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群像

浅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群像
浅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群像

白先勇小说中女性视角1

浅谈白先勇小说中女性视角 摘要:白先勇先生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可谓不经典塑,他的小说带有一种独到的女性视角,这种视角表现出一种对于女性的关爱与怜悯。从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来看,白先勇先生的女性视角表更加偏重对于心理与细节的描写,女性同胞坎坷的命运在这种女性视觉下表现的淋漓尽致。先生认为女性是独立存在的,是与男性平等共存的,而不是作为男性的附属产物存在,是把女性当作“人”来刻画的。有许多原因促成了这种独到的白先勇式女性视角。白先勇式女性视角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他早年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他与同性相爱的感情经历,再融合了传统中国文化中细腻情感的熏陶和其他很多方面原因最终交融勾连出独特的小说叙述形式。白先勇先生通过女性视角通过描绘一个个活灵活现散发出独特艺术魅力的的角色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女性世界。 关键词:白先勇女性视角女性世界

Abstract: Plastic Mr. Bai Xianyong novels female characters may not classic, his novels with a unique female perspective, this perspective showed a for feminine care and compass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form of expression of the written language, Mr. Bai Xianyong "female perspective table even more emphasis to the psychology and the details of the description, female compatriots twists of fate in the female visual performance incisively and vividly. That is independent of the presence of women is equality with men the coexistence of, and not as male accessory products is the women as" human "to describe th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contribute to this unique Bai Xianyong's female perspective. First white The root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Yong female perspective is his early unique growth experience and his feelings with same-sex love experience, re integ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delicate emotional edification and many other reasons eventually blend hook is connected with a unique narrative forms. Bai Xianyong Mr. through female perspective by depicting one vivid exudes a unique artistic charm of the character as we presented a vivid image of women in the world. Key words: Bai Xianyong's female perspective female world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涵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现,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1、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池莉小说既有对慈爱、无私的母爱的歌颂,同时也存在着“审母意识”。她笔下的母亲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她们既有无与伦比的母爱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有着无法掩饰的缺憾和局限,从而撕裂了传统作品中所虚构的“母亲完美无缺”的神话。2、爱情婚姻的现实图景。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作家为之动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情乐章。而池莉却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剥下了爱情的“玫瑰色光环”,还原了爱情的真相;她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婚恋世界,它世俗、平庸却又温馨,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3、逐渐鲜明的女性意识。池莉从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就开始了对女性的持久关注。从“大胆地对男人说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对“男权神话”的彻底否定——女性主体意识的浮现,再到“姐妹情谊”的书写——女性群体意识的显现,体现了池莉女性意识的逐渐成熟。4、消解激烈的两性对立——渐次完善的女性主义意识。女性文学的价值目标应是寻求两性文化的和谐

与完善,寻求男性文化对女性亚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可与接纳,最终实现共同人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趋美好,这才是女性文学的终极目标之所在。池莉小说前期的文化对立情绪显而易见,而近期小说则走出了以“性别差异和独特性”为核心的女性文学阶段,开始追求双性和谐、共同发展的理想境界,表明了她女性意识的逐渐完善。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对文坛的价值和意义。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作为新时期多元化女性意识之一脉,是现代女性的现代意识的真实反映,人类意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期待着,女性意识与男性意识的日渐融合并最终走向和谐。

白先勇的文学批评

白先勇的文学批评 白先勇的文学批评 白先勇以小说创作着名,但在小说创作之余,亦写有不少批评文章。尽管他声称其评论性的文章,只是对几位作家“作品所下的一个注解,不能算为深入研究……”“对文学的一些看法,全凭创作时的亲身体验,及阅读小说的一点心得”。 但在事实的层面上,这些并不能否定他的文学批评的价值所在。自1979年以来,大陆的白先勇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但成就主要局限在他的小说创作领域,而在某些方面还尚处在拓荒阶段,对于他的文学批评的考察更是少人问津。毫无疑问,白先勇作为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对其研究我们应呼唤整体性、全面性的研究视阈,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研究上早巳成为司空见惯的事。鉴于此,本文试图以白先勇的文学批评文章作为考察对象,就它的批评对象、批评特点以及与作家文学创作的关系、意义等作出尝试性的论述。 白先勇的文学批评文章主要收录在他的散文集《蓦然回首》和《白先勇文集》第四卷的“文艺评论”辑中。这些批评文章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绝大多数是为一些作家作品所写的序和自己阅读作品的读后感;在不同场合就小说艺术与别人的对谈;一些学术性较强的论文如《社会意识与小说艺术》《流浪的中国人。——台湾小说的放逐主题》等。白先勇所评论的作家,多为台湾和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如施叔青、丛、欧阳子、琦君、马森、王祯和、杜国清、林幸谦、

