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病因窝洞的分类
龋病—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口腔内科)

E.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2..关于继发性牙本质说法错误的是 D
A.牙本质小管方向稍呈水平
B.牙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
C.牙本质小管的走行方向较原发性有较大的变异 D.发育完成以前形成的牙本质
E.继发性牙本质呈不均匀分布
测一测
3.继发龋发生的原因如下,除外
E
A.菌斑
B.去腐未净
C.洞壁牙体组织有折断 D.微渗漏
E.色素沉着
4.与继发龋发生无关的是
C
A.腐质未完全去净
B.洞型制备不规范
C.未用窝洞消毒剂 D.充填材料下牙体之间不密合
E.窝洞周围牙体组织有破裂
测一测
5.猛性龋的临床表现如下,除外 D
A.龋蚀进展迅速
B.常侵犯全口牙
C.累及多个牙面
D.龋腐质常干硬
E.全身多有疾病
6.静止龋出现的条件是
B
A.机体抵抗力增加
第三章 龋病
❖1 ❖ 概 述 ❖2 ❖ 龋病的病因 ❖3 ❖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4 ❖ 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5 ❖ 龋病的治疗
第三章 龋病
学习目标
❖ 1.掌握龋病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 2.掌握龋病的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 ❖ 3.掌握窝洞分类、结构和名称;窝洞制备基本
原则和步骤;充填修复方法;深龋的治疗特点 和方法选择 ❖ 4.熟悉龋病的发病因素;根面龋的特点和治疗 方法 ❖ 5.了解龋病的概念及流行情况;牙菌斑的概念 、形成;龋病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black窝洞分类的是根据

black窝洞分类的是根据black窝洞分类的是根据龋洞发生的部位。
black窝洞分类:1、Ⅰ类洞:任何牙面的窝沟点隙处发生X损时形成的窝洞,如磨牙和前磨牙的雯面窝沟、切牙的舌侧窝、下磨牙的颊沟和上磨牙的舌沟处的龋损。
2、Ⅱ类洞:前磨牙和磨牙的邻面X损形成的窝洞。
3、Ⅲ类洞:切牙和尖牙的邻面病损,未累及切角时形成的窝洞。
4、Ⅳ类洞:切牙与尖牙的邻面病损,已累及切角时形成的窝洞。
5、Ⅴ类洞:所有牙齿唇(颊)或舌面近龈三分之一处的病损形成的窝洞。
扩展资料:1、Ⅰ类洞的制备:Ⅰ类洞多为单面洞,但当龋损波及颊、舌侧面时,应制成复面洞。
单面洞应底平、壁直,窝洞深度达釉牙本质界处。
较深的龋损不必要求窝洞底平整,在去尽腐质后可借助垫底形成平底。
复面洞时,颊面或舌面窝洞的龈壁应与牙长轴垂直,其近远中和颊舌宽度均不小于一点五毫米。
近、远中壁相互平行并垂直于龈壁,轴壁与龈壁垂直。
要面鸠尾固位形的洞形要求同单面洞。
鸠尾峡的宽度不小于一点五毫米,用高速气涡轮牙钻(裂钻)沿颊沟或舌沟向更面中央窝沟或远中窝沟扩展形成鸠尾形。
洞底髓壁与轴壁垂直,形成梯阶。
2、Ⅱ类洞的制备:Ⅱ类洞依病变破坏范围可制备单面洞或复面洞。
当病变已累及接触区时,应制备复面洞;若病变未累及接触区,为避免过多磨除健康的牙齿组织,可从邻面制备单面洞;如果从邻面操作极为困难,也可制成复面洞,从更面进行操作。
Ⅱ类洞多数情况下需制备成复面洞。
邻面部分制备:用裂钻从近远中边缘嵴处开辟洞口,钻轴与牙面垂直,洞口的大小与邻面破坏范围一致。
将邻面洞制备成盒状洞形,龈壁与轴壁垂直,宽度不超过两毫米。
颊舌壁位于自洁区并在要方略靠拢,使龈方颊舌壁间距略大于牙合方。
3、Ⅲ类洞的制备:视病变范围的大小和邻面的存在与否可备成单面洞或复面洞。
单面洞的制备:XX范围较小,龋洞的颊、舌壁有一定厚度且同时伴有龋损侧邻牙缺失,可制备单面洞。
用倒锥钻从邻面去除龋损腐质。
按单面洞制备方法将窝洞制备成与X牙邻面外形相一致的三角形,洞底与牙面形态一致呈凸形,深度达釉牙本质界即可。
窝洞的分类与结构

