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展事件驱动过程链(eEPC)的企业业务过程 模型的仿真
ARIS实战(一)-初步了解ARIS

ARIS实战(一)-初步了解ARISARIS是由德国Saarbrucken大学希尔教授提出的集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由于希尔教授创立的IDS公司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完整的ARIS建模分析软件工具(ARIS Toolsets),将各个视图的信息进行了有效的关联,并提供了基本的仿真分析手段,因此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全球最大的ERP软件供应商SAP注资IDS公司,使用ARIS作为SAP软件实施前期进行企业建模、分析、诊断的工具,并指导SAP的实施,这使ARIS得以在企业建模、经营过程重构的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一。
什么是ARIS?ARIS(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0是德国Saarbrucken大学希尔教授提出的一种基于过程的模型结构。
面向企业,ARIS体系结构中模型描述了企业的组织视图、数据视图、过程/功能视图和资源视图,这四个视图的发展过程是相对独立的,通过控制视图来描述四个视图之间的关系,这是ARIS区别于其他体系结构的重要特征。
(1)ARIS是一个体系架构,基于企业业务流程全面分析的信息系统继承构架。
(2)ARIS是一套方法论,提供了一套如何定位于关键问题,并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和集成的方法。
(3)ARIS是一套理论体系或是一种概念。
是在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并又得到大量实践验证的理论,是分析描述企业业务流程的前提。
(4)ARIS是一系列描述企业业务流程的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做到从AS-IS(现有流程分析)到To -Be(未来流程概念)的详细分析与设计直到优化,从而达到企业业务目标的实现。
(5)ARIS是一套软件平台或是一种工具,是辅助进行业务流程分析、优化和集成信息系统的软件平台和工具。
.二.ARIS与CIM-OSA的关联CIM-OSA体系结构将企业模型视为一个三位的模型。
视图维定义功能视图、信息视图、组织视图和资源视图从四个不同侧面描述企业。
基于扩展事件驱动过程链(eEPC)的企业业务过程 模型的仿真

连续改善,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知识化、企业间 映实际问题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 Petri网只用“位
的集成、管理规范化等。企业业务过程模型仿真的 置”和“转换”两种图形描述离散事件系统的动态
目的是定量分析企业经营过程运行的各项性能指标, 过程,具有很强的数学基础,适于分析系统的动态
如企业过程的运行时间、运行成本和资源利用率等, 性;IDEF 方法是一种结构化的建模方法,多用于描
活动时间=工作时间+等待时间
改资源的工作时间表等。
等待时间=等待资源时间+阻塞时间+非活动
通过多次修改企业业务过程模型及仿真环境,
时间
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企业业务过程模型和优化企
在对多次仿真运行的结果进行分析之后,通常 业的经营过程。
还要修改企业业务过程模型或重新定义仿真环境。 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目的:
此外,设置仿真参数时还要设置事务生成器。 事务可以理解为来自外界的企业业务过程的驱动力, 一般作用于企业业务过程模型的第一个活动,或者 作用于模型中其它外界信息进入口。在实际的企业 业务过程中,事务是由外界(如顾客下达订单)产 生的,而在仿真过程中,事务由仿真系统产生,因 此,定义仿真环境时要设置事务生成器,使仿真系 统能够根据事务定义自动产生事务,推动仿真的运 行。事务生成器的不同设置会对仿真结果产生重要 影响。一般来说,设置事务生成器时要确定事务产 生的规律、数量(如订单到达的时间分布)。
时间是衡量企业经营过程优劣的一个重要指 标。总体的经营过程时间(如过程周期时间)反映 了企业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时间越短,说明企业 满足顾客新的需求越快,越有机会获得市场商机。 对于服务型行业来说,顾客等待时间短也意味着服 务质量高。而考察分类的过程时间(如活动的执行 时间和等待时间)还可以分析业务过程模型的运行 性能。因此仿真实验中我们重点考察时间参数。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流程设计与应用_赵杨

3 基于 ARIS 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 控制流程建模
随着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快速发展,移动服务质量 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各大图书馆都在积 极开展移动服务质量评价与控制工作,但尚未形成规
范、可行的流 程 体 系。本 文 以 武 汉 大 学 移 动 图 书 馆 服 务为例,应用 ARIS 方法进行服务质量控制流程设计与 建模。 3. 1 流程建模背景介绍
服务质量控制流程设计目标出发,引入 ARIS 方法探讨 流程设计机理,结合具体实例构建流程模型并进行实 践检验,旨在为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 提供有益参考。
1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流程设计 目标
移动图书馆服务拓展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 广度,使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变得更加多维和复杂,服务 质量控制难 度 也 随 之 加 大。在 这 一 背 景 下,图 书 馆 需 要以流程化管理思想规范移动服务环节,推动多元服 务主体的协同合作,为移动服务创新与发展提供有效 的质量保障。总 体 而 言,图 书 馆 进 行 移 动 服 务 质 量 控 制流程设计的目标在于: 1. 1 建立系统、规范的服务质量控制流程体系
