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术语大全

合集下载

100条人手必备的铁路专业名词术语大全

100条人手必备的铁路专业名词术语大全

100条人手必备的铁路专业名词术语大全1.十、五、三车距离信号:在连挂车辆作业时,调车人员向调车长或调车长向司机显示的调车机车车辆距被挂车辆距离的联系信号。

当调车的机车车辆距离停留车约十、五、三车时,分别显示相应的距离信号。

2.易行车、难行车:根据车辆的走行性能和装载货物的轻重,在溜放中相对单位运行阻力较小走行较快的车辆称为易行车,反之为难行车。

3.易行线、难行线:调车场的线路由于道岔、曲线、坡度等因素,对溜入的车辆产生阻力,阻力较小容易走行的线路称为易行线,反之为难行线。

4.堵门车:停留车距警冲标间的距离小于溜入车组的长度及安全距离,这种停留车称为堵门车。

5.车辆停留时间标准:在查定车站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工作中,所确定的中转车停留时间标准和货物作业车停留时间标准,统称为车辆停留时间标准。

6.有调中转车停留时间标准:查定的有调中转车在技术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称为有调中转车停留时间标准。

有调中转车停留时间标准由到达技术作业、等待解体、解体、集结、编组、出发技术作业、等待出发等各项时间标准组成。

7.集结时间:车站编组列车(或车组)从为凑集该列车的第一个车组进入调车场或到达车站(本站作业车为装卸完了)时止,该车列每一货车的平均停留时间。

8.无调中转车停留时间标准:查定的无调中转车在技术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称为无调中转车停留时间标准。

9.中转车平均停留时间标准:中转车在技术站的平均停留时间标准是查定的有调中转车停留时间标准和无调中转车停留时间标准的加权平均数。

10.货车一次货物作业平均停留时间标准:按查定装卸车次数计算的货车每次货物作业在站平均停留时间,称为一次货物作业平均停留时间标准。

11.车站最高限额车数:为不使车站发生堵塞状况而规定的现在车数最高临界值。

12.车站出入车数:车站到达合发出的货车总数称为车站出入车数,其中包括货物作业车、有调中转车、无调中转车、非运用车等。

13.现有车:现在车为货车和守车在车站、路局、全路的现有数。

(整理)铁路名词术语、小知识165条

(整理)铁路名词术语、小知识165条

1.关门车(1)关门车的定义关闭制动支管的截断塞门,车辆能通风,但本身不起制动作用。

(2)出现关门车的原因a.列车在运行途中因三通阀作用不良者(自动制动机临时发生故障);b.上下拉杆、各杠杆发生弯曲、裂纹、折断时,或制动支管损伤、裂纹漏风者;c.制动梁支柱及吊、固定杠杆托裂纹折损或闸瓦丢失者;d.一般车轮故障还允许继续运行时;e.装载易燃、易爆的货物需要时(由于装载的货物需要停止自动制动机作用)。

根据装载的货物性质(易燃、易爆)要求关闭自动制动机,是考虑在列车制动时、防止车轮踏面与闸瓦摩擦发热,产生高温或迸发火星。

特别是在长大下坡道上,制动时间过长,闸瓦处于高热状态,如不停止自动制动机,对装有爆炸品或怕受高温的货物车辆,有可能引燃或引爆。

所以必须停止自动制动机的作用。

(3)《技规》中对关门车编挂的规定关门车编挂位置的限制:a.关门车不得挂于机车后部三辆车之内;机后三辆之内编挂关门车,虽然能通风,但进行紧急制动时,由于风管路长,不能产生或延迟紧急制动作用,从而延长了制动距离,容易发生危险;当列车制动时,在列车尚未全部停轮前,各车辆间产生瞬间冲动、冲挤现象。

列车制动作用是由列车前部向后部传递的,而其紧急制动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靠局部减压作用来促进,再加上目前使用的大型GK型制动机,其列车紧急制动作用还不什么可靠,如机后三辆内挂有关门车,则不能使用列车产生紧急制动作用,就不能保证列车在800m内紧急停车。

b.在列车中连续连挂不得超过两辆;关门车本身不制动,冲挤就比较激烈,如关门车连续连挂过多,就很可能因制动冲挤而造成脱轨、断钩、脱钩等事故,故连续连挂以二辆为限。

c.列车最后一辆不得为关门车;列车最后一辆不能为关门车,防止因车钩分离而造成车辆溜逸,产生严重后果。

列车尾部的车辆当制动时,其冲挤程度比中部更厉害,就可能因冲挤而出现尾部车辆脱轨。

d.列车最后第二、三辆不得连续关门。

当尾部的车辆制动时,若第二、三辆连续关门,就可能因冲挤而出现尾部车辆脱轨。

铁路专业术语大全

铁路专业术语大全

铁路专业术语大全
机车:动车组、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特种机车、非动车用拖挂
机械。

