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公交发展与历史
【生活导航走进沈阳】沈阳交通

沈阳交通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巴士市内:民航班车由机场发往中华路117号马路湾民航售票处票价20元,40多分钟车程。
至抚顺:民航班车由机场发往抚顺南站民航售票处票价33元,70分钟车程。
(抚顺方向整点发车;机场方向半点发车)东塔机场东塔机场(EastTowerAirport)位于沈阳东南侧,1921年建成,是大东区与东陵交接的地方.与小河沿路也就是南运河相临.目前已经停运.公交线路140路市区线路(新湖小区6:00-19:40--上木厂6:00-20:00)丰城汽车新湖小区-和平家园-虹桥路-霁虹街-麦德龙(光明街)-西塔-民族电影院-北市场-北三经街-市中级法院-清真寺-太清宫-小北门-大北门(西行)-中街-故宫-小南门(东行)-大南门-小河沿-大东门-大东车库-小什字街(大东路)-大东边门-滂江街-长安小区-二四五医院-东塔机场-东塔-八里堡-凌云街-方凌路-上木厂(共31站)如果你发现140路有错误,请给出准确的数据,大家来共同维护数据,此条线路最后更新日期为2008-09-27!225路市区线路(东塔机场5:00-20:00--南一马路5:20-20:40)康福德高南区东塔机场-江东街-莲花街-四六三医院-省东方医院-煤炭设计院(荣昌集团)-科学家花园-万柳塘公园-省医院-小南边门-五爱街-地王国际花园(青年公园)-文化路立交桥-展览馆-三好街(盛京医院)-南湖公园-方型广场北-光荣街-市体育局(西行)/马路湾(东行)-中山公园(西行)/中华路(东行)-市文化宫(西行)/太原街(东行)-南一马路(共22站) 如果你发现225路有错误,请给出准确的数据,大家来共同维护数据,此条线路最后更新日期为2008-09-27!237路市区线路(和睦路5:00-21:50--铁西广场5:20-22:10)丰城巴士和睦路-二〇四-三家子-善邻路-航天新光集团-东塔-东塔机场-二四五医院-长安小区-滂江街-大东边门-小什字街(大东路)-大东车库-大东门-小河沿-大南门-小南门-沈州路-大西门-天光街-大西边门-二经街-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华路-太原街-沈阳站-南一马路-南五马路-兴工街-云峰街-铁西广场(共32站)如果你发现237路有错误,请给出准确的数据,大家来共同维护数据,此条线路最后更新日期为2008-09-27!编辑本段发展在沈阳市政府刚刚规划的未来沈阳四大空间中,位于大浑南地区的东塔湾城市副中心无疑最为引人注目。
文化名城的脚步——沈阳城市建设发展史

文化名城的脚步——沈阳城市建设发展史文化名城的脚步——沈阳城市建设发展史【摘要】本文介绍了沈阳的历史沿革,沈阳城市建设的历史阶段。
从距今6000—3000年前的新乐文化到现如今的城市。
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是辽东半岛与松辽平原来往的要冲,是东北三省与中原内地的交通枢纽,是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也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沈阳的历史沿革;沈阳城市建设;【提纲】一.总述二.沈阳的历史沿革1.早期民族变迁与城市功能的确立2.满族文化初步的形成与都城建设3.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4.小结三.如今的沈阳城仍在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与总体布局1.沈阳经济区城镇布局2.城市空间布局3.沈阳空间发展重点【正文】一.总述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是辽东半岛与松辽平原来往的要冲,是东北三省与中原内地的交通枢纽,是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也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
沈阳除东部丘陵地带外,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比较温和,适于人类繁衍生息。
二.沈阳的历史沿革1.早期民族变迁与城市功能的确立沈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973年在城区北陵公园西侧发现的新乐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2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
迄今所知,他们是沈阳最早的开拓者。
沈阳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多在辽河和浑河两岸。
从这个地区已发现的80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来看,他们所处年代较新乐文化遗址稍晚,距今约6000——3000年前。
战国末,即公元前3世纪,燕国开拓辽东,设辽东郡。
从此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迅速传入,促进了辽东地区的发展。
公元前128年,西汉在今沈阳设候城,为辽东郡所属18县之一,是中部都尉治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116年,金兵大败辽军占领沈州。
