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规划的几点思考

综合交通规划的几点思考
综合交通规划的几点思考

综合交通规划的几点思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关于综合交通规划的几点思考

综合作为引领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应当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综合交通提出的新要求,转变规划编制理念,找准规划切入点,把握好规划着力点,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交通运输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关于规划编制理念

规划编制理念,是规划编制的思想基础。我国现实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综合交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与以往相比已大不相司,要增强综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发挥综合应有的作用,规划编制理念必须与时俱进。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编制理念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处于物质产品短缺状态,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往往放在解决物质产品的短缺上,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如何增加物质产品的产量及为此要建设多少项目、增加多少投入等,“以物为本’’的特征比较明显,对如何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关注较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落脚点也在于以人为本,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以切实改善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交通运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手段,交通运输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快速、高效、安全的运输服务,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因此,综合的编制首先就要着眼于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满足交通运输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改变“量力而行’’的规划编制理念

规划作为对未来的一种谋划和展望,既要兼顾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为长远发展留足余地。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规划的编制,更应打破“量力而行’’理念的禁锢,突出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应当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交通运输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前瞻性、

战略性的部署和展望,以顺应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空间均衡的规划编制理念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联系纽带,是人口与经济区域分布、空间结构形成和改善的决定性因素,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科学合理与否,会对空间开发长远格局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交通运输规划尤其是交通运输网络布局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空间均衡的原则,把空间均衡的理念贯穿到规划编制过程中,并通过规划的实施有效、合理引导空间开发秩序,促进空间结构的均衡发展。

二、关于规划内容设计

综合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在规划内容设计上要突出推进综合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增强综合交通对经济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应具备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一)全面发展

综合交通的全面发展,有不同层面的具体内涵。一个层面侧重于质”和“量”,不仅要增加综合交通的规模总量,而且要提高质量,提升其整体水平;一个层面侧重于“均”和“衡”,既要实现不同运输方式各自的发展,更要突出其相互之间的平衡,不能有所偏颇,更不能顾此失彼;一个层面侧重于“动”和“静”,不仅要兼顾静态的“发展”,更要注重动态的“改革”,要通过“改革”促“发展”,通过“发展”为“改革”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路网总量不足、结构尚待优化、质量不高、专业化程度低。从综合交通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围绕扩大路网规模这一中心环节,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运输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改善。首先,要从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继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扩大路网规模,增强交通运输的有效供给

能力;其次,要进一步改善各种运输方式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体系结构、综合交通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等,促进综合交通整体结构的优化;第三,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装备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的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和运输服务质量;最后,要通过一系列体制和机制改革,为综合交通的全面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二)协调发展

综合交通的协调发展,有四个层面的内涵。一个层面是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的协调发展,它强调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的规模和结构要搭配得当;第二个层面是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它强调通过调整和优化综合交通体系结构,着力强化综合交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第三个层面是区域交通的协调发展,它强调通过突出重点、各有侧重的发展措施,重点加强贫困、落后地区的交通发展,缩小区域交通发展之间的差距;第四个层面是城乡交通的协调发展,它强调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加大农村地区交通的建设力度,缩小城乡交通发展之间的差距。

首先要关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要彼此衔接协调,在点线布局、线网走向上相互衔接,在能力配套、设施装备上彼此协调,着力体现“整合”的理念,实现综合交通体系中的资源整合、线网整合、技术整合、设施整合等。要通过对综合交通枢纽节点的统筹规划,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运输。

其次要关注交通运输方式内部的协调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内部的协调,强调干支协调,配合得当。港口泊位建设与进出港航道建设要协调配合;民航干支线机场要相互配合,一互为补充,在机队配置上也要照顾不同类型机场的需要;公路发展要干支结合,彼此协调。

(三)可持续发展

综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内涵,首先是需求支撑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足够的服务能力,主动满足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其次是生态环境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要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伤害;第三是社会公平层面的可持续发展,交通发展要充分考虑社会各个阶层和每个公民的需求,尤其要使贫困人群有能力去获得和享有便利的交通服务。