荆棘等,显示了他对某一特定地域作家群体的关注。与此同时,他的文学批评也表现出视野的广阔性,在一些文章中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外国作家作品以及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发表了深刻独到的见解就其所评论的作家作品来说,文体是多样化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无不涉及,当然评论最多的还是小说,这自然与他的文学创作本身情况有关。 与当下一些文学批评中颇为盛行的硬套理论的做法截然不同,白先勇的批评文章是建立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感性领悟,带鉴费l生,体式自成一格。这特别表现在他为一些作家作品所写的序及读后感之类的文章中。在这类文章中,他往往在开头或结尾以一种散文化的语言概括出某一作家作品的特色风貌。虽然白先勇对这种风格特色的把握还谈不上具有“历史定位”的性质,但也可成不移之论。例如他评说琦君,开门见山,把琦君笔下所特有的感伤气表达出来:“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像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幽幽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怆痛。”这种总体风格特色的把握是白先勇文学批评的特点之一,它意在给予读者一开始阅读或阅读后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印象,而文章的其余篇幅则引领读者去体味和理解这种印象。这当然可以看成是批评的操作程序问题,但也不失为是一种有特色的批评思维方式。白先勇不乐于使用那些流行的批评概念,诸如内容、形式、主题、思想,等等,这在于他不愿意

刘俊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儿童_青少年人物形象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1)

主持人语: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儿童”是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本栏目的三篇文章,通过对白先勇、林海音和新移民作家笔下“儿童”元素(形象、心理情结、视角)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儿童”元素如何介入世界华文文学的建构并丰富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形态。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 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 刘俊 内容提要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在白先勇的小说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按照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在白先勇作品中出现的方式和形态,可以将之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三种类别。本文通过对这三类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的功能和特征分析,论述了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在白先勇小说世界中的巨大“表现功能”及其艺术特性。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儿童人物形象青少年人物形象 白先勇是塑造女性人物形象的高手,在他的作品中,玉卿嫂(《玉卿嫂》)、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朱青(《一把青》)、金大班(《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娟娟(《孤恋花》、李彤(《谪仙记》)、钱夫人(《游园惊梦》)等众多个性鲜明、神采各异的女性人物形象,已经成为20世纪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形象经典。於梨华在《白先勇笔下的女人》这篇文章中,对白先勇塑造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认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刻划女人,能胜过他的。 …… 不管是舞女大班的金兆丽,还是清唱出 身的蓝田玉,还是富豪千金的李彤,还是交际罂粟的尹雪艳,还是表明素净,心里烧着一把火的玉卿嫂,还是几次死别,把心冻成一块冰的一把青,还是痴肥又痴心的玫宝,还是骄纵又任性的丽儿,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看得见、听得到、觉得出的人,……他笔下的女人与读者有直接的联系与沟通而介绍她们的白先勇,却是隐而不见的。我认为:一个作家最大的成功,莫过于造成读者与他笔下的人物的直接沟通。① 白先勇塑造女性人物形象的杰出才能,给读者(和研究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一提到白先勇笔下的人物形象,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玉 7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号:14ZDB08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项目号:12BZW14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项目号:11&ZD1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项目号:11&ZD112)的阶段性成果。

浅谈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视角3

浅谈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视角 摘要 白先勇是最先被大陆百姓所认识的台湾作家,其作品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具有典型的代表。白先勇书中打造了很多经典女性人物,其书中所表达出对女性关注与同情,展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女性角度。这篇文章主要以白先勇小说性别阐述当做主要起点,目的就是在对其书中做一个描述与剖析,想要探究性别层面对小说阐述与女性人物打造的意义,进而揭露作者在创作时形态以及小说内部含义。 就技巧来说,白先勇女性视角展现了其在使用很多阐述技巧。这篇论文就描述者、谈话以及内心描写这三个层面对白先勇女性叙述战略做了一个剖析。 关键词:关键词;白先勇;女性视角;叙事策略;女性世界

