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水生植物 35亿年前就存在的蓝绿藻
无锡水污染

这场突如其来的水危机,民众普遍认为,是太湖污染持续加重的结果,属于典型 的环境危机。不过,这样的见解与当地政府缺乏共识。事件发生后,无锡市政府将其 定性为一场“突发的自然灾害”,强调其不可抗力的一面。在新闻发言人的讲话中, 也出现了“除臭味明显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国家水质标准”的说法。危机当前, 舆论导向固然重要,但民众兹兹在念的太湖污染问题,显然是在此隐匿了。
从无锡太湖水污染看环境危机
在中国,有几大话题令公众集体无力,环保居其一。这种普遍的无力感,首先来 自对现实干预的无能为力,其次来自对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无可奈何。而与这种无力 感相伴生的,一种是焦虑,另一种是麻木。这些都成为今日社会的寻常世态。但焦虑 与麻木,毕竟还有事未临头的矜持。近日,江苏无锡蓝藻爆发污染太湖水源,自来水 发臭堪比下水道,根本无法饮用,市民涌入超市,抢购纯净水成风。矜持转眼成狼狈, 环境恶化与公共危机,原来仅是一步之遥。
太湖蓝藻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全球变暖是主因
“太湖美呀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太 湖水的美丽早已深入人 心,但近日太湖发生的 情形却使它的形象大大 打了折扣———本月29 日起,太湖蓝藻集中暴 发而导致无锡部分地区 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
江苏无锡地区饮用水紧缺, 5月30日,无锡市曹张新村, 市民在一处净水站排队等待 灌水。
蓝绿藻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
蓝绿藻的繁殖方式有两类,一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分裂(即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 几种方法,另一种为某些蓝藻可产生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以进行无性生殖。孢子无鞭毛。尚未发现蓝藻有真 正的有性生殖。
蓝绿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33亿年前,已知蓝绿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为自养型 的生物,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可忍受高温,冰冻,缺氧,干涸及高盐度,强辐射,所以从热带到极地,由海洋 到山顶,85℃温泉,零下62℃雪泉,27%高盐度湖沼,干燥的岩石等环境下,它均能生存。
分类
分类
蓝绿藻
原核生物
01 分类
03 分布范围
目录
02 形态特征 04 主要价值
05 繁殖方法
07 致畸案例
目录
06 危害与治理 08 毒理学
基本信息
蓝绿藻又称蓝藻,由于蓝色的有色体数量最多,所以宏观上现蓝绿色。大多数蓝绿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 又叫粘藻。蓝绿藻是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体。
蓝绿藻图集(5张)蓝绿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和液泡等细胞器,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 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 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同样,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 蓝藻,名叫红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色,红海便由 此而得名。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膜,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光 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
【高中地理】植物之最 仅剩一株的树木

【高中地理】植物之最仅剩一株的树木【高中地理】植物之最-仅剩一株的树木最早的绿色植物地球上现在生存的许许多多绿色植物,它们的老祖宗是谁呢?地质史的研究告诉我们,是蓝藻。
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
已知最早的蓝藻类化石,发现在南非的古沉积岩中。
这是34亿年前,在地球上已有生命的证据。
古代蓝藻的样子和现代的蓝球藻有些相似。
蓝藻的出现,在植物进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因为蓝藻含有叶绿素,能制造养分和独立进行繁殖。
今日地球上的郁郁葱葱的树木,茂盛的庄稼,美丽多姿的花卉,它们都是由低等的藻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的。
最古老的种子植物银杏树的寿命,远不及非洲的龙血树,也比不上美洲的巨杉。
但是,它却是现在生存树木中辈分最高、资格最老的老前辈。
它在两亿年前的中生代就出现在地球上了。
其它树木(种子植物)都比它晚。
银杏在古代,广泛生存在欧亚大陆上,后来大冰川来了,大部分地区的银杏被冰川毁灭,成了化石,唯独我国还保存了一部分活的银杏树,绵延到现在,所以,都称它为活化石。
银杏是一种有特殊风格的树,叶子碧绿,象把折纸扇。
它的枝叶含有抗虫毒素,能防虫蛀。
银杏的种子,成熟时外种皮橙黄色,象杏子,所以叫银杏。
它的中种皮色白而硬,也叫它白果。
银杏的种仁是味道香美的干果,但多吃容易中毒。
另外,种仁还可以药用,治痰喘咳嗽。
现在,江苏的泰兴、泰州和苏州的洞庭山,浙江的诸暨,安徽的徽州等地,出产的白果最有名。
最大的植物科地球上已被人们发现的植物,有四十余万种,分属几个大类。
把大自然装饰得绚丽多采、五彩缤纷的首推被子植物这一大类。
我们吃桃子、李子、李子、杏子和其他水果。
果皮和果肉含有果核,即种子。
种子包裹在果皮中的植物被称为被子植物。
除了松树和柏树外,我们通常看到的树木、花卉、农作物、蔬菜、牧草和其他经济植物大多是被子植物。
世界上约有25万种被子植物;其次是真菌,约10万种;藻类和苔藓植物分别有2万多种;1万多种蕨类植物;2000多种细菌;种子外无果皮覆盖的裸子植物只有700多种。
蓝藻