首先,要改善交通状况,提高运输效率,调整交通体系结构,为综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基础。要继续推进交通建设、尽快改善路况,提高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交通系统的管理,提高现有交通的使用效率。此外,要充分发挥和内河运输在技术经济性能、运输效率、能源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综合交通体系结构做出战略性调整,加快和内河运输的发展。

其次,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科技含量,利用科技创新提升综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建设领域,要加大研究和实施交通生态工程,将交通建设与国土整治、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保护好资源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建设。在交通工业发展领域,要注重提高交通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加快研制开发油耗低、污染少的技术。

第三,要继续深化交通运输系统各领域的改革,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综合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体制和机制基础。以交通运输行业政企分开、政府规制和市场准入、政府职能界定和市场监管等方面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体制等改革,建立健全符合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持续发展。

三、关于规划的界限和着力点

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体系,明确综合和各种运输方式相关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功能定位和界限,建立各有分工、定位分明、边界清晰、互为依托、彼此衔接的综合体系,使各类规划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从规划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定位看,综合应当是位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规划之上的,宏观层面的战略性、协调性的总体规划,是综合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各种运输方式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的依据。各交通运输方式相关专项规划是位于综合之下的,微观层面的专业性、技术性的专项规划,是综合在相关领域的延伸和细化,这些规划应当符合综合确立的原则和方向,并注重强化规划的深度,突出各自特色。

综合作为规划体系的龙头,不应面面俱到、更不能是各交通运输方式专项规划的简单重复和汇总,其着力点主要应当放在事关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以及各种运输方式无力涉及或者不愿涉及领域的事项。具体有:(一)涉及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战略定位、方向和重点;

(二)涉及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重要事项,诸如如何通过对大的枢纽节点(衔接点)的统筹规划实现各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运输,如何强化综合运输通道内各交通方式的统筹协调发展、相互之间的能力配套、集疏运通畅等,如何推进区域和城乡交通的协调发展等;

(三)事关综合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领域内重大、关键、共性的问题,特别应当提出促进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体制、机制或者技术层面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等,诸如如何通过加强系统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配套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和指挥控制系统,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规模化应用等;

(四)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共赢发展,避免出现彼此制约、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的被动

局面,诸如在优势明显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内,如何避免各种运输方式彼此干扰、阻碍、实现共赢发展。

综合交通规划规划原则

综合交通规划规划原则 增加外部通道 图1.7 本次综合交通规划的规划原则 1.3项目解读 我们在前面已经强调了合川区无论在一小时经济圈还是在成渝城镇群空间战略体系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合川作为重庆的北大门也是重庆北部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外联系的重点是四川的嘉陵江流域,对内承担辐射带动重庆境内的潼南、铜梁、璧山等地区发展的责任。结合以上的定位,对合川交通规划作如下的思考。 1、构建沿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的对外战略通道,打造重庆北部和嘉陵中下游流域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合川最大的区位优势就是嘉陵江、涪江、渠江的三江交汇,在这流域内分布了四川的遂宁、南充、广元、达州、广安和重庆合川、都市区北部地区等大中城市。合川要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必须确立自己嘉陵江中下游流域的交通枢纽地位。目前沿嘉陵江流域已经建成渝武高速(兰渝高速的一段)。沿涪江流域已建成遂渝铁路,并规划建设复线;渠江流域已有襄渝铁路,并规划建设复线。合川作为嘉陵江中下游的交通枢纽已初具雏形。目前要做的就是实现合川至三个流域方向均有高等级公路(高速或者一级)和铁路服务。

