69%;秋粮面积90.01万亩,较2010年增加24.03万亩,增长36.4%。

2010-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对比表

单位:万亩

夏粮作物中,小麦9.6万亩,较2010年减少28.9万亩,降幅达75%,井水灌区乡镇小麦“零种植”全面落实。大麦1.5万亩,较2010年减少5.3万亩,降幅78%,夏粮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3.8%,较2010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秋粮作物中,玉米68.2万亩,较2010年增加12.1万亩,增长21.6%,占粮食总播面积的65.3%,其中玉米制种20.05亩,较2010年减少3.15万亩,减幅13.5%;马铃薯15.2万亩,较2010年增加6.1万亩,增长67%;豆类4.6万亩,较2010年增加3.82万亩,增长489.7%。秋粮占粮食总播面积的86.2%,较2010年增长了27.5个百分点。

2、粮食单产逐年提高,粮食总产稳定发展

2010-2013年粮食单产对比表

单位:公斤

备注:2013年为预计。

通过集成组装成熟生产技术模式,整合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高效农田节水等项目,有效组合优良品种推广、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节本增效关键技术,开展跟踪服务和指导,粮食单产逐年提高,预计2013年粮食平均亩产可达628.9公斤,较2010年增长12.7%。2012年,武南、河东2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041.3公斤,继2008年万亩连片示范区创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纪录后又一次创新纪录,成为粮食总产增加的主要支撑因素。

2010-2013年粮食总产量对比表

单位:万吨

备注:2013年为预计。

预计全区2013年粮食总产可达65.66万吨,多年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经济作物种植扩面增量

2010-2013年经济作物面积对比表

单位:万亩

2013年,全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35万亩,较2010年增加8.35万亩,增长26.9%,特别是中药材、食葵、瓜菜等作物面积分

别较2010年增长632%、204%、9.8%。总体来看,经济作物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

(三)日光温室建设稳步推进。以日光温室万亩区域化生产基地、蔬菜标准园建设为重点,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提升装备水平,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推广集约化种苗,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益。截止2012年底,全区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0.9万亩,温室瓜菜总产量达63.8万吨,总产值达19.14亿元,分别较2010年增长18.5%、22.2%、53.1%。据调查,2012-2013年度日光温室秋冬茬平均亩产4099公斤,亩均产值12118元,亩均成本4233元,亩均纯收入7885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13.1%、1.5%、3.65%、0.44%。番茄、辣椒、西瓜三种主栽作物面积占到总面积的60%以上,“一村一品”的规模优势逐步凸现。至今年6月底,全区日光温室建设已落实地块面积6157亩,已开工建设2415亩,已完成墙体1874亩,落实30亩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12个。

2010-2012年日光温室面积产量对比表

(四)农作物制种规范发展。健全完善“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协会协调、企业自律”的“四位一体”制种基地管理模式,加大种子市场监管检查力度,全区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制种秩序进一步规范。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全区制种企业由2010年的34家淘汰退市19家,目前符合玉米制种资格企业16家,敦煌、德农等5家企业拥有自主品种。2013年,全区落实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制种面积28万亩,较2010年增长9.37%,其中:玉米制种20.05万亩,较2010年下降8.86%,瓜菜及其它制种7.95万亩,较2010年增长120.8%,制种产业逐步由以玉米为主向玉米、瓜菜制种并重方向发展。

2010-2013年农作物制种面积统计表

单位:万亩

(五)高效节水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今年,全区瓜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达56.6万亩,同比增长17.9%,其中:中药材、马铃薯、食葵种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57%、21.6%、10.8%,新增饲用型甜高粱2.01万亩,为发展饲料饲草业,建立草食畜牧业饲料基地拓宽了新途径。全区完成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面积12.1万亩,基本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完成旱作农业33.49万亩,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116.49万亩,分别较2010年增长112.2%和227.7%,区域化种植和全膜垄作沟灌全覆盖目标基本实现,为高效节水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六)农业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截止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土地34万亩,其中2013年流转15.9万亩,涉及农户3.26万户,签订合同面积11.4万亩,合同签订率达到72%。建立土地流转示范点76个,面积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示范点10个,高效经济作物示范点51个。适度规模经营面积9.6万亩,经营主体323个,其中50-100亩的116个,100-500亩的158个,500-1000亩的36个,1000亩以上的13个。

