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树脂改性的研究进展
丙烯酸树脂的纳米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 67 21 )6 03 — 3 1 1 97 (02 1 — 00 0 0
Na o M a e i lM o i c to Re e r h Pr g e s o r l sn n t ra d f a i n s a c o r s fAc y i Re i i c
R sa hC ne, ins x 2 4 6 C ia eer e t J guWu i 12 5, hn ) c r a
Absr c t a t:Na o p ril swi u num ie,s l sz n a tce t q a t h sz mal ie,a d s ra ea d i t ra e s c a f cs,c n i r v gn n u c n n e fc pe ilef t f e a mp o e a i g r ssa c e it n e,c ro i n r ssa c o r so e it n e,r da in r ssa e a d i a ito e itnc n mpa tr ssa c fa r lc r sn. Na o mae a s wee wi ey c e it n e o c yi e i n tr l r d l i u e n t e mo i c t n o c yi e i . T e r s a c r g e si h d f ain o a o slc n d o i s d i h d f ai fa r lc r sn i o h e e r h p o r s n t e mo i c to fn n iio ixde.n n ia i m i a o ttn u
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研究进展

羟 乙酯反应 , 制得 的预聚体再 和丙烯酸丁酯 、 苯 乙烯 、 甲
基 丙烯酸二 甲基 氨基 乙酯共 聚 , 得到含有封 闭的异氰酸 酯和叔胺官 能团的丙烯酸树脂 ; 环氧树脂与二 乙胺 反应 得 到 的产物 与上 述丙烯酸树脂 昆 合, 加入 乙酸和 去离子 水, 最终得 到 电镀 乳液 。该乳液 比单一的 阳离子环 氧树
树脂涂膜 。
树 脂水 性乳 液 ; 探讨 了环 氧树脂 相对分 子质量 、 单体 配 比及反应 时间和温度对树脂水分 散稳定性 的影响 , 并考 查 了漆膜 固化条件 及其性 能 , 制备 出了性能优 良的防腐 清 漆 。潘 桂 荣 等 “ 用 乳 液接 枝 聚 合 方法 制 备 环 氧 树 脂/ 丙烯 酸树 脂的复合 胶乳水 分散体 系 , 考查 了不 同引
聚二元醇 改性 异佛尔N- - -异氰 酸酯 ( I P D I ) , 得 到半封闭 的I P DI , 再 与 丙烯 酸羟 乙酯反 应得 到含 氟 的丙 烯酸 大 分子 单体 , 该单体 与环 氧树脂 共混形 成 I P N互 穿 网络 ,
适用 于高档 玻璃烤 漆 。黄 畴等“ 采用 甲基 丙烯酸 二 甲 基氨基 乙酯 与常用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 自由基 共聚 , 获
配合使用可 以迅速 的降低聚合物 的表面 自由能 , 改善涂
膜的耐 水性 和耐油性 。周孙 进等 先用丙烯 酸对环 氧
与 丙烯酸进行 开环反应 , 合成 出环 氧丙 烯酸 树脂 , 采 用
正交试验法 , 考察 了反应温度 、 催 化剂种类和用量 、 阻聚 剂 用量对合成反 应的影响 , 获得 了合成反应 的最 优工艺
枝 机理进行 了探 讨 。石钢 ¨ 以常规丙烯酸酯类 单体 、 苯 乙烯 、 三丙烯 酸三 羟 甲基 丙烷 酯为单体 , 过 氧化苯 甲酰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中 国 胶 粘 剂
・3 ・ 4
CHI NA ADHE I S S VE
20 0 6年 5月第 1 5卷第 5 期
V l1 o5, y 0 6 o。5 N . Ma . 0 2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赵灵霞 钱公 望 2 ,
联 的作用 , 因此 , 此类产品能够单组分长时间稳定储
存 。 是 由于在涂 膜 的干燥 过程 中 , 但 随着 水 和助溶剂 的挥 发 , 膜 的玻璃 化 温度 (g 不断 升高 , 系粘度 涂 T) 体
从而使聚氨酯乳胶膜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2 一 目 , 前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主要制备方 法有 : 共混、 复合乳液共聚、 接枝共聚等 劈 法 。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环境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东 省 广 州 市 1 广 5 0 4 ;2 南 理 工 大 学 制 浆 造 纸 工 程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东 1 6 1 .华 广
