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e7902812.html,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作者:邓筱筱

来源:《艺海》2011年第03期

肖邦《降E大调夜曲》,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特征的作品,是肖邦夜曲中最富有诗意的艺术作品之一。肖邦用自己独特的抒情性旋律、装饰音、和声进行以及前所未有的音响色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综合的、肖邦式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

一、旋律特点

《降E大调夜曲》(Op.9 No.2)是肖邦在1830年创作的,这首钢琴曲是他夜曲中最为优秀的一首。在写作这首夜曲的时候,肖邦年仅20岁,此时的肖邦已经具备了形成自己创作风格的条件。“在创作这首夜曲之后,肖邦在1831年去了法国定居,也就是在这时候,肖邦已

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夜曲是肖邦最富有诗意的作品之一,在每首作品的开头,他都几乎标上慢板或者行板的速度记号,由此可见抒情是肖邦夜曲的基本特点”(王培刚《肖邦的夜曲》P78—80,载《钢琴艺术》1998年第四期)。综合分析这首曲子的旋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声乐”与“器乐”相融合的旋律

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不同于其他作曲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的旋律,贝多芬的旋律是用那些机动性的结构来发展交响类型的旋律,以达到一种震撼的效果,而肖邦的旋律是声乐性与器乐性相结合的。肖邦个人非常喜欢当时的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他在弹奏歌唱性旋律的时候,要求无论是音强还是音弱,都要把手指沉到琴键里面去,弹奏时手指就好像不愿离开琴键一样,从而使钢琴发出一种歌唱性的声音,肖邦巧妙地把人歌唱时的声音运用到钢琴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歌唱性的旋律。

谱例 1

肖邦抒情旋律的“声乐性”与“器乐性”的有机结合,形成肖邦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这种歌唱性的旋律,能够充分把人物内心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充分表现了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音乐特征。

(二)旋律与多种音乐体裁相融合

肖邦出生在波兰华沙郊区的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位法国移民的中学法语教师。母亲是地道的波兰人,擅长钢琴和歌唱。肖邦在小时候深受母亲的音乐熏陶, 这使得他从小就热爱波兰的民歌和民间音乐。并且对波兰歌剧、意大利歌剧等音乐体裁有很深的了解,肖邦在以后的创作中,巧妙地将波兰民族民间音乐、波兰歌剧、意大利歌剧等艺术体裁与自己的钢琴作品相联

肖邦F大调夜曲No4--Op15-1曲式分析

肖邦《F大调夜曲》No.4, Op.15-1 曲式分析如下: 一作品介绍及结构图: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F大调夜曲作于1830-1831,是Op.15的三首夜曲之一,是题献给肖邦的另一位好友希勒(Friedrich Hiller ,1811-1855)的。希勒是身兼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的全能音乐家。当肖邦初到巴黎时,曾拜师卡克布兰纳(Friedrich Kalkbrenner,1788-1849)学习钢琴。希勒慧眼看出肖邦的钢琴技巧早已超过卡克布兰纳,所以经常鼓励他,有时候也捉弄“老卡”一番,以杀杀他的锐气。所以肖邦虽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巴黎,但是浓厚的艺术气氛和人情味,却是暂时抚慰他乡愁的唯一凭藉。 尽管艾勒(Louis Ehlert)形容《F大调夜曲》的一开头,左手装饰性的三连音,像是肖邦用柔软的蝴蝶翅膀刷出来的主题,但从25小节以后,感情却如洪水般毫无节制地涌出,其中还闪耀着银色的月光。肖邦夜曲的发展,似乎从这首《F大调夜曲》开始,有了一个极为明显的转变,他已完全从费尔德夜曲的风格中跳脱出来,怀念故土的热情、对革命动乱的悲愤,以及他本人高贵优雅而又忧郁犹疑的气质,都毫无掩饰地融汇成戏剧性的乐章。 这首夜曲是一个带再现段的三段体,结构图如下: A【a(4+4)+a’(4+4+4+补充4)】+B【b「(2+2)+(1+1+2+2+2)」+b’「(2+2)+(2+2+4) 」】+A’【a’’(4+4)+a’’’(4+4+4+补充3+终止

2)】 二附谱例分析说明: A段(1-25小节) 分析如下:A【a(4+4)+a’(4+4+4+补4)】,1. a 句分为:4+4的结构, F大调 a 句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主旋律在高声部、右手部分,中声部、次中声部、低声乐部为伴奏,多出现这种类型的伴奏,衬托主旋律的深沉,其和声的编配主要还是在F大调中,在a句的最后一个音还原B上(升B),有F-C的趋势,每小节和声编配如下:Ⅰ——Ⅵ6-Ⅶ6——Ⅵ6-Ⅶ6——Ⅰ——Ⅱ34-Ⅴ7——Ⅰ34-Ⅳ-Ⅵ——Ⅶ34Ⅲ-Ⅳ34——Ⅶ7 2. a’(4+4+4+补4) 句分为:4+4+4+补4的结构,F大调 前四句除主旋律将一些音改了节奏,如三连音、倚音,但和声的编配 都一样,后面的是4+4+补充4,在旋律特点上,在14——17为一小 句,但18——20与14——16一样,20-21有停顿感,但18—21还 是一句,不可分,主和弦完全终止,图如下: 从21小节后两拍开始(最高音D形始),补充了4小节,主音落在七级音上,形成不稳定感,进而引出B段。 B段(26-49)分析如下: B【b「(2+2)+(1+1+2+2+2)」+b’「(2+2)+(2+2+4) 」】,调式变化为:f-降D 整个B段是整首夜曲的高潮,变化起伏较大,与A段和A’段相比,较为激扬, 音乐较为快速。 1.b句(2+2)+(1+1+2+2+2),分为两个小名,前面四小节为2+2的结构,为f小调,

