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推进,中国房地产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市场之一。

本文将回顾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并探讨其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上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探索市场经济,房地产市场也随之开始发展。

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低迷的状态,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人民住房不断紧缺。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实行了住房制度改革,推出了住房分房制度。

住房分房制度将住房分配与工作岗位挂钩,使人们可以享受到较为稳定的住房,缓解了住房紧缺问题。

然而,这种制度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使得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扭曲,并造成了房地产资源配置的浪费。

二、上世纪90年代的市场调整期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1994年,中国出台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暂行条例》,取消了住房分房制度,实行了商品房销售制度。

此举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开放创造了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随着需求的释放和资本的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三、21世纪初的腾飞时期进入21世纪,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腾飞,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的国内外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楼市热潮。

城市土地的价值不断上涨,房价也节节攀升。

一时间,人们把购房视为获取财富的捷径,房地产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然而,高房价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购房成本高,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法负担得起房屋。

其次,高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成为了中国经济过度依赖的行业。

这也使得我国经济存在债务风险和资产泡沫的隐患。

四、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持续努力为了遏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发展态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

这包括推行限购政策、加大土地供应和加强金融监管等。

限购政策旨在控制人们对住房的购买需求,避免过度投资。

中国楼市历史回顾

中国楼市历史回顾

中国楼市历史回顾一、改革开放初期自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开始逐步开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开始起步。

这个时期的房地产市场主要以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为主,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

二、19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在199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开始逐步商业化,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等原因,也出现了一些房地产泡沫问题。

三、2000年代初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这个时期的房地产投资和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房价也开始快速上涨。

同时,政府也开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以防止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扩大。

四、2008-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面临了较大的调整压力。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包括“四万亿”投资计划等,以稳定经济增长和楼市。

这一时期,部分城市的房价出现了过快上涨的情况。

五、2010年代进入2010年代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分化,一线城市的房价持续上涨,而部分二线和三线城市则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

政府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实行了一城一策的调控政策,以稳定楼市。

同时,租赁市场也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

六、2016年至今2016年是中国楼市的转折点,部分热点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新一轮的快速上涨,政府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也进一步升级。

同时,租赁市场的发展也逐渐成为热点,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力度。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迁移的增加,一些新兴城市也逐渐崛起成为楼市的热点城市。

七、未来展望未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将继续发展,但发展的方式和速度将会发生变化。

一方面,政府将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以稳定楼市;另一方面,租赁市场和共有产权房等新型住房模式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也将更加智能化和绿色化。

我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发展历程对于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

以下将从不同阶段进行介绍。

1. 1980年代初-1990年代末: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着住房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引入了商品房的概念,鼓励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兴建商品住房。

同时,政府逐渐开放了土地市场,鼓励土地使用权的购买和销售。

这一阶段的房地产发展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

2. 1990年代末-2007年:高速发展阶段进入1990年代末期,房地产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改革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房地产市场的热潮逐渐扩散到许多二线和三线城市。

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

3. 2008年-2013年:市场调控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房地产市场受到较大冲击。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控制房价上涨和遏制投机行为。

其中包括限购政策、提高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措施。

这些调控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房地产市场的热度,维护了市场稳定。

4. 2014年至今:稳定发展阶段2014年以后,政府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目标由限制房价上涨转向稳定市场,确保市场供应和购房需求的平衡。

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松绑购房限制、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等。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

总体来说,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起步、高速发展、市场调控和稳定发展四个阶段。

在市场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房价上涨、投机泡沫和供需矛盾等问题。

因此,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的是保持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中国房地产行业是近几十年来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历程,包括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政府的政策调控以及现阶段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1978年以后,经济改革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城市化比例的不断提高,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成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尽管起步阶段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直到1998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才真正开始蓬勃发展。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关键的推动因素。

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对外投资的大规模增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与此同时,内需市场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政府的政策调控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控措施。

例如,实行限购政策、限售政策、提高房贷利率等等。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遏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并维持市场的稳定。

