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相关知识
《龋病的预防》PPT课件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家族中有龋病高发史的人更易患龋病,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
口腔环境
遗传因素也会影响口腔环境的酸碱平衡,增加龋病风险。
其他风险因素
年龄
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患龋病,可能与牙齿发育和口腔环境的变化有关。
生活习惯
吸烟、喝酒、不良睡眠习惯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龋病风险。
漱口和使用牙膏
饭后漱口,并使用牙膏刷牙,以减少口腔细菌的数量。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1 2
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 疗龋病。
定期洁牙
每年洁牙一到两次,以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3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龋病,应尽早进行治疗,以避免龋病加 重。
谢谢
THANKS
在医生的指导下,饮用适量的氟化水 也可以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定期使用氟化物漱口水
氟化物漱口水可以有效提高口腔内氟 化物的浓度,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龋病和口腔问题,及早进行治疗和干预。
接受专业口腔医生的建议
专业口腔医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给出针对性的预防建议和治疗方案。
认识龋病的症状
了解龋病的症状,如牙齿疼痛、敏感等,以便及 时发现和治疗。
了解龋病的病因
了解龋病的病因,如细菌、食物、口腔环境等, 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龋病。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每天刷牙两次
每天早晚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
除了刷牙,还应该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以去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 。
详细描述:龋病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 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首先,口腔中的细菌是导致龋病 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细菌会产生酸性的代谢产物 ,这些酸性的代谢产物会侵蚀牙齿的硬组织,导致牙齿 的破坏。其次,食物中的糖分也是导致龋病发生的重要 因素之一。糖分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的代谢 产物,这些酸性的代谢产物会进一步加剧牙齿硬组织的 破坏。此外,口腔的酸碱度、牙齿的硬度和抗龋能力等 因素也会影响龋病的发生和发展。
龋病名词解释

龋病名词解释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也叫做蛀牙或龋齿,指的是牙齿表面被酸蚀和细菌侵蚀所形成的病变。
龋病主要通过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细菌相互作用产生,其中包括多种细菌、某些特定的细菌群落以及牙齿表面各种生物膜的形成。
龋病的形成通常经历以下过程:1. 龋病斑:牙齿表面大多残留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以碳水化合物为食物,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开始腐蚀牙釉质。
2. 龋病发展:酸蚀进一步破坏牙釉质,形成小洞口(龋蚀),腐蚀进一步深入牙本质层。
3. 龋病扩大:口腔中的细菌群聚于龋洞内,进一步侵蚀牙本质,形成更大的龋洞,并逐渐扩大,从而形成明显的蛀牙。
4. 龋病感染:细菌群体进一步侵入牙髓,引起牙齿神经供血组织的感染,引起牙痛、牙髓炎、牙根尖周炎等炎症症状。
龋病可以影响牙齿的外观和功能,并且在进展的过程中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疼痛、牙齿脱落、咀嚼困难等。
预防龋病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 均衡饮食:减少高糖及粘附性食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蔬菜、水果、纤维等有益于牙齿健康的食物的摄入。
2. 注重口腔卫生: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含氟牙膏,定期使用牙线和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
3. 定期检查:定期到口腔医生处进行牙齿检查和清洁。
4. 使用含氟产品: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和含氟咀嚼片等产品可以有效补充牙齿所需的氟化物,增加牙釉质的抗酸性。
5. 牙齿密封剂:对于容易龋齿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以使用牙齿密封剂保护牙齿表面,减少细菌和酸蚀的侵蚀。
6. 正确使用含糖食品:限制含糖食品的摄入量和频率,尽量减少长时间食用含糖食品的习惯。
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但只要我们正确地预防和治疗,可以很好地保护我们的牙齿健康。
口腔助理医师中龋病的相关知识点

口腔助理医师中龋病的相关知识点口腔助理医师中关于龋病的相关知识点导语:在口腔助理医师考试中,龋病是指什么你知道吗?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下面是详细内容。