蓝藻(lanzao)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其主要特征 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 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正因如 此,近代大多数学者主张将蓝藻从植物界中分出来,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 原核生物界。蓝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含叶绿 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 藻蓝素的总称)。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同样, 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蓝藻,名叫红 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 色,红海便由此而得名。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膜, 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光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蓝藻的细胞壁和细菌 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类似,主要为粘肽;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 体等;生活史中均无具鞭毛的细胞;繁殖方式有两类,一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 分裂(即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几种方法,另一种为某些蓝藻可产 生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以进行无性生殖。目前尚未发现蓝藻有真正的有性生殖。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在距今35~33亿年前,现在已知约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 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为淡水产。有少数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真 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不少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 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 等。但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 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甚至有些种类还会产生一些毒素,加剧了水 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很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
最古老的动物生命痕迹可追溯到距今10亿年前

最古老的动物生命痕迹可追溯到距今10亿年前,而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在6亿年前,也就是震旦纪。
最原始的低等动物生活在海底及附近区域,身体柔软,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些动物几乎均未形成化石,只留下了一些痕迹,如洞穴、踪迹等。
凭这些遗迹,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它们;它们虽然形体微小,但是数量却相当庞大,因为有了它们,才有了地球上第一种肉眼看得到的动物——埃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ns)。
最早的植物生长在水中,,蓝绿藻就是它们的祖先,距今35亿年前的太古代时就有化石了。
而陆地植物的出现却晚得多,因为这些植物属于高等植物,通俗的说,有根、茎、叶的分化和具有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和胚。
这类植物以被化石记录证实了,称为囊蕨。
大约在距今4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地壳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动,出现了大批新生陆地。
一些原来生长在海滨潮汐带上的绿藻,经常随着海水的进退而过着两栖生活,有一些无法适应新环境而趋于灭亡,而另一些种类则在心环境里改造自己,增强了变异性能,折旧是顶囊蕨,最初出现于志留纪晚期,到泥盆纪时,迅速遍及北半球各地和澳大利亚今天,我帮我心爱的螃蟹加水时,把一盆水往螃蟹盆里随意一倒,只见一下子浑浊了,那时因为螃蟹盆底部被我放了许多淤泥的原故。
当我放好盆子再来到螃蟹盆边时,惊奇地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我看见泥中有一条明显的水流,在泥水中显得更加的清晰。
我想:这水流从哪儿冒出来的?莫非是螃蟹?可螃蟹呼吸应该是一呼一吸,而不是只呼不吸才对呀?我为了弄清楚这件事,拿着夹子去试探,果真是螃蟹在作怪。
我越来越矛盾,决定采取行动,便用两个晒衣夹夹住螃蟹的“大钳子”,就开始研究起来。
我仔细观察螃蟹嘴部,看见螃蟹一直在吐泡泡,便随着泡泡找,发现螃蟹嘴得来两边各有一个绿豆大的小孔,泡泡正是从里面冒出来的!螃蟹真的只出气不吸气?我更加奇怪:生物基本法则就是要呼吸,不吸,它怎么获得氧气呢?我再次认真观察了螃蟹的嘴部,忽然发现稍稍偏下的地方又有两个更小的孔,我想:这应该就是螃蟹的进气孔。
蓝藻演化史