Abstract Bai Xianyong was the first to be known by the mainland people of Taiwan writers, whose works are the last century, the most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ixty or seventy's.. Bai Xianyong book to create a lot of classic female characters, the book expressed their concern and sympathy for women, showing a unique female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mainly in Bai Xianyong's gender, described as the main starting point, the purpose is to make a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book, want to explore gender layer face fiction to expound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female characters to create and exposing the creation form and the novel internal meaning. In terms of skill, Bai Xianyong's female perspective shows many of the techniques used to explain it. This thesis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Bai Xianyong's female narrative strategy in the aspects of description, conversation and inner description. Key words: key words; Bai Xianyong; female perspective; narrative strategy; female world

论池莉的市民小说

论池莉的市民小说 池莉是一位深受普通读者喜欢的小说家。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凭借表现普通市民的繁琐日常生活的作品——《烦恼人生》登上文坛之后,20多年来,她辛勤耕耘,不断有新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她的小说,影响最大,较为成功的作品多是表现世俗人生的市民小说,而她的“人生诗意”阶段的小说创作以及后来尝试的一些新历史小说的创作则影响不大,在评论界和读者圈的反应也并不算很好。基于此,本论文将写作的重点放在研究她的市民小说上面。本论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研究池莉的市民小说:一、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二、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及其反思;三、池莉市民小说独特性的成因; 四、与其他作家的市民小说的比较。论文第一章,论述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池莉市民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是由市民形象、市民故事、语言风格和武汉地域特色四个部分共同组成。她的市民小说中的市民形象主要由武汉三镇的普通市民、面对社会转型变得无所适从的市民化的知识分子和由时代大潮造就的市民英雄组成;她的市民小说的语言风格主要由适应大众的语言风格和市民化的行文方式共同成就;武汉地域特色,本论文试从“九头鸟”性格、武汉俚语的大量运用和武汉的民俗风物三个方面来展现。论文第二章,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及其反思。池莉在市民小说中主要传达了“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存态度和“不谈爱情”的婚恋态度。普通市民社会奉行“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生存态度的原因是通过描写市民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矛盾和两代人生活观念的矛盾展现出来的。“不谈爱情”的

婚恋态度则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所揭示的生存境况,我们不难理解其原因。在本章的第三部分,对池莉市民小说的价值取向做出反思。论文第三章,池莉市民小说的独特性成因。每一个作家的创作都要受到时代因素和自身经历的影响,池莉的市民小说也不例外,也正是时代因素和自身因素形成了她的市民小说的独特性。在探讨自身因素对池莉市民小说独特性的影响时,本论文试图从个人经历和女性意识两个方面讨论。论文第四章,与其他作家的市民小说的比较。为了进一步研究池莉市民小说的独特性,本论文的第四章将池莉的市民小说与老舍先生的市民小说、张爱玲的市民小说以及方方的市民小说进行比较。

论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命运的悲歌

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女性命运的悲歌 ——简析白先勇小说笔下的女性形象Title:Female Fate Elegy ——Bai xianyong's image as women 教学单位 __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___ 姓名 _______李晓妹________ 学号 _____200730401051_____ 年级 ______07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汉语言文学____ 指导教师 ___ 王进 职称 ___ 副教授 2011年 5 月 2 日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 (2) 序言…………...............................................................................................................3. 4 一、下层社会风月女子的命运悲剧………………………………………………4. 5. 6 .7 二、上流贵妇人的爱情悲剧…………………………………………………………7.8 三、迷失于爱情的女子的命运悲剧………………………………………………..8.9.10 四、欧风美雨里的“中国”丽人的命运悲剧..........................................10.11 结语 (12) 参考书目 (13) 致谢 (14)

摘要:白先勇是一位善写女人的现代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刻画不同的女性形象而著称,小说里的女性角色性格形象鲜明,风采样貌琳琅满目,生活经历也多姿多彩,他非常关注于女性的命运及女性角色的塑造,尤其是表现在历史场合中女性心灵深处的痛楚与伤感。白先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角,将时代的变幻和动荡在女性的生活中起伏的影响表现出来,奏出了一曲曲凄婉的女性命运的哀歌。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女性形象悲剧命运 Abstract:Bai Xianyong is a modern novelist who is good at writing novels of female novel, and his novels depict different images of women known for the novel's female characters vivid personality, style appearance dazzling, colorful life experiences but also his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women and women in shaping the role, particularly where the performance of women in the history of soul pain and sorrow. Pai its unique narrative style and perspective, the changing and turbulent times in the ups and downs of life for women shown in the impact, and played one after another plaintive lament the fate of women. Keywords:Bai Xianyong novels female characters fate elegy Tragedy

