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基本创作主题

合集下载

第八章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1)

第八章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1)

2.陈奂生是高晓声着力塑造的一个处于 社会变革时期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 在他身上,既凝聚着农民的传统美德, 折射出新时期农民的深刻变化;同时, 还承受着因袭的心灵重负,体现了作者 对社会人生国民性的深深忧虑和严肃思 考。
首先,陈奂生具有勤劳、善良、憨实、 厚道、质朴等的美好品格。
其次,作为从特定历史环境中走出来 的传统农民,他的血液里还流淌着旧时 代的遗传基因,他的身上还残存着极 “左”路线的长期统治造成的奴性、愚 昧,自卑自贱,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 目光短浅和阿Q式的自我欺骗,自我安慰 等弱点。
第三节 高晓声
一、高晓声对农民命运的反思
1.高晓声(1928—1999)江苏省武进县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天在上》等,散文集 《生活的交流》等,文艺论集《创作谈》、《生 活·思考·创作》等。其中《李顺大造屋》、 《陈奂生上城》分获1979年、1980年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 “陈奂生系列小说”由《“漏斗户” 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 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陈奂生出国》 等六篇小说组成,表现了以陈奂生为代表的新时 期农民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 活不断改善和进步的历程。
贾平凹的《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 家》、《腊月·正月》从传统文化心理角度 写出改革浪潮里人们的种种变化,把改革 意识拓宽到民族心理素质和固有传统观念 方面来旗帜鲜明地反映改革的曲折与艰辛。 这些小说以商州为背景,表现新形势下商 州地区农村社会变革所引起的价值观念的 变化,以及新的价值观念对农村生活、传 统观念和旧有势力的冲击。
在《芦青河告诉我》的后记中,张炜 说:“我厌恶嘈杂、肮脏、黑暗,就抒 写宁静、美好、光明;我仇恨龌龊、阴 险、卑劣,就赞颂纯洁、善良、崇高。 我描写着芦青河两岸的那种古朴和宁静, 心中却从来没有宁过。” 张炜对芦青河 两岸农村社会的抒情化描绘,一直遭到 不少人的批评。

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

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

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乡土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地域文化作为乡土小说的重要背景和创作源泉,对小说中生命主题的呈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地域文化如何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影响生命价值的表达以及反映社会变革对生命的冲击。

一、地域文化对现代乡土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地域文化为现代乡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入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色等因素共同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

以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为例,湘西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淳朴民风孕育了翠翠这样纯真善良、充满生命活力的少女形象。

湘西的青山绿水赋予了翠翠灵动的气质,而当地的民俗文化则让她具有了含蓄而坚韧的性格。

她对爱情的向往和坚守,在那个宁静而美丽的湘西世界中显得格外动人。

相比之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人物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北京作为古都,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勤劳、朴实与坚韧,以及他在老北京社会底层的挣扎与无奈,都与北京的地域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市井生活和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祥子的发展,同时也塑造了他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再看赵树理的“山药蛋派”作品,他所描绘的山西农村人物形象充满了泥土气息。

他们的语言直白、行为粗犷,真实地反映了山西农村的生活风貌。

这些人物形象在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中生长,其性格和命运与当地的土地、风俗紧密相连。

二、地域文化对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价值表达的影响地域文化不仅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乡土小说中生命价值的表达。

在一些乡土小说中,地域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影响着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判断。

比如在某些南方水乡的小说中,家族观念、邻里和睦等传统价值被视为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