蓝藻演化史
1. 始祖蓝藻的出现
蓝藻,是一类原始细胞,也是第一个具备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约35亿年前,始祖蓝藻在地球上的原始海洋中出现了。
这些微生物有着单细胞的形态,早期的始祖蓝藻使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虽然当时地球上大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但随着氧气的不断增加,地球的气候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此导致了地球上生命的进化。
2. 真核生物与蓝藻的关系
2.1 绿色植物的起源
在地球上的生命漫长历程中,蓝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提供了氧气,并且为植物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约20亿年前,一些蓝藻进化出了较复杂形态及有性生殖,逐渐形成了绿藻。
之后,绿藻进一步演化出了多种不同的表型,成为现代绿色植物的祖先。
2.2 动物与蓝藻的关系
动物从海洋演化而来,不仅依赖蓝藻为食物,同时也从蓝藻中获取了重要的营养素。
蓝藻富含蛋白质、β-胡萝卜素、异黄酮、多糖等多种营养素,对
人类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3. 蓝藻的应用和发展
3.1 藻类燃料的研究与开发
蓝藻具有高效的光合作用能力,具有巨大的潜力成为生物制燃料
的呈现。
目前,藻类燃料的研究和开发正在逐渐成熟,而蓝藻是其中的重
要发展方向之一。
3.2 蓝藻保健品的发展
蓝藻富含多种营养素,如叶绿素、蛋白质、多糖、β-胡萝卜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着显著的优势。
目前,蓝藻保健品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
的一种重要保健产品。
总之,蓝藻是生命进化的重要奠基者,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
它的应用和研究将会促进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发展。
蓝藻门和红藻门

蓝藻门和红藻门蓝藻门还有个别名叫蓝绿藻门,它虽然是藻类植物中最简单、最低级的一门,但却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植物。
早在30多亿年前,蓝藻门就已出现在地球上。
它的出现增加了地球上的氧气,也为其他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大部分蓝藻门类植物都生长在富含有机物的淡水中,另外小部分分布在湿土、岩石、树干和海洋中,也有一些与真菌一起形成地衣,还有一些生长在植物体内形成内生植物,甚至有少数种类还能生长在温泉内或终年被积雪覆盖的极地。
蓝藻门植物的细胞壁缺乏纤维素,也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中央虽然含有构成细胞核的染色质,但却没有核膜和核仁。
在蓝藻门类植物的细胞内,除了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藻蓝素,还有一些蓝藻门植物含有藻红素。
不过,与其他植物不同的是,蓝藻门植物的色素并不是被细胞质包围着的,而是分布在细胞质的周围。
蓝藻门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而不是有性生殖。
蓝藻门的一些种类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如项圈藻、念珠藻、简孢藻等藻类具有固氮的作用,能够使土壤更加肥沃,葛仙米、发菜、海雹菜等藻类可以食用。
但是,有些蓝藻门植物如果生长过多,便会给人类造成危害,比如微胞藻、项圈藻等,如果在夏季生长速度过快,量过多,就会降低水中的含氧量,而且这些藻类在死后会分解产生毒素,导致鱼虾等生物生病,甚至死亡。
红藻是藻类植物中的另一个种类,大部分是多细胞植物,体长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
红藻的颜色并不是纯正的红色,通常是紫红色,也有褐色、绿色、粉色、黑色等多种,颜色不一。
这是因为红藻除了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藻胆素(藻红素和藻蓝素)。
红藻所储藏的养分,通常是一种特殊的非溶性多糖类,这种糖类叫作红藻淀粉。
另外,一些红藻的体内还含有硝盐,尤其是在一些红藻比较老的部位,硝盐的含量更高。
红藻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孢子和卵配生殖,但没有鞭毛。
它们是有性生殖,过程十分复杂,雌性生殖器被称为果胞,精子在果胞前端延伸出的一个长长的受精丝上完成受精。
古太古代