高中音乐鉴赏《怀念肖邦》教学设计

《怀念肖邦》 课型:音乐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内容:欣赏肖邦的《玛祖卡》《波罗涅兹》《夜曲》《练习曲》《圆舞曲》等。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钢琴诗人肖邦的代表作品,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分析肖邦作品富有诗意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欣赏对比、感受分析等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肖邦的生平,感受肖邦作品的诗意的表达以及他对祖国的眷恋与爱国主义的情怀。 2.聆听、分析和对比他的代表作品,了解“玛祖卡”、“夜曲”、“练习曲”、“圆舞曲”及“叙事曲”等各种音乐体裁的特点,了解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认识他对钢琴艺术所做的贡献。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与课堂的评价活动,从而加深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感受,能够归纳、总结肖邦音乐的艺术价值和他所获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课前曲: 1.欣赏《雨滴前奏曲》,观看欧洲风景的油画。 2.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马克西姆演奏。 (两首作品看学生进教室时间和情绪而定)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涌现了一批音乐大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往往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对音乐所做的贡献,给予他们美好的赞誉,例如:巴赫人们称之为音乐之父,舒伯特人们称之为歌曲之王等。 提问欣赏“圆舞曲之王”是谁?“圆舞曲之父”是谁? 出示莫扎特、贝多芬和肖邦画像以及他们的美称,提问学生三位音乐家的名字。 音乐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 出示诗人海涅的话:“他既不是波兰人,也不是法国人,更不是德国人,他有更高贵的血统,他来自莫扎特、拉斐尔、歌德的国土,他的真正的祖国是诗的国家。” 提问学生海涅说的是谁? 每一位作曲家都会创作优美抒情、富有诗意的作品,而肖邦的作品是最富有诗意

肖邦夜曲鉴赏

肖邦夜曲鉴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肖邦夜曲鉴赏 怀着对古典音乐的好奇和喜爱,因此这学期选择了音乐鉴赏的课程。通过一学期的欣赏,领略了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李斯特等人的伟大作品,也欣赏了威尔第等的歌剧作品。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更深地了解了这些作者通过音乐作品传达出的深沉情感。其中,肖邦的夜曲给我印象尤其深刻,故仔细欣赏一番。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作为着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而夜曲作为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于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

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18世纪的夜曲常以意大利语notturno为名,是一种器乐合奏的小夜曲。J.海顿、W.A.莫扎特均写有此类乐曲。19世纪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于诗意的抒情特性曲,类似无词歌,但内容较为深沉,常含有忧郁的情绪,始作者为爱尔兰作曲家J.菲尔德。肖邦把它发展为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体裁,他的21首夜曲是这一体裁的艺术珍品。 要想认识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领略钢琴诗的独特韵致,肖邦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肖邦似乎命里注定是为钢琴而生的,在他的指下,钢琴以自己独有的声音诗意地吟唱起来,音乐的个性与钢琴的特性如水乳交融一样和谐。我们不妨先从夜曲听起,细细体会乐曲中所弥漫的惆怅、瞑想、缱绻气氛,以及其中包含的激动、叹息、兴奋、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你会感到夜晚的风格是统一的,而夜中的情调又是如此得不同。 在欣赏这组夜曲之前,老师曾分享道:他曾在月夜,听完肖邦的夜曲,顿觉自己的整个灵魂都得到了洗涤,于是趁月出门,在月色中散步,久久回味着其中的魅力...在老师略带浪漫的介绍下,我也静静地欣赏起了这组夜曲。 《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夜曲中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以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景色,也倾注着作者心灵的话语。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作的钢琴质体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的风格及特点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的风格及特点 夜曲原始“夜间的音乐”的意思,他是浪漫派音乐独特的体裁,通常是指一种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大多为钢琴曲,伴奏音型常常采用分解和弦。 在19世纪前叶是浪漫思想风起云涌的时代,肖邦的作品充满浪漫的色彩,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在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他的想象献给了键盘,他的天才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在他的音乐中的源泉,精致的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都安排得得心应手,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 肖邦没有写过交响乐,也没有写过歌剧,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钢琴的创作中。在这些创作中,夜曲是他的创作中最具特色风格的一种体裁,也是他音乐创作中最精彩的一组珍品。肖邦特别适合演奏夜曲,他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尚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现内在的深刻情感。在肖邦短暂的生命岁月中,共创作了21首夜曲,他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他的夜曲旋律恬静、优美、抒情。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形式多样而色彩绚丽。在夜曲中,肖邦把他的整个心灵都打开了。它不像大型音乐作品那样充满矛盾和斗争,揭示出深刻的哲学和社会问题,他就像诗歌、散文一样,有眼泪,痛苦和愤怒,也有乐观和美好的愿望。 肖邦夜曲有以下几个来源: 1、受费尔德的影响,通常左手为分解和弦,右手有大气息的处理, 音乐处理细腻。 2、受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奏鸣慢乐章中悠远、亲切、宁静风格的 影响。 3、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中常富于变化及旋律中悠长、气息,对肖邦夜 曲的创作影响很大。 但是,肖邦夜曲又有着明显的个人气质:忧郁沉思,淡淡的伤感,自然而真