1、控诉地方军阀统治,于暴露社会黑暗之中充满了呼之欲 出的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 《柚子》"湖南的柚子呀!湖南的人头呀"这样便宜的湖南的 柚子呀!"
2、描写浙东的民俗环境和乡土生活,使早期乡土小说获 得了民俗学的价值。 《菊英的出嫁》——“冥婚”
3、描写在时代的变动下,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农村的 衰落与破败,以及纯朴人性的堕落。 《许是不至于罢》 《李妈》《黄金》(如史伯伯 )
乡土小说:指王鲁彦、彭家煌、许钦文等在20年代中期的
写实小说。鲁迅是现代乡土小说开风气的大师。这些作家大 都出身乡村而寓居大都市,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 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突破了 “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天地, 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吸引了大批新作家转向社会、 转向民众(主要是农民)身上,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发展。
“三姑娘:制作的美丽——重读冯文炳(废名)《竹林的 故事》” 王毅《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竹林的故事》是冯文炳早期的代表作,学界多盛赞其 自然、清新的乡土气息及其烘托出的主人公三姑娘的纯净 美好形象,仔细读来却不难发现小说里的三姑娘既说不上 自然,更谈不上美丽,她的身上附着了太多中原文化对女性 认识的历史积淀。如果真是这样,读者也许可以看到另外 一个三姑娘。
代表作《怂恿》 《活鬼》
台静农(1903--1990),未名社代表作家,安徽霍丘人,鲁迅 的学生,旁听过鲁迅在北京大学主讲的《中国小说史》,1947 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他最早在中 国对鲁迅进行研究,贡献卓著。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 子》、《建塔者》等。 悲剧型的乡镇传奇,格调更为沉郁阴冷。以朴拙、悲愤的笔法 描绘了宗法制度对乡村底层的精神统治的生生死死,突出展现 了农村的生活惨景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 是在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
◆ 三十年代乡土小说 沈从文——湘西地域小说 《边城》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 生的形式”,一种“优美、 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 形式”。 ——沈从文
◆ 四十年代乡土小说
“山药蛋派”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赵树理继承了鲁迅高度理性的封建文化批判精神,同样从启 蒙和反封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封建文化对农民的精神毒害, 展现了一代农民的精神变化。
拓展:“荷花淀派”
代表人物:孙犁
主要作品:《荷花淀》《白洋淀》(水生嫂)
成就:“荷花淀派”和“山药蛋派”,是新 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两 个文学流派。
◆ 三仙姑
不合时宜的打扮—— 好逸恶劳,作风不正 “米烂了”,跳大神—— 装神弄鬼,诈人财物 妒忌女儿的美貌,极力反对其婚姻—— 自私冷漠,心理扭曲
◆ 二诸葛
“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思想落后、迷信 包办儿子婚姻—— 专制落后的封建家长观 “恩典恩典”—— 胆小怕事、奴性心理 为儿子“求官”,救难民为童养媳—— 关爱儿子,善良质朴
当代乡土小说的发展
主要人物及代表作
· 路遥《平凡的世界》 · 贾平凹“商州情结” · 莫言《红高粱》《高粱酒》
高晓声、汪曾祺、刘绍棠、 陈忠实《白鹿原》、 苏童(“苏童存在争议”)
练习:现当代乡土小说归纳
现代时期
作家 作品 作家
当代时期
作品
赵树理与山药蛋派 1
赵树理
◆ 原名赵树礼,山西人。1970年被迫害致死,终年64岁。 ◆ 被誉为描写农村现实生活的“铁笔”、“圣手”和中国现 代 文学大众化、通俗化的旗手。 ◆ 他首先是个政治工作者,之后才是作家; 他是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产物。 ◆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小二黑结婚》使他成为“在解放区,除了毛泽东和朱德, 赵树理就是最有名的人物”。

