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设计制冷系统方案设计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b821b2a8956bec0875e337.png)
毕业设计题目:小型冷库制冷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类别是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目录目录 (1)摘要 (1)第一章库址选择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气侯情况 (1)第二章冷库隔热防潮设计 (2)第一节冷库的结构 (2)第二节隔热与防潮的基本要求 (2)第三节维护结构的材料及选择 (3)第三章冷负荷计算 (3)第一节计算各传热层系数 (4)第二节设备负荷计算 (5)第三节各房间的负荷汇总 (9)第四章冷库制冷方案的确定 (10)第五章制冷机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11)第一节制冷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11)第二节制冷系统辅助设备选型计算 (12)第六章制冷系统管道 (18)第七章制冷系统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 (19)结论 (21)参考文献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对南京的某冷库进行设计。
设计分为七个过程,首先给冷库进行选址,根据冷库提供的要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址。
然后进行冷库隔热防潮设计,包括结构,要求及材料的选择。
冷负荷计算是本设计的重点,根据结构材料和传热系数计算出各房间的负荷及汇总。
确定冷库设计方案,包括压缩形式,冷凝器的配置,及系统的供液方式和冷间的冷却方式,而后简单的对冷间工艺设计和系统管道及管道的试压、试漏及管道保温的一些说明。
关键词:冷库设计制冷系统负荷计算选型计算第一章工程概况与原始资料第一节工程概况此次毕业设计为南京某公司进行制冷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制冷机房、冻结间及冷库。
该工程包括冻结间 ( -23℃),低温冷藏间( -18℃)两项制冷系统。
此设计题目是我们专业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毕业设计对我以前学习的专业知识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本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本制冷系统设计原始资料概况如下:一、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冻结间:设计温度-23℃。
,总建筑面积为8×18= 144㎡,冻结能力20吨/小时。
冻结物冷藏间:设计温度-18℃。
库房内净高5 m,总建筑面积为20×24 =480㎡,低温冷藏总能力为500吨。
冷库设计制冷更新

冷库设计制冷更新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厦门市某900t土建冷库含冷库和制冰间,制冰能力60t/d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1、冷库概况、冷库规模情况该冷库位于厦门市,冷库含冰库和制冰间,制冰能力为60t/d.、冷库的气象资料、冷库的平面布置图该冷库的贮冰吨位为900t,贮冰间一间,制冰间一间。
(1)冷间计算面积根据公式:10001∑=ηγSV G式中:G ——各冷库计算吨位(t ); V 1—各冷藏间的公称体积(m 3); η—冷藏间的容积利用系数;γs —食品的计算密度(kg/m 3)根据《制冷装置设计》表2-1-4查得贮冰间机制冰密度2γ=7503/kg m 。
其中2η=(取贮冰间的高度为,根据表2-1-3利用插值法得出)。
依上式得,公称容积:冷库高度的确定:净高为,堆码高度为。
贮冰间有效使用面积为2400/=500㎡,净高堆高,净长25m 净宽20m 。
(2)制冰间 a 、设计参数使用地:厦门市,夏季平均气温:31℃。
制冰用水温度:20℃。
降温终了温度:-5℃。
盐水温度:-10℃。
蒸发温度:-15℃。
产量要求:每池20吨。
冻结时间:Z=Cd2/(-ty)=*192/10=小时 Ty:盐水平均温度。
冰块规格:50kg/块。
对应冻结时间计算值小时。
载冷剂要求:使用绿化钙盐水作载冷剂,浓度要求18%~20%。
b 、冰桶规格及冰池设计1、冰桶规格:上口:360*190,下口:320*160,高850。