电路:接触网、道岔、信号机、旁路保护、变电站、电压柜、断
路器、隔离开关、两栖开关、静止开关、十字开关、调节开关、感应
开关、穿越开关、路径信号、回路屏、无缆折返、延伸减速、过程信号、显示灯。

设备:变压器、母线、接地刀闸、电压变换器、母线跌落开关、
磁耦合装置、断、回路熔断器、继电器、电容器、消弧器、稳压器、
逆变器、低压抑制器、火箭开关、熔断器、变频器、壁控开关、接触器、投入开关、断路器、直流调速器、逆变调速器、铁路电源备品库。

信号设备:分支点、双程信号机、锁闭信号机、调车区信号机、
轨道信号机、安全信号机、保护信号机、更行信号机、减速信号机、
三点绿信号机、交叉信号机、应答机、限速机、半自动信号机、紧急
信号机、自动关闭信号机、应急救援信号机、单程信号机、火警信号机、移位和坡道信号机。

控制设备:电子车站点、数字信标、数字屏、列车定位装置、列
车通讯设备、定时器、定位监控设备、局部动车组控制终端、列车员
工用手机、车站调度室电讯设备、铁路安全装置等。

乘客服务设备:票务计算器、售票机、列车数据库、行李车、乘
客信息系统、自助取票机、售票厅信息系统、非现金售票系统、电子
列车时刻表、门票管理系统等。

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铁路工程是指为了运输货物和旅客而修建的铁路系统。

在铁路工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是工程师们必须熟悉和理解的。

这些术语涵盖了铁路建设、维护、运营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铁路工程中常见的基本术语标准,以便于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 轨道。

轨道是铁路上用于支撑和引导列车行驶的结构。

它通常由轨枕、钢轨和道岔组成。

轨枕是支撑钢轨的木质或混凝土制品,而钢轨则是列车行驶的轨道。

道岔则是用于列车换轨的设施。

2. 车辆。

车辆是指铁路上行驶的列车,包括机车、客车和货车。

机车是列车的动力来源,它负责牵引列车行驶。

客车用于运输乘客,而货车则用于运输货物。

3. 信号。

铁路信号是用于指挥列车行驶和保证行车安全的设施。

信号通常包括信号机、信号灯和轨道电路等。

信号机用于向列车司机传递行车指令,而信号灯则用于显示行车状态。

4. 电气化。

电气化铁路是指利用电力作为列车牵引动力的铁路系统。

电气化铁路通常包括接触网、牵引变电所和电力机车等设施。

它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逐渐成为铁路发展的趋势。

5.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是指利用轨道进行运输的交通方式,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等。

它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的优势,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安全防护。

铁路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是保障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防护网、防护墙、防撞设施等,旨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7. 线路。

铁路线路是指列车行驶的具体轨道,包括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坡道和弯道等。

线路的设计和维护对于列车行车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

8. 轨道工程。

轨道工程是指铁路建设和维护中与轨道相关的工程,包括铺轨、磨轨、轨道检测等。

轨道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列车行车的安全和舒适度。

9.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指利用铁路进行货物和旅客运输的活动。

它具有运量大、运距远的特点,是重要的物流运输方式。

10. 环保。

铁路工程在建设和运营中需要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0条常见铁路专业名词术语汇总

50条常见铁路专业名词术语汇总

50条常见铁路专业名词术语汇总1.国有铁路:指铁道部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铁路,包括组建有内部综合性支线管理机构的铁路。

2.合资铁路:指铁道部与其他部委、地方政府、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包括规范改制的铁路支线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规范改制公司)。

3.地方铁路:指地方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铁路。

4.特别繁忙干线:在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输大通道担当客货运主力,在路网中起极重要的骨干作用且客、货行车量达到或超过100对的线路。