2.满族文化初步的形成与都城建设1123年,金太宗吴乞买在攻占辽西后,又将山海关内外迁、润、来、隰四州居民迁来沈州。
13世纪初,蒙古兴起,蒙军与金兵反复争战于辽东,沈州城毁于兵燹。
沈阳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

沈阳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正文:---------------------------------------------------------------------------------------------------------------------------------------------------- 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沈阳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业经2007年10月29日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李英杰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沈阳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市公共交通管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维护营运秩序,促进公共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沈阳市道路客运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共交通,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规定的路线、编号、站点、时间运载乘客,并按核定标准收费的公共汽车、小公共汽车及相应的停车场、候车亭、站台、站牌等设施组成的交通服务体系。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线路、营运、设施、服务等管理活动。
第四条市交通局是本市公共交通的行政主管部门,受其委托沈阳市公共交通指挥调度部门具体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公安、建设、规划、城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公共交通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应当与本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根据城市发展和方便市民出行的实际需要,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公共交通为公益性事业,其管理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积极扶持、方便群众的原则,为公众提供经济、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第二章线路管理第七条公共交通线路实行特许经营管理制度。
从事公共交通线路经营的,应当取得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并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公共交通线路经营协议。
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

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是与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的,从1908年沈阳城内出现的“马拉铁道”到有轨电车,再到无轨电车,以及1999年无轨电车全部退役,至2004年的119条公交线路4357辆公交车。
伴随着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前进的脚步,沈阳交通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史。
⑴马拉铁道时期用两匹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这种交通工具却在沈阳实实在在地运行了18年。
马车铁道是以马匹为动力,牵引在铁轨上行驶的车辆,是沈阳市区公共交通客运的先驱。
马拉铁道是19世纪的1825年美国博览会期间开始使用的,1886年输入东京,1907年日本财团大仓祖把它引至沈阳。
1907年10月,当时的奉天商务总会与日本大仓祖等8个财团合资创办了“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合资企业的出现,标志着沈阳近代意义上公共交通事业的开始。
1908年1月通车。
1908年1月4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一日)。
马车铁道经过一年的筹建、施工,由火车站(今老道口南侧)至小西边门的第一区首先建成通车。
不久,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的第二区相继建成通车。
全程营业线路4.03公里,当时有马车27辆,马73匹。
1910年(清宣统二年)10月3日,南满铁路奉天新站(今沈阳站)建成,火车停车站由旧站迁往新站,马车铁道随之延长1.2公里到新站。
