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

合集下载

成矿规律与预测1

成矿规律与预测1

相似类比理论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产出一定类型 的矿床,通过已知矿床建立成矿模型;从定性 类比到定量类比,引人一些定量的类比指标, 如成矿有力度、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类比参 数的关联度等。应用类比方法进行预测时,往 往忽略了新矿类型的预测,因此,赵鹏大院士 提出了“求异”原则的重要性,同时创造性的 提出地质异常致矿理论。 地质条件组合控矿理论,矿床形成受多种因素 的控制;有些是主导因素,有些是有利因素, 有些是不利因素。多种因素的匹配和藕合决定 了矿床的形成和优劣。
矿产勘查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世界各国的找矿与矿产勘查,大致都经历了下述三 个阶段: (1)直接找矿阶段 找矿产勘查初始阶段,以直观勘查地表矿石为主,只 要对矿石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均可以找矿。 (2)综合找矿阶段 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探矿工程等方法彼此 配合,可以发现勘查近地表的矿床或部分隐伏矿床。 (3)理论找矿阶段 指利用地质规律和成矿理论作指导,发现并勘查地表 无露头的隐伏和半隐伏矿床或难于识别的矿床。
成矿规律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沿用了所有地质研 究方法。 成矿预测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相似、相关、 惯性原理基础上,而普遍采用相似类比法和内 插外推等方法。 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仍来源于成矿基础地质理 论,其工作基本过程是将地质、物化探和遥感 多种信息,经过预测人员的分析研究,从中提 取成矿信息,在现代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下,将 前述各种信息转化为潜在矿床的概念,建立潜 在矿床(体)与成矿地质条件之间关系的预测 模型,并用于未知区的预测。赵鹏大院士等率 先提出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概括为相似类比 理论,地质条伴组合控矿理论和地质异常致矿 理论。
矿产资源定性预测
基于成矿环境的预测 该方法的指导思想为在一定的成矿环境中寻找 特定类型的矿床。把矿床形成环境与构造环境 联系起来,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各种构造环境 中形成的岩石的含矿潜力,在构造环境内圈定 对成矿有利的部位。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 来了板块构造概念,板块构造作为成矿规律和 成矿预测领域中的理论思想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这方面的成果主要反映在米契尔著的《矿床与 全球构造》和查· 赫奇森的《矿床及其构造背景》 等专著中。

华北陆块南缘崤山地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华北陆块南缘崤山地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华北陆块南缘崤山地区金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近年来,华北陆块南缘崤山地区东部黄土浅覆盖区陆续发现了中河、老里湾两个大型银铅锌矿,实现了该地区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显示了巨大的找矿前景,因此该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划分、成矿规律研究、区域成矿模式、综合找矿模型、浅覆盖区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区域成矿预测成为研究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区内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燕山期岩浆岩、C-A和S-A分形模型应用研究和基于SVM、改进Adaboost算法的成矿预测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对研究区内金银多金属矿床进行了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化蚀变特征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研究,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将区内金银多金属矿床划分为申家窑式金矿、崤山式金矿、银家沟式硫铁多金属矿和中河-老里湾式银铅锌矿四个矿床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金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区域成矿模式和综合找矿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中河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体成岩年龄为135.4±1.6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崤山地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花岗岩:一类是低Y、高Sr型花岗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类是低Y、低Sr型花岗岩,属于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两类花岗岩均是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两种类型花岗岩的形成为区内金银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成矿动力学背景,高温、高压、含水的条件形成的两种类型岩浆有利于与下地壳和壳幔交换作用有关的Au、Ag、Fe、Cu、Mo等成矿物质的溶出,促使了崤山地区金银多金属矿的形成。

C-A、S-A分形模型成功解决了崤山东部黄土浅覆盖区地球化学信息提取难的问题,奇异性分析的的方法成功识别了中河、瓦川地区常规地球化学处理方法无法识别弱银异常,丰富了该区找矿技术手段;基于SVM和改进的Adaboost两种算法对崤山东部地区开展了金银多金属矿成矿预测,圈定了找矿靶区12个,其中A级找矿靶区4个,B级找矿靶区4个,C级找矿靶区4个,并分别进行了评价,认为除了目前已发现金银多金属矿床的靶区外,在小妹河、黑山沟、张家河及张家坡一带仍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推进了Adaboost算法多元信息集成当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 3第三讲第三章 成矿预测与科学找矿