简论白先勇小说运用现代手法的艺术特色

简论白先勇小说运用现代手法的艺术特色 白先勇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又接受西方文学的熏陶,其小说融会中西,、兼收古今,现代手法的运用自然而纯熟。 一、西方现代派小说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游园惊梦》通篇贯穿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作品明写钱夫人赴宴的过程,暗写她在赴宴过程中的心态。整个宴会进行的过程,就是钱夫人意识流动的过程,戏内戏外演着的同样内容勾动钱夫人的意识不断流泻,将钱夫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没落感展露无遗。作品因此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白先勇的小说突出特色是融会中西、兼收古今,既富古典美、又具现代感。既继承了民族的写实传统,如对人物精雕细刻的描绘、细节的渲染等,同时又成功地借鉴了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游园惊梦》中用写实手法描写钱夫人的肖像外貌、服饰、发型、对话,用意识流写她的回忆、幻觉、潜意识,二者结合得天衣无缝,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派作家倡导的一种无意识、非理性的写作技巧,白先勇将它做了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和选择,注意外在写实与内在意识流相辅而行,使刻画的人物既有生活面的广度,又有心理的深度,并注意人物出现意识流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做到水到渠成、自然流畅。窦夫人宴请宾客与钱夫人当年在南京为桂枝香过生日的排场派头;“专拣自己姐姐往脚下踹”的蒋碧月与抢夺亲姐姐心爱男人的月月红都爱穿红色旗袍,性格做派极其相似;程参谋与郑参谋的善解人意,乃至宴会的宾客都有相合之处。钱夫人因此触景生情再加上多喝了几杯花雕酒,从而意识肆意流动。 二、象征手法的运用。《永远的尹雪艳》中最突出的现代派手法无疑是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他赋予笔下的人物以象征、暗喻的意义,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自然而然地寓象征、暗喻于现实的描写之中。“尹雪艳”是一种象征,“永远”代表了她的不老,象征着那个腐朽没落时代仍然存在,出入尹公馆的人士,纵然有些是过了时的,但他们有他们的身份,有他们的派头。一进到尹公馆,大家都觉得自己重要,即使是十几年前作废了的头衔,经过尹雪艳娇声亲切的称呼,也如同受过封赏一般,心上恢复了不少的优越感。因此尹雪艳和她的公馆成了旧时代繁华的一种象征,弥漫着腐朽堕落的靡靡气息,吸引着穷途末路的权贵和灵魂空虚的探险家,使他们迷恋于昔日的辉煌,沉醉于自欺欺人的幻景中。《那片血一般的杜鹃花》的题目就具有象征意义,杜鹃花正是作者精心选择的意象,特别是“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亦可看做特定历史时期民族悲剧的象征,具有浓郁的民族意味。 三、叙事视点的选择。视点是作者叙述故事的方式和角度,白先勇的小说注重精心选择叙事视点,他善于根据作品主题、人物的需要,选择各种视点。如《永远的尹雪艳》用全知视点,《玉卿嫂》选择旁知视点,《游园惊梦》采用自知视点。由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脱胎于话本而擅长于叙述,其叙述视角基本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自然地融合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这个叙事传统滋养了古代小说家,也为现代小说家所娴熟。白先勇既充分地继承传统叙述的自如便捷,又富有创造性地拓展了叙述视角,达到了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的圆融。《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写到金大班即将离开风月场去当老板娘的前一晚,“在风月场中打了二十年的滚,才找到个户头,也就算她金兆丽少了点能耐了。当年百乐门的丁香美人任黛黛下嫁棉纱大王潘老头儿潘金荣的时候,她还刻薄过人家:我们细丁香好本事,钓到