第一篇龋病第一章概述1.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就病因学角度而言,也可称为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英文)2. 龋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3. 目前常用反映龋均的指数是龋失补(DMF, decayed -missing-filled)指数,即龋齿数、因龋失牙数、因龋补牙数的综合。
4. DMFT 指数反映患者口腔中罹患龋病的牙数。
一组人数的DMFT指数就是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牙数。
5. DMFS指数,S 代表龋病累及的牙面数。
更准确地反映龋病流行的严重程度,更具敏感性,更适用于在较短期间内观察龋病的预防效果。
6. 好发牙:恒牙列中,下颌第一磨牙患龋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下颌第二磨牙,以后依次是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
患龋率的是下颌前牙。
7. 乳牙列依次是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上颌前牙、乳下颌前牙。
8. 好发牙面依次是:咬合面、邻面、颊面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1. 牙菌斑 dental plaque(名解):软而粘的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组成。
细菌在其中生长、繁殖、死亡,进行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
一定条件下,其代谢产物可造成牙体活牙周组织的破坏。
2. 平滑面菌斑分为3层:菌斑-牙界面,中间层和菌斑表层3. 牙菌斑是由80%的水和20%固体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无机成分如钙、磷和氟)构成。
4. 牙菌斑的星程分为3个阶段:获得性膜形成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
5. 获得性膜:是由唾液蛋白货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成的生物膜,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组成,功能包括修复货保护釉质表面,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影响特异性口腔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
五官科系列-353专业知识一、龋病

五官科系列-353专业知识一、龋病[单选题]1.引起龋病的前三位糖类是A.蔗糖、葡萄糖、麦芽糖B.葡萄糖、蔗糖、乳糖C.乳糖、麦芽糖、果糖D.麦芽糖、乳糖、果糖E.果糖、山(江南博哥)梨糖、木糖醇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目前根据各种糖使菌斑产酸多少及pH下降程度确立它们的致龋性,排序如下: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醇>木糖醇。
木糖醇基本上不能被致龋菌利用产酸,故常作为防龋的甜味替代剂。
故答案为A。
掌握“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知识点。
[单选题]4.唾液具有缓冲功能的最重要的物质是A.重碳酸盐B.磷酸盐C.氯化物D.钠离子E.钾离子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钙、磷酸盐和其他的无机离子,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由于这些离子及其盐类的存在,使唾液能维持牙组织的完整性;促进萌出后釉质成熟;富含钙和磷酸盐的环境也促进早期龋损害和脱矿釉质的再矿化。
唾液中存在着重碳酸盐缓冲系,这种缓冲作用,有助于产生抗龋效应。
故答案为A。
掌握“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知识点。
[单选题]5.目前预防龋病效果最好的糖的代用品是A.糖精B.山梨醇C.木糖醇D.甘露醇E.蛋白糖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目前根据各种糖使菌斑产酸多少及pH下降程度确立它们的致龋性,排序如下: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醇>木糖醇。
木糖醇基本上不能被致龋菌利用产酸,故常作为防龋的甜味替代剂。
故答案为C。
掌握“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知识点。
[单选题]6.菌斑的获得性膜结构的功能不包括A.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B.影响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C.为菌斑微生物提供营养D.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E.利于抗生素发挥作用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菌斑生物膜具较强的抵抗力,高黏度的基质具有屏障作用,可耐受干燥。
抵抗宿主防御成分或药物渗入,使菌斑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还可抵抗流水冲刷。
其没有利于抗生素发挥的作用,故答案为E。
掌握“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知识点。
[单选题]7.菌斑的组成成分最多的是A.无机物B.糖类C.蛋白质D.脂肪E.水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菌斑由约80%水和20%固体物质构成。
龋齿防治知识PPT课件

合理饮食
02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食用高糖食品,鼓励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
物。
定期口腔检查
03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龋齿问题。
家长参与孩子口腔健康管理重要性
1 2
监督刷牙
家长应监督孩子刷牙过程,确保刷牙效果。
引导健康饮食
