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写作指导——以侧面描写传神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表现技巧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表现技巧一、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
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
[技巧指要]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也叫直抒胸臆。
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上文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
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写作指导:肖像描写如何“传神”_应用文

写作指导:肖像描写如何“传神”随着中考的步步逼近,很多同学感到时间的紧迫和自己的紧张。
阅读不知如何下手,作文不知如何开笔,很多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
以下是橙子整理的关于作文指导之,供大家参阅。
写作指导:肖像描写如何“传神”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进行描写。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育、经历、性格等的不同,必然会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因此,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深刻解读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可以形传神,进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际遇等内涵。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达到以形传神?首先,着意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特征进行肖像描写。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同样在现实社会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
因此在描写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仔细观察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独特之处来进行肖像描写。
例如:《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1 / 11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不是泛泛来写,而是抓住“眉”与“目”作为切入点重点来写,突出她的“娇”“弱”的气质。
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则让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
又如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关于老师蔡芸芝先生的描写:“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一颗美人痣,就足以写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丽,让我们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没有过多的语言,一句话就总括地勾画出了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鲁迅先生讲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作文小技巧: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课堂总结
1、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 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 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 2、侧面描写的作用是: 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使文章含蓄、客 观、有说服力,中心更突出,有利于烘托 人物形象 。 。 3、侧面描写的常用方法有: 以人衬人 以物(景)衬人
• 叮铃铃 …… 下课铃声一响,教室立 刻像炸开锅一样。小明坐在座位上 专心致志地看书,那样的专注入神 ,以至于我叫他几遍他都充耳不闻 ,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沐浴在知识的 海洋里,时而露出笑容,时而伤心 落泪,时而发呆.我拉住他让转身, 他竟吓了一大跳,真是个书迷。
• 只见她聚精会神地埋头计算,脑门上沁出 了一层细细的汗珠,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 切。 教室里不时传来同学们的笑声和喊声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 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 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 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 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 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 方法来解决 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 熟悉、喜爱的神态。
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 ……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 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 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 观众这样骚动。
——小仲马《茶花女》
常用方法
方法:以物(或景)衬人
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 的物或景。
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西施浣纱--沉鱼: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 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 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 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别号,在 附近流传开来。
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侧面描写

第二环节:
教师结合学过的课文《春》讲解侧面描写的概念,然后用两 篇短文巩固概念。(7)
