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二1抵抗弯曲陈建秋
2016春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word说课稿.docx

六年级上科学说课-抵抗弯曲教科版一、说教材内容《抵抗弯曲》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指导学生探究宽度和厚度对纸抗弯曲性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
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增加。
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
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增加。
第三部分:讨论长方形截面的横梁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这个活动是前两个活动结论的应用。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安放的理由,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和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本单元条形、拱形、圆顶形、球形、框架形结构的研究。
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和学法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
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弯曲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
在三年级时,学生已做过纸条承受拉伸力和弯曲力的实验,他们还记得,纸条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却只能承受一点点弯曲力。
同时,还积累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如:厚的物体承受的力大,钢比木头抗弯曲能力强等等,但是又存在许多疑问,如为什么用几十根柱子就能支撑起高楼大厦?本节课就将利用学生的这些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2单元的第1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弯曲性能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中,发现和理解材料的弯曲特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对材料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性质,如硬度、弹性、导电性等。
但学生对材料的弯曲性能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可能只是在生活中见过一些材料在受到力时的弯曲现象,但对这一现象的本质还缺乏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弯曲性能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2.难点:让学生能够从实验和观察中,发现和理解材料的弯曲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让学生亲身感受材料的弯曲性能。
2.讨论法: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加深对材料弯曲性能的理解。
3.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硬度的材料,如塑料、铁片、木条等。
2.实验工具:尺子、剪刀、钳子等。
3.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材料在受到力时会发生弯曲?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的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以及不同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物体运动和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弹性和塑性的概念,认识不同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抗弯曲能力的概念。
2.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讲解法:教师针对实验结果和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抗弯曲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铁丝、塑料尺等。
2.教学课件:实验动画、图片等。
3.教学反思: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验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吗?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提问:你们猜想一下,这些物体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抗弯曲能力的概念。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PPT课件(12)

温馨提示:
1、先预测,后实验,再记录,最后根据实验数 据得出结论。
2、实验时重物(螺母)要轻轻地放入杯中(可 以用镊子夹),以免砸塌纸桥梁。
3、纸桥梁碰到底就算塌陷,导致ຫໍສະໝຸດ 陷的最后一 个重物(垫圈)不能算。
4、先实验好的小组请把实验数据记录到黑板上 的统计表中,请注意:只接受8个组的数据。
结论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 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 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思考: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 放好。
厚度比宽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 曲能力。
1、实验中又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我们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
2、实验中又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我们准备怎样改变?
温馨提示:
1、先预测,后实验,再记录,最后根据实验数 据总结发现。 2、实验时重物(回形针)要轻轻地放在纸桥梁 的中间,以免砸塌纸桥梁。 3、纸桥梁碰到底就算塌陷,导致塌陷的最后一 个重物(回形针)不能算。 4、请各小组安静实验,完成的小组请先整理好 坐正,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安静。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呢? 请大家推测一下。
研究一:纸的宽度与抵抗弯曲能力
这是对比实验,要注意:
1、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我们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
2、实验中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我们准备怎样改变?
温馨提示:
1、先预测,后实验,再记录,最后根据实验数 据总结发现。
2、实验时重物(回形针)要轻轻地放在纸桥梁 的中间,以免砸塌纸桥梁。
《抵抗弯 曲》
全长36公里
非通航孔桥
海中平台
通航孔桥
像桥梁、屋梁这样横 放的材料我们都叫它: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2.1、抵抗弯曲》word教案(1)

抵抗弯曲教学目标:1.通过亲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2.巩固并学会相关的探究技能:控制变量实验,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能根据已获得的信息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大胆而合理的预测。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分别把两张卡纸、三张卡纸、四张卡纸用极少量液体胶水粘在一起,使之形成四张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分别标上 1 号、2 号、 3 号和 4 号,并在纸条上做上记号。
实验记录表,统计图。
相同大小的铁垫圈,放垫圈的盒子、橡皮擦、红笔、直尺、木片。
教师用:小组用的实验材料一份、各种横梁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纸条)请一位大力士和老师配合做一个实验,拉一拉这张纸条,(用很大的力气才拉断)教师说明纸承受拉伸的性能强。
我再把这张纸放在架空的两本书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答后,教师实验)2.纸条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就弯曲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不弯曲呢?也就是说让它抵抗住弯曲呢?(学生说抵抗弯曲的方法:拉近盒子的距离、加支撑物等。
)板书课题:抵抗弯曲二、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活动一:探究增加纸的厚度,会不会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1.师:如果增加纸条的厚度,它的抵抗弯曲的能力会增加吗?(会)2.师:这里有两张纸,1号纸比较薄,2号纸是由两张 1 号纸粘起来的,也就是说它的厚度是1号纸的……(2 倍)。
3.师:那这两张纸,哪张的抗弯曲能力强一些呢?师:都觉得 2 号纸的抗弯曲能力比 1 号纸强吗?4.师:(稍作停顿)那 2 号纸比 1 号纸抵抗弯曲的能力强多少呢?预测一下。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沉默)都认为 2 号纸厚度增加一倍,抵抗弯曲的能力也跟着增加一倍吗?5.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预测准不准确呢?(实验)如何实验?(放铁垫圈)为了让实验公平、科学,应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呢?(垫圈大小和重量、垫圈放的位置、支撑物的距离和高度、弯曲程度、放垫圈的力量。
六上二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陈建秋归纳.ppt