合川要建成重庆北部以及嘉陵江中下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主城核心,发挥聚集和辐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遂渝高速不从合川通过、襄渝铁路不从主城通过,长期以来合川主城的聚集功能不明显,因此发挥合川主城的枢纽作用非常迫切。通过修建一些联络通道或规划新增一些新的通道等方式,构建一个强大的枢纽。 2、优化区域内的交通网络,构建一个强大的物资集散基地。 合川是嘉陵江中下游的分界点。随着嘉陵流域的航道渠化以及17个航电枢纽梯级开发的逐步实施,在合川至嘉陵江流域上游之间的水运优势将成为合川的一大交通优势,尤其是草街航电枢纽一旦完工,嘉陵江中下游的渠化就宣告完成了,届时从广元到合川、从遂宁到合川、从达县到合川都是一江平水。但从合川到重庆尤其是草街航电枢纽的下游,由于水位下降,通航的价值可能会下降。这样合川有可能成为嘉陵江航运的一个终点站(也是枢纽站),因此对合川而言,有条件将合川打造成一个综合的物流集散基地,在这个基地里水运、铁路、公路形成一体化的运输体系。利用合川高标准的港口码头、铁路、公路再将物资集散到重庆主城以及其他周边地区。 3、完善主城区的道路网骨架,做强合川主城。 一方面由于城市用地的不断拓展,原本承担过境交通功能的很多公路均从合川中心城区穿过,因此亟需分流过境交通,将原本过境交通走廊进行功能调整,必要时甚至可以调整线路走向;构建城市外环线,利用外环线组织大量的城市对外以及过境交通,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功能的干扰。同时在主城区范围内构建功能分明、高效、便捷的骨架体系,加强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的交通联系,发挥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4、打造合川主城区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结合现状及规划的各种交通设施,在合川主城区范围内打造一个或多个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整合交通资源,强化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对接,提高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换乘效率。还要对个体交通、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都要提出明确的交通发展策略,最终形成一个强大主城核心、一个强大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 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 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 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等级、用地规 模和配套设施;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指标、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物流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11) 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 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图件目录

城市规划: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 一、项目概况: 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发达城市,是四川省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心。面对西部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压力,城市交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城市用地开发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本次交通规划的目标就是要为城市未来发展创造和谐的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 此次综合交通规划是成都市1993年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后进行的第二次城市交通规划。如何根据城市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交通设施布局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组织运行效率,以适应城市经济增长和开发建设中的需要,使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是本次交通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为成都市域范围,规划重点在中心城(外环路内地区),面积为598平方公里,在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系统的分析中,研究范围扩大至成都市域。规划年限与总体规划一致为2020年,近期为2005年、中期为2010年,在城市发展策略的研究和轨道交通研究中,将适当考虑城市的远景发展。 二、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科学分析手段,对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城市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地规划研究,并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开发和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强了交通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的协调。 综合交通规划的工作和成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城市机动车出行调查和大型设施交通发生源单位调查 在中心城区范围进行机动车出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现状城市机动车出行特征,并完成机动车的现状、2010年和2020年的出行OD;大型设施交通发生源调查,通过选取不同位置、有代表性的城市交通发生源单位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交通发生源单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特征。 2、建立城市交通规划信息数据库 针对成都市城市交通特点和需要,在交通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成都市交通规划数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XXXX_2020年)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威海市规划局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交通发展趋势 (3)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 第一节机场发展规划 (5) 第二节港口发展规划 (5) 第三节铁路发展规划 (6) 第四节公路发展规划 (6) 第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7) 第六章客运系统规划 (10) 第一节轨道交通概念规划 (10) 第二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11) 第三节出租车系统规划 (13) 第七章内外衔接系统规划 (14) 第一节对外公路客运站布局 (14) 第二节枢纽内外衔接规划 (14) 第八章货物物流系统规划 (16) 第九章停车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旅游交通规划 (18) 第十一章交通管理系统规划 (19) 第一节交通需求管理(TDM) (19) 第二节交通系统管理(TSM) (20) 第三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 (20)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1) 第一节近期道路改善计划 (21) 第二节近期公交改善计划 (22) 第三节近期对外交通改善计划 (23) 第四节近期停车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人行过街设施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交通发展政策 (25) 第十三章附则 (26) 第十四章附表 (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需要规划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引导和支撑的城市发展。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威海市城市布局将形成“一线、多核、多组团”的带型城市结构。这些都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加以引导和支撑。 需要规划内外一体的交通系统融入区域一体化。威海处于胶东半岛青烟威一体化区域,需要对于现有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以规划整合。 需要规划集约化、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应对私人机动化挑战:威海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私家车在家庭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家庭,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交通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计划来指导城市的交通近期建设。 第二条规划原则: 发展原则—交通规划要有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超前的意识。交通发展不但要与威海的社会、经济相适应,而且要引导和支撑威海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等战略实现,拉动威海经济发展。 优先原则—即公众利益优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优先和社会环境优先的原则,交通发展应坚持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念,建立有足够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威海的开发建设。 公平原则—交通规划应兼顾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在公共交通优先的前提下,建立多层次和多种选择的交通系统,满足不同方式的出行需求。 协调原则—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相衔接、道路功能与道路等级相协调、干道与支路相协调、路段与交叉口相协调,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协调,使其与威海用地开发、交通需求相协调。 第三条规划目标: 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优化使用;面向政府交通决策。