矿产勘查 3第三讲第三章 成矿预测与科学找矿
深入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典型 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以及对区域控矿条件的分 析,总结在时、空和物质来源方面直接控制矿床形成 的分布规律。根据不同比例尺成矿预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
2020-10-07
7
二、 成矿预测一般程序
成矿预测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概况、工作和研究 程度、地质背景、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对地质工作 部署建议等部分。
注:
a. 概况部分应简要说明任务、工作范围及其划定的 依据、地质工作简史、研究程度、已取得的成果;对 边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应说明自然经济地理情况。
b. 成矿规律与预测部分是报告的重点,应说明区域 地质、地质建造、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特征;已知 典型矿床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矿床成矿模
2020-10-07
资源量
以Ⅳ级成矿区、带 和小比例预测圈出 的A类预测区为工 作区;对区内四五 级构造单元进行成 矿分析,总结成矿 规律和矿产分布规 律;有条件时建立
区 域成矿模式或矿床 成矿亚系列;圈出 不同类别的预测区 (面积约100km2); 预测G级资源量
在中比例尺预测 划出的A类预测 区中圈定矿田边 界(面积数十平
8
二、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
1.相似类比理论
相似类比理论:是在 “相似地质环境下,应该 有相似的成矿系列和矿床产出;相同的(足够大) 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 这一假 设前提理论下建立的矿床模型,是用以指导预 测的工作。
这是进行地质类比的基本工具。矿床模型 是对矿床所处三维地质环境的描述,其实质上 是成矿地质环境相似度类比法。
时可进行立体预测
应提 交的 主要 图件
研究程度图, 地质矿产图, 成矿规律图, 成矿预测图 及预测资源 量分布图, 地质工作部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一、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二、.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 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 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三、.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矿产勘查最基础的43个知识点,你是否已遗忘?

矿产勘查最基础的43个知识点,你是否已遗忘?

矿产勘查最基础的43个知识点,你是否已遗忘?1、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勘查技术手段或方法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系统勘查工作,又称为矿产地质勘查或矿产资源勘查。

2、矿产预测:也称为成矿预测,是在矿产预测基本理论指导下,依据矿产预测原理,矿产预测的种类和具体的任务要求,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矿床成因,弄清成矿规律等以建立成矿模式,总体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矿产标志等以形成找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合适的矿产预测方法,圈出矿产预测远景地区,优选矿产预测重点区,进而对区内的潜在矿产资源进行预测。

3、变化性指数:是在矿体标志织染分布曲线的基础上,根据相邻观测点上观测值的等号变化关系,定量地判别矿体某标志变化性质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t=M/(n-2);M为单调性变化次数。

4、变异函数/半变异函数(变异率):是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

由于它恰为区域变化量增量方差的一半,故又叫半变程方差。

(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

5、变化系数:均方差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V=σ/X*100%6、矿体边界模数:为了描述矿体边界外形的复杂程度的边界模数的数值指标,用于评定矿体边界外形的复杂程度。

意义:模数越小,形态越复杂,反之,模数越大,矿体形态越简单。

变化界于1~0之间。

7、矿化强度指数:是指矿体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个矿体平均品位的比值。

矿化强度指数是反映品位变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意义:往往被用于对矿床各部位进行对比,一般都是在已有较多的勘查资料时采用。

通过这种对比,常常可以发现矿化在矿床或矿体中的一些重要规律,对评价矿床十分重要。

8、矿床勘查类型:在矿体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产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9、含矿系数:(又名:含矿率)是工业矿化地段长度、面积,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比值。

湖北省幕阜山“三稀”矿产锂铍等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预测

湖北省幕阜山“三稀”矿产锂铍等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预测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湖北省幕阜山“三稀”矿产锂铍等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预测薛 哲,杨 斌,李 巍,高 飞(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湖北 咸宁 437100)摘 要:矿产资源的形成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地区成矿的条件也是各不相同。