每只桶容积:(*+*)*2=立方米,每块冰重50KG用镀锌板制作。
上口用L40*3角钢围边。
用-40带钢做底圈垫底。
示意图如下:2、冰桶数量:Nb=(20000)/50=400只。
3、冰桶排列间距行、列间距皆为150。
4、冰桶排列方案:25行,18列。
实放冰桶400个。
(3)平面图如下:2、制冷系统设计方案概述、设计原则(1)满足食品冷加工工艺要求;(2)系统要运行可靠,操作管理方便,有安全保障;(3)系统应优先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及新技术;(4)要考虑经济性。
小型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位的5%计算; 4)无外地调入货物的冷藏库,其冻结物冷藏间每间每日进货量一般宜按该库每日
冻结量计算;如该进货量大于按该冷藏间吨位5%计算的进货量时,则应按冷间 冷藏吨位的5%计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9
1)冻结间、冷却间设有强力鼓风装置时
—
18
2)冷却物冷藏间设有强力鼓风装置时
—
12
3)冻结物冷藏间设有鼓风的冷却设备时
—
8
4)冷间无机械鼓风装置时
地面下为通风架空层
8
—
注:地面下为通风加热管道和直接铺设于土壤上的地面以及半地下室外墙埋入地下的部 位,外表面传热系数均可不计。
第9页/共46页
第二节 冷藏库耗冷量计算
计手册。
第8页/共46页
第二节 冷藏库耗冷量计算
表7-3 冷藏库围护结构外表面和内表面放热系数
围护结构部位及环境条件
αW/ [W/(m2·℃)
]
αn/ [W/(m2·℃)
]
无防风设施的屋面、外墙的外表面
23
顶棚上为阁楼或有房屋和外墙外部紧邻其它建筑物的外表面
12
外墙和顶棚的内表面、内墙和楼板的表面、地面的上表面:
第16页/共46页
第二节 冷藏库耗冷量计算
4、货物进入冷间时的温度,应按下列规定来计算 1)未经冷却的鲜肉温度应按35℃计算,已冷却的鲜肉温度按4℃计算。 2)从外地调入的冻肉温度按-8~-10℃计算。 3)无外地调入货物的冷库,进入冻结物冷藏间的货物温度按该冷库冻结间终止降温时
的货物温度计算。 4)鲜蛋、水果、蔬菜的进货温度按当地货物进入冷间生产旺月的月平均温度计算。 5、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进出库房的温度按下列规定取值 1)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进入库房温度的取值应按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乘以生产旺月的
大型冷库制冷系统设计方案

大型冷库制冷系统设计方案一、项目规模本项目为高低温综合冷链配送中心,冷库总占地面积为6948㎡,设计可储存货量为7000吨。
设计日周转率为存货量的10%,即日进出货量为700吨,则年周转货量约为20万~25万吨。
序号库温(℃)面积(㎡)高度(m)库容(m³)设计存货量(t)#3栋01低温库-24100611.65125752012#3栋02低温库-24101011.65126252020#3栋01高温库0~41017 4.655593.5895#3栋02高温库0~4788 4.654334693#2栋01低温库-24265 4.651590254#2栋02低温库-24266 4.651596255#2栋高温库0~4948 4.655688910合计7040二、设计依据用户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厂区及冷库平面方案图及国家有关规范:[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21[3]《室外装配冷库设计规范》SBJ17-2009[4]《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92[5]《冷库制冷设计手册》商业部设计院著[6]《冷库及冷藏技术》[7]《冷库制冷供液设计》[8]《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9]《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4-2010[10]《氢氯氟烃,氢氟烃类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14-2007三、制冷设计1.计算方法如何选择冷库适配的制冷设备需要对该冷库的冷量需求进行核算,不同的冷库的热负荷来源不尽相同。
食品冷库的热量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耗冷量Q1:库外空气和太阳辐射透过围护结构向库内传热。
2食品冷加工耗冷量Q2:食品在冷却、冻结和冷藏过程中释放的显热、潜热和呼吸热。
3通风换气耗冷量Q3:蔬果类冷库需要向库内通入新风,新风温度一般高于库内温度所带来的热量。
大型冷库制冷安装工程方案