二、主要措施

(一)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区上建立起了区级领导包抓、相关部门主抓、乡镇全面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制定下发了《2013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2013年设施农业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全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坚持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指导各乡镇依据灌区水资源特点,按照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和调大、调优、调出特色和效益的思路,大幅度压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富民产业,推动全区农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特色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二)日光温室建设全力推进。坚持增量扩面与提质增效并举,以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日光温室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水平。一是严格按标准建棚。严把选址关、设计关、修建关、材料关、扣棚关等各个环节,确保建棚质量;积极推行旧棚改造,统一美化,提高生产性能和形象。二是加强日光温室高端专用品种的引进推广。扶持清水百利、金帆科技等种苗公司加大新品

种引进、示范、推广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做好售后服务,提高优质种苗繁育能力和供应能力。三是加大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力度。以羊下坝五沟、中坝花寨、高坝蜻蜓、清源清泉、高坝蔡家5个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区为重点,示范推广水肥精准化管理、工厂化育苗、生物防控、信息智能化监管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养殖+沼气(肥)+蔬菜”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提高日光温室生产科技含量,全面提升整体水平和档次。四是用品牌提升产业水平。引导支持运销企业组建全区蔬菜产销合作社,形成稳定的“公司+基地+农户”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着力培育日光温室蔬菜知名品牌,整合注册商标和认证绿色食品资源,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提高温室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农作物制种管理不断规范。按照“规范发展玉米制种,大力发展瓜菜高效制种”的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协会协调、企业自律”的“四位一体”制种基地管理模式,探索制种基地招投标制度。提高玉米制种企业准入门槛,加强市场监管,扎实开展了企业、制种基地村信誉度评定工作,推行种子生产经营“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标准化制种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对制种企业和种子产销合同的监管力度,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农民制种收入。按照育繁推一体化建设要求,重点扶持敦煌种业、德农种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广“吉祥一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以品牌兴种业,不断提升种业整体效益,促进种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推广。一是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依托全省旱作农业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全面推行区域化种植,大力推广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

肥等技术。二是积极发展高效节水作物种植。推行井水灌区小麦“零种植”、河水灌区依据水情压缩小麦面积的指导性调控举措。大力压缩大田平作玉米面积,大幅度压减高耗水、低效益大田作物,大力发展瓜菜、马铃薯、中药材等高效节水作物。三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与服务,促进万寿菊、甜叶菊、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全区订单农业面积达28万亩,占农作物春播面积的19.5%。

(五)技术指导服务不断强化。一是健全完善了“领导+首席专家+合作组织+专业技术服务小组+农户”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按照农民需求,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方式,对农户开展“菜单式”培训与指导,做到科技服务到田,科技知识到户,技术要领到人。二是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引进、试验、示范,狠抓小麦、玉米高产万亩连片示范区创建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为提升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技支撑。三是组织技术骨干深入乡镇、村组,根据不同农时、不同作物,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重点对结构调整、大田节水、日光温室等实用技术进行培训指导,着力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

(六)示范点片建设标准明显提高。围绕日光温室建设、大田节水技术推广、高产创建等重点工作,狠抓农业科技示范点片建设。采取“科学规划、政策扶持、乡镇主抓、部门联动”的方式,集中力量打造建设羊下坝五沟、中坝花寨、高坝蜻蜓、清源清泉、高坝蔡家5个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区,通过规模扩展、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日光温室整体档次和水平,引领全区日光温室向集约高效化方向发

展。至5月底,已建成30亩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12个,建立大田高效节水示范点121个,其中1000亩以上示范点43个、500亩以上60个。在黄羊、谢河、武南等7个乡镇建立玉米高产创建万亩连片示范区1个。示范点做到种植规格、种植品种、配方施肥、灌水模式、病虫害防治“五统一”,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七)农村土地流转稳步推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主体生产模式建设,促进了土地合理、合法、有序流转,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威龙公司在清源镇新地村、清泉村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027亩建立葡萄基地,中储粮武威直属库在吴家井乡吴家井村1、6、7组流转土地3431亩建立专用玉米和甜高粱种植基地,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三、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存在跟风从众种植情况。大多数农户由于种植和市场信息掌握不及时、准确,看到某一种作物在市场上走俏,就一拥而上跟风种植,陷进种植业周期效应和“蛛网效应”泥潭。近年来洋葱“过山车”的市场行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是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结构雷同现象突出。生产、经营分散,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的格局尚未形成,区域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全区压小麦为主夏禾作物和压大田平作玉米力度非常大,但高效节水的替代种植作物选择与示范推广因受市场、区域、耕作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区域性特色产业培育进展不快。

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无公害和绿色产品标准尚未真正推开,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还不能满足市场

需求,万寿菊等特色产品没有形成万亩以上的规模化生产基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

四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流转机制不完善,重流转,轻服务。土地流转缺乏具有一定带动力的经营主体,生产规模较小,农业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发展缓慢。

