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降e大调夜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分析-改

浅析《降e大调夜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分析-改

浅析《降E大调夜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分析摘要:肖邦是蜚声欧洲内外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一生很短暂,但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尤其是钢琴曲。

而《降 E 大调夜曲》是其中一部经典的钢琴夜曲。

在这首夜曲中,肖邦运用了丰富的创造力,通过对变化多彩的音乐结构以及音乐旋律等的创作,叙写了一曲优美动听、感情丰富的夜色之曲,并表达了他内心独白一样的感伤情怀,体现了他浪漫主义气质的音乐风格。

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分析《降 E 大调夜曲》的音乐风格、曲式结构、旋律特点以及和声等方面的特点,来分析这首乐曲的的演奏特点、演奏技巧,希望对弹奏这首曲子的人有所启发。

关键词:肖邦《降 E 大调夜曲》;音乐风格;演奏特点Abstract: Romantic Chopin is renowned musicians in Europe and beyond, his life is very short, but it created a lot of good music, especially piano. The "E flat Nocturne," which is a classic piano nocturnes. In this nocturnes of Chopin used the wealth of creativity, through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and colorful music melody like writing, narrating the song sounds beautiful, rich emotional song of the night, and expressed his inner monologue as sentimental, romantic temperament reflects his style of music. This paper summariz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cturne in E flat major" style of music, musical structure, melody and harmony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iece of music, and playing skills, I want to play this song inspire people.Keywords: Chopin's "Nocturne in E flat major"; musical style; Playing Feature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引言 (3)一、肖邦简介及《降E大调夜曲》的创作背景 (3)二、《降E大调夜曲》的音乐风格赏析 (3)(一)《降E大调夜曲》的艺术风格特点 (3)(二)《降E大调夜曲》的曲式结构特点 (4)(三)《降E大调夜曲》的旋律特点 (4)(四)《降E大调夜曲》的情感特点 (4)三、《降E大调夜曲》的演奏分析 (5)(一)《降E大调夜曲》的演奏特点 (5)(二)《降E大调夜曲》演奏时踏板特点 (5)(三)《降E大调夜曲》的演奏技巧及启示 (6)总结 (6)参考文献: (7)引言肖邦是19世纪欧洲着名的音乐艺术家,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很多富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尤其是钢琴曲。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是他最具代表性、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动听,而且优美的旋律是建立在很多技巧性的琐碎技巧之上。

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运用了许多技巧,让曲子产生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情感冲动型钢琴曲。

这首曲子传达的情感是悲伤的、忧郁的、苍凉的,这种情感通过旋律、和声和细节音符的处理,表达出来的十分细腻。

曲子的开始部分就是这种情感的高潮,由于上行的扬音符,全曲的铺垫和氛围急速升温。

接着,主旋律再现,留白出现紧张,不断反复强调主题,表达情感。

其次,曲子中的重视技巧。

这首曲子可以说是最能够体现肖邦技巧优秀之处的作品之一。

从钢琴的技术性方面来看,曲子中包含了很多琐碎而难度高的技巧,例如三指技巧、无重复双音符、左右手交替演奏、手指跳跃等等。

这些技巧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得曲子的表现力更加强烈,情感更加深刻。

肖邦在使用这些琐碎而难度高的技巧时,并没有完全视技巧为技巧,而是将技巧与音乐有机结合,酝酿出了极富个性化和艺术性的音乐。

最后,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还智慧的运用了许多对比和变化。

曲子中有很多的变化和对比,包括主旋律和次旋律之间的对抗,音乐节奏的起伏,音乐节奏的变化等等。

这种变化使得曲子在表现力上更丰富,在听觉上更具有吸引力和张力,也使得这首曲子在一些富于想象力、具有决断意志的人中间更受欢迎。

总之,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作品,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充满激情,而技术卓越的钢琴技巧更为这首曲子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该曲通透动人,能够迅速抓住人的心弦,被很多国内外著名的钢琴家演奏并受到广泛的欣赏与赞誉。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肖邦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钢琴演奏家们非常喜欢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这首曲子完美地展现了肖邦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对钢琴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肖邦降E大调夜曲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音乐特点、演奏技巧以及表现力等方面。