肖邦《F大调夜曲》No.4, Op.15-1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如下: 一作品介绍及结构图: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F大调夜曲作于1830-1831,是的三首夜曲之一,是题献给肖邦的另一位好友希勒(Friedrich Hiller ,1811-1855)的。希勒是身兼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的全能音乐家。当肖邦初到巴黎时,曾拜师卡克布兰纳(Friedrich Kalkbrenner,1788-1849)学习钢琴。希勒慧眼看出肖邦的钢琴技巧早已超过卡克布兰纳,所以经常鼓励他,有时候也捉弄“老卡”一番,以杀杀他的锐气。所以肖邦虽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巴黎,但是浓厚的艺术气氛和人情味,却是暂时抚慰他乡愁的唯一凭藉。 尽管艾勒(Louis Ehlert)形容《F大调夜曲》的一开头,左手装饰性的三连音,像是肖邦用柔软的蝴蝶翅膀刷出来的主题,但从25小节以后,感情却如洪水般毫无节制地涌出,其中还闪耀着银色的月光。肖邦夜曲的发展,似乎从这首《F大调夜曲》开始,有了一个极为明显的转变,他已完全从费尔德夜曲的风格中跳脱出来,怀念故土的热情、对革命动乱的悲愤,以及他本人高贵优雅而又忧郁犹疑的气质,都毫无掩饰地融汇成戏剧性的乐章。 这首夜曲是一个带再现段的三段体,结构图如下: A【a(4+4)+a’(4+4+4+补充4)】+B【b「(2+2)+(1+1+2+2+2)」+b’「(2+2)+(2+2+4) 」】+A’【a’’(4+4)+a’’’(4+4+4+补充3+终止2)】

二附谱例分析说明: A段(1-25小节) 分析如下:A【a(4+4)+a’(4+4+4+补4)】, 1. a 句分为:4+4的结 构,F大调 a 句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主旋律在高声部、右手部分,中声部、次中声部、低声乐部为伴奏,多出现这种类型的伴奏,衬托主旋律的深沉,其和声的编配主要还是在F大调中,在a句的最后一个音还原B上(升B),有F-C的趋势,每小节和声编配如下:Ⅰ——Ⅵ6-Ⅶ6——Ⅵ6-Ⅶ6——Ⅰ——Ⅱ34-Ⅴ7——Ⅰ34-Ⅳ-Ⅵ——Ⅶ34Ⅲ-Ⅳ34——Ⅶ7 2. a’(4+4+4+补4) 句分为:4+4+4+补4的结构,F大调 前四句除主旋律将一些音改了节奏,如三连音、倚音,但和声的编配 都一样,后面的是4+4+补充4,在旋律特点上,在14——17为一小 句,但18——20与14——16一样,20-21有停顿感,但18—21还 是一句,不可分,主和弦完全终止,图如下: 从21小节后两拍开始(最高音D形始),补充了4小节,主音落在七级音上,形成不稳定感,进而引出B段。 B段(26-49)分析如下: B【b「(2+2)+(1+1+2+2+2)」+b’「(2+2)+(2+2+4) 」】,调式变化为:f-降D 整个B段是整首夜曲的高潮,变化起伏较大,与A段和A’段相比,较为激扬,

肖邦及其《降E大调夜曲》、《E大调练习曲:离别》欣赏

肖邦及其钢琴独奏曲欣赏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一位伟大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遭遇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痛苦地自称为“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的晚年生活非常孤寂,并在临终时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肖邦一生创作的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仿佛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他二十岁就参加战争,离开祖国18年之久,但一直不忘祖国,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创作,把一腔热血化为音符,甚至在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作为一个波兰作曲家,

他为故乡的波兰舞曲和玛祖卡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另一类肖邦所发展的音乐形式是夜曲,肖邦共有21部夜曲作品,听上去非常和谐,充满变换的韵律,曲调也非常灵活。 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迹。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意。第一次接触《降E大调夜曲》应该是小学4年级左右,在学习电子琴,无意中听到这首夜曲。当时体味不出夜曲中丰富又细腻的感情,只觉得曲调优美浪漫,后来才知道这首曲子是肖邦最著名的一首,并饱含作曲者内心充沛的情感。这首曲子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曲者内心的话语,而略带沉思的抒情气氛好象可以使人忘却了一切烦恼痛苦。明亮澄澈的琴声,营造出一种月光下恬静安逸的意境,把人带进了万籁俱寂的深夜。在喧嚣的环境中,听这首《降E大调夜曲》,让自己的心灵更安

