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方法选择错误

合集下载

医学论文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错误大全

医学论文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错误大全

医学论文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错误大全在医学研究领域,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应用对于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医学论文中,我们常常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统计分析方法错误,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还可能导致错误的临床决策。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错误。

一、样本量不足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如果样本量过小,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总体的特征,导致统计效能不足,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如,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时,如果每组的样本量只有十几例,那么很可能因为偶然因素而得出错误的差异结论。

二、数据类型错误医学研究中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计量数据(如身高、体重、血压等)、计数数据(如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等)和等级数据(如病情的轻、中、重)。

如果对数据类型的判断错误,就会选择错误的统计分析方法。

例如,将本来应该是计数数据的治愈率当作计量数据进行 t 检验,这是不正确的。

三、忽视数据分布许多统计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数据分布条件。

例如,t 检验和方差分析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如果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而强行使用这些方法,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如果不满足正态分布,可以考虑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如秩和检验。

四、多重比较问题在医学研究中,常常需要进行多个组之间的比较。

如果不注意控制多重比较带来的误差,就会增加得出错误阳性结果的概率。

例如,在比较多个药物剂量组的疗效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校正(如 Bonferroni 校正),就可能因为多次比较而错误地认为存在显著差异。

五、相关与回归分析的错误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但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在医学论文中,有时会错误地将相关关系解释为因果关系。

回归分析中,自变量的选择、模型的拟合度评估等方面也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没有考虑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导致回归结果不准确。

六、生存分析的错误生存分析常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成品油质量检验中的常见问题浅析

成品油质量检验中的常见问题浅析

成品油质量检验中的常见问题浅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成品油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在成品油质量检验过程中,常见一些问题,那么下面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浅析。

一、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成品油质量检验的第一步,因此样品采集必须要准确,否则后续的工作都将失去意义。

常见的样品采集问题有以下几点:1.采样器的选择不正确:采样器的选用应该与要检测的产品类型相对应,例如,用于汽油样品采集的采样器和用于柴油样品采集的采样器应该不同。

2. 操作不规范:如果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引入外界污染物质,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

3. 样品数量不足:样品数量不足,会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应该确保样品数量足够,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样品运输在成品油质量检验过程中,样品的运输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不正确的运输印象安拉的物性参数和化学成分分析。

常见的样品运输问题有以下几点:1. 油样的储存和载运:假如在储存和运送的过程中不得当,成品油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应该防止成品油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混淆或者外界污染。

2. 运输时间:成品油的时间和运输距离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合格成品油的质量,而时间过短会使样品变质及降低变异度。

三、检验方法成品油质量检验中,检验方法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的检验方法会导致不同的检验结果。

经常使用错误的方法对成品油进行检查会导致错误的输出结果,而且是造成原因错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 方法选择不正确:选用检测方法要符合标准技术要求,检测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产品类型和与检测之需要。

2. 操作不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规范操作,采取正确的测量和处理手段,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检测设备元素分析设备、物性参数测定设备等成品油质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及保养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 设备不灵敏:如果设备不灵敏,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或者无法检测出来。

19科学概念、科学研究方法(原卷版+解析)

19科学概念、科学研究方法(原卷版+解析)

2022年浙江中考科学一模二模试题分类重组 19 科学概念、科学研究方法一、单选题1.(2022·定海模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

下列现象或证据与假说对应的是()A.a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葡萄干镶嵌原子模型.B.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海底扩张说C.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D.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拉马克“用进废退”进化论2.(2022·滨江模拟)建立模型有助于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不属于模型法的是()A.细胞结构图B.磁体周围磁感线C.电流表符号D.气球充气反映星系运动特点3.(2022·龙泉模拟)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表示正确的是()A.B.C.D.4.(2021·鄞州模拟)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推论结果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5.(2022·滨江模拟)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仅有一种元素组成,所以仅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碳酸氢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6.(2022·滨江模拟)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监测的污染物之一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7.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

检验科常见质控问题与解决方案

检验科常见质控问题与解决方案

检验科常见质控问题与解决方案在检验科工作中,常见的质控问题是影响工作效率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结果可靠性。

本文将就检验科常见的质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常见的质控问题1. 仪器校准不准确在检验科工作中,仪器的校准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如果仪器的校准不准确,会导致结果误差增加,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2. 样本标识错误样本标识错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结果错误地归属给患者,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

这种问题通常发生在样本采集、标识和运送的过程中。

3. 质控品使用不当质控品是检验科常用的一种质控手段,可以帮助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但是,如果质控品的使用不当,比如温度控制不当或保存时间过长,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 检测方法不合理在检验科工作中,不同的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本类型和指标。

