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报告

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报告

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情况报告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是推动高效种养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为认真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高效种养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县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XX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为目标,全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XXXX年XX县产业机构调整目标为减少低效种植作物,增加高效种植作物,发展精品水产养殖和特色休闲农业。

一是压减低效粮食作物面积,增加高效饲草类作物面积,XXXX年小麦、玉米计划压减XXXX亩,增加XXXX青储玉米种植和XXX亩苜蓿种植;二是加快设施农业转型升级,XXXX年计划新增日光温室XX栋XX亩,打造设施温棚园区X个。

三是发展高端精品水产养殖业,开展稻渔空间建设和鲟龙鱼养殖,XXXX年计划新增稻渔空间面积XXX亩,增加鲟龙鱼养殖面积XXX亩。

四是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打造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分别正在开展民宿改造升级、采摘园区、研学教育基地建设。

一是做好前期的摸排、调研及方案编制工作。

成立两个调研小组,分别就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农业产业进行调研,对辖区内的耕地种植情况、畜禽养殖情况、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等进行摸排,全面掌握农业产业现状,明确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抽调骨干力量,深入分析收集的数据,结合产业调整计划,明确XX县产业调整任务,加快撰写完成了XXXX年推进方案,同时针对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在讨论,细化完善,并制定X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二是结合春耕春播,逐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春耕备耕期间,为确保农资贮备供应充足,产业结构调整有序进展,我县为辖区内农资经销点办理《农产品及生产资料配送直通车绿色通行凭证》,协调各农资销售点实行“农资快递”模式,采取农户电话、微信预购,农资销售点集中配送的方式,实现农户足不出户,农资即可配送到村组口、家门口,保障春耕小麦正常进行。

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葫芦岛市连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葫芦岛市连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经营管理一套耕地管理的长效机制。

3.2 在工矿废弃地因地制宜的补充耕地古田县现有有矿山128个,采矿用地546.19公顷,约占全县10%的城镇工矿用地。

为推进敖江流域综合整治,改善流域水环境,福建省政府出台《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闽政〔2015〕26号),随着敖江流域矿山的全部关停,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为古田县“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难点。

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坚持科学规划与自然条件相适应,充分考虑到复垦项目区地理位置及土质等特点,量体裁衣,在水土条件良好的地方,按照“宜耕则耕”的原则,尽量将破坏的土地复耕利用,这样既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又实现矿山土地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

3.3 在食用菌循环经济中提高土壤等别在传统的食用菌产业中,菇农习惯将地面硬化,硬化后土地的土壤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加之复耕保证金又增加了菇农的负担,可以利用铺设生态砖等替代传统的硬化地面做法。

同时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引导,利用沙石地、坡地、荒地、废弃厂房等栽培,尽量少占耕地,并将食用菌下脚料、菌糠等还田培肥土地或加工成有机肥料,充分利用生产食用菌循环经济,既大大减少燃烧菌糠造成的大气和土地的污染,有效降低化肥使用量,又可大大提升土壤肥力,改良古田县耕地紧张、土壤贫瘠的现状,对提高土壤等别潜力和意义巨大。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产地安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古田县的农业产业较为发达,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古田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制度,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建设,妥善解决好耕地占补平衡问题,确保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得以贯彻落实,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调整种植业结构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葫芦岛市连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徐 颖(葫芦岛市连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葫芦岛 125000)种植业结构调整不论在什么阶段,就要履行人们吃饱、吃好的需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大省,农业发展在辽宁省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辽宁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障碍和困境,本文将就辽宁农业发展现状和障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辽宁农业发展现状1. 产业结构不合理辽宁省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大,占农业总面积的比重较高。

而现代产业链上的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粮食生产占比过高。

2. 技术水平低辽宁省农业生产中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支持。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质量和产量难以提高。

3. 人口结构老化辽宁省农村人口结构老化,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较高,留守老人和儿童比例占比增加。