我们来看一下肖邦降E大调夜曲的音乐特点。

这首曲子的整体氛围非常柔美、细腻,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

它的旋律优美动人,富有悲情色彩,给人一种深沉的感受。

在曲子的开头部分,肖邦巧妙地运用了柔板的指法和音色,使得音乐表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随后,随着曲子的进行,音乐的情感逐渐加深,充满了悲伤和苦涩的情感,然后通过一连串的变化,最后又回到了柔美的情感之中。

整首曲子旋律流畅,变化丰富,富有戏剧性,充分表现了肖邦作品的特点。

肖邦降E大调夜曲的演奏技巧也非常考验演奏者的技术水平。

首先是音色的控制,要求演奏者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音符的音色和音量,以表现出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

又要注意手指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可以比较自由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指法,来完美地表现出曲子的旋律和情感。

在演奏技巧方面,这首曲子还有很多跳跃音,要求演奏者有较为敏捷的手指技巧。

曲子中还有一些复杂的和弦和音阶,需要演奏者有较强的手指力度和技巧,才能够完美地演奏出来。

除了技术上的要求之外,肖邦降E大调夜曲还对演奏者的表现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演奏者需要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肖邦的浪漫主义情感,通过自己的表演,将这种情感完美地表现出来。

演奏者需要在音乐中体现出悲情、苦涩和柔美的情感,同时要能够随着曲子的进行,把握好音乐的氛围和情感,使得整个曲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对于肖邦降E大调夜曲的演奏,还有一些细节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演奏中要注意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要能够把握好每一个音符的节奏和强弱,以使得整个曲子的节奏感更加明显,音乐更加生动。

在跳跃音和复杂的和弦音阶上,要注意手指的力度和柔韧度,以使得音乐旋律更加流畅和连贯。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技巧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技巧

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钢琴曲,它的演奏技巧也非常丰富。

以下是一些关于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技巧的建议:
1. 首先,要注意这首曲子的整体结构。

它由一个序奏、五个主题和两个尾声组成。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演奏时要注意把握每个部分的特点。

2. 其次,要注意左手的指法。

这首曲子的左手部分比较复杂,需要用到很多不同的指法。

在练习时要多注意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3. 第三,要注意右手的触键。

这首曲子的右手部分有很多装饰音和连音,需要用到很多不同的触键技巧。

在练习时要多注意手指的力度和速度控制。

4. 第四,要注意踏板的使用。

这首曲子中有很多长音符和跨小节的音符,需要用到踏板来延长音符的持续时间。

在演奏时要注意踏板的使用时机和深度。

5. 最后,要注意整体的表现力。

这首曲子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需要演奏者通过音乐语言来传达出来。

在演奏时要多注意音乐的情感变化和个人风格的体现。

中国文化视角下肖邦《降E大调夜曲OP.9_NO.2》的诗意赏析与演奏分析

中国文化视角下肖邦《降E大调夜曲OP.9_NO.2》的诗意赏析与演奏分析

10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1捍卫心中不可亵渎的神圣净土。

肖邦来到巴黎后,虽游走于法国的上层社会,但他从未真正意义上融入这个上流阶层。

为了谋生计,肖邦会参加公演以及出入各种音乐沙龙、从事钢琴教学等工作,但在肖邦的内心深处是反感这些事情的。

肖邦认为贵族并不是真正愿意理解艺术、走进艺术的,贵族们追寻的只是艺术的附加值而已。

他们只是以欣赏肖邦的音乐作为一种身份、权力的象征以及对潮流的追捧,肖邦非常厌恶上流社会虚伪的风气,也不喜欢在豪华沙龙宴会中为那些故作姿态的贵族们弹琴。

后来,在波兰亡国期间,沙俄皇帝授予肖邦“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但肖邦毅然拒绝,还要用钢琴对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这一份清高孤傲的高尚品格,是《石灰吟》中歌颂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是陶渊明身上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心远地自偏”的志气,也是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