窝洞的分类与结构窝洞的分类: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类洞――为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I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V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I类洞-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发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窝洞结构:①洞壁――侧壁:与牙面垂直的洞壁。
包括冠部的釉质壁和牙本质壁、根部的牙骨质壁和牙本质壁(另外分类有颊壁、龈壁等)。
髓壁:位洞底覆盖牙髓的洞壁。
包括轴壁(与牙长轴平行)、牙合面髓壁。
②洞角――洞壁相交形成的角。
③洞缘――窝洞的侧壁与牙面相交成的边缘。
④窝洞的抗力形定义?抗力性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答: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的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是不折裂的形状。
基本结构及要求:1、盒面洞型――最基本的抗力形,底平壁直。
2、阶梯结构――双面洞的牙合面洞底与邻面洞的轴壁成阶梯,髓壁与轴壁相交的轴髓线角要圆钝。
3、洞深――釉牙本质界下0.2~0.5mm,即牙合面深1.5~2mm,邻面洞1~1.5mm(洞外形成圆缓曲线,去除无基釉,外形超过颊舌间距的一半的薄壁弱尖应减低)⑤窝洞的固位形定义?固为形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答:固位形:防止充填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
基本结构及要求:1、侧壁固位――即盒面洞形,最基本。
2、倒凹固位――在洞底侧髓线角点角等处向侧壁牙本质做潜入小凹或固位沟,以0.2mm为宜。
3、鸠尾固位(常用)――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峡部起扣锁作用。
多用于双面洞,后牙在牙合面做鸠尾,前牙在舌面做鸠尾。
后牙峡部宽度为颊舌尖的1/4~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1/3~1/2.4、梯形固位――多与鸠尾固位合用于双面洞,将邻面做成底大顶小的梯形。
龋病PPT课件

2023/12/17
21
三、龋 病 的 分 类
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龋病治疗
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
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
织不密合,形成微渗漏,都可产生龋病,称
继发龋。继发龋也可因治疗时未除净病变组
织发展而成。
2023/12/17
22
三、龋 病 的 分 类
2023/12/17
6
龋
病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过程 三、分类 四、龋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五、龋病的治疗 六、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2023/12/17
7
二. 龋 病 病 因
化学细菌学说 蛋白溶解学说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三联因素
四联因素
2023/12/17
8
二. 龋 病 病 因
2023/12/17
55
五、龋病的治疗
1.治疗原则 2.保守治疗 3.充填治疗
4.常用垫底、充填材料理化性质及其选择
5.深龋的治疗 6.牙体粘结修复术 7.龋病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
1.定义:龋病(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 影响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
2023/12/17
4
一、 龋 病 概 念
2.龋病的临床特征:牙体硬组织即牙釉质、牙本 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 化。初期龋坏的硬组织发生脱矿,牙釉质呈白垩 色。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呈黄褐色或 棕褐色。随着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分解的不 断进行,牙体组织疏松软化,发生缺损,形成龋 洞。牙齿一旦形成龋坏,则缺乏自身修复能力。
龋齿

龋病锁定[qǔ bìng]龋齿一般指龋病本词条由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周学东(主任医师)审核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汤亚玲(副主任医师)审核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
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
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
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目录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鉴别诊断5治疗6危害7预防1病因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寄生于其上的生物体)和时间。
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糖(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紧紧贴附于牙面,由唾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
这种获得性膜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袭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1.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2.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2)唾液在正常情况下,唾液有以下几种作用:①机械清洗作用;②抑菌作用;③抗酸作用;④抗溶作用。
black窝洞分类6类概念

Black窝洞分类的六类概念如下:
1. Ⅰ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沟的龋损所制备成的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颌面洞、上前牙腭面洞、下磨牙颊面2/3的颊面洞、上磨牙腭面2/3的腭面洞。
2. Ⅱ类洞:指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成的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颊面洞、邻舌面洞和邻腭面洞。
3. Ⅲ类洞:指的是发生在前牙邻面的龋损制备而成的窝洞,而且没有累及到切角部位。
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面洞、邻舌面洞和邻唇面洞。
4. Ⅳ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组成的窝洞,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切面洞。
5. Ⅴ类洞:指发生在患牙颊(唇)侧颈1/3的龋损制备而成的窝洞,包括前牙和后牙的颊舌面颈1/3洞。
6. Ⅵ类窝洞:指的是前牙切嵴上或者后牙牙尖上发生的窝洞,还有可能指的是双尖牙和磨牙的近中面-颌面-远中面的窝洞。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口腔科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简述窝洞的g.v.black分类 -回复