大型冷库制冷安装工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是一座大型冷库制冷安装工程,总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
冷库将用于储存食品、医药和其他易腐坏商品。
本工程的建设目标是确保冷库内温度在零下25度至零下18度之间,湿度保持在85%至95%之间。
为此,需要对冷库的制冷系统进行全面设计和安装,并确保其运行稳定可靠。
二、工程设计1. 制冷系统设计(1)风冷式制冷系统冷库采用风冷式制冷系统,主要设备包括风冷式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
制冷系统采用R404A制冷剂,确保系统在低温下能够稳定运行,并具备较高的能效。
(2)系统管道设计除了主要设备外,系统中的管道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系统采用压缩管道和蒸发管道,确保冷媒在系统中的流动畅通无阻,并能够高效地进行制冷。
管道经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避免制冷剂泄漏,并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2. 蒸发器设计在冷库内设置蒸发器,将制冷剂散热到冷库内,确保冷库内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蒸发器采用紧凑型设计,提高散热效率,并减少占地面积。
3.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是整个制冷系统的大脑,起着调节、监测和保护作用。
系统主要包括温度控制器、压力控制器、电气控制箱等,确保冷库内的温度和湿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此外,控制系统还具备自动报警功能,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可以及时报警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工程安装1. 设备安装在进行设备安装时,需要遵循制冷设备生产厂商提供的安装指南和技术要求,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方式、连接管道等都符合要求。
此外,还需注重设备之间的布局和连通性,以确保整个制冷系统的运行效果。
2. 管道安装管道的安装是制冷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确保管道的连接牢固、无渗漏,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在进行焊接和安装时,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3. 蒸发器安装蒸发器安装需要考虑到散热效果以及凝露排放的问题。
需要确保蒸发器的安装位置合理,凝露排放通畅,并考虑到温度感应器的布置,以便正确感应冷库内的温度变化。
制冷系统——冷库设计分析

A —— 冷却设备传热面积,单位为m2; Φs —— 冷却设备负荷,单位为W; K —— 冷却设备传热系数,单位为W / (m2· ℃); △t —— 库房空气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单位为℃。
冷排管结构
3.3.4 辅助设备选型计算
面积或体积
中冷器 供液设备或贮 液器必须保证一 定面积或液位, 保证压缩机运行 安全。 油分器 氨泵 贮液器 氨液 分离器 低压 循环桶 排液桶
单位为m3/kg; qm —— 通过氨液分离器的氨液量,单位为kg/h; w —— 氨液分离器内气体流速,一般采用0.5m/s。
蒸发式冷凝器
缺水地区, 水质较差时 须进行处理
2.冷凝负荷计算 (1) 单级压缩制冷循环
冷凝器的负荷:
k qm (h3 h4 ) / 3.6
2.冷凝负荷计算 (2)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冷凝器的负荷:
k qmg (h5 h6 ) / 3.6
对于既有单级又有双级压缩的制冷循环,冷凝 负荷为单、双级压缩回路冷凝负荷之和。
型时可省略繁琐的中间温度计算,直接根据系统的机械负
荷和设计工况以及选机原则,由产品样本确定所选机器的 型号和台数,一般可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的压缩机选型计算是以活塞式压缩机为原型来考虑的,
如果是螺杆式压缩机的选型,基本计算过程是一样的