古太古代历史史前地球科学地理年代摘要古太古代是太古宙的第二个代,前一个是始太古代、后一个是中太古代,时间介于36~32亿年前。
此时出现第一批蓝绿藻,也是最古老的化石年代。
古太古代(Paleoarchean Era)指距今36亿~32亿年之间的地质时期,在这期间形成的地层称古太古界(Paleoarcheam Erathem)。
中国的古太古界只有华北地台的冀东曹庄变质表壳岩和鞍山陈台沟变质表壳岩和白家坟花岗岩,它们是早期形成的陆源碎屑沉积和火山沉积,随后又遭受了角闪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强烈构造变形,以及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侵入。
古太古代古太古代是太古宙的第二个代,前一个是始太古代、后一个是中太古代,时间介于36~32亿年前。
此时出现第一批蓝绿藻,也是最古老的化石年代。
古太古代(Paleoarchean Era)指距今36亿~32亿年之间的地质时期,在这期间形成的地层称古太古界(Paleoarcheam Erathem)。
中国的古太古界只有华北地台的冀东曹庄变质表壳岩和鞍山陈台沟变质表壳岩和白家坟花岗岩,它们是早期形成的陆源碎屑沉积和火山沉积,随后又遭受了角闪岩相为主的变质作用和强烈构造变形,以及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侵入。
古太古代-简介太古宙(Archean)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宙,开始于同位素年龄3800百万年(Ma),结束于2500百万年。
太古宙时期有细菌和低等蓝藻存在。
太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上一个宙是冥古宙,下一个宙是元古宙。
太古宙包括了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
古太古代-地壳古太古代-地壳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分布区是了解地壳早期面貌的物质基础。
这些古老的岩石分布的面积相当有限,大致在南非、波罗的海沿岸、澳大利亚西部、西伯利亚、中国华北、北美大湖区等地。
它们组成陆地的核心,从地壳构造角度看,称之为地盾,也有人认为这就是最早的板块,称为陆核。
它表示地壳最稳定的部位。
这些陆核或地盾上的岩石,几乎全由基性、超基性火山岩、酸性花岗岩类以及深度变质的沉积岩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早的水生植物35亿年前就存在的蓝
绿藻
最早的水生植物是什么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
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 000个物种。
下面一起具体看看最早的水生植物等相关内容。
最早的水生植物
最早的植物生长在水中,蓝绿藻就是它们的祖先,距今35亿年前的太古代时就有化石了。
而陆地植物的出现却晚得多,因为这些植物属于高等植物,通俗地说,有根、茎、叶的分化和具有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和胚。
大约在距今4亿
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地壳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动,出现了大批新生陆地。
一些原来生长在海滨潮汐带上的绿藻,经常随着海水的进退而过着两栖生活。
有一些绿藻无法适应新环境而趋于灭亡,而另一些种类则在新环境里改造自己,增强了变异性能,这就是顶囊蕨。
该类植物最初出现于侏罗纪晚期,到泥盆纪时,迅速遍及于北半球各地和澳大利亚。
这类植物已被化石纪录所证实了。
分类
蓝藻(Cyanobacteria)包括蓝球藻Basketballalgae、颤藻Oscillatoriasp、念珠藻Nostoc和发菜seaweed。
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
色球藻纲藻体为单细胞体或群体;藻殖段纲藻体为丝状体,有藻殖段。
形态特征
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
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
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
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它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
蓝绿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
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
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
同样,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蓝藻,名叫红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色,红海便由此而得名。
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膜,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光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
蓝绿藻的细胞壁和细菌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类似,主要为粘肽;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
细胞壁分内外两层,内层是纤维素的,少数人认为是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的。
外层是胶质衣鞘以果胶质为主,或有少量纤维素。
内壁可继续向外分泌胶质增加到胶鞘中。
有些种类的胶鞘很坚密拌可有层理,有些种类胶鞘很易水化,相邻细胞的胶鞘可互相溶和。
胶鞘中可有棕、红、灰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蓝绿藻的藻体有单细胞体的、群体的和丝状体的。
最简单的是单细胞体。
有些单细胞体由于细胞分裂后子细胞包埋在胶化的母细胞壁内而成为群体,如若反复分裂,群体中的细胞可以很多,较大的群体可以破裂成数个较小的群体。
有些单细胞体由于附着生活,有了基部和顶部的极性分化,丝状体是由于细胞分裂按同一个分裂面反复分裂、子细胞相接而形成的。
有些丝状体上的细胞都一样,有些丝状体上有异形胞的化;有的丝状体有伪枝或真分枝,有的丝状体的顶部细胞逐渐尖窄成为毛体,这也叫有极性的分化。
丝状体也可以连成群体,包在公共的胶质衣鞘中,这是多细胞个体组成的群体。
蓝绿藻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75%)淡水产,少数海产;有些蓝绿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
主要价值
蓝绿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不少蓝绿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还有的蓝绿藻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螺旋藻等。
繁殖方法
蓝绿藻的繁殖方式有两类,一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分裂(即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几种方法,另一种为某些蓝藻可产生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以进行无性生殖。
孢子无鞭毛。
尚未发现蓝藻有真正的有性生殖。
危害与治理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绿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绿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蓝藻爆发会导致严重的水污染事件,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为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
当年6月,太湖蓝藻大爆发,几十厘米厚的蓝藻覆盖所有水面。
据无锡市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除无锡水厂外,其余占全市供水70%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水龙头里放出的水又黄又臭,200万无锡市民生活饮用水受污染,市区纯净水被哄抢,政府虽及时采取措施,但已经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后,尽管国家下了大力气治理太湖污染,蓝藻依然每年爆发。
更为严重的是,蓝绿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
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MC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
蓝绿藻等藻类是花、鲢鱼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此类鱼苗来治理藻类,防止藻类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