深度分析肖邦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e7902812.html, 深度分析肖邦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作者:韩婷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2期 【摘要】肖邦的音乐作品富有一定的民族风色彩,并且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容,在整个音乐创作领域中其被定义为独树一帜的特点,所以说在整个浪漫主义时代中肖邦是最有特点的创作家。肖邦的音乐作品仅仅只有四首曲子涉及到叙事思想,但是每一首曲子都包含了肖邦浓浓的情感与天才的创作灵感,每一首曲子特点不一,有极其富有统一性,能够非常容易地打动人 【关键词】肖邦;风格;特点;叙事曲 肖邦的音乐作品曲风优美动人,又不失细腻,整个曲子音调跌宕起伏,并且凭借极其具有个性的音乐特点,很容易地让人深入其中,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强烈情感,认识到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肖邦的曲风很容易让人识别出来,由于他的作品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体现出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将优美旋律进行不断的净化并且再次加入深厚的情感给人以自然的享受。 一、肖邦作品能够体现出爱国精神和民族风采 肖邦的出生地是在具有风情的波兰,从小就深深受到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在1830年11月1日时,他开始接受巴黎浪漫氛围的渲染。到11月29日华沙沦陷,他就再没投入到家乡的怀抱。他把所有思乡的感情全部转化为音乐的灵感,将爱国的情怀全部寄托到音乐作品巾,借此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且夹杂对于国家衰亡的思念之情(如《第一叙事曲》《革命练习曲》《降b小调奏鸣曲》等)。也有对家人的思念、家乡的眷恋等幻想曲目(如一些夜曲和幻想曲)。他演出的观众不在于是否位居高位,却是常常为同胞们公益演出。1837年,肖 邦根本不接受沙俄给予他的荣誉称号,他用行动和宣言呐喊出“波兰依然存在”。到了晚年时期的肖邦饱受着背井离乡的孤寂之情,并且希望在他离去的时候把自己的心带回祖国,肖邦的一生并非那么顺利,但是他对于钢琴的热爱之情却从未减少过,他是一个内心敏感的钢琴家,但是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充满思想性的爱国情怀和属于肖邦的民族风采。 二、肖邦作品的独树一帜 (一)肖邦钢琴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他的旋律独具特色 肖邦的作品不仪仪适用于弹奏,并且还能够进行优美的演唱,这与意大利歌剧影响是分不开的。他的音乐曲子张弛有力并且具有层次性与结构感,将手指让在琴键上跳舞仿佛就像钢琴自己在独唱一首优美的歌剧,赋予了钢琴会唱歌的灵性,也就是说声乐性的旋律与器乐旋律能够自由地转化,对比贝多芬的动机性结构是根本没有吻合之处的旋律。在肖邦的旋律当中,总

肖邦《F大调夜曲》No4--Op15-1曲式分析

肖邦《F大调夜曲》No4--Op15-1曲式分析

肖邦《F大调夜曲》No.4, Op.15-1 曲式分析如下: 一作品介绍及结构图: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F大调夜曲作于1830-1831,是Op.15的三首夜曲之一,是题献给肖邦的另一位好友希勒(Friedrich Hiller ,1811-1855)的。希勒是身兼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的全能音乐家。当肖邦初到巴黎时,曾拜师卡克布兰纳(Friedrich Kalkbrenner,1788-1849)学习钢琴。希勒慧眼看出肖邦的钢琴技巧早已超过卡克布兰纳,所以经常鼓励他,有时候也捉弄“老卡”一番,以杀杀他的锐气。所以肖邦虽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巴黎,但是浓厚的艺术气氛和人情味,却是暂时抚慰他乡愁的唯一凭藉。 尽管艾勒(Louis Ehlert)形容《F大调夜曲》的一开头,左手装饰性的三连音,像是肖邦用柔软的蝴蝶翅膀刷出来的主题,但从25小节以后,感情却如洪水般毫无节制地涌出,其中还闪耀着银色的月光。肖邦夜曲的发展,似乎从这首《F大调夜曲》开始,有了一个极为明显的转变,他已完全从费尔德夜曲的风格中跳脱出来,怀念故土的热情、对革命动乱的悲愤,以及他本人高贵优雅而又忧郁犹疑的气质,都毫无掩饰地融汇成戏剧性的乐章。 这首夜曲是一个带再现段的三段体,结构图如下: A【a(4+4)+a’(4+4+4+补充4)】+B【b「(2+2)+(1+1+2+2+2)」

+b’「(2+2)+(2+2+4) 」】+A’【a’’(4+4)+a’’’(4+4+4+补充3+终止 2)】 二附谱例分析说明: A段(1-25小节) 分析如下:A【a(4+4)+a’(4+4+4+补4)】,1. a 句分为:4+4的结构, F大调 a 句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主旋律在高声部、右手部分,中声部、次中声部为伴奏,多出现这种类型的伴奏,衬托主旋律的深沉,其和声的编配主大调中,在a句的最后一个音还原B上(升B),有F-C的趋势,每小节和声编配如下:Ⅰ———Ⅵ6-Ⅶ6——Ⅰ——Ⅱ34-Ⅴ7——Ⅰ34-Ⅳ-Ⅵ——Ⅶ34Ⅲ-Ⅳ34——Ⅶ7 2. a’(4+4+4+补4) 句分为:4+4+4+补4的结构,F大调 前四句除主旋律将一些音改了节奏,如三连音、倚音,但和声的编配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的风格及特点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的风格及特点 夜曲原是“夜间的音乐”的意思,它是浪漫派音乐独特的体裁,通常是指一种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大多为钢琴曲,伴奏音型常常采用分解和弦。 在19世纪前叶浪漫思想风起云涌的时代,肖邦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在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他的想象献给了键盘,他的天才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的源泉。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都安排的得心应手,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 肖邦没有写过交响乐,也没有写过歌剧,他的一生都致力于钢琴的创作中。在这些创作中,夜曲是他的创作中最具特色风格的一种体裁,也是他的音乐创作中最精彩的一组珍品。肖邦特别适合演奏夜曲,他不媚低俗的优雅格调和高贵情操,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能自然表现内在的深刻情感。在肖邦短暂的生命岁月里,共创作了21首夜曲,他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他的夜曲旋律恬静、优美、抒情。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形式多样而色彩绚丽。在夜曲中,肖邦把他的整个心