省广州市
5 04 ) 16 1
摘要 : 详细 介绍 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 酯的三种 方法 : 混改性 , 其 复合 乳液共聚改性 , 接枝 菸聚 改性 ,
烯 酸 良好 的 耐候性 和 耐水性 两 者 有 机 地结 合 起 来 ,
性 ,将富集于水 油两相界面 , D 的酰肼部 位与 AH D A 的羰 基进 行 脱 水反 应 , A M 形成 交 联 得 到腙 化合
物嘲 反应是 平衡 反应 , 。 随着 水分 子的脱 除 , 反应 向右 进行 , 达到一 定 的交联 程度 。 水在 体系 中起着 阻碍交
综述 了国内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 改性
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为 12 , 机 硅 预 聚体 的 用 量 为 9 , 体 配 比 为 .% 有 % 单
O7 , 丙 醇 用 量 为 15 , 获 得 高 稳 定 性 乳 液 , .6 异 .% 可
织 、 革 、 纸 、 合 剂 等 领 域 【引, 其 耐 污 性 、 皮 造 粘 l 但 _ 耐
水 性 不 够 理 想 。 寒 性 、 热 性 较 差 , 发 生 “ 粘 耐 耐 易 热
丙 烯 酸 酯 乳 液 聚 合 研 究 . 比 较 不 同 工 艺 条 件 对 乳
冷 脆 ” 象 . 其 进 一 步 应 用 受 到 限 制 . 对 其 改 现 使 经 性 后 则 会 克 服 这 些 缺 点 。 高 其 使 用 性 能 【 。 提 5 '
2 改 性 丙 烯 酸 酯 乳 液 的 分 类 2 1 有 机 硅 改 性 丙 烯 酸 酯 乳 液 . 有 机 硅 改 性 丙 烯 酸 酯 乳 液 既 具 有 丙 烯 酸 酯
成 膜 各 项 性 能 提 高 张 宝 莲 I等 以 十 二 烷 基 磺 酸 钠 ( D ) 烷 基 9 l SS、 酚 聚 氧 乙 烯 基 醚 ( P 0 为 乳 化 剂 , 硫 酸 钾 和 O 一1 ) 过 亚 硫 酸 氢 钠 为 氧 化 还 原 引 发 体 系 进 行 有 机 硅 改 性
引 人 有 机 硅 透 射 电镜 表 明得 到 的 硅 丙 乳 液 为 核
壳结 构 。
聚合反应 , 聚合进 行 到一改 性疏水 性 、 待 良好 的 透
气 性 等 通 过 将 有 机 硅 氧 烷 单 体 与 丙 烯 酸 酯 类 单 体 拼 合 .可 以 得 到 兼 具 它 们 优 异 性 能 的新 型 乳 液 材料 . 即具 有 良好 的 成 膜 性 . 赋 予 漆 膜 更 好 的抗 又 老 化 , 污 性 和 抗 水 性 , 涂 料 、 黏 剂 、 物 整 理 抗 在 胶 织 剂 、 胶 塑 料 等 领 域 已广 泛 应 用 。 橡
纳米材料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研究综述

纳米材料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研究综述主要对纳米材料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效果作了综合论述,并对丙烯酸酯涂料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标签:丙烯酸酯涂料;纳米材料;改性;应用对“健康、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认识和渴求,使人们逐渐对涂料安全使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市面上传统的涂料都含有大约50%的溶剂,其中铅、汞、苯等重金属,长期挥发于室内空气中将直接对人体产生巨大的伤害,降低人体免疫力。
因此。
越来越多的建材涂料厂家开始研发绿色新品,以适应行业需求。
近年来,随着聚合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完善,利用纳米材料改性丙烯酸系涂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人们重视。
其中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光学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殊性质,除了可以使丙烯酸涂料改性后的获得防霉抗菌、净化空气、长期释放负离子以外,还具有手感细腻、色彩柔和、遮盖力好的特性以及优异的防水、防油、抗老化、阻透性、热稳定性、抗氧性、拉伸性和抗低温性,而且无毒无味,不含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物质。