缺乏劳动力的情况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二、辽宁农业发展的障碍1. 城乡发展不平衡辽宁省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

大城市周边的农业发展比较发达,而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滞后,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 自然环境恶劣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条件相对较差。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3. 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支持辽宁省农业生产中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持,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并不普遍,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先进的养殖技术,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质量和产量无法提高。

三、解决辽宁农业发展障碍的建议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当加大对蔬菜、水果、畜禽养殖等产业的支持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多种植作物和多样化的农业生产。

2. 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种植和养殖效率,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业种植业结构已经面临着许多挑战。

农业生产模式的单一化、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因此,对于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农业发展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当前,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的价格却没有相应上涨。

因此,农业生产效益严重不足。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就难以扭转当前的局面。

2.保护和治理环境不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已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

过度施肥和农药的使用不仅会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必须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改变过度耕种以及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做法,保护和治理环境。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滞后。

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扩大农村市场和增加就业机会。

这将间接满足农民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优化种植结构将过度依赖单一作物的种植调整为以多元化种植为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同时,优化种植结构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通过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避免掉粪污染。

种植绿色农产品也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且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3.加强资源保护和治理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减少对水、土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减缓和适应。

同时,还可以加强环境治理,减少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推动农村产业升级通过发展农业深加工、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这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并促进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五、总结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加强资源保护和治理、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等措施的综合采取,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提高、环境治理、农村经济发展等目标。

农业种植行业调研报告

农业种植行业调研报告

农业种植行业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农业种植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地区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业种植行业的发展情况、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农业发展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二、行业总体情况农业种植行业是指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各种农作物的一种生产方式。

在我国,农业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蔬菜为主要对象。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种植业在生产技术、科技创新以及市场销售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三、种植业的发展趋势1. 科技应用推动农业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种植行业正逐渐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生产。

例如,无人机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监测农田状况,智能传感器则可以及时检测土壤湿度和养分水平。

2. 种植结构的调整与转型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逐渐向经济作物和水果蔬菜转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同时,农业种植业也逐渐向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3.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绿色生产和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种植行业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生态农业的发展力度,通过采用有机种植技术、环保农药等手段,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 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种植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问题。

如灌溉设施、冷链物流等方面的不完善,限制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市场的拓展。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由于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农药、兽药等问题的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加强农业生产标准监管,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是农业种植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发展建议1.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农业种植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

辽宁农业发展现状与障碍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障碍和困难。

本文将就辽宁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辽宁农业发展现状1. 资源优势明显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全省耕地面积达到5416.26万亩,居全国第六;水资源丰富,拥有多条大型河流,水域面积达到353.5万公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水源保障。

2.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辽宁省农业产业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

粮食种植主要以玉米、大豆、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烟草、水果、蔬菜等为主,畜牧业则包括猪、牛、羊等。

3. 技术水平较高辽宁省在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和农技示范站,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质农业品种和新型农业技术,不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1. 耕地资源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用地的扩张,部分耕地被征用或占用,导致辽宁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压力较大,耕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挤占和破坏,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 水资源短缺尽管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在实际生产中,农业用水仍然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部分地区由于干旱和缺水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和西部地区,缺水问题尤为突出。

辽宁省农业产业主要以粮食作物和畜牧业为主,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产业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农产品的单一性和同质化,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难以保障,经济效益不稳定。

4.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虽然辽宁省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农业技术落后、农业设施简陋、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也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5.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辽宁省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民素质不高。

辽宁省农产品发展情况汇报

辽宁省农产品发展情况汇报

辽宁省农产品发展情况汇报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

近年来,辽宁省农产品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指标稳步提升,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辽宁省农产品种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全省农业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在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辽宁省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其次,辽宁省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取得了良好发展。

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水产养殖业规模扩大,水产品品种多样,产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

农产品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再者,辽宁省农产品流通和市场销售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得到优化和升级,市场销售环境持续改善。