因此,对湖北省幕阜山“三稀”矿产锂铍等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进行成矿规律与预测。

对幕阜山“三稀”锂铍金属矿产资源成矿背景简述,通过对矿产分布特征,“三稀”锂铍金属矿典型矿床特征,以及成矿条件分析完成成矿规律的分析。

最后,对其进行成矿预测,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矿产勘察水平。

关键词:矿山开采;成矿规律;前景预测;三稀矿产;战略性开采;锂铍矿产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21-0085-2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prediction of strategic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suchas lithium beryllium in Mufushan, Hubei ProvinceXUE Zhe, YANG Bin, LI Wei, GAO Fei(The Four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Hubei Geological Bureau, Xianning 437100,China)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often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nd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also different. Therefore, the metallogenic law and prediction of strategic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lithium beryllium in Mufushan, Hubei Province are carried ou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metallogenic background of Mufushan "three rare" lithium beryllium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and completes the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law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ine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ypical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rare" lithium beryllium metal ore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Finally, the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is carried ou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mineral exploration in China.Keywords: mining;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Prospect forecast; (III) rare minerals; Strategic mining; Lithium beryllium minerals幕阜山跨越湖北省通城县—通山县—江西省武宁县,海拔1596m。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第13-14讲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第13-14讲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 GIS的最终目的是对基于空间数据的决策提供支撑。勘查 决策者可以应用GIS以矿产资源潜力图的形式组织数据,以确 定将来优先勘查的区域;地球化学家能使用GIS研究元素及其 组合的空间分布;地球物理学家可以使用GIS研究与地震、火 山等地质灾害相关的空间因素。GIS的应用可以通过下列一种 活动或多种活动与空间数据结合实现其主要目标,这些活动是: 组织、可视化、查询、集成、分析和预测。
➢ 地震中心是点物体的例子,其取决于地震仪的敏 感度和地震强度临界值(地震事件与燥声的分界值)。 地球化学异常是典型的有界面体,因为随着其异常下 限的变化,其规模和形状都在变化。
2020/10/7
8
3.1 空间数据结构
➢ 1. 栅格数据结构
➢ 栅格数据结构中,地理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被划 分为规则的格网,空间位置由格网的行、列表示; 网格的大小表示分辨率。

2020/10/7
9
3.1 空间数据结构
➢ 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点之一是在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进 行叠加分析时无需像在矢量模型中那样需要进行复杂的几何运算。
➢ 栅格数据结构中每层网格单元分别记录其属性,单元大小不 变且通常为正方形,单元的位置由行列数确定,空间坐标通常无 需明确的存储在每个单元中,行列数加上原始地理位置信息一同 存储在每一层中。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GIS & 总结
2020/10/7
1
1.概述

什么是GIS?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其最初的定义是一个管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
统。