浅论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铁凝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形象 胡雪玲 内容摘要:由于传统社会的负面影响和自我意识的丧失,农村女性总是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困惑。凭着对底层女性的关注,铁凝在其小说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独具魅力的农村女性形象,展现了农村女性在男权社会强大阴影下所要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困惑,显示了积极的人文关怀。本文主要从生存现状和情感状态两方面来探讨铁凝小说中的农村女性形象。 关键词:铁凝小说;农村女性;生存现状;情感状态 Village within shallow theory iron Ning novel female image Hu Xueling Contents summary:Because negative effect and ego consciousness of traditional society loses, the village female always faces huge existence predicament and emotion perplexity.By dint of to the first floor female's concern, iron Ning molded female image of many villages that only have magic power in its novel work and maded a show of village's female under the male power social strong shadow wants to face of existence predicaments and emotion perplexity, showed aggressive humanities care.This text mainly inquires into the village in the novel of iron Ning female image from existence present condition and emotion status both side. Keyword:Iron Ning;The female of the village;Exist present condition;Emotion status 铁凝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新时期阶段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她的创作生涯里,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小说。其中短篇小说《哦,香雪》和《孕妇与牛》,还有之后的《棉花垛》、《麦秸垛》、《青草垛》“三垛”系列等都是非常有影响的农村题材作品。铁凝生于城市,长于城市,但是她对于农村却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在铁凝十几岁时,

游园惊梦艺术特色

游园惊梦艺术特色.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赏析 浏览次数:39291次悬赏分:10|解决时间:2006-11-8 13:53|提问者:天籁风神 问题补充: 是小说 最佳答案 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游园惊梦》;叙事视角;意识流;互文性;阐释空间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是《台北人》系列小说中的一篇,完成于1966年。1981年改编成同名舞台剧,在美国和台湾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忠实于小说的意蕴,又配以演员出色的表演、优美的音乐以及服饰、舞美,共同构成了一个凄美哀婉的世界和一个人或一群人梦醒时分的痛苦。小说《游园惊梦》已经成为汉语读者非常喜爱的文学经典,本文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批评方法,对《游园惊梦》进行文本分析,探寻其艺术价值形成的机制。 一、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与意识流手法中的诗意表达 由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脱胎于话本而擅长于叙述,其叙述视角基本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自然地融合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这个叙事传统滋养了古代小说家,也为现代小说家所娴熟。白先勇既充分地继承传统叙述的自如便捷,又富有创造性地拓展了叙述视角,达到了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的圆融,突出体现于三个层次叙述的递进。 第一个层次,《游园惊梦》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中加入局部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并且两种叙述视角互相结合、穿插。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小说开头和前半部分。小说开篇,叙述者面对一群军界官员和将军夫人们,这些人大多经由南京、上海来到台湾,空间在时间的隧道中变迁,其间荣辱盛衰、人世更替、生离死别,有很多撕心裂肺的故事,只有采用俯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才能统观审视和把握。人的心理世界和感情线索对于小说太重要了,白先勇深得个中三昧。因此,他不满足于时代风云变幻的客观记录,他需要进入人物心理和感情深处,以便寄予对人生、爱情乃至人世的理解。如何解决既有俯视角的历史叙述,又有感情和心理的深度描绘这个难题?在第三人称俯视角叙述中穿插人物视角的局部叙述,成为作家的艺术选择。 西方经典叙事学认为,第三人称叙述同时可以具有“外视角”与“内视角”。作为“内视角”的人物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而作为“外视角”的故事外叙述者的眼光则通常较为冷静[1](P217)。所以窦夫人桂枝香大宴宾客,邀请昔日得月台唱昆曲的各位姐妹们,这个起笔就采用了俯视角。引出了钱夫人后,叙述视角便转为钱夫人这个内视角:“窦公馆的花园十分深阔,钱夫人打量了一下,满园子里影影绰绰,都是些树木花草,……钱夫人一踏上露台,一阵桂花的浓香便侵袭过来了……”在窦夫人指引下,钱夫人一一见过诸位客人,这些客人也都是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接触到的。这个视角非同一般,钱夫人经历过荣华富贵,见识过各种公馆,窦公馆自然地被置于比较视野中。至于这些客人,有南京时的旧相识,比如天辣椒蒋碧月,赖夫人、刘副官等,也有在台北兴起来的新人,比如徐经理徐太太,程参谋等,新人与旧人同时处于一个场合,从经历了历史变故的钱夫人眼光看出去,