5.繁忙干线:连接经济发达地区或经济大区,在路网中起重要的骨干作用且客、货行车量达到或超过60对的线路。

6.干线:连接大中城市,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且客、货行车量达到或超过15对的线路。

7.支线:连接中小城市,在路网中起联络作用或为地区交通运输服务,或客、货行车量不超过15对的线路。

8.新线:指未交付运营部门的工程临管线路。

9.高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大于200km/h的铁路。

10.快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20km/h但不超过200km/h的铁路,其中以客运为主的线路不低于160km/h。

11.城际铁路:指长度在500km以下,客货运输繁忙、相邻两大城市间的铁路。

12.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列车运行以实现旅客和货物运输过程的组织工作。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车站技术作业组织、车流组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和调度工作。

1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是铁路进行技术管理和从事运输生产的基本法规。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技术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行车组织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和作业程序、信号显示的要求和方法以及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4.《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它是各铁路局根据《技规》规定的原则,结合铁路局管内设备的具体条件所制定的行车组织的补充规则,是铁路局行车组织工作的基本法规。

铁路名词术语归纳大全!

铁路名词术语归纳大全!

1.国有铁路:指铁道部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铁路,包括组建有内部综合性支线管理机构的铁路。

2.合资铁路:指铁道部与其他部委、地方政府、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包括规范改制的铁路支线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规范改制公司)。

3.地方铁路:指地方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铁路。

4.特别繁忙干线:在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输大通道担当客货运主力,在路网中起极重要的骨干作用且客、货行车量达到或超过100对的线路。

5.繁忙干线:连接经济发达地区或经济大区,在路网中起重要的骨干作用且客、货行车量达到或超过60对的线路。

6.干线:连接大中城市,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且客、货行车量达到或超过15对的线路。

7.支线:连接中小城市,在路网中起联络作用或为地区交通运输服务,或客、货行车量不超过15对的线路。

8.新线:指未交付运营部门的工程临管线路。

9.高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大于200km/h的铁路。

10.快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20km/h但不超过200km/h的铁路,其中以客运为主的线路不低于160km/h。

11.城际铁路:指长度在500km以下,客货运输繁忙、相邻两大城市间的铁路。

12.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列车运行以实现旅客和货物运输过程的组织工作。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车站技术作业组织、车流组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和调度工作。

1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是铁路进行技术管理和从事运输生产的基本法规。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技术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行车组织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和作业程序、信号显示的要求和方法以及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4.《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它是各铁路局根据《技规》规定的原则,结合铁路局管内设备的具体条件所制定的行车组织的补充规则,是铁路局行车组织工作的基本法规。

铁路知识专有名词

铁路知识专有名词

轨道几何形位1、轨距(track gauge/gauge)轨距:轨距是指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车轮轮缘与钢轨侧面接触点发生在钢轨顶面下10~16mm之间,我国《技规》规定轨距测量部位在钢轨顶面下16mm处,在此处,轨距一般不受钢轨磨耗和肥边的影响,便于轨道维修工作的实施。

轨距用道尺测量,容许偏差值为+6mm和-2mm,即轨距宽不能超过1441mm, 轨距窄不能小于1433mm。

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其变化率:正线、发线不应超过2%(规定递减部分除外),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即在1m长度内的轨距变化值;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2mm,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mm。

注:肥边:正线: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正线在通过型车站比较好辨认,其一,由于它贯穿车站,通过列车多,所以通常很光亮,磨损也很大。

其二,它直接与站外区间线路连接,一般不用道岔。

站线:站线是指站内除正线以外的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

到发线用于接发客车和货车。

调车线用于车列解体和编组并存放车辆。

牵出线用于调车作业时将车辆牵引出去。

货物线用于货物装卸作业的货车停留。

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包括机车走行线、车辆站修线、驼峰迂回线及驼峰禁溜线等。

段管线: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段专用并由其管理的线路。

岔线: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特别用途线:特别用途线是指安全线和避难线。

为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进入另一列车运行线,防止进站停车的列车驶过警冲标进入区间,在支线与正线或到发线衔接处铺设的有效长度不小于50m的尽头线叫安全线。

为防止在陡长的坡道上失去控制的列车发生冲突或颠覆,根据线路情况,计算确定在区间或站内设置避难线,避难线一般设计为有较大的上升坡度,以减缓失控列车的速度。

2、水平水平:水平是指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

实践中有二种性质不同的钢轨水平偏差,对行车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铁路术语名词集合-铁路专业的你会了吗