肖邦虽然身处在贵族阶层中,但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本心,没有坠入虚荣的名利网之中。

除了工作以外,肖邦将自己扎根于“美”的世界,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美的瞬间,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一首又一首动人的钢琴曲。

同时,他依然牵挂着自己的祖国,用钢琴为波兰发出怒吼与哀鸣。

这份对祖国深切的牵挂,想要为祖国奋力一战的心情,就如同陆游在诗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中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在本首《降E 大调夜曲OP.9 NO.2》中,肖邦将丰富的情感蕴含在乐句中,缓缓向众人道来。

起始乐段以弱起的方式轻柔地将听众带入一个静谧的月夜,只有肖邦一人伫立在月下弹琴。

年仅20岁的少年已背井离乡,一面是支离破碎的祖国,一面是崭新的生活。

肖邦在夜曲中诉说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乐曲中部12小节和13小节使用离调和弦引出的乐句,将中声部忧郁的线条隐含在甜美的主旋律中,让我们感受到肖邦的苦涩与纠结。

整首夜曲中不乏悲情忧郁的元素,可以见得肖邦并没有沉溺在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中,他心中仍然牵挂着祖国的命运,甚至在第12小节、20小节中利用模进将情绪推向高潮,如同一次次对命运发出质问和怒吼,正如肖邦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莫斯科掌控了全世界!神呀!真的有神吗?如果你存在,你不报复吗?你到底还要多少个俄国罪人,还是连你都是俄国人?”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如何,是当他居高位时,如何对待身处低位的人体现出来的。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肖邦降E大调夜曲》是法国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30年代。

这首钢琴独奏曲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充满了抒情和激情的情感表达。

从曲式上看,《肖邦降E大调夜曲》采用了一个自由的曲式结构,没有明确的乐章划分,整首曲子流畅而连贯。

它以悠扬的前奏开场,引出主题的第一个变奏。

主题由柔和的旋律线组成,以激昂的终止和弓形线作为结束。

在演奏技巧方面,《肖邦降E大调夜曲》要求钢琴家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

整首曲子包含了大量的三连音、特殊的和声以及花样繁复的音阶和琶音运动。

特别是在速度较快的部分中,需要钢琴家有出色的指法和爆发力,以保证曲子的流畅和韵律感。

音色的运用也是《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曲中,肖邦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连音和滑音,以营造出梦幻般的浪漫氛围。

钢琴家需要灵活运用手指和腕部的力度,以确保每个音符的音色和表情,给人以舒适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情感的表达是这首曲子演奏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肖邦降E大调夜曲》通过柔和的音符和抒情的音乐表达了深情厚意的情感。

钢琴家需要准确理解并体会作曲家所表达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和动态的掌控,将作品中的情感细节展现出来。

