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X效率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分析

第2 8卷
第 5期
大庆 师范学院学报 J U N L O A I G N R LU I垦 苎 O R A FD Q N O MA N V
20 0 8年 9月
中 国 商 业 银 行 X一效 率 分 析
马 丹 , 冬 霞 赵
课题。
2 X一 率 效
Fr l(9 7 提 出了 x一效 率 的概念 L , a e 15 ) rl l 后来 在 C a s’h ds 17 ) Fr(95 等 人 的研 究 J hme, oe(98 和 ae 18 ) R
成果上得到进一步 的发展。他们从投入最小化 的角度来 阐述这种方法对银行效率的测度 。使用非参数法 对银行效率进行研究时 , 不必估计前沿生产函数 中的参数 , 这种方法衡量的是一组理论上具有同样的生产 过程及投入和产出的相对效率。x一 效率由成本效率( o fc ny C ) C sE i c , E 表示。成本效率 的功能是评估 t f e i 在环境相同、 需要得到相 同产出的前提下 , 一家银行的成本接 近最佳营运银行成本 的程度 , 这可从成本 函 数推算得到。银行的成本 函数依赖于投入要素价格、 产出数量、 固定要素投入量或产出量 、 随机误差和效
,
Lvlad cmd(97 及 V ne n r c (97 提出。后经 C ei19 ) oe h i 17 ) adn dBo k 17 ) ln S t a e ol(96 等考虑时间因素而对其 l
进行改进。该方法认为由于随机误差项和 x一 无效率项的存在使得待考察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发生偏 离, 同时该方 法假定 无效 率项服从 非 对称 的分 布 ( 常假 设 为 截 尾正态 分 布 ) 随机误 差项 服 从 对称 的分 通 ,
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提高盈利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优化业务结构
调整业务结构,发展高收益业务,降低低收 益业务比重。
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 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风险管理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 控制能力,降低风险成本。
创新金融产品
结合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创新金融产 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与盈利能力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目录
CONTENTS
• 商业银行概述 •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 •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 案例分析
01 商业银行概述
商业银行的定义与特点
商业银行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 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 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盈利能力对经营效率的反作用
盈利能力强的银行更有动力和资源投 入提升经营效率
盈利能力强的银行有更多的资本进行技术升级、人才 引进和流程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
盈利能力影响经营效率的可持续性
只有持续盈利的银行才能确保经营效率提升的成果得 以维持和进一步发展。
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与优化建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盈利能力上也有不俗表现。
成功提升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的商业银行案例
X银行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 方式,成功提高了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Y银行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 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Z银行
通过并购重组、拓展国际业务等方式,扩大了规模和市场份额,提 高了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中国银行业X效率实证研究

JL E 分类:2 ,6 中图分类号 :80 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064 (060 0 8 1 C1 3 G F3. 3 A 10 . 9 20 ) 2  ̄0 1. 1 0
一
引言
本文选 择 l 4家全 国性 商业银 行为研 究 对象 ,试 图对 19 — 0 2年 间 中国银行 业 x效 率 ( — 97 20 x
维普资讯
南方经济
20 0 6年第 6期
中国银 行 业 X效 率实证 研 究
常
内容摘要
琨 贾守乔
本文考察 了 19- 02年 间中国 1 97 20 4家商业银行技 术效率 、配置效率和 x 效率的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情况 。其 中 D A 用以计算各银行的效率得 分情况 , o tr E B o tp回归分析 用以确定银行 效率的影 sa 响 因素。 究表 明, 研 中国银行业近年来效率显著改善 , 国有 商业银行的效率低 于股份制银行 。 低效 率的原 因主要 归咎于配置低效率和规模低 效率 ,这意味 着金融管制的进 一步放松 和 国有银行继 续精 简机构是 必要的。回归分析显示单一 国有产权对三种类型的效率都有显著的 负向影响, 因此 可以期待正在进行的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取得 良好 的效果。