灵都打开了。它不像大型音乐作品那样充满矛盾和斗争,揭示出深刻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它就像诗歌,散文一样,有眼泪,痛苦和愤怒,也有乐观和美好的愿望。 肖邦夜曲有以下几个来源 1、受费尔德的影响,通常左手为分解和弦,右手有大气息的处理,音乐处理细腻。 2、受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奏鸣曲慢乐章中悠远、亲切、宁静风格的影响。 3、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中常富于变化及旋律中悠长,气息,对肖邦夜曲的创作影响很大。 但是,肖邦夜曲又有着明显的个人气质忧郁沉思,淡淡的伤感,自然而真挚。肖邦的音乐,优美温柔、浪漫甜美、如诗如画、令人似醉似痴。穿过近两个世纪的肖邦夜曲的优美旋律,仍在今天的夜空中闪耀。 肖邦夜曲的创作孕育于波兰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它的旋律构成、音高特色、节奏组合、和声色彩及作品形式、体裁方面都散发出波兰民族音乐的浓郁风格。如大自然迷人的夜景的塑造,月色掩映中情侣的幽会,夜间的急风暴雨所引起的惆怅、忧郁的沉思;如丝缕的伤感、内心的悲哀或思念、柔情的表白,这就是肖邦夜曲旋律特性典型的情绪和形象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则是火一般的激情,内心的惶恐不安,沉痛的倾诉以及与叙事曲相辉映的戏剧性的情节。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兰舞曲》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解析

浅谈肖邦《升c 小调波兰舞曲》的创作特点与演奏解析 吴玻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摘要: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他的波兰舞曲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 的体裁之一。肖邦的波兰舞曲不仅有如歌的旋律,还有丰富的和声,因此他的艺术成就远远高于同时期的音乐c 小调波兰舞曲》进行了曲式、节奏、旋律的分析以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004-02 家。本文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和波兰舞曲的创作背景,对《升 及演奏解析,从而更好地诠释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 关键词:肖 邦波兰舞曲创作特点演奏 中图分类号J 605 文献标识码:A 肖邦一生都在为钢琴创作,作品的体裁更是丰富多 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波兰舞曲有二十首。在这些作品 中,并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技巧,而是真真切切的表现了 对祖国革命命运的关切,对敌对侵略势力的愤怒,渴望祖 国自由并独立的美好向往。肖邦所有的波兰舞曲就像是 祝福、歌颂祖国的钢琴类诗篇,他的不平凡命运给他带来 了不平凡的人生,他的不平凡经历给他带来了不断的灵 感,让他拥有如此高的评价。 一、波兰舞曲的创作背景“波兰舞曲”又名“波罗乃兹舞曲”,是波兰民间的一 种音乐歌舞形式,肖邦的波兰舞曲在他所有创作的作品 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因为肖邦从小深受波兰民 间音乐的影响,7岁时便写了第一首波兰舞曲《g 小调波 兰舞曲》。他早年创作的波兰舞曲被一种深刻、强烈的民 族精神和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代替了那种注重外在华丽 效果的倾向。肖邦从开始创作到结束创作,都没有放弃过 波兰舞曲,波兰舞曲是他离开故乡之后感情世界的真情 流露,也是他展现艺术才华的重要体裁。由于波兰起义, 肖邦离开故乡,在他一次次知道波兰起义失败后,他创作 出了被敌人霸占祖国的仇恨与愤怒,对波兰强盛、自由、 独立的向往的后期作品,这些作品也是波兰舞曲中最为 优秀、成熟的。我们仔细聆听波兰舞曲,听出的是肖邦内 心的呐喊,是他知道起义失败后,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 民族兴亡的感触。正如李斯特所说“肖邦的波兰舞曲强有 力的节奏,可以使最懒散和麻木不仁的人都惊动和振奋 起来,……大多数的波兰舞曲都有雄赳赳的气概,它把英勇和纯朴结合起来,……它们都散发出沉着、自信、坚定 的气息……当你听肖邦的波兰舞曲时,你好像看见对人 类命运中所遭遇的一切不平和反对奴役的人们的那种坚 强有力的步伐。”这些曲目也让波兰舞曲成为肖邦化的赋 予民族性格、充满诗意和最有豪迈精神的乐器品种。 二、肖邦《升c 小调波兰舞曲》的创作特点(一)曲式结构分析《升c 小调波兰舞曲》为复三部ABA 的曲式结构,乐 曲速度为109,我们首先来说第一部分A 段。 A 段为升c 小调单三部曲式。乐曲的前面四个乐句 以突出的力量感充分体现了快板的热情,然后直接带人 乐曲的主题。第6小节至第9小节,旋律渐渐上行,渐强, 随着句末而渐弱。第10小节至第13小节,转为问答模 式。接下来从升c 小调转为升G 大调,轻柔整齐的八分和 弦开始,接着一串紧凑的爬音奏出,共变化出现四次,一 次比一次紧凑,一次比一次有力,最后达到两个F 。紧接 着出现了丰富和声的一段,高声部由单音从强到弱逐渐 的进人一段优美的旋律,其他声部则是节奏整齐的和弦。 在乐曲的第31小节至第38小节,回到了之前的对问句 的对答。 第二部分B 段,由升G 大调转为降D 大调,在速度 上稍微变慢。这一段的乐句非常具有肖邦曲式的特点,高 声部为独奏,优美的旋律让人感觉非常的自由与和谐,忽 强忽弱的旋律是情感的起伏与爆发。中声部和低声部很 弱,随着旋律变化而变化。在乐曲第55小节,转为两声部 同时进行,分别为高音声部和次中音声部,中声部轻轻的 4 Yi Shu Ping Jian