农产品市场多元化,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最后,辽宁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辽宁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为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看,辽宁省农产品发展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要看到,农产品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农产品产销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为辽宁省农产品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农产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种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种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种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种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总览种业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农作物的选择、生产和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种业发展进行调研分析,以了解种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二、种业发展的现状1. 种业市场需求:种业市场受到农产品市场需求的直接影响,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农业部门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2. 种子质量和技术:种子质量的提升和适应性良好的种子研发,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发展,种子技术不断革新,种业公司不断增加种子研发投入,提高了种子的产量、质量和适应能力。

3. 种业政策和法规:种业政策和法规的改革和制定,对种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对种业的支持和加大对种业科技的投入,有助于推动种业的发展。

4. 种业竞争格局:种业竞争格局逐渐趋于激烈,很多国内外种业公司都在加大种子研发和销售力度,拓展市场份额。

三、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品种结构单一:目前,国内种业的品种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主,缺乏多样化的经济作物品种,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 种子质量问题:一些农民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遇到种子质量问题,甚至购买到假冒伪劣种子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浪费了农民的时间和资金,还影响到了产量的稳定性。

3. 缺乏创新型企业:目前,国内的种业企业大多以传统方式经营,缺乏创新能力,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较为保守。

这限制了种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4. 种业人才短缺:种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缺乏种业相关知识和技术,不利于种业的发展。