新时期乡土叙事的生态解读——以路遥、贾平凹的小说为中心

新时期乡土叙事的生态解读——以路遥、贾平凹的小说为中心

路 遥 与 贾平 凹 等人 的 创 作 , 精 神 生 态 与 文化 生 态 着 手 , 社 会 转 型 期 乡村 知 青 的 生存 焦 虑 与 精 神 成 长 进 行 了 有 从 对
益 的探 索 , 自然 万 物 赐 予 人 类 生命 的精 神 资 源进 行 了肯 定 与 赞 美。 新 时 期 乡土 小说 所 蕴 涵 的 生 态 意 识 对 当今 社 对 会 主 义 新农 村 建 设 与 如 何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文 明起 到 极 大 的启 示作 用 。 关键词 : 乡土 小说 ; 遥 ; 平 凹 ; 路 贾 乡村 知 青 ; 神 生 态 ; 精 文化 生 态
中 图分 类号 : 0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6 5 ( 0 2 0 —0 60 1 74 2 A 10 — 1 2 2 1 ) 2 0 7 -4
人 类从 自然 中走 来 , 乡土社会 与 乡村 生活 中 , 在
存 在 , 仅仅 是社 会性 的存 在 , 同时还 是精 神性 的 不 人 存 在 。… …精神 性 的存 在 是人 类 更 高 的生 存 方 式 , 人 类 的精神 因素 注定 要对 人类 面 临的 生存境 遇 产生
农村 有 志青 年指 引 出了一 条 自立 、 自强 的人 生之 路 。 与 高加 林相 比 , 少 平 、 禾 、 狗 等 人 对 生 存 孙 禾 金
现实 的认 识 深入 与 实 际得 多 。贾 平 凹的小 说 《 窝 鸡
洼 的人家 》中的 禾 禾 , 伍 回乡 后 他 一 心 想 利 用 山 退
第 3 卷 第 3期 l 21 0 2年 6月
江汉 大 学学 报 ( 文 科 学 版 ) 人 Junl f i ga nvrt( u nt s cec dtn ora o a h nU i sy H maie i eE io ) Jn ei i S n i

新世纪乡土小说的主题表现形态

新世纪乡土小说的主题表现形态

他眼中这城市属于别人,但曾经的城市生活使他无法 沟淤地成功,他把外出打工农民荒废的土地自己耕
再回归乡下生活,最后又不得不返回城市。
种,他带领哑巴和引生在七里沟孤军奋战,最后因为
二、留守家园──在贫穷和权力的夹缝中挣扎与 大面积滑坡,他的生命最终和土地融为一体。这样一
生存
个极富象征意味的老农民的去世在很大程度上象征
多地展示了现实的黑暗与残酷。
对台戏。当国道改造要侵占清风街后塬的土地的时
有的小说还表现了打工者在城市里的身份与灵 候,身为村干部的夏天义组织村民去挡修国道,并为
魂漂泊无依的痛心感受,林坚的《别人的城市》中打工 此而背了个处分。正因为对土地充满了感情,所以夏
仔段志在城市中受挫后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到故乡,在 天义担任村干部时最大的一个愿望便是能够在七里
在当下的农村,一部分人离开故土,到异乡寻梦, 着我们这个时代对土地情感的断裂和逃离。“秦腔”这
一部分人还固守在土地上,延续着祖祖辈辈的耕种方 个古老的传统的剧种在乡村的消逝更有力地说明着
式繁衍生息。新世纪的部分作家把他们的目光再次投 当下中国乡村世界的衰颓与凋敝。《秦腔》还表现了
向这片古老的土地。我们看到在留守家园这个主题的 在时代的巨变面前,乡村人心的躁动与不安,每个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回归,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民工与城市、城市文化与农耕 文化、农民与土地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日益凸显,所以,近年来,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又有了繁荣与复兴之势, 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作家和作品。《城的灯》(李佩甫)、《泥鳅》(尤凤伟)、《天高地厚》(关仁山)、《水乳大地》(范 稳)、《受活》(阎连科)、《石榴树上结樱桃》(李洱),还有孙惠芬的《歇马山庄》《上塘书》、莫言的《生死疲劳》、贾平 凹《秦腔》。短篇小说中有李锐的“农具系列”,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大变革 和大动荡,在文坛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八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