地理(Geographic)一词,系指数据项的位置是已知的、或根
据地理坐标(经纬度)能被计算出来。大多数GIS所涉及的数据被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24
15
1.3 发展历史
(3)建立并完善了成矿分析理论
纵观世界有关区域成矿分析的理论,在我国都 有著名学者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如黄汲清院士 有关大地构造多旋回成矿的理论。陈国达院士对 地洼区的成矿规律研究,其成果得到世界的公认。 同时还有一批创新性的成果,即李四光院士的地 质力学分析理论和方法、构造体系的控矿规律研 究,程浴淇、陈毓川院士的成矿系列理论,赵鹏 大院士的地质异常理论和王世称教授的综合信息 成矿预测理论等,都对我国成矿规律研究起着重 要指导作用。
2020/7/24
7
1.2 分类
1.成矿规律分类
全球成矿规律:洲际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
特提斯成矿域
环太平洋成矿域
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省、成矿带
局部成矿规律:矿田\矿床\矿体
2020/7/24
8
1.2 分类
2.成矿预测分类 定性预测:概念模型预测 定量预测:统计预测
2020/7/24
9
对成矿规律学或成矿学的理解,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Ю. А.毕力 (Ю. А. Ыилин)和B.H.斯米尔诺夫为代表认为: “结合地球及其大陆、大洋与其 间的过渡带、地槽褶皱带与地台和它们所分出的大型地质单元的地质构造与 发展历史的分析,来研究金属矿床区域分布规律与形成条件的学 (B.И.Cмирнов,1981) 。
板块不同类型边界的控矿规律:
离散型边界(大洋中脊)
会聚型边界(俯冲带):
岛弧:斑岩铜矿
弧后盆地:火山
块状硫化物矿床
2020/7/24
5
4. 研究意义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 的基本途径。
(1)使矿床勘查工作建立在对地质规律的研究基础上, 就要深入进行成矿分析,总结成矿规律,用成矿规律去指 导找矿工作。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的组成部分,工业矿床 是有经济意义的特殊的地质体。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与周围 事物有机联系的整体之中,所以要实现找矿工作的新突破, 深人研究矿床产出的地质规律是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
2020/7/24
1
第一讲 概念 ●历史● 现状
2020/7/24
2
1.成矿规律
1.1 概念
成矿规律学一词(metallogeny),是由法国学者unay 1892年首次 提出,早期狭义指金属矿床成因的研究,到20世纪中期开始强调包涵所有矿 床形成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目前将metallogeny一词,一般译成成矿规律 或成矿学。
2. 成矿预测
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பைடு நூலகம்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
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
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
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 预测矿床。
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 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2020/7/24
10
1.3 发展历史
1. 欧美
以美、法、加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在成矿规律研究方面集中在大 区域矿床分布规律研究,强调全球对比。如R·鲁蒂埃(1980)《全 球成矿规律研究》,综述了区域成矿规律学的主要学派,划分太 平洋铜矿带和欧美矿带等,诺布尔(Nobel,1970)对美国西部成 矿省的研究,划分了若干金属省,探讨了矿床区域分布规律与地 幔的不均匀性有关,彼德森(1972)对南美大陆成矿省的研究, P.拉兹尼卡(Laznicka)“经验成矿规律”的出版(1985)。调研了 世界众多矿床,某种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 果,在探讨区域矿床分布规律时均引用了板块构造理论。如哈钦 森(R.Hutchinson)、西利托(P.Silitoe)、(Jan.Kutina)都在成 矿规律上做出卓有成效的研究。
1979年~1985年原地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系统的成矿区 划工作,优选出我国24个重点找矿区带.
1992年~1994年又开展了第二轮成矿区划工作,其成果集中
反映在陈毓川院士主编的《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1999)专著中。将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划分为古亚洲、滨西太平
洋、秦祁昆、特提斯一喜马拉雅五个成矿域,每个成矿域由若干
个重要矿带组成,初步查明了我国各类矿床不均匀分布的规律。
这将为我国中长期的资源勘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决定了
我202国0/7/矿24 业发展总体格局。
14
1.3 发展历史