如果选择的检测方法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结果偏差或者错误,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二、解决方案1.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为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需要定期进行仪器校准。

可以制定一个校准计划,包括校准的时间、方法和标准,确保仪器始终处于准确状态。

2. 加强样本管理为了避免样本标识错误,可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比如规范样本采集和标识的流程、对样本进行二次确认、建立样本追踪系统等,确保样本的标识准确无误。

3. 规范质控品使用对于质控品的使用,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包括质控品的储存条件、使用方法和有效期限等。

定期对质控品进行检查,并保证其在有效期内使用。

4. 优化检测方法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样本的特点和待测指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可以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和比对,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通过合理的质控措施和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科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

希望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对检验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检验科常见检测误差的原因分析

检验科常见检测误差的原因分析

检验科常见检测误差的原因分析在检验科中,检测误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常见的检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检验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 仪器设备问题仪器设备是检验科进行检测的基础,其性能和使用情况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常见的仪器设备问题包括:仪器老化、精度不足、校准不准确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 检测方法选择错误不同的样品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错误的检测方法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例如,某些样品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预处理方法,否则将无法准确测量。

因此,在进行检测前,必须仔细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并遵循标准操作程序执行,以减少误差的发生。

3. 操作人员技术和经验问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不熟悉测试方法或对样品处理不当都会引起误差。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水平提升,确保其对检测方法和操作流程的熟悉和正确理解。

4. 样品质量问题样品的质量状况也是产生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样品的污染、保存不当、超过保质期等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

在进行检测前,必须确保样品的质量良好,并采取适当的保存和处理方法,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 环境条件影响环境条件的变化也可能引起检测结果的误差。

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都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环境条件对结果的影响,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校正和修正操作。

6. 数据处理和记录错误数据处理和记录错误是常见的人为误差来源。

操作人员在数据处理和记录过程中的失误,比如计算错误、录入错误等,都会导致最终结果的偏离。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应当建立严格的数据处理和记录规范,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监督。

综上所述,检验科常见的检测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仪器设备问题、检测方法选择错误、操作人员技术和经验问题、样品质量问题、环境条件影响以及数据处理和记录错误等。

医学论文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错误大全

医学论文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错误大全

医学论文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错误大全在医学研究领域,准确和恰当的统计分析是得出可靠结论的关键。

然而,在众多医学论文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统计分析方法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差甚至错误解读,从而影响医学研究的质量和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错误。

一、样本量计算错误样本量的合理计算对于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许多研究在设计阶段未能充分考虑研究的主要目的、预期效应大小、检验效能以及显著性水平等因素,导致样本量过小或过大。

样本量过小可能使研究无法检测到真实存在的差异,从而得出假阴性结论;样本量过大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可能增加研究的复杂性和误差。

例如,在一项比较新药物与传统药物疗效的临床试验中,如果预期的疗效差异较小,而研究者没有充分考虑这一点,计算出的样本量不足,那么即使新药物实际上更有效,也可能由于样本量的限制而无法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二、数据类型错误医学研究中数据类型多样,包括计量资料(如身高、体重、血压等)、计数资料(如疾病的发生例数、治愈例数等)和等级资料(如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

错误地判断数据类型会导致选择错误的统计分析方法。

例如,将原本属于计数资料的数据(如疾病的治愈与未治愈),错误地当作计量资料进行 t 检验,这样得出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反之,将计量资料当作计数资料处理,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

三、选择错误的统计检验方法不同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需要相应的统计检验方法。

常见的错误包括:在多个组间比较时,错误地使用 t 检验而不是方差分析;在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中使用参数检验方法;在不符合独立性假设的情况下使用独立样本检验等。

比如,在比较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时,应该使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的KruskalWallis 检验,而不是多次进行两两t 检验,因为这样会增加一类错误(即假阳性)的概率。

四、忽视方差齐性检验在进行 t 检验和方差分析时,通常需要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误差可能会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偏差,因此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

一、误差的原因1.1 样本采集不规范血液检验的结果受到样本采集的影响,如果样本采集不规范,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比如采血时未按规范消毒皮肤、采血时把血样放在了不适合的试管中等。

1.2 采血管粗细与试管类型选择不当采血管粗细与试管类型选择不当也会导致误差。

采血时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粗细的采血管,试管类型也应该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试管,以防止脱钠或者脱钾。

1.3 血液样本不新鲜血液样本的新鲜度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血液样本在采集后存放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某些检验项目的结果偏离正常值。

1.4 血液稀释不当在血液检验中,某些指标需要进行稀释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如果稀释比例不合适,就会导致结果失真。