八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

六、中原文化群落的乡土小说
河南古称中原,这一地带孕育了丰富的中国传统 文化。河南乡土小说家或从历史生活的反顾中,挖 掘传统文化的魅力或局限(如李准的《黄河东流 去》,张一弓部分反思历史的小说); 或在对社会 变革、文化转型中的村镇人们生存形态、文化心理 嬗变的描摹中传达丰厚的文化意蕴(如乔典运《满 票》、《冷惊》等一批冷峻之作;田中禾的《五 月》、《枸桃树》等作;张宇以豫西生活为表现对 象的诸多小说;周大新的“南阳盆地系列”);或 在城乡文化的比照中,诗意地发掘乡村人美好的情 感,强健的灵魂,通过对乡村文化传统的现代观照, 作新的文化思考,如李佩甫的以颍河为背景的和阎 连科表现豫西乡村生活的一系列长、中篇小说。
五、秦晋文化群落的乡土小说
此地域的乡土小说,有如唢呐,吹 奏的多是凄楚苍凉的黄土悲歌。
陕西的贾平凹运用“地方志的史录 笔法”,创作了商州系列小说,他的 长篇《浮躁》及其诸多中篇创作,是 新时期引人注目的重要乡土小说。路 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在全 国也先后产生较大影响。
山西在60年代曾形成一个乡土小说的文 学流派“山药蛋派”,有一批对艺术十分 虔诚的乡土小说作家。一批被称为“晋军” 的作家创作了乡土小说,在全国产生影响 的,有柯云路《新星》,郑义《远村》、 《老井》,韩石山《磨盘庄》,李锐的 “厚土”系列。
第八章 异彩纷呈的新时期乡土小说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概况
1.在鲁迅小说的示范和周作人“乡土艺术”理 论的倡导之下,王鲁彦、许杰、彭家煌、 蹇先艾与台静农等作家创作了一批乡土小 说,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2.鲁迅、沈从文与赵树理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 的三大家。
范家进:《现代乡土小说三家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6月版。
在叙述人称或视角上;在结构上;在 语言上。

试述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

试述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

试述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乡土小说指的是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也指现代,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乡土文学这个术语是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第二集导言》中首次提出的,他把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等作家归为乡土文学流派。

可以说鲁迅的农村题材小说是乡土小说的开创。

与鲁迅同时期也有作家描写农村的生活,比如徐玉诺。

徐玉诺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原始性的粗狂的,他的《祖父的故事》,用的是活生生的生活口语,没有观念化的人物,把人物的心理也描写的发自内心深处。

徐玉诺很快从文坛隐退,“他应当给我们更多些。

”①相对而言,鲁迅的乡土小说则更显犀利。

鲁迅不仅写出了农村、农民的各种生活,更关心农民的精神痛苦,揭示了农民思想的弱点及劣根性。

而这些并不是鲁迅技高一筹的地方,那么多人尊称他为精神的导师,不是因为他揭示了这些,而是他能够以平民的视角来写农民,充满着关爱的,聊以同情的对农民“哀其不信,怒其不争”。

鲁迅在五四高潮时期创作的小说集《呐喊》就侧重农民题材的描写。

在鲁迅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中就隐约有农村的影子,狂人所处的环境就是个真正的乡村。

鲁迅的又一名作《阿Q正传》乡土的范就愈加明显了。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乡村小镇未镇的一个无业无产的贫民,他在赵老太爷的巴掌下失去了姓赵的资格,可不管怎么样他有自己的一套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