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加工、分级、包装、储藏等手段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尤其是一些富民新产业还缺乏实力强、竞争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运行不规范,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六是为农服务还存在缺位情况。农民的积极性是结构调整得以深入推进的基本动力,但“种什么、怎么种、怎么销、效益如何”成为农民最头疼的四件事,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扶持,提供技术、资金、信息、销售等多方面的服务。

四、意见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坚定不移地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大幅度压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一是推动特色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规模优势;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指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农户签订特色种植购销合同,协商合理的收购价格,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采取承贷承还、信贷担保等方式,缓解特色产业基地农户资金困

难,鼓励龙头企业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与服务,促进万寿菊、甜叶菊、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持续、健康发展。

(二)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是增加产品总量和提高质量的关键,围绕农产品品质提高这个目标?加快科学技术推广应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强化村级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区、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科技企业等新型社会化服务主体,提高服务水平,彻底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种植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快现有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四是积极培育品牌。积极做好相关开发研究,充分发挥“天梯山”、“武而威”、“发放”、“马儿坝”等地方品牌效应,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名,占领市场制高点?提高我区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通过贴息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支持荣华、威龙、达利等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或“企业+基地+农户”等多形式组织生产模式,建设优质玉米、酿酒葡萄、马铃薯等一批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健全以合同(契约、订单)为纽带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营销经纪人、农业科技人员以及各类社会

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合作社。支持四坝特色蔬菜、蜻蜓蔬菜产销、发放蔬菜运销、喜羊羊生态养殖、大柳鸿翔等合作社,兴建农产品加工实体,注册自主产品商标,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民合作收益。三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培育,积极扶持和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为土地流转提供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向种养能手、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抢抓国家支持西部、支持甘肃,支持生态文明、现代农业、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建立、信息服务、品牌培育等项目,整合项目资金,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强财政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机装备配套、良种引进繁育、产品注册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三是优势资源倾斜支持。优化水资源配置,优先保障主体生产模式和高效特色种植用水,合理确定灌溉轮次,及时足额配置水量。四是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服务,简化程序,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体系,积极推进林权、土地等物产抵押及信誉担保、联户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加大农业信贷力度,扩大农业信贷规模,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

实现农业现化化的大事。一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搞好服务。二是研究加快结构调整的扶持政策?根据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加强信息引导、技术指导、经营管理、法律保护等一系列的服务。三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形成适应农业市场化要求的现代化信息传播系统。四是抓好典型?做好结构调整的引导和示范工作?对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成功典型?及时加以总结、宣传和推广。五是抓好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工作?抓点做样?搞好示范?推进全区种植结构调整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不适应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认识、现存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几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many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which highlights one of the problems is that the marke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not suited to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How to solve these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is placed in front of u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knowledg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several aspects, were discussed. 关键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Keywords: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正文: 我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所以说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因为:从农业生产来看,我国农业已由资源约束为主转变为市场约束为主。从追求目标来看,农业发展由以追求产量为主转变为以追求效益为主。从发展动力来看,农业发展由体制推动为主转变为技术推动为主。从政府作用的形式来看,农业发展已由过去的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政策引导为主。从销售市场来看,沿海省份已呈现由过去的国内市场为主,逐步转变为国际市场为主的趋势。这一系列的改变,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所谓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中各产业的构成比例。它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二是产品结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三是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一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小麦当中的硬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比例,大豆当中转基因品种

2019农业技能培训方案

2019农业技能培训方案 20**农业技能培训方案范文1 为全面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建设一支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领、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农技推广队伍,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的支撑能力,增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结合我 区实际,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届X中全会精神,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目标,以强化科技支撑和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及 科技示范户建设为重点,以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为载体,以党的农村政策、现代农 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技术为内容,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技水平,着力培养一 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知识结构合理、掌握农业新技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 与推广服务能力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利用三年的时间,对全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一轮知识更新培训,20**年 全区培训**X人。其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X人;通过培训,建立一支 政策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理论功底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三、培训对象、内容及方式 (一)培训对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村级科技示范户。

(二)培训内容:高效种植实用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主导品种和农 产品加工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扶持政策;农技推广的方式方法;信息技术和统计技术等。具体培训内容,各培训单位可根据生产实际,结合主导产业、基层农 技人员的素质状况,因地制宜地自行确定。 (三)培训方式:根据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的不同需求,分层分类 开展培训,分行业分部门组织实施,主要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 三种方式。 四、工作职责 1、组织实施:高级职称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中级职称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由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区初 级职称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由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组织管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由县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牵头; 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力求培训实效。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天,学习结束后必须进行考试或考核,具体考核(考试)方法由牵头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和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鼓励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民技术员参加职业技术鉴定,对考核合格者,要按规定颁 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班主办部门要对参训学员分班次进行登记造册,建立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档案,并作为今后工作考核、聘用、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20**农业技能培训方案范文2 为进一步提高我镇农业科技意识,加快科技兴农,科技强镇的步伐,我镇决 定*月*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通过这次培训,在全镇掀起科技兴农的高潮,为广大农民提供产业信息、技术服务,为我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

