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12•【字号】津政办发〔2021〕35号•【施行日期】2021.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12日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十四五”发展目标第三章“十四五”重点任务第四章保障机制“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交通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依托和重要环节,“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交通运输的新要求、新任务,着力完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本规划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标对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天津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等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十四五”时期本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涵盖港口、航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本市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本市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初步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本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天津站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综述

在保 留天津站主站房建筑主立面 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由铁 道部投资并组织建设 , 总建筑面积 63 .5万 m:采用钢结构 , , 地 上 2层 , 局部 4层。共设置 1 0个站台 1 8条线 , 中, 际铁 其 城 路 4台 7线 , 津秦铁路 3台 6线 , 普铁 3台 5线 , 设计铁 路客
工程组成见 图 3 。
枢纽轨道换 乘中心设计方案
经 国际 国内专家和有关部 门对规划布局 、 地铁线 路布 设方 案、 站后 集中设站 的功 能布局和客 流组织、 工程实施难度等 多
图 2 枢纽功能布局 分区
( 功 能 区 1 铁 路 客 站 1) :
方面进行 的论证 , 确定采 用站后集 中设站地 下 4层 方案 , 此方
天 津 站 地 区作 为 公 交 、 路 的 综 合 换 乘 枢 纽 , 、 流 量 铁 人 车
图 1 天津站周 边地 区位置
规 划原 则
以满足枢纽 自身交通功 能为前提 ,与城市 其它功能相协 调: 充分考虑各种 交通 方式 之间的衔接关 系, 人行优 先, 构筑安 全、 便捷 、 高效 的换乘 系统 ; 充分利用地下 空间 , 各功能分区 在 间建立立体 、 循环衔接 系统和静态交通设施。
机。
炙津建《科技J 6 O O.. 0 N 6一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辛 改
用 建 设 】
泊 3 3辆小客车停车场。建筑 面积 36万 m2 2 . 。
项 目子 项 工程 组 成
天津站交通枢纽 工程 按照位置和 功能划分 为铁 路客站 改 造工程 、 前广场工程、 后广场工程和周边市政交通工程 。 各子项
图 3 子 项 工 程
天津2020-2035市域线规划细则

附件1 《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2019-2035年)》(征求意见稿)一、编制目的为加快市域(郊)铁路发展,市规划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和市交通运输委组织开展了《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2019-2035年)》编制工作,旨在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的四网融合,有效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扩大交通有效供给,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该项规划已经纳入正在编制的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本次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范围为天津市全市域,研究范围考虑与天津市毗邻的北京市部分地区、河北省部分地区。
规划期限为2035年,近期为2025年,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
三、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满足津城、滨城与外围各区之间中长距离快速客运出行需求,主要服务于通勤客流,兼顾旅游、休闲客流,并与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共同构成天津市轨道交通市域线。
四、总体目标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引导天津城市空间优化拓展,在区域层面构建支撑天津服务京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在市域层面构建支撑津城和滨城及外围组团间便捷快速联系,整体上布局均衡、功能完善、规模合理、内外衔接的市域(郊)铁路体系。
五、线路布局方案根据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规划形成由7条走廊线和2条联络线构成的天津市域(郊)铁路网络,共9条线路,总规划规模681公里(其中新建494公里、利用既有铁路187公里)。
其中,7条走廊线分别为津滨线、津静线、津武线、津蓟线(利用既有铁路)、津宁线、津山线(利用既有铁路)、津港线,2条联络线分别为宁武联络线和双湖联络线。
具体如下:(一)走廊线津滨线:津城核心区与滨城核心区之间快速联系线路,并向武清区延伸。
沿线串联武清城区、北辰环外地区、天津站地区、海河柳林地区、国家会展经济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等重点发展地区。
津静线:津城核心区与静海城区之间快速联系线路,并向滨海国际机场延伸。
关于天津城区路网规划和交通组织的思考

12 城 市路 圃及 轨 谨 交 通 规 划 概 况 .