鲁迅写阿Q不是为了写一个让大家哈哈笑的人物,是要写一个让大家在笑中哭,笑中反省的人物。

可以说鲁迅写乡土的阿Q是揭示了国民劣根性。

名为《故乡》的小说就真正切切是鲁迅的过去梦中和现在眼中的故乡,名副其实的乡土。

记忆中的故乡是那么的美好和令人眷念,闰土的一声“老爷”彻底打碎了迅哥儿的梦,刻在闰土额头的皱纹也刻在了鲁迅的心上。

疮痍的故乡,愚昧的故土,悲、慨交加。

可以说,鲁迅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讽刺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又抑制不住对故乡、故土的眷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1年第 3期 ( 第 1 期 ) 总 7 2
牡丹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0URNAL OF M UDANJ ANG I COLLEGE OF EDUCATI ON
N o.3 , 01 2 1
S r l No 1 7 ei . 2 a
试 论 新 时期 乡 土 小 说 的 基 本 创 作 主 题
[ 文章编号]1 0—3 3 2 1 ) 30 1—3 0 92 2 (0 10 —0 50
自己 的命 运 缺 乏 自省 意 识 和 自主 意 识 的奴 性 人 格 , 是 民 正 族 文化 和 民 族 精 神 中 的 落 后 根 性 的 突 出 表 征 之 一 。此 外 , 王 木 通 ( 华 《 满 青 藤 的 小 屋 》 人 公 ) 丙 崽 、 宝 ( 少 古 爬 主 , 仁 韩 功《 爸爸》 爸 主人 公 ) 曹杏 花 ( 恒 《 日 的粮 食 》 人 公 ) 、 刘 狗 主 、 平 四( 张继《 村长 的玉米》 主人公) 等人物身上无不表露出农 民 的这 种 落 后性 。 思 想 上 因袭 的 传 统 痼 疾 不 仅 鲜 明 地 表 现 在 无 知 无 识 的 农 民身 上 , 滞 留 在 有 知 识 的 乡 村 干 部 身 上 。随 着 改 革 开 也 放 的到 来 , 们 落 后 的 思 想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给 农 村 经 济 的 发 他 展 带 来 了负 面影 响 。何 老 十 ( 典 运 《 票 》 人 公 ) 个 真 乔 满 主 是 正 的好 人 , 当 大 队 干 部 几 十 年 来 从 来 不 利 用 职 务 之 便 为 他 自己谋 一 点 私 利 , 是 他 在 思 想 观 念 上 是 非 常 狭 隘 与 保 守 但 的 。他 认 为 只有 穷 人 才 是 好 人 , 只 有 处 在 贫 穷 中 才 是 最 人 安 分 的 。故 村 里 在 搞 割 尾 巴运 动 时 , 向反 对 搞 副 业 的何 一 老 十 , 折 不 扣 地 执 行 上 级 的 命 令 而 且 首 先 拿 自己 的 干 儿 不 子 小 成 开 刀 , 他 的斗 争 会 , 拉 他 出 去 游 街 , 到 把 小 成 开 还 直 折 磨 成 一 个 半 痴 半 呆 的人 。何 老 十 心 目中 的 “ 裕 有 害 论 ” 富 以 及 他 的 保 守 、 隘 的 心 理 病 症 , 然 带 有 阿 Q 知 足 常 乐 狭 显 和 重 精 神 轻 物 质 的影 子 。 对 农 民 的劣 根 性 , 时 期 乡 土 小 说 家 采 取 的 并 非 鲁 迅 新 当年的整体否定策略 , 而是 在 表 现 农 民落 后 性 的同 时 , 看 也 到 了 农 民身 上 人 性 的 闪 光 , 农 民这 样 的弱 势 群 体 所 承 受 对 的 侮 辱 与 损 害 给 予 了 深 切 的 人 文 关 怀 。也 正 因 如 此 , 们 我 从 李 顺 大 的 身 上 看 到 了 一 种 执 着 不 悔 的 坚 毅 , 陈 奂 生 的 从 身 上 发 现 了惊 人 的忍 耐 力 , 何 老 十 的 身 上 找 到 了 为 官 的 从 廉 洁。