基于海关物流通关流程优化研究

基于海关物流通关流程优化研究摘要:基于通关流程优化程度在海关物流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分析了通关流程再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扩展事件—过程链(eepc)的分析矩阵,着重对海关物流通关流程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这对于改善当前我国通关流程现状、减少平均通关时间均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海关;物流;通关流程;petri网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一、引言通关流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情况,狭义的通过流程仅仅指现场通关管理,也就是从开始申报到放行货物的整个过程;广义的通关管理除了现场通关管理以外,还包括通关前企业评估管理以及通关后复核稽查管理。
当前,我国各海关物流通关流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口岸通关效率偏低,还有待提高;第二,一线工作压力偏大;第三,现有的作业模式还比较落后;第四,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流畅等等;由此可见,我国海关物流通关流程优化程度还不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以下就着重针对我国海关物流通关流程的优化状况进行一些研究。
二、关于通关流程再造理论的分析1.扩展事件-过程链的要素构成扩展事件-过程链,即eepc(extended event-process chain)由五大基本要素所构成,即事件、过程、分支、等待、流;其中事件、过程、分支、等待本为epc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把“流”这一概念加上,则扩展事件-过程链可基于图形来表示;在进行软件测试过程中,有其相应的表示方法,具体如下表所示:①事件,用带有事件名称及tbc的圆圈来表示。
②过程,以带有构件名称、构成数量矩形及处理时间来表示。
③分支,表示符号为内部标明分支所根据的条件的菱形来表示。
④等待,应带有w这个字母的圆圈及等待所需时间来表示。
⑤流,用带有用户整个过程及事件所花费的时间的箭头来表示。
2.扩展事件-过程链的主要特征2.1 时间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建模方法

第二章制造业信息化的建模方法制造业信息化中很重要的工作是对信息化对象进行建模,包括功能模型、组织模型、过程模型、信息模型和知识模型的建模,其作用是帮助信息化咨询人员、开发人员和用户进行沟通和知识转移,帮助确定信息化的需求,帮助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等。
制造业信息化建模需要一套体系结构的支持。
2.1节将首先讨论制造业信息化建模方法的需求,然后介绍国际上两个著名的制造业信息化建模体系结构,以及制造业信息化的L3型体系结构。
2.2节将介绍若干制造业信息化模型设计方法,包括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功能模型设计方法、社会-技术系统模型设计方法、面向软件开发的建模方法等。
2.3节将分别介绍一些常用的功能、组织、过程、信息和知识模型。
2.1 制造业信息化建模需求和体系结构2.1.1 制造业信息化建模方法的需求制造业信息化建模方法的需求主要是:不同专业技术和知识交流的需要、软件工程的需要、制造企业间信息交流的需要。
1. 不同专业技术和知识交流的需要制造业信息化需要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产品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
例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熟悉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人员协同开发;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需要熟悉信息技术和产品设计技术的人员协同开发;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需要熟悉信息技术和产品工艺技术的人员协同开发。
如果对整个企业进行信息集成,则需要熟悉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产品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
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都熟悉各种技术。
因此需要建立包括有关方面人员的项目组,在项目开发和实施中,进行各种业务知识的交流。
为此,需要有一套能够完整描述业务过程、信息系统等的模型。
2. 软件工程的需要软件工程就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工程是一门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软件工程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方法、工具和过程。
在早期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纯属一种开发人员个体单干的智力产品。
面向业务流程关键业务节点识别模型

面向业务流程关键业务节点识别模型谢丽霞;倪慧玉【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49)2【摘要】针对业务连续性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业务流程关键业务节点识别模型。
首先,分析业务流程获取待评估节点集,依据业务节点重要性量化节点重要性评估属性,结合待评估业务节点集和业务节点评估属性量化值构建业务节点重要性决策矩阵。
其次,从主观、客观两个维度对业务节点评估属性权重进行改进,构建业务节点重要性组合权重决策矩阵,并采用AE-VIKOR方法计算业务节点重要性系数,进而识别关键节点。