政府的政策调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得房地产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

现阶段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新一轮的调控政策,鼓励房地产行业向以居住为主的功能转变,并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口号。

此举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更多租售同权的政策来满足不同需求。

这将有助于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挑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发展。

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过高,而一些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库存过剩。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2008:寒流、下跌、低估


2008年3月因认购不足,恒大地产被迫放弃 在港IPO计划,是中国房地产业面临命运转 折的具标志性事件。 2007年的疯狂没有在2008年得以延续,一 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横扫了全球。以救市之 名,地方政府率先举起了刺激经济的大旗, 各地分别出台了救市举措,大举救市大旗; 中央政府也抛出了4万亿救市计划,与此同 时,房地产信贷的利好政策也款款而来。
1988-1991:真正意义上走向市场化 发展道路

供求关系不合理虚假繁荣。 1989年以“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为标志 的中国房地产严冬如期而至。可以说,海 南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中国的房地产才 在阵痛中。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9பைடு நூலகம்1-1999)
1991-1993:繁荣期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房地产开始 迅速发展起来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的高潮 炒作最严重区域:北海、大亚湾、海南等 地

1979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1980年4月 邓小平提出“出售公房,调整租 金,提倡个人建房买房”的设想,拉开了 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
1980-1988:住房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1986年1月,国务院召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问题座谈会。 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2007:疯狂的一年

2007年是疯狂的一年。房价完成了在这一 轮中国经济景气周期中的冲顶表演,各大 房地产商竞相圈地和上市筹资。但到下半 年,此前屡屡收获甚微的宏观调控终于让 这只停步下来的舞鞋放慢了节奏,市场观 望情绪浓厚,房价企稳。给予房地产开发 商更沉重打击的是,资本市场的机会窗基 本关闭,被大量的土地储备吸干了现金的 一些开发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局面。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总结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总结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总结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开放初期(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房地产市场崛起(1990年代中期至2024年)、房地产泡沫(2024年至2024年)、房地产市场调控(2024年至今)。

开放初期,中国房地产产业开始恢复。

随着经济的推进,中国重新开放土地市场,允许土地使用权出售和租赁。

1988年,中国颁布了《城市住房制度试点方案》,允许城市居民购买居住房,并引进了商品房市场。

进入1990年代中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崛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收入的增长,居民对于住房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政府还实施了住房贷款政策,使更多人能够购买自己的住房。

这一时期,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土地资源短缺等。

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稳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降低房贷利率、鼓励购房等,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回暖。

然而,这些措施也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

房价暴涨,许多房地产商盲目扩张,过度投资,土地市场泡沫严重。

2024年,中国政府意识到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危险,并开始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多个城市纷纷出台限购、限贷等措施,旨在遏制房价上涨,并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趋于平稳。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以避免再次出现房地产泡沫。

同时,房地产业也将面临一些挑战,如城市化带来的土地紧张、产能过剩等问题,需要寻找创新发展的路径。

总结起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恢复到崛起,再到泡沫和调控。

中国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然而,房地产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寻找创新发展的路径。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房住不炒定位的提出
在2017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房住 不炒”的定位,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 ,抑制投机和过度投资。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严格的调控政策,限制房地 产市场过度投机,使得住房回归到居 住属性,满足了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
因城施策,分类调控
因城施策的提出
针对不同城市的情况,中国政府提出了因城施策的调控思路,根据各城市房地 产市场的特点进行分类调控。
03
高速发展阶段(19922003)
房地产市场化改革
1992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房地产市场开始 起步。政府逐步放开房地产市场,吸 引社会资本进入,推动房地产行业快 速发展。
1998年,中国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实 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进一步促进了房 地产市场的发展。
土地出让方式转变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目 录
• 起步阶段(1949-1978) • 探索阶段(1978-1991) • 高速发展阶段(1992-2003) • 调控与调整阶段(2004-2016) • 新时代新征程(2017至今)
01
起步阶段(1949-1978)
土地公有化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将土地收归国有,实现 了土地公有化。
04
调控与调整阶段(20042016)
房地产政策调控
限购限贷政策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政府出 台了一系列限购限贷政策,限制 购房人的数量和贷款额度,以减 缓投资投机炒房行为。
地价管理
政府通过调整土地供应、地价标 准和土地出让方式等手段,控制 房价上涨速度,并防止地价泡沫。
房产税征收
部分城市开始试点征收房产税, 成本,降低投资 热情。
感谢您的观看