1 快速路系统规划方案 .1 2
天 津 市 中 心 区 快 速 路 系统 贯 通
市 内六区 , 外环线为界 . 4 由 9千 米 快 速 环 线 、4 千 米 两 纵 8 两 横 的 四通 道 、 2千 米 的 2条 联 络 线 纽 威 , 计 1 5千米 。 1 总 4 作 为长 距 离 快 速 交 通 疏 导 系统 承 担着 市 内 主 要 以 客 运 为 主 的 交
络。 收祷 日期 :0 6 8 2 0 0 —1 9
通近期建设规划) 中指 出 , 津 市 的 轨 道 交 通 线 网 将 由 9 线 天 条 组 成 , 长度 2 4千 米 。 0 5 底 建 威 1号线 ,0 6年 开 建 9 总 3 20 年 20 号 线 , 0 8年 底 完 成 2号 线 和 3号 线 .0 2 年 完 成 5号 线 和 21 2 21
发 展 的需 要 。
搞 好 城 市 变 通 是 一 项 复 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系统 工 程 .城 市 文通 水平 的 高 低 , 接 影 响 着 城 市 功 能 的发 挥 、 市 经 济 的发 展 以 及人 民 直 城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因此 , 须 在 城 市 总 体 交 通 发 展 战 略 的指 导 必 下 , 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城 市 交 通 改善 计 划 。 制
南 北 最 大 纵 距 1 9千 米 , 西 最 大横 距 1 7千 米 , 界 长 90 B 来 1 边 0
12 轨道 交通 规 划 4
市 政 府 批 复 的 ( 津 城 市 快 速 轨 道 交 天
千 米 。 市 布 局 以 海 河 和 京 津塘 高 磕 公路 为轴 线 , 城 由中 心 城 区 和 滨 海城 区 及 多 个组 团组 成 , “ 条 扁 担 挑 两 头 ” 构 。 京 呈 一 结 沿 津 塘 高 速 公 路 和 海 河 至 天 津 港 方 向作 为 城 市 发 展 的 主 轴 , 其 余 中 小城 镇均 采 取 沿 主 要 交 通 走 廊 分 布 . 形 成 放 射 型 城 镇 网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组图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组图中国网 时间: 2009-04-22 发表评论>>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
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

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一、线网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度1380公里。
预测2020年,天津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比例达到36%,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达到40%。
二、本期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2015~2020年,建设M3线二期(南延)、M7线一期、M8线一期、M10线一期、M11线一期、Z2线一期、Z4线一期和B1线一期等8个项目,总长约228.1公里。
到2020年,形成14条运营线路、总长513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M3线二期(南延)工程自高新区至天津南站,线路长 3.9公里,设站3座,投资17.04亿元,已配合天津南站建成。
M7线一期工程自芦北路至普济河道站,线路长26.9公里,设站24座,投资257.0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M8线一期工程自资阳路至淇水道站,线路长20公里,设站18座,投资200.5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M10线一期工程自梨园头至南淀站,线路长24公里,设站23座,投资232.0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M11线一期工程自晋宁道至七经路站,线路长25.4公里,设站25座,投资236.0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B1线一期工程自欣嘉园车辆段至新城四站,线路长31.3公里,设站22座,投资264.8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Z2线一期工程自金钟河大街至北塘站,线路长52.8公里,设站15座,投资299.75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Z4线一期工程自汉蔡路至中部新城站,线路长43.7公里,设站20座,投资286.99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M7、M8、B1线采用A型车6辆编组,M10、M11线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营时速80公里;Z2线采用A型车8辆编组,Z4线采用A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营时速120公里。
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工程总体设计

1 项 目背景
随着 京 沪 高 速铁 路 、 津 秦 客运 专 线 、 津 保 城 际 铁 路 和 京 津 城 际 铁路 引人 天 津 ,天 津 西 站 铁 路 枢
车场 、 公 交 场 站 等设 施 , 地 下 一 层 是 出租 车 蓄 车 场 等设 施 。交 通 设 施 的布设 充 分体 现 了 “ 以人 为 本 、 公交优先” 的理念 , 以及 高 效 集 约 、 换乘便捷 、 系 统
担4 5 %,公 交 车 承担 2 5 % ,出租 车 和社 会 车 承 担 2 3 % ;长 途客 流 的高峰 小 时 发送 量 为 1 4 4 0人 次 , 其 中铁 路 承 担 2 0 % ,地 铁 承 担 3 0 % ,公 交 车 承 担 2 5 %, 出租 车 和社 会 车 承担 2 5 % 。 可见 , 公 共 交 通 承 担 客流 疏散 比例 很 大l 2 l 。在 地铁 4 、 6号 线 未 开通