第பைடு நூலகம்环节: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15分钟)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教学重点:掌握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习合理运用侧面描写。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侧面描写。 难点原因:学生写作中基本上没有侧面描写,即使偶尔情况下有,也是 无意识状态,通过这次训练,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写作。 突破途径:分析教材中的侧面描写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基本方法。 通过练习,强化巩固方法。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 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问题 讨论法、展示作品。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 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 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方法。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等。其作用是: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流程总的分七个环节, 第一环节讲故事激趣导入。第二环节结合《春》讲解侧面描写的 概念。第三环节,结合《口技》和《社戏》中的课文片段讲解侧 面描写的方法及作用。第四环节侧面描写的原则。第五环节,总 结本堂课内容。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教学反思。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 作文专题突破训练 刻画传神的人物——中考写“他”类 新人教版 新版

刻画传神的人物——写“他”类作文专题训练【学习目标】1.学会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他”。
2.能通过细腻的描写再现熟悉的“他”。
3.能在事件中展现个性鲜明的“他”。
4.能深入全面的刻画与众不同的“他”。
【考点聚焦】1.描写式刻画“他”,述外貌特征。
2.评价式刻画“他”,说精神品质。
3.事件式刻画“他”,点个性特点。
4.想象式刻画“他”,描过去未来。
5.综合式刻画“他”,呈鲜明形象。
【知识累积】要写好“他”,写活“他”,应把握如下内容。
1.描写人物的方法。
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肖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2.描写人物的技法。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简笔勾勒与工笔描绘;对比刻画与环境映衬;细节描绘与漫画描摹等。
3.描写人物的角度。
个体相与众生相;一人一事与一人多事;多事多人与多事一人;个人对比与个人群体对比等。
【卓越思维】所谓写“他”,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刻画,来表现其外貌特点、个性特征、思想情感等。
写活“他”,不仅要画其形、描其神,更应铸其魂。
写好“他”,应注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展开细腻的描写刻画人物。
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展开细腻的描写应注意三点。
描写要真实。
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不可一写正面人物就是完美无缺,一写反面人物就是一无所是,应该辩证的描写人物的优点与缺点,给读者真实的感受。
描写要细腻。
要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就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外貌,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和神韵;写动作,应精选动词,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写心理,应善于运用细腻的内心独白、梦境或幻境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写语言,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描写要抓住特点。
可运用生动的细节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可将不同人物或同一人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来抓住人物特征;也可利用其他人物的介绍、评价,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特征。
中考语文作文提分方法——8.侧面描写、另辟蹊径课件

有时候,为了特殊的需要,你甚至可以有意绕圈子,先通过几个层次 的侧面描写,层层铺垫,让主要人物“千呼万唤始出来”。
“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侧面描写往往能补偿 正面描写之不足,产生较好的辅助作用;但是,如果仅仅用侧面描写 来表现一个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很可能给人以藏身烟里雾里的感觉 ,正如仅凭一张大楼侧面的照片无法了解大楼的概貌一样。
用文字从侧面介绍人物,称为“侧面描写”,也称为“间接描写”或“虚 写”。具体做法是,被介绍的人物不出场,或即使出场却不表现,作者通 过描写与之有关的人或物,以到达表现特定对象的目的。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画,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画、渲 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特殊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 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 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春》 前两句写花多、花色、花味。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蜂之所以闹,蝶 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艳丽的花吸引了它们。
三.侧面描写的角度选择
侧面描写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侧面角度的选择,这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
精彩的侧面描写往往是以作者选择侧面视角的匠心独运为前提的。
“教室里鸦雀无声,瞬间过后,掌声如潮”就是着眼环境的侧面描写, 其作用属于第四类——借助环境反应的追根溯源,表现人物的摸个特 点。具体说就是借助同学的掌声,表现老师教学技艺之高深。
侧面添加条件
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条件限制。 我们在刻画人物时,适当的添加不利于主人公做某事的
作文小技巧: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1)

常用方法
方法:以物(或景)衬人
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 的物或景。
温故知新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课堂总结
1、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 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 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
2、侧面描写的作用是:
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使文章含蓄、客 观、有说服力,中心更突出,有利于烘托 人物形象 。 3、侧面描写的常用方法有:
以人衬人 以物衬人 以物衬物
)
的女乘客(
),( )的身体竟
让那车(
),车夫用尽全力保持车身
的平衡,奋力前行。
锦上添花
夏日,一场滂沱大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雨雾 模糊了三轮车夫的视线。(以景衬人)只见他皱着眉 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 脚下生锈的踏板,发出刺耳的嘎吱声(。以物衬人) 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 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 一片。车上的女乘客紧紧缩在一旁,肥胖的身体竟 让那车微微向右倾斜,(以人衬人)车夫用尽全力保 持车身的平衡,奋力前行。
景物描写