(整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 一、主要成就 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公交线路里程增长了1.1倍,达3136公里;加大了公交场站的建设力度,解决了公交占路扰民问题;公交车辆总量增长了1.24倍,达5030标准台;公交客流总运量由1998年的4.2亿人次/年增长到2007年的7.6亿人次/年;公交出行比重由2002年的19.6%提高到2007年的21.5%。 5、交通管理手段趋向合理,智能化规模逐步扩大。随着道路网的逐步完善,对单向行驶的道路进行了优化调整,目前实施单向交通的道路约130条,总长度约为95.4公里;为加强对货车和摩托车的管理,规范行驶路线,防止扰民,对部分道路实施了禁止摩托车和货车通行;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水平产生质的飞跃,由过去的单点定时控制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停车诱导系统得到了初步应用。 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 一、需求预测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序言 (1)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作用 (1) 1.3. 编制原则 (1)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 工作阶段与要求 (2) 2.1. 工作阶段 (2) 2.2. 工作要求 (2) 3. 规划内容 (3) 3.1. 交通发展战略 (3) 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 3.3. 对外交通系统 (4) 3.4. 城市道路系统 (4) 3.5. 公共交通系统 (5) 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 3.7. 客运枢纽 (5) 3.8. 城市停车系统 (6) 3.9. 货运系统 (6) 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 3.11. 近期规划 (6) 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 4. 技术要点 (7) 4.1. 现状调研 (7) 4.2. 交通调查 (8) 4.3. 现状分析 (10) 4.4. 需求分析 (11) 4.5. 方案制定 (13) 4.6. 方案评价 (13) 4.7. 强制性内容 (13) 5. 成果要求 (14) 5.1. 成果形式 (14) 5.2. 规划文本 (14) 5.3. 规划说明书 (15) 5.4. 规划图纸 (16) 5.5. 基础资料汇编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总则 1.1.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1.2.作用 1.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 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1.2.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 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3.编制原则 1.3.1.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 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 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

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公示文字部分 一、规划思路 继承创新结合 充分尊重与汲取同步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体现规划延续滚动。 交通用地互动 充分与城市总体规划互动反馈,凸显交通引导与支撑作用。 导则指引反馈 充分尊重与依据新版综合交通规划导则要求,并应用于规划实践;同步思考、反馈导则技术指引完善的可能。 近期远期兼顾 既要为盐城勾画交通发展蓝图、确定重大设施布局;也要为盐城近期交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二、规划范围和年限 本次综合交通规划规划范围及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如下表所示: 表1 规划范围和年限

三、愿景与目标 愿景 愿景:建设“畅达、绿色、人本”的健康交通体系。 畅达:对外交通实现突破与融合,城市交通实现整合与集约,构建发达开放的对外交通系统和高效畅达的城市交通系统。 绿色:形成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多方式协同发展,“集约环保、减碳节能”的综合交通体系。 人本:营造低碳、健康的交通环境,为全体交通使用者提供舒适、人性化、多样化的交通体系。 目标 表2 规划目标