当时有马车29辆,马200匹(同年由两匹马拉一辆车改为由四匹马拉一辆车),每日往返160次;日平均运客量七千多人次。
马车铁道投入运营之后,经营效益较好,据1908年至1916年九年资料统计,支出总额利润率为32.1%。
这条充满殖民色彩的马拉铁道让日本商人捞足了油水,它可算做沈阳电车的前身。
1922年(民国11年)10月14日,“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经营15年期满按约解散。
马车铁道经营业务,以“南满”铁路附属地界限(今西塔附近)为界,以东由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务所经营,以西由日商大仓祖继续经营。
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与建议

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与建议本文根据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分析,结合国内其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经验,提出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综合改进措施,为沈阳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标签:城市公共交通沈阳0 引言目前,沈阳城市公共交通有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有轨电车,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选择对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1 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分析①沈阳市常规公共汽车运营车辆5839台,运营线路391条,运营里程3750公里,市区公交无人售票,多数统一票价1元,郊区公交为分段计费方式。
②沈阳市全市运营出租车车辆2.4万台,白天起步价8元/3公里,之后1.82元/公里,超15公里后2.7元/公里。
晚上22:00以后起步价9元/3公里,之后2元/公里,超15公里后2.94元/公里。
③沈阳市目前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有两条,沈阳地铁1号线和2号线。
地铁1号线:十三号街站-黎明广场站,线路长度为27.9km,全线22座车站;地铁2号线:航空航天大学站-全运路站,线路长度为27.16km,全线22座车站,1、2号线共用一個换乘站青年大街站。
地铁票价为8站以内2元(不含起始站,下同),9-12站3元,13站以上4元。
④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2013年10月11日开始正式对外载客运营。
目前开通线路3条,1号线:奥体中心站-会展中心站,线路长度为12.2km,全线24个站点;2号线:奥体中心站-桃仙机场站,线路长度为14.8km,全线16个站点;5号线:奥体中心站-沈抚新城站,线路长度21.4km,全线22个站点。
有轨电车单程线路票价2元,如换乘其他线路,需重新购票。
2 沈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存在问题①常规公共交通线网疏密度失衡,有些地段线网过度集中,有些地段则过疏,甚至没有,造成线网密布地段有多条线路交杂、站点繁多、人车流混杂,线网疏少地段居民步行至公交站点距离长、等待时间多[1];高峰时期舒适性差、车内环境差、准时性难以保证;目前的公交线路只沿交通干道,站点也主要设在干道上,缺乏支路公交的联系,使居民出行不便;个别地区难以到达、经常需要换乘(有时不仅一次换乘)。
辽宁沈阳各公交公司简介及所属线路情况

沈阳各公交公司简介及所属线路情况(含投诉咨询电话)时间:2007-2-23 10:37:08 作者:小林评论一、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2005年10月28日,沈阳客运集团公司与康福德高(中国)私人有限公司正式签订《资产转让合同》,由康福德高企业投资3.5亿元人民币购买沈阳客运集团公司所拥有的50条公交线路,1218辆公交车及其他营运资产的经营权。
同时,新成立“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康福德高在沈阳经营的第二家公交公司。
2006年5月下旬,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接手客运集团的50条公交线路进入实质阶段,康福德高率先接收了客运集团兴华公司的15条公交线路,随后南塔公司和黄河公司共35条公交线路也陆续交接。
同时,客运集团兴华公司更名为“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西区)”,客运集团南塔公司更名为“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南区)”。
2006年8月起,康福德高巴士公司逐步对206、207、213、214等线路更换新车,并对204、278、282等老旧线路车辆进行更新。
沈阳康福德高巴士有限公司下属线路: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3、214、215、216、217、220、223、225、226、227、233、236、238、259、260、268、269、270、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1、292、293、299 、124、127、130二、沈阳康福德高安运巴士有限公司2004年9月,新加坡康福德高(ComfortDelgro)集团子公司康福德高(中国)公司与沈阳安运集团签署一项4400万元的合约,合作经营巴士业务。