一文带你洞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简史

一文带你洞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简史

一文带你洞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简史【原创版】目录一、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简史1.1 1978-1984 年:复苏阶段1.2 1985-1991 年:起步阶段1.3 1992-2003 年:快速发展阶段1.4 2004-2013 年:调控阶段1.5 2014 年至今:新型城镇化阶段正文一、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简史中国房地产业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复苏、起步到快速发展,再到调控和新型城镇化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背景。

1.1 1978-1984 年:复苏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入试点阶段,实行了三大改革:即出售新、旧公房;住房商品化,实行综合开发,有偿转让和出售;租金改革。

这个时期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是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开发商组成,普通百姓还没有购房的概念,因为住房基本都是公租房或单位分配的宿舍。

1.2 1985-1991 年:起步阶段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推进,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渐活跃起来。

这一时期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是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开发商组成。

1988 年中国的第一部现代房地产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正式开放。

这一法律为房地产市场的快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3 1992-2003 年: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房地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房地产投资、建筑面积、销售额等各项指标均呈现出高速增长。

这个时期,我国开始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鼓励居民购房,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1.4 2004-2013 年:调控阶段为了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我国政府在这个阶段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如加强土地供应、调整贷款政策、出台限购令等。

这些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发展速度逐渐趋于平稳。

1.5 2014 年至今:新型城镇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强调以人为本,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昨天在查阅中国房地产历史文献的时候,冷不丁得看到上面一段话,感触颇深。

二十年前的一句话也似乎正在映射现在我们的住房情况。

如果你知道这是什么的话,你就会明白,二十多年前ZF就不准备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房。

如果你买不起房,那么商品房和你是无关的。

至于未来如何,也决不能让你露宿街头。

纵观长达三十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你还会发现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例如“中国人是有买房传统的”,“政府每次放水都是为了拉动经济发展”,“任何调控都可以控制房地产市场”,这些其实都是伪命题。

“周易八卦,五行占卜”,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算命。

同样,购房者咨询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未来房价到底怎样?我该如何选择购房时机。

其实这个答案完全可以用历史证明。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翻开中国30年来的房产历史卷轴,让大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漫长但有其韵味,也可直接翻阅至底部)一、中国房地产市场诞生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元年,这一年邓老把房子定义为商品。

房改和土改同时被推动,中国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开始缓慢的种子发芽阶段。

不过当时很多人担忧文革重袭,不敢拥有私产,而且也期盼单位免费分房,房地产业的规模很小。

1984年,邓老肯定了房地产行业的意义,排除了杂音,地产的黄金10年到来。

1987年,深圳进行了首次的公开土地拍卖,催化全国房地产加速发展。

所以,1987年才是中国地产开始进入商业化的时间点。

二、中国第一个房地产泡沫破裂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成立海南省,大批的人来到海南淘金,这些人里就有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人。

中国第一批房地产获利者正是这些人。

1991年,国务院进行24个省份的房改,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同时中国地产的首个泡沫开始蓄积。

1988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

地产泡沫时期,当时流传着“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

1993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达到顶峰,为7500元/平方米。

93年下半年基本上回落到1991年的水平,跌幅达八成五。

剧烈增长的泡沫引发了中央的担忧,导致了中国地产的首个调控政策出台。

于是海南泡沫直接炸裂,海口的1.3W家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引发坏账800亿元。

于海南有了三大景观“天涯,海角,烂尾楼”。

同时,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全国房地产硬着陆,全国房产价格纷纷大跌,房地产市场被冰封。