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色

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色 白先勇的小说技巧是众口称赞的.有许多评论者甚至称他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中的奇才。”可以说,这样的称誉不无道理。别林斯基在《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中提到:“毫无疑问,艺术首先必须是艺术,然而才能是社会精神和倾向在特定时期中的表现。”白先勇小说的成功,首先就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艺术品。白先勇本身具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功底,又加之对欧洲美学大师的艺术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艺术实践中,做到了融中西方艺术于一炉,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白先勇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为文学画廊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人物形象。他刻画自“社会上流”到“社会底层”的众多人物。这些人物各自生活在白先勇为他们编织的小圈子里,可这些人物聚在一起就足以构成一个小社会,这个社会就是旧中国的微缩景观。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白先勇对旧中国衰亡的感叹,也寄寓着人类生活中对某些问题的独到思考。 如尹雪艳,她先前是旧上海的红舞女,而后又是台北交际明星。她出演着官僚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空虚生活的消遣品,也是他们麻醉自己和腐蚀自己的一剂“良方”。她艳丽的外在和冰雪的内心,是她与国名党遗老俊少达观显贵们纠缠周旋的“不二法门”。以艳丽接待灵魂发霉腐烂的冒险家,以冰雪的心送他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时空变换,社会兴衰仍不能打乱她的节奏。“尹雪艳总也不老”“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她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经那么浅浅的笑着,连眼角儿也不肯皱一下”。白先勇充分调动了白色来雕刻尹雪艳的高雅、冷艳、阴柔的性格。就连她的名字“雪艳”也和白色连在一起。在现实意义中,白色代表纯净、清爽;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多象征凄清、悲哀或哀葬。富丽的尹公馆则是当年的百乐门舞厅的幻影,象征着那个已逝去的金粉世界。 尹雪艳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维持腐朽没落生活气派的典型。但是作者雕刻人物的暗示中,仿佛尹雪艳这个形象还有更深的意义。她也许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破坏力量的象征。而她“一经那么浅浅的笑着”,“站在一旁”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她的那一群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壮年的、曾经是叱咤风云的、曾经是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的互相撕斗。而围着她的那一群人并不能从迷醉中醒来,这难道能说还是尹雪艳的不是吗? 白先勇是一个善于刻画人物的艺术巧匠。他笔下的人物大多血肉丰满,形神兼备,个性鲜明。他善于刻画女人旅美女作家於梨华曾经说过:“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没有任何以为作家,刻画女人,能胜过他”。的确,白先勇笔下的女人形象,如玉卿嫂的素净而凄厉,尹雪艳的冷艳,李彤的火辣辣的艳,钱夫人的惆怅,蒋碧玉的轻狂,窦夫人的矜贵,金兆丽的粗俗等等,都写得栩栩如生。他总是能用寥寥几笔的勾勒,就使鲜明的形象脱颖而出:像一轮骤然从海里跳出来的太阳,通身一道的光芒,都是扎得人眼睛发疼得。李彤的身材十分高挑,五官轮廓都异常飞扬显突,一双炯炯露光的眼睛,一闪便把人给罩住了。 这是《摘仙记》里的李彤,火辣辣的“艳” 月白的短袖的绒锦旗袍,襟上一排香妃色的大盘扣,脚上也是月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鞋尖却点着两瓣肉色的海棠叶儿,为了讨喜气,他破例在两鬓簪上一朵酒杯大血红的郁金花,而耳朵却掉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 这是《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冷嗖嗖的“艳”。 白先勇有时候以一两个细节,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思旧赋》中对顺恩嫂进李公馆有这样的描写: 老妇人伸出她那只鸟爪般瘦枝的右手,在那两扇旧得开了裂的大门上颤抖的摸索了片刻.她想去揿门上的电铃,但终于迟疑地缩了回来抬起头,迷惘的环视一下,然后蹒跚地离开了李宅大门,绕到房子后面去。

琼瑶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琼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台湾女作家琼瑶创作了60多部爱情小说,塑造了几百个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身上大多兼有古典与浪漫的个性特征,具有真诚、善良、美好的理想人格。她们普遍遭遇了人生的挫折,在受到种种磨难时,表现出坚强的人格力量。在这些女性人物身上,折射出作家对理想人性的追求与理想人格的建构。琼瑶笔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性人物谱系,这是琼瑶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所在。 关键词:琼瑶; 小说; 女性 Abstract:So far,the Taiwan female writer Qing Yao has produced more than 60 novels,and created several hundred vivid images of female characters.Most of these female characters usually embrace both the classical and the romantic nature with sincere,kind-hearted and beautiful ideal personality.Despite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m suffer great setbacks in life,they all maintain a strong personality when subject to hardships.All those female characters reflect the writer's pursuit of ideal human na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al personality.The female characters under the pen of Qiong yao form a unique character system which makes her works so unique,attractive and highly artistic. .Key words:Qiong Yao;novel;female 一、前言 由于出身于书香门第,琼瑶从小就有文学创作的禀赋。她一生中一共创作并出版了 52 部言情小说,既有长篇小说也有中篇小说,并身兼多职,是一个兼编剧家、导演和产业经营者于一身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被翻译成外文。由此可见,琼瑶的言情小说创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般来说,琼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所关注和探讨的主要还是女性本身,因此,在她的作品中