记叙 对象 人物描写
表 描写
达 方
议论
角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面描写
式 说明
侧面描写
抒情
正面描写
又称直接描写 人物的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 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特 点的描写方法。
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侧面描写+例文+解析

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侧面描写+例文+解析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侧面描写[基础知识]你如果准备用照片的形式向别人介绍一座大楼,那么,除了应向别人提供正面的照片外,还应向别人提供侧面、背面甚至顶部的照片。
同理,你如果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个人,除了从正面进行介绍外,最好再从侧面进行一番介绍;这样,出现在别人面前的就将是一个立体的、全面的人。
用文字正面介绍人物,称为“正面描写”,也称为“直接描写”,或“实写”。
具体做法是,让被表现的人物直接出场以展现自己的性格。
用文字从侧面介绍人物,称为“侧面描写”,也称为“间接描写”或“虚写”。
具体做法是,被介绍的人物不出场,或即使出场却不表现,作者通过描写与之有关的人或物,以达到表现特定对象的目的。
侧面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你可以借旁人之口,将被表现人物的言行告诉给读者。
也就是说,读者不是直接从作者的笔下了解被表现人物的言行,而是从文中旁人之口间接对被表现人物的言行有所了解。
第二,你可以借旁人对被表现人物言行的反应,将被表现人物介绍给读者;读者通过旁人的反应,从侧面了解被表现人物。
就如刘鹗《老残游记》,作者通过描写戏园观众的鸦雀无声来表现王小玉的艺术才华。
第三,你可以也可以泼墨于主人公周围的人物,借这些人物的言行从侧面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同时表现主人公形象的普遍意义。
就如《老残游记》中作者先让黑妞出场以从正面衬托王小玉的艺术才华一般。
第四,你可以也可以对被描写人物的有关物件进行描写,通过这种描写从侧面表现被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五,你可以还可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
有时候,为了特殊的需要,你甚至可以故意绕圈子,先通过几个层次的侧面描写,层层铺垫,让主要人物“千呼万唤始出来”。
“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侧面描写往往能弥补正面描写之不足,产生较好的辅助作用;但是,如果仅仅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很可能给人以藏身烟里雾里的感觉,正如仅凭一张大楼侧面的照片无法了解大楼的概貌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写作指导——以侧面描写传神美文如美女,三分丽质,七分妆扮。
对于美文,这“天生丽质”,就是正面刻画的主要人物及其所做的事件。
而罗裙、金钗诸多妆扮饰品,则是侧面描写——即作者刻画主要人物(小说为主人公)的同时,刻画其他的人、现场的物,事件发生的环境以及影响人物行为的客观条件。
一、侧面刻画人物
1、在文中的位置——必须放在正面刻画之后,以侧面人物的反映,突出正面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情感。
之所以放在正面描写之后,是因为这一部分是正面描写内容对应的结果,正面描写内容是这部分内容之因,二者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才能通过侧面表现正面!
2、侧面人物的选择——侧面描写的人物必须在事发现场;既可以是事发现场的一个相关人,也可以是多个人。
3、侧面人物的刻画目的——刻画侧面人物必须为表现正面人物服务。
不能正面描写体现一个表意倾向,侧面描写体现另一个表意倾向,二者南辕北辙或风马牛不相及,写得再好也属于废话。
4、侧面人物运用的次数——可以一个人物运用一次,也可以一个人物运用多次。
但运用多次必须分散在不同的情节或细节里,散花点染,体现变化,不能千篇一律。
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一段: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
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
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
”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郑屠道:“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
十斤去。
”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
”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
”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扰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叫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洒家,谁敢问他?”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
”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
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
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
”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
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
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众邻居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
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在这一段描写中,作者为表现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勇武善战,正面刻画鲁提辖戏耍、击打镇关西,侧面刻画了镇关西、店小二、众邻居、十来个伙计以及过路的人。
作者在刻画这些侧面人物时,运用的方法各有不同:镇关西,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又是侧面人物,具有双重身份,描写次数最多;店小二在这一情节里反复刻画了三次;众邻居、十来个伙计以及过路的人只点了一笔。
二、侧面刻画事物
1.事物的选取——必须是现场有的事物;虚构的事物也必须是当时的季节时令、地域空间和场合可能有的,不能随意刻画。
2.事物的运用——(一)可以借物喻人,借物的形象、物的特点,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特点;(二)可以接物给人的感受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品质、心理、灵魂。
3.详略要求——在叙事中加入物的侧面描写,要描写生动传神,文数要如厨师放盐,少而恰到好处。
4.刻画手法要求——(一)拟人化手法,因为这里对物的刻画常常加入人的主观色彩,物质并没有刻画的某种属性;(二)实写时,要抓住事物和正面人物相似或类似的某一方面特点,借物育人。
(三)虚写时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为表现正面人物服务。
最忌讳的现象是:无目的,无选择,现场有什么,就写什么;事实是何种状态就描写成怎样的状态,变成一种无灵魂的照片式的描写。
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老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粉笔,小指伸直,以指尖为顶点,轻轻一转,瞬间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流畅浑圆的正圆。
教室里鸦雀无声,瞬间过后,掌声如潮。
窗台上的杜鹃花开得正艳,那鲜红的花朵一如兴奋得泛红的脸,在微风中微微颔首,似乎也在表达着一种钦佩和赞叹!