(海南淘金时的“万通六兄弟”,从左到右依次为:冯仑、易小迪、王功权、潘石屹)为了核实一个项目的审批情况,潘石屹以五斤橘子和一条香烟的代价获准查阅有关内部资料,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

凭着直觉,潘石屹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

包括冯仑、易小迪、王功权在内的6位合伙人马上决定分家,撤回北京发展。

三、中国房地产去库存1.0版本1995年底,在房价连续阴跌,无人购房的情况下,全国商品房累计空置建筑面积高达5031万平方米。

1996年房地产行业已然出现了全面巨额亏损。

1997年,在“金融强调”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金融市场操纵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濒临崩溃。

1998年7月3日,政府开始救市,宣布全面终止福利分房。

同时,住房分配货币化正式开始。

1998年,房地产市场大热,许多单位抢购住房来分给职工,一口气消化了全国的存量空置房,中国房地产去库存的1.0版本正式开始。

2001年,供需关系开始失衡,在这一年里,前3个月内的北京,房价的涨幅就达到97.3%,政府唯一的选择就是全面整顿房地产。

02年首发调控之“217号文”。

从土地供应、住房结构、市场整顿等方面进行调控,市场对此的反应是涨幅减缓,但是北京房价继续上涨。

03年6月,央行紧接着印发“121号文”,严控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等。

并且首次推出了二套房提高首付,利率上浮等概念。

121号文效果显著,全国房价应声下跌,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全国地产行业进入冬季。

然而造化弄人,非典全面爆发,中国全国经济影响严重,经济增长率下滑到6.7%。

出于保增长的考虑,在全国地产商的强烈抗议下,住建部发布了“18号文”,此文内容和之前发布的121号文完全相反,将鼓励房地产发展定性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渠道。

于是全国房价只跌反弹,继续上涨,04年同比涨幅达到14.4%。

2005年,在舆论压力下,国务院推出“国八条”。

这次调控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各地政府要提起重视,房价控制不好要追责,保证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供应,建设廉租房国八条并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作用,同年市场涨幅达到12%,让国八条淹没在尘埃里。

2006年建设部等九部委推出雷霆手段,推出“国六条”。

首次提出90/70的户型政策,核心目的在于遏制高房价,调控住房结构,加大中小套型比例,对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进行调整和规范,从而保障房地产住宅产品更加合理。

让更多的人能够买上房子。

然而当年房价上涨6%,国六条再次被淹没。

2007年,民怨沸腾之下,《关于加强商业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下发。

具体要求:对于贷款的二套房,首付不低于4成,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严格控制银行开发贷,项目资本金不达到35%不给放贷。

效果非常显著,一直上涨高烧不退的房价立刻跳水,北上广深这4大一线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地产中介门店倒闭现象,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

四、房地产去库存2.0版本又是造化弄人,半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房地产行业从降温变成了冰冻,土地流拍、地王退地。

在2009年据国家电网利用智能网络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全国大约6540万套住宅的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0,按每套100平米计算等于09年住房竣工面积的11.3倍,哪怕全国立刻停工,房子都够用11年,如此巨大的空置商品房市场根本难以消化,整个行业濒临崩盘。

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经济增速下滑严重,政府开始再度救市,房地产去库存2.0版本开始了。

同年四万亿计划正式上线,央行对房地产全面松绑,个人房贷利率下限扩大为70%,首付款最低可以做到20%,上海甚至命令国有企业直接购买房地产来维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

于是2009年房价止跌回升,全面燃爆,当年房价上涨25%。

于是再度民怨沸腾,为了安抚民心,09年12月,政府推出国四条,2010年1月又提出“国十一条”。

这里面是一堆关于让穷人怎么住的起房子,怎么做经济适用房,怎么做小户型等等,没有收紧银根,没有降低贷款。

所以,全部沦为空调。

2010年房价继续上涨,当年涨幅冠军为通州的副首都概念,涨幅达到3倍,亚军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涨幅为一倍多。