四、种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目前正在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对种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2. 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的进步对种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种业公司不断引进和创新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种植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F;?J锫摘要阐述了辽宁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4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引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的总体生产水平;三是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种植结构凋整中存在的3个问题,以及促进结掏调整稳步进行的4点建议关键词辽宁植I结构调整措施建广一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种植结构凋整原则,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2fR)O年辽宁省确定种植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 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经济作物快速发展为突破口,以园艺作物(水果,蔬菜等) 内涵挖潜为增长点,积极发展名特优新品种,上质量,创名牌.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实现调减粮食.发展蔬菜,稳定水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调整目标.按照这一总体工作目标,各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突出名特优新,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姆一,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向纵深方向发展为切实搞好全省种植,结构调整工作,从1998年开始,省政府启动r”3655”水灌溉工程,总投资36亿元.用5年时问,新增33万hm~ 水浇地.项目区涉及10个市,个县(市j,120多个乡镇,重点发展”吨粮田,”双江田”,”双干田”和名特优新果园,渊减低质低效的玉米等大田作物.大力推广问套复种技术,提高作物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土地利用率出卒1999年项日区新增水浇地6.7万hm,吏施冬麦一IL移5673 hm”.新增经济6253hm,”双T-Hl”1万hm.种植蔬菜2万hm!各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1广一系列调整措施,加强政簧日f导与扶持,确保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沈阳市制定_r’一带四区”调整规划,在4个近郊区建立观光农业,精品农业园,设施农业园和高新技术园地,逐步形成蔬菜,花卉,水稻,林果等布局清晰的农,lk主导产业.1999年市级投资24亿元.建成r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龙头加工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大连市政府在全市通过实施农业精品工程,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确定以黄海大道经济副业为重点,落实精品工程项目110项,实施规模经营.市财政拿出3500万元,以奖代补.促进j二程肝展,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普兰店市政府对连片发展名特优新作物的农户给优惠政策,实行减免税制度,培养调整典型.发挥范带动作用:1999年市,乡两级政府在域于坦镇投资500万元,开发了667hm~优质桃生产基地,使之成为东北第一桃乡..海域市政府投资2(1(I万元,用于全市五大高新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典型引路,促进结构调整向纵深方向发展.(二)依靠科技进步,引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的总体生产水平2000年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99万hm!,改种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如何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保征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种田效益,为l睡稿FI期:2~0042-15作者为尉主任单位地址:沈阿1邮政§鹕:110013 农信息探索一20OO_3“],农民增收开辟新的增长点,这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确保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为此辽宁省农业厅在年初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实施”3655”工程为契机, 大力发展以小麦,蔬菜为前茬的间套复种,加快“吨粮田”,”双江田”,”双千田”建设步伐,全面推进耕作制度的改革.全省大力推广普及粮粮,粮油,粮菜,粮果,菜菜等多种形式的高效栽培模式, 建立高新技术示范区,提高光,热,水等资源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1999年全省建立了12个粮, 棉,油,菜高新技术增效示范区,作物种植面积1万hra-”,示范区作物复种指数达到1534%,平均效益达48万元/hm,比对照增加1.5万元/hm,全省”吨粮田”,”双江田”面积分别达到3.8万hm2, 38.4万hm,分别比1999年增加O.5万hm,51万hm.全省间套复种面积达4o万hm,复种指数由1999年的108%提高到109%.全省各地根据本地区自然优势,分别采用不同的种植模式,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高教经济作物,增加粮田效益.大连市重点推广了上茬覆膜土豆,下茬复种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种植模式.以薯稻复种为例,上茬土豆单产达30t/hm2,产值24000元,下茬水稻6O00kg/hm2,产值9600元,上下茬合计每hm产值33600元,每hm!产值较种一茬水稻增加24000元丹东市推广了粮果高效间套复种模式,即草莓玉米套种和草莓水稻复种模式. 草莓套玉米采用大垄双行栽培形式,玉米每hm2 收人9000元,草莓每hm收人15000元以上.草莓复种水稻二茬每hm2收人达37500元.鞍山市推广了菜菜高效复种栽培模式,将种一茬玉米的耕地改种双季蔬菜,即春天种上茬土豆,西甜瓜等作物,夏季种白菜,大葱,晚芸豆等作物.上茬土豆每hm产值22500元,下茬大葱每hm产值18000元,上下茬合计每hm产值40500 元,扣除成本,每hm’纯收人达2550t3元,较种一茬玉米增收近10倍t三)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受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因素影响,一个地区——农业信探索.2的种植品种结构在总体上相对趋于稳定.因此,种植结构在”量”上的调整空间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种植结构调整重点应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品种结构调整应与市场需求接轨,政变只管种,不管卖,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做法.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替代高产低质,低价的老品种.培育地方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1999年全省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427个,其中粮食作物79个.重点开展了玉米,水稻,小麦,蔬菜,食用菌,瓜类等作物的”提质”工作,建立了一批鲜特优新品种生产基地,树品牌,抢市场,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目前全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6%以上,品种更新率达80%玉米良种更新更换667万hm,占播种面积的87%,水稻更新更换43万hm-’§85%,农业生产优质化进程明显加快.玉米品种调整:在广泛种植高产品种基础上,1999年重点发展了”三高”(高油,高赖氨酸,高淀粉)玉米,鲜食玉米等特用玉米生产,全省特用玉米生产面积近1,3余万hm.