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设计步骤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b821b2a8956bec0875e337.png)
毕业设计题目:小型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类别是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1)第一章库址选择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气侯情况 (1)第二章冷库隔热防潮设计 (2)第一节冷库的结构 (2)第二节隔热与防潮的基本要求 (2)第三节维护结构的材料及选择 (3)第三章冷负荷计算 (3)第一节计算各传热层系数 (4)第二节设备负荷计算 (5)第三节各房间的负荷汇总 (9)第四章冷库制冷方案的确定 (10)第五章制冷机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11)第一节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11)第二节制冷系统辅助设备选型计算 (12)第六章制冷系统管道 (18)第七章制冷系统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 (19)结论 (21)参考文献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对南京的某冷库进行设计。
设计分为七个过程,首先给冷库进行选址,根据冷库提供的要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址。
然后进行冷库隔热防潮设计,包括结构,要求及材料的选择。
冷负荷计算是本设计的重点,根据结构材料和传热系数计算出各房间的负荷及汇总。
确定冷库设计方案,包括压缩形式,冷凝器的配置,及系统的供液方式和冷间的冷却方式,而后简单的对冷间工艺设计和系统管道及管道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的一些说明。
关键词:冷库设计制冷系统负荷计算选型计算第一章工程概况与原始资料第一节工程概况此次毕业设计为南京某公司进行制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制冷机房、冻结间及冷库。
该工程包括冻结间 ( -23℃),低温冷藏间( -18℃)两项制冷系统。
此设计题目是我们专业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毕业设计对我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本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本制冷系统设计原始资料概况如下:一、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冻结间:设计温度-23℃。
,总建筑面积为8×18= 144㎡,冻结能力20吨/小时。
冻结物冷藏间:设计温度-18℃。
库房内净高5 m,总建筑面积为20×24 =480㎡,低温冷藏总能力为500吨。
施工组织设计(制冷)

制冷系统施工方案一、制冷系统1.系统概况本工程采用氨(R717)为制冷系统的制冷工质, 压缩机采用螺杆式氨制冷压缩机组, 螺杆式氨制冷压缩机组的油冷却器采用液氨油冷却器。
冷凝器采用蒸发式冷凝器, 冷凝器安装在机房屋面上。
蒸发温度为-38°C的制冷系统采用双级压缩中间完全冷却二次节流制冷循环系统。
制冷系统所需的制冷机械负荷为816kW, 低压级选用JZ2LG20螺杆式氨压缩机组4台,高压级选用JZ2VLG193T螺杆式氨压缩机组1台, 在-38℃/36℃工况下总制冷量为891kW。
为尽量减少压缩机组选用台数, 减少机房占地面积, 节约投资, 降低压缩机组处于部分负荷状态下运行的概率, -38℃系统的中间温度-10℃(中间冷却方式为: 二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 同时也兼用于空调、预冷间、冷却间、发货间等, 蒸发温度为-10℃制冷系统所需的制冷机械负荷为8269kW(其中空调负荷4100kW), 选用螺杆式氨制冷压缩机组JZ2VLG193T型号11台。
在-10/36℃工况下总产冷量共8470kW。
蒸发温度为-28°C制冷系统采用双级压缩中间完全冷却二次节流制冷循环系统。
制冷系统所需的制冷机械负荷为993kW, 低压级选用JZ2LG20螺杆式氨压缩机组3台, 高压级选用JZ2VLG193T螺杆式氨压缩机组1台在-28℃/36℃工况下总制冷量为1047kW。
各系统采用卧式低压贮液桶、氨泵供液。
向卧式氨液分离器供液的形式为直接膨胀供液。
氨液循环泵组, 中间冷却器(卧式)和氨液分离器自动供液并且在显示器上显示容器内的液位情况。
同时这些容器上还有液位超高报警装置, 并能停止该系统正在运行的压缩机, 氨泵设有压差保护。
压缩机设有吸气压力过低、排气压力过高及电流过截等保护等, 同时制冷系统有自动空气放空器。
冷干间、暂存间、冷却间、冻结间、低温冷藏间等的制冷设备调节站均设在冷间附近的屋顶上, 各单体的总制冷调节站集中设在的制冷机房设备3.施工设备的组织为确保安全、高效完成此次制冷系统的设备和管道安装, 配备如下机械和设备。
制冷系统方案设计(好)

制冷系统⽅案设计(好)第⼀章制冷系统⽅案设计第⼀节制冷系统慨述⼀、制冷系统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任何使⽤外部能量不断把温度低的物质的热量档蛤温度较⾼的物质的系统称制冷系统。
2.分类按上述定义,制冷系统可分为蒸汽制冷系统,空⽓制冷系统和热电制冷系统。
其中蒸汽制冷系统⼜可分为:(1)蒸汽压缩式;(2)蒸汽喷射式;(3)蒸汽吸收式。
蒸汽制冷系统是利⽤液体汽化成蒸汽时要吸收热量的原理来实现制冷的。
可以说蒸汽制冷系统是⽬前使⽤得最为⼴泛的制冷系统*特别是冷库中的制冷装置,绝⼤部分是采⽤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因此本教材所述及的范围也只限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设计。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基本构成1.单级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⑦蒸发器,②压缩机,②冷凝器,④节流阀这是单级庄缩系统必不可少的四⼤部件,如图1—1⼀I所⽰。