方法两大类 , 中非参数方法 的代表 D A得 到了广泛 的应用 。在 B r r H m he( 9a 其 E eg 和 u p r 1 7) e y 9 所涉及的
12项前沿 面分析的研究 中,2项选 择 了该方法 。特别 是 “ 2 6 在小样本研究 中 , E D A更 受青 睐” a y, (te Sh
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维普资讯
2o 年 第 4 08 期
总第 2 3期 3
南 HAI NAN F NANCE I
N0. 2 0 4. 0 8 S ra .3 eil No2 3
莪 国商 业 银 行 X效 率 昀 I g 因素 分析  ̄H .l
伍 伟 , 惠好 刘
制度 建设 已经成 为银行刻不容缓 的工作 重点之一 , 这说 具 有 较 高 的 X效 率 。 时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民 间 金 融组 织 参 与 竞 争有 同 允
基 金 项 目 : 南省 社 科 基 金 研 究 项 目【0 Q 0 81 湖 S6 7 15
收 稿 日期 :O 7 1 — 9 2 o — 2 2 作 者 简 介 : 伟 (9 8 ) 男 , 南财 经 政 法 大学 新 华 金 融 保 险 伍 16 一 , 中
利于提高竞争水平 , 因而也提 高了银 行的管理 X 效率 。阀
Sty (0 1发 现 , 致 银 行 业 的 X 率 偏 低 的 主要 原 因 a e 20 ) h 导 效 在 于 对 输 入 变 量 的 浪 费 ( 术 非 效 率 ) 而 不 是 输 入 变 量 技 ,
学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南大 学 金 融 学 院教 师 : 湖 刘 惠 好 (9 2 )女 , 导 , 16 一 , 博 中南财 经政 法 大 学新 华 金
有 力 的佐 证 和 指 导 。 二 、 业 银 行 x效 率 影 响 因素 的 文献 综 述 商
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商业银行的效率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分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首先是从线下服务模式向线上服务模式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线上网银服务,并通过手机APP、支付宝、微信等方式为客户提供便捷快捷的金融服务,大大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率。
其次是从传统的柜台服务向自助服务的转变。
随着自助银行的推广和应用,客户可以自行办理存取款、转账等业务,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商业银行也在加大科技投入,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办事效率不高。
一些银行的柜台服务速度慢,排队等候时间长。
尤其在客户高峰期,更是出现了排队难的现象。
其次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银行的服务态度不好,部分客户投诉较多。
再者是内部管理效率亟待提高。
一些银行存在着业务分工不清晰、信息不畅通、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市场竞争的压力。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不断涌入,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压力加大,迫使银行必须提高效率以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是技术创新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提高服务效率和产品质量。
再者是监管政策的影响。
我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增强,要求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促进银行效率的提升。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也会对商业银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
首先是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商业银行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浅析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浅析随着我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承担着经济转型和金融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
其中,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是银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商业银行效率的定义与测算方法商业银行的效率是指银行利用其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实现其经营目标的程度。
一般而言,银行业效率可分为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两个方面。
技术效率是指一个银行在给定资源条件下所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生产目标。
从模型角度而言,技术效率可以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等多种模型测算得出。
经济效率则是指银行在技术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正确地运用市场机制,获得了相关的经济收益和利润。
我国商业银行在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其效率水平相对较低,表现为银行的企业规模、资本存量等方面与国际银行业巨头存在较大的差距。
此外,银行业内部收益分配制度、政府政策干预等因素也动摇了商业银行的效率发展。