凌源市种植优质蛋白玉米”中单37l0”面积近2667hm,平均每hm产12t,所产玉米被饲料企业及食品加工企业收购,解决了玉米销售不畅的问题普兰店市种植鲜食糯玉米733tma~,除部分应季上市外,大部分经冷冻贮藏后,在生产淡季时上市,效益十分可观辽阳县种植667hm地膜青玉米,一年种两茬.上茬地膜玉米,下茬种秋白菜.每hm效益达900t30元.此外,葫芦岛市试种了角质玉米,黑玉米,高油玉米,面积达133hm-”.小麦品种调整:2000年全省扩大了优质品种辽春10号种植面积,面积达10万hm.占春小麦播种面积52%.由于面粉品质提高,市场销售看好,辽中,黑山,台安等县种的辽春10号小麦在播种前就与加工企业,粮库等部门签订了收购合同,解决了小麦卖难问题.水稻品种调整:重点推广了辽粳294,营8433等优质品种,减少了辽粳5,辽粳326等老品种的种植面积,优质品种率达60%.与此同时. 加强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扩大出口.20o0年营口市开发绿色水稻面积8667hm2,与外商签定销售大米29万t的合同.蔬菜品种调整:近年来,辽宁省蔬菜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大,效益高.大宗蔬菜品种的结构与l990年相比,白菜面积占蔬菜播种面积的比例由228%下降到143%.降低85个百分点,萝,菜豆,大葱,韭菜等也均有所下降.黄瓜由8%增加到l19%,种植面积增长近50%.40余种特菜从无到有,生产规模达2万hm,占蔬菜总面积的5.3%各地在发展蔬菜生产上,注重规模开发,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全省各地涌现出],大批在省内外较有影响的品牌,如海城的黄瓜,岫岩的番茄,台安的茄子,北宁中安,沈阳新民的韭菜,黑山和北宁窟窿台尖椒,海城大棚马铃薯,铁岭,凌源的大葱,开原大蒜与元葱,海城,庄河的生姜,抚顺,庄河的食用菌,岫岩,西丰县山野菜等.这些质量优良的鲜细特菜相继打人国际场预计全省蔬菜出口量达35万t,创汇额将突破6000万美元.(四)围绕产业化发展,加强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确保种植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保证:产与销售不脱节,辽宁省主要将以下工作敬为突破口:一抓市场建设,解决卖难问题.全省多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地区都建立了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有的还在外地建立销售窗口,推销本地产品,促进商品流通.目前全省蔬菜主营市场140 个,兼营市场735个年交易量达499万t,交易额83亿元.水果主营市场15个,兼营市场380 个,年交易量89万t,交易额22亿元.二抓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升值目前全省拥有蔬菜加工企业64个,产业化龙头企业25 个,年加工能力149万t,其中蔬菜保鲜企业30 个,贮藏量5.2万t.大型水果加工企业31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个,年加工能力22.3万t.刨利税8670万元.三抓信息网络建设,增强信息服务功能,提高种植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和超前性,减少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1999年省级网络中心向全省发布各类农业信息4o0余条,约24万字;重点加强了名特优新产品,专业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市场行情等信息的网上宣传力度.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二,问题与建议总体看,2000年辽宁省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较大,调整效果显着.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少数地区对当地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认识模糊,观念滞后,在制订调整规划时,存在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整体的现象; 二是农产品品质和档次提高速度慢,高档名牌产品少,规模小,农产品加工和贮藏能力不足;三是信息不灵,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为此,今后全省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还应在政策信息引导,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培育名牌产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职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种植结构调整保驾护航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制定本地区近,远期调整规划;要积极扶持信息网络建设,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加强科技,市场,生产信息传播引导力度,克服调整中的盲目性;要加大对信息网络,科研,推广等领域资金投入,确保调整工作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二)努力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为种植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铺路架桥——农业信息探索一20O0-3种植结构调整目的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种田经济效益,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吸纳地产优质产品,经加工转化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多层次增值,解决初级农产品质次价低的问题,从而牵动种植结构调整顺利进行(三)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名优产品,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种植结构调整滚动式发展要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结构,品种结构,重点发展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的产品,同时注重规模,特色效应,品牌求规模,以规模促发展.(四)要坚持调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搞好种植结构调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避免短期的趋利行为,又要防止为实现长远目标而不顾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盲目蛮干行为,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最近,农业部门对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摸底分析,指出调整种植结构不能单纯的减面积,而是调整的是城乡结构,劳动力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结构,结构是多层次的.农业结构调整要调出新的产业和体制,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调出体系,质量标准化体系,信息体系,中介机构,调出创新,调出效益.种植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发展新阶段提升产业层次,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做到能种好什么就种什么.2要解决好种植结构调整的保障和出路问题,尽快建立和发展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要加快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解决好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配套性,系统性和整体性问题.4要强化信息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突出品质,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优质化建设.5.积极探索农技服务新机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6.实行优质优价,适当提高对优质适销粮的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7.对种植结构调整采取一些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鱼农业信息撵幕一曲吣-3本刊鳊辑部馋艳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