这些设备之间⽤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个封闭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压缩、冷凝、节流、汽化这样四个过程,完成了⼀个循环。
2.双级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①蒸发钳,②低压级压缩机(缸>,⑧中间冷却器,④⾼压级压缩机<缸)、⑤待凝器,⑥节流阀,这是双级压缩系统必不可少的六部件,把它们依次⽤管道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个最基本的双级压缩系统,如图1—1—2所⽰。
来⾃蒸发器的制冷剂先经低压级压缩机(缸)压缩⾄中间压⼒,低压级排出的过热⽓体在冷凝器中被等压冷却⾄饱和蒸汽,然后再⼊⾼压级压缩机被压缩⾄系统的冷授压⼒,最后经节流阀进⼊蒸发器去执⾏制冷任务。
3.单、双级综合系统的基本构成冷库中,蒸汽压缩制冷装置并不总是纯粹的单级或纯粹的双级系统,更多的情况是两者并存的综合系统,如图I—I⼀3所⽰,由图可见:综合系统实际上是单级系统和双级系统共同并联到⼀个冷凝器上的综合体。
从理论上来讲,⼀个系统只要有上述的基本部件就可以⼯作了。
但在实际的制冷装置中,为了提⾼运⾏的经济性和保证操作管理的安全可芹.除T这些部件外,还增设f许多其它的辅助设备,这些辅助设备有:油分离器、⾼压贮液器、汽液分离设施、排液捅、柴油器、空⽓分离器、加氨站和各种⾼、低庆调节站。
制冷技术与空调系统设计

制冷技术与空调系统设计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制冷技术和空调系统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制冷技术和空调系统设计展开阐述。
一、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1 基本原理制冷技术是利用热力学原理,通过压缩、膨胀、蒸发、冷凝、吸热、放热等方式实现低温状态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制冷剂的状态参数,实现从室外空气或水中吸收热量,从而达到室内降温的效果。
常见的制冷剂有氟利昂、丙烷、氨、二氧化碳等。
1.2 分类按工作原理分类,制冷技术可以分为压缩式制冷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热泵制冷技术等。
按用途分类,制冷技术可以分为空调制冷技术、冷库制冷技术、冷链制冷技术、航空航天制冷技术、制冷设备制冷技术等。
二、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点和流程2.1 基本要点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使用环境温度、使用环境湿度、制冷量、功率、管路布置、系统调试等。
使用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决定空调制冷量和耗电量的重要因素,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
制冷量和功率则是设计空调系统的关键参数,一般需要根据空调面积、房间高度、外墙材料和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计算。
管路布置是要考虑到维修和保养等因素,一般需要预留一定的余地以便于维修和保养。
最后,在调试空调系统时需要进行各项参数的细致调整,目的是达到更高的节能和舒适级别。
2.2 流程空调系统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确认、空调参数设计、管路设计、施工图纸编制、安装调试等步骤。
需求确认阶段,需要与客户确认使用环境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制冷量、功率等参数。
空调参数设计后,需要进一步确认管路布置和安装单元、设备等,编制施工图纸。
然后进行空调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调试和修改。
三、应用案例介绍3.1 空调系统设计案例某公司位于南方地区,夏季常温达到35℃以上,空调系统的设计施工需要充分考虑降温效果和节能效果。
在需求确认阶段,设计人员通过了解公司使用环境、人流密度等情况,计算出了适宜的制冷量和功率。
800kW工业制冷专业系统设计

800KW工业制冷系统设计摘要设备合理配置和设计,是确保制冷系统及生产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关键,对制冷系统安全和经济运行含有决定性作用,运行本文在选择可靠,优异制设备基础上,具体介绍了武汉地域在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和冷凝器、蒸发器选择计算方面内容。
确定制冷循环参数,完成系统热力计算,进行制冷设备选型和管道设计和管道安装部署工艺,和机房部署要求,系统调试和节能。
关键词:贮液器;蒸发器;冷凝器; 压缩机;热力计算论文一、设计任务和已知条件设计已知条件:所以设计制冷系统已成为关键步骤。
制冷系统设总制冷量800kw,蒸发温度-15,系统所在地:武汉,采取压力供液,氨制冷剂,主机采取螺杆机。
依据要求,冷却水系统选择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序言近50年来,伴随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制冷技术以日新月异速度发生改变。
而且,正在现代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研、文化艺术等领域中发挥着日益关键作用。
中国是最早利用天然冷源国家之一,伴随社会进步,制冷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制冷技术作用更是不可替换。
系统组成制冷系统由制冷剂和四大机件,即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一、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循环动力,它由电动机拖动而不停地旋转,它除了立即抽出蒸发器内蒸气,维持低温低压外,还经过压缩作用提升制冷剂蒸气压力和温度,发明将制冷剂蒸气热量向外界环境介质转移条件。
立即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方便能用常温空气或水作冷却介质来冷凝制冷剂蒸气。