其中,近年来国内的商业银行在技术效率上呈现出一定的提高,此类银行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推进科技创新,提高银行的资本利用率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经济效率方面,银行通常会通过业务量、营业收入、财务成本及财务偿付能力等指标来进行测算。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多元化的发展,这将会逐渐得到改善。
三、提升商业银行效率的建议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在政府和银行内部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具体如下:1、政府应该通过改革银行业监管机制,完善银行监管制度,规范银行业发展,从而建立统一高效的银行业监管框架。
2、银行内部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财务成本及财务偿付能力等方面的管理,采用更为灵活、快速的业务流程和新型科技手段,提升加速业务处理和消费者体验。
3、在政策法规层面,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银行业同业之间彼此竞争的发展政策,培育对市场有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例如有效的市场税制、健全的政策规划体系、实施跨境支付和结算等。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效率的实证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效率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
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DEA方法作为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价方法,具有无需设定具体函数形式、能够处理多投入多产出问题的优势,因此在金融效率评价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将对DEA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进行介绍,包括CCR模型、BCC模型等,并阐述其在商业银行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随后,本文将选取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构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将比较不同银行之间的效率差异,分析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并探讨提升银行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效率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不仅是金融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
DEA方法作为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估工具,最初由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等提出,它能够处理多输入多输出问题,并有效地评估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
在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DEA方法的应用始于21世纪初,随着金融数据的日益丰富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该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通过选取适当的输入输出指标,运用DEA模型评估银行的运营效率。
中国商业银行的X-效率实证分析——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1-2010年数据

— —Βιβλιοθήκη 基 于 中 国上 市 银 行 2 0 0 1 , 2 0 1 0年 数 据
黄丹 霞
摘 要 :在 日益激 烈的竞争 市场 中,商 业银 行 必须要 提 高其 经营 效率 ,来保证 自身的发 展。本 文采 用灰 色关联 度 分析 法,对 中 国 2 0 0 1 -2 0 1 0年样本期间 1 3家商业银行的 x 一效率进行测度 ,发现 中国商业银行的效 率呈现 出上升趋势 ,而且 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 行效率的提 高都有比较 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分析 ,发现 商业银行 的营业支 出、贷款 质量以及金 融创新能力 ,对于影响商业银行 效率具 有重要作用。本文并针 对实证 分析 的结果,对提 高商业银行 效率提 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 关键词 :商业银行 ;x 一效率 ;G r a y分析 法 ;实证 分析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以货币为主 , 但 是其高负债率 决定 了在 运营过 联系数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 程 中为防止挤兑现象的发生保持资金流动性的必要性。但是随着 改革开 哪“ 啊n △ 。 ( ) + P m a 。 x m a x a , ( D , . 、 } ‘^ — 一 L 放 的深入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越来越 多的外 资银行进入 中国 ,对 中 国银行业产生 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许 多危 机 ,诸如 式 中: . ( ) 表示 c ‘ 与C 在第 k个指 标处 的关 联 系数 ;A ( ) : 市场份额的缩小 、客户流失 、人才流失、金融风波等… 。