铁路术语名词集合-铁路专业的你会了吗

铁路术语名词集合-铁路专业的你会了吗铁路运输。

狭义上通常是指一种以具有轮对的车辆沿铁路轨道运行,以达到运送旅客或货物目的的陆上运输方式。

而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浮列车、缆车、索道等,并非使用车轮形式,但仍然沿特定轨道运行的运输方式。

铁路车站(口语惯称火车站),是供铁路列车停靠的地方,供乘客登车或者供货物上下列车。

车站内有月台(平台、站台)方便乘客乘降。

月台用隧道或桥梁跟车站的大堂连接。

其它车站设备包括售票、候车室等。

部分铁路车站除了供乘客及货物上落外,亦有供机车及车辆维修或添加燃料的设施。

站台,或称月台,是指路轨傍边高出的台面。

一般建筑在铁路车站以方便乘客上下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铁路车站,按照等级分为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五等站及乘降所和线路所两个类别;其中特等站、一等站通常直属于铁路局,二等站至五等站隶属于车务段或邻近的直属大站。

按照作业性质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客货运站、工业站、联轨站、港湾站、国境站、换装站、线路所。

按技术作业分为编组站、区段站、技术站、中间站、会让站、越行站。

较大的火车站,既有客运设施(站舍、站台、天桥、人行地道、售票检票等),也有货运设施(货场、货物线、货物站台、仓库等),同时还有调车编组场地与设备。

分别由车站的客运车间、货运车间、运转车间来负责。

编组站是铁路车站的一种,主要办理货物列车的到达、解体、编组、出发。

编组站一般设有专用的到达场、出发场和调车场,驼峰调车设备以及机车整备和车辆检修等设备。

编组站按照其在铁路干线上和枢纽内的位置,所担当的作业任务,可分为路网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和地方性编组站。

调车场,是铁路车站集中处理大量列车到达、解体、编组、出发等列车作业,并为此设有比较完善的调车作业设施的固定作业区域。

调车场的各条轨道线路,称为调车线。

除列车在车站的到达、出发、通过及在区间内运行外,凡机车车辆进行一切有目的的移动(包括在站内或区间),统称为调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路术语大全1. 国有铁路:指铁道部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铁路,包括组建有内部综合性支线管理机构的铁路。

2. 合资铁路:指铁道部与其他部委、地方政府、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包括规范改制的铁路支线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3. 地方铁路:指地方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铁路。

4. 特别繁忙干线:在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输大通道担当客货运主力,在路网中起极重要的骨干作用且客、货行车量达到或超过100对的线路。

5. 繁忙干线:连接经济发达地区或经济大区,在路网中起重要的骨干作用且客、货行车量达到或超过60对的线路。

6. 干线:连接大中城市,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且客、货行车量达到或超过15对的线路。

7. 支线:连接中小城市,在路网中起联络作用或为地区交通运输服务,或客、货行车量不超过15对的线路。

8. 新线:指未交付运营部门的工程临管线路。

9. 高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大于200km/h的铁路。

10. 快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20km/h 但不超过200km/h 的铁路,其中以客运为主的线路不低于160km/h。

11. 城际铁路:指长度在500km以下,客货运输繁忙、相邻两大城市间的铁路。

12.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列车运行以实现旅客和货物运输过程的组织工作。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车站技术作业组织、车流组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和调度工作。

13.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是铁路进行技术管理和从事运输生产的基本法规。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技术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行车组织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和作业程序、信号显示的要求和方法以及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4. 《行车组织规则》:简称《行规》,它是各铁路局根据《技规》规定的原则,结合铁路局管内设备的具体条件所制定的行车组织的补充规则,是铁路局行车组织工作的基本法规。

15.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它是根据《技规》和《行规》的有关规定,结合车站技术设备和作业条件等具体情况所制定的车站技术管理和作业组织的基本制度,凡参与车站作业的车务、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给水等部门所有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16. 列车:指编成的车列,挂有机车及规定的列车标志。

17. 车组、车列:若干车辆连挂在一起称为车组。

若干车组连在一起称为车列,分为调车车列和列车车列。

18. 旅客列车:以客车(包括代用客车)编组的运送旅客及行李、包裹、邮件的列车。

19. 国际旅客列车:只有两个或以上国家联合开行的旅客列车。

20. 特快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以上至200km/h并冠以“T”字的旅客列车。