最后,当某一系统发生安全事件时,通过对比分析关键业务的执行情况和其他业务的执行情况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证明面向业务流程关键业务节点识别模型有效性和精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采用AE-VIKOR方法计算得到节点重要性系数,依据节点重要性系数识别业务流程中的关键业务节点。
实验进一步对比分析关键业务节点和其他业务节点对业务连续性影响,并对比AE-VIKOR方法和其他方法以及不同决策系数选取的识别结果,结果证明模型识别的高效性和精确性。
【总页数】8页(P190-197)【关键词】信息安全;关键业务节点;AE-VIKOR;业务连续性【作者】谢丽霞;倪慧玉【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9【相关文献】1.一种面向业务流程模型的仿真验证方法2.带数据流的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模型变化传播Petri网方法3.一种面向业务流程模型的仿真验证方法4.企业业务流程及核心业务流程的识别5.制药企业进销存业务流程优化中的关键业务流程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能信息系统业务事件驱动机理分析与运维模型优化研究

智能信息系统业务事件驱动机理分析与运维模型优化研究作者:张向聪张潺杨莹王冰洁王磊陆思羽来源:《粘接》2023年第10期摘要:随着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电力信息系统逐步增多,运维压力不断增大。
为解决多个电力信息系统运维日志关联解析弱,信息系统故障分析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电力信息系统日志标准化解析方法。
通过业务事件驱动机理,实现了跨业务条线的电力信息系统日志映射;通过关键词匹配算法实现信息系统故障分析、预警。
该方法在某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进行仿真验证,其电力信息系统运维分析准确率为99.36%。
所提方法能提高信息系统运维分析准确率,提升电力信息系统健康运行水平及运维管理工作的质效。
关键词:业务事件驱动;哈希算法;电力信息系统;日志映射;关键词匹配;运维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922(2023)10-0181-04Research on analysis of business event driving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ode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ZHANG Xiangcong,ZHANG Chan,YANG Ying,et al.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the number of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and the pressure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To address the issues of weak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logs and low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system fault analysis,a business event driven standardized analysis method for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 logs is proposed.Through the business event driven mechanism,the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 log mapping across business lines has been achieved;Through the keyword matching algorithm,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ault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are realized.This method was simulated and validated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ranch of a certain provincial power company,and its accuracy in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nalysis was 99.36%.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nalysis,enhance the healthy operation level,and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work.Key words:business event driven;hash algorithm;power information system;logmapping;keyword matching;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隨着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在运的信息系统数量逐步增多,形成了信息系统软、硬件种类、品牌、版本多的运行现状,供电企业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运维压力持续增大[1-2]。
EPC模式优缺点

EPC模式优缺点EPC模式(Event-driven Process Chain,事件驱动过程链)是一种流程建模方法,通过建立事件驱动的线型网络,描述了一系列事件和过程在系统中的流动和交互。