因此 ,商业银 I c 一c I ,表示 c ‘ 与 c’ 在第 k 个指标处 的绝对差 ; m ! n m i n A ( ) 表 行 面对激烈 的竞争环境 ,必须要提高运营效率 。而 x 一效率作 为银行效 率 的一种 ,主要 阐释 了技术和资源配置 的效率 ,是对人为 管理 的一种效 示最小绝对差值 ; m a x 】 ( △ ( ) 表示最 大绝对差 值 ; p为分 辨系数 , 其 率测度 ,在提高商业银行运营效率过程 中具有重要作用 。 经验取 值为 0 .5 。进而 ,可以得到被评价对象各指标 关联 系数所构成的 文献 综 述 灰色关联系数矩阵 E 。 x —效 率理论 最初 是 由哈 维 ・ 莱 宾斯 坦 ( 1 9 6 6 ) 提 出的 ,是指 企 ( 四)灰 色关联度 的计 算 业 或组织 在运 营过程 中出现 的真实存在 的低效率状态 。后 来经过许 多学 根据各指标在总体评估 中的权 重 , 对各 指标 的灰色关联 系数加 者的发展 , 把 x 一效率界定 为所有 技术和配置效率 的综 合 ,即是关 于对 权平均 ,以得到该被评价对象的灰色关联度 。计算公式 为 R =E X W。 技术 、人力资源以及其他 资产的管理 水平 的一种测 度。 其 中, R=【 r 1 。 r 2 , …, r m 】 表示 m个被评价对象 的综合评估结果 向量 ; M o h a m m a d H a n i f A k h t a r( 2 0 0 2 ) 分别选定 存款额 、总资 产作 为输 表示第 i 个被评价对象对参考 数列 的灰 色加权关 联度 ,计算 公式 入变量 ,投资组合以及贷款额作为输 出变量 ,利 用数据包 络法 ( D E A ) 对 巴基斯坦 4 0 家银行 的效率进行 测度 ,但是 并没有对 商业银 行效 率 的 为 =∑ ( ) ; W=[ t , I , " 2 , … " 】 表 示 指 标 体系 中 各 指 标的 权 重 影响因素进行 阐释 和说 明。此外 ,还 有其他 国外 学 者利 用随 机前 沿方 =1。 法 、自由分布方法 、递归厚前沿法 等方法 对银行效 率进行 分析 和研究 。 分配 向量 ,而且 日 中国国内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起步较晚 ,在具体数据处理 过程 中,指 ( 五)评价分析 标体系 的选择不尽相 同,而且有时会相差很大 ,导致 国内银行 效率测 度 根据最终灰色关联 度的大小 , 可 以对被评价对象进行 的优劣进行 排 的不 同文献 的结果不具有可 比性。但是总体来说 ,已经取得 了一定 的成 序 ,关联度越大 ,其评 价结果就越好 。同时 ,可以从 各指 标的灰色 关联 绩 。牛艳梅 ( 2 0 1 1 ) 对数据包络法进行改进 ,利用 S E— D E A模型 ,选 度人手 ,比较各被评价对象与参考数 列在某个 指标方 面的差距 ,根 据实 取职 工人数 、分支机构数 、主营业务成本为输入变量 ,选 取主 营业 务收 际情况 ,找 出被评价对象需要改善的方面 ,来加强该 被评价对象 的竞争 入和净利润作 为产 出指标 ,来测度 和分析 中国 1 4家银 行效率 ,并指 出 力。 股份 制 商 业 银 行 的 效 率 普 遍 高 于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谢 朝 华 、卿 杨 三 、中国商业银行的 X m效 率实证分析 ( 2 0 1 1 ) 对 中国商业银行 x 一效 率的影 响因素进行分析 , 指 出流通 股 占 ( 一) 商 业 银 行 样 本 与 测 度 指 标 的 选 取 比、非利息收入以及流动资产比与 x 一效率成正相关 关系 ,而第 一大股 针对 中国商业银行 的不 同性质 ,本文选取 国有商业银行 和股 份制商 东持股 占比、不 良贷款率和净利差与 x 一效率成负相关关系 。 业银行作 为样本银行 , 分别 为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 银行 、农业银 二 、商业银行的 x 一效率测度方法——G r a y分析法 行 、交通银 行 和兴业 银行 、民生银 行 、招商 银行 、华夏银 行 、光大银 G r a y 分析法 ,即灰色综合评价 方法 ,是基 于灰色系统的一种评估方 行 、中信 银行、浦发银行 、 深发 展银行这 十三家上市商业银行从 2 0 0 1 — 法 。主要运用数学方法处理部分信息缺乏的不确定性系统 。 2 0 1 0年 的相关数据 。 ( 一)确定参考数列 ( F’) 本文综合生产法 、增加值 法和中介 法这 三种方法 ,尤其是借鉴增 加 设 F’ = 【 . … . . , 】 ( 2—1 ) 值法和中介法的观点 ,确定了职工薪资与福 利、营业 支出 、所有 者权 益 式中 ( =1 , 2, … . , n )为第 k 个指标 的参考值 。 比率 、有效贷款额 、营业收入 、营业外收入 、净利润指标体系来 对中国 , ’ 是被评价对象的参考数列 ,也被成 为最优指标 集 。此 最优值 商业银行的 x 一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 。 既可 以是各被评价对象中某一指标 的最优值 ,也 可以是公认 的最优 值。 ( 二 )基于 A H P方法的 x 一效率测度指标的权重确定 ( 二 ) 原 始数 据 的规 范化 处理 在计算这七个指标 的权 重时 ,为 了避 免个人 主观 因素的过 多影响 , 因此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使计 算结 果免受 量纲 的影 响 ,需要 本文采用 问卷调查 的方法来对各指标在评价商业银行效率 中的重要性进 对各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根据指标的性质不同 ,具体规范 化公式如 行排序 打分 , 然后 ,利用 A H P 层 次分析法来确定最终 的权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4-22作者简介:张健华(1965.3-),男,河南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2003年第6期(总276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o.6,2003General No.276我国商业银行的X 效率分析张健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摘 要:银行经营如同一个 黑匣子 ,不同银行利用相同投入生产出各种金融产品或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能力有很大差异,X 效率是对银行业资源配置效果的综合反映。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X 效率的外部因素包括所有权形式、经济环境、银行业市场结构以及金融监管政策等的差异,内部因素则主要受资本充足程度、不良贷款比例、风险资产比例、员工素质、激励机制及劳动生产率等影响。