_大陆情结_的艺术审视与展现_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_台北人_赏析

第13卷第3期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Vol.13No.3 2000年9月 Journal of Qingdao Education College Sep.,2000“大陆情结”的艺术审视与展现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赏析 陈祥泰 (青岛教育学院中文系,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本文对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进行了分析评论,指出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在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中,在生存危机与精神磨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陆情结”。这“大陆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亲情、友情、怀土恋乡之情以及这里面所包含的今昔之感、故国之思,也有某些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的扭曲和畸变。另外,也分析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特色。 关键词:“大陆情结”;人生际遇;精神磨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7.42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1008-276X(2000)03-0026-05 台湾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台湾、认识台湾人的窗口,而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台北人》收有白先勇六十年代创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大都是随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上的崩溃从大陆流落到台北去的,大都有对台北和大陆的今昔对比、今不如昔的乡愁乡思,这就形成了他们的“大陆情结”。这种“大陆情结”是对大陆的魂绕梦牵、深深眷恋的感情,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迷茫与虚无、心理上的失衡与失落。这两者的交融形成《台北人》特有的意蕴和魅力,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寻求正确的阐释。 一、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 《台北人》中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大都和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溃退到台湾的历史变动相联系。但作者没有选取政治视角,也没有采用历史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人为中心,紧紧抓住人的命运的大起大落,在人生际遇中寄托人生变迁的深沉感慨,表现“台北人”的“大陆情结”。一千四百年前的刘勰说过:“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1]对“台北人”,我们当然难“见其面”,但通过《台北人》这部作品我们却可以“见其心”。这“心”就是“大陆情结”中所包含的亲情、友情、怀乡恋土之情。 首先是亲情。《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写了一个有钱人家的男工人王雄“原是湖南乡下种田的,打日本抽壮丁给抽了出来”,[2]没想到一混多少年过去了,他来到台北。而家里还有个老娘,有个定亲的“妹仔”。他是那么憨厚、纯朴,“一经还保持着一种赤子的天真”,“喜怒哀乐,就好象金门岛上的烈日海风一般,那么原始,那么直接。”[3]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和主人家的小姐、女佣人的小小纠葛而投海自杀了。这使我们想到他对亲情的执着追求。因为追求之切,才产生失望之深,从而导致了他的自杀。他生前全力浇灌的杜鹃花“一球堆着一球,一片卷起一片,全然爆放开了。好象一腔按捺不住的鲜血,猛地喷了出来,洒得一园子斑斑 收稿日期:2000-07-05 作者简介:陈祥泰(1942-),男,山东平度人,副教授。