简述窝洞的g.v.black分类-回复窝洞(G.V.Black)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领域的分类系统,由美国牙科医生格雷罗.维特洛(Greorge V.Black)于1895年提出。
该分类系统将窝洞分为五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子类别,以便准确地描述和诊断窝洞。
窝洞的分类系统对于指导修复过程、判断修复成功与否以及设计适当的牙科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以下为对窝洞的g.v.black分类的简要介绍:一、Class I 窝洞(尖端洞)Class I窝洞是发生在牙齿顶部的小洞,通常发生于牙齿咬合表面的凹口处。
该类窝洞最常见于第一恒磨牙的咬合面,通常由于龋病、脱钙或其他原因导致。
Class I窝洞可分为Ia、Ib、Ic三种类型:1. Class Ia(直接面洞):位于咬合面的凹陷中,尚未扩及牙尖。
2. Class Ib(拓展面洞):位于咬合面凹陷中,已扩及牙尖。
3. Class Ic(间接面洞):位于咬合面凸起处尖峰附近的窝洞,可能涉及颊嵴或舌嵴。
二、Class II 窝洞(侧面洞)Class II窝洞发生在牙齿侧面,主要影响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区域。
该类窝洞通常由于脱钙或龋病导致,并且往往与咬合面的窝洞同时存在。
Class II 窝洞可分为IIa、IIb、IIc三种类型:1. Class IIa(直接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中面近齿颊尖峰凹陷中的窝洞。
2. Class IIb(拓展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中面近齿颊尖峰凹陷中,已扩及牙尖的窝洞。
3. Class IIc(间接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中面近齿舌尖峰附近的窝洞。
三、Class III 窝洞(前牙侧面洞)Class III窝洞发生在前牙侧面,主要影响近中面和远舌面的区域。
该类窝洞通常由于龋病或脱钙引起,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复。
Class III窝洞可分为IIIa、IIIb、IIIc三种类型:1. Class IIIa(直接前牙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舌面近齿尖峰凹陷中的窝洞。
口腔内科龋病2

1.2.后牙牙合面窝沟龋 3.磨牙颊面沟龋
4.牙颈部龋
5.后牙邻面龋 6.因阻生牙而致的邻面龋 7.前牙舌面窝龋 8.前牙邻面龋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及好发牙 龋病好发牙 不同牙齿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的特点,龋病 在各牙的发生率出存在着差别。
临床表现
依临床分(病变程度)
浅龋 中龋 牙本质浅层 深龋 牙本质深层
临床表现
依治疗分(龋损发生时间)
⑴ 原发性龋:未经治疗的龋坏 ⑵ 继发性龋:龋坏未去净 充填不严密→微渗漏 修复体边缘或周围牙体组织破裂
形成菌斑停留区
临床表现
依部位分
⑴ 窝沟龋 部位: 牙合面、颊、舌窝 特点: 口小底大,呈墨浸状
临床表现
依部位分
⑵ 平滑面龋 部位:接触点、牙颈部、舌面 特点:口大底小、潜行性破坏
龋
病
杨利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目标
1、了解龋病发病的四联因素、临床分类 2、了解窝洞的分类、结构和各部位的名称 3、掌握窝洞制备的基本原则 4、掌握银汞合金、复合树脂充填适应症、 窝洞制备特点、调制和充填 5、掌握深龋的治疗原则、洞形制备特点及 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及好发牙
龋病好发部位及牙面
不易发现
探诊探查 牙线检查 X线检查 刺激症状
粗糙 粗糙 可确诊
粗糙
无
无
无
可有
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龋病的诊断标准
中龋
部位 视诊 光滑面 口大底小,黑 色或棕褐色 窝沟 口小底大,黑 色或棕褐色 明显龋洞 粗糙、勾挂 可确诊 酸甜敏感,刺激去除,症状消失 邻面(接触点上) 咬合面边缘嵴黑色 或墨浸色
2、恒牙最易发生龋齿的部位是( A、咬合面点隙和裂沟 B、牙齿邻面和牙颈部 C、扭转和重叠的牙面 D、釉质发育缺陷牙面 E、不易被清洁的牙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龋病病因
一.概述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 硬组织发生慢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致龋有四联因素( 宿主)( 时间 )( 细 菌) (食物 ) 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 发生变化。
1.细菌菌斑
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 致龋特性:
①利用蔗糖的产酸能力 ②耐酸能力
机体的状态
慢性病者抵抗力低→易患龋!
4 时 间
釉质表面→釉牙本质界:2y的分类方法较多,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Black分类 以龋损发生的部位为基础, 将窝洞分为5类,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分类法。 I类洞 II类洞 III类洞 IV类洞 V类洞
I类洞
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 备成的窝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面洞、 上前牙腭面洞、下磨牙颊面2/3的颊面洞和 颊面洞、上磨牙腭面2/3的腭面洞和腭面洞。
③对牙表面的附着能力
牙菌斑
一种稠密的、不定形的、非钙化的细菌团块,是 致龋菌赖以生存和发挥致龋作用的生态环境。一 般的清洁措施不易去除
2 食 物
食物的成分 物理性能 产酸性
糖、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
硬度、精细程度、粘附性等。
宿主、时间
牙齿的结构、形态和排列
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
二类洞
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窝洞。包 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面洞、邻颊 面洞、邻舌面洞和邻邻洞。
III类洞
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 洞。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面洞、邻舌面洞 和邻唇面洞。
IV类洞
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切洞
V类洞
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l/3处的 龋损所备成的窝洞。包括前牙和后 牙颊舌面的颈1/3处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