康福德高在沈阳康福德高安运巴士合资公司中持有80%股权,而合资公司初期投入现金1300万美元。
沈阳安运集团持有沈阳交通局批准的12条公交线路的经营权。
城市公交车辆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磁悬浮列车站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
铜陵市环形天桥,缓解了十字路口交通拥堵 (他的家乡)
扬州市双层公交车
谢谢观赏
说实话,我真的很想你们,想念那 些快乐的大学时光。。。
60年代匈牙利产依卡路斯车型模型
六 十 年 代 广 州 无 轨 电 车
广州60年代已经能自主生产钢架客车。1963
年广州生产第一批越秀牌钢架铁车厢大客车, 也是华南地区第一批钢架公共
在同一时期的上海,1963年8月,第一辆663
型无轨电车驶上上海南京路街头。
60年代上海公共汽车广泛采用煤气做燃料
50年代行驶在北京科学路上的公共汽车
50年代停在北京电子管厂门前的公共汽车
三. 六十年代
制作者:最清纯的女生就是反应速度有点慢
60年代广州开始有了真正的柴油发动机结构大 客车。这批车型是由匈牙利依卡路斯汽车厂制 造、国家统一进口的,当时分配到了北京、广 州和上海等城市解决公共交通问题。下面这张 图是后来的车迷制造的经典依卡路斯车的模型。
公共汽车普通月票每张普通月票每张99元优待月票元优待月票每张每张6363元电车普通月票每车普通月票每张张840840元优待月票待月票588588元元均折合新人均折合新人这是当时的售票员当年的司机制作者学院成绩最高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声宣告走到今天已经整整60年了
城市公交车辆的发展 及演变
50年代广州人力车还在运营。这也表示当时公 共汽车的运力还是远远不够。
50年代昆明(左)上海(右)公交车
50年代沈阳公交车
北京第一辆公交车
50年代北京公交车
• 北京建国初期公共交通的主力是始建于1924年的有轨电车。 但在解放的时候,只有49辆电车勉强能走,将近100辆电 车停在车场里,无法动弹。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经过半 年的抢修,所有的电车终于又奔跑在了长安街上。
简阳变化喜人调查报告

简阳变化喜人调查报告简阳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简阳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简阳市旅游环境介绍简阳地处成都东大门,交通便利,自古人文鼎盛,旅游资源富集,是一个人杰地灵、山青水秀的人文之地。
旅游资源以生景、水景、人文景观为特色,有园林景观4处,古建筑历史名胜7处,石刻艺术摩岩造像2处,纪念馆1处,较具规模的宗教场所8处,景区6处。
六大景区即:三岔湖旅游景区、龙泉湖旅游景区、丹景山景区(三国遗迹)、简城人文景观葫芦坝及东溪农家旅游构成的城周景区、五凤山森林公园、卧龙山普照寺旅游景区。
二、简阳市旅游发展分析1.开发现状(1)景区景点开发步伐加快,取得初步成效。
简阳市迄今已形成四大景区、八大乡村旅游区、十大独立景点的旅游开发格局,并且龙泉湖、三岔湖、丹景山、龙泉山三国遗址、张家岩水库等与龙泉驿区共同构成了“两湖一山”旅游区,成为我市旅游开发重点。
经过三年发展,成都——丹景山——三岔湖——龙泉湖——成都旅游大环线已建成通车,石三路沿线农业园区初步建成,两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两湖一山旅游区在省内已崭露头角,2004年4月省政府已确定打造“两湖一山”精品旅游区,目前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待批准实施。
葫芦坝、老君樱桃沟、东溪梨花沟等八大乡村旅游区发展较快,已有农家乐100多户农家乐服务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区成为近年旅游亮点。
(2)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两湖湖区内的主要道路基本硬化,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初步具备,两湖及城区宾馆饭店已基本能满足接待需要,全市现有三星级饭店一个,二星级饭店两个,两湖有大型度假村、各类培训中心10余个,全市有国内旅行社5家。
(3)旅游市场开发工作开始起步。
定位于主要客源市场——成都,简阳市在2003年春节举办了三岔湖西部首届大型水上灯会,2003年、2004年连续举办了两届羊肉美食节,通过三次节庆活动,共吸引了数十万外地游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4)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旅游行业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的发展史是与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的,从1908年沈阳城内出现的“马拉铁道”到有轨电车,再到无轨电车,以及1999年无轨电车全部退役,至今天的市区5000余台公交车。
