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课件
合集下载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共62张)

本文结尾
占领 要塞 (zhànlǐng) 封锁长江
第37页,共62页。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shíjiān)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第25页,共62页。
主体
主体可分为(fēn wéi)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 效果。
第26页,共62页。
找出文章的主体(zhǔtǐ)部分: 从“区域”以后一直到文章的结 尾。
第27页,共62页。
思考:主体部分(bù fen)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中国共产党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 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yuàn yì)在惩 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 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 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第8页,共62页。
1、请给下面红色(hóngsè)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溃退( kuì )
歼灭( jiān)
绥靖( suí )(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高屋建瓴( líng ) 气势磅礴( páng)( bó)
锐不可当( dāng
)
第9页,共62页。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获(huò)得
) 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当 (dāng (ruì bù kě dāng) 当(dàng)真
《新闻两则》课件

西路军所向无敌 (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 (较详)
及时、准确、真实
毛泽东
1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 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
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
2.根据第4题结合课文思考:要迅速了解新 闻的主要内容,看什么?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
要比较详细的了解新闻的内容,看什么?
(导语:第1句、第2句)
要更为细致的了解新闻的内容,看什么?
(主体:第3句到第17句.)
3.文章主体分为几个层次,写出各层内容?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 过30万人”
东路军 三十五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 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4、了解新闻的结构
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 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 括。 二、导语:一般为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 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 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五、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西路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 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 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 说东路军,文势也涌起高潮。
新闻两则课件

自 主 学 习
文体上 新闻的特点和知识
题材上 战争的主题和思想
语言上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和主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时间 中原我军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原因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和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 结果 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 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 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写一则 新闻,报道发生 在你自己身边的 新鲜事,300字左 右。(注意:要 符合新闻的结构 和要素) • 完成语文作业本 中第一课的作业。
中原网讯(见习记者于梦溪)“不学习的女人只有两个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 完的地摊货。不学习的男人只有两个下场:穿不完的阿迪吊丝,捡不完的破瓶烂 罐。”这是平顶山市某中学高三(3)班的励志标语。8月22日,网友“丁灏轩”在 微博上传标语图片,引来上千人次转发,网友大呼“霸气十足”。
• •
• • •
•
反对 歧视普通劳动者
对每一个对大学心存向往的学生而言,高三是最忙碌、最难熬的一年,如何激发 斗志、全力备考?使用励志标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然而,正因为励志标语的重要, 我们更需要充分重视其呈现的价值观和引导作用,避免在价值观的误导上产生负面效 应,进而影响学生成长。
就平顶山某高中高三学生写的“另类励志标语”而言,看上去或许符合现实情况, 但本质上却有对普通劳动者歧视的取向,其中折射出对学习意义的错误认识,人生价 值观的严重错位。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赢得 主动,是为了让自己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贡献一份力 量,更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幸福,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所在。抛开这一 切的目的,则显得太过功利,是一种庸俗化的价值认识,背离了学习的意义。 “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穿不完的阿迪吊丝,捡不完的破瓶烂罐。” 说到底,是一种朴实的人生,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理解和接受。 而将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此挂钩的做法,则道出一种浮躁的心态,一种嫌贫爱富的价值 取向,试问,培养拥有如此价值观的学生于社会发展进步有何积极意义? 对于学生的价值错位或误入歧途,作为学校和老师,需要对“另类励志标语”进 行详细的分析和解析,让学生走出庸俗、浮躁、功利的死胡同。
《新闻两则》优秀精美PPT

已( 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指全部被消灭。
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指夺取土地。 指掌握军事要地,获得主动权。 船只不能自由通行。
切断
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毛泽东
背景资料
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 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 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 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 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948年到 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 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 正是淮海战役的前夜。
背景资料
1948年底到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 定局,但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收缩兵力,在 长江南岸加强防守,企图依靠长江这道天然防线 来保存力量,以便卷土重来。并于4月20日拒绝 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清 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民报道前线最 新战况的新闻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新闻:又称消息,它是报道国内外最 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的记叙文。 新闻的特点:及时性; 真实性; 简明性。
• 何时?——时间
新 闻 的 六 要 素
• 何地?——地点
• 何人?——人物 • 何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 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
• 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
阅读新闻时,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 就不难理解了。
新 闻 的 结 构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 表现主题,为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 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两则课件(栗子作品)

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旳巩
第
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
二
旳战斗力。句①无感情色彩,
题
且与上一句反复。
……填然空在题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旳整天鏖 战中,我已( 歼灭 )及( 击溃 )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扬中、镇江 诸县旳广大地域,并( 控制 )江阴要 塞。( 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 已( 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新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旳 原因、经过、成果;
新闻旳构造:一般涉及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旳写法:主要是论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旳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 语言简要精确。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旳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攻打阶段具有 关键意义旳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 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旳威力,认识到 中国革命旳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 礴,语言精确简要,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 留下很深刻旳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日所学 习旳知识利用到今后旳生活中去,用心体验 、感受、思索周围旳世界,开阔视野,提升 认识水平。
体会本文语言体现旳某些特点。 (真实精确简要
)思索课后第三题。
三、朗诵两则新闻,然后联络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旳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 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 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 拥护。
造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要点)
毛泽东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86d92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e.png)
❖ 运用所学有关新
作
闻知识,写一则 新闻,报道发生
业
在你自己身边的 新鲜事,300字左
布
右。(注意:要 符合新闻的结构
置
和要素)
❖ 完成语文作业本
中第一课的作业。
❖ 预习《芦花荡》, 扫清字词障碍。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 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新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闻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的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五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个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第五层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在本届雅典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同时也是本届奥运会所产生的第一枚金牌,
杜丽的成绩同时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501.5环获得银牌,另
一名中国选手赵颖慧获得第四名。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 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 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 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 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 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 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 平。
《新闻两则》课件