21. 快速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并冠以“ K' “ N 字的旅客列车。

22. 普通旅客列车:特快、快速以下等级的旅客列车,包括普通旅客快车和普通旅客慢车。

23. 混合列车(包括货物列车编挂乘坐旅客车辆10 辆及以上):是以运送旅客的车辆为基本车组,与运送货物的车辆混合组成的列车,或是货物列车中编挂乘坐旅客车辆10 辆及以上的列车。

24. 军用列车:专门为运输军事人员或军用物资而开行的列车。

25. 行包快运专列:固定车辆编组及发、到站的专门运送旅客行李包裹的列车。

26. “五定”班列:即定点、定线路、定车次、定时、定价的货物列车。

即在货运量较大的货运站间开行、发到直达、运行线路全程贯通、车次全程不变、发到时刻固定、以车或箱为单位报价的货物列车。

27. 快运货物列车:是指以快速客运系统的线路条件为基础,采用运行速度120km/h 的专用车辆,按旅客列车的形式,以高附加值货物为重要运输对象的快速列车,快速货物列车的列车重量不大于1500t 。

28. 直达列车:在装(卸)车站或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及以上的编组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其中包括始发直达列车、阶段直达列车、空车直达列车、循环直达列车、技术直达列车。

29. 直通列车:在技术站编组并通过一个及以上的区段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

30. 区段列车:在技术站编组并到达相邻技术站,在区段内不进行摘挂作业的列车。

31. 重载列车:在货运量到发集中的运输线路上采用大型专用货车编组,采用双机或多机牵引开行的一种超长、超重的货物列车,其特点是:车辆载重力大;列车编挂辆数多。

根据专用现有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规定,开行5000t 的重载货物列车,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050m,在运煤专线上开行10000t 的重载货物列车,其部分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700m。

32. 冷藏列车:利用机械冷藏车专门运送鲜活、易腐败等需要保持特定温度的货物的货物列车。

33. 摘挂列车:在技术站编组并在邻接区段内的中间站进行摘挂作业的列车。

34. 自备车列车:为运输大宗、固定的货物往返运行于特定区段内,全部以企业自备车编组而成的货物列车。

35. 小运转列车:在技术站和邻接区段规定范围内的几个车站间开行的列车。

在枢纽内各站间开行的列车称为枢纽小运转列车。

36. 路用列车:是专为运送铁路自用物资或设备的列车。

37. 换算长度:以机车车辆前后两钩舌内侧距离按11m为一换算单位,计算得出的比值表示其长度。

38. 车站:办理列车接发、会让及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有配线的分界点。

39. 分界站:指由铁道部批准承认的铁路局间分界站及国境分界站(包括设在国家铁路、合资、地方铁路线路上的分界站),不包括各种交接站。

40. 编组站:担当大量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技术直达、直通和其他列车的车站。

在编组站还进行更换货运机车和乘务人员,对货物列车中的车辆进行技术检修和货运检查整理工作。

编组站一般设有专用的到达场、出发场和调车场,驼峰调车设备以及机车整备和车辆检修等设备。

编组站按照其在铁路干线上和枢纽内的位置,所担当的作业任务,可分为路网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和地方性编组站。

41. 区段站:设于划分货物列车牵引区段的地点或区段车流集散地点,一般只改编区段到发的车流,解体与编组区段、摘挂列车的车站。

区段站一般还进行更换货运机车或乘务员,对货物列车中的车辆进行技术检修和货运检查整理作业,设有接发列车、调车、机车整备和车辆检修等设备。

42. 技术站:编组站和区段站的总称。

43. 中间站:办理列车接发、会让、通过、列车摘挂的和装卸作业的车站。

一般设在技术站之间区段内,有些中间站还进行机车给水、加煤等整备作业,补机摘挂,列车技术检查和凉闸作业,列车始发和终到作业。

只办理接发列车的车站,单线区段称为会让站,双线区段称为越行站。

44. 站界:车站与区间的分界点。

单线区间以进站信号机柱中心线为界;双线或多线区段以各该线的进站信号机柱或站界标的中心线为界。

45. 中转车:在车站不进行装卸作业的运用货车。

中转车按作业性质分为无调中转车和有调中转车两种。

无调中转车:在技术站中转列车中未摘下的运用货车以及停运列车上的运用货车。

有调中转车:不属于无调中转车的中转车。

46. 货物作业车:在站线(或区间)、岔线及段管线内进行装卸、倒装的运用货车。

一次货物作业车:在车站只进行一次装车或卸车作业的货物作业车。

双重货物作业车:指在本站卸空后,在进行装车的货物作业车。

47. 行车闭塞法:指通过相邻车站(线路所、闭塞分区)的设备或人为控制,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区间(闭塞分区)、只有一个列车运行的行车方法。