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建议书

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 东寨镇上三坝村党支部 圣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二O 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永昌县东寨镇上三坝村。东寨镇上三坝村位于312国道南8.5公里处,因地处三干渠上游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庙儿庄,全村辖6个村名小组,335户,1383人。全村总耕地面积9000亩,人均可耕地面积6.5亩。全村以优质啤酒大麦、小麦种植为支柱产业,以发展舍饲养殖和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21元。 (2)建设内容、规模 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0亩(其中:甘草4000亩;黄芪6000亩),年产甘草*吨,黄芪*吨。 2)建设中药材初级加工厂1个,产品为:黄芪、甘草等饮片。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 建设期2年(2012年5月—2014年5月)。 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 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东寨镇上三坝村。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全村335户农民直接受益。 二、中药材试种植基本情况 (一)种植情况 2011年,在圣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本村种 植甘草2000亩,黄芪2000亩,总计种植4000亩,总产值20万元。按照本村中药材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种植 中药材1万亩,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专业院校、 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 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进而 使中药材生产成为本村继洋葱、洋芋之后又一农业支柱产业。 (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 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800元以上,概算2011 年全村新增收入300多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报告

凉州区2013年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 (2013年6月) 2013年,全区种植结构调整以节水高效为中心,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两个全覆盖,一个零种植”(区域化种植全覆盖、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全覆盖,井水灌区小麦零种植),通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强化服务等配套措施,全区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培育进一步加强,节水增收作用进一步凸显。据统计,全区上半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3.7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41万亩,其中:小麦9.6万亩,较2010年减少28.9万亩,减幅达75%,井水灌区乡镇小麦“零种植”全面落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35万亩,较2010年增加8.35万亩,新增饲用型甜高粱2.01万亩。粮食作物夏秋比由2010年的40:60调整为14:86。全区2010-2013年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317万亩,其中:2013年推广116.5万亩,占任务97万亩的120%,有效破解了结构性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农业用水占比由2010年的82%调整到目前的75%,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0-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比表

2010-2013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减,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 一、结构调整的特点 (一)粮食面积夏减秋增 1、夏粮面积逐步下降,秋粮面积明显增加 2013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41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2.6%,较2010年下降5.8个百分点。夏粮14.4万亩,较2010年减少32万亩,减幅达69%;秋粮面积90.01万亩,较2010年增加24.03万亩,增长36.4%。 2010-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对比表 单位:万亩

关于应急值守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应急值守工作情况汇报 2015年国庆节期间,新区按照县政府的有关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节日政令畅通和安全稳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新区专门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制订了《2015年国庆节值班安排表》,就节日期间应急值守有关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并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各村场和部门单位。期间,由区领导亲自带班,切实履行职责,严格遵守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履行交接班程序并做好值班记录。值班人员必须当面交接班,接班人员到岗前,交班人员不得离岗。值班人员做到了全面、准确、 客观填写值班工作记录,确保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二、认真落实突发情况报告制度。按照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的要求,层层落实节日期间应急值守工作,各村场、部门单位每日在下午3点之前向区总值班室报告各辖区内的情况,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节日期间动态,再由总值班室进行信息汇总后,在每天下午4点之前报县政府应急办,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节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突发安全和应急处理事故,确保了辖区内的安全稳定。 三、全面做好保障工作。节日期间,严格执行单位车辆管理制度,每天,在正常使用公车进行督查各村场和部门单位的值班情况外,坚决禁止公车私用,车辆统一停靠在指定的地点,没有发生公车私用的违规行为。 我镇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编制完

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了我镇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现在将一年来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20** 年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为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我镇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负责研究制定全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决定和部署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协调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应急救援等工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协调与部队和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的关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镇党政办,主要负责管理全镇突发事件公共时间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相关组织工作。 2、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我镇深入组织开展应急体系建设调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东港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责和应急程序,完善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工作机制。根据《东港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专项应急小组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积极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切实提高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涉及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多个方面,累计制定25 个专项应急预案。 3、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强化应急值守机制,认真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并做好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工作,切实发挥了应急信息运转枢纽作用。加强应急资源保障建设,根据“整合资源、统一调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储备应急专用物资,做好关乎民生的水、电、油、汽、粮、盐、药品等应急专用物资、器材装备的生产和储备工作。完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步骤。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及对策和建议 2014年以来,水城县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产业布局日趋合理、比重日趋协调的农业生产新格局。预计到2016年初,全县“核桃、猕猴桃、茶叶、蔬菜、刺梨、中药材、红豆杉、特色经果、烤烟”等八大经济作物将突破76万亩,全县粮经比将从40:60调整到20:80。 一、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水城县辖30个乡(镇、街道),境内喀斯特地貌突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种植以玉米、土豆、水稻为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按照人均年收入3028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水城县至今仍有22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5.58%。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 (一)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或一乡一特”要求,对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地区,现行发展了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了猕猴桃、刺