盈利水平及成本控制能力作为银行业绩考核的另一类指标与效率关系最为密切。
关键词:商业银行;X 效率;DEA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3)06-0046-12在我国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当中,商业银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业银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
X 效率是美国经济学家Leiben stein(1966)1在研究非竞争产生的无效率时所引入的一个概念。
X 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并非完全理性的 整体 和具有充分的效率,由于组织或个人的原因使得厂商组织中存在尚未利用的机会,而这种非市场配置的无效率既不属配置原因,又不能归于动机的或技术原因,Leibenstein 将其定义为X-无效率。
Frei,Harker,Hunter(2000)2将银行业的X 效率定义为 除规模和范围影响之外的所有技术和配置效率,是关于整合技术、人力资源及其他资产来生产给定产出的管理水平的测度 。
也有研究将利用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出的前沿效率直接定义为X 效率。
国外银行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是对X 效率的分析,希望借此打开商业银行运营的 黑匣子 ,找出影响效率的因素[Berger 和Mester(1997)3,Frei,Harker,Hunter(2000)],以便监管当局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改善银行体系的资源配置效果。
银行管理者则可据此作为改进管理、提高效率的依据。
X 效率研究的核心包括两个部分:效率的测度与影响效率因素分析。
利用作者在另一项研究中提出的改进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 A)模型(张健华,2003)4,可以测算出我国所有商业银行的前沿效率,本文将利用该项研究的结果,借鉴国外最新效率研究方法,力争打开我国银行经营的 黑匣子 ,找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的主要因素,为监管当局制定政策、研究银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各银行进行业绩评价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国内外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第二部分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外部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第三部分对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国内外关于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主要结论国外大量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较多,除效率定义、研究方法以及样本数据不同对效率值有较大影响外,银行内部管理的差异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对效率值及效率排序产生影响,各项研究得到的结论也不是完全一致,但关于银行业存在至今未完全解释清楚的X效率则没有太大的异议,几乎所有文献都得出了银行X效率远大于规模和范围效率的结论。
Berger和Mester 1997 认为,除效率概念、测度方法和样本选择对效率值有直接影响外,资产规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并不明确;组织形式方面的证据也比较复杂,没有证据表明控股公司控制下的银行比独立的银行更有效率,总经理拥有股票的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在不同的研究中各自不同;认为银行在集中的市场中经营效率低的证据有限,这一结论支持了 平静生活 理论( quiet life theory),即银行业的无效率由于竞争不强是可以持续下去的;资本化较好的银行有较高的效率,这与道德风险理论所说的濒临破产的机构的经理人员倾向于去追求自身利益是一致的;银行研究的另一普遍发现是效率高的银行有较低水平的不良贷款。
Frei,Harker,Hunter(2000)认为,金融机构对于人力资源、技术、过程管理等模式的选择及其对金融服务质量、成本和便利程度的影响是金融机构效率的主要驱动器。
他们的研究表明,规模和范围经济不能在公司层面上解释效率的驱动力,同时没有任何一个关于管理实践、资本投入以及公司战略的组合可以确保成功,只有在适当生产 技术 下对技术、人力资源、过程管理以及资本投入的有效整合才是提高银行业效率的关键。
Maudos,Pastor,P rez,Quesada(1998)5认为影响欧洲银行业效率的因素包括规模、专业化、银行特征和市场特点,结果显示:1.中等规模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都是最高;2.银行专业化类型对于解释不同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并不重要;3.贷款率(贷款/总资产)高的银行效率较高。
4.市场集中度与利润效率正相关,与成本效率负相关。
也就是说,集中度越高,市场力量越强,盈利性也越高,同时由于集中市场的竞争压力较小,银行缺乏控制成本的动力;较高风险与利润效率正相关,与成本效率关系不显著;市场的增长(以GDP实际增长代表)使银行可以达到更高的效率。
网络庞大的银行因管理费用增加而具有较低的成本效率。
与国外大量的研究文献相比,目前我国对银行业效率的研究还很少,对影响效率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更是寥寥无几。
赵旭和凌亢(2001)6利用四大国有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所选择的七项检验指标包括:资本资产比例、总资产、贷存比、贷款损失率(呆账准备金/贷款总额)、资产费用率、人力资本(大专以上员工比例)及产权虚拟变量(国有和非国有)。