在选型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级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经济压缩比为 4.7~5.5, 在此范 围内经济性最佳。 ②单级螺杆式制冷压缩机不宜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低温工 况。 ③蒸发温度在-20℃以下时,单级螺杆式压缩机的运行经 济性差。蒸发温度越低,效率越低,能耗越大,长期运行 会带来能源的过量消耗,并使压缩机过早损坏。
'
四、 双级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制冷系统方案设计(好)

制冷系统⽅案设计(好)第⼀章制冷系统⽅案设计第⼀节制冷系统慨述⼀、制冷系统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任何使⽤外部能量不断把温度低的物质的热量档蛤温度较⾼的物质的系统称制冷系统。
2.分类按上述定义,制冷系统可分为蒸汽制冷系统,空⽓制冷系统和热电制冷系统。
其中蒸汽制冷系统⼜可分为:(1)蒸汽压缩式;(2)蒸汽喷射式;(3)蒸汽吸收式。
蒸汽制冷系统是利⽤液体汽化成蒸汽时要吸收热量的原理来实现制冷的。
可以说蒸汽制冷系统是⽬前使⽤得最为⼴泛的制冷系统*特别是冷库中的制冷装置,绝⼤部分是采⽤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因此本教材所述及的范围也只限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设计。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基本构成1.单级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⑦蒸发器,②压缩机,②冷凝器,④节流阀这是单级庄缩系统必不可少的四⼤部件,如图1—1⼀I所⽰。
这些设备之间⽤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个封闭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压缩、冷凝、节流、汽化这样四个过程,完成了⼀个循环。
2.双级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①蒸发钳,②低压级压缩机(缸>,⑧中间冷却器,④⾼压级压缩机<缸)、⑤待凝器,⑥节流阀,这是双级压缩系统必不可少的六部件,把它们依次⽤管道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个最基本的双级压缩系统,如图1—1—2所⽰。
来⾃蒸发器的制冷剂先经低压级压缩机(缸)压缩⾄中间压⼒,低压级排出的过热⽓体在冷凝器中被等压冷却⾄饱和蒸汽,然后再⼊⾼压级压缩机被压缩⾄系统的冷授压⼒,最后经节流阀进⼊蒸发器去执⾏制冷任务。
3.单、双级综合系统的基本构成冷库中,蒸汽压缩制冷装置并不总是纯粹的单级或纯粹的双级系统,更多的情况是两者并存的综合系统,如图I—I⼀3所⽰,由图可见:综合系统实际上是单级系统和双级系统共同并联到⼀个冷凝器上的综合体。
从理论上来讲,⼀个系统只要有上述的基本部件就可以⼯作了。
但在实际的制冷装置中,为了提⾼运⾏的经济性和保证操作管理的安全可芹.除T这些部件外,还增设f许多其它的辅助设备,这些辅助设备有:油分离器、⾼压贮液器、汽液分离设施、排液捅、柴油器、空⽓分离器、加氨站和各种⾼、低庆调节站。
低温冷库制冷循环设计-冷库CO2-NH3复叠制冷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制冷与低温课程设计题目名称冷库CO2/NH3复叠制冷系统设计学生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能动B11组员朱家伟李科白清川指导教师晏刚2014年9月2日设计总说明本课程设计是设计一个10^3 m3低温冷冻库制冷循环系统,要求选用CO2/NH3复叠制冷循环系统。
整个设计过程主要包括系统制冷量计算、系统高低温级循环理论设计、复叠制冷系统设备的计算和选配,同时结合整体设备运行原理,对该CO2/NH3复叠制冷循环系统进行校正。
本次设计先从冷库制冷量计算着手,先根据CO2的制冷范围,初设循环的温度范围,计算出中间温度;再由各级冷凝蒸发温度结合循环p-h图确定系统设备的工况,最后根据工况和要求选取最佳的制冷设备。
经过设计计算,可以根据两级压缩机的排气量选取合适的压缩机,根据换热器负荷,利用专业换热器软件计算换热器的技术参数,在选取合适的换热器。
通过本次的设计,得到了一个较合理的可适用于低温冷冻库的CO2/NH3复叠系统成套设备。