梨、核桃、茶业、特色经果、蔬菜、红豆杉、烤烟等8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在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目前,正形成加工、冷链、物流、研发、旅游、电子商务等基础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的综合性高效发展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接二连三”。 (二)全面推进“三变”工作。如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村封闭式经济向开放型经济提升。 三、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集约化水平偏低。当前,制约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弱、相关政策短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科技成果推广难等方面。具体表示如下: 受传统农业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地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小打小闹”的特色农业推进模式比较突出,基地零碎分散而不集中,管理粗放而不精细,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经过多年来的结构调整,尽管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以往的结构调整,还只是一种适应性调整,

最新果树种植业培训实施方案资料

果树种植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培训对象能掌握一定基础的果树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果树高产、稳产、优质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措施,初步具有指导果树生产和从事果树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培训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果树种植业是一门注重实践技能的课程,课程内容编排是学用紧密结合的方式。根据果树种植业培训目标选编,同时为了适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培训内容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课程任务:掌握果树种植业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 培训内容主要针对优质果树生产在农业中的地位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内外的现状及前景,常绿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栽培的生物学原理,常绿果树繁殖的理论及育苗技术,果园的地面和树体管理技术采用理论加实作的培训模式。 教学内容: (1)柑桔的特性和生长环境 1)柑桔生产的意义与栽培特点

2)柑桔栽培历史与现状 3)柑桔国内外的产销形势 4)主要良种及区域化栽培 5)生长结果、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6)育苗与定植 7)土、肥、水和整形修剪 8)保花保果 (2)枇杷的特性和生长环境 1)枇杷生产的意义与栽培特点 2)栽培历史与现状及主要种类品种 3)生长结果习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育苗与定植 5)土、肥、水和整形修剪 6)保花保果 四、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6课时。 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30%,实操为70%。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培训课程表 精品文档

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

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 篇一: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我村适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田大面积闲置、荒芜,造成优质耕地的退化,为了扼制该现象的进一步加剧,有效利用好耕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进行调整,深化改革传统农业经济的道路是致力于生态农业、绿色养殖业、旅游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的推广与发展。我村本着自身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劳动力情况,经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反复研究特编制了发展生态农业项目的建议书。 一、项目内容 1、项目背景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业产业空心化,农村经济愈发萧条,上至国务院,下到我区我乡均要求发展好农村经济,深化农业经济形态的改革,保证13亿人口以食为天的根本,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项目名称 某某村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 3、项目承办单位 某某乡某某村以村委会组织、统筹、村民出耕地,即村民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对外招商引资,具体承办单位待定。 4、项目主管部门

某某乡某某村(暂定) 5、项目拟建地 某某乡某某村一社和二社,即从杨家湾到祝家扁 6、项目建设单位 待定 7、项目建设周期 三年 二、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XX-11-21 4、《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 [XX]2号) 5、某某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XX-03-09 6、《某某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XX-11-23 三、项目规划 1、项目规模 本村约三千亩土地整体规划,打造成集生态农业、绿色养殖、系列农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新型优美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讲解

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振兴农村经济, 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根本途径。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特别是积极引导粮、棉高风险区的乡镇农户种植香菇、甘蔗、油茶、两用油菜等作物和发展畜、禽产业, 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跨越。在农村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中、新型产业增加值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确保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加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从当前形势分析,我们仍面对着买方市场发育不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巨大压力, 以往修修补补式的结构调整已很不适应目前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为此, 笔者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发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农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 目录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4) 1、农村经济总量增加, 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4) 2、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 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 (4)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 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 (4) 4、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 (4)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 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 5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5 1、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5) 2、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5) 3、农村市场发育不全,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 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 (5) 4、农民科技素质较低, 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5) 5、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 (5) 6、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 规模不大, 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 (6) 7、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 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 6 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6)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 (6) (二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6) 1、工作思路 (6)