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减少糖分摄 入。
3
及时就医
发现孩子口腔问题,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避 免延误治疗。
儿童青少年牙齿发育特点
乳牙期
乳牙萌出后,牙釉质较薄,矿化程度低,易受到 酸蚀作用。
换牙期
儿童在6-12岁左右开始换牙,此时恒牙逐渐萌出, 乳牙逐渐脱落。
恒牙期
恒牙完全萌出后,牙齿结构相对稳定,但不良习 惯或口腔卫生不佳仍可导致龋齿。
针对性预防措施建议Fra bibliotek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01
教导儿童青少年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更换牙刷。
龋齿并发症风险
01
02
03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引 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导 致剧烈疼痛和牙齿松动。
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严重龋齿可导致牙槽骨和 颌骨炎症,表现为局部红 肿、压痛和张口受限等症 状。
全身性疾病
龋齿可作为病灶牙,引起 全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 节炎、心内膜炎等。
02
龋齿预防策略与方法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适量食用鱼、肉、蛋、奶等优质蛋 白质,保持口腔健康。
定期口腔检查重要性
及早发现龋齿
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龋齿的迹象,避免病情恶化。
及时治疗口腔问题
口腔检查可以发现其他口腔问题,如牙龈炎、牙周炎等,及时治疗 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龋病的预防和治疗ppt课件

四联因素学说
Page ▪ 12
牙菌斑致龋
牙菌斑的致龋作用可以概括为菌斑中的细 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由于菌斑基质的屏障 作用,这些酸不易扩散,使局部pH下降,从而 造成牙体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齿。
Page ▪ 13
3.临床特征
牙体硬组织 色、形、质 均发生 变化。
Page ▪ 14
4.如何预防
龋病的预防和治疗
健康生活从齿开始
让我们一起预防龋病
目录
● 1.龋病概述 ● 2.发病原因 ● 3.临床特征 ● 4.如何预防
Page ▪ 3
1.龋病概述
正常牙体结构
Page ▪ 5
Page ▪ 6
什么是龋病
• 龋病是在细菌为主
外界多种因素影响下,
︵
有机物分解、无机物
俗 称
脱矿,导致牙体硬组
危害食物: 含糖饮料 蛋糕 饼干
●●●
有益食物:
奶制品
水果
鱼肉类
Page ▪ 21
●●●
临床助防
● 1.窝沟封闭 ● 2.定期检查 ● 3.早发现早治疗
Page ▪ 22
一.窝沟封闭前后
Page ▪ 23
二.定期口腔检查
Page ▪ 24
三.早发现、早治疗
Page ▪ 25
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
“虫 牙”
织慢性、进行、破坏
︶
的一种疾病。
Page ▪ 7
龋病的危害
前期: 1.颜色改变 2.影响外观 3.食物嵌塞 4.感觉不适 5.口腔异味
Page ▪ 8
龋病的危害
后期: 1.导致牙髓炎 2.诱发根尖周炎 3.引起其他全身症状 4.其它
Page ▪ 9
口腔知识 龋病

第九章龋病【龋病】(dental caries)是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最终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1.概述:常见多发,发病率为三大疾病首位,发生硬组织缺损必须修补;2.发展:病变可累及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并进一步发展为牙髓炎、牙周病、间隙感染、骨髓炎,发生在乳牙可影响幼儿牙颌系统生长发育;3.好发:老年人和女性易感,好发于食物滞留,菌斑堆积而不易清洁的部位(1)好发牙:恒牙为下颌第一、第二磨牙,乳牙为下颌第二乳磨牙和上颌第二乳磨牙;(2)好发部位:咬合面窝沟点隙、邻面接触点下方、唇颊面近龈缘牙颈部和磨牙颊侧点隙。
第一节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三联(四联)因素学说一、细菌和菌斑(一)特异性致龋菌:链球菌、乳杆菌、放线菌(产酸、耐酸、产多糖、黏附)(二)【菌斑】(bacteria plaque)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细菌、细菌的胞外多糖和唾液糖蛋白组成的菌斑基质构成,是细菌在空间上排列有序的复杂生物膜,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1.菌斑的结构层次:(1)基底层:唾液糖蛋白构成的无细胞均质获得性薄膜;(2)中间层:紧靠基底层的致密微生物层(球菌)和其表面的菌斑体部(丝状菌垂直于牙面平行排列,球菌杆菌穿插其间形成栅栏状结构)构成;(3)表层:结构松散,由细菌(丝状菌形成谷穗样结构)、脱落细胞、细菌残渣构成。
2.菌斑的形成:(1)获得性薄膜形成: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吸附于牙面形成生物膜;(2)细菌黏附聚集:主要微生物为链球菌;(3)菌斑成熟:主要微生物为厌氧丝状菌。
3.致龋因素:菌斑处于酸相的频率和时间。
二、食物1.影响方式:能量和营养素、底物(产酸);2.食物状态:含糖量高,粘稠(附着)的食物致龋能力高,粗糙的纤维对牙面有自洁作用;3.微量元素:硒致龋,氟钙磷抑龋。
三、宿主:易感性(唾液、牙形态)四、时间:低pH的维持时间(龋病病程1.5~2年)第二节龋病的病理变化一、龋病的分类(一)根据进展速度分类:【静止性龋】(arrested caries):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牙隐蔽区变为暴露区,细菌及食物残渣易于清洁,并与唾液接触发生再矿化,使病变速度变慢,最终呈静止状态。
儿童口腔龋病知识宣讲