二、冷凝器冷凝器是一个热交换设备,作用是利用环境冷却介质(空气或水),未来自压缩机高温高压制冷蒸气热量带走,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制冷剂液体。
值得一提是,冷凝器在把制冷剂蒸气变为制冷剂液体过程中,压力是不变,仍为高压。
三、节流元件高压常温制冷剂液体直接送入低温垢蒸发器、依据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对应原理,降低制冷剂液体压力,从而降低制冷剂液体温度。
将高压常温制冷剂液体经过降压装置——节流元件,得到低温低压制冷剂,再送入蒸发器内吸热蒸发。
电冰箱制冷系统原理与设计-文档资料

产品开发中心 制冷所 更新日期 2019/11/12
内容
1. 理论基础 2.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3. 制冷剂
4. 压缩机 5. 润滑油
6. 冷凝器
7. 蒸发器 8. 毛细管与回气管换热器
理论基础
相变
三相图 焓-温度状态图 (H2O)
饱和压力曲线 (H2O)
Q k
对流
T A x
(2)
Q hA T
辐射
(3)
Q T4 f
(4)
8 2 4 5 .67 10 W /( m K)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压缩:等熵过程 冷凝:等温过程 膨胀:等熵过程 蒸发:等温过程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实际制冷循环
带毛细管回热的理想循环
制冷系统实际循环
物体的固液气三相存在形式和温度,压力密切相关。 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潜热的吸收和释放,但物质的温 度维持不变。 液体的饱和温度会随压力升高。 常见物质:干冰(常温常压下直接升华)水
理论基础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热交换器的换热
PV mRT
热传导
(1)
Q UA T U 1 1 1 h out k h in
4 3 2 1 0 10 15 20 25 30 环境温度Tamb(°C) 35 40
蒸发压力 冷凝压力
•增大制冷剂充注量 •低温下停止冷凝风机运转,提高冷凝 温度
蒸发器的作用
•
•
利用制冷剂液体的蒸发,从低 温环境吸收热量,再通过回气 管排向压缩机。 蒸发器的负荷大小:
Q U A T q ( h h ) e e e v 6 5
过滤器的X 射线照片
冷冻水制冷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A
B
C
D
运行记录
详细记录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运 行状况,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故障处理
发现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对于不能立即处 理的故障应做好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确 保故障得到及时解决。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课程设计成果总结回顾
掌握了冷冻水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加深对理论 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 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一个满足特定需求的冷冻水制冷 系统,包括制冷机组选型、蒸发器设 计、冷凝器设计、冷却塔选型、水泵 选型和管道设计等。
完成系统的图纸绘制,包括设备布置 图、管道布置图、电气控制图等。
确定制冷设备的类型,如冷水机 组、热泵机组等;
考虑设备的能效比、噪音、维护 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关键设备性能参数确定
冷水机组性能参数
包括制冷量、输入功率、冷却水流量、冷 冻水流量、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冷冻水进 出口温度等。
末端设备性能参数
包括空气处理量、送风量、回风量、新风 量、噪音等。
热泵机组性能参数
神经网络控制算法
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自学 习和自适应能力,对冷冻 水制冷系统进行优化控制 。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与配置
控制器
选用高性能PLC或DCS控制器, 实现对冷冻水制冷系统的全面 监控和控制。
传感器
选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压力 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实时监 测冷冻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 。
执行器
选用可靠的电动调节阀、变频 器等执行器,实现对冷冻水流 量、温度的精确调节。
冷库工程制冷系统设计方案

冷库工程制冷系统设计方案第一节绪论1.1 项目背景冷库工程在农业、食品加工、制药、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应用广泛,它可以为原料、成品或半成品的储存提供恒定的低温或者恒湿环境。
本文将对冷库工程中的制冷系统进行设计,并详细介绍其构成、选型、布局、运行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冷库工程的建设及运营提供指导。
1.2 研究目的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本文将研究设计一套符合冷库工程实际需要的制冷系统方案,使其在满足要求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能效比、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1.3 布局与要求本文将以具体的冷库工程实例为基础,根据冷库的库容、使用温度、使用范围等要求,进行具体的制冷系统设计。
其中,设计内容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冷库制冷系统的关键设备。