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演奏浅析

2016年3月14日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所有合作者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沧州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一、肖邦及其夜曲特点简介 (1) (一)肖邦生平简介 (1) (二)肖邦夜曲的创作特征分析 (2) 二、《降E大调夜曲》特征分析 (3) (一)创作背景 (3) (二)曲式结构分析 (4) (三)艺术风格 (5) 三、《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6) (一)《降E大调夜曲》的记号分析 (6) (二)《降E大调夜曲》演奏的难点把握 (7) 参考文献 (10)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Op.9 No.2)演奏浅析内容提要:肖邦是波兰杰出的钢琴作曲家,《降E大调夜曲》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先从肖邦的生平进行简介,说明《降E大调夜曲》属于肖邦第一阶段的夜曲作品,具有旋律优美和情感描述得较为细致的特点。接着从内容,爱国情怀,旋律和诗意方面归纳出肖邦夜曲作品的主要特征,指出其夜曲作品具有气吞山河的气势与细腻的戏剧性,旋律上十分具有歌唱性与特点,同时还有诗情画意的特征。然后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对《降E 大调夜曲》进行了分析,说明该曲为玛丽.普勒耶夫人而创作,曲式结构带有二部曲式特征的单三部曲式,而艺术风格具有明显转变的色调和应用了大量的华彩性变奏手法。最后从夜曲里的记号分析和七大难点角度对其进行了演奏技巧分析,其中演奏技巧包括声音的把握,踏板运用,弹奏调音,三拍子节奏,半连音的演奏,多音和装饰音的弹奏七个方面,只有把表情符号、力度符号与七大难点解决,才能更完美地演绎这首夜曲。通过本文,能时弹奏着更深刻地理解这首夜曲的主题和把握好关键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肖邦;《降E大调夜曲》;结构风格;演奏技巧;Abstract:Chopin is an extremely excellent piano composer born in Poland. One of his typical masterpieces is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Firstly,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 the life stories of Chopin ,which implies that the trouble Poland has great impact on his works. And the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has beautiful melodyand detailed emotional description. Subsequently, several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opin’s nocturnesin nationality, patriotism, structure and style and poetry, are concluded. And then the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is investigated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writing background, musical structure and style of art. The structure belongs to single trilogy form and this song applied a large number of Cadenza variation. This nocturne is formed in rondo and has strong feeling of improvisation. Finally, to play this Nocturne well,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hints while proposing seven difficult points, like vocal require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pedal. Keyword: Chopin;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Structure and style; Techniques

肖邦《幻想即兴曲》的赏析及感想

肖邦 (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它优美度旋律,以及极大的个人创作空间,所以曾在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一位盲人钢琴家弹奏过。 肖邦的许多作品刚开始都是通过自己精彩而成功的演奏才得以成型的。肖邦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只是他不像李斯特那样经常举办音乐会,平时他会化很多时间辛勤地练习钢琴。美国钢琴家ROTH SLENCZYNSKA(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肖邦练得最多的是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他无以数计地练着这些作品,目的是使指尖具有敏锐的触键能力:莫扎特的奏鸣曲对力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而巴赫的赋格则要求手与脑有绝对完善的配合。肖邦天才地掌握了键盘的技巧,使人确信,那些乐曲的和声、结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完成的。 幻想即兴曲的第一主题充满了热情,在不断反复的六连音琶音组成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右手四个音符对左首三个音符,对于许多初学者确实有些难以下手,但这段音乐在成熟的演奏家手中却可以被演绎得如痴如醉,肖邦的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怀在此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肖邦是钢琴诗人,更是诗狂。 肖邦的这首乐曲早已是钢琴音乐中广为人知的名作,此曲作品编号为.肖邦的作品至都是在他逝世后由其好友冯达纳JulianFontana,1810-1865)所发现并加上编号出版的.而冯达纳的编号并不能说明作者的创作时期.就像这首<即兴幻想曲>的创作时间为1834年,最后定稿在1835年.这样一首优秀作品,为何未能即时发表据说是由于肖邦觉得乐曲的A段主题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莫舍列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所作的一首<降E大调即兴曲>有相似之处,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就一直没有出版面世.原作为四首<即兴曲>之一,冯达纳于肖邦逝世后六年,即1855年整理出版时又加上了幻想曲之名,就成了现在<即兴幻想曲>(Fantaisie-Impromptu).。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但事实上,这首幻想即兴曲绚丽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内涵不仅超过了莫舍列斯的即兴曲,也超过了其他同类乐曲,这段变幻的、闪光的音乐有着直接的吸引力,它赢得了无数爱乐者的喜爱。曲开始的一段细碎叮咚的快速音符,仿佛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笑声;中间优美的主题部分以变奏的形式反复出现,大师在这里将音色控制的美妙绝伦,似乎在回忆着甜蜜青涩的爱情;紧接着开始部分的旋律又再响起,然而已没有了最初的无忧无虑,一股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堆积,这一份躁动的力量最终以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响亮音符达到顶点,这时大师著名的左手低音沉稳响起,在一段晨钟暮鼓般的低沉琴声中结束全曲。 曲开始的一段细碎叮咚的快速音符,仿佛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笑声;中间优美的主题部分以变奏的形式反复出现,大师在这里将音色控制的美妙绝伦,似乎在回忆着甜蜜青涩的爱情;紧接着开始部分的旋律又再响起,然而已没有了最初的无忧无虑,一股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堆积,这一份躁动的力量最终以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响亮音符达到顶点,这时大师著名的左手低音沉稳响起,在一段晨钟暮鼓般的低沉琴声中结束全曲。 在听过的那么多西方古典曲中,这首曲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灵魂深处的梦想启示 肖邦,性格敏感细腻,忧郁多情,瘦弱的身体中,却蕴藏如此浩浩荡荡的能量与气魄。中间部分是如歌的行板,抒情、明朗、流畅的迷人旋律,在清澈如流水般的音型伴奏下,