要点评《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的艺术效果。

好的演奏应该能够准确传达作曲家的意图并引发听众的共鸣。

钢琴家需要通过准确的音准、灵活的指法和流畅的音乐性,打造出令人难以抗拒的音乐氛围。

钢琴家还需要有独特的诠释和表达,将自己的音乐理解和情感输入到演奏中,给予作品更多的个人色彩。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定 的 场 合 ,  ̄-/ju上 Tina Arena 那 种 高 亢 而 又 浑 厚 一 的 嗓 音 ,让 这 首 歌 曲 轰 动 了 世 界 。
第 28届 夏 季 奥 运 会 ,2004年 希 腊 雅 典 奥 运 会 置
主 题 歌 《海 洋 母 亲 》是 2004 年 雅 典 奥 运 会 的 主 题 《
全 世 界 人 们 所 歌 颂 和 向 往 的 。 因 此 ,奥 运 会 的 主 题
歌 的 音 乐 创 作 和 取 材 所 表 达 主 旨往 往 就 是 歌 颂 和
邦 《降 E大 调 夜 曲 》,是 一 首 极 具 浪 漫 主 义 特 征 的 作
歌 。 这 首 歌 曲几 乎 全 由 人 声 来 演 绎 ,配 器 节 奏 也 由
品 ,是 肖 邦 夜 曲 中 最 富 有 诗 意 的 艺 术 作 品 之 一 。 肖 邦
人 声 模 仿 。歌 曲所 表 现 出 来 的另 类 气 质 其 实 是 比 约 用 自 己 独 特 的抒 情 性 旋 律 、装 饰 音 、和 声 进 行 以 及 前 所 未
是 将 中 国 民 族 音 乐 元 素 及 文 化 内 涵 和 国 际 音 乐 风 浮 面 :
格 融 合 在 一 起 ,突 出 “我 和 你 ,心 连 心 ,永 远 一 家 0
(一 )“声 乐 ”与 “器 乐 ”相 融 合 的旋 律
人 ”的 音 乐 主 题 。 两 位 歌 唱 家 将 中 文 和 英 文 有 机 地 ;
会 的 一 个 重 要 标 志 ,已经 成 为 奥 运 文 化 ,甚 至 体 育 求 无 论 是 音 强 还 是 音 弱 ,都 要 把 手 指 沉 到 琴 键 里 面 去 ,弹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历 届 奥 运 会 的 音 乐 表 演 在 内 鬟 奏 时 手 指 就 好 像 不 愿 离 开 琴 键 一 样 ,从 而 使 钢 琴 发 出一 种

浅析肖邦钢琴曲《降E大调夜曲》---大学生毕业论文

浅析肖邦钢琴曲《降E大调夜曲》---大学生毕业论文

•上1记录O返風。

下載❻打E卩O E前別•下1记录【标题】浅析肖邦钢琴曲《降E大调夜曲》-- Op.9 No.2【作者】瞿杨【关键词】肖邦钢琴曲夜曲降E大调【指导老师】余静【专业】音乐学【正文】一、浪漫时期音乐风格特征在整个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的时代创造了一种自由的风格,它发展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以与诗歌和剧本的双重形式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而传播。

音乐突破循规蹈矩的古典表现形式,热衷于用音响描绘的文饰特征。

其中艺术歌曲、钢琴小曲、规模宏大的交响乐与戏曲等众多的音乐文献,表明了19世纪欧洲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

在浪漫主义音乐中,作品的题材、体裁多种多样,个性得到极度张扬。

另外写作方面对乐曲主题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作了实践探索。

浪漫主义音乐旋律委婉动听,富于诗情画意,甚至为表现内容而忽视理论上的结构,以表达个人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的目的。

而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Op. 9No. 2),更能作为浪漫时期最优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降E大调夜曲》以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景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

肖邦在《降E大调夜曲》中,以独特的钢琴织体,完美的表达着他内心深处的那份激情。

二、肖邦生平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 ), 1810年出生于波兰华沙近郊的热拉估瓦?沃拉,父亲是法国农民的儿子,年轻时迁居波兰,母亲是波兰人,爱好音乐并擅长弹奏钢琴和歌唱。

肖邦的童年时代深受母亲的音乐熏陶,这使得他从小就热爱波兰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肖邦6岁学习钢琴,7岁出版了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 岁时因卓越地演奏捷克作曲家吉罗维兹的钢琴协奏曲而震惊乐坛,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16岁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

在1816 —1819年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逐渐成为波兰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29年,19岁的肖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学院院长爱斯涅尔在肖邦的毕业鉴定上称其为“音乐天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作者:邓筱筱
来源:《艺海》2011年第03期
肖邦《降E大调夜曲》,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特征的作品,是肖邦夜曲中最富有诗意的艺术作品之一。

肖邦用自己独特的抒情性旋律、装饰音、和声进行以及前所未有的音响色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综合的、肖邦式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