1.5 检验方法选择不当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如果选择的检验方法不合适,可能会导致误差。

比如选择了不适合的分析方法、检验方法操作不当等。

1.6 仪器故障仪器故障也是导致血液检验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仪器不正常,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出现漏报和误报。

2.1 规范样本采集规范的样本采集是避免误差的关键。

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规范的样本采集技术,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2.3 保存血液样本新鲜在采集血样后,应尽快送至检验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存放时间过长导致样本不新鲜。

2.4 血液稀释与检验方法选择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稀释比例和检验方法,确保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2.5 定期维护仪器定期维护仪器,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对于发现故障的仪器应该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2.6 质控措施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严格按照质控要求进行操作。

ISO17025-2017检验检测实验室主要风险评价分析及应对措施

ISO17025-2017检验检测实验室主要风险评价分析及应对措施

ISO17025-2017检验检测实验室主要风险评价分析及应对措施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条款8.5提出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在设备校准、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和监督等方面引入风险管理的概念,要求实验室应充分考虑检验检测活动中的风险和机遇,确保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结果,并增强实现自身目的和目标的机遇,预防、减少检验检测活动中的不利影响和可能的失败,但对于从事检验检测的实验室存在哪些具体风险,风险后果如何并没有太多说明。

一、何谓风险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和/或消极的,是与最初期待结果的偏差。

而目标可以区分为不同方面,并体现在诸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和过程等不同的层次上。

风险应对是基于风险的性质,由决策主体考虑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接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

二、实验室的主要风险作为检验检测实验室,提供给社会的产品是数据、结论等信息,并以证书报告的方式体现在大众面前。

这些信息具有公证作用,结论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生产方、销售商和用户的切身利益。

不准确的检测结论会影响使用报告的人员、部门的最终判断,给社会带来伤害,使实验室公信力受损,甚至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作为检验检测实验室应该主动识别实验活动中的风险并进行有效管控,确保能够将科学公正的证书报告给到委托方。

1.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相关的风险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是进行检验检测工作的基础,不能正确获得开展实验室活动所需的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与实验室活动不匹配,将会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

设施和环境条件方面主要的风险包括以下方面。

设备的参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影响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设备性能得不到保持,设备被意外调整导致得出的结果偏离或失效。

没有实施设备期间核查、期间核查记录弄虚作假。

没有按照计划进行计量,导致设备超过计量时间;或者是重要设备关键参数/值没有校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统计学论文错误辨析报告
论文一:陈宁勇,周英,董勤,周春祥.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0,06:462-466.
【错误一】作者对上表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是X2检验,这是错误的。

该资料属于单项有序的RXC表,属于等级资料,对于等级资料科采用Ridit分析或秩和检验,而不应用RXC的X2检验,RXC表的X2检验只能两组内部构成是否相同或频数的分布是否相同,不能检验疗效有无差别。

所以对上表采用的正确方法应该是Ridit分析或秩和检验。

【正确做法】单项有序行×列表应使用秩和检验。

(1)建立假设:
H0:两组临床疗效分布相同;
H1:两组临床疗效分布不同。

取α=0.05。

(2)计算:
1)编秩:将两组数据按等级顺序由小到大统一编制。

2)求各组秩和
3)得出结论
论文二:陈宁勇,周英,董勤,周春祥.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0,06:462-466.
【错误二】只是简单提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没有详细说明组间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检验如何操作。

【正确做法】详细说明组间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检验,给出具体的统计量以及P值。

论文三:张海荣,赵红.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高血压合并中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08:550-552.
【错误三】对计量资料应当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而采用不同的描述方法,符合者一般采用“均数±标准差”或“均数±标准误”表示,而不符合者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来进行表示,不按上述规定进行描述者均属于错误描述。

文中对于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计量资料未经正态性检验而直接将数据描述成“均数±标准差”或“均数±
标准误”。

【正确做法】将实际测得的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查,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则可将数据描述成“均数±标准差”或“均数±标准误”;如果不服从正态分布,则应列出所有数据。

论文四:孙远征,耿智馨.针刺风池对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06:459-460.
【错误四】只说随机分组,并没有说明具体分组方法。

【正确做法】具体说明随机分组的方法。

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论文五:王爱珍,蔡治宾,吴罗杰.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初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05:43-44.
【错误五】:数据分布不属于正态分布:该资料通过对比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评价实验的疗效但数据显示,表中肝肾阴虚型肾素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原则,即平均数大于2倍的标准差,因此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可信。

【正确做法】:该统计学分析应对重复统计的评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再利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分别对两组的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进行t检验,计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用成对t检验的方法处理两组的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