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目录 第一篇: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第二篇:**乡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第三篇:某区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第四篇:xx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第五篇:赛涧回族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正文 第一篇: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部门围绕“农业富民”发展目标,通过积极开展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土地流转、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龙头企业申报等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莲藕6000亩(其中沙地莲藕100亩,藕蟹混养100亩),全县达到17000亩,主要分布在三义寨、仪封乡、城关乡等乡镇;新发展桑蚕3000亩,全县达到8000亩,主要分布在固阳镇、东坝头乡、葡萄架乡、城关乡、闫楼乡和孟寨乡;新发展辣椒4000亩,全县达到xx0亩,主要分布在仪封乡和孟寨乡;新建食用菌大棚3000座,全县达到4449座,主要分布在城关乡、三义寨乡、仪封乡和东坝头乡,新建各类蔬菜大棚1000座,全县达到3200座,其中日光温室大棚xx余座,主要分布在红庙镇、城关乡、仪封乡、许河乡、葡萄架乡、东坝头乡、小宋乡等乡镇。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亮点一:红庙镇夏武营在夏武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 第2 页共23 页

及附近周边村xx亩土地全部发展蔬菜种植,建日光温室40多座,其他多以小拱棚为主,创出了“平安蔬菜”这个品牌。XX年以来,夏武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土地这一制约因素,转变蔬菜生产发展方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带动我县的三义寨、张君墓、固阳、南彰、许河、仪封、城关等多个乡镇发展蔬菜种植基地8个,面积达到5000亩,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亮点二:三义寨乡以薛楼、康寨、南马庄等村为主发展莲藕9000多亩;以康寨、侯寨、白云山、南马庄等村为主发展食用菌大棚1000多座。三义寨乡益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草菇、双孢菇通过有机转化食品认证,该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有机食品产地认定,为全市唯一一家。绿野养生菌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发展食用菌大棚700多座,带动农户1000余户,种植面积达到1100余亩,产品销售依托于郑州市天添美山珍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网络遍及国内各大城市及国外市场,连续两年产销两旺,年增效益xx多万元,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亮点三:仪封乡的胡寨、耿庄、金庄发展日光温室300多座;东老君营今年计划新建恒温高科技食用菌大棚50座,每座投资30多万元,目前,已建成50座;刘岗、蔡岗等村发展大棚油桃、露地菜(番茄、黄瓜)、瓜类450亩;仪封乡野庄在银生辣椒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发展三樱椒10000亩,被河南省农业厅授予“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称号。 亮点四:许河乡的董堂村在河地生态园的带动下,发展日光温室50多座,秉承生态环保高效的经营理念,以养殖—沼渣沼液还田——生态种植模式,发展循环农业。1月20日,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和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心农业开发委员会联合授予

农开办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完整版)

农开办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二晚优质稻示范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主持单位: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实施单位: 于田镇人民政府 技术依托: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实施规模: 二晚优质稻示范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1800 亩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 人次以上。 实施期限: 201X年10—201X年10 月 一、指导思想以农业科技为先导,走现代农业之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农业科学技术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使项目区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入户普及率明显高于非项目区,从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地点与规模示范推广项目选择在交通方便、群众基础好、领导较重视的双季稻主产区于田地镇,示范面积1800 亩。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优质稻示 范推广、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一)、优质稻示范推广示范区宜选择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品种,建议以国审组合丰源优272 为主。该组合去年在我县种植5000多亩,表现为株高9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16 天左右,米质优,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受到好评。 (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是将水稻免耕(或少耕)技术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具有轻型省工、节支省本的效果。 1、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抛秧技术要点 ①把好播种关。亩用434孔的软盘60 块,选用抗病高产优质品种 1.5 公斤,催芽至破胸露白,应用旱育保姆种衣剂0.3-0.4 公斤拌种。 ②把好育秧关。严格控制好秧苗高度,以水控为主,要防止烧芽烧苗。 ③把好抛秧关。抛秧叶龄控制在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不要超过四叶。 ④把好施肥关。每亩大田撒施25%复合肥50 公斤作基肥,抛秧后7-10 天亩施尿素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拔节后7-10 天看苗亩施尿 素5 7.5 公斤、氯化钾5