此外,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特殊的纳米材料,使得该功能性丙烯酸酯涂料的成膜性能显著改善,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柔韧性和耐擦洗性。
产品成膜后也不会由于环境的温度、湿度的起伏变化而导致裂开、剥落、脱粉等现象。
1 纳米材料的概念纳米材料是一种超细的固体材料,在涂料、塑料加工、陶瓷化妆品、玻璃等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丙烯酸酯涂料中加入纳米材料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涂料的一些性能,如纳米材料紫外线屏蔽功能,提高了耐老化性,长久不褪色,使用寿命可长达十几年;独特的光催化作用、自洁功能,可防霉杀菌,净化空气。
2 各类纳米材料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现状涂料行业因为纳米材料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将两者的结合运用,不仅能提高传统涂料的的一些特殊性能,而且能实现涂料涂层功能的一大跨越。
(1)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酯涂料。
作为软质填料的纳米CaCO3广泛应用于各类涂料中,它无毒无味、无刺激,很容易和各类聚合物相容,具有补强、填充、调色、改善加工艺和制品的性能及降低加工成本,是最常用的原料之一,在成膜物中起着骨架作用。
水性油墨用丙烯酸酯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更优的WA R 连接料
。
1 功 能 单 体 改 性
WI 中通 常 引入 功 能 单 体 作 为 连 接 料 的共 聚 改 性剂 , 如 引入 交 联 单体 可 使 共 聚物 分 子 链 上含 有 可
交 联 的基 团 , 使WI 在 成膜 过 程 中通 过 分子 内或分 子 间 的交 联 反 应 , 形成 立 体 网状 结 构 的 聚合 物 _ 5 ] , 从 而 使 油 墨 具 有 良好 的耐 水 性 、附着 性 和 常 温 固 化 能
关键词 : 水性油墨 ; 丙烯 酸 酯树 脂 ; 连接料 ; 改 性
中图分类号 : T Q 4 3 3 . 4 3 6 : T S 8 0 2 . 3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2 8 4 9 ( 2 0 1 3 ) 0 3 - 0 0 5 3 — 0 5
能 单体 , 采 用 预 乳 化半 连 续 种子 乳 液 聚 合法 合 成 了 WA R,引入 的AD H交联 剂 可与 D A AM一起 构成 室 温 自交联体 系 。研 究结果表 明 : 当m( A D H) : m( D A A M) = ( 1 . 0 ~ 1 . 2 ) : 1 时 ,相应 乳 液及 其胶 膜 的综 合 性能 相 对
2 0 1 3年 3月 第 2 2卷 第 3期
Vo 1 . 2 2 No . 3. M E a r , 2 0 1 3
中 国 胶 粘 剂
CHI NA ADI - [ E ES F VES
水性油墨用丙烯 酸酯树脂 的改性研究进展
周 婷 婷 ,张英 强 ,吴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上海
予 墨膜 良好 的 自然干 燥性 和优 异 的成膜 特 性 。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第52卷第12期 辽 宁 化 工 Vol.52,No.12 2023年12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December,2023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进展李 伟(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摘 要:纳米SiO2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可以改进涂层的光学性能、防腐蚀性能、机械性能等。
纳米SiO2与丙烯酸酯乳液有不同的聚合方法,所得产品性能也不同。
综述了共混法、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在制备纳米SiO2/丙烯酸酯乳液中的应用,以及三种复合乳液制备方法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纳米SiO2;丙烯酸酯;改性;复合方法中图分类号:TQ63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3)12-1826-04丙烯酸酯单体中的双键经聚合反应生成丙烯酸酯树脂,由丙烯酸酯树脂制得的涂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酸碱等性能,在汽车、家具、机械、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2]。