同时,还将结合系统运行特点,对系统的控制方式、运行参数、监测手段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二节制冷系统工艺流程设计2.1 制冷系统的工艺流程一般而言,冷库工程中使用的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制冷剂循环、吸收式制冷系统等。
其工艺流程大致为: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冷库、不同的制冷温度要求,需要的制冷系统也不尽相同。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冷系统设计。
2.2 制冷系统参数及要求冷库工程制冷系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库房的使用要求和实际工艺要求。
比如,对于食品冷库要求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对于制药冷库要求对温度的稳定性和洁净度要求较高。
因此,在设计制冷系统时需要全面考虑实际的使用需求,确定合适的制冷系统参数和要求。
第三节制冷系统关键设备及选型3.1 压缩机压缩机是冷库制冷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制冷系统的运行效果。
在选择压缩机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制冷量、能耗、可靠性等指标。
一般情况下,采用螺杆式或螺杆式压缩机能够满足较大冷量的要求。
3.2 冷凝器冷凝器是将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冷却成液体的设备,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制冷系统的能效比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任务和已知条件
根据要求,在地区,以风机盘管为末端装置,冷冻水温度为7℃,空调回水温度为11℃,总制冷量为400KW,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二、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1、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
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应该包括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冷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
——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KW)
A——冷损失附加系数。
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74KW时,A=0.15~0.20;当空调制冷量为174~ 1744KW时,A=0.10~0.15;当空调制冷量大于1744KW时,A=0.05~0.07;对于直接供冷系统,A=0.05~0.07。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根据设计的要求,选用氨为制冷剂并且采用间接供冷方式。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
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冷凝温度()的确定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
℃
式中——冷却水进冷凝器温度(℃);
——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安全值,对于机械通风冷却塔,=2~4℃。
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与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及冷凝器的形式有关。
按下式确定:
选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2~4)=31.2+3=34.2℃
注意:通常不超过35℃。
系统以水为冷却介质,其传热温差取4~6℃,则冷凝温度为
℃
式中——冷凝温度(℃)。
②、蒸发温度()的确定
蒸发温度是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汽化时的温度。
蒸发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被冷却物体的温度及传热温差,而传热温差与所采用的载冷剂(冷媒)有关。
系统以水为载冷剂,其传热温差为℃,即
℃
式中——载冷剂的温度(℃)。
一般对于冷却淡水和盐水的蒸发器,其传热温差取=5℃。
③、过冷温度()的确定
在冷凝压力下,制冷剂液体的过冷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差值,称为过冷度。
是否采用过冷应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分析。
对于一般的空气调节用制冷装置,不采用液体过冷;对于大型的蒸发温度较低(<—5℃)的制冷装置,在条件许可时使用液体过冷。
对于本设计系统,=2℃,因此不采用液体过冷,即=0℃。
④、压缩机吸气口温度()的确定
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根据管道中的传热情况,或根据标准规定的过热度确定。
通常=+=℃
式中对于一般氨压缩机,=℃
⑤、制冷系统理论循环p-h图
根据绘制的p-h图查表求得各状态参数:确定压力:
比容:
焓值:
⑥、制冷系统热力计算
⑴、单位质量制冷量()的计算
⑵、单位容积制冷量()的计算
⑶、制冷剂质量流量()的计算
⑷、单位理论压缩功()的计算
⑸、压缩机所需的理论功率()的计算
⑹、压缩机吸入制冷剂蒸汽的体积流量()的计算
⑺、制冷系数()的计算
⑻、单位冷凝负荷()的计算
⑼、冷凝器热负荷()的计算
⑽、热力完善度()的计算
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
热力完善度:
4、选择制冷压缩机和电动机
①、压缩机形式的选择
②、压缩机制冷量的计算