这段文字中,对杜鹃花的描写,就是借助事物来表现人的侧面描写。
用字不多,但很传神。
三、侧面刻画环境
1、环境范围的选择—(—)是事件发生时,对事件中人的行为、心理有影响的有效环境,不应该无限拓展;(二)是被空间隔断局限的环境。
后者可以写被限制的空间环境,还可以写与之相邻的可见、可听、可感的事物。
如空间局限在室内,可以写透过玻璃可见的树木、小鸟等,可写隔着墙能听到的风声、水声、鸟鸣等。
2、环境作用的把握——(一)借助环境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情绪、情感;(二)刻画恶劣环境,反衬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的某种品质;(三)刻画温馨美丽的景物,以景物之美、环境之美,正衬人物想象,凸显人物内在品质之美;(四)借助环境反应的追根溯源,表现人物的摸个特点。
3、环境描写要遵守的原则:(一)构成环境的事物要客观存在,虚构要符合时间和地域;(二)这些事物无论是个体还是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环境,必须发挥同一作用,符合表现需要;(三)构成环境的事物顺序安排要符合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要求,不能颠三倒四。
4、刻画环境的角度要求:刻画构成环境的具体事物时,要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内心感受多个角度刻画事物,角度单一则表现力差。
范例同上。
“教室里鸦雀无声,瞬间过后,掌声如潮”就是着眼环境的侧面描写,其作用属于第四类——借助环境反应的追根溯源,表现人物的摸个特点。
具体说就是借助同学的掌声,表现老师教学技艺之精湛。
四、侧面添加条件
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条件限制。
我们在刻画人物时,适当的添加不利于主人公做某事的条件,运用反衬手法,可以突出他的正面形象,突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同时我们也可以为反面人物添加有利于他做好事的条件,然后再刻画他坚决不做好事,以反衬手段突出人物的反面形象,揭露其恶劣本质。
例如:
早晨起来,母亲觉得自己的头似乎笔平时大了一圈,里面仿佛盛满了水,一测体温——
39度。
本来想好好休息一天,无奈选择了陪母亲去医院。
没想到,刚从医院出来,就在门口捡到一张崭新的银行卡。
扶着依旧昏昏沉沉的母亲,我知道自己必须快些送母亲回家,让她早点躺下休息,然而一想到丢卡人那种焦急的神情,往前迈出的腿,还是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如果丢卡人正急着用这笔钱救命怎么办?还是等等吧!
在这个例子中,主人公母亲得病,就是一个不利于她停下来等丢卡人的条件,运用反衬,加上了这个条件,进行侧面烘托,主人公的拾金不昧、舍己为人精神就会更加突出。
小结:侧面描写可选择的对象有侧面人物、侧面事物、侧面环境、侧面条件四个对象可选。
选哪个?一处选几个,总共选几个,要根据写作需要和客观条件,自己做出选择。
选得好,写得好,与正面描写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自己本来一般的文章,成为阅卷老师赞叹有加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