理 性 的 批 判
鲁 迅 曾 指 出 : 民族 根 性 造 成 以后 , 论 好 坏 , 变 却 极 “ 无 改 不 容 易 。极 左 思 想 造 成 了 农 民 肉 体 上 的 痛 苦 , 造 成 了 其 ” 更 精 神上 的 极 大 创 伤 。在 2 世 纪 7 代 末 和 8 O O年 O年 代 初 , 时 代 环境 虽 然 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文 化 心 理 的 变 革 并 不 是 同 但 步 的 , 国农 民仍 然 生 活 在 十 年 文 革 的 阴 影 中 , 民 心 理 的 中 农 保 守 、 隘 , 体 意 识 的缺 乏 等 仍 是 社 会 进 步 的 重 要 障 碍 。 狭 主 在此基 础上 , 承了五四启蒙精神的新时期乡土小说家们 , 继 重 新 将 人格 的 独 立 和 理 性 精 神 的 确 立 作 为 小 说 的创 作 主 题 , 农 民 的愚 昧 、 隘 、 守 等 落 后 根 性 进 行 了批 判 。 对 狭 保 在 高 晓 声 的 笔 下 , 们 看 到 李 顺 大 ( 李 顺 大 造 屋 》 人 我 《 主 公 ) 一 次 又 一 次 的造 屋 计 划 失 败 中 , 知 道 死 攒 , 来 不 在 只 从 思 考 造 成 自己计 划 难 以 实 现 的 原 因 到 底 是 什 么 。“ 自家 人 拆 烂 污 ” 他 失 掉 了造 房 子 的 全 部 资 材 , 干 部 的 几 句 道 歉 使 而 就 使 他 感 动 得 热 泪盈 眶 。中 国 农 民几 千 年 来 的逆 来 顺 受 的 奴 性 , 新 时 期 的农 民李 顺 大 身上 获 得 了 新 的 内容 : 民 对 在 农 于 神 仙 活 佛 的盲 信 和 奴 从 已经 转 为 新 的“ 跟 派 ” — 农 民 跟 — 相信共产党 , 们要跟共产党走 到底 , 他 即使 党 的路 线 发 生 了 错 误 , 害 了他 们 的 利 益 , 们 仍 照 常 跟 着 走 。代 表 党 的 干 损 他 部一旦 向他们道歉 , 他们 就会感 动 , 流着 泪继续 付出代 价 , 并 且 从 心 底 里 真 诚 地 称 赞 共 产 党 。陈 奂 生 (陈 奂 生 上 城 》 《 的 主 人 公 ) 得 头 晕 目眩 还 是 “ 等 看 ” “ 饭 吃 饭 , 饭 吃 饿 等 ,有 没 粥 , 有 吃的就吃榆叶 , 兰” 没 马 。他 默 默 地 忍 受 饥 饿 的 折 磨 , 而 不 懂 得 饥 饿 从 何 而 来 , 何 以能 消 除 。李 顺 大 、 奂 生 对 州 40 2 ) 5 1 1
[ 摘 要] 新 时期以来 , 乡土小说 的诸 多创作主题此 消彼 长, 又相 互杂糅 , 相互渗 透 , 个 别文本 中不 同的 在
创 作 主 题 甚 至 相 互 依 存 , 得 乡土 小说 呈 现 更 加 扑 朔 迷 离 的 姿 态 而 作 为 社 会 最 敏 感 的 文化 神 经 的 乡土 小说 , 使
二、 自我 意 识 觉醒 的 书 写
由鲁 迅 首 创 的“ 土 文 学 ” 在 中 国 当代 文 学史 上 , 直 乡 , 一 绵 延 不 绝 , 乎 每 个 作 家 都 写 过 乡 土 小 说 。纵 观 乡 土 小 说 几 的 发 展 历 程 , 们 可 以 发 现 几 乎 每 一 个 发 展 阶 段 都 有 若 干 我 表 现 特 定 时 代 内容 、 现 特 定 时 代 精 神 风 貌 与 审 美 风 范 的 呈 创 作 主 题 。进 入 新 时 期 ,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经 济 体 制 的 变 社 革 导 致 了意 识 形 态 领 域 的 调 整 和 变 化 , 社 会 “ 敏 感 的文 而 最 化 神 经 ” — 乡 土 小 说 , 往 最 早 透 露 出 其 演 进 变 化 的 信 — 往 息 。这 无 疑 起 到 了先 锋 作 用 , 且 , 其 它 文 学 样 式 相 比 , 并 与 它 在 深 度 与 广 度 上 占 有 着 更 加 突 出 的 优 势 。在 此 , 者 试 笔 图 勾 勒 出 新 时 期 乡土 小 说 的基 本 创 作 主 题 , 以揭 示 在 新 的 时代下 , 国人 的 精 神 面 貌 和 社 会 的变 革 。
其基本创作主题还 是清晰可辨的 , 中以理性的批判 、 其 自我 意 识 觉 醒 的 书 写 、 代 农 村 探 索精 神 的 谱 写 、 现 乡土 家
园的 回 归 最 为 突 出。
[ 键词] 新 时期 ; 关 乡土 小说 ; 作 主 题 创
[ 中图分类号]I0 . 274
[ 文献标识码]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