由于丙烯酸酯单体的多变性,多种酯基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性,以及与其它涂料用树脂的混溶性等特点,丙烯酸酯树脂已成为涂料工业中全能的通用树脂[3]。
丙烯酸酯涂料也有一些缺点,如热稳定性较差,涂膜易返黏,机械加工性能差等。
为改善涂料性能,有机-无机复合技术为涂料改性开辟了新途径,复合改性技术可以将有机聚合物的优异性能与无机材料杰出的刚性,对热、化学、大气的稳定性结合起来,显著提高涂料性能。
纳米科技的发展使得有机-无机复合改性涂料进入了新阶段,纳米材料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有机-无机材料的复合。
纳米SiO2呈三维网状结构,表面存在不饱和键以及不同键态的羟基,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而且表面吸附能力强,对紫外光、可见光以及近红外线有较高的反射率,而且纳米SiO2可深入到高分子化合物的π键附近,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纳米SiO2有着广泛的商业应用,如填料、催化、传感、光子晶体和药物递送等[4-5]。
氟化改性丙烯酸树脂及应用新进展

氟化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溶解性有所降低,但对氟化(甲基)烯酸共聚树脂,可⽤聚氨酯固化剂常温交联固化,或⽤氨基树脂热交联固化。
如前所述,明显改进了丙烯酸树脂抗沾污性、耐候性及光学性能,扩⼤了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应⽤领域。
由于光学性能好,氟化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可以制辐射固化涂料、光导纤维涂料、战⽃机风挡玻璃涂料等特种涂料。
2.4 烷基醇合成所⽤基本单体氟烷基醇的合成⼯艺较复杂,以调聚法⽣产的全氟烷基碘和四氟⼄烯(TFE)为原料的合成路线为例:式(3)中,(A)可以在发烟硫酸作⽤下⽔解⽣成全氟烷基⼄基醇CF3CF2(CF2CF2)nCH2CH2OH,n可根据需要调节,得到不同链长的氟烷基醇系列产品。
但在合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全氟⾟基衍⽣物,这是禁⽤品种,要在产品和副产物中尽量避免和消除,这⽆疑增加了合成⼯艺的难度和成本。
不同链长的氟化烷基⼄基醇再和(甲基)丙烯酸酯化,⽣成不同链长的氟化烷基醇(甲基)丙烯酸酯,虽在⼯艺上易实现,但增加了⼀道⼯序,从⽽增加了⽣产成本。
在国外⼀些⼤型氟材料公司有正式产品出售,价格均不菲。
3 氟烷基酸直接酯化的技术路线3.1 直接酯化合成氟化丙烯酸酯树脂3.1.1 直接酯化技术路线提出氟烷基醇(甲基)丙烯酸酯技术路线在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开发,有系列产品,并达到⼯业化推⼴。
但较复杂的合成单体技术及⽣产中严格的安全要求,使合成技术仍掌握在少数国外企业,⼜需要昂贵的氟中间体,使产品成本居⾼不下,影响氟化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发展。
为克服上述的不⾜,21世纪初提出了氟烷基酸改性丙烯酸酯树脂的技术路线,即⽤四氟丙酸直接酯化引⼊氟烷基侧链,合成含羟基的丙烯酸共聚物。
四氟丙酸[CHF2CF2COOH(TFPA)]是⽤硫酸酸化四氟丙酸钠(CHF2CF2COONa)⽔溶液,⽤⼄醚萃取后蒸馏分离,制得四氟丙酸是浅⾊透明液体,纯度98%,对应酸值380 mgKOH/g,沸点133℃,原是⽤作化学除草剂的原料,是易得的氟化⼯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涂料与涂装 !"#$%& ’()&* + ,)&)-.)&/
!(%5 0112 6"75 40 8"5 3
丙烯酸树脂改性的研究进展
陈建莲,李中华
9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武汉 :311;2 ) 摘 要:介绍了有机硅、 有机氟、 环氧树脂、 聚氨酯、 纳米材料等对丙烯酸树脂的改性研究, 指出了改性丙烯 酸树脂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丙烯酸树脂;改性剂;有机硅;有机氟;环氧树脂;聚氨酯;纳米材料 中图分类号:<=30>5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411; @ 2>:A 9 0112 B 13 @ 110A @ 1>
9 4= ;
!