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 (主体)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结语)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பைடு நூலகம்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21日
二、新闻的要素:
•六要素(五个W加一个H) 何时、何地、何事 何人、何故、如何。
三、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 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新闻事实;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 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 释;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自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在文中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做 好批注。 2、找出并概括消息的“六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 (导语) 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 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
何地 何人
何事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消息语言特点
• 1、客观 • 2、准确 • 3、简练 • 4、朴实 • 5、通俗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结语)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பைடு நூலகம்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21日
二、新闻的要素:
•六要素(五个W加一个H) 何时、何地、何事 何人、何故、如何。
三、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 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新闻事实;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 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 释;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自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在文中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做 好批注。 2、找出并概括消息的“六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 (导语) 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 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
何地 何人
何事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消息语言特点
• 1、客观 • 2、准确 • 3、简练 • 4、朴实 • 5、通俗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两则》课件

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Leabharlann 荻港(è )dí )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suí jì ng
歼灭( jiān )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ng )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高屋建瓴( lí
锐不可当( dāng )
揭示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一、标题(简洁、醒目)
引题: 位置在正题的前面,因为具有引出主题的作用,所以称 为引题。它主要是交代新闻的背景、揭示意义、标 出条件、烘托气氛等。 正题:也叫主题或母题。它是标题的本体,通常都采用大于其他 标题字型的黑体字。它居于醒目的位置,作用在于标出新 闻的中心内容或表达主题思想。 副题: 也叫辅题或子题。它的位置在正题的后边,多是作为正题 的补充。它既可以说明事实、标明新闻的来源、报道的 根据,也可以点明事件的结果和意义。 例如: 体验生活加强友好关系 ——引题 我国40青年到马来西亚种田养鱼放牧 ——正题 马来西亚青年代表将来我国组屋居住 ——副题
1、真实性 2、及时性 3、简明性
当堂练:
1、新闻的结构: 2、新闻的六要素: 3、新闻的特点:
达标检测:
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 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 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 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 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 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 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电头”
渡江作战兵力:多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 要打响。
这是国共之间惊心动魄的大搏杀,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 万船齐发,气势如虹, 千里江防,全线崩溃。
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 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
毛泽东
字词热身:
荻港 锐不可当 当真 高屋建瓴
要塞 阻塞 瓶塞
课文探讨
结构探讨:
东路军很苦恼:因为他们被毛主席他老 人家安排在新闻四个层次的最后一层。 他们不服气,认为自己的位置完全可以 往前移动。 你认为如何呢?你能说服他们理解毛主 席的安排吗?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等县的广大地区 已经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适当采用文言词,增加文采。
寻宝
在文章中,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这个 词语在许多时候完全可以不用,但是它 的表现力是极其强大的。 提示:它不是动词,也不是形容词,它 是一个代词。
结果 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 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 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不仅是激发历代文人灵感的源 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
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 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一千八百年之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 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雄壮 的大幕。
பைடு நூலகம்
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于是,大江之上涛走云飞,百万雄师蓄势 待发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把握新闻结构
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不能删去 交代 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 和 时间 。
语言探究: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 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 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 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 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地区,共渡过30万人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 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 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 江作战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 可以渡完。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集中体现了我军的英勇气势,战胜敌 人的必胜决心。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个
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
为 主
要
素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 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 的内容)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这种体裁,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新 何时?--时间
表 达
闻 的 六
何地?--地点 何人?--人物 何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
方 式 以 记 叙
歼灭一切抵抗之敌, 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占领江阴要塞, 切断长江。 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填然空在题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 战中,我已( 歼灭 )及( 击溃 )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扬中、镇江 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 )江阴要 塞。( 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 已( 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和主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原因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和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
“电头”
渡江作战兵力:多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 要打响。
这是国共之间惊心动魄的大搏杀,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 万船齐发,气势如虹, 千里江防,全线崩溃。
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 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
毛泽东
字词热身:
荻港 锐不可当 当真 高屋建瓴
要塞 阻塞 瓶塞
课文探讨
结构探讨:
东路军很苦恼:因为他们被毛主席他老 人家安排在新闻四个层次的最后一层。 他们不服气,认为自己的位置完全可以 往前移动。 你认为如何呢?你能说服他们理解毛主 席的安排吗?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等县的广大地区 已经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适当采用文言词,增加文采。
寻宝
在文章中,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这个 词语在许多时候完全可以不用,但是它 的表现力是极其强大的。 提示:它不是动词,也不是形容词,它 是一个代词。
结果 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 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 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不仅是激发历代文人灵感的源 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
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 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一千八百年之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 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雄壮 的大幕。
பைடு நூலகம்
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于是,大江之上涛走云飞,百万雄师蓄势 待发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把握新闻结构
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不能删去 交代 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 和 时间 。
语言探究: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 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 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 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 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地区,共渡过30万人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 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 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 江作战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 可以渡完。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集中体现了我军的英勇气势,战胜敌 人的必胜决心。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个
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
为 主
要
素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 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时间 :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 的内容)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这种体裁,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新 何时?--时间
表 达
闻 的 六
何地?--地点 何人?--人物 何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
方 式 以 记 叙
歼灭一切抵抗之敌, 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占领江阴要塞, 切断长江。 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填然空在题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 战中,我已( 歼灭 )及( 击溃 )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扬中、镇江 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 )江阴要 塞。( 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 已( 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和主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原因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和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