EPC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管理中,有着一些明显的优点和缺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EPC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易于理解和可视化:EPC模式使用了直观的图形符号和线型网络,能够清晰、简洁地描述业务流程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这样,不仅使得业务流程更容易理解,还方便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因此,EPC模式在组织中的推广和应用非常方便。
2.提高了业务流程管理的效率:EPC模式中的事件和过程是基于实际的业务流程进行建模的,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瓶颈点。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企业可以优化或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3.支持动态、灵活的流程变化:EPC模式中的事件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触发不同的过程,这种事件驱动的特性使得EPC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只需要对相应的事件和过程进行调整或修改,而无需对整个流程进行重构。
这种极大的灵活性对于经常面临需求变化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4.支持更好的决策和规划:EPC模式的建立可以使企业更好地理解其业务流程,并揭示出隐藏的信息和问题。
基于这些信息,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规划。
例如,通过分析EPC模式中的事件和过程,企业可以了解到哪些环节造成了成本增加,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成本。
缺点:1.缺乏严格的语法规则:EPC模式缺乏严格的语法规则和标准,这使得不同的模型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和解释。
这种灵活性简化了建模的过程,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混乱和误解的可能性。
因此,在使用EPC模式时,需要明确规定模型的建模约定和解释方式,以确保整个模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不适用于复杂或大规模系统:尽管EPC模式可以有效地描述简单和中等复杂度的业务流程,但当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或规模庞大时,EPC模式的可扩展性和应用性会受到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真系统模拟活动执行的具体操作对用户来说
第 26 卷 第 2 期 2004-02 【19】
(2)优化企业经营过程。企业业务过程仿真的 一个重要目的是比较多种经营过程的设计方案,以便 从中选择最佳方案。由于修改企业业务过程模型 (包括调整模型的结构和修改模型的参数)或重新定 义仿真环境可以模拟实际经营过程或运行环境的变 化,因此修改过的企业业务过程模型和仿真环境可
4 应用实例
本文选取某机械制造企业的零件加工过程进行 仿真,其加工过程如图 3所示[4]。
活动时间=工作时间+等待时间
改资源的工作时间表等。
等待时间=等待资源时间+阻塞时间+非活动
通过多次修改企业业务过程模型及仿真环境,
时间
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企业业务过程模型和优化企
在对多次仿真运行的结果进行分析之后,通常 业的经营过程。
还要修改企业业务过程模型或重新定义仿真环境。 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目的:
处理条件不成立,正在处理的事务数量已经达到活 数量,改变活动的执行时间,改变组织结构或资源
动的最大处理能力等。
结构,或修改资源的数量等。在企业业务过程仿真
非活动时间 指资源处于工作时间表之外的时 环境下研究过程改进的方法是重新定义仿真环境,
间,如休息时间。
最常见的内容有修改事务生成的频率和数量,或修
ness pent Process Chain(eEPC),therefore optimize and im-
prove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process. Throug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case, the feasi-
2 基于 eEPC 模型的企业业务过程模 型的仿真算法
仿真算法是仿真系统的核心部分,仿真引擎对 仿真实例进行计算时,将根据过程模型的类型选择 相应的算法进行处理。以下部分简单介绍基于eEPC 模型的企业业务过程模型的仿真算法流程。
用 eEPC 模型仿真时包含四种模块,除了事件模 块、功能模块和逻辑模块用来表示企业的业务过程 以外,仿真时还会遇到空模块。仿真计算时,仿真 引擎根据模块种类作不同的处理。对于事件模块, 获取要仿真的状态属性并计算仿真结果;功能模块 表示企业业务过程中实际进行的作业,例如,车床 加工零件。作业的执行时间视作业内容不同选取不 同的概率分布函数,例如,商店出纳员为顾客服务 的时间的分布服从负指数分布。处理功能模块时, 仿真引擎按照组成业务过程模型的功能模块的概率 分布,由随机数发生器产生一组随机数序列,参与 仿真计算。逻辑模块控制企业业务过程的走向,分
LIU Yan-mei, ZHEN Guo-jun,QI Guo-ning
(The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enterprise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s helping enter-
模、参考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工作。
【18】 第 26 卷 第 2 期 2004-02
制造业自动化
线路上其他相关功能的输入。功能树显示了联合保 存在参考模型里的不同功能的方式。组织视图用黄 色的椭圆形表示,用来表示谁应该执行功能。组织 可以是一个位置、公司、部门或员工。信息视图用 四边形表示,用来询问需要什么信息来执行一个功 能。信息用于执行特殊的业务功能,它既可以在信 息系统内生成,也可以从外部输入系统,信息可以 作为一个过程的输入或输出。信息对于正在进行的 过程和下一个过程都是必要的。其中eEPC视图是中 心视图,随后将其他视图合并到它的结构中,在不 同的模型和视图之间建立联系。此外还有表示各种 逻辑关系的与、或和异或。建立 eEPC 视图的基本图 形元素如图 1 所示。