(2)在典型矿床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我国特色的成矿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重视各类成矿模式的研究,是 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我国学者郭文魁、涂光炽、宋叔 和、程浴淇、陈毓川院士等在建立我国各类重要矿床的成矿模式 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如郭文魁等编著的《某些金属矿床的原 生分带及其成因问题》(1963),赣南粤北石英脉型黑钨矿“五层 楼”垂直分带模式(1966);程浴淇等成矿系列理论的提(1979), 直到1990年陈毓川等汇编了二卷《矿床成矿模式选编》。他们 对成矿模式的研究大致与国际上该方面研究同时进行。我国成矿 模式的研究及矿床类型划分又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对成矿规律学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对地质和矿产勘查给予 特殊重视,开展空前大规模的系统研究。20世纪40年代 C.C.斯米尔诺夫(C.C. Cмирнов)对硫化矿体氧化带和热液 矿床脉动分带学说的研究,出版了“论太平洋成矿带”专著 (1946)。 Ю. А. Ыилин毕力宾(Ю. А. Ыилин)20世纪40~50年 代,编著了前苏联广大地区的成矿规律图,并建立了地槽一地台 大地构造、岩浆一热液成矿分析系统理论,继而B.M.斯米尔 诺夫,A.B.谢格洛夫(Шеглов)等在区域成矿和分矿种的成矿 规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一系列专著。如谢格洛夫的《成 矿分析原理》(1980)、B.H.Котляр的《成矿规律学和成矿预 测》(1983)。实现了成矿规律学、摆脱了依附于矿床学,而成为 一个独立的分枝学科。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新的测试技术方法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包括文
图202资0/7/料24 )为我国的成矿规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
1.3 发展历史
1.3.2 成矿预测学发展历史
成矿预测研究的历史与人类进行矿产勘查的历史紧密联系。 而且随找矿难度的增大,愈来愈显示其对勘查工作的重要 指导作用。
前苏联在预测理论和方法中强调建造分析理论的应 (Рундквист等,1978,1983,1986)。另一方面提出“预测 普查组合”(简称ппк),在预测中渗入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 成为成矿带和成矿区的预测到远景地段的评价一种先进的 工艺流程,是按勘查工作过程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将勘查 阶段、方法、标志、对象结合为一体的原则,可以缩短勘 查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将矿产预测、普查和地 质经济评 价视为统一的系统(A.И.Kливцов,1982),前苏联曾作 为经验予以推广。
西方地质学者则更多强调矿床成因的研究,如法国学者P.鲁蒂埃 (P.Routhier,1979)认为成矿规律是研究矿产富集类 型、矿床生态、形成 历史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科学,它是相关学科一个汇合点,基本上指的是 矿床学研究的内容。美国1976年版地质辞典中将该词条定义为“研究矿床成 因的学科,首先于研究矿床与区域岩石、构造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关系”。
2020/7/24
13
1.3 发展历史
3. 中国
(1)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大规模矿产勘查的基础上,科学地划分我 国的重要成矿区带
20世纪80年代中期郭文魁院士主编了《1:400万中国内生金 属成矿图说明书》。他在该书中分析了内生金属成矿条件,划分 了成矿域、成矿省和成矿区带,总结了内生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
(2)成矿预测工作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地质信 息,对工作矿区已经做过的勘查工作,在预测过程中要进 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做到实事求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正确做出进一步工作的决策。 成矿预测工作就是要将在工作过程中对各种地质信息的研 究转化为找矿勘查成果。
2020/7/24
1.3 发展历史
1.3.1 成矿规律学发展历史 成矿规律学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矿业开发而应运而生,
以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为代表,人类对矿产资 源开发利用的迅猛发展,不得不探讨矿床的形成规律。 因此成矿规律学首先与矿床学的形成发展紧密相联。 1847年法国的Eline.De.Beaumont、1901年美 国Van Hise相继提出热液成矿的理论。 20世纪初,美国人艾孟斯(S.F.Emmons,1904, 1909)发表了金属成矿分带的学说,随后鲍文 (N.L.Bowen,1915,1928)和瑞典人林格仑 (W.Lindgren,1933)继续发展了这一学术思想。
总之,前苏联学者强调地质构造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而美法学者 耍强调矿床成因的研究。成矿规律已不仅仅限于金属矿床而扩大到所有矿床。 不难看出,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 化20规20/7律/24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是经济地质学的3一 个分支。
2020/7/24
16
1.3 发展历史
(4)发展了反映我国特色的成矿理论
随着矿床学研究大量资料的积累,研究技术方法的改进和领域 的扩大,联系我国实际, 成矿理论得到飞跃和发展。
1989~1994年出版了三卷专著《中国矿床》,大体反映了我 国矿床学的研究水平。
20世纪60年代初在岩浆热液占主导地位时,孟宪民教授论述 了同生成矿学说(1963),叶连俊院士提出“外生矿床陆源汲取成 矿论(1963)”。岩浆热液、层控、火山成矿理论都得到很大发展。 如郭文魁、徐克勤院士对我国南方钨锡和有色金属内生矿床研究, 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及与多种内生金属矿床关系研究。用同生、 层控、火山和多成因观点对我国Fe、Cu、Pb、zn、Hg、sb等 矿床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涂光炽院士提出矿床多成因、多来 源、多阶段成矿观点的提出,将我国的矿床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 理论高度。深入开展了矿质来源、成矿时代及成矿演化、成矿系 列等方面研究,受到了世界同行的赞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