前 ,大 部 分 客 流 疏散 以地 铁 1 号 线 和地 面公 交 为
天 津 西 站 交 通 枢 纽 位 于 天 津 市 中心 城 区西 北 部, 地 处 红桥 区 , 规 划 是 集 高 速铁 路 、 普速铁路 、 轨 道交 通 、 公交车 、 长途客车 、 出租 车 、 社 会车 、 自行
台 7线 , 2条正 线 。 横 跨 铁 路上 面 的是 “ 光辉 ” 站房 , 站 房 以 圆 拱 和放 射 状 百 叶形 象 表 现 光 芒 四 射 , 寓 意 天 津 城市 发 展 的美 好前 景 。 西站T程包括 2 1 个 子 项 工 程 ,以铁 路 为界 , 分 为南 、 北广场。南广场 : 地面布局 长途 客运站 和 公 交场站 , 地 下 共 3层 , 分别为 出租车蓄车场 、 出
天津市规划局关于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规划局关于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规划局•【公布日期】2015.07.21•【字号】•【施行日期】2015.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天津市规划局关于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2013年底以来,按照市政府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深化工作,目前已形成现状调查报告、土地细分导则方案等阶段性成果。
通过开展此项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控规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增强城市活力要求,突出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适应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优化用地布局,增强城市活力,结合本次中心城区控规深化工作,针对控规编制与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强化规划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对接。
加强控规的适应性和可实施性,调整控规单元划定范围,与现状街道行政管理范围相对应,原则上一个街道对应一个控规单元,现状规模过大的街道(镇),应划分为两个或多个控规单元,并按控规单元配置相应社区配套,在空间范围上使规划管理与社会管理保持一致;按照《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在各项功能及规模不缺少的前提下,将公共服务设施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配置对应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两级为主配置,在管理层级上使规划管理与社会管理相衔接。
二、强化用地布局的混合使用。
在控规深化编制中,结合产业、人口与用地布局的研究,鼓励各类用地的混合布局,合理确定用地比例,促进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避免形成大面积的单一性质用地。
在市区两级城市中心等商业商务集中区,可合理配置居住用地;在自主创新科技示范区等新兴产业区配置相应的现代服务业及居住用地;在大型居住区内,增加商业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养老等用地,提供就业创业空间载体;在地铁等交通枢纽综合开发区域,鼓励商业、居住、交通设施集中复合设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背景
交通需求分析工作的主要研究范围为天津市中心城区, 并对中心城市范围内的滨海新区、 外 围组团进行相应的扩展研究。 对应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目标制定和规划编制的年限, 交通需求分析的目标年限分别为现 状 2000 年、规划期为 2020 年、近期为 2008 年。
1
中心城区主要建设用地分布及变化
年份 区域 内环内 内环中环 中环外环 合计 内环内 内环中环 中环外环 合计 居住 8.1% 27.1% 64.8% 100.0% 4.8% 23.5% 71.7% 100.0% 工业仓储 1.7% 13.0% 85.3% 100.0% 0.4% 7.0% 92.6% 100.0% 商业金融 10.6% 17.3% 72.1% 100.0% 12.5% 14.8% 72.8% 100.0% 行政科研 6.9% 19.7% 73.4% 100.0% 5.6% 21.6% 72.8% 100.0%
三、主要规划内容
1. 城市布局结构及土地利用分析 天津中心城市沿海河、津塘走廊形成由中心城区、滨海城区和 8 个外围组团构成的“一条扁 担挑两头”的分散组团式布局结构。中心城区呈现集中式布局形态,为单中心、极核式的圈 层放射结构。 城市发展以控制中心城区规模为主导,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土地利用,以津——塘城市走 廊为发展主轴,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工业战略的东移和相关城市功能的疏散。 现状中心城区以三条环线划分成较为明显的不同城市功能区域,即以内环线以内为主的核 心商业、商务中心区;以中环以内和中环沿线的城市中心地区;中环线至外环线的外围区 域。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沿内环线、中环线及海河沿线布局,核心区为传统的商业中心和风 貌保护区。现状居住用地布局混杂程度较高,新建居住区以中环线至外环线地区为主;现 状城市工业、仓储用地主要分布于中环线以外,并以城区的南、北两端相对集中。
二、交通需求分析的指导思想