试论白先勇写作技巧

试论白先勇写作技巧 文:晨溪 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曾被夏志清称为“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 他于1958年代表处女作《金大奶奶》开始到现在已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17岁》、《谪仙记》、《纽约客》、《台北人》、《游园惊梦》、《孤恋花》、《骨灰》、《白先勇自选集》,长篇小说《孽子》以及散文集《蓦然回首》。 白先勇的创作以赴美后1964年代表的《芝加哥之死》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创作大多从少年时代的生活及见闻选取题材,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喜欢玩弄技巧,各方面都显得很不成熟。赴美后,他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创作也突破自身生活经验的狭小圈子,转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也趋向成熟。《纽约客》和《台北人》是他这时期的两本重要的短篇小说集,而《台北人》的创作,标志了白先勇创作的一个高峰,也代表其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就《台北人》分析白选区勇的写作技巧。 《台北人》由14篇小说组成。《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金人班的最后一夜》、《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思旧赋》、《梁父吟》、《孤恋花》、《花桥荣记》、《秋思》、《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游园惊梦》、《冬夜》、《国葬》。这些小说从内容上可以分三类:(1)描写国民党员及家属晚年的颓败境况。如〈〈国葬〉。(2)描写台湾上层社会豪华糜烂、道德沦丧的生活,如〈永远的尹雪艳〉。(3)是描写地位低卑的小人物对祖国大陆亲人的怀念,如〈花桥荣记〉。 综观〈台北人〉,可以不难发现白先勇在写作技巧上有几大特色。 一,善于通过今昔的鲜明的对比,形成一种深厚的历史衰变、人生无常的悲凉感。《台北人》实际上是一部由盛而衰的民国史,它反应中国近代几场重要的革命,辛亥革命(《梁父吟》),五四运动(《冬夜》)、北伐战争(《梁父吟》)、抗日战争(《岁除》)、国共战争(《一把青》)。而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实际是流落在台北的大陆人,无论是高官贵妇,还是佣人妓女,无一不透露出一般浓浓的对生活失魂落魄凄凉所感到绝望伤感的情绪,作者更将人物鲜明不同的前后期生活联系起来,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使作品饱含历史的兴衰感和沧桑感。最为典型的代表作是《游园惊梦》,这是一个民女一生的命运兴衰史,写的是钱夫人在窦公馆的晚宴上触景生情,五次回忆起昔日的钱公馆的豪华气派。从前,钱夫人自己会办宴会来招待这些人,而现在,只能坐出租车来参加晚宴,表现世态炎凉。昔日的风光的将军夫人今日的落魄凄凉,昔日地位低下的窦夫人今日的繁华,这隐藏了一种“人生无常”、“浮生若梦”的思想,写出对过去的不可挽留的惋惜以及对今天的痛苦的无奈。白先勇将大陆去台人员的命运变化与中国现代史尤其是国民党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主义深度。 二,白先勇将传统小说的描写技巧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描写技巧紧密结合,融现代与传统为一体,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白先勇在题材选择、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采用我国传统古典小说常见的手法——白描,来展示其细腻的风格。

浅析白先勇《台北人》艺术特色

浅析白先勇《台北人》艺术特色 白先勇是台湾地区著名文学作家,也是台湾地区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要领导者,他的作品常常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由于自身文学修养和个人生命体验,白先勇的小说将现代与传统对接,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感,同时也开创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美学小说体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台北人》这一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台北人》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大部分都是由大陆流亡到台湾的人员。这主要和作者白先勇本人的经历有关。白先勇的父亲就是著名的白崇禧,白崇禧在蒋介石时代是权势家庭,但是随着国民党败北,白崇禧在政治舞台上黯然失色,家族荣誉不再。在白先勇作品中总是可以感受到一种莫名伤感和失落,他塑造的小说人物也体现出巨大差别,分别是过去人和现在人。在《游园惊梦》中,钱夫人过去是在南京唱曲的女子,因为一曲《游园惊梦》才嫁给了国民党高级将领,从此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她自己又碍于这种身份处处小心,如履薄冰。与此同时,曾经非常温婉的桂枝香如今变成了珠光宝气的女主人。这些女主角凭着自身技艺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她们却牺牲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在现在回想起来只剩下无尽凄凉。 台北人作者塑造的主人翁在过去都具有青春活力,但是他们现在都变成了物质化身,他们缅怀过去,但是又无法摆脱命运束缚,甚至有人因回忆太痛苦而直接抛弃了过去。在这些主人公中,有些人过去非常荣光,这不光和年少有直接关系,还与中华民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非常大的联系。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台北人》是具有非常深沉历史沧桑感的作品。 二、布局的巧妙 从文章结构上看,《台北人》大部分采用的是短篇小说形式进行阐述,同時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展开剧情。在冬夜中,于教授坐在客厅等待吴教授,而于教授太太在隔壁打麻将,当老朋友来临之时两人共同回忆往事直至离开,这种描写方法整体符合传统的剖面写法,然而作者又从文中展开了非常细腻的剖析。 《台北人》中的很多短篇小说中都是以时间为轴进行叙事,同时又与西方的横断面写法有机结合,这充分展现了作者巧妙的布局,具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三、语言风格的成熟 从语言上看,《台北人》的语言将文言文、白话文、现代白话有机结合,形成了白先勇本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作品《梁父吟》中,作者写到了朴公和雷委员之间谈论有关王某病情的谈话,朴公谈到辛亥革命的往事以及与王梦所建立起的深厚友谊。在此时,作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的部分故事来进行小说情节的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