查《制冷工程设计手册》选择压缩机,选用4V—12.5型压缩机,其设备规格参数等列于设备清单中,其理论输气量=,根据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不变的原则计算所选定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压缩机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可由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乘以设计工况下的输气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来确定,即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查得设计工况下的输气系数=0.769
热力计算中已经求得单位容积制冷量=
③、压缩机台数的选择
压缩机台数应根据总制冷量来确定:
式中——压缩机台数(台);
——每台压缩机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
因此,选择两台4V—12.5型压缩机
④、压缩机级数的选择
压缩机级数应根据设计工况的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来确定。
一般若以氨为制冷剂,当时,应采用单级压缩机;当时,则应采用两级压缩机。
对于本设计制冷系统中,,因此,本设计制冷系统采用单级压缩。
⑤、压缩机轴功率及配用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⑴、计算压缩机的质量输气量()
⑵、计算压缩机的理论功率()
⑶、计算压缩机的指示功率()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查得指示效率
指示功率
⑷、计算压缩机的轴功率()
⑸、计算配用电动机功率()
⑥、配用电动机的校核计算
选用压缩机空调工况下配用电动机功率75KW
75KW>53.27KW 符合要求。
⑦、压缩机汽缸套冷却水量()的计算
三、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1、冷凝器的选择原则
冷凝器的选择取决于当地的水温、水质、水源、气候条件,以及压缩机房布置要求等因素。
一般在冷却水水质较差、水温较高、水量比较充足的地方,宜采用立式冷凝器。
地区冷却水温较高,所以选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2、冷凝器热负荷计算
冷凝器热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冷凝器的热负荷(KW)
—压缩机实际排气的比焓(KJ/Kg)
=
—压缩机的指示效率
3、冷凝器传热面积计算
—冷凝器的传热面积()。
—冷凝器的传热系数[].
—制冷剂与冷却介质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度
立式壳管式氨制冷剂冷凝器K=700~800W/。
—裕量取10%~15%。
由压缩机配套的冷凝器 LN —120 可知,其传热面积为 120 ㎡﹥ 109.648 ㎡满足要求。
4、冷凝器冷却水量的计算:
5、冷却塔冷却水量计算:
四、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蒸发器的选择原则
蒸发器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制冷剂和载冷剂的种类,以及空调系统处理室的结构形式而确定。
若空气处理室使用水冷式表面冷却器,以氨为制冷剂时,宜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
所以,本设计制冷系统中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
2、蒸发器传热面积计算
a、传热温差:
b、传热系数:K 查《制冷技术》 P156 表8 ~ 2 知: K为 500 ~ 550 此处取 K=540
c、传热面积:
考虑到 10%~15% 的富裕量 A c(s) = 119.65 × (1+ 0.15 ) = 137.5975 ㎡
由压缩机配套的冷凝器DWZ —150 可知,其传热面积为 150㎡> 137.5975 ㎡满足要求。
3、载冷剂水循环量计算:
五、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贮液器的选择计算
贮液器的容积按制冷剂循环量进行计算,但最大贮存量应不超过每小时制冷剂总循环量的1 /3~1/2。
同时,应考虑当环境温度变化时,贮液器的液体制冷剂因受热膨胀造成的危险,鼓其贮存量一般不超过整个容积的70%~80%。
贮液器的容积按下列公式计算:
由配套的ZA—1.5B 可知其容积为: 1.5 > 1.279 满足要求。
2、油氨分离器的选择计算
油分离器筒体直径:
压缩机配套的 YF—40 直径为273mm >215 mm 满足要求。
3、气液分离器的选择计算
汽液分离器的桶体直径按下列公式计算:
配套的 AF—80 桶体直径为: 400mm > 392.33 mm 满足要求。
4、集油器的选择计算
集油器的选择是根据经验,当冷冻站的制冷量为300 ~ 600 KW 时,选用219mm的集油器一台。
型号为:JY—200。
5、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选择计算
一般的,一个系统只选配一台空气分离器,当冷冻站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小于1163KW时,宜采用一台小号(桶体直径为108mm)空气分离器。
根据以上条件可知:KF—32B满足要求。
六、设备清单
F=120
F=150
V=1.5
七、制冷机房布置方案的确定及说明
制冷机房的布置见系统设计图纸。
八、制冷系统设计图纸
1、地区400KW氨制冷系统平面图(2号图纸)
2、地区400KW氨制冷系统A-A剖面图(2号图纸)
3、地区400KW氨制冷系统系统图(1号图纸)
九、参考文献
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用制冷技术》树林主编机械工业
2、《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
3、《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
4、《氨制冷系统附属设备》冰山集团
5、《125系列氨制冷压缩机》冰山集团
附录:
1、压缩机规格表
283/h 2、冷凝器规格表
3、蒸发器规格表
4、贮氨器规格表
1.632
5、不凝性气体分离器规格表
6、氨液分离器规格表
7、氨油分离器规格表
8、集油器规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