a) 以交通调查成果为基础 现状交通分析和交通需求预测主要以完成的相关交通调查为基础, 总结城市交通出行的基本 特征,分析变化趋势和选取特征参数,进行相关交通需求预测及变化分析。 b) 以现状及规划土地利用分析为依据 交通产生、 吸引和交通出行分布直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 需求分析与城市土地利用的结合是 制定城市交通战略和建立交通运输模式的主要依据。 c) 保持相关研究和需求分析的延续性 保持天津中心城区相关交通研究及需求分析的延续性, 通过对以往数据分析、 应用保持城市 交通需求变化特点的可比性分析,并为以后规划的修订建立稳定的基础工作条件。 d) 相关经验的借鉴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发展特点和城市交通需求特点的分析, 并借鉴相关经验, 合理把握天津中 心城区交通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的确定。
a) 骨干快速道路系统测试评价 基于城市布局结构和土地利用,结合未来城市交通走廊分析,分别建立了“环形放射” 、 “通 道”不同布局形态的快速道路系统方案。 运用 EMME2 交通规划软件,从网络系统规模、承担道路系统交通比例、网络负荷、出行可 达性、交通运输效率几服务水平等多方面进行测试,提出方案的决策依据。 b) 骨干客运系统测试评价 规划骨干客运系统由轨道交通(轨道主干线、轨道填充线)和公交优先系统(快速公交通 道和公交优先通道)组成。 测试分析主要从不同交通系统承担出行结构比例、最大断面出行量、出行速度、服务水平、 单位时间的出行可达范围等多项指标进行系统的优化比选。 5. 不同目标年限交通系统评价及适应性分析 针对中心城区 2020 年、2008 年规划交通系统进行测试评价,确定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分期 策略。建立在交通需求进一步增长下,评价规划道路交通系统的远景适应性,并依此提出应 对措施。 6. 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需求分析 机动车停车需求由住宅区内停车需求、住宅区外停车需求和外来机动车停车需求三部分构 成。 结合天津中心城区私人轿车拥有量和住宅区分布, 在城市整体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政策指导 下,考虑城市生活水平和出行质量提高的要求,预测 2020 年住宅区内停车需求 80.92 万个 泊位。 住宅区外停车需求主要源自行政办公、商务、服务、交通枢纽的机动车交通出行,它与机动 车增长和出行率密切相关,结合未来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预测 2020 年住宅 区外停车需求为 76.47 万泊位。 随着天津中心城区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和辐射能力加强, 通过对外道路进出中心城区 及过境的机动车将大幅度提高,预测 2020 年外来机动车停车需求为 1.10 万泊位。
3
附图
图 1 天津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图2
2020 年交通生成强度态势分布
图3
2020 年全方式客流 OD 分布
图4
2020 年道路网调整规划
图5
机动车道路交通流量分布
4
图6
中心城区客运系统组织模式
图7
2020 年规划轨道交通系统
图8
2020 年轨道系统客流分布
5
2000 年
2020 年
2. 城市机动化发展水平 未来天津市在一定时期内仍处于机动化水平的高增长阶段, 机动车的发展除满足社会经济发 展的基本需求外, 小汽车进入家庭成为带动机动化水平提高的主导因素。 鉴于天津市集约化 发展和高密度土地利用条件, 交通设施的供应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机动 车可能发展的水平, 未来机动车的发展呈现低限需求的基本态势和适度增长的高态势两个方 案。 A、机动车发展基本态势 交通设施供应水平及与之对应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始终成为影响机动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与 交通设施供应相协调,机动车保持适度发展,至 2020 年全市机动车达到 200 万辆左右,中 心城区客货汽车为 108 万辆,中心城区私人小汽车拥有水平达到 150 辆/千人。 机动车发展基本态势是本次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 各种交通设施的规划应满足和 支持此种态势下的机动车发展水平。 B、机动车发展高态势 与机动车发展的基本态势不同, 道路交通设施的供应适度超前, 交通需求的增长得到较大程 度地满足,在此种态势下,至 2020 年全市机动车达到 278 万辆左右,中心城区客货汽车为 144 万辆,中心城区私人小汽车拥有水平达到 220 辆/千人。 高态势作为机动车发展的弹性方案, 在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中适度满足此种态势下的机动车发 展需求,并以此种发展方案进行道路交通设施的远景适应性分析。 3. 交通出行分布特征 天津市中心城区居民日出行总量将由 2000 年的 945.68 万人次增加至 2020 年的 1264.88 万人 次,增幅达 33.8%。特点如下: a) b) c) d) e) 内环以内地区是出行的主要吸引区,而中环至外环地区是出行的主要产生区。 居民出行、流动人口出行、枢纽点出行的分布呈现不同特点 出行量向外围区扩展,于核心区集聚 出行生成强度呈“极核 核心圈层 外围地区”由高至低的特点 出行生成强度表现为单中心、圈层式及不平衡的空间分布态势
2020 年全方式客流出行(OD)空间分布的特征演化为:
2
随着 2020 年核心区中心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强度的普遍提高,客流出行 在空间上表现为更强烈的中心放射形态, 客流出行的重心依然位于核心区, 并在中环沿线地 区出现多个相对集中的出行次中心, 整体客流出行重心偏于海河西侧和中心城区南部的态势 较为明显; 以中心放射的客流仍表现为不均衡的空间分布态势,主要分布方向为中心城区南部及西南 部, 次要分布方向为东北部和西北部, 并由此形成了连接核心区的东南——西北和西南—— 东北两条主要出行分布带。 4. 骨干运输系统的测试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