其回归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资本比例与效率值正相关;2.资产总额与效率值负相关;3.贷存比、贷款损失率与效率值不相关;3.资产费用率与效率值呈负相关;4.人力资本与效率值正相关,但显著水平一般;5.虚拟变量的显著性表明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明显低于股份制银行。
该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但由于其检验内容忽略了对银行经营业绩有着重大影响的诸如外部环境、银行经营战略、管理水平、资产负债结构特点等因素,尚不能对影响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原因做出全面解释。
2.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外部因素分析影响我国银行效率的外部因素有很多,其中监管制度的变化影响最直接也最难以量化。
本文重点对机构类型(不同所有权)、地域限制、利率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及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
2.1不同所有权形式的三类银行效率差异明显由于历史原因及监管政策的限制,我国形成了目前这种国有、股份制及城市商行三类不同所有权结构的商业银行并存的局面。
为检验三类银行的效率差异,我们对51家银行(4家国有、10家股份制及37家城市商行)1999-2001年的效率值进行方差分析,虚拟变量含义:0-国有商行,1-股份制银行,2-城市商行。
结果见表1、表2及图1。
表1 三类银行平均效率对比调整效率N MeanStd.Devi ationStd.Error95%ConfidenceInterval for M eanLowerBoundUpperBoundMini mum Maxi mum012.7242839.716E-02 2.805E-02.662551.786015.5842.9295 130.898693.100411 1.833E-02.861199.936188.6507 1.0000 2111.556827.223209 2.119E-02.514841.598813.1356 1.0000 Total153.636993.239737 1.938E-02.598701.675286.1356 1.0000表2 三类银行分组方差分析结果调整效率Sum of Squares dfM eanSquareF Si g.Bet ween(Combined) 2.8592 1.43036.493.000Groups Linear Unweighted.3041.3047.751.006Term Wei ghted 1.6781 1.67842.839.000Deviati on 1.1811 1.18130.147.000 Within Groups 5.877150 3.918E-02Total8.736152从表1及图1可以看出,三类商业银行效率差异明显,扣除不良贷款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效率最高(0.90),其次为国有商业银行(0.72),城市商业银行效率最低(0.56)。
表2结果表明,三类机构分组方差检验的F值为36.493,远大于1,显著性水平小于0. 001,分组差异明显,而且各组之间的t检验均比较显著(国有与股份制银行之间差异的显著程度为0.011,与城市商行差异的显著程度为0.006,股份制与城市商行之间差异的显著程度为0.000),说明三类机构平均效率的差异统计上显著。
图1 三类商业银行平均效率对比图2.2地域限制对银行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尽管服务区域受限制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两类银行相比效率明显偏低,但由于三类银行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很多,不能简单归结为地域限制所致。
为检验这种效率差异是否与地域限制有关,我们选取1999-2001年资产规模排名前10位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及股份制银行作对比,以未扣除不良贷款的纯技术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城市及非城市商行为虚拟变量(0-城市商行,1-非城市商行)进行分组方差分析。
这样设定检验方式的好处在于:1.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的混合使用可以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城市商业银行因成立时间短而受原信用社经营状况影响过大;2.增大数据量,使分析更加可靠;3.尽可能将城市商业银行因规模过小所造成的规模不经济与地域限制造成的范围不经济分离开来;4.消除因三类银行资产质量差异对效率的不同影响 。
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30家样本城市商行(虚拟变量=0)的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75,而42家国有及股份制商行(虚拟变量=1)的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97,二者之间差距明显。
表4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值等于32.857,远大于1,分组差异显著,即使规模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效率仍与其他两类银行有明显差距。
结论似乎显示地域限制对银行效率影响显著。
但实际上,导致城市商行低效率的原因很多,地域限制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更重要的还在于其管理水平目前在三类机构中还处于较低水平。
若以纯技术效率排名前14位的城市商业银行与14家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进行对比,其三年的平均纯技术效率跃升至0.96,与另两类机构相差不到1个百分点,方差分析已看不出分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