有机氟改性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树脂涂料既保留了丙烯酸树脂
涂料良好的耐碱性、 保色保光性、 涂膜丰满等特点, 又 具有有机氟涂料耐候、 耐污、 耐腐蚀及自洁的优点, 是 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涂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氟 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具有最强的电负性、 最低的极化 率,而原子半径仅大于氢。氟原子取代 A— B 键上的 形成的 A—, 键极短, 而键能高达 =:1 CD E F"7。 含氟 B, 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全氟基团位于聚合物的侧链上, 在成膜的过程中,全氟烷基会富积到聚合物与空气的 界面上, 并向空气中伸展, 由于全氟侧链趋向朝外, 可 “ ” 对主链以及内部分子形成 屏蔽保护 。其次, 氟原子 半径比氢原子半径略大, 但比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径小, 所以能把碳碳主链严密地包住, 因此, 氟改性丙烯酸树 脂具有较强的化学惰性, 优异的防水、 防污、 防油性和 良好的成膜性、 柔韧性及黏结性等, 广泛应用于建筑、 汽车、 机电、 造船、 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 徐芸莉等
少交联点,难以形成三维网状交联胶膜,因此其耐水 性、 耐沾污性差, 低温易变脆, 高温易发黏。 而有机硅的 P)—Q 键能 9 :>1 RS T E"7 B 远大于 U—U 键能 9 3>4 RS T 内旋转能垒低、 键旋转容易、 分子体积大、 表面能 E"7 B , 小, 具有良好的耐紫外光性、 耐候性、 耐沾污性和耐化 学介质性等。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可以改善 丙烯酸酯乳液热黏冷脆、 耐候、 耐水等性能, 将其应用 范围扩大至胶黏剂、 外墙涂料、 皮革涂饰剂、 织物整理 剂和印花等领域 N 0 O 。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包括物理改性法和化学改 性法。用有机硅氧烷对丙烯酸酯类乳液进行物理改性
!(%5 0112 6"75 40 8"5 3
用量为单体的 9: ; 2: < 质量分数 = 、 反应温度为 441 中和度为 441: 时, 改性树脂具有较好的成膜性能 >、 和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官仕龙等 ? 49 @ 研究了具有光敏 特征的酚醛与环氧复合改性丙烯酸酯的过程,采用三 乙胺作为催化剂,当反应温度达到 2A > 时,丙烯酸单 改性后的树脂成膜后具有优良 体可在 9 . 内反应完全, 的动力学性能、 耐溶剂性和耐酸碱性。 马萍等 ? 4B @ 采用顺 丁烯二酸酐改性的环氧丙烯酸树脂中的双键含量大大 高于传统酯化方法制备的双键含量,且光固化时间明 显缩短,提高了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光固化性能。杜玉 成等 采用 D41 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为基料、 8BA 聚 氨酯为固化剂, 偶联剂改性滑 EF 助剂 < 高光疏水物 = 、
$
纳米材料改性
丙烯酸树脂的线形结构导致的热黏冷脆、抗回黏
性和耐热性不佳等缺点对其应用范围有一定限制。纳 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 小尺寸效应、 光学效应、 量子尺 寸效应、 宏观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殊性质, 可以使材料获 得新的功能。涂料中添加纳米颜填料后,由于纳米颜 填料粒子能够吸收紫外光, 起到紫外光吸收剂的作用, 增强涂料的耐老化性能, 同时还具有光催化性能、 疏水 故可 疏油性能、 高韧性、 高耐擦洗性、 高附着力等 ? 01 @ , 使涂料的耐候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纳 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已广泛地应用于丙烯酸 树脂改性, 使其各项性能获得提高。除此之外, 纳米材 料改性的丙烯酸树脂还呈现出如自清洁、 抗静电、 抗菌 杀菌和吸波隐身等特殊性能,使丙烯酸酯乳液向着环 保方向发展 ? 09 @ 。纳米材料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开发已成 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新热点。 目前, 涂料中添加的纳米粒子主要有纳米 G)H0 、 纳 纳米 T(TH3 、 纳米 U&H 等。 发展, 以及人们对环保产品的重视, 丙烯 酸树脂的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进行 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利用有机硅、 有机氟、 环氧树脂、 聚 氨酯、 纳米材料等对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 取得了比较 好的效果。本文对近年来丙烯酸树脂改性的研究与应 用情况作一介绍。
6
有机硅改性
丙烯酸酯聚合物本身是热塑性的,线性分子上缺
!"
0112 年 3 月 第 40 卷第 3 期
现代涂料与涂装 !"#$%& ’()&* + ,)&)-.)&/
!(%5 0112 6"75 40 8"5 3
酯单体侧链烷基对共聚物溶解性能的影响及含硅丙烯 酸酯单体及其共聚工艺对共聚物表面憎水性能和强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 延时后滴加含硅丙烯酸酯单体、 使 用催化交联剂及添加羟基硅油共混可使甲基丙烯酸异 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的共聚物膜表面的憎水性 能和强度大大提高。 赵维等
#$%$&’() *’+,’$%% -. /+0-1-(&2-+. +1 3(’45&2$ #$%-.