一、旋律特点
《降E大调夜曲》(Op.9 No.2)是肖邦在1830年创作的,这首钢琴曲是他夜曲中最为优秀的一首。

在写作这首夜曲的时候,肖邦年仅20岁,此时的肖邦已经具备了形成自己创作风格的条件。

“在创作这首夜曲之后,肖邦在1831年去了法国定居,也就是在这时候,肖邦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夜曲是肖邦最富有诗意的作品之一,在每首作品的开头,他都几乎标上慢板或者行板的速度记号,由此可见抒情是肖邦夜曲的基本特点”(王培刚《肖邦的夜曲》P78—80,载《钢琴艺术》1998年第四期)。

综合分析这首曲子的旋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声乐”与“器乐”相融合的旋律
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不同于其他作曲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的旋律,贝多芬的旋律是用那些机动性的结构来发展交响类型的旋律,以达到一种震撼的效果,而肖邦的旋律是声乐性与器乐性相结合的。

肖邦个人非常喜欢当时的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他在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时候,要求无论是音强还是音弱,都要把手指沉到琴键里面去,弹奏时手指就好像不愿离开琴键一样,从而使钢琴发出一种歌唱性的声音,肖邦巧妙地把人歌唱时的声音运用到钢琴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歌唱性的旋律。

谱例 1
肖邦抒情旋律的“声乐性”与“器乐性”的有机结合,形成肖邦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

这种歌唱性的旋律,能够充分把人物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充分表现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音乐特征。

(二)旋律与多种音乐体裁相融合
肖邦出生在波兰华沙郊区的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位法国移民的中学法语教师。

母亲是地道的波兰人,擅长钢琴和歌唱。

肖邦在小时候深受母亲的音乐熏陶, 这使得他从小就热爱波兰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并且对波兰歌剧、意大利歌剧等音乐体裁有很深的了解,肖邦在以后的创
作中,巧妙地将波兰民族民间音乐、波兰歌剧、意大利歌剧等艺术体裁与自己的钢琴作品相联系,并将这些艺术体裁中多种表现特性融入到钢琴的旋律当中去,形成自己独有的抒情性旋律,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综合的、肖邦式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

二、巧妙的装饰音
肖邦在装饰音的运用上,喜欢把它当作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丰富的装饰音,不但能装饰旋律,而且能发展音乐的乐思。

在肖邦的抒情性旋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常用的装饰音主要有以下几种:回音、倚音、颤音等几种。

谱例2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肖邦在运用装饰音上,不单是装饰了旋律,使得旋律变得更有表现力,而且让这些装饰音成为抒情性旋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种巧妙的运用装饰音的方法,使旋律更加具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韵味。

在颤音的运用上,自巴洛克时期以来,古典音乐家大都从上方二度音开始使用颤音。

而肖邦的用法不同于他们,他把颤音从原位音开始用,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专门标了出来。

在肖邦的抒情性旋律中,颤音的运用不仅是炫技的表现,最主要的是内容上的表现手段。

例如《降E 大调夜曲》(Op9 No2)。

谱例3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该乐段主题平和宁静,速度是小行板,随着音乐的发展,左手的的织体发生了变化,随后在音乐的主题上出现了颤音,这就使主题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响也变得丰富起来,旋律更加优美动听。

在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常常运用连接功能的经过句,所用到的音型一般是音阶和琶音。

例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钢琴作品。

在肖邦的抒情性钢琴旋律中,我们可以看出,颤音也同样起到一个连接功能,而且还是主题形象的构成部分。

肖邦经常运用一个快速音阶或琶音来将乐曲推向高潮。

谱例4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快速的半音音阶运动总是围绕着主题的,始终保持着音乐主题的歌唱性。

从而得出肖邦在古典时期装饰音、音阶、琶音的运用上,融入了自己浪漫主义的婉转的歌唱性。

这些结果表明,肖邦在装饰音和华彩经过句的运用上,把这些东西变成了抒情性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充了音乐的基本形象。