浅析《肖邦夜曲Op

浅析《肖邦夜曲Op.9No.2》的艺术特色 一、《肖邦夜曲Op.9No.2》的结构 肖邦1830年创作的《降E大调夜曲》(Op.9No.2)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流传最广的夜曲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以其浪漫主义的这一方式来充分展示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传达着创作者内心的情感。静谧和谐的旋律和精心思考的钢琴织体是突出的特征。另一个显著地特征就是节奏上较为闲适、有着和船歌一般的摇摆,同时有着特有的Rubato用法,这样一来,创作有张有弛,有条不紊。在织体结构上,右手一直维持着美好的附有装饰性的歌唱旋律,左手则是与船歌相同的伴奏,特别像是一首有着较深刻、较多元意义的无词歌。 二、肖邦夜曲的演奏技巧(夜曲NO2)的演奏技巧 肖邦的夜曲的音乐深度远超过技巧难度,所以很难用级别来衡量。注意旋律的如歌连奏和Rubato的伸缩节奏,伴奏要轻巧、整齐、安静,随着旋律的进行要有起伏。右手有几个地方的分句要注意,连线连了哪些音,句头句尾要清楚。全曲有三个主题材料,按a a1 //:b b1://c c1的方式组成。以Andante开的呈示旋律温和柔美,就如同有着多种情感表达方式的花腔女高音般的歌唱,势如破竹,荡气回肠。 同一个美好的主题在整曲中循环了3次,情感跌宕起伏,但是旋律的装饰性变化很大,表现出浓烈的即兴意味。该特征在具体演奏的过程中又慢慢消退,因此表演的进度非常迅速。然后又再次出现开始的篇章,它的即兴表达的更为明显,整曲的装饰性改变了,左手和右手的区别也渐渐显现。整个旋律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情感,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幸福与悲伤。上述的主题再次出现之后,有了不同的情感,慢慢结束了演奏。 此时,乐曲的感情升华,该处就好像在黑夜中渐渐明亮的星星,在展示的时候手指要完整的按下相应的部位,同时调整好手腕此时的用力大小、转变快慢。在高潮的地方要发挥8度的演奏,同时要调整

肖邦作品风格与特点

肖邦作品风格与特点 在19世纪的编年史中,肖邦(1810--1849)被称为“钢琴诗人”,这是一个恰当的称号。他那孕育与浪漫主义精 神的艺术,构成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金时代。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人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他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象是自己歌唱出来的。 肖邦有很多作品至今仍是钢琴家的演奏曲目,这是值得注意的。他的夜曲----正象这名字所含有的意思一样,是夜晚的歌曲----带有各种不同的忧郁色彩,这些曲子通常是三部曲式。他的前奏曲都是幻想的片段,有些有一页长,有几首只

有两三行。他的练习曲是教学用的最好文献,在这些乐曲中,钢琴技术也变得具有了诗意。他的即兴曲奇异而有变化莫测,但它们却都圆满无缺。他的圆舞曲反映了沙龙里的鲜艳色彩和娇媚姿态,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心灵舞曲。他的玛祖卡舞曲取自波兰的农民舞曲,显现了他青年时代所见到的理想景色。在大型作品中,肖邦写了四首叙事曲。这些乐曲是有宏大结构的史诗,象是游吟诗人讲述的传奇。他写的波兰舞曲再现了一种庄严的情感,这是波兰贵族向国王欢呼时跳的列队舞蹈。这些舞曲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回荡着战斗中的铿锵声,颂扬了英雄的功绩。这位民族的诗人使同胞们记起祖先的光荣,加强了他们渴望自由的愿望。《摇篮曲》、《船歌》、《F小调幻想曲》的谐谑曲都显示出肖邦在他的艺术中在他的艺术中达到了顶峰。《B小调奏鸣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E 小调钢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协奏曲》都完全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肖邦在20岁时就完全形成了他所显现出的 风格,他不象一些大师如贝多芬或是瓦格纳那样长期的思想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肖邦与同时代的舒曼和门德尔松一样,在风格上是真正的抒情诗人。这三个人去世都很早,他们都用青年时代自发的抒情性达到自己事业上的顶峰,他们是浪漫主义第一阶段最杰出的代表。可以说肖邦在他的成熟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件是凭借传统技巧和曲式写成的。肖邦没有象舒伯特那样忍受过贫困和轻慢,也没有想舒曼那样