龋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不同地区和年龄段的儿童发病 率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由于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 意识较强,儿童龋病发病率相对较低;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较 高。
龋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局部影响
龋病会导致牙齿疼痛、咀嚼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儿童的进食和营养吸收。同时,龋病还可能引起牙髓炎、根尖周 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需要拔除患牙。
龋病的发生与口腔环境、饮食习惯、牙齿结构以及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当口腔 内细菌与食物残渣中的糖分发生反应,会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侵蚀 牙齿,导致牙齿脱矿,进而形成龋洞。
龋病在儿童中的流行性
流行病学特点
儿童是龋病的高发人群,尤其在乳牙和年轻恒牙中更为常见 。这主要与儿童喜欢吃甜食、口腔卫生习惯较差以及牙齿钙 化程度较低等因素有关。
3
其他预防措施
除了窝沟封闭外,还可采取牙齿涂氟、预防性树 脂填充等措施来预防龋病。这些措施均需在专业 口腔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04
龋病诊断与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龋病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 病情发展,牙齿表面可能出现黑 褐色斑块或龋洞,遇冷热酸甜等 刺激时可能产生疼痛感。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口腔检查和X线片 等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病史进行 综合分析,可作出龋病的诊断。
开展“小小牙医”体验活动,让 孩子们穿上白大褂,模拟牙医进 行口腔检查和治疗,增强他们的
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THANKS
感谢观看
选择专业医疗机构
选择具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确保治 疗效果和儿童安全。
遵循医生建议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做好儿 童的口腔护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龋病相关知识【概述】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
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
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诊断】1.询问对冷热酸甜等刺激的反应,有无食物嵌塞和自发性痛。
2.检查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龋坏的部位、深度和类型。
注意邻面、颈部或牙龈遮盖部位的龋洞。
必要时可摄X线照片检查。
3.按龋坏的程度可分为①浅龋龋坏限于釉质或牙骨质,一般无自觉症状,探查时无反应。
②中龋龋坏侵入牙本质浅层,可有冷、热、酸、甜激发痛和探痛。
③深龋龋坏侵入牙本质深层,但未穿髓,一般均有激发痛和探痛,无自发痛。
4.按龋坏的病变类型可分为①慢性龋病程长,龋坏组织质地较硬,干燥而染色较深。
②急性龋病程短而进展迅速,龋坏组织质地松软,湿润而染色较浅。
如在很短时间内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均发生急性龋坏,龋坏牙面广,向深部发展快,在牙颈部常呈环状,又称为猛性龋。
③静止性龋龋洞呈浅碟状,龋坏发展非常缓慢或静止,洞常露出坚硬、光滑而着色的牙本质层。
④继发性龋发生在充填物或修复体边缘的龋坏。
【治疗措施】龋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阻止其继续发展并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
由于牙齿结构特殊,虽有再矿化能力,但对实质性缺损无自身修复能力。
除少数情况可用药物外,均需根据牙齿缺损的范围、体积采用充填术、嵌体或人造冠修复治疗,以恢复形态和功能。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
常用药物包括氨销酸银和氟化钠等。
治疗方法:先将龋坏组织尽可能磨除,并磨去洞缘牙齿薄片,使洞敞开;以棉条隔离唾液,擦干牙面后以小棉球蘸氨硝酸银溶液涂擦龋坏牙面1-2分钟,温热气枪吹干再涂,如此两次,然后以蘸丁香油小棉球涂擦,使之还原成黑色,吹干即完成治疗。
所形成的还原银沉淀于牙本质小管中阻塞牙本质小管,阻止龋的发展。
一般每周进行1次,3-4次为一疗程,3-6月后复查,治疗中应防止灼伤软组织。
2.银汞合金充填术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可分为两步:先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体组织,并按一定要求将窝洞制成合理的形态。
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
适用于充填后牙和隐蔽部位的前牙洞。
(1)窝洞制备基本原则去净龋坏组织,防止继发龋。
制洞作用之一类似清创,须去除龋坏组织,使窝洞建立在健康的牙体组织上,防止继发性感染。
保护牙髓牙髓是有感觉和代谢的活体组织,由于牙本质和牙髓关系密切,在切割牙体组织时,会对牙髓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严重时可导致牙髓充血和炎症反应,因此在操作中应注意保护牙髓,避免和减轻刺激。
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由于牙齿修复后需承担咀嚼功能,因此充填修复后应达到两方面要求,一方面能长期保持修复物不致松动、脱落,即应具有固位形;另一方面修复物和剩余牙体组织都不致因承受咀嚼力而碎裂,即应具有抗力形。
二者在窝洞制备时应同时兼顾。
(2)充填术修复过程(银汞合金):去除龋坏组织,建立窝洞外形;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洞形修整和窝洞清理;窝洞清毒;垫基底;充填银汞合金;抛光。