!"#$ %&’( ) *&’(+ ,- ./0(1 ) /2’ !"#$%&’$:<.$ %$-$(%C. D%"/%$-- )& *.$ E"#)F)C(*)"& "F "%/(&"-)7(&$G "%/(&"F7H"%"G $D"IJ %$-)&G D"7JH%$*.(&$G &(&" E(*$%)(7 (&# $* (7 *" *.$ (C%J7(*$ %$-)& )- %$K)$L$#5 M*- #$K$7"D)&/ *%$&# )- (7-" D")&*$# "H*5 ()* +,%-#:(C%J7(*$ %$-)&, E"#)F)$%, "%/(&"-)7(&$G "%/(&"F7H"%"G $D"IJ %$-)&G D"7JH%$*.(&$G &(&" E(*$%)(7 丙烯酸树脂具有色浅、 透明度高、 光亮丰满、 涂膜 坚韧、 附着力强、 耐腐蚀等特点, 是常用的涂层材料。 由于丙烯酸树脂在特定场合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硬度、 抗污染性、耐溶剂性、机械性能不够好以及成本偏高 随着聚合技术 等, 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 。近年来,
92;
利用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与环氧
树脂复合改性丙烯酸酯, 涂层附着力的改善非常显著, 环氧改性丙烯酸作为防腐涂料的成膜物较单独使用丙 烯酸树脂具有更好的耐盐雾性和抗腐蚀性能。在环氧 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技术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有核 H 壳杂化结构、互穿聚合、微乳聚合等。为了提供与 环氧树脂反应的交联点,聚合过程中可以引进羟基和 酰胺基,以提高成膜物的耐水性和耐候性等。王春艳 等 9 4< ; 通过丙烯酸酯类单体与环氧树脂接枝共聚反应, 对水性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 研究了环氧树脂种类、 用 量、 加料方式、 反应温度及中和度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 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环氧树脂 K== 在反应前期加入、
? 4C @
力。 G(&*."-. 等 ? 0K @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交联聚氨酯丙烯酸 酯电解质 < ’PQ = ,该 ’PQ 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 尺寸稳定性, 与锂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以用于锂 电池。DR O !"77( ? 0A @ 合成的聚氨酯 S 丙烯酸酯紫外光固 化胶黏剂性能优良, 广泛应用于印染、 油墨、 涂料等。
研究了氟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
通过合理选择含氟硅单体及聚合工艺,先合成氟硅预 聚体, 再以丙烯酸树脂为主链, 将氟硅预聚体接入丙烯 酸树脂中, 从而研制出高耐候性、 高耐沾污性、 高保色 性、低污染性、良好的性价比、综合性能优异的乳液,
!"
0112 年 3 月 第 40 卷第 3 期
现代涂料与涂装 !"#$%& ’()&* + ,)&)-.)&/
N4O
的方法通常有 0 种:!有机硅氧烷单体作为促进剂和 偶联剂直接加入到丙烯酸酯类乳液中进行改性 V " 先 将有机硅氧烷制成乳液,再将它与丙烯酸酯类乳液冷 拼进行改性。化学改性法是基于聚硅氧烷和聚丙烯酸 酯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将有机硅分子和聚丙烯酸酯 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通过化学改性,可改善聚硅氧 烷和聚丙烯酸酯的相容性,抑制有机硅分子向表面迁 移, 使二者分散均匀, 从而达到改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乳液的物理力学性能的目的。 根据有机硅材料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 3 种方法: !含双键的硅氧烷,特别是含双键的硅氧烷低聚物与 丙烯酸单体共聚,生成侧链含有硅氧烷的梳形共聚物 或主链含有硅氧烷的共聚物 V "带羟基的硅氧烷与含 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通过缩合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 V # 含氢聚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 与 合 N 3 O 。王倩等 N : O 采用含乙烯基官能团的有机硅单体, 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丙烯酸羟基酯等单体以种 子乳液聚合的方法进行共聚,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 酸酯共聚乳液,考查了有机硅单体用量对乳液机械稳 定性、 热稳定性、 电解质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同时还考查了乳液胶膜的机械性能和吸水率的改进。 黄月文 N > O 制备了易溶于溶剂汽油的含硅甲基丙烯酸酯 改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 通过水接触角、 吸水率、 铅笔 研究了丙烯酸 硬度以及 ,< @ MW 光谱和 XPU 等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