48. 时间间隔法:车站一切电话中断时,双线区间正方向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连续发出列车的一种特定的行车方法。

49. 空间间隔法:两列车以车站、线路所划分的区间,以及自动闭塞的通过信号机所划分的闭塞分区作为运行间隔的方法。

空间间隔法分为基本闭塞法和代用闭塞法。

基本闭塞法采用自动闭塞、半自动闭塞两种,代用闭塞法采用电话闭塞法。

50. 站间区间:指两相邻车站之间的区间。

单线站间区间:相邻两站间两架进站信号机柱中心线间的线路空间。

双线站间区间:相邻两站间隔改线进展信号机柱(或站界标)中心线至站界标(或进站信号机柱中心线)间的线路空间。

51. 所间区间:两线路所间或线路所与车站间的线路空间。

它是两通过信号机柱中心线间的一段线路空间,或是进站信号机柱(站界标)中心线至站界标中心线(或进站信号机柱中心线)间的线路空间。

52. 闭塞分区:自动闭塞区间,同方向相邻两通过色灯信号机柱的中心线间,或通过色灯信号机柱中心线与进站信号机柱中心线间,或出站信号机柱中心线与通过色灯信号机柱中心线间的一段线路空间。

53. 区间空闲:区间未被列车、机车车辆占用,或相邻两站未办妥接发列车闭塞及出站调车手续时称为区间空闲。

54. 区间占用:区间被列车、机车车辆占用,或相邻两站已办妥闭塞及出站(跟踪)调车手续时称为区间占用。

55. 区间封锁:由于施工或区间发生事故等原因,根据调度命令,除指定列车外,禁止其他列车进入区间56. 书面联络法:车站一切电话中断时,为安全不间断地行车,单线区间两端站按有关书面形式确定列车运行次序的一种特定的行车方法。

57. 行车凭证:列车进入区间(闭塞分区)的凭据。

58. 接发列车作业程序:车站在办理接发列车过程中所进行的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发车等一系列作业过程。

59. 办理闭塞:车站值班员通过闭塞设备和电话联络,得到邻站对占用区间承认的过程,包括请求、承认、取消闭塞及填写行车日志等。

60. 发车预告:在自动闭塞和双线半自动闭塞区间,发车站无须接车站同意就可开放信号向区间发出列车,车站值班员在列车出发前将列车车次通知接车站称为发车预告。

61. 列车进路:列车在车站接入、发出、通过所经由的一段线路称为列车进路。

62. 准备进路:车站值班员亲自或命令信号员或扳道员将列车进路上所有道岔开通并锁闭的过程。

63. 接车进路:由进站信号机起至接车线末端警冲标或出站信号机止的一段线路。

64. 发车进路:由列车前端起至相对方向的进站信号机或站界标止的一段线路。

65. 通过进路:该列车通过线两端进站信号机或站界标间的一段线路。

66. 布置进路:车站值班员向助理值班员、信号员(长)、扳道员(长)发布准备接、发车67. 开闭信号:开放或关闭有车站操纵的固定信号机的全过程。

68. 引导接车:在进站、接车进路信号机不能使用,以及无双向闭塞设备的双线区间由反方向行车时,使用引导信号或引导手信号接车。

69. 交付行车凭证:向列车(或出站调车)司机交付占用区间的凭据。

70. 接送列车:接发列车有关人员将列车接入和送出车站(线路所)的作业过程。

71. 列车接近:列车即将到达进站信号机(站界标)处时称为列车接近。

一般自动闭塞区间为列车压上第二接近轨道电路,半自动闭塞区间集中联锁车站为列车压上预告信号机或预告标处的轨道电路,非集中联锁车站为列车头部到达预告信号机或预告标处为列车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