伴随着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前进的脚步,沈阳公交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史。
一、马拉铁道时期
用两匹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这种交通工具却在沈阳实实在在地运行了18年。
马车铁道是以马匹为动力,牵引在铁轨上行驶的车辆,是沈阳市区公共交通客运的先驱。
马拉铁道是19世纪的1825年美国博览会期间开始使用的,1886年输入东京,1907年日本财团大仓祖把它引至沈阳。
1907年10月,当时的奉天商务总会与日本大仓祖等8个财团合资创办了“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合资企业的出现,标志着沈阳近代意义上公共交通事业的开始。
1908年1月通车。
1908年1月4日(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一日)。
马车铁道经过一年的筹建、施工,由火车站(今老道口南侧)至小西边门的第一区首先建成通车。
不久,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的第二区相继建成通车。
全程营业线路4.03公里,当时有马车27辆,马73匹。
1910年(清宣统二年)10月3日,南满铁路奉天新站(今沈阳站)建成,火车停车站由旧站迁往新站,马车铁道随之延长1.2公里到新站。
当时有马车29辆,马200匹(同年由两匹马拉一辆车改为由四匹马拉一辆车),每日往返160次;日平均运客量七千多人次。
马车铁道投入运营之后,经营效益较好,据1908年至1916年九年资料统计,支出总额利润率为32.1%。
这条充满殖民色彩的马拉铁道让日本商人捞足了油水,它可算做沈阳电车的前身。
1922年(民国11年)10月14日(农历12月2日),“中日商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经营15年期满按约解散。
马车铁道经营业务,以“南满”铁路附属地界限(今西塔附近)为界,以东由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务所经营,以西由日商大仓组继续经营。
1924年,奉天市政公所修建有轨电车线路,奉天马车铁道公司善后事务所经营的由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段马车铁道停运拆除。
由小西边门至西塔段,于1925年8月末,因修建有轨电车线路停运拆除。
至此,奉天市经营了近十八年的马车铁道,由有轨电车所代替。
1924年(民国13年)9月,大仓组经营的由西塔至奉天站的马车铁道拆除改建有轨电车线路。
1925年,奉天市政公所创办公共汽车运营。
当时有汽车10辆,线路4条。
二、有轨电车时期
我市最早的有轨电车隶属于1923年8月成立的奉天市政公所,公所成立的第二年便开始着手修筑有轨电车。
尽管那8辆有轨电车是花费144万美金从德国购进的,但整个工程的筹划、施工和管理都是由沈阳人自己完成的,沈阳有了真正的“电气铁道”。
1925年10月正式通车。
有轨电车第一期工程由大西门经太清宫至小西边门。
通车之日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通车仪式,市民们坐上叮咚作响的有轨电车,充满了兴奋和自豪。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有轨电车营业路线三条,总长度7公里,其中电车厂经营部分为2条,计3.1公里,中日联运部分为1条,计3.9公里。
共有有轨电车14辆,日客运量1.65万人次,电车职工总数219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其统治的需要,相继修建、延长了6条电车线路。
电车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财富、奴役我人民的工具。
国民党接管沈阳时,交通混乱,物价暴涨。
电车职工生活非常凄惨。
解放初期,沈阳市的客运十分落后,市内仅存6条有轨电车线路和30台有轨电车。
建国初期使用的车票,分别为300元、500元、800元等面值,当时使用的是我国的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当时的300元相当于现在的3分。
这些车票各具特点,建国初期使用的车票大都带有沈阳有轨电车线路图。
建国初期,有轨电车发行有乘车回数票,车票上标有只限电车使用的字样,面值为1万元(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这种车票可以说是现在使用的月票的前身。
沈阳解放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到1957年,电车线路达到7条,总长度57.6公里,营运车辆183台,其中有轨电车143辆,无轨电车40辆;公共汽车线路发展到14条,总里程104.9公里,拥有汽车100台,辐射型公交线网初步形成。
至1958年,沈阳已有国产有轨电车170辆,居全国前列。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有轨电车日益显得步履蹒跚,从1956年起,沈阳开始逐年淘汰年久失修、钢轨枕木磨损腐烂的有轨电车,更换为无轨电车。
1974年8月,沈阳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被拆除。
从此,运行了半个世纪的有轨电车在沈城消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无轨电车开始在沈阳公交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