三、新颖的和声
在和声方面,肖邦是19世纪一位最伟大的革新者,他的和声和其他方面都与他的钢琴作品密不可分,并且对以后的音乐影响都很深,尤其是瓦格纳的音乐。

更重要的是肖邦在和声方面打破常规,他把半音的不协和和转调的手法推向前人从来都没有尝试过的领域。

在普通的装饰音和经过音与伴奏音型的组合中产生了新奇的和声效果,肖邦不是让这些不协和的音像突然出现的细节一样一带而过,而是完全地表现出来,他创造了极富有的表情意义,同时也创造了十分大胆、十分新奇的和声效果。

肖邦经常使用一些特别的和弦,特别是减七和弦,因为使用减七和弦就会产生转调的无限可能。

《降E大调夜曲》可以看出,整首曲子渗入了和声大调,并且使用了重属、副属等色彩性的和弦,还有低音半音的写法,使乐曲在色彩上产生了较为微妙的变化。

在曲子中音乐由降E大调转入降B大调,降B大调是它的属调,在属调上我们能感觉到音乐情绪激动,色彩更加鲜明。

在乐曲开头的1—4小节是全曲发展的主题,其和声进行如下:
从和声上来看,它是比较传统的和声功能进行,此乐句在整首乐曲中,一共变化了三次,肖邦在和声进行的同时,又在旋律上作了加花处理。

这里充分体现了肖邦在和声进行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旋律装饰的艺术才能。

在乐曲的尾声部分,27-35小节和声进行如下:
和声大调重属和弦的连续进行及Ⅳ级和弦的运用,使原本平静的音乐形成一定的紧张度并且在旋律的产生上也发生了色彩的变化,同时也为逐渐走向平稳的结尾作了铺垫。

最后,全曲结束在静谧而安宁的气氛中。

肖邦钢琴作品中的和声的运用,总是与旋律的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而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和声的进行。

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肖邦钢琴作品时,要注意将其和声的变化作为衬托旋律的色彩衬底,并将乐曲和声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及色彩相互转换,把新颖的和声完美地展示出来。

四、前所未有的音响色彩
肖邦是钢琴踏板方面的大师,他在音响和声色彩方面,把踏板的声音变化方面的各种可能都进行了探索,创造出了各种富有想象力的踏板效果,这在他已有的钢琴演奏当中形成了一种强有力而随心所欲的表情手段。

肖邦在演奏中,他要求最大限度地、严格地使用踏板,并且对左右踏板还作了详细的说明。

在乐曲刚开始的时候几乎不用踏板,当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才需要细心地运用踏板,当在一首乐曲中转调或者在音色有变化时,往往是从右踏板转到左踏板。

使这样的曲子具有一种特殊的迷人之处。

《降E大调夜曲》(Op.9 No.2)开始的部
分用一个踏板,在一个平静背景上,曲调能够轻松地、柔和地弹奏出来,能使夜曲进入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中。

在曲子的高潮部分,同样用一个踏板,是情感与音响的结合,在前面响亮的回响下,经过装饰后的旋律暂时离开了曲调,这时的音响变化是肖邦所独有的,最后又回到了起初的宁静祥和的气氛当中。

在演奏这首乐曲的时候,其踏板的控制要做到恰到好处,钢琴所发出的音响效果是无比美妙的。

综合肖邦在钢琴作品中运用踏板方面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肖邦运用踏板来连接作品中的许多最终的和弦,目的是为了增加共鸣的效果,而不是帮助连奏;(2)肖邦往往在音阶段落中使用踏板;(3)肖邦经常运用踏板对一个旋律的和声外音作经过性的处理;(4)踏板一般被肖邦用来增强力度;(5)肖邦往往运用踏板来使和声的连接变为模糊;(6)肖邦对有对比性的主题旋律以有鲜明对比性的踏板踩法。

总之,肖邦在钢琴创作中,巧妙地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歌唱性的旋律性。

在抒情性旋律中出现独特的装饰音的方法,以及各种和声的运用,构成了他抒情性旋律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同时他还不断地挖掘和发现钢琴的表现潜能,这些在当时都是非常前沿的东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肖邦的钢琴作品代表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

(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杨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