2010年4月17日,在接近沸腾的房价面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十条”,国十条规定贷款首付比例从20%上调为30%,二套房首付不低于50%,三套及以上首付和贷款利率应大幅提高,无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者社保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住房贷款。

效果很显著,全国房价也都有小幅下跌,不过当年8月房价开始止跌,颇有报复性反弹的架势。

于是2010年9月,国土部和住建部继续发力,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从用地的角度进行规范调控。

9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连手发布新五条,上浮交易契税,取消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新一轮调控没有继续收缩银根,所以房价没有进一步大跌,不过止住了反弹的苗头,2010年国庆节全国楼市成交锐减、交易惨淡,观望浓厚。

五、房地产去库存3.0版本接下来就是5年的冻市期,2010-2015,全国房价基本不涨不跌,投机绝迹,大横盘状态,库存闲置商品房数量飞速增加,一直到2015年底国务院出台去库存政策刺激房地产,房价引爆了一波翻倍涨幅,所谓房地产去库存3.0版本。

然后2016年国庆前夕再度开始调控,“限购限贷,限售限价”,到目前为止,调控政策已经响应全国。

这些大家都是经历过了的。

六、总结房地产如洪水猛兽,一旦放出来它就会发疯,很难被压制住。

唯一的方法是政府用“信贷、利率和限购限贷”这个鞭挞才能整治得住。

从中国房地产的历史可以看得出,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可谓煞费苦心。

房价高了,买不起房,民怨沸腾;房价低了,经济萧条,怨声载道。

为了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只能拉出这个猛兽一次又一次碰撞经济。

其实目的为了什么,是为了割富人的韭菜,来拯救穷人的心病。

上文是中国房地产二三十年来的历史,现在我把它放在一起,一条一条的罗列出来,相信大家是有收获的,会对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那么对于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能推演出什么趋势呢?1.未来房价会暴涨吗?从历史规律可以看出,每次放开调控,鼓励购房。

都是ZF以“去库存”的名义拿房地产来救市。

否则绝不会它做文章,最后导致房价大涨,民怨沸腾。

而从历史上来看,几次房价暴涨的原因分别是金融危机、非典、低迷市场情况下积压的超大库存量。

那么现在库存已经去的差不多了,上述的危机事件几乎不可能再发生(全球各个国家对于金融危机的防范已很成熟)。

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全面进入横盘时代,但是我坚信,未来3~5年,一旦放开调控房价还是会暴涨的。

2.未来房价会暴跌吗?首先,政府是有砸盘能力的,93年海南泡沫一夜之间崩盘,全国房地产应声大跌,足够说明,只要银行断贷抽资下狠手,中国房价分分钟硬着陆,房价半年暴跌70%不是梦,不过代价是整个中国经济一同完蛋。

所以政府绝不允许房地产行业崩盘,目前政府所有的调控,都是控制房价上涨过快以免引发不可控的崩盘,仅此而已。

3.调控政策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从历史上所有的调控效果来看,当房价上涨的时候,任何政策都不能阻挡房价上涨,全部沦为空调。

唯有减少银行贷款资金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管是提高首付还是提升利率还是控制贷款总量来说都可以。

稍微减一点房价立刻停止上涨,再多一点房价就开始下跌,如果减的狠了房价还能崩盘。

所以,当下次发布调控措施的时候,到底是空调还是真调,你看看有没有缩减房产信贷总量即可,他对房价影响所占据的权重非常大,同时房价崩盘有千万种可能,但是唯独没有政府主动出手砸崩这种可能性。

4.如果横盘,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涨吗?(此处用北京举例)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炸裂,潘石屹等人逃过一劫是因为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

而现在,官方数据统计,北京目前可提供住房700万余套,2020限制人口为2300万。

那么每套房按平均100平米算,提供总住房面积为7亿平米,人均为30.43平米/人。

而官方统计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为40.8平米。

而且北京还和深圳不一样,北京土著手握2-3套房的比比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