四、战略任务 任务一:区域交通建设谋求新突破 南融长三角、北承渤海湾,西联中西部、东出东北亚。提升交通区位,打造区域性航空与铁路综合枢纽,注重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快速复合通道建设,加强与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圈、徐州都市圈交通体系衔接,推进与西向交通廊道预控,积极加强与沿海重要港口的联系,构建以盐城为核心的多方式协调的放射交通系统。 任务二:交通引领发展创造新格局 以交通走廊引导和支撑“双城双区”城市空间的形成,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引导城南新区、城西片区、河东片区及城北片区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布局与开发建设贯彻公交引导的原则,采取有机疏散与集中发展、集约利用相结合;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一、项目概述 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 (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交通总体目标 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

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行。 三、设计范围 与正在修改的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同步编制,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解读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的发挥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市规划局迅速展开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修编工作。目前,《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编制完成。 《规划》分为12个章节、两万余字,涵盖了远期交通规模预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物流货运系统规划、停放车系统规划、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等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未来青岛的立体交通框架。 该《规划》由青岛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组织编制,由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和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 承接编制。 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据了解,规划专家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 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规划提出了未来交通体系发展总目标:营造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发展模式上,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非机动化交通得到提倡、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提出了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体系的目标。其中,“高效”: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方式比重从现状的21.5%提高到35%以上;“便捷”:2020年中心城区实现95%的出行者出行时间在45分钟之内,到周边县市控制在1小时左右;“舒适”:公交高峰满载率从现在的5-6人/平方米下降到3-

浚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项目

浚县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项目竞争性谈判文件 采购编号:DZ(2017)0059 采购人:浚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采购代理机构:陕西鼎正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邀请函 ................................................................................................................................................... - 3 - 第二章竞争性谈判须知 ................................................................................................................................... - 5 - 一、总则 ................................................................................................................................................... - 8 - 二、谈判响应性文件编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谈判响应性文件的递交 ..................................................................................................................... - 11 - 四、谈判 ................................................................................................................................................. - 12 - 五、合同授予 ............................................................................................................................................. - 16 - 六、质疑和投诉 ....................................................................................................................................... - 16 - 第三章项目技术要求 ..................................................................................................................................... - 18 - 第四章竞争性谈判响应性文件格式 ............................................................................................................. - 21 -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008年10月19日信息来源:青岛市规划局点击数:2396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 一、主要成就 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公交线路里程增长了1.1倍,达3136公里;加大了公交场站的建设力度,解决了公交占路扰民问题;公交车辆总量增长了1.24倍,达5030标准台;公交客流总运量由1998年的4.2亿人次/年增长到2007年的7.6亿人次/年;公交出行比重由2002年的19.6%提高到2007年的21.5%。 5、交通管理手段趋向合理,智能化规模逐步扩大。随着道路网的逐步完善,对单向行驶的道路进行了优化调整,目前实施单向交通的道路约130条,总长度约为95.4公里;为加强对货车和摩托车的管理,规范行驶路线,防止扰民,对部分道路实施了禁止摩托车和货车通行;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水平产生质的飞跃,由过去的单点定时控制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停车诱导系统得到了初步应用。 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 一、需求预测 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法规标题】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文字号】建城[2010]13号 【颁布时间】2010-2-2 【正文】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城市综合交通图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 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概念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一个战略,两个网 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系统图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P44-49,论述 城市道路的分类 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2.生活性道路 按交通目的的分类:1.疏通性道路2.服务性道路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 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4项要素: 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 速度V、流量Q、密度D 三者关系:D=Q/V 动力净空长度: 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动力净空长度为L=l+l t+l r+l0 l—车长l0—安全距离l t—反应距离l r—制动距离 道路容量C: 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服务流量Q: 指在一定的服务水平的行车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一条车道某一断面的最多的车辆数 交通量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了解现状城市道路网的交通分布状况,包括对道路网、路段、交叉口、交通枢纽等的交通流量、流向调查以及公共交通的线段、客流量、集散量调查 内容: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行人流量以及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以及设施状况的调查 OD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