连续改善,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知识化、企业间 映实际问题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如: Petri网只用“位
的集成、管理规范化等。企业业务过程模型仿真的 置”和“转换”两种图形描述离散事件系统的动态
目的是定量分析企业经营过程运行的各项性能指标, 过程,具有很强的数学基础,适于分析系统的动态
如企业过程的运行时间、运行成本和资源利用率等, 性;IDEF 方法是一种结构化的建模方法,多用于描
判断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瓶颈或死锁因素,经营过 述企业的企业业务过程,但模型的形象性较差[2]。
程的运行性能是否良好。仿真结果可以作为企业经
而 eEPC 模型以过程视图为中心,将企业功能、
营过程的评价和过程改进方案、企业信息化方案的 组织、资源和数据视图集成起来,适于描述具有不
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的依据,也是企业进行决策的 确定性的决策企业业务过程。功能视图用绿色的圆
业务过程模型运行的周期时间(事务时间)定 义为一些事务开始到事务处理完毕的时间总和。通 过统计过程中每个活动的执行时间可以得到运行的 周期时间。
平均周期时间即为每个事务所占用的周期时 间。
每一个活动处理的时间由工作时间和等待时间 两部分组成。而等待时间又由资源等待时间、阻塞 时间和非活动时间组成。
(1)工作时间 指活动执行事务所需的时间。 (2)等待时间 指事务已到达活动,但是活动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处理事务而让事务在队列中等待 的时间。根据事务处于等待状态的原因,等待时间 又可分为:
此外,设置仿真参数时还要设置事务生成器。 事务可以理解为来自外界的企业业务过程的驱动力, 一般作用于企业业务过程模型的第一个活动,或者 作用于模型中其它外界信息进入口。在实际的企业 业务过程中,事务是由外界(如顾客下达订单)产 生的,而在仿真过程中,事务由仿真系统产生,因 此,定义仿真环境时要设置事务生成器,使仿真系 统能够根据事务定义自动产生事务,推动仿真的运 行。事务生成器的不同设置会对仿真结果产生重要 影响。一般来说,设置事务生成器时要确定事务产 生的规律、数量(如订单到达的时间分布)。
prisesÕ reengineering, continuously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integration of informa-
tion and knowledg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enterprise busi-
时间是衡量企业经营过程优劣的一个重要指 标。总体的经营过程时间(如过程周期时间)反映 了企业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时间越短,说明企业 满足顾客新的需求越快,越有机会获得市场商机。 对于服务型行业来说,顾客等待时间短也意味着服 务质量高。而考察分类的过程时间(如活动的执行 时间和等待时间)还可以分析业务过程模型的运行 性能。因此仿真实验中我们重点考察时间参数。
真,对企业业务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改进企业业务过程。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和仿真方法的可行
性。
关键词:企业业务过程模型;扩展事件驱动过程链;过程仿真
中图分类号:TP3;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34(2004)02-0018-05
Simulation of enterprise business process model based on extended Event Process Chain
可靠基础[1]。
角四边形表示,用来询问应该做什么事情,它描述
1 企业业务过程建模方法
了员工实际做的事情。为了执行这一功能,计算机 必须具有该功能的数据信息。这个数据反过来作为
收稿日期:2003-09-25 基金项目:国家 863 计划资助项目(2001AA415010,2001AA415120) 作者简介:刘艳梅(1980-),女,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建
bility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ethod is tested.
Key words: enterprise business process model; extended Event Process Chain(eEPC); process
simulation
在企业中,资源的利用遵循一定的工作时间 表。为了使仿真结果更加真实可信,设置仿真环境 的时候也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资源定义工作 时间表,确定活动可以被执行的时间区段。
3.2 执行仿真
设置完仿真参数后,用户就可以运行企业业务 过程模型的仿真了。仿真时,用户可以在同一个仿 真场景下运行多个企业业务过程模型,比较多个过 程在相同的仿真环境下的性能;也可以在不同的仿 真场景下运行同一个企业业务过程模型,考察仿真 环境对仿真结果产生的影响。
图1 组成eEPC模型的基本图形元素
各种过程建模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局限, 企业在实际建模时通常根据自身特点和要求选择合 适的建模方法。其中eEPC具有面向工程语言的表达 能力和简单易懂的建模方法,因此被作为重要的建 模手段应用于企业业务过程重组(BPR)、企业资源 规划(ERP)和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 )等系统。
制造业自动化
是不可见的。但是许多软件都提供了动画显示仿真 过程的功能,用户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仿真过程中 哪些活动正被执行,哪些资源处于空闲状态,哪些 资源正被占用。
3.3 结果分析
仿真过程中,仿真系统将有选择地收集仿真数 据,以便仿真结束时生成仿真报告,供用户定量地 分析企业业务过程模型性能。通常,仿真系统收集 的仿真数据包括活动的执行时间、资源的使用时间、 活动的成本、事务的等待队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