改换材料。(√ )
最新.课件
12
6、下面三种形状中的( C )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强的。
A、
B、
C、
7、下面三种形状中的( B )是增强抗弯曲能力实验中抗弯曲能力最弱的。
A、
B、
C、
8、“工”字钢、槽钢、(A )等抗弯曲能力都比同重量、同长度的条钢强。
A、角钢 B、正方形钢 C、三角形钢
11组 12组 13组 21组 22组 23组 31组 32组 33组
我们的发现:改变形状,可以最新改.课变件 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9
增加了厚度 减少了宽度
“一”形
“L”形
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 字 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 厚度,增加厚度能大大增最新强.课材件 料的抗弯曲能力。 10
瓦楞纸是利用改变形状 增大抗弯曲能力的原理, 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 还节省了材料。
最新.课件
瓦楞纸板有三层或五 层,中间一层或两层 是波浪形的,这几层 薄纸板黏合在一起形 成一个整体。这种结 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 大大增加,比把三、 五层薄纸板平粘在一 起强度大多了。
11
课后活动
找找生活中运用改变形状来增强抗弯曲能力的例子。
“L”形
“T”形
最新.课件
5
建筑工地上常用的钢材和铝材
“U”形
“工”形
最新.课件
6
“一”形
பைடு நூலகம்
“W”形
“口”形
“O”形
“L”形
“T”形
其他形状……
物体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呢?
最新.课件
7
各小组选择一种或几种形状进行研究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1抵抗弯曲7-教科版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三.教学过程:(一)认识柱子和横梁1.播放课件:认识古代和现代的建筑。
2.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
让学生认识教室里的横梁和柱子,教师点拨。
得出: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
3.比较横梁和柱子谁最容易弯曲?引导学生认识柱子承受的压力是把柱子压短、压碎,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所以横梁比较容易弯曲。
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增强桥的抗弯曲能力。
4.揭题:抵抗弯曲5.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可能会得出桥的长短、桥的材料、桥的宽度以及厚度等)(二)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1.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1)今天要用厚纸来做横梁来搭一座桥,你觉得应该怎么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曲别针放的位置,曲别针放的方法,桥墩的高度,桥梁的长度等。
(2)教师演示搭的纸桥梁很容易弯曲,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它的抗弯曲能力呢?(3)学生设计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更科学、更公平,我们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桥墩的高度,桥梁的长度,纸张的厚度,同种材料的纸张,单个曲别针的重量)?怎样控制?改变了哪个条件?(宽度)如何改变?(采用1倍、2倍、4倍的同种纸张,)(4)预测:2倍宽和4倍宽分别能放几个垫圈?为什么这么想?(5)学生实验(6)小组汇报数据,教师进行数据汇总。
通过刚才实验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宽度增加,抵抗弯曲能力加强了。
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21张)课件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1、你认为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 条件不改变?怎样控制? 2、实验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温馨提示:
1、实验时每小组注意分工合作,组长 负责将实验报告单填写完整。 2、实验中水槽的距离控制在15厘米左 右。 3、放置金属垫片时,注意将其一个一 个叠上去,轻轻地放在纸梁中间。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六年级上册公开课- 抵抗弯曲教科版 (共21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测试数据汇总
纸的宽度 11组 12组 抗弯曲能 13组 力的大小 21组 22组 (放硬币 23组 的个数) 31组 32组 33组 1倍宽 2倍宽 4倍宽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宽度 (以最窄的为标准)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放硬币数个数) 1倍宽 2倍宽 4倍宽
预测
实测
实验二: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二: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纸梁的宽度相同,桥墩的高度相同,桥墩的间距相同, 放硬币的位置相同,放硬币的方法相同。 改变的条件: 纸梁的厚度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厚度 (以最窄的为标准)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放硬币数个数) 预测 实测 1张纸 的厚度 2张纸 的厚度 4张纸 的厚度
实验一: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二: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步骤:
1. 预测纸梁能承受几个硬币(纸梁能承受的硬币数以纸梁 的中部接触到桌面为准),在实验记录表填好数据。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抵 抗 弯 曲
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看图思考:亭台楼阁的重量主要靠什么支撑? 柱子:用来支承上部结构的竖向直杆。
横梁:建筑中起支撑作用的平放材料。
柱子 (桥墩)
横梁
观察图片上的房屋和桥,柱子和横梁哪一部分发生弯曲或断裂?
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 横梁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横梁压弯、压断…… 柱子下面是顶实的,横梁下面许多部分是空的。 横梁和柱子比较,横梁更容易发生弯曲和断裂! 所以,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科学中的重要问题。
我们的发现: 厚度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同一根横梁,有平放和立放两种方法:
要提高这根横梁的抗弯 曲能力,该怎样摆放?
平放
立放
新课预告 下一节课,我们将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测试数据汇总
纸的厚度 11组 12组 抗弯曲能 13组 力的大小 21组 22组 (放硬币 23组 的个数) 31组 32组 33组 1张纸 2张纸 4张纸
实验一: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我们的发现: 宽度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
实验二: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推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推测: 横梁的宽度 横梁的厚度 ……
实验一: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一: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控制不变的条件: 纸梁的厚度相同,桥墩的高度相同,桥墩的间距相同, 放硬币的位置相同,放硬币的方法相同。 需要改变的条件: 纸梁的宽度