蔬菜种植项目建议书

篇一:蔬菜种植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2)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4)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 8 建设条件 ..................................................................... 10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 12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4 项目效益评价 ............................................................. 16 番茄栽培技术............................................................. 19 番茄简介..................................................................... 35 附件 .............................................................................. 38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南龙优质高产番茄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承担单位:黔西南州华曦生态牧业有限公司 4、建设地点:兴义市巴结镇南龙村 5、建设规模:种植优质番茄300亩 6、建设期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 7、投资规模:252.70万元。其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85.20万元;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16.00万元;技术培训3万元;市场网络建设17万元;首期生产费用131.5.00万元。 8、资金筹措:资金全部由公司自筹,尽量争取国家扶持资金。 9、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种植优质番茄示范基地300亩,带动当地农户236户1325人脱贫致富,解决20余人就业。 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黔西南州华曦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由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黔西南州大自然园林绿化有限公司2个法人股东投资创建。公司以“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为发展理念,利用自身技术和管理、品牌、市场优势及其生产基地白龙山的土地、自然、环境等优势发展有机茶、生态养殖及生态旅游业。 公司白龙山生产基地自2007年开工建设白龙山以来,完成了土地使用规划设计、土壤有机检测、土地平整、土地改造;基本完成水、电、路及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已经开挖茶叶种植地4000亩,种植有机茶2200余亩,建设育苗苗圃50亩。扶持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叶1000余亩,公司目前完成投资1500万元。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篇一:《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 哈德市人民医院 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 市卫生局 我院按市卫生局文件(哈卫政【2013】256号)《转发国务院安委【2013】8号、哈消安【2013】17号、哈消安【2013】18号的通知》精神,对医院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了自查,情况如下 一、成立有应急救援队伍 医院成立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相关职能科室责任人为组员。成立有近100名队员的一、二、三级安全防火队伍,分布在各个科室。并成立有30人组成的义务消防队队伍。对于人员的岗位调动,医院做到及时调整人员名单,保证工作不落空。 二、应急救援器材配备完善 2013年医院共投入约40多万元经费,主要用于聘请保安人员;安装监控系统、报警系统;购置更新消防器材等等,有效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并且医院按要求配足配全安保人员,注重他们的素质培养,每年2次组织培训,落实保安人员的值班巡查制度及重点部门的安保制度。医院与城北派出所签订有治安联防协议,在医院内设立警务执勤室,警民共建保一方平安。 三、加强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2013年,医院召开安全生产会议5次,进行消防器械使用培训课1次,消防知识培训课1次,灭火演练2次,组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院排查隐患8次,整改隐患36条。 我院制订有严格的安全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及规章制度。组织学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梧州市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每年进行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电梯安全、高压氧舱安全等应急演练。完善了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项应急预案,年内举行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次,用电安全应急演练1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1次,等等。对重点安全岗位人员定期培训,做到定员定岗,落实责任,熟悉操作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2013年,医院共承担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12件,涉及人员44人,抢救成功率达93%。 年内,本院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政协农业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于XX年3月中旬至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结构日趋合理。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比1997年的亿元增长%,平均每年递增%。其中,农业产值38217万元,林业产值518万元,畜牧业产值24790万元,渔业产值4086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12%、53%、%。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189元上升到XX年的2875元,上升了%。农村经济结构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其比例由1997年的:变化为XX年的:。全县粮食、经作、畜牧、渔业四项产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33::35:调整到XX年的:::。经济作物产值比值上升了个百分点,粮食产值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四大主导产业成效显著。XX年,全县农业土地使用面积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面积万亩,占57%,用于多经及生态农业的面积万亩,占43%。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由1997年的79:21调整为57:43,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值比由1997年的40:60调整为28:7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水果、蔬菜、花卉

苗木种植和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四大主导产业,涌现了一批专业村、组。XX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总产量万吨;水果成片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万亩;出栏肉兔163万只、家禽107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近2万亩、产量10200吨。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值达到3830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已大大超过粮油产值。 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至XX 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其中市级4家,县级21家,街道、镇乡级27家。固定资产总额18619万元,产值5692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9948万元。龙头企业用地21823亩,从业人员29550人,带动农户16767户,农民从中获得收入7540多万元。另外,全县还有种养殖专业大户1700多户,专业市场4个。新型农村合作组织12个,拥有会员1818人,带动农户5176户,服务范围主要是蔬菜、种子、水果、水产、蓄禽等方面,作用发挥较好的有广东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狮子太山果协、健龙莲藕协会等。这些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明显。XX年,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80856亩,流转率为%,涉及农户31690户,涉及工商户2361户。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培训

农业生态种植进一步发展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种植系统,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直观的立体农业种植,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与当前“循环经济”的概念相似。 上述3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农业进行理论尝试,都是对传统平面农业单作的扬弃。第一种概念的边界只限于立体多层种植,是农作物轮作、间作、套作在现代农业技术下的延伸和发展, 由于概念边界过窄,局限于种植业内部的山、水、田、滩、路的多维利用,忽略了兴起中的食用菌、农牧药材、种植,以及庭院种、养加工,容易使立体农业同间作、套作混淆起来;第二种概念能够反映出当代中国立体农业的本质特征,它既有区域内垂直梯度的立体种养循环布局,又有单位面积(水体)立面空间的种养(加工)合理配置;第三种概念边界过宽,包容农、工、商综合发展,边界的无限延长无疑否定了立体农业本身的特点,造成与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之间的概念重叠和模糊,失去了立体农业存在价值。 经过以上分析,可把立体农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