3.复合树脂充填术适用于充填前牙和不承受咀嚼力量的后牙洞,充填要点有:①制备一定的洞形②中度以上的窝洞需作基底③调拌器具要洁浄、干燥。
使用非金属调拌刀,注意组分的配比,充分调拌均匀。
④充填时防湿,避免产生气泡,并宜用聚脂薄膜或玻璃纸将材料压紧,最后修形磨光。
4.酸蚀法光敏复合树脂充填术适应证同复合树脂充填术,还适用于牙体缺损较多、固位较差和遮盖变色牙等。
充填要点有:①彻底清洗牙面。
②用磷酸锌水门汀、氢氧化钙制剂等覆盖暴露的牙本质。
③用35%或50%的磷酸,酸蚀牙面1-2分钟。
④彻底冲洗干燥牙面,严防再污染。
⑤涂粘接剂,充填光敏复合树脂后,分别用可见光照射20-40秒,使其固化,最后刻形磨光。
5.嵌体用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与牙齿窝洞适合的修复体,镶嵌在洞内,称为嵌体;盖在合面的为盖嵌体。
适用于:①后牙合面较大的窝洞或后牙有折裂可能者。
②邻合面洞充填无法修复与邻牙的邻接关糸者。
③作为半固定桥基牙。
其要点为:①去净龋坏组织和悬空釉柱。
②洞深不小于2.5mm,并有45°洞缘斜坡,洞壁合向外张角小于5°。
③可增添钉、沟辅助固位。
④有薄壁弱尖者作全合面预备。
⑤制作模型蜡型,及时包埋,尽量采用连模铸造。
【病因学】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图1),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图1 四联因素论图解1.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
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的组成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有糖、蛋白、酶等物质。
2.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2)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涎液有以下几种作用:机械清洗作用减少细菌的积聚。
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
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
抗溶作用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减少溶解度。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
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3.宿主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4.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1.龋病好发部位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
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图2)。
图2 龋病的好发部位1.2.后牙牙合面窝沟龋 3.磨牙颊面沟龋 4.牙颈部龋 5.后牙邻面龋6.因阻生牙而致的邻面龋7.前牙舌面窝龋8.前牙邻面龋牙齿的窝沟是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中遗留的一种缺陷,也是龋病的首要发病部位,牙齿的邻接面是仅次于窝沟的龋病好发部位,一般因邻面接触面磨损或牙间乳头萎缩导致食物嵌塞所致。
牙颈部是釉质与牙本质的交界部位,即利于滞留食物和细菌,也是牙体组织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釉质与牙骨质未接触,牙本质直接外露时更容易发生龋坏。
2.龋病的好发牙齿由于不同牙齿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的特点,龋病在各牙的发生率出存在着差别。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乳牙患龋率顺序为:恒牙患龋率顺序为:3.龋坏程度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由釉进入牙本质,组织不断被破坏、崩解而逐渐形成龋洞,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各自表现如下,(图3,4)图3 龋坏程度浅龋: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
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中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深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龋坏在X线片上呈黑色透射区,对难以确诊者(如邻面龋),可借助X线片协助诊断。
4.龋坏的病变类型(1)慢性龋龋病一般均进展缓慢,尤其是成人,多数为慢性,因病程较长,质地较干而软龋较少,此类患者有较长的修复过程,通常洞底均有硬化牙本质层。
(2)急性龋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孕妇或健康状况不佳者,疗程短而进展快,软龋较多,质地松软,着色也浅,呈浅黄或白垩色,易被挖除,洞底缺乏硬化牙本质层。
(3)静止性龋由于局部致龋因素被消除,导致龋坏进展非常缓慢或完全停止,称静止性龋。
(4)继发性龋多见于龋病治疗过程中龋坏组织未去净化或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形成裂隙以致再次发生龋坏(图4)。
图4 各类龋示意图【辅助检查】1.口腔检查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
其龋坏深度分三种。
1)浅龋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
无自觉症状,探查时可卡住探针尖端,探针滑过病变部位有粗糙感,探之无痛苦。
2)中龋病变较深,累及牙本质浅层,局部变黑,可有温度或化学性激发痛,探之有明显龋洞且敏感。
3)深龋病变深及牙本质深层而接近牙髓腔,遇食物嵌塞或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产生疼痛,局部多见黑洞。
探针可探查洞底在牙本质深层,探之极敏感或疼痛,无自发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