关键词:低温冷库 CO2/NH3复叠螺杆压缩机蒸发冷凝器课程设计目录一、CO2/HN3复叠制冷系统制冷量计算 (2)1.110^3M³冷库耗冷量的计算 (2)1.2冷库机组计算 (3)二、CO2/NH3复叠制冷系统理论循环计算 (4)2.1C02/NH3复叠制冷系统的特点 (4)2.2CO2/NH3复叠制冷系统的组成 (5)2.3复叠系统温度的确定 (6)2.4低温级(CO2)设计参数 (6)2.5高温级(NH3)设计参数 (6)2.6低温级(CO2)循环理论计算 (6)2.7高温级(NH3)循环理论计算 (8)三、CO2/NH3复叠制冷系统设备的选择 (9)3.1压缩机的选择 (9)3.2换热器的计算和选择 (10)3.3油冷却器的选择 (10)3.4电子膨胀阀的选择 (11)3.5CO2安全阀的设计 (12)3.6润滑油的选择 (13)3.7密封材料 (14)四、主要参考文献 (16)五、心得体会 (17)一、co2/hn3复叠制冷系统制冷量计算1.1 10^3m³冷库耗冷量的计算Q=Q1+Q2+Q3+Q4+Q5+Q6+Q71、传导热量Q1:Q1=K×F×(T0 –T1)= 84 kw式中:K——库体材料传热系数W/ °C.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分离器结构原理图
空气分离器
3、高压制冷剂液体的过冷
作用:避免冷凝器后的供液 管出现闪气;减少节流后的 闪气,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 方法:设置中间冷却器。如 图示。
融霜方法
人工扫霜 热蒸气融霜
水冲霜 电热融霜
4、蒸发器的除霜和排液
(1)除霜
作用:减少蒸发器传热热阻。 措施: ① 人工扫霜;简单、库温波动小、无融霜滴水。 ② 水冲霜;融霜速度快。冷量损失大,起雾、顶棚滴
4)油分离器
(1)作用:分离制冷剂中携带的润滑油 (2)类型:
过滤式 油分离器类型 洗涤式
离心式 填料式
(3)结构及工作原理
① 洗涤式油分离器 方法:排气减速、改变流动方向、在液氨中冷却洗涤。 效率不高,已少用。
② 离心式油分离器
③ 过滤式及填料式油分离器 通常用于小型氟里昂制冷系统中
2.不凝气体的分离
系统含O2、N2 、Cl2 、水汽和其它碳氢化合物不凝气 体。
金属材料的腐蚀,润滑油的分解、制冷剂不纯与污物接 触后分解,系统不严密或手动加油吸入空气。 危害:冷凝压力升高,传热效果差,加剧金属材料的腐蚀, 润滑油的氧化。 方法:设置空气分离器(冷凝、回收不凝气体中的制冷 剂)。放空气管从冷凝器的下部出口处和顶部及贮液器的 顶部引出接至空气分离器。
第二章
制冷系统方案设计
§2.1 概述
如何设计冷库制冷 系统
冷库容量计算
冷库耗冷量计算
制冷系统方案确定 制冷设备选型 设备安装连接
制冷系统方案确定
制冷系统方案设计的原则
(1)满足食品冷加工工艺要求; (2)系统要运行可靠,操作管理方便,有安全保障; (3)系统应优先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及新技术; (4)要考虑经济性。
液位控制器。 液面显示-用液位指示器
三、制冷系统供液方式的确定
1、供液方式
直流供液 重力供液 液泵供液 气泵供液
直流供液 重力供液 液泵供液
利用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之间的压力差, 将液态制冷剂经节流阀膨胀后直接供给 蒸发器。
在蒸发器与节流阀之间增设一个气液分 离器,使其中的液面高于冷却设备的工 作液面,借助液柱的静压力来克服流动 阻力,使液态制冷剂流入冷却设备。
排液桶
5.设置高压贮液器
作用:1)调节和平衡热负荷与制冷剂循环量的 供需关系。 2)在高压和低压段间形成液封。防止高压气体窜入供液
管道,破坏正常的制冷循环。
二、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1、压缩机的安全保护 1)安全保护装置
高低压保护,油压、油温保护,排气温度保护,水套 断 水保护等。 2)防湿冲程措施
制冷方案确定
制冷方案设计的内容
(1)供液系统 (2)蒸发冷却系统 (3)压缩冷凝系统 (4)融霜系统
冷库的制冷系统分类
按制冷剂不同 按压缩级数不同
氨制冷系统 氟利昂制冷系统 单级压缩制冷系统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氨系统循环动画.swf
§2.2 制冷系统
冷库的制冷装置大多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 本课程只限于该种系统的设计。
3)方法
I)分离 ① 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使大部分油被分离; ② 在冷凝器出液管设液油分离器; ③ 在贮液器、中冷器、低压循环桶、汽液分离器、蒸发器的底 部设置放油管道。(氨比油轻,油下沉)。
II)回收 经集油器升温、降压,除去氨气,再经油处理设备再生处 理 (抽除氨气、过滤油污、蒸发水分)。
单、双级综合制冷系统流程
冷库制冷系统原理图
§2.3 制冷系统方案设计
一、提高制冷效率的基本措施 1、润滑油的分离与回收
1)润滑油的作用:润滑、降温、密封、提供动力。 2)回收润滑油的原因:
① 积存于设备、管道中,占用工作容积; ② 与污物杂质结合为胶状物,堵塞管道、阀门; ③ 附在热交换器壁面,使传热恶化; ④ 压缩机需要润滑油。
借助泵的压力克服制冷剂在管道,阀门 及冷却设备中的各种流动阻力而向冷却 设备强制供液.