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构成立体农业模式的基本单元是物种结构(多物种组合)、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循环)和技术结构(配套技术)。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

农业项目建议书格式

农业项目建议书格式 农业项目建议书格式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 3、拟建地点: 4、建设内容与规模: 5、建设年限: 6、概算投资: 7、效益分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建设条件分析:包括场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设施、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其它条

件分析(政策、资源、法律法规等)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规模、农副产品加工规模) 2、产品方案(种植产品方案、养殖产品方案、农副产品方案)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种植业生产技术与流程 2、养殖业主生产技术与流程 3、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技术与流程 (二)主要设备 备方案 1、种植业要设备选型(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列出清单表) 2、主要设备来源

(三)工程方案 1、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附平面图、规划图) 2、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先总述总投资,后分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等)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 2、其它来源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2、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3、利润与税收分析 4、投资回收期 5、投资利润率(二)社会效益七、结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摘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农民利益自身的要求。文章根据新一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提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农村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城乡融合的关键。因此,制定有效的调整原则和措施,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和合理化,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意义十分重大。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具体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固定资产及其它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分配构成的状况,是农村生产力结构的中心。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即农业从简单再生产时代的单一种植业结构,逐步进化调整为大农业结构,再继续上升到多元化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逐步细化的过程,将使产业结构愈来愈合理,生态循环愈来愈平衡,经济效益愈来愈提高,是一个产业不断升级进化的过程。这种不断升级的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镇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事求是,根据不同环境特点选择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形成优势

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同地区间农村产业结构的低水平重复,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 (二)坚持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不是自然过程,它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可能性。如果条件不具备,结构调整就不会顺利,硬性调整效果也不会好。因此,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避免操之过急,要搞好总体规划,循序渐进,有步骤、分阶段地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好。此外,还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即产业结构调整要从长远目标入手,以服务现在、着眼未来为宗旨,讲求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注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和环境规划结合起来,寻求农村的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促进长远综合效益的持续提高。 (三)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配合的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合理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强调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通过利益机制驱动,市场机制可自行调节各项经济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离不开市场机制本身。但是,也应该看到市场机制本身的弱点,如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和短期性目标等。因此,为克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弊端,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正确引导。 (四)质量效益原则

2017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南方公司广元项目部2017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页脚内容1

广陕广巴高速大石互通连接线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七年十月三十日 2017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2017年是广陕广巴高速大石互通连接线项目主体施工、工期进展的关键年。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进展,后期广元当地降雨增多,项目部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增加难度,项目部通过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处置机制,不断增强各项管控力度,在南方公司及上级单位的支持和监督下,安全生产工作有序稳步推进。截至目前,项目安全生产工作整体受控,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一、工程概况 广元市广陕、广巴高速大石互通连线工程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项目起点位于广陕、广巴高速大石互通收费站出口,终点与滨河南路交叉,路线全长2.614公里,工程总投资2.76亿元。路线采用城市主干路标准(兼干线公路),双向四车道,行车道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燃气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涵洞工程、照明工程等。本项目以“项目投、建、养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的PPP模式”投资建设,由公司和中电建北京院组成联合体与广元市利元国有投资有限公司(政府平台公司)共同设立项目公司实施本项目。 项目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总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路线全长2.614km。路线起于广陕广巴高速大石互通,经罗圈湾、桐梓湾后下穿广旺铁路、国道212线,再上跨拟建的滨河北路,跨越南河后,终点与滨河南路形成交通互通。线路总长2614.623m,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60km/h,行车道 页脚内容2

宽3.5m,双向四车道。全线重要构筑物共三处,分别为K2+009处下穿框架、K2+473.35南河大桥和路线终点处简易互通。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南河8号大桥、铁路下穿隧道、道路工程、综合管网、交安和绿化工程等。工程建设的两个重点和难点是南河8号大桥和广旺铁路下穿隧道,现主体已基本顺利完工。 二、应急管理培训情况 为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及公司、南方公司相关文件要求,项目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施工现场张贴宣传横幅等手段,从组织机构人员、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装备、预案演练及效果评价进行了宣贯培训,进而从思想意识、规范制度上提高了从业人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知和重视,进一步提高项目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消防知识培训(一)消防知识培训(二) 三、应急机构及队伍建设 根据南方公司应急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并下设下设6个应急救援小组,分别为救援抢险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 页脚内容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