肖邦夜曲全集

肖邦夜曲全集 专辑介绍 ◆片名:肖邦夜曲全集 ◆钢琴:鲁宾斯坦 ◆录音:ADD,1967 (RCA) ◆出版:1984 (U.S.A) ◆编号:RCA 5613-2-RC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 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 鲁宾斯坦的演奏在良好的节奏把握中自然追求的一种完整性与统一性,你忘记了乐曲何时开始,而不经意之间在你的陶醉感消泯之前乐曲却已悄然结束。就是这么让人充满期待, 却又恋恋不舍。 要想认识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领略钢琴诗的独特韵致,肖邦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肖邦似乎命里注定是为钢琴而生的,在他的指下,钢琴以自己独有的声音诗意地吟唱起来,音乐的个性与钢琴的特性如水乳交融一样和谐。我们不妨先从夜曲听起,细细体会乐曲中所弥漫的惆怅、瞑想、缱绻气氛,以及其中包含的激动、叹息、兴奋、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你会感到夜晚的风格是统一的,而夜中的情调又是如此得不同。 关于此套CD的弹奏者——20世纪权威的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他是最权威的演绎肖邦作品的专家、“真正的肖邦代言人”。鲁宾斯坦是肖邦的同胞,也特别钟情于肖邦的作品。他琴键上表现出的肖邦是一个精神健康、格调高贵,作品充满激情与丰富内涵的音乐家。他演奏的夜曲,饱满平衡,将肖邦独特的自由速度、不规则的重音、惊人的极强音、沮丧的渐弱音、极弱音等等都表现得无微不至,在若有若无的忧郁中透着深邃的意境。他宽大的心胸,无尽的勇气,永不言止的闯荡,使他的演奏洋溢着海阔天空、上为日月、下为河岳的浩瀚感性。他的演奏不仅具有超人的技巧和独到的见解,而且还赋予乐曲以深邃的内涵,所以,鲁宾斯坦的演奏是:情到时,金石为开。他的活力、灵感,对生命的热爱,和优雅潇洒的容态,都给精研在他的音乐里,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世人。 这绝对是鲁宾斯坦最值得推荐的作品,也是他独奏唱片中的最佳录音。鲁宾斯坦是个音色的魔术师,不仅在乐曲的诠释上完美地呈现出作曲者的内涵,章句的处理和对时间拿捏的技巧也已随心所欲,轻易地掳掠了每一位听者的心。

浅谈肖邦的夜曲风格

浅谈肖邦的夜曲风格 【摘要】通过对夜曲的发展进程以及肖邦的身世背景分析肖邦的夜曲风格。 【关键词】肖邦夜曲浪漫主义风格 引言 肖邦是音乐史上专写钢琴音乐的极少数作曲家之一。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200多首作品,包括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协奏曲、练习曲、前奏曲、夜曲、玛祖卡舞曲、波兰舞曲、圆舞曲、摇篮曲、船歌等体裁。肖邦的每一件作品,从构思到语汇,都是纯粹钢琴性的。他的旋律优美流畅,各类精巧的装饰音不仅没有画蛇添足,反而使其更低回婉转。他的音乐如此具有魅力,却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他的感情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他是从诗的角度,从唱歌的角度来处理笔下的每一个音符的因此肖邦被人们冠以“钢琴诗人”的雅号。但在他众多的作品中,最令人们陶醉的应属他的“夜曲”,这是极其优美的乐曲,它集抒情、沉思而带有忧郁的感情与一体,曲调赋予歌唱性,广为人们喜爱。 一、夜曲的起源 夜曲通常指描绘夜景,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在罗马时代有“夜神之意”。夜曲这种体裁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游吟诗人,黄昏时分在他人屋门外或窗下的抚琴情歌。最初,夜曲是18世纪流行于欧洲贵族沙龙的一种小型器乐套曲。后来19世纪初期,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受到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感伤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赋予了夜曲以新的含义,开创了夜曲的钢琴曲体裁。 二、夜曲的发展 菲尔德的抒情夜曲宁静沉思、典雅优美、感情细腻,像飘荡在欧洲上空的一股清新空气,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并且影响了许多19世纪的作曲家,这其中也包括了年轻的肖邦。

肖邦早期的夜曲是在菲德尔的夜曲影响下创造出来的,他继承了菲德尔夜曲的传统,但是并没有受到菲德尔传统夜曲的束缚。菲德尔的作品多为沙龙小品,气质优雅而内涵不深。肖邦则大大提高了夜曲的艺术价值。在形式上大大扩展了规模,赋予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意境。在诗一般优雅、恬静的氛围中,融入了热情、华丽、激越的情绪,也融入了戏剧性的气息,使夜曲真正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体裁。 三、肖邦的艺术生平 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生于波兰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少年时期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于华沙。 他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写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在10岁时,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当时的欧洲报纸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1824年肖邦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 1829年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呃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肖邦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离开华沙,出国深造,从此永远离开了祖国。在他离开祖国时,还带了一个装满故乡泥土的银质纪念杯。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虽然他再也没有回来,但是他永远也没有忘记他的祖国。临终前,他嘱托亲人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 四、肖邦·夜曲·爱情 肖邦和女人的关系,一直是肖邦研究者一个世纪以来不断的话题。毋庸置疑,肖邦生命中的那些女子都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并不浅的痕迹,而且是打开进入肖邦音乐世界的一把钥匙。 其中,肖邦和乔治·桑的爱是旷世持久的一场马拉松式的爱,长达十年之久。幸福的两人世界抚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