2、各供液方式的原理及特点
1)直流供液
直流供液
特点: ① 系统简单 ② 闪气进入蒸发器影响传热; ③ 两相流体不易均匀分配到并联的蒸发器中,造 成制冷量不足或因供液量过大使压缩机液击; ④ 当冷凝温度变化或冷库负荷变化时,节流阀需 人工调节开启度。
水,若水盘泄水口冰堵,水满溢,造成冷间地坪 结冰。 ③ 制冷剂热蒸汽融霜;、 ④ 电热融霜;简单,初投资少,耗电量大。
搁架式排管及墙、顶排管:用人工扫霜+制冷剂热蒸汽融 霜。隔8~10周(翅片排管)或半年以上(光滑排管)用 一次热蒸汽融霜。一般是低温冷藏间。
干式冷风机:水冲霜、制冷剂热蒸汽融霜。一般为冻结间、 高温库。
1、单级压缩制冷系统
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 →蒸发器
2、双级压缩系统
为获得-20℃~-40℃以下的低温,采用双级压缩系统。 要求:氨制冷系统压比≤8,最低蒸发温度=-25℃;
氟利昂制冷系统压比≤10;蒸发温度=-37℃
氨泵供液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3.单、双级综合系统
单级系统与双级系统共用同一个油分离器、冷凝器、 高压贮液桶,经高压调节站分配。
小型制冷机组:电热融霜。如电冰箱。
一台压缩机配多台蒸发器的热气融霜
(2)排液
原因: ①除霜前,停止向蒸发器供液,同时排掉其中的制冷剂液 体,以发挥除霜效果。 ②除霜时,将热蒸汽冷凝下的液体排出。
方案: A、引至其它冷间正在使用的蒸发器。用于小型冷库。 B、至排液桶。放油、加压回高调站。用于重力及液泵供 液系统。 C、至低压循环桶。用于液泵供液系统。
措施:对蒸发器回气进行充分的气液分离。具体为: A、重力供液系统,在氨液分离器设液位控制器。 B、液泵供液系统,在低压循环桶设液位控制器。 C、直流供液系统,在回气管设回气桶。 3)压缩机安全启动---设压缩机卸载启动装置。
2.液泵的安全保护
1)低压循环桶正常液位控制及设 置加压管,“净正吸入压头”防 气蚀。
2)液泵装抽气管和压差控制器, 防气蚀。
3)泵出口处设自动旁通阀和止逆 阀,防止液体倒流。
3、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
1)设置安全阀 2)安全熔塞-小型制冷系统的压容器4、制冷装置的紧急泄液
突发事件时(火灾、空袭) 排放制冷剂液体
5.设备液面的控制和显示
液面控制-为了正常的制冷循环和安全生产。 如中冷器、汽液分离器、低压循环桶等。用浮球阀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